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翊坤宫

翊坤宫

坤宫,是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居所。翊坤宫最开始名为“万安宫”,1535年改为翊坤宫。翊坤宫位于永寿宫之北,储秀宫之南,长春宫之东。东西六宫以东为尊,以靠近中轴线为尊,以靠近乾清宫为尊。“翊”解释为辅佐,皇后的寝宫为坤宁宫,“翊坤”即辅佐皇后管理六宫之意。

翊坤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朝曾多次修缮,原为二进院,清晚期将翊坤宫后殿改成穿堂殿曰体和殿,东西耳房各改一间为通道,使翊坤宫与储秀宫相连,形成四进院的格局。

翊坤宫正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明间正中设地平宝座、中式屏风香几团扇,上悬慈禧御笔“有容德大”匾。东西有配殿曰延洪殿、元和殿,均为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建筑。后殿为体和殿,清晚期时,将其改为穿堂殿。面阔五间,前后开门,后檐出廊,为黄琉璃瓦硬山顶建筑。同样设有东、西配殿,前方东南处设有井亭一座。

光绪十年慈禧五十寿辰时移居储秀宫,曾在此接受朝贺。光绪帝选妃也在此举行。翊坤宫保留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命名

翊坤宫始称万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为翊坤宫。“翊”解释为辅佐,皇后的寝宫为坤宁宫,“翊坤”即辅佐皇后管理六宫之意。

历史沿革

翊坤宫,修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代曾多次修缮,原为二进院,清晚期将翊坤宫后殿改成穿堂殿曰体和殿,东西耳房各改一间为通道,使翊坤宫与储秀宫相连,形成四进院的格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故宫博物院提出一个5年治理与抢险的计划。第二次大修从1973年开始,故宫制定第一个五年修缮保护规划。2002年开始第三次大修,是故宫100年来最大规模的维修保护工作。

2013年5月4日,一名观众徒手击碎正殿原状展室一窗户玻璃,致临窗陈设的文物——清代铜镀金转花水法“人打钟”跌落受损。通过这次事件,翊坤宫要从制度层面、工作设计、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完善,实现建设平安故宫工程目标。此次翊坤宫玻璃被人徒手打碎,促使故宫加快玻璃更新升级工作进度。

方位布局

翊坤宫位于永寿宫之北,储秀宫之南,长春宫之东,是紫禁城内的一处宫殿建筑。

建筑构造

正殿面阔五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均设有廊檐。檐下设有斗拱,梁枋则装饰以苏式彩画。殿门采用万字锦底、五蝠捧寿裙板隔扇门,窗为步步锦支摘窗,并饰有万字团寿纹。明间正中设置地平宝座、中式屏风香几、宫扇,其上悬挂着慈禧御笔的“有容德大”匾额。东侧用花梨木透雕喜鹊登梅落地罩,西侧用花梨木透雕藤萝松缠枝落地罩,将正间与东、西次间隔开,东西次间与梢间则用隔扇相隔。殿前设有“光明盛昌”屏门台基下陈列着铜凤、铜鹤、铜炉各一对。

清朝末年,溥仪逊帝曾在此殿前廊下安设秋千,现秋千已拆除,秋千架尚存。东、西两侧设有配殿,分别为延洪殿和元和殿,均为三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建筑。

后殿为体和殿,清晚期时,将其改为穿堂殿。面阔五间,前后开门,后檐出廊,为黄琉璃瓦硬山顶建筑。同样设有东、西配殿,前方东南处设有井亭一座。

正殿“有容德大”“履禄绥厚”匾 ,东配殿“庆云斋”,西配殿“道德堂”皆慈禧御笔。清代光绪十年,慈禧太后五十寿辰之际移居储秀宫,曾在此接受朝贺,光绪帝选妃也在此举行。

重要馆藏

清代铜镀金转花水法人打钟

十八世纪英国制造。其底部内置机芯,正面有三组料石转花。底部上方四角亦安设转花。文物中部为三株棕榈及水法装置。棕榈树托起上方的圆形时钟,钟上立一敲钟人,与钟表机芯联动,可报时。按照国家文物评定标准,该文物为二级珍贵文物

开发与保护

翊坤宫体和殿的地炕烟道环境治理与建筑环境

体和殿的地炕烟道是废弃状态,在周边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一个非常潮湿的“内部空间”,在毛细作用下,水汽向上输送至建筑室内,会引发地砖潮湿、表面严重泛碱、裱糊受潮后变形与脱落、木质家具受潮发霉等病害。为了更好的保护体和殿的完整,重新利用古人设计的地炕烟道,在里面放入热碳后通过热空气在烟道通路里的循环,形成地暖系统,起到降低湿度的作用。

历代居住者

相关事件

2013年4日11时10分,故宫西路开放区的翊坤宫,一游客徒手击碎正殿原状展室一窗户玻璃,致临窗陈设的一座文物钟表跌落受损。该钟表主体机芯基本完好,但原配玻璃罩破碎,中层受损的5根水法柱有3根破损,另2根有断缺,打钟人手持钟锤断开脱落,钟碗破碎,后部着地部分的金属部件、上顶铜镀金钟伞等变形,文物本体与其底座分离等。7月,被损坏的铜镀金转花水法人打钟修复完成。此事件的大声促使故宫博物院加快展室门窗安全防护的升级改造,选择复合型防砸板作为展室安全门窗防护的透光材料。

参考资料

翊坤宫.故宫博物院.2024-02-24

联系我们.故宫博物院.2023-03-10

故宫博物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3-10

故宫回应翊坤宫事件 受损文物短期可修复.共产党员网.2024-02-28

“有容德大”匾.故宫博物院.2024-02-28

故宫受损清代古董钟经修复有望7月“返岗”(图).中国新闻网.2024-02-28

张小古: 《气候变化与故宫古建筑的预防性保护实践》.古迹遗址保护协会.2024-03-05

文物不能承受之重 故宫翊坤宫的“前生今世”.央视网.202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