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渤海

渤海

渤海(英文名:BoHai Sea),又名北海市、勃海,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北端,是内陆海。渤海东南面通过渤海海峡黄海相通,北邻辽宁省,西邻河北省天津市,南邻山东省,总面积约7.7万平方千米,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中央盆地和渤海海峡5部分组成,渤海有庙岛群岛、长兴岛等多个岛屿,含黄河辽河等多条入海河流。

渤海为太古宙形成的古陆核,经第四纪平原期,渤海湖盆下沉,形成现今之渤海,至更新世的多次海侵,全新世时形成一个半封闭内海。渤海海底地形平坦,中部微凹,地貌类型主要分为潮滩、平原、沙脊、洼地等,渤海平均水深18米,最大水深84米。渤海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干寒,夏季湿暖。渤海沿海多为不正规半日潮,盐度为30‰,海况以0~4级为主。环渤海区域矿产资源丰富,海底石油、天然气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截至2023年6月,渤海海域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5亿吨。渤海海域生物种类丰富,共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60余种,主要有白鹤、黑鹳、海鷀、黄嘴白鹭白琵鹭等,海域还包含游泳动物114种、浮游植物50种等。渤海沿岸分布有大连斑海豹国家级白然保护区、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多个生态保护区。

在距今5~6千年前,人类已经在渤海海域开展海运,至秦时已是中国至东北亚“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渤海沿岸民间煎盐业有较大的发展,主要有兴绥盐场、凌海市盐场等。渤海也是英美列强发动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入侵中国的海上通道。环渤海经济区的京津冀产业带、辽宁重型工业基地带和山东半岛轻工业带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截至2017年,该区国内生产总值占中国比重达22.3%,沿岸的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等组成了中国北部的海路运输网。

渤海人文历史悠久,是“徐福求药”“八仙过海”等传说故事的发源地,沿岸的篦紋陶、石墓等文化也是渤海、朝鲜半岛的特征文化。渤海及沿岸周边风景名胜众多,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主要有:盘锦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刘公岛蓬莱阁山海关区

命名

春秋战国时曾一度把现在的渤海海域称为"渤海",到了秦朝,又将渤海改称为"勃海",东普十六国时再次称为"渤海"。在春秋时也有把渤海称为"北海"的,据山东省莱州府志》记载,公元前48年"北海水溢,流杀人民。"表明当年来自北面海洋的海水,侵入内地淹没农田与村庄,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自元朝以后,"渤海"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位置境域

渤海地处中国大陆东部北端,是一个内陆海,东南面通过渤海海峡黄海相通,北邻辽宁省,西邻河北省天津市,南邻山东省,以辽东半岛老铁山西南角与山东半岛的蓬莱间连线的渤海海峡为界,经纬度范围为北纬37°07′~41°0′,东经117°35′~121°10′,南北长约556千米,东西宽约297千米,渤海海岸线长2760千米,总面积约7.7万平方千米,渤海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中央盆地和渤海海峡5部分组成。

历史变迁

渤海地质发展历史可划分为三大时期,即前中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前中生代

渤海周围由太古宙形成的冀东、吉南和鲁中三个古陆核形成,它们各自不断地增生和向四周扩展,于早元古代在现在的渤海处相连接,进入成台早期的过渡阶段,其后在地台内部发生以长城系一蓟县系拗拉槽为代表的成台后期“稳化阶段”,由于元古界和古生界之间在构造上无明显差异,使成台阶段以和平方式转入成陆阶段。

中生代

渤海在三叠纪时因处于隆起和受剥蚀状态而未能接受沉积。印支晚期一燕山早期,渤海湾地区由于受北西一南东向挤压应力场作用,在区域隆起背景下,形成一系列雁行状断裂、褶皱的构造新格局,其走向以北北东一北东向为主、切割前中生代的近东西向构造。

新生代

新生代时期,渤海总的趋势是地壳下降、盆地扩大、气候温湿、湖水加深。沙河街期—东营期湖盆进一步扩大,气候渐趋温湿,喜马拉雅运动时期,结束了早第三纪隆坳不均衡的局面,馆陶期和明化镇期进一步统一为稳定下沉的大坳陷,沉积中心迁移至渤中坳陷,以陆相杂色碎屑岩建造为主,但偶有海水侵漫,因而夹有少许海相层。第四纪平原期,渤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湖盆大幅度下沉而被海水淹没,形成现今之渤海。

渐新世末期发生的喜山Ⅱ幕地壳运动,使渤海湾地区地壳大范围上升,并使渐新世地层受到程度不等的剥蚀和轻微褶皱。进入晚第三纪以来,该地壳整体沉降,发育成开阔性统一广盆,第四纪以来,盆地继续沉降。更新世期间曾发生多次海侵,18000年前的晚更新世玉木冰期时,因海平面下降,海岸线退至东海外缘,渤海形成一个内陆盆地。10000年前的全新世早期,海水再次进入渤海,使其成为一个半封闭内海。

地理特征

气候

渤海处于中纬度北温带,属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既有海洋性又有大陆性,四季分明,冬季干寒,夏季湿暖。

气温

渤海海域年均气温为10.7℃,年均气温总体上呈现北低南高、北部西低东高、南部西高东低的特点,1月最低,均值为-4.2℃,8月最高,均值为25.0℃。历史最高气温出现在塘沽站,为40.9℃,历史最低气温出现在葫芦岛站,为-25.1℃。

降水量

渤海海域年平均降水为400~600毫米,北部多于南部,渤海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总量的50%~70%,集中在7月。平均年蒸发量为1806.7毫米,5月最大,均值为260.4毫米,1月最小,均值为47.1毫米。

风速

渤海海域的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冬季盛行偏北大风,夏季盛行南—西南风,海上风速比陆上大,最大风速可达30米/秒~35米/秒。寒潮是渤海大风主要天气系统,渤海春秋季节气旋大风也很大,最大台风风速为20米/秒~28米/秒。渤海湾大于6级风日平均为每年50天~60天。

气压

渤海平均海平面气压为1017.1百帕,海平面气压具有冬高夏低的变化特征,1月最高,均值为1028.1百帕,7月最低,均值为1004.7百帕。

相对湿度

渤海沿海平均相对湿度为65.6%,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龙口站相对湿度最大,为70.2%,葫芦岛站最小,为62.5%,渤海沿海,芷锚湾站相对湿度年较差最大,为36.0%;塘沽站相对湿度差最小,为18.0%。最小相对湿度为1%,出现在秦皇岛和芷锚湾站(在2—4月、10月和12月多次出现)。渤海沿海的平均相对湿度夏大冬小,其中7月最大,为82.6%,12月最小,为56.5%。平均最小相对湿度7月最大,为46.3%,4月最小,为14.9%。

地质

地质构造

渤海是华北地台的一部分,地质构造特征与周边陆地部分有相当一致的共同性。渤中坳陷是渤海的主体,其余如辽东湾坳陷、渤海湾坳陷、莱州湾坳陷等,分别是下辽河坳陷、黄骅坳陷及济阳坳陷向渤海的自然延伸。五台运动使太古界产生以东西向为主的褶皱、断裂,并伴随有花岗岩类的侵入;吕梁运动使下元古界产生以北东一北北东向为主的断裂构造,古生代表现为稳定的地台性质,加里东运动和海西运动都是升降运动,只造成区域性平行不整合接触;燕山运动奠定了渤海地质构造的基础,以强烈的断裂活动为特征,在新兴的陆相盆地中形成隆、坳分割的局面,并伴随有强烈的岩紫侵入和喷发;新生代地壳运动以差异性升降运动为主,断裂发育,可划分为北东向、北东东—东西向及北西向三组,组成复杂的断裂构造体系。

北东向断裂

北东向断裂主要分布于渤海中部和北部,主体由几条走向北东40°~50°、平行排列的凸、凹带及断裂带所组成。北东向断裂构造向东延至渤中坳陷时,因受到东西向构造的干扰而使走向逐渐偏转为北东东向。

北东东一东西向断裂

北东东一东西向断裂主要分布于渤海中部和南部,多数为高角度正段层60°~80°,呈阶梯向凹陷倾斜,一般延续不远。

北西向断裂

北西向断裂横切渤海全区,规模较大,在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掖县一垦利、曹妃甸一龙口、河一庙岛群岛等地区。北西向断裂的分布和发展,不仅影响一些凸起和凹陷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在与北东向断裂的交叉部位,往往导致岩浆的侵入。

地层信息

渤海是华北地台东部沉降区在新生代时期的沉降中心,因此它具有新生界厚、中生界广、古生界稳定、震旦亚界局限的特点。

前中生界

渤海震旦亚界的分布也较局限,庙岛群岛一带主要为石英砂岩,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及海中隆起发现寒武系不整合覆盖于片麻状花岗岩之上,均未见震旦亚界,因此它的分布是局限的,下古生界的寒武系和奥陶系与华北地台准剖面相似,以碳酸盐岩为主。上古生界的石炭系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二迭系为陆相含煤碎屑岩建造。古生界为地台稳定阶段的沉积,岩相、厚度变化不大,但由于后期的断裂破坏和剥蚀作用,隆起区直接覆盖在太古界上。

中生界

二叠纪后,渤海地区地壳上升,缺失三叠系及部分侏罗系。侏罗纪后期,由于燕山运动的影响,产生一系列相互隔绝的内陆小型断陷盆地,其内可能有厚约400米的晚侏罗世沉积,为含煤碎屑岩及火山岩建造。白垩纪时期渤海下沉,使各断陷盆地逐渐扩大并互相连接,形成华北地区地台东部唯一的大型盆地。广泛沉积了红色一杂色碎屑岩及火山岩建造,厚约500~800米。

新生界

新生代是渤海盆地发展的全盛时期,在中生代的基础上继续下降,形成现今范围的大型内陆湖盆。从孔店期到东营期,湖盆不断扩大,沉积中心由下辽河坳陷、黄骅坳陷及济阳坳陷逐渐向渤海迁移,而渤海盆地又成为华北地台的沉积中心。喜马拉雅运动结束了早第三纪隆坳不均衡的局面,馆陶期和明化镇期进一步统一为稳定下沉的大坳陷,沉积中心迁移至渤中坳陷,以陆相杂色碎屑岩建造为主,但偶有海水侵漫,因而夹有少许海相层。第四纪平原期,渤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湖盆大幅度下沉而被海水淹没,形成现今之渤海。大面积沉积了海相的砂、粉砂和粘土。

矿产资源

环渤海区域矿产资源丰富,海底石油、天然气和各种矿产资源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渤海海上油田与近岸的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三大油田一起构成中国第二大产油区。沿岸还拥有大同市开滦集团等大煤田,冀东鞍山市等大铁矿铁矿探明储量是中国储量的50%,石油占40%,煤炭占60%,木材占50%,截至2019年,已发现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72个,石油资源量76.7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万亿立方米。在中国六大海洋油气沉积盆地中,物探工作开展最早、钻井数目最多、已建成的固定生产平台占中国同类平台总数的90%以上,为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战略保障。此外,2019年渤海海域陆续发现19-6、垦利区6-1、垦利10-2、渤中13-2、渤中26-6等5个亿吨级油气田,至2023年6月,渤海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5亿吨。2024年2月,渤中26-2北2井在钻探过程中遇到厚达118米的油气层,渤中26-6油田新增油气探明储量超过4000万立方米,累计探明储量突破2亿立方米。

地形地貌

地形

渤海海底地形平坦,中部微凹,呈近似三角形的中央盆地,总体呈中部膨大且稍歪斜的“N”字形,沿北东向分布。海底从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三个海湾向渤海中央浅海盆地及渤海海峡倾斜,坡度平缓,平均坡度0.‰。渤海平均水深18米,最大水深84米,位于渤海海峡中部。

辽东湾

辽东湾位于渤海的东北部,湾底地形自顶端及东西两侧向中央倾斜,东侧深于西侧,最大水深32米。海湾长轴的方向为北东—南西,其西南部与渤海中部的开阔海域相连接,其它面为冀辽沿海陆域,海湾形似倒“U”字。海底地形明显受海湾形态及陆上地形特征的影响,如陆上平原区附近的海域,海底地形平坦开阔,为陆上地形的自然延伸。而在山地附近的海域,则可见明显的起伏。辽东湾海底地形平缓,向海湾中央微微倾斜。

渤海湾

渤海湾位于渤海西部,是一个向西凹入的弧形浅水海湾,海底地势平缓地自湾顶向渤海中央倾斜,海底地形平均坡度约为0.2‰。渤海湾区内,除东北部的曹妃甸区浅滩南部有一较深的凹槽和湾顶及老黄河口区地形较高外,其它海域地形平坦。渤海湾的海底地形从湾顶向渤海中央倾斜,湾内水深较浅,大部分小于20米,最大水深为39米,出现在东北部的曹妃甸凹槽处。

莱州湾

莱州湾位于渤海南部,北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屺姆岛一线为界,是一个弧状的浅水海湾。海底地形简单,坡度平缓,由南向北缓慢倾斜,平均坡度约0.19‰。水深大都在15米以内,最深23.5米,位于姆角附近。现代水下黄河三角洲地形是莱州湾海域的典型地形。

渤海中央盆地

渤海中央盆地位于渤海3个海湾与渤海海峡之间,平面形态近四边形,属于浅海堆积平原,水深20~28米,是一个北窄南宽的盆地,中部低洼,东北部稍高。地形平坦开阔,坡度较平缓,为0.05‰~0.14‰。盆地向东,即海峡方向微倾斜,靠近海峡区,水深约以0.1‰的坡度从28米逐渐递增到36米。

渤海海峡

渤海海峡地形受断裂构造、庙岛群岛和潮流的共同作用,海底地形复杂,海底近东西向的沟槽与庙岛群岛诸岛屿相间分布,水道和岛礁构成了沟脊相间的崎岖地形。

地貌

渤海地貌类型主要分为潮滩、水下侵蚀—堆积岸坡、陆架堆积平原、陆架侵蚀—堆积平原、海湾平原、现代潮流沙脊群、现代潮流沙席、古湖沼洼地等8种类型。

渤海潮滩地貌多分布在辽东半岛河北省天津市胶东半岛的近岸区,滩面平坦,常发育小型冲刷潮沟、各种波痕、流痕及浅凹地;水下侵蚀—堆积岸坡基本位于15米水深以浅的海域,其中侵蚀型岸坡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老铁山角沿岸及大连市周边,堆积岸坡分布于除辽东半岛西岸以外的大部分渤海沿岸海域,岸线平直,地势平坦,坡度小于0°3′;陆架堆积平原分布于渤海的中央盆地,大部分较平坦,盆地中部低洼,东北部稍高;陆架侵蚀—堆积平原仅见于渤海海峡北段;海湾平原主要分布在渤海湾莱州湾辽东湾的大部分地区,海底平坦,坡度不大于0.3‰;现代潮流沙脊群主要分布在辽东浅滩地区,辽东浅滩潮流沙脊,形似伸开的手指状,地形起伏较大,分别沿北南、北北西、北西向发育;现代潮流沙席主要分布在渤海偏东部,老铁山水道西北侧、辽东浅滩西侧,地形整体隆起,无明显脊槽相间;古湖沼洼地分布于辽东湾中部地区以及辽东浅滩区的北部,地形平坦,保留较明显的低洼轮廓。

水文

海洋水

水温

渤海海域最高水温30℃,最低水温-1.86℃,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水温变化较气温小,但水温的季节性变化与气温基本一致,只是位相落后近一个月。

盐度

渤海海水盐度仅为30‰,年均表层海水盐度总体呈现渤海海峡最高、辽东湾次之、莱州湾最低的分布态势;渤海沿海平均盐度总体呈冬季高、夏季低(莱州湾除外)的变化特征,辽东湾、渤海湾、渤海海峡盐度最高值分别出现在5月、2月和4月,最低值均出现在8月,莱州湾盐度最高值出现在6月,最低值出现在12月,渤海也是中国近海中盐度最低的。

潮汐、潮流

辽东半岛南端至辽东湾西岸的团山角、辽东湾的大清河至塘沽以及大沽河口至莱州湾的龙口等沿岸为不正规半日潮;新立屯至秦皇岛沿岸为正规全日潮;娘娘庙附近及人造河口以西、龙口至北长山岛以及渤海海峡一带都属正规半日潮。渤海潮流进入渤海海峡后分两支,分别转向辽东湾和渤海湾,两个旋转潮波的无潮点则分别位于秦皇岛和黄河口附近。

潮差

渤海平均潮差从湾口向里逐渐变大,秦皇岛市平均潮差为0.8米,葫芦岛市为2.1米,至辽东湾顶端的平均潮差最大,营口市达2.7米。渤海也受风暴潮的影响,最高潮面达6米。渤海沿岸平均潮差的季节变化不明显,除了位于渤海湾顶部的塘沽区和位于辽东湾顶部的营口分别为0.55米和0.31米以外,其他都在0.2米以内。平均潮差以8月或9月最大,12月或1月最小,但其中秦皇岛7月最大,5月最小。

海浪

渤海全年海况以0~4级为主,年均十分之一大波波高值为0.4~0.7米,年平均周期为1.8~3.2秒,历史最大波高最大值出现在北隍城站,为13.9米,历史平均周期最大值也出现在北隍城站,为13.7秒。渤海西部沿海常浪向主要为偏南向和偏西向,东部沿海常浪向主要为偏北向和偏东向,强浪向规律不明显。

水团

渤海水团辽东沿岸水、渤南沿岸水以及渤海—黄海混合水团构成,辽东沿岸水团冬季温度小于-1℃,夏季23~25℃,冬季盐度小于30‰,夏季小于29‰;渤海—莱州湾沿岸南部水团,冬季温度0~2℃,夏季25.3~27.0℃,冬季盐度小于30.5‰,夏季小于29‰;渤海—黄海混合水团冬季分布于渤海中央和辽东半岛南岸,夏季受到黄海水团的挤压,则退缩到渤海湾和莱州湾的东面,冬季温度1~2℃,夏季25~27℃,冬季盐度为31‰,夏季30‰~31‰。

冰期

渤海海冰冰情空间上自北向南逐渐减轻,辽东湾冰期约3个月,渤海湾和莱州湾冰期均约2个月,1月冰量最多,2月次之。时间上总体呈减轻趋势,一般自12月上旬由北向南开始结冰,至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中旬终冰,盛冰期出现在1—2月,渤海长兴岛葫芦岛市平均初冰日分别为1月11日、12月7日,平均终冰日分别为3月16日、3月5日。

河流水

渤海沿岸入海河流有主要有黄河辽河滦河、海河等。

黄河

黄河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经纬度范围为东经96°—119°,北纬32°—42°,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曲盆地,流经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九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区注入渤海,东西长约1900千米,南北宽约1100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干流全长5464千米。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

辽河

辽河是东北地区南部最大的河流,辽河流域由东、西辽河水系与外辽河水系(大辽河太子河)组成,河流总长度为45千米,流域广阔,流域总面积为21.9万平方千米,横跨四省(河北、内蒙古自治区、吉林、辽宁),在辽宁省盘锦市入渤海。多年年均径流量为4亿立方米。

滦河

滦河是河北省第二大河,位于北纬39°10'~42°35′、东经115°40′~119°20’,发源于河北省丰宁县西北巴延图古尔山麓,流经坝上草原、穿过燕山山脉,进入冀东平原,经甘泉沟在乐亭县南兜网铺注入渤海,全长877千米,流城面积为4490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6.94亿立方米。

海河

海河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地处东经112°~120°和北纬35°~43°之间,东临渤海,南界黄河,西临山西高原与黄河流域,北临蒙古高原和内陆河流域,地跨京、津、冀、晋、鲁、豫、辽、内蒙古八省区,流域面积约32.06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3.3%。海河起自子北汇流口(子牙河与北运河汇流处)于大沽口入渤海,全长73.45千米,流域面积2066平方千米。

生物多样性

渤海海域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内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余种,二级保护鸟类近50种以及世界级濒危鸟类黑嘴鸥,主要有有白鹤、黑鹳、金雕、白肩雕等;浮游动物70种,主要有中华哲水蚤、真刺唇角水蚤等;游泳动物有114种,主要有黄鲫、长丝鰕虎鱼等;浮游植物有50种,主要有星脐圆筛藻,虹彩圆筛藻等。

动物

鸟类

渤海海域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余种,二级保护鸟类近50种和世界级濒危鸟类黑嘴鸥等。渤海海洋保护区内发现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丹顶鹤、鹳、黑鹳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胡兀鹫丹顶鹤大鸨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海鸬鷀、黄嘴白鹭白琵鹭白额雁大天鹅疣鼻天鹅、鸳鸯、凤头峰鹰、鸢、苍鹰赤腹鹰等。

浮游动物

渤海海域共记录浮游动物70种,包括原生动物1种、刺胞动物5种、栉水母动物1种、桡足类6种、等足类1种、端足类2种、涟虫类1种、糠虾类3种、磷虾类1种、十足类2种、毛颚动物1种和被囊动物亚门2种,优势种主要有中华哲水蚤、真刺唇角水蚤、强壮箭虫、双壳类幼体等。

游泳动物

据较早数据统计,黄渤海沿岸水域游泳动物共有185种(渤海114种,黄海181种),其中鱼类177种,隶属19目73科128属,头足纲3目5科6属8种,软骨鱼类5目11科11属21种,占鱼种数11.86%;硬骨鱼纲14目62科117属156种,占鱼类种数的88.14%;鲈形目种数最多,计67种;鲽形目19种;鲀形目18种;鮋形目18种和鲱形目2种;其余各目内的种数均在10种以下。主要有黄鲫、长丝鰕虎鱼、长蛸孔鳐、日本枪乌贼、方氏锦鳚、长绵、大泷六线鱼圆斑星鲽等。

植物

渤海区域分布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庙岛群岛则分布有黑松刺槐、泡桐、毛白杨等植物。渤海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3个门29属50种,其中以硅藻为主,为23属43种,占总物种的86%;甲藻门5属6种,占总物种的12%;金藻门1属1种。其中,圆筛藻属的种类最多,共12种,优势物种为星脐圆筛藻,虹彩圆筛藻和辐射圆筛藻。其次为角毛藻属,主要为密联角毛藻和卡氏角毛藻。

自然保护区

大连斑海豹国家级白然保护区

大连斑海豹国家级白然保护区位于辽东半岛渤海西海岸大连海域,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总面积为672275公顷,2002年,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斑海豹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保护区内生活的其他海洋哺乳动物还包括长须鲸、小幅鲸,虎鲸伪虎鲸、真海豚、宽吻海豚江豚属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辽宁省盘锦市境内的辽东湾双台子河入海口,保护区占地面积12.8万公顷,南北长60千米,东西宽35千米,由芦苇沼泽、滩涂、浅海海域和河流、水库及水稻田六种湿地类型级成。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东营市东北部的黄河入海口,总面积15.3万公顷。保护区内共有野生动物1632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5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鹤、大鸨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灰鹤大天鹅、鸳鸯等,保护区内植物资源丰富,共有植物68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集中分布面积达6.5万亩。区内自然植被覆盖率达55.1%,是中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渤海湾西海岸,总面积为154平方千米,保护区主要保护贝壳堤与牡蛎礁古海岸遗址和湿地生态系统及各种动植物。区内生长着芦苇、水葱碱蓬黑三棱麓草和藻类等,保护区鸟类有100多种,有天鹅、白鹊、鹈鹕属、大雁、白鹭苍鹰、浮鸥、银鸥、燕鸥、苇莺、掠鸟等珍稀和濒危动物。

昌邑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

昌邑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地处渤海莱州湾南岸、昌邑市北部沿海潮间带上,是山东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面积2929.28公顷。主要保护以柽柳为主,区内柳林达2070公顷,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1%,是中国唯一以柽柳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

主要岛屿

庙岛群岛

庙岛群岛,又称长岛、长山列岛,位于山东省东北海域,黄海、渤海交汇处。其南衔蓬莱、北邻旅顺、西望京津、东拥黄海,由151个岛屿组成,其中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有32个,有居民海岛10个,无人岛22个,总称庙岛群岛。岛陆总面积53.17平方千米,南北长72千米,东西宽30.8千米,以剥蚀山岳和海岸地貌为主要特征。南部岛屿星罗棋布,岸坡缓冲;北部岛屿多为孤峰插海,岸峭水深。最高岛为高山岛,海拔200.8米,最低岛为东嘴石岛,海拔7.2米,最大岛为南长山岛,面积12.8平方千米,为长岛县政府驻地,最小岛系小高山岛,面积0.0008平方千米。

长兴岛

长兴岛位于辽东半岛西侧,渤海东岸,隶属于辽宁省大连市长兴岛经济区,为中国第五、长江以北第一大岛。长兴岛属于沿岸陆连海岛,乡镇级有居民海岛,是大连长兴岛经济区所在地。2017年年末有常住人口近6万人。取长兴不衰之意而得名长兴岛,长兴岛面积246.7平方千米,环岛岸线总长190多千米,适宜发展临港工业岸线130多千米,离岸400米水深-20米,离岸1000米水深-30米,是渤海湾中最为优良的深水港口岸线。

觉华岛(菊花岛)

觉华岛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沿岸,又名菊花岛,“觉华”本是佛的德号,因岛上佛寺众多而得名觉华岛。觉华岛面积为12.1千米,岸线长25.3千米,陆域总面积15平方千米,地势南高北低,南北长约6千米,东西最宽处4千米,最窄处1千米,呈长葫芦形。觉华岛处于亚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岛上东半部山势险峻,最高峰大架山海拔198.2米,西半部为丘陵山区,最高峰大明山海拔181.4米。觉华岛基岩海岸为主,砂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均有分布,植被覆盖率为59.0%。拥有大龙宫寺、古营城遗址、明代大悲阁等历史人文遗迹。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龙山—春秋—秦时期

在距今5~6千年前,古代人们已开辟了南由海州湾北至渤海湾沿海航行的交通线,春秋时期,齐国开辟了由临淄区(今属山东省)及周边地区起航,穿过东海,到达黄海北部海湾、直至渤海南部海湾的海上通道。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曾多次巡视渤海和东海地区,并派遣徐福东渡,即沿“杭州湾—海州湾—胶州湾—渤海湾”顺岸航行至今韩国济州岛南海郡等地,再穿越对马海峡到达日本,成为中国古时的“海上丝绸之路”。

隋—唐—宋—元时期

隋、唐时期先后十次大量用兵高丽登州港与庙岛群岛是用兵运粮至辽东的必经路,登州港是中国北方唯一的通关口岸,登州出海经辽东半岛通往朝鲜半岛的海路是北方重要的航线,此航线大约一直延续到了北宋。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改道夺南运河海河入海,此后,黄河三次迁移在渤海西岸东入海。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塘沽区陆地,海河出海口、大沽口等开始出现。

元代时,元大都因距离经济重心的江南太过遥远,南粮北调途中,渤海海域的庙岛成为海运的必经之路,元朝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始于至元十九年(1282年),路线大致从江南启航,北行过东海、黄海,转成山头后沿海岸曲折前行,至黄渤海交汇处时在庙岛候风,放莱州大洋,最终抵达海河口。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元朝又在渤海湾西岸设置了利国、利民、海丰、阜民、阜财、益民、润国等二十二个盐场。

明—清时期

明朝建国前后,倭寇大举入侵中国沿海,北部沿海的环渤海地区也成为重灾区,永乐时期,朱棣曾多次抽调兵力,命水军出海巡捕倭寇。并在永宣时期,明朝政府在渤海内部靠近京地区陆续建立了一系列卫所,包括天津市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抚宁卫、宁远卫等,同时在山东省设立登州、文登、即墨三营,在北直隶设立天津海防营、新桥海口、赤洋、牛头寨等海防营等,构筑了完善的环渤海地区海防卫所体系。明洪武时期辽东军队所需要的粮饷取自太湖流域,所以运粮海船多自长江口附近的刘家港等地出发,北上进入渤海湾,于营口市大凌河、旅顺口等地转运。

清代康熙二十年(1681年)至同治元年(1862年),民间煎盐业在这一时期有较大的发展,先后发展辽西渤海湾北部绥中县兴城市二县的兴绥盐场;凌海、渤海湾沿岸的凌海盐场;沿渤海东北隅的营盖盐场。晚清时,中原地区东部海运的广州市上海市—天津一营口市,这条从渤海湾至北部湾、纵贯南北的海路已成为清代沿海海运商业交通重要干线。1840年,英国借口“林维喜案”,在乔治·懿律率领下攻占渤海岸边的天津大沽口,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军占领大连湾烟台市,封锁渤海湾。1900年,英、法等8个西方国家组成联合舰队穿过渤海海峡,于渤海大沽口外集结,并攻入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变成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经济

环渤海经济区主要包括三省两市,即京、津、冀、鲁、辽。在产业分布上形成了京津冀产业带、辽宁重型工业基地带和山东半岛轻工业带。2020年环渤海省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4637万亿元,占中国比重达18.3%,第一、二、三产占比分别为5.6%、39.4%、55%,是中国最具综合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第一产业

2020年,环渤海地区第一产业的发展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第一产业占比仅为5.6%,该区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19.4%,环海低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棉、果蔬产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谷子、蔬菜、水果等作物,形成以种植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结构,是中国优质小麦、棉花和蔬果的重要生产基地。环渤海第一产业整体比重虽然低于中国平均水平,但其分布较为不均。京、津、冀、鲁、辽五省市201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按从高到低顺序为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天津市、北京。北京市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几乎是河北省的25%。渤海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截至2017年,渔业生物共计73种,重要经济无脊椎动物29种,主要以矛尾虾虎鱼、口虾蛄、为主,是中国海洋渔业生产的重要渔场之一,其渔业捕捞量约占黄、渤海渔业捕捞总量的28%–40%。

第二产业

2020年,环渤海地区在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较为发达,第二产业占比为39.4%。该地区地理区位和自然资源优越,尤其制造业对环渤海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显著。2014年以来,环渤海经济区以京津为中心,以大连、青岛市烟台市秦皇岛市等沿海开放城市为扇面,打造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天津滨海新区基本已建成为石化、化工类项目集中区域;河北省依托曹妃甸区打造世界级临港重化工业基地,将港口、钢铁、化工、电能四大产业作为其发展重点;辽宁省制定了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将大力发展以石化、钢铁、大型装备和造船为重点的临海、临港工业。2023年,位于渤海南部的亿吨级油田群垦利区6-1投产,该油田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超过一亿吨,是中国渤海莱北低凸起浅层钻探发现的首个亿吨级岩性大型油田,一天可生产原油超8000吨,截至2023年6月,渤海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5亿吨。

第三产业

2020年,环渤海经济区第三产业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占比已达到55%,三省两市总体上属于旅游资源密集区。截至2012年,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1家,约占中国总数127家的1/6,环渤海区域观光、休闲度假、专项旅游等产品体系建设成就瞩目。三省两市建成A级旅游景区1400多家,占中国总量的50%以上,环渤海区域三省两市累计旅游总收人为1.55万亿元。

交通运输

环渤海地区处中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的中枢,形成了由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

公路、铁路

环渤海地区交通运输发达,区内有沈大、京津塘高速公路、济青、京石、太旧、济德、京哈铁路、京沪、京港澳、京藏、京昆、京台、大庆-广州高速公路、荣乌、长深、沈阳—海口高速公路青岛—银川高速公路、青兰、二广、鹤大、丹锡等高速公路,区内公路四通八达,有101、102、104、105、106、107、108等多条国道。环渤海区域也是中国铁路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有京沪、京九、京广、京沈、京哈、京包、大秦、胶济等铁路干线

港口

环渤海地区已经建成了以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为主枢纽港包括营口、泰皇岛、烟台、日照、锦州等众多港口等在内的运输体系。

大连港

大连港始建于1899年,是中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集装箱港口之一,拥有国际和国内集装箱航线100多条,航班密度为300多班/月,航线网络覆盖全球主要贸易区域,东北三省90%以上的外贸集装箱均在大连港转运。截至2020年,大连港泊位数量231个,万吨级泊位111个,货物吞吐量3340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540.9829万标准箱。

营口港

营口港位于辽东半岛中部,辽河入海口左岸,西临渤海、辽东湾,与锦州港隔海相望,是东北三省最近的出海口和第二大开放港口,截至2007年,营口港辖有营口港区、鲅鱼圈区港区、仙人岛港区。营口港区为内河口岸,一般供低于3000载重吨的船舶挂靠,鲅鱼圈港区自然条件较好,水深浪小,为中国北方深水良港之一。营口港区自然岸线长29.1千米,生产用码头岸线3502米,拥有陆域面积694万平方米,水城面积30900万平方米,全港区共拥有生产泊位33个。营口港已与日本朝鲜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运输往来。截至2020年,营口港泊位数量86个,万吨级泊位61个,货物吞吐量2382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564.869万标准箱。

锦州港

锦州港位于辽宁省锦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滨海,面临锦州湾,是中国渤海地区的深水海港,锦州港自然海岸线长4.4千米,港口规划区域56.3平方千米,其中陆域24.3平方千米,水域32平方千米。码头岸线总长14418米,共分5个港池,可建53个泊位。航道等级为5万吨级双向、30万吨级单向航道,设计通过能力近2亿吨。锦州港最终将建设成为一个集大型能源输出港、综合集装箱港、区域性散杂货港为一体的,具备多种服务功能的现代化国际商港。截至2020年,锦州港泊位数量23个,万吨级泊位21个,货物吞吐量1064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64.2748万标准箱。

天津港

天津港位于渤海湾上的海河入海口,渤海湾西端,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港区有水陆域面积近200平方千米,拥有各类泊位140余个,其中公共泊位76个,岸线总长14.5千米,万吨级以上泊位55个。天津港是中国内地最早开展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的港口。截至2020年,天津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02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835万箱。

秦皇岛

秦皇岛港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港口始建于1898年,港口自然条件优良,共有11.59千米海岸线,水城面积226.9平方千米。秦皇岛港有着便利的集疏港条件。京山、沈山、京秦、大秦四条铁路干线直达港口,京沈高速公路、102和205国道、秦承公路与疏港路相连。港口建有170多千米的自有铁路,港口有10万吨级的航道可以保证超大型船舶安全通行,秦皇岛港也是中国华东、华南地区主要的能源供给港,也是东北、华北的大型商贸港,秦皇岛港拥有中国大的自动化煤炭装卸码头和设备较为先进的原油、杂货与集装箱码头。共有生产泊位45个,港口设计年通过能力2.23亿吨,截至2020年,秦皇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00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49万箱。

青岛港

青岛港是中国特大型港口,由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三大港区组成。截至2007年,港口拥有码头15座,泊位73个,其中包括可停1.2—1.5万标准箱船的世界最大集装箱码头,可停靠30万级超级巨轮的矿石码头、原油码头,10万吨级煤碳码头。青岛港主要从事集装箱、煤炭、原油、铁矿、粮食等各类进出口货物的装卸服务和国际国内客运服务,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是太平洋西海岸新区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截至2020年,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054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201万箱。

烟台港

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拥有芝罘湾、西港区、龙口市蓬莱4个港区,码头岸线1.82万米,码头泊位9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6个,10万吨级以上泊位8个。2012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0297亿吨,芝湾港区旅客滚装车发送量分别完成201.8万人次,完成36.2万辆旅客滚装车发送量,市场份额分别达到79%和77%;蓬莱港区旅客、滚装车发送量分别完成14万人次、完成2.8万辆,烟台港已拥有5个中国级、16个省级服务品牌,保持了“中国AAAAA级物流企业”称号。截至2020年,烟台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324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99万箱。

日照港

日照港是中国规划建设的散货运输南部大通道的主要出海口。港口始建于1982年,截至2007年,港口拥有日照东港区、日照中港区、日照西港区、岚山港区、岚山北港区等五大港区,有生产性泊位28个,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30亿吨。日照港交通便利,铁路通过日线经新乡可直达西安;公路与日照—东明高速公路接通,可直达三门峡、西安、新疆等地;水路可以通达中国、国际各个港口,日照港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截至2020年,日照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9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486万箱。

航空

2009年,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集团公司联合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等6个省、市、自治区的机场集团公司及烟台市、威海、临沂、潍坊市4城市机场共同发起—东北地区腹地及环渤海区域战略联盟成立。该联盟包括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济南遥墙国际机场、潍坊机场等27家机场,在地理位置上基本覆盖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环渤海经济圈两大国家战略板块,截至2017年,联盟区域内环渤海省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2106.39亿元,占中原地区比重达22.3%。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截至2019年,吞吐量达到2008万人次,开通275条国内外航线,与8个国家2个地区的121座城市通航,形成了覆盖中国,辐射日韩俄,连接东南亚的航线网络;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吞吐量达到2381.4万人次,运营航线281条、通航城市167个,已形成以天津为中心,国内货运航线为主轴东北亚欧洲为两翼的全货运航线网络。

科考研究

考古

盐业遗址

2008年以来,山东省文物部门在渤海沿岸发现了大量商代、西周东周及宋元等不同时期的盐业遗址,双王城盐业遗址群离渤海仅20余千米,遗迹包括保留完整的制盐作坊、沉淀池、蒸发池、盐井、盔形器等。

甲午海战遗迹

2018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开展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发现并确认了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沉舰“经远号装甲巡洋舰”,水下考古清理出铁、木、铜、铅、玻璃、陶瓷、皮革等材质各类遗物标本500余件,毛瑟步枪子弹、M629C左轮手枪子弹、37毫米炮弹、47毫米炮弹等武器装备,以及刀、扳手、旋柄等船载工具。此外,遗址中还还发现了53毫米格鲁森炮弹、120毫米炮弹引信等,“经远舰”水下考古成果是近现代沉舰水下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对于近代史、海军发展史、世界海战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科学研究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是面向21世纪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的一项研究课题,该项目最早于1992年由魏礼群、柳新华等提出,截至2018年,课题研究已完成四个阶段的研究工作,相继出版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世界跨海通道比较研究》等专著、研究报告30余部。

渤海海域勘探亿吨级岩性油田突破

2020年,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薛永安为首席专家的团队,在渤海勘探老区成功发现了渤海湾盆地新近系储量规模最大的高产优质岩性油田—垦利6-1油田,项目团队创新提出了“汇聚脊”控制它源型油气成藏与富集理论为核心的新近系大型岩性油藏勘探理论体系,并创建了2项关键技术,指导了渤海新近系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与勘探方向的转变。该油田已上报国家探明储量超过1亿吨,将新建产能近300万立方米/年。

灾害事件

1979年11月25日,中国渤海湾面上刮起了7至8级大风,25日夜间达到东北风10级,阵风11至12级,“渤海2号”钻井平台因风浪中颠簸摇晃厉害,失去了稳性而快速翻沉,该起事故导致74名工作人员掉入冰冷的海水中,2名幸存人员被救,其他72人罹难。

1999年11月24日,山东烟大轮船轮渡有限公司所属“大舜”号滚装船由烟台地方港出发赴大连市,途中遭遇了海面风力7-8级、阵风高达10级、浪高近8米的恶劣海况,经多方施救无效,最终于当日23时38分翻沉。事故造成285人死亡,5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约9000万元人民币,仅22人生还。

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发生特重大爆炸安全事故,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304幢建筑物、12428辆商品汽车、7533个集装箱受损,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水质污染

渤海海域由于受流域入海的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等的影响,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高,近岸局部海域污染较为严重。《2017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渤海海域超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的比例分别达66%、31%、24%和42%,季节性差异较大,总体上夏季水质状况相对较好。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的比例分别为9%、6%、5%和5%。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普兰店湾、渤海湾、莱州湾、黄河口等近岸海域。超标因子主要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局部海域化学需氧量、石油类等超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生态破坏

渤海重要河口和海湾生态系统受长期开发破坏和污染,双台子河口、滦河口—北戴河、渤海湾、黄河口、莱州湾等典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锦州湾典型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陆源污染、过度捕捞等因素是导致渤海典型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污染损害事故和赤潮生态灾害频发,2017年渤海赤潮发生12次,覆盖面积共计180.4平方千米。褐潮、金潮等新型灾害已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从2001一2017年渤海海水环境质量持续恶化,2001年渤海劣四类严重污染海域仅占1.8%,到2012年渤海劣四类严重污染海域比例增至16.8%。

溢油

渤海是海洋石油开发程度最高的海域,海上突发性溢油事故频繁,接连在2010年大连新港“7·16”油污事故,2011年蓬菜发生“19·3”溢油事故,溢油事故致840平方千米海域污染,油田周边海域海水由一类水质变为劣四类,油田附近海域海水石油类平均浓度超过历史背景值40.5倍,最高浓度是历史背景值的86.4倍。

环境保护

水污染治理

2020年,渤海海域纳入“消劣行动”的10个入海河流国控断面水质,实现消除劣五类水质,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实现了“应查尽查”,静海区完成沿线3115家“散乱污”企业治理、基本建成264个农村污水处理站及管网工程,西青区关停取缔王稳庄镇9个工业集聚区,清退河道沿线300米范围内的渔业养殖水域,共实施入海河流治理工程6700余项,12条入海河流水质已从“全部为劣”转为“全部消劣”;莱州市各港口采取防尘措施,防治扬尘污染,船舶安装了油水分离器,禁止油水混合物排出,接收船舶油污水268.6立方米、船舶生活垃圾146.6立方米。

生态治理

2005年春季秦皇岛市在渤海海域共放流增殖的鱼苗、虾苗、蟹苗、海参苗多达数百万尾。盘锦市清理围海养殖面积8.59万亩,新增自然岸线17.6千米,新挖、扩建了21条一级潮沟。2017年至2020年,环渤海三省一市共完成滨海湿地整治修复8891公顷,超过6900公顷的目标要求;整治修复岸线2千米,超过70千米的目标要求;37.5%的渤海近岸海域划入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2020年,环渤海生态修复滨海湿地面积超过3300公顷,修复岸线长度约58千米,清理非法和不符合分区管控要求的海水养殖面积53万余亩,重点县区出台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明确划定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禁止养殖区,认定渔港320余座并编制名录向社会公开,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超过800家,沿海城市全部建立了“海上环卫”制度。2021年,天津市实施了“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规划,共计修复滨海湿地面积531.87公顷,整治修复岸线4.78千米,增殖放流各类苗种近72亿单位。

溢油治理

2010年,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大连市海域布设围油栏28000余米,吸油毡42.6吨,累计完成261平方千米的清理工作。2019年,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关闭海洋石油112FPSO的排放口,2020年,渤海油田实施了《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了近期2020年、中期2035年和远期2050年三个阶段的绿色发展目标,建设8个溢油应急基地,投入9艘环保船。2022年,河北省海上船舶污染事故应急指挥部主办渤海水域“平行时空”海上溢油应急演练,创新建立“2+2”海上溢油应急协作机制,次年,由交通运输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组织的“2023年国家海上溢油应急专项演练”在天津水域举办,重点演练了事故船舶控制、溢油围控清除、岸滩溢油清除等8个科目21个场景。

风景名胜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旅游业发达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自然景观主要有黄渤海交界线、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刘公岛等。人文景观主要有蓬莱阁、山海关等风景名胜区。

自然景观

黄渤海交界线

黄渤海交界线位于辽东半岛大连市最南端老铁山呷,人称“辽宁省天涯海角”。观景区内的“塔观双海”,为大连八大景点之一。站在老铁山灯塔上,可见一条清晰的水线,这就是黄、渤海自然交界线,站在这里,可见“黄海不黄,渤海不蓝”的奇特景观,在中国沿海里,仅此一条可见的两海交界线。

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

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位于盘锦市渤海湾东北部,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全长18千米,被誉为“世界红色海岸线”。廊道景区内依水云舟、卧龙湖码头、小岛闲情、踏霞漫步、岁月小栈、向海同心、廊桥爱梦、稻梦空间、情人岛、爱情宣言廊道等10个景点。

笔架山风景区

笔架山风景区位于锦州市西南、渤海北部,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笔架山风景区以笔架山岛和“天桥”为主要景点,大致分为岛上游览、海上观光、岸边娱乐、沙滩海浴和度假休养五个区域,总面积8平方千米。自然景点主要有马鞍桥、一线天、神龟出海、石猴泅渡、虎陷洞、梦蓝湾等,文物古迹主要有吕祖亭、太阳殿、五母宫、万佛堂、龙王庙、三清阁等。

觉华岛风景名胜区

觉华岛又名菊花岛,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素有“北方佛岛”之称,有南有普陀山,北有觉华岛之美誉,主岛面积13.5平方千米,海岸线长27千米。岛上名胜古迹众多,有辽代大龙宫寺、八角井、唐王洞、明代古营城、峰塔寺、大悲阁遗址、有菩提文化园、东海岸景观公园、九井石景区、南海浴场等景观。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入海口处渤海沿岸,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中国六大最美湿地”之一,这里是黄河入海的地方,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此流入渤海,黄河与大海相汇,形成“河海交汇”的景观。旅游区依托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而建,区内拥有河海交汇、生态湿地、珍稀濒危鸟类、滨海滩涂景观等。

刘公岛

刘公岛位于威海湾内,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该岛东西长4.5千米,南北宽2千米,面积达3.15平方千米,岸线长14.77千米,属威海市环翠区管辖。该岛自然风光秀美素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誉。岛上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岛上有2000多年前的战国遗址、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丁汝昌寓所、铁码头等景点。

长岛县

长岛县位于渤海海峡,黄、渤海交会处,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唯一的海岛型国家地质公园,被誉为“北方最美的群岛”,“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长岛县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也长岛县著名的景点有黄、渤海分界线、九丈崖、月牙湾、庙岛、龙爪山、望夫礁、珍珠门、万乌岛等。

人文景观

蓬莱阁景区

蓬莱阁景区地处山东半岛最北端蓬莱城北的丹崖山上,濒临渤海、黄海,始建于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与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景区以蓬莱阁古建筑群为中轴,蓬莱水城和田横山为两翼,登州博物馆、古船博物馆、田横山、备倭都司府及黄渤海分界坐标等20余处景点,是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

山海关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濒临渤海湾,是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又称“榆关”,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山海关于明洪武十四年(81年)正式建立关城,成为明长城军事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后260多年的明朝历史中承担着生死关口之重任。四方形的关城城墙,内部土筑,外部砖砌,高14米,厚7米,四周设有城门、箭楼、护城河等防御设施,其中“天下第一关”城楼为仅存的原东门箭楼,与东面城墙上的临闾楼、威远堂、牧营楼、靖边楼形成“五虎镇东”的格局。

相关文化

文化

篦紋陶文化

篦紋陶是渤海沿岸及朝鲜半岛新石器时代代表性的文化特征之一。在朝鲜半岛流行的篦紋陶以其附近的辽东半岛为代表,在中国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山东省等渤海沿岸全域里均有发现。特别是在渤海沿岸西南部黄河下流,这些渤海沿岸的初期篦紋陶的年代大略在公元前6000年~前5000年之间,在朝鲜半岛发现的篦紋陶的年代为公元前5500年~4500年,西伯利亚地区的初期篦紋陶的年代大略在公元前5000年~前4000年,比渤海沿岸的年代要晚。

石墓文化

石墓文化主要分布在渤海沿岸和朝鲜半岛及日本北九州市地方。以渤海沿岸的积石冢、石棺墓、石墓、石棚等古代石墓文化与朝鲜半岛的古代石墓文化为主,渤海沿岸最先发生的石墓文化,在大凌河流域最有代表性的是辽宁省凌源市牛河梁积石冢、三官甸子石棺墓及阜新市胡头沟石棺墓等,筑造方法有两种,一种为竖立式石棺法;另一种为叠砌式石棺法,积石冢群主要分布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等地,是在低的丘陵上用自然石或石块相交叉筑成的,最早的石墓出现在渤海沿岸北部大凌河流域,这个年代大略相当于公元前3500年。所以,东北亚石墓文化起源于渤海沿岸。

传说

徐福

徐福的故事,最早见于中国的《史记·秦始皇本纪》。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东巡齐地,徐福上书请求入海求仙,秦始皇于是命他带领3000名童男童女往求仙药。相传徐福墓从琅琊(今山东诸城东南)出发,由黄河营港经南长山岛,北上横渡渤海海峡,抵达辽东半岛南端的老铁山,后沿辽东半岛南海岸,东航至鸭绿江入海口,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南行到济州岛,最后渡过对马海峡到达日本北九州市。在日本各地,与徐福姓名联系在一起的墓、祠、碑、宫、庙、神庄等遗址有50余处,登陆点20余处,传说故事30余个,徐福也被日本各地民众称为“王”“御”“弥生文化的旗手”,世代祭祀。

八仙过海

长岛南五岛,宋朝称“庙岛”,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登州府志》记载:“赵匡胤本记建龙三年,索内外军不律者配沙门岛”。从那时起,将士犯法都要发配沙门岛。后来岛上的犯人越来越多,而朝廷每年只拨给300人的口粮。为了应付人多粮少的局面,沙门岛主李庆便想了个狠毒的办法,当犯人超过300人时,就将其中的赢弱者捆住手脚,夜间抛入海里,两三年内竞杀了700多人。犯人为活命,伺机越海逃生。一天晚上,众囚犯趁着夜色,避开看守,抱着葫芦和木头等浮具跳入海中,往蓬莱方向游去,庙岛与蓬莱之间相距近15千米。途中多数犯人丧生,只剩下8人游到蓬莱,在丹崖山下的狮子洞里躲了起来。第二天当地渔民发现了这些人,见他们穿着古怪,以为是神仙降世,后来,便形成了家喻户晓,千年流传的“八仙过海”的故事。

诗词

唐代李洞《秋宿青龙禅阁》中描述“前山不可望,暮色渐沉规。日转须弥北,蟾来渤海西。”杨师道《奉和圣制春日望海》中记载“春山临渤海,征旅辍晨装。”任华《寄李白》中记载“登天台,望渤海。”

参考资料

渤海海域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央视新闻.2024-06-30

渤海.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7-03

渤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3-07-03

李铁映:伟大的抗日战争.人民网.2023-09-08

城市旅游名片——盘锦红海滩 金秋红胜火.盘锦文明网.2023-09-15

景区简介.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2023-09-15

文旅创新看山东:依托黄河入海口 打造生态大课堂.金台资讯.2023-09-15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东营市人民政府.2023-09-17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山东省人民政府.2023-09-15

超赞!蓬莱入选山东人最喜爱的县域旅游目的地!.蓬莱区文旅局.2023-09-21

秦皇岛市“加快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系列山海关区专场新闻发布会全程实录.长城网秦皇岛频道.2023-09-15

渤海新增油气探明储量超4000万立方米.央视网.2024-02-25

【江河奔腾看中国】母亲河流淌过的春夏秋冬.中国新闻网.2023-07-25

流域地貌及地理区划.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2023-07-23

流域范围及其历史变化.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2023-07-20

河川径流量.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2023-07-23

辽河,究竟在哪儿?| 我们的大江大河系列⑥.微信公众平台.2023-04-29

辽河.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2023-07-17

对十三届全国人 大三次会议第2818号建议的答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23-07-17

海河流域:绿色发展 和谐共生.中国政府网.2023-09-21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2023-09-21

海河.OSGeo中国中心.2023-04-14

海河流域全貌▼.静海水利平台.2023-09-21

海河水系.天津北方网综合.2023-09-21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2023-09-21

三功能区构建生态经济.新浪网.2023-09-21

中国海洋报.中国科普博览.2023-09-21

渤海湾畔 林海现生机(美丽中国·走近海洋保护区③).光明网.2023-09-21

吸引游客“文化深度体验游”!长岛十个居民岛,提炼十个文化品牌 .今日头条.2023-08-12

长岛好玩儿吗?去过3次的人奉劝你,不要太上头.今日头条.2023-08-12

地方志.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2023-08-12

长岛旅游景区.山东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2023-08-12

【专项规划】长岛综合试验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2022年度关于长岛综合试验区2019~2030年教育布局规划专题研究报告.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2023-08-12

大连长兴岛经济区基本情况介绍.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09-21

觉华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葫芦岛市人民政府.2023-09-12

1840年6月28日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 中国近代,帝国主义首次从海上入侵中国的侵略战争.海洋档案.2023-09-06

大沽炮台的历史诉说.新浪网.2023-09-26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娄底禁毒.2023-09-06

【涉海知识-港口系列】辽宁锦州港.山东海事.2023-09-12

港口规划.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2023-09-12

大连机场简介.大连国际机场.2023-09-21

机场航空市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2023-09-21

山东盐业考古吸引全球目光.济南时报.2023-09-15

水下考古新发现!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发现甲午海战沉舰--经远舰.中国经济网.2023-09-15

旅顺直达蓬莱: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发布新成果.大观新闻.2023-09-15

2020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找矿成果揭晓.资源中国.2023-09-15

以案为鉴 | 从“渤海2号”翻沉事故看船舶通风筒安检缺陷.连云港海事.2023-09-15

以案为鉴 | “大舜”号海难事故.江苏海事发布.2023-09-15

历史上的今天:天津港发生特重大爆炸安全事故.巴中全搜索.2023-09-15

海洋局通报:溢油事故致840平方公里海域污染.中华工控网.2023-09-22

国家海洋局公布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调查情况.中国政府网.2023-09-22

渤海治理 成效初显(人民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人民日报.2023-09-15

首战告捷,还渤海湾一片水清滩净.科技日报.2023-09-15

大连海上溢油清理工作取得关键性成果.新华网.2023-09-15

提升环境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 渤海油田为渤海综合治理“加油.金台资讯.2023-09-15

铁肩担当守护碧海银滩 ——2022年渤海水域“平行时空”海上溢油应急演练纪实.中国交通报.2023-09-21

政企区域协同联动 保护渤海环境安全 2023年国家海上溢油应急专项演练在天津成功举办.中国日报网.2023-09-21

大连 旅顺口 -- Dalian Lushunkou.中国大连旅顺口区政务信息网.2023-09-13

笔架山风景区.锦州旅游.2023-09-15

“520”爱在长岛,景区免费游!. 烟台文旅.2023-09-21

蓬莱阁在哪里 蓬莱阁旅游景区示意地图.巴蜀在线.202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