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寿臣
张寿臣(1899年1月29日-1970年7月9日),小名双儿,中国内地男演员,相声表演艺术家、评书表演艺术家,相声艺术第五代掌门人。
1904年,开始随父亲在隆福寺、护国寺等地说相声。1911年,拜焦德海为师。三年后,满艺出师,演出于西安市场、护国寺等地。1916年,离开北京,与师弟聂文治步行800里至唐山,沿途演出,第一次将相声艺术带至唐山、三河市和玉田县。1919年开始在北京作艺,在1923年,离开北京于天津市定居,开始与“万人迷”李德钖搭档演出。1927年7月,张寿臣与陶湘如搭档在天津广播无线电台表演相声《对春联》,这是“相声上电台”现有可查证的最早记录。1929年,张寿臣与陶湘茹搭档,获得了“幽默大师”的称号。
1931年张寿臣开始收徒授艺,收下大弟子常宝堃。1935年,开始与侯一尘合作。1947年,改行在宝和轩说评书。1953年8月,应骆玉笙邀请进入天津市曲艺工作团,专事单口相声的演出。1960年,在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文代会,同年当选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在1963年与1965年连续两届当选天津政协委员。于1970年7月9日因肺癌逝世,终年72岁。
张寿臣是中国相声艺术界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人物经历
少时从艺,受教名家
1899年1月29日张寿臣于北京西交民巷小四眼井出生,父亲是评书艺人,受家庭影响,从小便对表演技艺有浓厚兴趣。5岁开始边读私塾边随父亲在天桥说相声,11岁时拜师名家,“相声八德”之一的焦德海,三年后满艺出师,演出于西安市市场、护国寺等地。之后因年龄的增长,声音与形体发生变化,同行不愿搭伴,张寿臣便开始自己单干。
1916年,因北京竞争激烈,离开北京,与师弟聂文治步行800里经通州区、三河市、玉田县至唐山,沿途演出。相声首次在唐山、三河县和玉田县表演。1919年,张寿臣回到北京,开始在北京天桥与东安市场作艺。1923年,应李德钖之邀离开北京在天津市定居,至天津开始与“万人迷”李德合作。同年,通过奉天帅府演堂会与张学良结识,之后与其相交十年,建立深厚的友谊。在与李德钖合作期间,张寿臣学习到很多知识,尤其在单口相声上受益良多,但最终因舞台风格,个人发展等原因,二人不再合作。
青年成艺,自成一家
1925年,张寿臣与陶湘如搭伴专事逗哏,此后在天津立足。1927年7月,张寿臣与陶湘如在天津广播无线电台表演相声《对春联》,这是“相声上电台”现有可查证的最早记录。1929年,张寿臣获得了“幽默大师”的称号,这一时期,改编了大量的传统节目,对《文章会》《大相面》《对对子》《倭瓜镖》《八扇屏》《全德报》《老老年》《训徒》等都做了大幅度的增删工作。并且,创作了讽刺卖国贼曹汝霖的《揣骨相》,揭露官府黑暗的《哏政部》《洋钱伤寒》《五百出戏名》《三节会》《百家姓》《窝头论》《地理图》等新节目,取得了较高成就,形成了稳而不瘟、谐而不俗的艺术风格。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张寿臣便成为相声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1931年张寿臣开始收徒授艺,在陈荣启介绍下张寿臣收“常宝堃”常宝堃为徒。1933年,在天津泰康商场内的小梨园说相声。之后,抗日战争爆发,鉴于张寿臣的艺术与名气,日本人邀其去日本录制节目。张寿臣以坐船“晕动病”、坐飞机“晕高”为由拒绝前往。张寿臣还设计包袱去抨击、鞭挞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正因其爱国之举,这一时期张寿臣有幸与爱国将领吉鸿昌结识,并成为好友。
1935年,开始与侯一尘合作,至1947年秋,二人因营收减少等原因拆伙,张寿臣改行去说评书,于天津北马路的宝和轩剧场演出,之后,便以说评书为生。1951年,常宝堃赴朝鲜慰问,不幸牺牲。5月15日,张寿臣亲赴灵堂,失声痛哭,并诵念了为爱徒亲写的祭文。同年,收田立禾为徒,为解决辈分问题在1953年又策划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拜师仪式。
晚年研艺,传承大家
1953年,张寿臣进入天津市曲艺工作团,专事单口相声演出。1956年的年底,天津市曲艺工作团并入天津广播电视台曲艺团,张寿臣便随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曲艺团演出单口相声。
1958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张寿臣单口相声选》,是相声史上第一部单口相声选集。同年张寿臣开始在天津戏校少年训练队任教,为全市专业相声演员辅导,扶持群众性的业余曲艺活动。并曾拍摄了单口相声《贼说话》,收入电影记录短片《曲艺集锦》中。1960年,去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文代会,与全体代表一起受到毛主席接见,同年当选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三年后,当选第三届天津政协委员。此间陆续发表了《谈单口相声的表演》《我对传统相声的看法》《借劲使劲》等论文。在退休后仍坚持传艺和提供史料等活动。1965年再次当选为第四届天津政协委员。
1970年2月,张寿臣被诊断为肺癌。1970年,张寿臣逝世。张寿臣在其6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取得了一定成就,成为中国相声艺术界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个人生活
家庭状况
张寿臣的父亲张诚甫是评书艺人,于1909年逝世。张寿臣有一儿子名为张立农,另有一义女回婉华。
师徒关系
张寿臣评书的师父是评书艺人张诚润。
张寿臣共徒弟有23人:常宝堃、刘宝瑞、赵贵梧、刘化民、戴少甫、叶利中、冯立樟、于世德、康立本、袁佩楼、冯立全、孙少清、朱相臣、穆祥林、沈君、田立禾、佟大方、张锐、张剑平、邢炳涛、胡振江、张嘉利、赵佩茹(依收徒先后排序)。
主要作品
对口相声
单口相声
表演特色
擅长“垫话”
张寿臣为适应演出需要,创作大量的相声垫话与前场节目连接,通过垫话自然过渡到要之后演出中来,如《杜十娘》《战长沙》等,皆是他的创作。
擅长“现挂”
张寿臣临场能力极佳,擅长现挂。在天津市献艺期间露天演出期间,有记者想要蹭票,张寿臣“软磨硬泡”要了票钱,记者记恨在报纸上恶意抨击张寿臣,之后,记者再次观看他的演出时,张寿臣便“现挂”痛骂了这位记者。
学识广博
张寿臣的代表作之一《三近视》,讲述三个有眼疾的人自夸眼尖。故事在明代《永乐大典》中有相关记载,可见其接续深远,广博的知识使其段子更具精神内含。并且张寿臣阅读了大量书籍,用其学识为相声艺术服务,创作众多优秀作品,丰富了相声包袱。
演创兼具
善于创作,勇于革新,是张寿臣最大的特点,张寿臣会将习得的段子根据自我理解与生活关联,重新整理和改编,赋予节目新的内容。并且创新作品的同时也注重表演技巧,创作与表演相得益彰。
例如评书《小神仙》,结构完整,将许多互不相关的人与事巧妙的连接,以人物的心理状态为线索,把自己对社会的细致观察融入在作品中,表演时叙述与摹拟各异,语气与神态逼真,说笑话与说评书相结合,个篇贯穿了硬包袱,充满了生活实感与诗意的夸张。张寿臣凭声音来化装,用眼神、手面与表演的节奏感来区别各种人物,其表演使作品在二度创造中更加锦上添花。
人物影响
后世纪念
2002年11月,天津市举办了纪念张寿臣诞辰104周年的演出活动,京津地区近百位相声界知名人士参加了纪念活动,12月4日,迁葬墓揭幕仪式在武清区内的天津永安公墓举行,次日,天津卫视《鱼龙百戏》栏目对纪念活动进行介绍并回顾其的经=典相声作品《三近视》《贼说话》片段。
人物评价
相声名家张寿臣先生是相声界的一位巨匠,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他勤奋学习,博采众长,并能结合自己的条件,独辟蹊径,大胆创造,终于在相声艺术方面获得卓越的成就。(天津广播电视台)
张寿臣新中国成立前就是大师,传统的单口相声经张寿臣之手,达到经典的程度。单口相声可以进入世界文学艺术之林,它延续或者承继了清代的话本小说这一脉,同时又具有喜剧的元素。张寿臣的单口相声《小神仙》《画蜡圈》是民国时代社会众生相的写照。 ——薛宝坤(南开大学教授,著名曲艺理论家)
参考资料
相声名家张寿臣.天津广播电视台.2023-04-13
“相声大王” 张寿臣.搜狐.2023-04-15
相声演员“万人迷”为何与老搭档张寿臣分道扬镳?.手机凤凰网.2023-04-14
“云端”上下 相声何为?.中国新闻网.2023-04-13
名家十日谈:张寿臣.新浪新闻.2023-04-15
张寿臣和他的弟子们1:快板名宿胡振江.搜狐.2023-04-15
张寿臣与“少帅”张学良.搜狐.2023-04-15
老北京过端午:斗草、跑车,还要听相声.新京报.2023-04-16
[探索发现]百年板声(六):烽火岁月 爱国情深.央视网.2023-04-16
张寿臣和他的弟子们8:小徒田立禾.搜狐.2023-04-16
张寿臣单口相声选.豆瓣阅读.2023-04-13
族谱:张寿臣.梨园百年.2023-04-16
师承:张寿臣.梨园百年琐记.2023-04-13
京华物语㊳丨从“五花”“八门”到天桥“八大怪”.新京报网.2023-04-16
传统相声《文章会》纯属无中生有!前世今生被艺人多次“改刀”.百家号.2024-08-27
国难当头相声艺人拒绝为日军演出,张寿臣讲《揣骨相》辛辣讽刺汉奸.凤凰网.2023-04-16
津门春节曲艺多 说拉弹唱尽笑点.搜狐.2023-04-14
大师 只有四个.搜狐新闻.2023-04-16
张寿臣笑话相声合编.豆瓣读书.2023-05-24
薛宝琨:张寿臣的文学才识.南开大学新闻网.2023-04-16
锐意创新无愧时代———相声名家姜昆访谈.新浪娱乐.2023-04-16
张寿臣纪念活动圆满成功.戏曲文化网.2023-04-16
【图文】张寿臣大师迁葬墓揭幕仪式.北方网.202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