北方地区
中国北方地区(英文名:Northern China)是中国四大地理区划之一。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区域,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地区,东临渤海和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与北部、江苏省和安徽省的北部,面积约为213.1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22.2%。北方地区人烟稠密,区内人口约占中国总人口的40%。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满族、朝鲜族等。
中国北方古陆地处欧亚大陆东部,位于印度板块、西伯利亚地区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所围限的三角地带,地质构造组成复杂,构造单元较多。区境内自东向西呈山地-平原山地-高原盆地相间分布,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还夹杂有山地和丘陵,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长白山脉等。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自东向西递减,雨热同期。北方境内的河流水系众多,包括有黑龙江省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和辽河流域。中国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较为充足,河南省与山西省都属于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北方地区的动植物资源也较为丰富,截至2018年5月北方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逾百个。
早在80万年前,中国北方地区境内便已有原始人类生活。距今约8000年起,中国北方的西辽河地区已开始出现农耕文明。在进入青铜时代后,鬼方、邛方等北方少数民族组成的游牧部落也相继出现。后随着民族发展、文化融合、政权更迭,北方经济社会逐渐繁盛。截至清朝,今西安市、开封市、洛阳市等多个北方城市都曾承担过国家都城的角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北京市为首都,设立起东北行政区、华北行政区,北方经济及城市建设进一步发展。经济上,北方地区以重化工业、资源型产业、传统制造业为主,对能源资源类产业依赖较大。2017年4月,河北雄安新区宣布设立。2019年,中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一些北方省份增长放缓,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京津冀经济圈作为中国四大经济圈之一,持续协同发展。2023年,中原地区北方的地区生产总值已超过37.1万亿元。
中国北方教育资源优势明显,拥有多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属于中国公认最好的高校。中国北方地区的整体文化呈现多元化,少数民族文化风格迥异,并兼容了汉族文化。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十大类别,包括京剧、陕北民歌、景泰蓝制作技艺等。北方各民族的传统节日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腊八节、查干萨日、篝火节等。其境内物产富饶,各地都有其代表性的地理标志产品,包括五常大米、山西老陈醋等。在饮食上,中国北方的东北地区菜自成一系,还有鲁菜、北方小吃等,菜品众多。
范围
北方地区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区域,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地区,东临渤海和黄海。其包括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陕西省、山西省、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和北京市、天津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与北部、江苏省和安徽省的北部,面积约为213.1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22.2%。
地理
气候
中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低于0℃,夏季气温高于20℃,四季气温变化分明,受冬夏季风的交替影响,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自东向西递减,雨热同期。
气温
中国北方地区的年平均气温10~15℃,年内温差大,年最低温度为-1.8℃~1.0℃,最高气温在40℃以上。其中,东北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和东部的沿海地区年平均气温-5℃~10℃,南北温差达到15℃之多,气温年内变化大:冬季长达6~7个月,月平均气温-6℃~30℃,夏季短促,七月份平均气温在20℃左右。渭河平原年平均气温10~15℃,年极端最高气温35~42℃,年极端最低气温-10℃~-16℃。与中国南方地区相较,冬季的北方比南方寒冷,夏季南北气温则差别不大、普遍高温。
降水
中国北方地区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降水量80%集中在汛期6~9月份,往往春旱秋涝;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400-800mm。其中,黄淮海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500毫米~600毫米;滨海地区降水量较多,约600毫米~650毫米;冀中平原辛集、南宫市、衡水市一带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为冀中平原的降水低值区;东北平原和东部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400毫米~1000毫米,地域间差别很大,山区降水多、一般600毫米~1000毫米,平原区少、一般400毫米~600毫米;渭河平原夏季多雨,冬季少雨雪,春秋时有连阴雨天气出现,年降雨量540毫米~750毫米,多集中在7~9月。与中国南方地区相较,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时间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时间短,南方的年降水量多于北方。
日照
中国北方地区的年日照分布特点是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比冬季多,以旱区全年晴天日数为多、年日照时数为长。其中,华北地区的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50小时~3000小时,日照条件好;东北地区的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00小时左右,日照条件差。北方各地的日照市情况皆有所差别,如辽宁省的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35小时~2909小时,山东省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90小时~2890小时,河南省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74.5小时~2024.1小时,北京市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2800小时之间,天津市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471小时~2769小时之间。与中国南方地区相较,北方冬季的日照时数比南方少,北方夏季的日照时数比南方多。
风向
在中国北方,春季风大。其中,嫩江平原、小兴安岭北段盛行西北风和北风;松花江流域盛行西南风和南风,风速较大;辽宁省年平均风速1.2米/秒~4.2米/秒;吉林省季风盛行,春季风速最大,夏季风速较小,主风向为西南风;河北省风速最大区域在冀北高原及渤海海岸,年平均风速3米/秒~4.2米/秒;北京市年平均风速在1.8米/秒~3米/秒,春季风日数多、风力也相对较大,平均风速最大的月份为4月;天津市市年平均风速为2.3米/秒,多偏南风。
地质
形成原因
中国北方地区作为中国大陆的一部分,其地质构造的演化和全球超大陆聚合裂解密切相关。中国北方古陆地处欧亚大陆东部,位于印度板块、西伯利亚地区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所围限的三角地带。其中,黄河流域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陕西省、山西省、北京及辽宁省几个省份(直辖市)为中国构造单元的华北陆块。在震旦纪时期,华北地区陆块从罗迪尼亚超大陆(Rodinia Supercontinent)裂解出来,作为独立的陆块分别漂移自大洋中。至寒武纪,华北陆块游离在劳亚和冈瓦纳两个古大陆之外,独自漂移在泛大洋中,沉积了大量海相沉积岩。在印支运动时期,华北板块与其他两个中国大陆的主体(即塔里木盆地板块和华南板块)聚合在一起。
自165Ma(Ma,地质年代单位)左右起,至早白垩世完全关闭,中国华北和华南大陆四面受到挤压,形成了广阔的欧亚东部造山带。欧亚东部在完成了造山运动后,又发生了中生代晚期(135~90Ma)的造山后大规模伸展构造运动,造成了大规模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形成了胶东金矿以及胶莱盆地等诸多中生代陆相沉积盆地。90Ma至65Ma期间,随着欧亚板块的继续向东漂移,由于与太平洋洋壳的碰撞,使得中国东部发生了轻微的挤压褶皱作用,这个挤压作用在松辽盆地能够得到较好体现。
至新生代,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华北地块向北东方向挤出。因华北陆块运动速度相对快于鄂尔多斯市地块,故在其交界处撕裂形成了汾渭地堑,在其拉力作用下,撕开了黄海、渤海和华北盆地。这个过程也使得华北地区地壳强烈减薄。晚新生代以来,受周围构造环境和构造应力场的影响,中国北方地区也曾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或强化了多种类型地貌单元与丰富多彩的地质、地貌景观,至今仍具有强烈的构造活动性与地震活动性。
地质构造
中国北方地区的地质构造组成复杂,境内构造单元较多。其中古生代构造单元包括大兴安岭、阴山-燕山、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老爷岭等5个造山系及华北陆地,新生代构造单元包括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阴山-燕山和长白山等4个隆起带,海拉尔区-锡林浩特市、松辽、三江-兴凯湖和下辽河等4个断陷带。
其中,东北地区发育着古生代以来不同时期的断裂。这些断裂的形成和活动,不同程度地改造和破坏了已有的构造格局。其中规模较大的新生代断裂包括位于大兴安岭主脊和东麓的北北东走向的正滑断裂、位于松辽盆地东侧北东走向的依兰-伊通满族自治县正滑断裂、位于大兴安岭与阴山-燕山之间近东西走向的西拉木伦正滑断裂。中生代断裂主要为敦化-密山市左行走滑断裂,嫩江市-八里罕左行走滑断裂和燕山南部近东西走向的右行走滑断裂。古生代断裂主要为固阳-赤城-阜新市断裂、白云鄂博矿区-化德-法库南断裂、索伦-九井子断裂等。前中生代断裂在中生代期间基本都有强烈活动,有些断裂的运动学特征与古生代期间有明显差别。
此外,阴山山脉地区为华北地区板块的北缘阴山-燕山造山带,南与新生代河套平原断陷盆地相邻,北与中亚造山带相连。阴山山脉构造带属于华北块体北部边界的西半段,它的地震活动总体上是华北地震区的一部分,受华北地区强震活动影响,但又有其特殊性。新生代以来,该构造带山前断裂活动强烈,山体间歇性升降,造成垂直差异运动显著,盆地沉降,其内隐伏断裂发育。第四纪以来,活断层甚为发育,是阴山地震带构造活动的主要特征。因盆地边缘断裂控制盆地的形成演化和地震活动,故沿断裂附近,历史和现今地震活动成丛或成带出现。
地层特征
中国北方地区二叠系海陆分异明显,以陆相沉积为主,出露广泛,可划分为上、中 、下三统。其境内不同区域的地层发育差异较大,华北地区地台区及东北地区二叠系发育基本完整。中国北方地区的第四纪沉积物则普遍存在于地表,均为陆相沉积,据成因可分为残积(包括残坡积)物、坡积(包括坡洪积)物、洪积(包括洪湖市积)物、冲积(包括冲洪积和冲湖积)物等11类。
岩石特征
中国北方地区石炭系划分为上、下统,东北地区石炭系发育完整,华北地区普遍缺失下石炭统。中国北方的石炭系岩石类型多样,既发育有大量碎屑岩,也有广泛分布的碳酸盐岩,同时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层位发育有硅质岩、煤、铝矾土、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石膏等。中国北方的二叠系岩石种类亦多样化,发育了大量碎屑岩、碳酸盐岩。而按照岩性分类,中国北方的第四纪沉积物可以分为砾、砂、黏土、黄土类土、基性火山岩等,其中砾、砂、砂砾等粗碎屑物还可细分为各种火山质、变质岩质和岩浆岩质。其境内第四纪沉积物分布受第四纪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山地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略有不同。
矿产资源
中国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其中,辽宁省处于环太平洋成矿北缘,已发现各类矿产110种,已获得探明储量的有66种,矿产地共计672处,具有优势的矿产有菱镁、硼、铁等;河北省已发现矿产159种,已查明资源量的矿产133种,列入《2021年河北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地1560处,主要矿产为煤炭、铁、、金等;黑龙江省共发现各类矿产139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93种,包括石油、天然气、地热、铀矿等;陕西省地质成矿条件优越,已发现各类矿产138种(含亚矿种),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91种,探明矿产地1057处,重要矿产为石油、煤、天然气、水泥灰岩等;吉林省地处东北地区腹地,是中国16个重点成矿区带之一,已发现矿产158种(含亚矿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15种,探明资源储量89种,以油母页岩、钼、等为优势矿产;河南省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和矿业大省,共发现矿产144种,探明资源储量的110种,已开发利用的93种,优势矿产主要为钼、金、碱石、盐矿、耐火粘土等;山西省也属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大省,截止2015年底已发现的矿种达120种、有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63种,保有资源储量居中国前10位的主要矿产为煤、煤层气、铝矾土、铁矿、金红石等32种。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特征
北方地区自东向西呈山地-平原-山地-高原盆地相间分布,地势平坦,整体空间环境表现出大开大合的态势;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北部为中国最大的平原,即东北平原;南部以太行山为界,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在北方地区的北部和东部还有山地和丘陵,如小兴安岭、长白山、辽东丘陵等。中国北方地貌的形成与演化受地壳运动、深部过程、断裂活动、构造应力场等内动力因素和气候环境、水动力条件、生物活动等外动力因素的共同制约,境内众多不同时代、不同方向、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山脉、高原、盆地、丘陵、平原和湖泊显示出了有规律展布的构造-地貌格局。
主要地理单元
东北平原
东北平原或称松辽平原(广义)、关东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其位于中国东北地区部,地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地跨黑龙江省省、吉林省省、辽宁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北起嫩江市中游,南至辽东湾,东北端循松花江谷地与三江平原相通,南北长约1000千米,东西宽约400千米,面积达35万平方千米。东北平原的北部台地形状保存较明显;南部强烈侵蚀呈浅丘外貌;西南部风沙地貌发育,形成大面积沙丘覆盖的冲积平原。其四周则为山麓洪积冲积平原和台地,海拔200米左右。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为中国第二大平原,由海河平原、黄淮平原组成。其位于中国东部偏北,西依太行山、北靠燕山,东临渤海、南界黄河,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平原全部以及黄河以北的豫北、鲁北平原区,面积约13.9万平方千米。华北平原区地势平坦,海拔不超过100米,自北、西、南西3个方向向渤海湾倾斜,坡度从山前1‰~2‰变化至东部临海平原的0.1‰~0.2‰。华北平原是地质历史时期黄河、海河所挟带的泥沙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平原,土壤为黄土,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平原。这一平原隶属于中朝准地台的华北地区断拗,按成因和形态特征可分为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中东部冲积平原和滨海冲积海积平原。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其东西长1000余千米,南北700千米,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CJ1000A发动机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平均海拔为1500米~2000米。黄土高原是风积地貌,风蚀和水蚀是该地区土壤侵蚀的主要形态。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黄土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一般厚度在50米~80米,最厚达180米。
山东丘陵
山东丘陵位于黄河以南、大运河以东的山东半岛上,为中国3大丘陵之一。其是由古老的结晶岩组成的断块低山丘陵,包括了胶东半岛丘陵、胶莱平原和鲁中南低山丘陵3部分,面积约占山东半岛面积的70%,平均海拔高度在650米~800米之间。它的地貌轮廓系由第三纪断裂运动所成,地垒与地堑的形式在地貌上表现明显,东北向和西北向的两组断裂奠定了长方形山岭和格状水系的基础。少数山峰突兀在山东丘陵之上,如海拔1524米的泰山。
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古称大鲜卑山,是兴安岭的西部组成部分,也是内蒙古高原与松嫩平原的分水岭。其位于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北起黑龙江畔,南至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呈东北-西南走向,全长1400多千米,均宽约200千米,总面积约32.72万平方千米。其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和中部高,地貌形成具有明显的不对称形态,地形属浅山丘陵地带。海拔1100米~1400米,主峰为索岳尔济山,平均海拔573米,最高峰为黄岗梁、海拔2029米,最低处为呼玛县三卡乡沿江村、海拔180米。
长白山脉
长白山脉是欧亚大陆东缘的最高山系,地处吉林省省东南部,位邻中国与朝鲜边界,因其主峰多白色浮石和积雪而得名。在中国境内,长白山系的最高峰为白云峰,海拔2691米,是中国东北的最高峰;长白山地约30万平方千米,涵盖东北三省60余个县市区。长白山是一座古老的火山,拥有火山地貌,由此形成了瀑布和温泉。
水文
中国北方水文特征明显,河流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春季冰雪融化河流有春汛,夏季降水多河流有夏汛,冬季有结冰期,水资源短缺。北方境内的河流水系众多,在地域划分上涵盖了黑龙江省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和辽河流域。其中,华北平原大多数地区水域资源丰富,河流纵横交错,多为“悬河”或“半地上河”,湖泊也较多,如黄河、淮河、海河等;东北地区水网也十分稠密,水文类型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以及海水,海域面积约5.34万平方千米。
主要河流水系
黄河
黄河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也是世界长河之一。其发源于卡日曲河谷和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流经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及山东省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黄河还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由于河流中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因此每年都会携带16亿吨泥沙,其中有12亿吨流入大海,4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黄河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厉河等,主要湖泊为扎陵湖、鄂陵湖、乌梁素海、东平湖。
海河
海河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大水系。其干流起自天津市市金钢桥附近的三岔河口,东至大沽口入渤海,长度仅为73千米。但它接纳了上游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卫河五大支流和300多条较大支流,与东北部的滦河、南部的徒骇与马颊河水系共同组成了海河流域,流域面积31.8万平方千米,地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等地。
松花江
松花江是黑龙江省在中国境内的最大支流,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其有南北两源,南源为第二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长白山天池;北源为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的伊勒呼里山南麓。两源在松原市扶余市口汇合后称松花江。松花江自三岔河口东北地区流,经哈尔滨市、佳木斯市,在同江市汇入黑龙江。松花江流域涉及黑龙江、吉林省、内蒙古和辽宁省等4省(自治区),流域总面积55.68万平方千米。其中第二松花江长958千米,流域面积为7.34万平方千米;嫩江市长1370千米,流域面积为29.7万平方千米;松花江干流长939千米。此外,松花江流域还有拉林河、呼兰河、蚂蜒河、牡丹江市等其他支流。
主要湖泊
镜泊湖
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部,经纬度在位置为北纬43°46′~44°03′、东经128°37′~129°03′,是经历火山爆发、熔岩阻塞河流形成的高山堰塞湖,为世界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镜泊湖水域面积为79平方千米,丰水期时水域面积90.3平方千米,总蓄水量为16.2亿立方米,最大水深48米。其湖水主要由地表30余条河流的径流补给,以牡丹江市入湖水流最大。
查干湖
查干湖,蒙古语为“查干淖尔”,意为白色圣洁的湖,霍林河尾闾的一个河成湖(堰塞湖),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也是吉林省最大的内陆湖。查干湖经纬度位置为东经124°03′~124°34′、北纬45°09′~45°30′,地处吉林省西北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金三角地区,霍林河末端与嫩江的交汇处,大部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西邻乾安县,北接大安市。其湖面呈狭长状,自东南向西北延伸较长,南北长37千米,东西宽17千米,湖岸周长128千米,总幅员面积506平方千米,水面面积420平方千米,年均蓄水量7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6米,最深处约6米。
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风景区主峰火山锥体的顶部,地处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池北区东南部,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水库,为中国最大的火口湖、松花江的正源头、中朝两国界湖。其呈椭圆形,南北长约4400米,东西宽约3370米,最深处为373米,平均204米,水面面积9.82平方千米,周长13.1千米,水面平均海拔为2189.1米。2000年,长白山天池获世界基尼斯之最——“海拔最高的火山湖”。
地下水
中国北方地区平原区面积广阔,含水层为松散孔隙含水层,分布广,厚度大,地下水流动速度缓慢,储存能力强,储存量大,但多为难以更新的资源。2021年,北方地区与西北的地下淡水总储存量约为35.5万亿立方米、占全中国的95%,地下咸水储存量14.7万亿立方米。因2021年汛期的强降水过程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华北平原地下水储存量净增17.1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增加32.4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减少15.3亿立方米。
土壤
北方地区内分布的土壤类型较多,包括了棕壤、暗棕壤、褐土、黑钙土等。
棕壤
棕壤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等地,是分布于中国的温暖带湿润森林和半湿润的干旱森林与灌木草原的淋溶土和半淋溶性土壤,一般处于高平原地形部位。该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淋溶作用也较为明显,致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其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暗棕壤土地是中国北方的主要农业与水果产区,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等三大作物以及苹果、梨、板栗等鲜干水果。
暗棕壤
暗棕壤分布在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该类型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暗棕壤分布地作为林业基地,主要应作为发展林业之用,适合种植落叶松、红松、水曲柳和胡桃楸等树木。
褐土
褐土分布在山西省、河北省、辽宁省连接处的丘陵低山地区以及陕西关中平原,土壤植被以中生和旱生森林灌木为主。其淋溶程度不很强烈,有少量碳酸钙淀积,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反应,矿物质、有机质积累较多,腐殖质层较厚,肥力较高,主体深厚,耕性良好,土壤质地适中。褐土为所在地区的主要耕作土壤,多已垦为农地,适种多种旱作物,如小麦、玉米、番薯、棉花、烟草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黑钙土
黑钙土分布在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地区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腐殖质层厚度大,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钙、镁、钾、钠等无机化合物养分也较多,土壤肥力高。在中国,黑钙土地区既有大面积的农地,又有辽阔而优质的天然草场,是建设防护林的重点地区,具有发展种植业、林业及牧业的基础和优势。
栗钙土
栗钙土属于中国境内钙层土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类。于中国北方地区,栗钙土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东部的广大草原内。因草场为典型的干草原,故栗钙土生长不如黑钙土区茂密。栗钙土的腐殖质积累程度比黑钙土弱些,但也相当丰富,厚度也较大,土壤颜色为栗色。其土层呈弱碱性反应,局部地区有碱化现象,土壤质地以细沙和粉沙为主,区内沙化现象比较严重。栗钙土适合种植的作物以耐寒作物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燕麦、豆类、马铃署、黑芝麻等。
生物多样性
动物
中国北方地区栖息着许多动物,动物种类繁多。其中,辽宁省省有两栖、哺乳、爬行、鸟纲7纲62目210科492属827种,包括国家一类保护野生动物6种、二类保护野生动物68种、三类保护野生动物107种;吉林省共有陆生脊椎动物496种,分为两栖类14种、爬行纲17种、鸟类380种、兽类85种,包括东北虎、远东豹、梅花鹿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6种,亚洲黑熊、棕熊、赤狐、灰鹤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88种;河北省共有陆生脊椎动物530余种,包括鸟类约420余种、哺乳纲约80余种、两栖纲8种、爬行纲23种,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8种(鸟类占17种)、 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3种(鸟类占62种);黑龙江省现有陆生野生动物500种,分为兽类87种、鸟类390种、爬行类16种、两栖类7种,包括东北虎、东北地区豹、丹顶鹤、白头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8种以及马鹿、狼、花尾榛鸡、鸳鸯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86种;河南省共记录陆生脊椎动物520种,包括两栖纲20种、爬行纲38种、鸟类382种、兽类80种,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豹、梅花鹿、原麝等35种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猕猴属、大天鹅、小天鹅等101种;山西省分布有野生动物541种(含历史记录种),包括鸟类426种、兽类70种、爬行类28种、两栖纲13种,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金钱豹、豺、原麝等25种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猞猁、豹猫、兔狲等85种。
植物
中国北方地区生长有许多植物。其中,辽宁省有维管植物22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计7种,包括东北红豆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以及黄、水曲柳、果子松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6种;吉林省共有维管植物22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计23种,包括东北红豆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以及朝鲜崖柏、红松、长白松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22种;河北省植物种类总计204科940属2800多种,分为蕨类植物21科、裸子植物7科、被子植物144科,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野大豆、水曲柳、黄檗属、紫、珊瑚菜等;黑龙江省分布植物293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达43种,包括东北红豆杉、貉藻2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以及水曲柳、黄檗、兴凯赤松等41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河南省已知的维管植物3979种,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为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3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为秦岭冷杉、大果青扦、大别山五针松等24种;山西省共有维管束植物181科871属2489种,分为蕨类植物21科35属87种、裸子植物7科13属21种、被子植物153科723属2381种,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31种。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18年5月,中国北方地区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超过百个。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毗邻,是中国建区最早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其始建于1960年4月,于1979年11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于1986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森林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经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审确认为国际A级自然保护区,于2022年12月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自然保护地绿色名录,评为“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长白山保护区总面积1964.65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95.5%,拥有世界上保存完整、极具代表性的温带原始森林生态系统,是北半球同纬度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濒危动植物不可多得的重要栖息地,被誉为“月亮山”和“生态博物馆”。
截至2021年8月,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已发现的野生动物有158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紫貂、中华秋沙鸭、梅花鹿等9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猞猁、棕熊、马鹿等48种,分属于52目260科1116属;已发现的野生植物有263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有东北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有长白松、朝鲜崖柏、水曲柳等37种,分属于92目260科877属。
历史
先秦时期
早在80万年前,蓝田人就已在陕西省内生活。距今70万年前,周口店镇地区开始出现原始人群部落“北京市人”。大约在十万年以前,北京人迁徙西行,遭遇到大同湖的阻隔,遂在山西省大同市许家窑繁衍生息,发展出“许家窑人”一脉。距今大约2.7万年至3.4万年,山顶洞文化出现,中原地区北部的晚期智人以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为代表。距今约8000年起,中国北方的西辽河地区已开始出现农耕文明。距今6000年左右,陕西省已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大约5000年前,中国东北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
至夏家店文化下层文化时期,北方社会的发展进入青铜时代。这一时期,区域内的农业地位空前提高,社会产业结构第一次出现了以农业为主的局面。公元前1324年~公元前1266年左右,鬼方、邛方等北方少数民族组成的游牧部落相继出现。各民族之间保持和平稳定的相处,对同时期的商朝辖域也没有进行攻击和侵扰。大约3000年前,殷商晚期,中国东北地区也进入了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省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东胡、肃慎、濊貊(即秽)为东北地区三大基本族系。同时期,周人首领周文王把部落中心从长期经营的周原遗址(今扶风县、岐山县一带)迁到沣河西岸的丰京(今西安市区西南),之后其子姬发又在河东岸营建丰镐遗址。最后,周人联合其他部族发起克商之战,伐灭殷商,建立起西周王朝。
西周时期,陕西省的农业与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西周末年,王室被迫东迁洛邑,原居于庆阳市的秦人部落因护送平王东迁有功,于公元前770年获封诸侯,秦人势力逐渐拓展到关中。自战国起,中国北方还出现鲜卑、匈奴、乌孙、丁零等少数民族,他们的生活、生产活动和汉族人民开始逐渐融合。公元前三世纪起,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已发展、使用冶铁技术,匈奴人和突厥人利用冶铁技术制作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
秦汉至南北朝
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六国、统一九州,建立秦朝,创立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模式以及中央集权政治模式。公元前206年,秦朝在反秦起义中灭亡。公元前202年,刘邦以“汉”为国号,定都长安。
在西汉,匈奴人便开通了由高网(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市西北)至匈奴单于庭的商旅路线。当时位于大漠南北的突厥帝国也曾为了与唐朝互为往来,专门开设了一条“参天可汗道”。同时,突厥为了方便自己的贸易往来,还开辟了一条通往罗马的贸易之路。公元前37年,高朱蒙在西汉玄苋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附近)的浑江、鸭绿江流域,以“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城附近)为王城建立高句丽政权。高句丽政权的势力范围西达辽河,北至松花江中部,东临日本海,南到汉江。
2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经历了民族大融合和大移动的局面,北疆各族人民开始迁入中原,一些边疆少数民族还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北朝时,鲜卑族建立北魏。北魏王朝存续期间,北方少数民族有高车族和柔然。
隋唐至宋元
581年,宇文阐禅位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隋朝建立。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今西安市)。隋王朝重新构建中央集权制,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混乱局面结束。隋朝灭亡后,李渊建立了唐朝,这是中国古代封建文化达到巅峰的重要时期。在隋唐时期,中国北方出现了更多的少数民族,如突厥、吐谷浑、靺鞨等。这些少数民族在大漠南北都有建立过王朝,比如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读作:dèn),使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得以进一步发展。
668年,高句丽王国被天宝联合朝鲜半岛东南部的新罗所灭。作为北方地区少数民族政权中持续最久的政权,高句丽共存世705年,前后经历28位王。713年(唐开元元年),唐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国郡王,改称渤海,首都即今牡丹江市市附近的北宋东京城遗址。
917年,辽朝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建立辽帝国。至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中原地区疆土仍没有统一,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都存在着少数民族王朝。1115年,女真人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建都上京,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南白城。1206年,成吉思汗率蒙古各部,在黑龙江源头召开大会,建立蒙古帝国。
1271年,蒙古大汗国改名为元朝,建立元朝,蒙古大汗孛儿只斤·忽必烈成为皇帝,实施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并且创建了著名的行省制度,中国又开始恢复统一状态。至元九年(1272年),北京成为元大都,即当时中国的首都。自元代起,北京市市的区位优势越来越显著。
明清时期
明朝时,仍实施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对北部蒙古持续展开战争防御。明朝永乐年间,始设卫所,北运河、南运河、海河的三岔河口之处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水陆码头。明朝中后期以来,随着学校、书院等教育文化设施的发展,北方地区文风得以兴盛,逐渐涌现出以孙奇逢为首的士绅群体。至明末,辽东地区亦战争不断。
1636年,东北地区地区女真族建立清代。清顺冶六年(1644年),爱新觉罗·多尔衮携军入关,清朝廷定都北京市。同年,清朝在黑龙江省流域设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埠后,天津市市开始进入迅速发展期与新旧转型期,成为北方最繁富之区。后伴随着洋务新政的实施,天津市成为华北地区近代工业之中心。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俄罗斯帝国趁机占领东北全境,实行殖民统治。1905年,日本击败沙俄,夺取库页岛南段和符拉迪沃斯托克,吉林省和辽宁省省也被其所控制。
中华民国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天津改为县,属直隶省。1913年,直隶省省会设于天津。1921年12月,中国共产党洛阳组成立,游天洋任组长。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河南省成立的第一个党组织,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北方地区最早发展的党支部、党小组之一。1928年6月,天津市改为特别市,此为其设市之始。同年7月,直隶改称河北省,省会仍设天津,10月省会迁北平市。1930年6月,天津市改为直辖市。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占领东北,东北至此开始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北方局势也开始变得紧张。1932年3月,日本大分工业高等专门学校操控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市成立伪满洲国。同年9月15日,日本与伪满洲国签订了出卖中国东北地区主权的非法议定书,即《日满议定书》,至此把中国东北的路权、矿权、驻军权统统交给了日本。1937年7月,中共中央北方局移驻山西省省,刘少奇和朱瑞由延安市到达太原市,组成中共中央北方局新的领导机构。同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在灵丘县平型关设伏,歼灭日军1000余人,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
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成立,宋劭文任主任,这是敌后第一个省级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其管辖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市、青岛市,以及河北省省、山东省省、山西省省和河南省北部的1市39县。1948年5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将晋察冀等根据地合并为华北解放区,军事上对应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并成立中共中央华北局。同年8月,建立华北人民政府,建成了具有地域范围的党政军权力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市宣告成立,北京市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天津市则被定为中央直辖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在北方设立了东北地区行政区、华北地区行政区。1952年,大行政区撤销,改设行政委员会。“一五”计划时期(1953年~1957年),中国各地区优先发展重工业。在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项目中,东北、华北两个地区分别占37.3%、18.0%。1956年,河南省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58年,东北经济协作区和华北经济协作区被划分而出。同年2月,天津市市改为河北省省省辖市。
1974年3月,考古人员在位于渭河平原东部的西安市临潼县内发现一处秦朝陶俑坑,即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从葬坑。改革开放之初,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建立,这是中国第一个中外合作企业,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的城市建设也加大加快。2005年,山西省省农村全面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终结了延续2600多年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至2006年底,东北三省的城镇化率已达55%,已超过了中国平均水平(即43.9%)。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戴河区主持研究河北省发展问题时,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宣布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人口
人口数量
中国北方地区人口稠密,区内人口约占中国总人口的40%。其中,东北地区人口稀疏、增长缓慢,区域生育率低下,人口外流量过大,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人口均呈负增长;华北地区人口密集,人口密度仅次于长江下游,境内海河流域人口众多。根据2022年常住人口数据排行,北方地区共有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等7个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约占中国千万级城市数量的41%。
截至2022年末,中国北方地区内的部分省市人口情况为:吉林省总人口为2347.6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7‰;黑龙江省常住总人口309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5‰;辽宁省常住人口419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6‰;河北省省常住总人口742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1‰;山东省常住总人口1016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3‰;陕西省常住总人口395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8‰;山西省常住总人口348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8‰;河南省常住总人口987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8‰;北京市常住人口2184.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5‰;天津市常住总人口136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8‰。
民族
在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北方地区的汉族人口占比已超96%。除了汉族外,中国北方境内还居住了多个少数民族。其中,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鄂伦春族、满族、朝鲜族等,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等。
满族
满族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位居第二名,人口分布以辽宁省、河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等地为多。满族及其先民长期居住在山林地区,精于骑射。该民族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并融汇创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富含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满族的发式及服饰特殊,男子自头顶后半部留发、束辫垂于脑后,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带;女子头顶盘髻,有架子头、两把头等样式,身穿旗袍和花鞋。在近现代,聚居于东北三省及河北省的满族主要从事农业,但沈阳市、鞍山市、大连市、抚顺市等城市中的满族人主要从事工商活动。
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甘肃省、河北省省等的各蒙古族自治州、县内。蒙古族是中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古代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和手工业。现代社会,建立并发展了加工业和工业。畜牧业生产是蒙古族人民历史上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生产方式,畜产品为其衣食之源。蒙古族的物质生活,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蒙古族的服饰是受蒙古草原生活环境决定的,长袍是他们的传统服饰,袍子肥大、不开叉。
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集中居住于图们江、鸭绿江、牡丹江市、松花江、辽河及浑河等流域。朝鲜族的传统服装与其生活方式相吻合。朝鲜族居住以火炕为中心,平时男人盘腿而坐,而妇女坐相一般是双膝着地的脆式,所以衣着多是宽松式。朝鲜族一般喜着白衣素服,显示出喜爱清净朴素的特性,故有“白衣民族”之称。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是世居中国东北部地区的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北部的呼玛县、逊克县、爱辉县、嘉荫县等地。鄂伦春族的先民一直在林海中过着游猎生活,其传统文化与游猎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过去,鄂伦春人穿的衣服主要是用狍皮缝制的,也用鹿皮和小犴皮。到了近代,各种布匹、绸缎传入鄂伦春地区,鄂伦春族的穿着才有所改变。
语言
中国北方地区语言资源丰富,除了汉语普通话,还夹杂有各类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其中,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包括天津市话、莱芜话、沈阳话等。天津市话,即以天津旧城区为中心的老天津话;莱芜话,属于山东省方言;沈阳市话,属于东北地区方言。北方地区境内的少数民族语言则包括了蒙古族语言、朝鲜族语言等。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内蒙古自治区、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朝鲜族语言归属尚无有定论,一般认为属阿尔泰语系。中国朝鲜族现在使用的语言文字称为朝鲜语和朝鲜文。
宗教
中国北方地区民族多样,宗教信仰也颇多,如萨满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等。
北方各民族区域的汉传佛教,则发源于西域沙门佛图澄(232年~348年)在后赵的弘传。在汉传佛教的直接推动下,回鹘佛教产生,曾对中国北方诸族(如党项族、契丹、女真等)形成了重要影响。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蒙古族主要信仰的宗教,在北京市市也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截至清代,北京市内共有藏传佛教寺院大小近百座,如妙应寺(妙应寺白塔)、广通寺、护国寺等。萨满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逐渐丰富与发达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它曾长期盛行于中国北方各民族,在中国北方古代各民族中间的影响根深蒂固。道教在北方地区的传播,因中央王朝的治边政策、关内移民的大量涌入等诸多因素而起。据《墨尔根志》载,清同治九年在处于东北地区边疆地区的黑龙江省墨尔根城南门外建造了信奉道教的万寿宫。
唐朝时期,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清代中后期,西方宗教信仰已传播至黑龙江地区,“江省有法国教堂,在呼兰城境,从其教者,满、蒙、汉民皆有之。”据《长寿县乡土志》载,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教民近3000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各种形式的西方宗教遍布北方农村。此外,间接文化传播入中国的琐罗亚斯德教,曾在陕西省省、山西省省、河南省省、河北省、甘肃省等地活跃。
经济
概述
北方地区以重化工业、资源型产业、传统制造业为主,对石油、煤炭、钢铁、炼化等能源资源类产业依赖较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存在改革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步伐缓慢,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19年,中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一些北方省份增长放缓,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京津冀经济圈作为中国四大经济圈之一、持续协同发展,郑州市、西安市等发展势头亦较为良好。但北方仍有部分区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东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2023年,中国北方的地区生产总值已超过37.1万亿元。
第一产业
中国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属于中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等,主要经济作物有甜菜、棉花、大豆等。其中,北方种植业高产稳产、旱作农区灌溉发达的地区为华北平原地区。在东北平原,黑龙江省的春小麦、大豆产量占中国首位,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被人们称作为“北大仓酒”,是全国性商品粮基地。黄土高原则以产谷子(小米)为主。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主要部分在北方地区)都是全国性南品棉基地,汾渭平原也是棉花的重要产区。在水果种植上,地处中原地区北方的辽宁省南部与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国苹果、葡萄、梨等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区,苹果产量以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为大。而陕西省的苹果种植面积在2021年已超过930万亩,也已成为中国第一苹果生产大省。此外,中原地区北方不少地区还广泛粮培了枣、栗、核桃等林木。
在中国北方,跨越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陕西、甘肃省等多个省(自治区)的北方农牧交错带,是草地农业和耕地农业的契合发展带,为草食畜牧业优势区域、优质杂粮果菜的重要产区。肉牛、肉羊、奶畜、野牦牛、绒山羊养殖及饲草料种植已形成了北方农牧交错带丰富交错的产业网络,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畜牧业标准体系逐步完备,奶牛规模养殖场已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肉牛肉羊养殖规模化程度逐渐上升,饲草种植加工企业明显增多,饲草产业化趋势明显。
中国北方的渔业亦较为发达。其中,冷水渔业是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学的重要产业。2021年,黑龙江省水产养殖面积达635万亩,占中国淡水养殖面积的7.8%,在中国排第5位,渔业产值达135.9亿元。
第二产业
在中国北方,东北、华北地区从19世纪末便开始发展工业、重工业,已积累了雄厚的工业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大力开展工业化建设,大批重大工业项目落户北方地区。一百多年的工业发展使得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基础扎实、技术沉淀雄厚、产业聚集度高,建立起了较全面的工业体系。截至2021年,在高端数控机床、大型工业设备制造、石油化工、冶金等部分领域,北方的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大庆市、辽源市、唐山市等地第二产业的比重高,其石油石化、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为主的工业基础雄厚,极大的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增长。山东省省青岛市是中国北方唯一一个2021年先进制造业十强城市,其产业涵盖了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2022年,青岛市的规模以上工业营收为1.18万亿元,共有7家企业入选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
第三产业
北方地区内,北京市、天津市及其他省会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这些城市都属于区域型的大型商业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着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贡献较大。
在数字经济方面,北京市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标杆城市。2022年前三季度,北京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28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42.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2万亿元,规模居中国首位。在互联网领域,北京已有34家企业入选“2021年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前百家企业”、58家企业入选“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入选企业数量居中国首位。2023年8月24日,北京市首个互联网3.0产业园正式揭牌,聚集了600余家关联企业,包括网易(北京)数字产业中心、讯众通信、言己城科技等。
在航运产业方面,天津市是中国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也是中国数字货运龙头企业的聚集区,航运服务业、临港产业较为发达,造船、石化、海工装备等一大批适港产业蓬勃发展。截至2023年11月,天津市滨海新区的海洋经济规模已突破3300亿元。而山东省则成立港口船舶交易中心,所开展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包括船舶交易、租赁、评估等,截至2024年1月已成为中国第三、北方最大的船舶交易平台,有力提升了北方船舶行业的市场活跃度。依托发达航运,山东省青岛市与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0国确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大力拓展跨境电商市场;天津市的于家堡环球购跨境贸易综合服务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也不断拓展电子商务销售及对外贸易网络。此外,2024年第一季度,东北地区也在外贸领域取得新进展,季度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3000亿元。
在旅游业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发源于黑龙江省的滑雪体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已成为滑雪旅游产业的集聚区。而陕西省拥有兵马俑、西安古城墙等独特且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延安革命旧址红色文旅资源,2023年文旅重点产业链年综合收入达到7729亿元。山西省则注重“文旅+”业态融合,发展红色旅游、工业旅游、低空旅游、体育旅游、生态旅游等,2023年上半年山西省66个重点监测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853.24万人、累计经营收入21.19亿元。
教育
中国北方教育资源优势明显,拥有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高校。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属于中国公认最好的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一众老牌高校均是“C9联盟”成员,西安交通大学、郑州大学、山东大学等则是一批以研究为主体的重点高校。在北方境内,北京市作为中国优秀教育资源的集聚地,已形成了形式多样化、手段现代化的完备教育体系,成为中国教育和人才资源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而自2020年以来,东北地区高校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领域增设本科专业增速明显,认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基地位居中国前列,成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
北方地区还形成了“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孵化模式,拥有多家国家级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着东北高校,北方地区在生命医药、信息技术、机械制造、化工与材料等领域布局建设了一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大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18年~2021年显示,东北共有9所高校曾入围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百强高校,5所高校连续4年入围百强榜。
环境问题和保护
中国北方地区干旱少雨,存在不少生态环境问题,如河流湖泊干枯、土地沙化、沙尘暴频繁发作等。针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北方各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展开了一系列整治与保护工作。
土地盐碱化问题及治理
千万年来,废黄河及其支流等300多条河流的搬运与塑造,造就了平坦的河北大平原。但河流的频繁改道、泛滥,使水流大量滞留在河北省黑龙港流域等低洼地带,相应抬高了地下水位。伴随水分蒸发和地下水运动,原本积存于土壤母质和地下水中的盐碱成分加速向表土聚集,便形成了土地盐碱化。直至20世纪60年代,河北省盐碱地面积仍有2000多万亩(不包括未经开垦的坝上和滨海的不毛荒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北省省一直在开展大规模盐碱治理。20世纪60年代,根治海河工程开始系统解决华北平原洪水沥水的排水出路问题,河北省低洼盐碱地区随之掀起了“以排为主,台、排、改结合”的沟洫台田建设高潮。截至20世纪70年代初,黑龙港流域的盐碱地面积已显著减少。1973年,国家在河北省组织了“黑龙港地区地下水合理利用”的科技大会战,建立了9个旱涝碱咸综合治理试验区。至1980年,河北省盐碱地面积减少到800万亩,而且盐碱程度也有了减轻。2013年,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启动。统计显示,“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实施5年后,经过盐碱地综合治理与利用,河北省累计示范推广5197万亩,增粮47.6亿公斤,带动农民增收109亿元。
沙尘暴问题及治理
沙尘暴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发生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及生命财产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中国北方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沙尘暴的易发区。在季节分布上,北方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并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而强沙尘暴事件更是因为能够把大量沙尘输送到较远的距离,从而引起大范围的环境问题。1954年至2002年间,中国北方共出现了223例较为典型的强沙尘暴事件,1979年4月10日~12日的强沙尘暴事件的影响范围最大。2023年3月21日至23日,中国北方地区遭遇大范围沙尘污染过程,陕西省中北部、山西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黑龙江省西南部、吉林省西部、辽宁省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均有扬沙或浮尘天气。
早在1978年,中国便开始了植树治沙工程。自1978年起,以“绿色长城汽车”为名的三北防护林计划就已开始实施,计划用73年的时间,建设一条东西长4480千米、南北宽560千米至1460千米的防风绿化带。2001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也开始启动。2012年8月至2023年6月间,河北省共完成防沙治沙约23316.67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75.41%,张家口市、承德市已由沙尘暴加强区变为阻滞区。
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
黄土高原大多数区域存在严重的土壤侵蚀问题,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水土流失属于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复杂,既有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也有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才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总量每年为16亿吨,是黄河下游洪水泥沙灾害的主要根源。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主要开展了植树造林、梯田和淤地坝建设工程。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后,中国主要开展小流域治理和三北防护林建设。2000年以来,中国重点开展退耕还林(草)工程、坡耕地整治和治沟造地工程。2016年,中国以黄土高原为国家第一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统筹实施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工作。2020年,黄土高原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到67%。截至2020年底,黄河流域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24万平方千米,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率为63.44%。
物产
中国北方大地物产富饶,如东北地区盛产玉米、大豆等,华北地区盛产桃子、西瓜等,各地都有其代表性的地理标志产品。
五常大米
五常大米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的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初渤海国时期(6世纪中叶),于2003年5月10日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于2006年取得“中国名牌”荣誉称号。2013年,“五常大米”证明商标及“五常”产地证明商标(鹰标)被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9年11月15日,五常大米入选中原地区农业品牌目录。
山西老陈醋
山西老陈醋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醋”,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著称于世。山西老陈醋的正宗发祥地为清徐县,清徐老陈醋工艺源自西周以来的醋工艺,主要为“蒸、酵、熏、淋、陈”五部曲艺82道工序。这种酿造技艺被酿造界称为“活化石”,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文化
概述
在中国北方地区,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括了东北地区、北方草原地区两个子系区域的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风格迥异。而随着历史变迁、疆域统一,北方子系区域文化与汉族文化交流、融合,一致性逐渐增强,但在饮食、生活、礼仪等方面仍旧保留有差异。
饮食
饮食习惯
北方是小麦的主要出产区,北方人民的主食则是面食多以馒头面条为主。因气温较低、地区人口多,居民喜欢吃牛羊肉。在口味上,北方地区以咸香为主,不论烹调什么菜品,都喜欢放入酱料生抽,菜品通常带有浓郁的酱香味。在菜系上,北方的东北菜比较有特色。此外,北方菜品的菜量还具有多而粗的特点。
菜系菜品
东北菜
东北地区菜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本土菜系,以汉族移民的烹技法为本,结合丰富的东北物产,吸纳满、蒙古、朝鲜等民族和外国的一些饮食元素,自成一系。东北菜的特点讲究一菜多味、咸甜分明、用料广泛、火候旺足、色泽鲜艳、滋味浓郁、酥烂香脆,善于运用优质应季食材,借助葱、姜、蒜等提味,酱油、蚝油等提色,烹调方法擅长于炒、、扒、蒸等。常见的东北菜有地三鲜、锅包肉、熘肉段、杀猪菜等。
鲁菜
鲁菜是起源于山东省省的齐鲁风味,发源地为淄博市博山区,为中国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难度最高、最见功力的菜系。相对于淮扬、川、粤等影响型菜系而言,鲁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发型菜系,其讲究调味纯正,口味偏于咸鲜,具有鲜、嫩、香、脆的特色;并十分注重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鲁菜常用的烹调技法有30种以上,尤以爆、扒技法独特而专长。其代表作有糖醋鲤鱼、九转大肠、红烧大虾、四喜丸子等。
北方小吃
北方地区的小吃颇具特色、历史悠久,烹调方式多样化,如煎、炒、烹、炸等。其中,北京市的特色小吃有北京烤鸭、豌豆黄、豆汁、焦圈、爆肚、驴打滚等,山东省特色小吃有水煎包、菜煎饼、油旋、朝天锅等,黑龙江省特色小吃有红肠、烤冷面、大列巴、鸡西冷面等。
北方面食
中国自古以来便流传着“南米北面”的说法。北方面食的种类繁多,面的做法也多种多样,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喜好。比较常见的北方面食为山西刀削面、老北京炸酱面、河南烩面。其中,山西省是中国第一面食之乡,山西面食花样之多,是中国其他省会难以媲美的。山西面食,不仅是华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省面食文化亦十分丰富,境内有许多以面粉为主要原材料的美食。除了最是难忘郑州烩面外,还有开封兰考的大刀面、潢川县的贡面、宁陵县的杠子馍、商丘市的水激馍等。
习俗
中国北方地区属于多民族聚居地区,境内的每个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腊八节、查干萨日、篝火节等。这些节日风俗不仅受到生产力与生产方式重大变革的影响,同时还和民族自身传统体育活动密切相关。
春节
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中国北方各地的春节习俗虽略有不同,但大体一致。中国北方地区的小年夜是腊月二十三,人们彻底地进行大扫除,做到窗明几净。除夕,北方人民围坐在一起边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边包饺子,吃完饭一家人坐在一起守岁,子时鞭炮齐响,通常整个晚上家里的灯都不关。大年初一,北方居民早晨打开大门要先放爆竹,称作“开门炮仗”,以求开门大吉,家中晚辈还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延年益寿、健康长寿。大年初二,是北方人回娘家的日子,出嫁的女儿携带一些礼品,与夫婿同行,在娘家吃午饭。饮食上有“初一彩色水饺初二面”的说法,面条意喻顺顺当当。此外,在中国北方还有“三六九,往外走”“赶五穷”“鬼崩祟”的说法,习惯大年初三走亲访友、大年初五迎财神。
腊八节
腊八节,中国传统节日,俗称“腊八”,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腊八”一词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又称“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腊八节为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是典型的北方节日。在中国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腊八蒜,吃腊八面,喝腊八粥。
查干萨日
查干萨日,又称白节、席尼吉勒,意为“白色的新年”。查干萨日为正月初一,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习俗。孛儿只斤·忽必烈在位时,非常重视查干萨日。据《马可波罗行纪》所载,“其新年确始于阳历二月,届时大汗及其一切臣属复举行一种节庆”“臣民互相馈赠白色之物,互相抱吻,大事庆祝,俾使全年纳福。”在现代,蒙古族亦把查干萨日作为最隆重的节日。在腊月三十日晚上,蒙古族民全家皆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拜贺新年,彻夜不眠。通常蒙古族民全家老少先烧香拜佛,然后晚辈向家长献哈达、敬酒、礼拜。初一清晨,家族亲友开始互相拜年,直到正月十五或月底才结束。
篝火节
篝火节是鄂伦春族族至今唯一的传统节日。1991年,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委、旗政府决定将每年的6月8日定为“篝火节”,以表示感谢党对他们的关怀。之所以叫“篝火节”,是因为鄂伦春族人在游猎时与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后考虑到6月8日在防火戒严期,便将“篝火节”改在6月18日。篝火节当天,大家身穿色彩绚丽的民族服装,聚集在嘎仙洞山脚下的森林,举行文艺和体育活动,晚上围在篝火旁烤牛羊肉、唱歌跳舞,直到天亮看日出。热闹的节庆活动,寓意着鄂伦春族人对祝融的崇尚。
艺术
舞蹈
中国民族舞蹈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并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限制,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在中国北方地区,流传下来的民族舞蹈较多,如汉族的秧歌、蒙古族的盅碗舞与朝鲜族的朝鲜族农乐舞等,均独具特色。
秧歌
秧歌为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主要在中国北方地区流行,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多在节日集会时表演。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现各地的秧歌一般以秧歌舞队为主要形态,舞队人数少则十数人,多时达上百人,既有集体舞,也有双人舞、三人舞等多种表演形式。秧歌舞者根据角色需求,手持相应的手绢、伞、棒、鼓、钱鞭等道具,在锣鼓、唢呐等吹打乐器的伴奏下舞蹈。按地区和风格不同,秧歌又分陕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北秧歌等。2006年,陕北地区秧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盅碗舞
盅碗舞一般为女性独舞,具有古典舞蹈的风格。舞者头顶瓷碗,手持双盅,在音乐伴奏下,按盅子碰击的节奏,两臂不断地舒展屈收,身体或前进或后退,意在表现蒙古族妇女端庄娴静、柔中有刚的性格气质。该舞蹈利用富有蒙古舞风格特点的“软手”“抖肩”“碎步”等舞蹈语汇,表现出盅碗舞典雅、含蓄的风格。兴安盟民间流传的盅碗舞,舞姿质朴简单,没有严格的规律动作。
农乐舞
农乐舞为朝鲜族表现农耕生活内容历史最长的舞蹈,源于古代的祭祀和狩猎活动,后发展成为了农事劳动中的自娱性舞蹈形式,舞蹈风趣活泼。该舞蹈包含了“象帽”表演,表演舞者头戴系有长短两根飘带的特制斗笠,边击小军鼓边转动飘带起舞,将整段舞蹈引向高潮。农乐舞的伴奏由12段曲调组成,音乐欢快热烈。
曲艺
“曲艺”为中国各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国北方曲艺的剧种、曲种较多,各地皆有代表类目。其中,北京市是北方曲艺的重要集聚地和发展提升地,天津市被誉为“中国北方曲艺之乡”,河北省则是中国戏曲发祥地之一,陕西省的陕北民歌、陕北说书、陕北道情、陕西快板等也早已被列为国家级非遗曲艺项目。
相声
相声为中国民间的一种说唱曲艺,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相声艺术始于明清,盛于现代,源于华北地区,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中国乃至世界。在形成过程中,其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相声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以北京话为主,各地也有“方言相声”;主要道具为折扇、手绢、醒木。它的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其中最受观众喜爱的相声形式是对口相声。中国著名相声演员有张寿臣、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等。2018年12月,天津师范大学被公布为相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陕北民歌
陕北民俗音乐是流行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上的各类民歌的统称。作为陕北地区历史上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长期融合的产物,陕北民歌形成时间较早,如民歌信天游即产生于周朝中期,至汉代稳定成形,成为中国古老的民歌形式之一。陕北民歌品类丰富,主要包括信天游、山曲、爬山调、船工号子、大秧歌调等,共两万七千余首。陕北民歌高亢粗犷、质朴率真而又委婉悠扬,展现出黄土高原独具的地域风格特点,既不同于关中地区、中原一带的民歌,又与草原民歌有所区别。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价值,代表性曲目有《东方红》《兰花花》《三十里铺》等。这些曲目传遍大江南北,被大量改编移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音乐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2008年,陕北民歌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京剧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亦有“国剧”之称,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介绍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各地。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流播及影响甚广,于2010年11月17日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技艺
中国北方地区历史悠久,传统手工技艺门类繁多,涵盖了各种生活用品、生产用品、建筑用品、装饰用品、传统食品等传统制作技艺。其中,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北方手工技艺不在少数。
景泰蓝制作技艺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中国特有的珐琅工艺制品,属中国特种工艺品,位列“燕京八绝”之一。其制作技艺是外传珐琅技艺和本土金属珐琅工艺相结合的产物,既综合了青铜工艺和珐琅工艺,又继承了传统绘画和金属刻工艺,成熟于明景泰年间,一直兴盛至清代。景泰蓝制作技艺十分繁杂,用铜作胎,将细铜丝轧扁后以手工制成各种图案,掐、焊、贴在胎体上,再施珐琅釉料,经过烧制、磨光、镀金等多道工序,终制出成品。2006年,景泰蓝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鄂温克族五畜绳制作技艺
五畜绳是鄂温克人用牛、马、绵羊、山羊和骆驼的绒毛编织而成的绳索,也是鄂温克族人民在日常生活的实际运用而形成的实用工具。五畜毛的取材时间为每年5月初到月底,取材后通过手搓编织,将五畜毛做成绳索、衣物、柳条包的装饰品等。在日常生活中,鄂温克族将五畜毛用于做绳子上,以及穿着、布料、鄂温克柳条包的装饰上。例如西达日、毡嘎达(毡鞋)、伊度乌日、涂萨日等都是用五畜毛制作的。此外,五畜绳也可以用在鄂温克柳条包的各个制作细节中。例如鄂温克柳条包制作中用到的合西日、乌西楞、额日和其等,这些都是用五畜毛做的绳索。2018年4月,鄂温克族五畜绳制作技艺已被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朝鲜族传统米糕制作技艺
朝鲜族传统米糕历史悠久,既是朝鲜族日常生活中的主食之一,又是传统节日和喜庆之日不可或缺的特色食品。传统米糕的种类很多,按照制作方法有蒸熟类米糕、捶打类米糕、煎烙类米糕等。制作朝鲜族米糕的食材较为丰富,主材料为大米、糯米,副材料有红豆、白芸豆、黄豆等。在制作工艺方面,朝鲜族米糕以松子、核桃、大枣等果仁为馅儿,糕团添加了面瓜、大麦若叶青汁、黑枸杞等天然食材中提取的色素,即变成五颜六色的彩色糕团,后再利用糕片做出多样造型。2021年12月,朝鲜族传统米糕制作技艺入选吉林省第五批省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建筑
中国北方的传统民居属于中国传统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支,以京派建筑最为典型,京派建筑则以四合院为代表。此外,窑洞建筑也是中国北方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四合院”和“窑洞”的建筑结构完整展现出中国北方传统民居的建造理念,是中国北方传统民居的重要瑰宝。
四合院
四合院,汉族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至少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因其格局而得名,是中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中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之一。“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即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数量之众多,以北京为最。北京四合院拥有以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老北京正规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位,四合院中间为宽敞的庭院。庭院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其中常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
窑洞
窑洞是中国北部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在中国陕西省、甘肃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米,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在建筑学上,窑洞属于生土建筑,其特点就是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共生,简单易修,省材省料,坚固耐用,冬暖夏凉。
山东海草房
在六七千年前,逐海而居的山东省先民采用“潮上来的海草”搭屋顶、挡风雨,后逐渐发展到凿山取石、海中捞草的成型房屋,即海草房。海草房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发展于秦汉,繁荣于元明清,一直是山东省威海市、烟台市、青岛市等沿海渔村特有的住房建筑风格。如今,留存下来的海草房已不多见,多半集中在威海市,其他地区已属稀有。一栋海草房的建造需历经“四匠”(瓦匠、木匠、石匠、苫匠)、70多道工序,均为手工技艺。2006年,海草房技艺被列入山东省省级“非遗”名录。
绘画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绘画的主体。各朝各代的中国山水画,既有继承发展创新的流派,也有在同一时代并存、但认知和风格迥异的流派。中国山水画历史上的北派山水,即为画史中的“北方山水画派”。现代新北派山水则以“为祖国山河立传,为世界名山写真”为宗旨,承接了传统北方山水画派的经典特色。
北方山水画派
北方山水画派形成于晚唐,是创始于五代十国荆浩的水墨山水画派,以荆浩、关仝、李成、范宽为代表。五代十国之前,山水画以青绿为主,中晚唐方兴起水墨山水画。至五代十国时期,生活在中原地区,隐居于太行山的荆浩,在总结前入水墨画创作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创造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其著作《笔法记》初步构建出一整套水墨山水画理论体系,其核心是“图真论”“六要——气,韵,思,景,笔,墨”。关仝是荆浩的弟子,他画山水常常表现出陕甘一带山川的特点,画风纯朴。李成、范宽则是北宋前期贡献最大的山水画家,两者都以描绘北方山水见长。
冰雪画派
冰雪画派是发源于黑龙江省的中国艺术流派,由冰雪山水画创始人于志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建的。冰雪画派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画坛形成的一个新兴艺术流派,也是中国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于志学创建了一整套冷文化美学思想和以矾墨为主要艺术语言方式的冰雪山水画新技法、新笔墨,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领域,为中国画发展增添了新的审美内涵。在冰雪画艺术感召和影响下,东北三省乃至中国形成了一批以于志学为中心、以表现冰雪大自然、揭示冰雪冷文化内涵为主体的画家集群。在此基础上,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等省市相继成立冰雪画会,逐渐形成了冰雪画派。从2007年开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相继开办于志学冰雪画工作室研究生课程班,冰雪画教学正式纳入学院式中国画教学体制,已成为由北方辐射到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
风景名胜
中国北方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景点较多,既有森林、地质、冰雪等自然旅游资源,也有遗址、纪念馆、历史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
故宫
故宫旧称紫禁城,又名大内,位于北京市中心,地处北京市南北中轴线上,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世界五大宫殿之首、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竣工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翊坤宫。其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总面积约为7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5.5万平方米。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故宫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对外开放。1925年以后,紫禁城才被称为“故宫”。1961年,国务院宣布故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故宫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
长城汽车又称万里长城,为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种很长的墙体防御建筑,或形式和墙体相近、防御性质和墙体一样的防御建筑。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丰镐遗址(今西安市)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即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注重修筑长城,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之战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留存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北京、天津市、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等15个省区市。其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学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泰山风景名胜区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绵亘于泰安市、济南市、淄博市之间,素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誉,于1982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中国首例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总面积为125平方千米,包括幽区、旷区、奥区、妙区、秀区、丽区六大风景区。该风景名胜区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地质奇观为一体,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四个奇观闻名遐迩。2007年,泰山被公布为国家首批AAAAA级风景名胜区。此外,泰山风景名胜区还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等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Heatwaves hit northern regions, trigger high-temperature alerts.中国日报网.2024-03-06
区域地理.中国政府网.2024-03-02
转角遇乡音| 快来pick属于你的方言记忆·北方篇~.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3
【中华各民族】蒙古族.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政府.2024-03-03
朝鲜族.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4-03-03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名单公布!吉林省7家!.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2
河北机场助力打造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沧州新闻网.2024-03-06
一面山、二密河、三把火……网友:东北火车站“居然可以凑到十!”.海报新闻.2024-03-06
「风物」百年老站平原火车站:少有人知的传奇故事.齐鲁壹点.2024-03-06
邢台火车站改造工程正式启动.邢台市人民政府.2024-03-06
我国沿海港口将形成五大港口群体 八大运输系统.中国政府网.2024-03-05
中国东北地区主要地质特征和地壳构造格架.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2024-03-06
科学传播 | 中国地质构造、地层建造、地壳结构等地质特征.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6
中国7大水系(华水人必看).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5
自然资源.河南省人民政府.2024-03-17
省情概貌.山西省人民政府.2024-03-17
资源状况.辽宁省人民政府.2024-03-05
生物资源.河北省人民政府.2024-03-05
吉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概况.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2024-03-05
【林业百科】47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新名单.湖口县人民政府.2024-03-05
历史沿革.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4-03-18
揭秘西辽河文化“家底”,让文脉通古今!(一).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5
明清时期“华北核心区”历史演变与社会经济变迁.清华大学.2024-03-05
李令福:天地之中: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与布局.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24-04-19
【共和国识别码】首都北京.福州史志网.2024-03-18
北方:症结与优势.新华社客户端.2024-03-05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地理格局的变迁.团结网.2024-03-05
习近平: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2024-04-11
京津冀拼经济观察:大“心脏”,发展脉动更强劲.浙江日报.2024-04-12
重磅!31省份最全经济“成绩单”出炉.鲁网.2024-04-11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4-04-12
什么是双一流?.福建省人民政府.2024-04-12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宣讲家网.2024-03-03
陕北民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3-0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3-26
传统节日文化——腊八节.梅河口市人民政府.2024-03-04
查干萨日.中国经济网.2024-03-19
6·18, 鄂伦春族“篝火节”的由来.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中国政府网.2024-03-15
中国人的餐桌|富饶物产,地道风物.新京报.2024-03-25
方言说美食|地道东北味,淳朴家乡情.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3
看饿了!舌尖上的美味——鲁菜.齐鲁壹点.2024-03-03
推荐|北方特色小吃集锦.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3
居家吃面指南!北方五大名面,在家轻松做!.太平洋科技.2024-03-15
气候.中国政府网.2024-04-19
辽 宁.中国政府网.2024-03-04
山 东.中国政府网.2024-03-04
河南气候.河南人民政府.2024-03-17
北京城简介.央视网.2024-03-17
自然环境.天津档案方志网.2024-03-17
吉林省气候知多少?哪最冷?哪最热?权威解读.人民资讯.2024-03-04
河北气候概况.河北天气网.2024-03-17
北京顺义突发冰雹大风 国网输电铁塔为何被吹倒?.新浪网.2024-03-17
思客问答|北京的春日,为何多“风”狂?.新华网.2024-04-11
中国大地构造演化简史.贵州省地质局103地质大队.2024-03-05
华北、华南和塔里木的人,你知道自己的家乡地质历史中曾经在哪里吗?.中科院地质地球所.2024-03-05
阴山,你居然是这样的“分界线”.澎湃.2024-03-06
矿产资源.河北省人民政府.2024-03-05
矿产.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24-03-05
资源.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4-03-17
政务公开—资源概况.吉林省自然资源厅.2024-03-17
资源概况.吉林省自然资源厅.2024-03-17
中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中国地情网.2024-03-04
地形.中国政府网.2024-03-17
近40年来华北平原地下水位演变研究及其超采治理建议.河北省自然资源厅 海洋局.2024-03-17
黄土高原,正在慢慢变绿…….澎湃新闻.2024-03-17
思念在北方.呼伦贝尔新闻.2024-03-17
内蒙古和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将联手进行森林防火.中国政府网.2024-03-17
大兴安岭秋色如画.央广网.2024-03-17
大兴安岭.OSGeo中国中心.2024-03-17
长白山快照介绍.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2024-03-02
谱写建设美丽中国新篇章的“长白山答卷”.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2024-03-04
长白山历史沿革.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管理委员会.2024-03-04
旅游资源风光迷人,特色突出,品位极高.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2024-03-04
「出川清水向东流」仰望黄河.直播四川联盟.2024-03-05
松花江.全国水雨情信息.2024-03-05
东北镜泊湖硅藻对近现代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的响应过程.中国知网.2023-07-08
镜泊湖十大景观.黑龙江省镜泊湖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2024-03-05
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松原市人民政府新闻专题.2024-03-05
人民网|查干湖: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前郭尔罗斯查干湖旅游经开区管委会.2024-03-05
长白山天池.长白山无线城市公共wifi旅游资讯服务发布平台.2024-03-05
长白山,惊艳了整个冬天!.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2
埋藏于地下的水资源宝藏知多少——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计划首席科学家李文鹏访谈.中国地质调查局.2024-03-04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4-03-03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3
500种陆生野生动物、2114种野生高等植物“定居”黑龙江.金台资讯.2024-03-18
野生动植物资源.河南省林业局.2024-03-18
动物资源概述.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2024-03-18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 - 辽宁林业篇.微信公众平台.2024-03-18
世界森林日|黑龙江森林知识知多少?.黑龙江新闻网.2024-03-18
植物资源概述.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2024-03-18
划分5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现有野生植物2743种、野生动物541种褐马鸡、红豆杉……山西的“宝”可不少 .锦绣太原.2024-03-18
蓟县中上元古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部.2024-03-18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长白山生态网.2024-03-05
许家窑人:飞索掷兽 点燃大同史前星火.山西新闻网.2024-03-18
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相隔60万年相遇龙骨山.新京报.2024-03-18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光明网.2024-03-18
历史的印记.宁安市政府机关.2024-03-19
历史上的今天:杨坚建立隋朝.正观新闻.2024-03-18
东西问|汤书昆:“文房四宝”何以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中国新闻网.2024-03-18
光明日报:近代文明的建构与城市发展——晚清民国时期的天津与华北.南开大学新闻网.2024-03-05
天津市.中国地情网.2024-03-18
『家乡党史我来讲 | 河南』百年党史中的河南.微信公众平台.2024-03-18
影像!揭示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完全由日本人控制.环球网.2024-03-18
光辉的历程 奋斗的足迹——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大事记述.微信公众平台.2024-03-18
新华书摘|发现兵马俑.新华社客户端.2024-03-18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百年奋斗成就辉煌 ——写在《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100年大事记》《图说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100年》出版之际.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2024-03-18
东北三省2022年常住人口减少超83万人.界面新闻.2024-03-03
海河,到底有多难?|我们的大江大河系列⑤.中国气象局.2024-04-12
17个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长沙的常住人口增量最多!.极目新闻.2024-04-19
河北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河北省人民政府.2024-03-03
20省份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 专家建议鼓励生育应该从一孩开始.济宁新闻.2024-03-15
北京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北京市人民政府.2024-03-03
人口与民族.天津市人民政府.2024-03-03
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国家统计局.2024-03-27
【共有家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新时代表达.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3
满族.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4-03-25
满族.中国政府网.2024-03-25
蒙古族.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4-03-03
风俗文化-蒙古族.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4-03-03
风俗习惯-朝鲜族.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4-03-03
鄂伦春族.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4-03-03
风俗习惯-鄂伦春族.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4-03-03
萨满教.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3-04
蒙古族.中国政府网.2024-03-04
历史|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北方的传播——中国佛教史略之东晋佛教(一).灵隐寺.2024-03-26
杨富学:为什么说回鹘佛教是汉传佛教的“翻版”?.中央民族大学.2024-03-26
北传佛教.故宫博物院.2024-03-04
北京藏传佛教的文化传承.中国西藏网.2024-03-04
清代黑龙江方志文献研究.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24-03-26
修远研报:西方宗教在中国农村发展到何种程度? | 文化纵横.平顶山市人民政府.2024-03-26
圣火艺术与拜火文化——北周祆教墓葬中以史君墓为核心.澎湃新闻.2024-03-04
气候带北移,农业种植版图的变化与隐忧.新京报.2024-04-11
北方农牧交错带草畜产业如何形成良性发展态势?.人民资讯.2024-03-05
农业部关于北方农牧交错带 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4-03-05
黑龙江:冷水鱼“游”出“热”产业.金台资讯.2024-03-05
“北方制造业第一市”,野心不止于此.中国经济网.2024-03-05
天眼查《2022中国数字经济主题报告》:北京34家企业跻身互联网企业百强.北晚在线.2024-04-19
北京首个互联网3.0产业园揭牌,京城北部添数字经济新地标.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04-19
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起航“密码”.新华社新媒体.2024-04-19
新华社: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奋楫扬帆.天津市商务局 天津市人民政府口岸服务办公室.2024-04-19
从0到1新突破!中国北方首次船舶 线上跨境交易业务落地.凤凰网青岛.2024-04-19
乘RCEP之风破航运之浪,什么是航向世界的青岛速度?.中国一带一路网.2024-04-19
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展现中国外贸潜力.天津市商务局 天津市人民政府口岸服务办公室.2024-04-19
海关总署:一季度东北地区进出口规模首破3000亿元.青瞳视角.2024-04-19
借文化底蕴“加分”文旅消费 陕西打造文旅新业态.中国经营报.2024-03-17
「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书写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金台资讯.2024-03-17
山西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央广网.2024-03-17
文旅融合,激发山西全域旅游新活力.视听山西.2024-03-17
200多所齐发力!大院大所创新在苏州.澎湃新闻.2024-04-10
【教育强国】着力提升高等教育服务东北振兴的支撑力.中国社会科学网.2024-04-10
新闻纵深丨发力——河北盐碱地治理答卷(上).新浪网.2024-03-05
发扬农业科技“黄淮海精神”,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腾讯网.2024-03-05
沙尘天气频发背后:沙尘从何而来?造林防沙效果如何?.环球网.2024-03-18
此地沙墙高百米!北方最大规模沙尘狂飚,影响山东等18地.半岛都市报.2024-03-18
河北科学开展防沙治沙 筑牢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03-18
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阜阳市生态环境局.2024-03-18
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2024-03-18
地理标志产品.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24-03-25
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辽宁又添俩!.辽沈晚报.2024-03-25
地理标志-辽宁省.中国地理标志网.2024-03-25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吉林省知识产权局.2024-03-25
陕西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名录.陕西农业品牌网.2024-03-25
打好“特优牌” 叫响“晋字号” 品牌点亮山西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太原日报.2024-03-25
“加速度”发展地理标志产品,为山西转型发展蹚新路.山西省人民政府.2024-03-25
河北又有3个农产品获“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4-03-25
河北五个农产品获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凤凰网河北.2024-03-25
河南省又有21个产品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评审.河南省人民政府.2024-03-25
山东省5个农产品上榜国家2021年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告.人民资讯.2024-03-25
寻味北京35个地标农产品.北京市农业农村局.2024-03-25
天津10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年产值达到18亿元.中国质量新闻网.2024-03-25
市农业中心携地理标志农产品参加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地标农品专展.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2024-03-25
极目快评|金龙鱼五常大米遭打假,回应称“绝不以次充好”,谁是谁非不难查清楚.荆楚网.2024-03-25
五常大米产业概况.温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24-03-25
五常大米.五常大米官方商城.2024-03-25
“清徐老陈醋”再上央视.太原市人民政府.2024-03-25
晋享美食丨山西老陈醋: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澎湃新闻.2024-03-25
南北饮食差异,你知道吗?.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3
今儿晌午吃嘞蒜面条,老乡们今儿黑吃什么啊?.澎湃新闻.2024-03-15
北方人爱吃的面食,多少人看得想家了…….河南卫视.2024-03-15
民族风情|中国少数民族的节日.微信公众平台.2024-03-25
南北方过年差别大 看看这些习俗你都知道吗.共产党员网.2024-04-10
南北方过年习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微信公众平台.2024-04-10
白节.乌海人民政府.2024-03-04
内蒙古鄂伦春:岭上篝火点燃夏夜狂欢.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4
涨知识啦—中国民族民间舞.山西省演出行业协会.2024-03-26
一起了解一下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舞蹈.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3
秧歌(陕北秧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3-26
朝鲜族舞蹈.政协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员会.2024-03-03
北京非遗演出如何从“保护”到“重焕生机”?|业内谈.新京报.2024-03-26
北方曲艺之乡:天津.微信公众平台.2024-03-26
大河之北·河北人文地理解读|戏曲篇(上):古韵新腔.纵览新闻.2024-03-26
陕西非遗精彩亮相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陕西一带一路网.2024-03-26
中国传统文化——相声.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3
文史知识|中国十大传统手工艺.微信公众平台.2024-03-26
非遗项目十大类别.黄龙县人民政府.2024-03-26
《非遗里的中国·河北篇》播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3-26
传统技艺类(51项).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03-26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河北这些非遗宝藏藏不住了!.河北文旅.2024-03-26
景泰蓝制作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3-26
原创丨电影《呼伦贝尔城》中的鄂温克族“非遗”.呼伦贝尔新闻.2024-03-03
鄂温克族五畜绳制作技艺.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服务平台.2024-03-03
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六批(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文旅厅.2024-03-03
年味里的非遗丨米做成“花”,吃朝鲜族米糕过大年.新华社新媒体.2024-03-17
延边州新增8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03-17
“筑语” | 中国传统建筑八大流派你知道吗.微信公众平台.2024-03-26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四合院.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3
【博雅• 国学】文峰国学堂第四十九讲•窑洞.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3
太清凉!山东海边有种奇特民居海草为顶,天鹅相伴,宛如童话!.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2024-03-03
神奇的世界 变幻的笔墨——谈风格流派和新北派山水 师恩钊.央视网.2024-03-26
中国绘画纵横导览|中国古代画派之北方山水画派.文旅中国.2024-03-03
中国绘画纵横导览|同属“北方流派” 范宽和李成为何被称为“一文一武”.文旅中国.2024-03-03
北方文化的劲旅——冰雪画派.中国山水画艺术网.2024-03-03
2020年A级旅游景区名录表.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03-02
景点推介.辽宁省人民政府.2023-06-11
辽宁省A级旅游景区名单(截至2023年12月).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03-02
吉林省将新增AAAA级旅游景区永吉县卓远温泉休闲旅游度假区上榜.吉林市人民政府.2024-03-02
陕西省A级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一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03-02
A级景区.山西省人民政府.2024-03-02
河北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大全.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2
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03-02
青岛+1!山东5A级旅游景区增至15个.齐鲁壹点.2024-03-02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确定8家旅游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公告.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03-02
北京市景区(点)虚拟旅游.北京市景区.2024-03-02
天津市A级旅游景区名录.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天津市广播电视局 天津市文物局.2024-03-02
故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4-03-02
故宫.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2024-03-02
故宫博物院院刊.故宫博物院.2024-03-02
中国万里长城.中国地情网.2024-03-02
山东名胜—泰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微信公众平台.2024-03-24
泰山.山东省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2024-03-25
泰山及管委会简介.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4-03-24
寻找红色印迹之——泰山: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为世界带去中国微笑.人民资讯.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