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平原
东北平原位于东北地区部,又称“关东平原”“辽松平原”。其经纬度范围是北纬40°25'~48°40',东经118°40' ~128°,北起黑龙江省嫩江中游,南至渤海辽东湾,西、北、东三面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所环抱,面积35万平方千米,由北部松嫩平原、南部的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三部分组成,是中国第一大平原。
东北平原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年降水量350毫米~700 毫米。辽河与松花江水系,流经平原南北,水源丰富。东北平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农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之一,盛产小麦、大豆、高梁。其工业产业基础较好,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并有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大庆、辽河油田就位于这里。其主要植被有2700余种,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分为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区,东部山地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和平原森林草原区三部分。动物资源也比较丰富,有东北虎、猞猁等名贵物种。
早在40-50万年前,东北平原地区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其中泥河湾盆地是东北地区最早的一处人类遗址。该地自周代以来一直居住着肃慎族,一直到女真族,实行半游牧生活。清代发生了大规模的汉族移民,这一过程被称为“闯关东” ,在18世纪末,闯关东人越来越多,因此东北地区的农业得到有效发展。境域内旅游资源城市众多,而且是满族、朝鲜族等多个民族的聚集地,文化特色独特,有沈阳故宫博物院、“九一八事变”历史博物馆等文化景点,还有长白山、黑瞎子岛等自然景观。
命名
东北平原因位于中原地区的东北部而得名。又被称为“关东平原”“松辽平原”,“关东”在明代的时候指辽东地区。清代时期,“关东”地区扩大,将黑龙江省、吉林省包括在内。现在的“关东”指山海关区以东,泛指东北地区。因为东北平原由辽河平原、松嫩平原组成,所以也被称为松辽平原。
位置境域
东北平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包含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其经纬度范围是北纬40°25'~48°40',东经118°40' ~128°。东北平原北起嫩江中游,南至辽东湾,东西两侧为长白山地和大兴安岭山地,长约1000千米,东西最宽处约400千米,面积约35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平原。东北平原可以分为三部分,东北部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三江平原,北部为松花江和嫩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南部为辽河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
成因
东北平原是在中生代断陷盆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纪时平原的大部分地区遭受流水的剥蚀和侵蚀。低洼处接受了薄层的沉积。在辽河下游和三江平原沉积了深厚的第三系地层。第四纪初,东北平原普遍上升,除辽河下游和三江平原继续接受河流相的沉积外。东北平原广大地区遭受流水的侵蚀和搬运,部分低平地区接受灰白色松散砂砾石层的薄层沉积,即白土山组地层的沉积,至早更新世中晚期中更新世松嫩平原中心缓慢下沉,形成广大的湖盆,包括东、西辽河也流入湖盆。辽河平原就是由西辽河平原和辽河下游平原组成,西辽河平原是一个沙丘覆盖的平原,辽河下游平原是连续接受辽河泥沙沉积的结果。
中更新世晚期湖盆衰亡。晚更新世时东北平原和三江平原进入河流时期,河流迁回游荡,自由河曲、汉道、沙洲、牛钜湖、迂回扇发育,河漫滩不断发展。冲积平原逐渐形成。松嫩平原是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形成的,平原西南有一海拔200~250米的台地,它较松嫩平原高出50~100米,为松花江与辽河水系的分水岭。
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松辽分水岭不断缓慢上升,辽河袭夺了东、西辽河,使东、西辽河成倒插状水系。整个松辽分水岭不断向北迁移,松花江、辽河、嫩江及其支流迂回游荡。形成广阔的松辽冲积平原,松花江、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不断迁回游荡,形成宽阔的三江冲积平原,河流游荡遗留的古河道、河曲带、形成大片沼泽湿地。
地理特征
气候
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区,夏季短促、温暖多雨,冬季漫长,寒冷少雪,冬夏之间季风交替。年降水量 350毫米~700 毫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5月-10月雨量较多,占全年降水量的 85%~90%,高峰期在7、8、9三个月,江河两岸和洼地,汛期常有洪涝灾害。年降水变化率不大,为 20%左右。7月均温是21C°~26C°,1月均温是-24C°~-9C°,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齐齐哈尔市1月份温度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而且冬季漫长,南部平原约5个月,中部6个月,哈尔滨市以北7个月以上。夏季白昼时间较长,一般在16小时以上,如齐齐哈尔在7月,早晨4点钟天就亮了,到晚上8点多钟天才黑。10C°以上活动积温 2200C°~3600C°,由南向北递减。春季低温和秋季霜冻现象频繁,中部和北部的冰冻期在200天左右。
地质
东北平原以开原一辉南线(相当于北纬 43°)为界,北部属吉黑褶皱系松辽拗陷,南部属中朝准地台下辽河断陷。东部地带,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形成了很多长度大于5千米的断裂分布带。中生代燕山运动伴随两侧中原地区向山地隆起,形成了华夏向沉降带,奠定了现今地形的基本轮廓。第三纪后的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间歇性的地壳升降运动,将南北的构造体系连结起来成为同一演化体系,平原继续下沉,沉积了深厚的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
矿产资源
东北平原最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是石油,原油产量占中国的 2/5。松辽平原石油储量丰富,主要油田有大庆市、扶余市、辽河。大庆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石油基地,原煤、原油、原木、原材料等资源丰富。辽宁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10种,铁、菱镁矿、红柱石、金刚石、硼等矿产保有储量居中国之首。吉林省现已发现矿产158种,占全国237种矿种的66.6%,其中具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15种(含亚矿种)。全省已开发利用矿种76种,占已发现矿种的55.5%。黑龙江省土已发现的矿产135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84种(含亚矿种、下同),占全国2013年度已查明229种矿产(含亚矿种)资源储量的36.68%。
地形地貌
东北平原西、北、东三面环山,山地内侧是平原、台地、丘陵,地势平坦,平均海拔200米左右。北部主要是台地,海拔500-800米。东部是长白山山地和丘陵,海拔1000米左右,南部呈浅丘外貌,西南部为冲积平原,呈沙丘与洼地相间、微波起伏的风沙地貌,地势西高东低,海拔170~250米。整体可以分为3部分:北部为松花江和嫩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南部为辽河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是松辽分水岭。
水文
地表水
河流
东北平原两大水系分别是辽河与松花江水系,流经平原南北,两大水系之间为松辽分水岭。松嫩平原上有乌裕尔河、讷漠尔河、雅鲁河等河流,其中乌裕尔河和霍林河为一特殊的闭流区。辽河平原有辽河、太子河、大辽河、大小凌河、沙河等,各河中下游比降小,水流缓慢,多河曲和沙洲。三江平原北是松花江、黑龙江省和乌苏里江汇流,南是乌苏里江及其支流与兴凯湖共同形成的冲积-湖积沼泽化低平原。
辽河位于东北地区西南部,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市,流经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和辽宁省省,最终流入渤海,流域面积为22.9万平方千米。主要包含西辽河、东辽河、辽河(简称辽河水系)和浑河、太子河、大辽河(简称浑太水系)两大独立水系。
松花江是中国境内黑龙江的最大支流,总长1927千米,年径流量76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55.7万平方干米,仅次于长江和黄河,居中国第三位。松花江有南北两源头,南源为松花江正源(曾称第二松花江),北源为嫩江,两江于扶余市汇合后折向东北,于同江市汇入黑龙江省。其中,嫩江干流长1397干米,流域面积22.2万平方干米,两侧支流众多,分别发源于大、小兴安岭。松花江正源,长约790千米,流域面积7.34万平方千米,众多支流源于长白山地,多从左岸汇入。
湖泊
东北平原共有大小湖泊192个,其中,面积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140个,面积3955.3平方千米,大于10平方千米的湖泊有52个,总面积为3705.70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4%。该平原湖泊汛期(6—9月)入湖水量为全年水量的70—80%,水位高涨。冬季水位低枯,封冻期长。资源利用以灌溉、水产为主,并兼有航运发电和观光旅游之用,较著名的湖泊有镜泊湖、五大连池、扎龙湖、长白山天池等。
镜泊湖是中国最大的熔岩堰塞湖,位于黑龙江省,南北总长45干米,湖盆南北直线长度32.5千米,面积约95平方千米,轮廓略呈“子”字形。其深度从南向北逐渐加深,最深处62米,平均水深42米,年平均流量9.2~10立方米/秒,蓄水量16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为11820平方千米。镜泊湖有30多条河流呈向心式汇入湖中,年平均入湖流量31.1亿立方米。
长白山天池是中国海拔最高的火口湖(湖面海拔2194米),因此得名“天池”,也是中国最深的湖泊(最深处达373米)、面积最大的火山口湖(9.8平方干米),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巅,呈椭圆形。
地下水
东北平原可开采地下水为黑松流域区、辽河流域区、黄淮海地区三个水文单元,资源量分别为328.34亿立方米每年、154.74亿立方米每年、512.10亿立方米每年,地下水资源模数分别为3.66万m3/km2、10.91万m3/km2、10.18万m3/km2。黑松流域区、辽河流域区地下水资源占水资源总量的40%以上,黄淮海地区为70%-85%。
土壤
东北平原主要土类有黑土、黑钙土、白浆土、草甸土和沼泽土,其中黑土面积最大,是世界上与乌克兰和美国密西西比州齐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中、东部,或者山前台地和平原阶地上,从北向南呈弧形分布。松嫩平原西部主要是黑钙土、草甸土。辽河平原主要分布有草甸土、潮土。平原西部主要是砂土,滨海有盐土、沼泽土。
黑土是东北平原的主要土壤之一,是由草类在土中腐烂为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堆积而成。根据腐殖质含量的多寡,黑土自东向西可分为草甸淋溶黑土、草甸盐酸盐黑钙土和典型黑钙土,在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区则发育成草甸盐碱土。黑土的土层一般为30~70厘米,深者可达1米以上,自然肥力高,土壤呈中性、微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丰富,团粒结构较好,土壤中的水、肥、气、热协调,透水性能好,适合植物生长。黑土有机质含量一般高达10%~20%,开垦较久的土壤亦有2%~5%,水稳性团粒结构达50%以上,即使在过去不合理耕作制度下耕种20余年仍可保持20% ~30%。
黑钙土是季节性冻土区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其肥力仅次于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黑钙土表层发黑、发暗,下部有一个钙积层,黑土层一般为20~50厘米,初垦期有机质含量6%~9%,耕种20~30年有机质下降到3%~4%,土壤团粒结构较好,含盐量低,一般小于0.1%,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
生物多样性
植物
东北平原共有植物2700余种,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可被分为三个植被区,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区,东部山地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和平原森林草原区。拥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种,分别为长白松,东北红豆杉和人参。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0种,分别为朝鲜崖柏、兴凯赤松、红松、刺五加、刺人参,库叶红景天、核桃、水曲柳、黄檗属和彩虹柳。
动物
东北平原共分布珍稀濒危动物哺乳纲52种,鸟纲288种(亚种),爬行纲19 种,两栖动物9种,鱼纲8种。毛皮兽中食肉目以鼬科为多,如紫貂、水獭亚科、黄鼬、香鼬、小艾鼬、獾等。猫科中以猞猁量最多,东北虎最为名贵,其它有猞猁、金钱豹等。犬科中以貉和赤狐最为重要,另有狼、豺等。熊科中以熊瞎子最为普遍。鸟类方面以松鸡科与雉科的种类最为繁多。爬行类和两栖纲代表种类有胎蜥、黑龙江草蜥、林蛙(黑龙江林蛙)、花背蟾蜍、东方铃蟾、北方狭口蛙、粗皮蛙及极北小鲵等。
重要支系
松嫩平原
松嫩平原是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大体呈菱形,平均海拔150~200米。面积约18万平方干米,约为东北平原面积的一半以上,其中耕地面积5.6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白城市,松原市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市南部地区、大庆市西南部地区。其地处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冬季受西伯利亚大陆气团控制,低温干燥。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控制,温和多雨,春、秋两季降水稀少,风力较大,湖区年平均温度为3一6℃,1月份平均温度为-19至-15℃,7月份平均温度为22-24℃,年降水量400-600毫米,降水的年际变率大,年蒸发量多在1100-2000毫升。
三江平原
三江平原位于中国东北角,又称为三江低地,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由黑龙江省、乌苏里江、松花江汇流冲击而成。西起小兴安岭,东至乌苏里江,北自黑龙江畔,南抵兴凯湖,总面积5.13万平方千米。完达山脉将三江平原分为南北两部分:山北是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流冲积而成的沼泽化低平原,面积425万平方千米,亦即狭义的三江平原。山南是乌苏里江及其支流与兴凯湖共同形成的冲积-湖积沼泽化低平原,面积8800平方千米,亦称穆棱-兴凯平原。
辽河平原
辽河平原位于辽东丘陵与辽西丘陵之间,铁岭市一彰武县之南,直至辽东湾,为长期沉降区。地势低平,海拔在200米左右,沈阳市以北较高,辽河三角洲近海部分仅2米~10米。多河曲县和沙洲河床淤积抬高,汛期常常有洪涝灾害。滨海的盘锦地区是一片盐碱沼泽地,素有东北地区“南大荒”之称,经过治理,这里已成为东北水稻的重要产区。矿产资源丰富,有中国第三大油田一辽河油田。
松辽分水岭
松辽分水岭,东西长约200千米,南北宽150千米左右,海拔200米~250米,高出松嫩平原 50米~100米。分水岭外貌似波状起伏的平原,与南北平原浑为一体。分水岭位置,最初在法库县一铁岭一带,由于辽河下游平原长期下沉,河流溯源侵蚀,逐渐向北推移,直至目前的通榆县一公主岭一带。
人类活动
社会发展
早期社会
早在40-50万年前,东北平原地区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其中泥河湾盆地是东北地区最早的一处人类遗址。这一时期,人们大多以耕地、畜牧业、狩猎为生。
明清时期
明朝时期,女真人首领努尔哈赤用武力、怀柔区、联姻等手段征服了东北的各族部落,奖励移民开垦,关内大量移民涌入,耕地面积扩大,使辽宁省成为当时重要的粮食调出区之一,也成为清朝的发祥地。
顺治初年,清政府以柳条边为界,将边外的西部地区列为蒙古族游牧区,将边外的北部和东部地区列为满族渔猎区,皆禁止汉族进入垦荒。同时,清政府还在东北特定区域划定皇室独占的禁地,其中包括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牧场、贡江山官河泡以及各种禁山等。清政府的封禁政策使东北地区因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大片肥沃的黑土地在进入20世纪前仍然处于原始荒芜状态。当时的文人将东北平原描写成“倦荒”“绝塞”“绝域”,以“北大荒”之称闻名于世。
1904年起,黑龙江省地区“全面开放”,平均每年放荒100多万,一些土地肥沃的黑土带,象巴彦县、呼兰区、绥化市、庆安县一带,移民尤为集中,土地资源大量开发。到1910年,东北共放出荒地687.5万响,其中垦熟地34.7万均。
近现代
民国时期,来自山东省、河北省等地的大量汉族“闯关东”(出古北口和山海关区等),在东北地区黑土带进行空前的农垦。新中国建立后东北地区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建立了大批的国营农场,尤其大批退伍军人挺进东北平原,开辟了广阔的新垦区,仅在黑龙江省就新开荒地7000多万亩,相当原有耕地的50%以上,使东北地区成为中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经过一个世纪的开发,东北地区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巨变。
1949年后,东北黑土带的土地开发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60年,地方政府实行了开荒头三年不交粮的奖励政策,以调动广大农民开荒的积极性。黑龙江省和吉林省1950年开始接纳大量山东省、河北省等省移民和支边青年迁人开荒。1958年,10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建立了数十个大型国营农场。1956年后,随着高级农业社和人民公社成立,又开始了集体开荒。
第二阶段是1961-1977年。在“文革”期间,接纳百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主要是进行集体开荒,国家将人民公社集体开荒纳人计划,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加快了十地开发进度,共开垦荒地13312万公顷。第三阶段是1978年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东北地区进行了土地综合开发,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尤其1985年后重点进行了三江平原开发。三江平原土地资源开发涉及到佳木斯市、牡丹江市、双鸭山市、鹤岗市、鸡西七台河市等6个省辖市、22个县(市)、4个国营农场管理局和62个国营农牧渔场。通过三江平原土地资源综合开发,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50万吨。
20世纪,东北地区曾出现土地开发热潮,大量关内移民和周边地区的国际移民涌入东北地区,国内外资本也纷纷进入东北,设立大批农业垦殖公司。到20世纪20年代末,东北地区地区就已经成为举世闻名的大豆生产基地,而后随着东北玉米带和优质水稻生产基地的形成,东北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北大仓酒”。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白山水库
白山水库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桦甸市与靖宇县两县交界处,是第二松花江上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养鱼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也是第二松花江干流已开发梯级水电站群的首座枢纽。其下距红石、丰满坝址分别为39千米与250千米。该工程于1958年10月开工,1962年6月停工缓建,1975年复工,1992年6月完工,是国家优良工程。其下泄最大流量13750立方米每秒,水库总库容62.15亿立方米。
镜泊湖水库
镜泊湖水库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70千米处,是牡丹江市中上游的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城市供水、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集水面积1.18万平方千米,占牡丹江流域的31%,多年平均径流量31.3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入库流量100立方米每秒。总库容18.24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湖泊库容11.24亿立方米,岩台以上修建堤坝增加库容7亿立方米,为不完全多年调节水库。
观音阁水库
观音阁水库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境内太子河上游,是一座以供水和防洪为主,兼有灌溉、发电、养鱼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于1990年5月正式开工,1994年9月下闸蓄水,后于1995年9月建成。其总库容21.68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5.81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3.85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调节水量9.47亿立方米。坝址以上集水面积2795平方千米,占太子河区流域面积的20.1%。电站装有三台6500千瓦和一台1250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2.075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015万千瓦时。
经济发展
农业
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农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之一,主要产玉米、大豆等粮食,截至2017年,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约20%。改革开放后,粮食总产量最高年份达 7033.3 万吨,占中国粮食产量的 14.7%,为满足中国的粮食供需平衡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份额。玉米产量占东北区玉米总产量的64%,其次为水稻、小麦和大豆,产量分别占东北区水稻、小麦和大豆总产量的23%、25%和32%。松嫩平原也是甜菜、奶类的生产区,产量分别占东北区总产量的64%、58%。黑江省春小麦的产量占中原地区第一位。甜菜产量占中国一半以上。其次辽宁南部产棉花。辽东半岛则以生产苹果著称国内外。
工业
东北地区平原地区工业产业基础比较好,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布局在东北三省的钢铁能源、化工、重型机械、汽车、造船、飞机、军工等重大工业项目,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东北原油产量占中国2/5,重型卡车占1/2,商品粮占1/3,木材占1/2,汽车占1/4,造船占1/3,钢产量占1/8。其中,大庆油田三次采油年产量连续21年超1000万吨,
旅游业
截至2002年底,中国有县级以上的资源型城市118座,其中东北三省就有38座,占全国的1/4,其中地级资源型城市15座,占全国近1/3。东北地域紧密相连,由一条由铁路、高速公路构成的南北大通道连接了绥化市一哈尔滨市一长春市一四平市一铁岭市一沈阳市一鞍山市一大连市市等中心城市,以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枢纽建构旅游圈。
交通建设
哈大高铁
2012年,世界首条高寒高铁—哈尔滨与大连之间的哈大高铁开通,该工程纵贯东北平原南北。全长921千米,全线设23座车站,设计时速350公里,哈尔滨至大连旅客列车运行时间由13小时缩短至3.5小时,哈尔滨、长春、沈阳形成1小时、2小时交通圈。
牡佳高铁
牡佳高铁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是沈阳至佳木斯市高速铁路组成部分,线路南起牡丹江市,经鸡西市、七台河市、双鸭山市,终至佳木斯市,全长37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设七座客运车站,牡佳两地最快铁路旅行时间由7小时左右缩短至2小时10分。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黑土退化
东北平原由于开垦后多年用养脱节,土壤肥力大幅度下降,尤以黑土最快。其肥力正以每年0.1~1.0%的速度下降。在开垦的40多年时间中,其中有机化合物含量下降 50%~60%,氮和磷储量分别下降30%~60%和16%~24%。白浆土耕地有机质由 5%左右降低到 1%上下,黑钙土耕地表层有机质从 5%~8%降低至 1%~2%。东北平原土壤表层,有机质平均下降率达0.1%~0.3%,高于世界上土壤表层有机质一般降低率 1.5倍,实质上使扩大垦荒的努力化为徒劳。
土地荒漠化
东北平原西部土地荒漠化严重,主要分为土地沙漠化和土地盐碱化两种类型,截至2005年,其土地沙漠化面积约为72280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22.2%。土地盐碱化面积约33850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10.44%。
水土流失
东北全区水土流失严重,其中以辽西北、松嫩平原、中东部山区遭到严重水蚀区,辽西北主要是强烈风蚀区。水土流失造成耕地废弃,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水蚀遍于东北地区的坡耕地,尤以降水较丰的松辽平原东部和北部的山前弧形带最为突出,致使全区的可利用土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明显下降。
土地盐碱化
东北地区的土地盐碱化主要表现在西部平原半干旱区,与土地沙漠化呈壤嵌分布。特别是松嫩平原,是中国内陆碳酸钠盐渍化土壤的主要分布区,全区盐渍土壤面积约为327万公顷,约占平原面积的 21%。而且,盐碱土地的面积仍然在不断扩大。东北地区西部的盐碱化土地面积为37101.56平方千米。盐碱的治理难度较大,整个东北地区西部土地盐碱化正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
保护措施
立法保护黑土地
近年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 2021年7月,《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 2025 年)》正式出台,为中国黑土地保护构建了顶层政策框架。2022年8月1 日,《黑土地保护法》正式实施, 这部法律为中国黑土地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黑土地保护法》主要内容包括明确黑土地的重点用途、加强科技支撑与生态保护修复、强化考核监督,依法从重处罚等一系列措施。
秸秆覆盖还田
2016年,东北地区地理所“一三五”战略规划设立了“黑土农田地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突破项目。在东北地区,秸秆覆盖很容易影响春季耕作和播种。为此,团队成员、东北地理所成功研发了适于黑土区特点的系列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并集成构建了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该技术模式已在黑土区得到推广应用。截至目前,包括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侵蚀黑土水土保持在内的诸多技术模式已在黑龙江省省、吉林省多地得到推广应用,累计推广100余万亩,增加经济收益8000多万元,为国家黑土保护工程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秸秆翻埋
秸秆翻埋还田黑土层培育模式是将秸秆粉碎后,通过深翻还田,打破犁底层,补充土壤有机质,加深肥沃耕作层,适合哈尔滨市、绥化市、佳木斯市等没有风蚀影响的低洼平地。黑龙江省通过在海伦市、桦川县等4个县(市)示范这种模式,6年平均玉米增产约10.2%,大豆增产约12.3%,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2克/千克,黑土层保护深度在30厘米至35厘米,达到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要求。
增施有机肥
以秸秆碎混还田和增施有机肥为核心的培育模式,采用秸秆和有机肥混合翻混、松耙碎混为核心技术,通过玉米大豆轮作,配套免耕覆盖等技术,达到了肥沃耕层构建的效果。6年的示范结果显示,大豆增产11.3%以上,玉米增产10.5%以上,有机质提高2.4克/千克,肥沃耕层达到了30厘米以上。
四免一松
四免一松—保护性耕作模式,针对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干旱、盐碱等问题,采用秸秆覆盖免耕配合深松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将秸秆粉碎后,通过4年免耕、1年深松,实现秸秆还田,适合齐齐哈尔和大庆等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齐齐哈尔市龙江县通过实施该模式,仅2年时间,试验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就提高了5%,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提高了10.5%以上,玉米增产10.8%。
三北防护林建设
三北工程建设地区位于中国西北、华北以及东北西部地区,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市、汾河、渭河、洮儿河下游、布尔汗达山、喀喇昆仑山脉。东西长4480千米,南北宽560—1460千米。工程涉及13个省(区、市)的725个县(市、区、旗)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总面积435.8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45.3%。工程规划从1978年到2050年,历时73年分3个阶段8期工程建设。三北工程预计造林3508.3万公顷,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工程区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沙化面积不再扩大、风沙危害有效遏制,初步构筑起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
风景名胜
自然景观
长白山景区
长白山是欧亚大陆东缘的最高山系,地处吉林省东南部,位邻中国与朝鲜边界,因其主峰多白色浮石和积雪而得名。长白山区域总面积19.64万公项,核心区7.58万公项,长白山系的最高峰是朝鲜境内的白头峰,海拔2749米,中国境内最高峰白云峰,海拔2691米,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最高峰。长白山植被垂直景观及火山地貌观是首批进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的国家自然遗产地。
长白山景区曾先后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批国家5A级景区、联合国“人与生物”自然保留地和国际A级自然保护区,长白山及其天池、澡布、雪融、林海等等,曾多次入选“吉尼斯"世界之量记录,更有中华十大名山、中国最美的大湖泊、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等等的美誉。
黑瞎子岛景区
抚远三角洲,又名黑瞎子岛(满文名:摩林乌珠岛,译成文言文是“马头”的意思),俄称塔拉巴洛夫岛、大乌苏里岛,位于抚远市抚远镇以东11千米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处,是中国最早看到太阳的地方。由87个岛屿和沙洲组成,其中岛屿73个,沙洲14个,岛长58800米,最宽处为14000米,面积约335平方千米。岛上主要生长柳树、榆树、杨属、作树和牧草,岛周围水域盛产江鱼。
人文景观
沈阳故宫博物院
沈阳故宫博物院坐落在沈阳旧城井字大街中心,占地6万多平方米,是一座满族历史艺术博物馆,收藏、陈列着以清代为主的珍贵文物和工艺品。沈阳故宫博物院曾称“奉天故宫博物馆”、“国立沈阳博物院等,1954年正式定名为沈阳故宫博物院。1961年国务院将其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馆的基本陈列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宫廷史迹、遗物陈列,另一部分是满族艺术和工艺美术品陈列。沈阳故宫是中国除北京故宫外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坐落于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柳条湖立交桥北侧,是国内外迄今为止惟一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博物馆。博物馆总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600 平方米,展览面积9180平方米,展线长510米,总投资1.3亿元,整体陈列是一座记录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丰碑。新馆共设有7个展厅,展览照片 800 余,实物300 余件;文献、档案资料近100 件,大小型场景19 组,雕塑4 尊;油画、国画等 20 余。另外新馆还备有电脑触摸屏 14 台、大屏幕电视录像机2台,井配备有分区广播、中央空调、影视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电脑系统及国际互联网等设施,是一座大型的现代化的历史博物馆。
伪满皇宫旧址
伪满皇宫博物院位于长春市光复北路5号,民国时曾为吉黑两省盐务管理下辖官署。缉熙楼、勤民楼、同德殿等均为伪满宫廷原建遗构。民国二十一年(1932),溥仪迁居于此,出任“满洲国执政”,成为日寇的傀儡。1934年3月1日,溥仪在勤民楼举行登基大典,号为皇帝,“执政府”易为“帝宫”。此后相继修建了怀远楼、同德殿、东御花园、嘉乐殿、建国神庙等。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位于伪满皇官旧址东部,还原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危亡的民族历史。博物院收藏大批伪满宫廷文物、日本近代文物、东北近现代文物。
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坐落于道里区,始建于1907年,1932年11月竣工。该教为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为哈尔滨市的标志性建筑。建筑高5335米,占地721平方米。屋顶有巨大的“洋葱头穹顶”,四翼的建筑屋顶有大小不同的“帐篷顶”,错落有致。四个楼之间有楼梯相连,有前后左右四个门供出入。建筑平面呈希腊十字方式布置,外墙采用清水红砖。
相关文化
民间艺术
大秧歌
东北地区秧歌起源于古代农民插秧时的农歌和祈福灾的歌舞,在不断发展演变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艺术,是东北的年俗名片。扭秧歌分为“地蹦子”和“踩高跷”。其中“地蹦子”是在平地上表演,功夫全在一个“扭”上,对演员的腰腿灵活性和体力要求颇高。经典的保留节目是“旱船”“龙灯”等。步伐要领是大小步并用,前一步尚未踩实,另一只脚已经垫上来,紧接着马上移步换形反向扭去,同时配合着手上的表演动作,队伍随着唢呐的节奏和鼓点有序迂回前行。踩高跷是技术活,按演员踩的高度不等的木腿,分为“高”和“踩寸子”。
二人转
东北地区二人转又称作“唱蹦子”“吉剧”,是东北土生土长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之一。它集中反映了东北民俗音乐、民间舞蹈和口头文学的精华,是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它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气息。最初的二人转,是由白天扭秧歌的艺人在晚间演唱东北民歌小调(俗称“小秧”),后来,随着关内居民的增多,加上长期以来各地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二人转的内涵。在原来的东北秧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莲花落、东北地区大鼓、单面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等多种艺术形式逐渐演变而成。
龙江剧
龙江剧是中国最年轻的戏曲剧种之一,是20世纪50年代末诞生在黑龙江的地方戏曲新剧种,是黑龙江汉族地方戏曲之一。龙江剧的音乐是以二人转、拉场戏音乐为基础,吸引东北民间音乐,借鉴其他地方戏曲音乐的长处,经过改造、融合、提炼、创新、逐步发展完善起来。其伴奏以板胡、唢呐、二胡、琵琶、笛、笙、扬琴等为主,配以提琴、单簧管等西洋乐器,代表剧目有《寒江关》《春灵庵》《双锁山》《俩新媳妇》《结婚前后》《张飞审瓜》《皇亲国戚》等。
影视作品
《乡村爱情》
《乡村爱情》电视剧主要展现的是东北地区“象牙山”最接地气的东北地区农民生活,是一部具有浓郁东北乡土风情的轻喜剧。截至2020年,该剧集已经播放到十二季,通过景物呈现,展现了东北乡村的独特风貌,进而展现了东北文化中乐观自信、豁达开朗、见义勇为、拔刀相助的豪迈特点,为东北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东北一家人》
《东北一家人》讲述的是东北一个中等工业城市里的七口之家在世纪交替中他们老少三代人生活、工作在同一个大型国有企业中,在企业改革转制过程中遇到了种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生活。
《刘老根》
《刘老根》是一部东北喜剧电视剧,电视剧不仅表现了新农村在富民的道路上奋力前行,还把东北人的幽默展露无余,剧中有原汁原味的东北地区方言,成功塑造了东北人刘老根、药匣子、丁香、大辣椒、刘大奎、山杏等银幕形象。
文学作品
《生死场》
《生死场》是萧红的中篇小说,于1935年12月被列为“奴隶丛书”之三出版,鲁迅为之作序,称赞其所描写的:“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它以沦陷前后的东北农村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农民尤其是农村底层妇女的艰难生存状况,描述了他们的觉醒与抗争。
《额尔古纳河右岸》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所著的第一部描述中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还曾获得矛盾文学奖。
参考资料
东北平原.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0-03
山环水绕的东北大平原.东北平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3-07-30
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东北区.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狼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2023-10-03
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2023-10-05
探索东方文明的根系 泥河湾遗址群考古探微之二.中国日报网.2023-10-05
长白山旅游-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changbaishan.2023-07-10
综合查询.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10-03
关东是指什么地方 关东平原地理特征.天气网.2023-10-25
青少年科普丨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澎湃新闻.2023-10-25
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2023-10-21
资源概况.吉林省自然资源厅.2023-10-21
走进黑龙江.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23-10-21
东北平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23-10-21
辽河.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0-24
松花江.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0-03
镜泊湖.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0-24
长白山天池.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0-24
松嫩平原.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0-24
三江平原.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0-24
辽河平原.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0-24
松花江流域水利工程:.生态环境部松辽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 .2023-10-24
403 Forbidden.中国政府网.2023-10-05
积聚振兴动能 谱写发展新篇——从5年发展看东北全面振兴新成效.中国政府网.2023-10-05
哈大高铁10年运送旅客6.7亿人次.中国经济新闻网.2023-10-24
世界首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 通5年成功穿越百场风雪.中国政府网.2023-10-24
哈大高铁沿线23个车站均为无烟车站 高铁动车上全线禁烟.东北网.2023-10-24
世界首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开通十周年 运送旅客6.7亿人次.中国证券网.2023-10-24
牡佳高铁正式开通运营.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3-10-24
【中国科学报】拯救黑土地:从黑土形成过程入手.中国科学院.2023-07-30
【瞭望】龙江模式这样保护黑土地.中国科学院.2023-07-30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简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7-30
岛屿概述.抚远市人民政府.2023-07-10
东北年俗大秧歌.宝安日报.2023-10-06
东北二人转.央视网.2023-10-06
戏曲百科 | 龙江剧.河南大象网.2023-10-24
《乡村爱情故事》大年初三央视一套播出.菏泽日报数字报.2023-10-06
资料: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附图).新浪娱乐.2023-10-24
"铁三角"荧屏重聚首 龙江卫视再次热播《刘老根》.东北网.2023-10-24
呼兰河传.豆瓣读书.2023-10-06
额尔古纳河右岸.豆瓣读书.202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