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牡丹江市

牡丹江市

牡丹江市,别称“雪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下辖地级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下辖6个县(市)、4个区,全市总面积4.06万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达到244.2万人。

市区中部是牡丹江河谷盆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呈现出中山、低山、丘陵、河谷盆地四种地质形态。牡丹江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空气湿润、植物茂盛,年平均气温5.1℃,冬天寒而不冷,夏天热而不酷,素有“塞外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牡丹江市历史渊源悠久,经考古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因松花江上最大支流之一的牡丹江横跨市区因而得名。

牡丹江市位于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区域,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年牡丹江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051.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05.5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90.1亿元,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55.8亿元,增长4.6%。牡丹江市农业发展优势显著,“菌菜牧林”等特色精品农业加快发展。食用菌产量占全省34%,黑木耳产量占全国14%,是"中国食用菌之城""世界黑木耳之都,被喻为“大粮仓”黑龙江省省下的“农业小市”。

牡丹江是全省第二大旅游中心城市,旅游资源涵盖了各大类别,呈现“湖林雪边俗特红”七大特色,辖区内有旅游景区景点450多处,奇特罕见的火山口“地下森林”,世界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镜泊湖,剿匪英雄杨子荣战斗过的地方--林海雪原,充满雪情冬趣的中国雪乡等世界级旅游资源达到17个、4A级景区14家,5A级景区1家。其中,横道河子镇获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名称来历

关于牡丹江这个名称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

其一,牡丹江是满语牡丹乌拉的译音,意为弯曲的江。历史上的牡丹江有着多种称谓,在唐朝称为忽汗河,金朝称胡里改江,元代称呼尔哈河,到了清代末年才改称牡丹江。30年代初,铁路在这里设站,改为牡丹江站,1938年又设立了牡丹江市,从此牡丹江就代替了穆丹乌拉,满语的色彩也随即消失。

其二是来源于一个神话传说。据说在很久以前,长白山一带有一条巨大的蛇精,经常祸害附近的平民百姓。蛇精习惯将巨大的身子堵在长白山中天池的出水口处,导致下游经常干旱,庄稼颗粒无收。正在人们束手无策灰心失望的时候,一个名叫“牡丹”的姑娘挺身而出,经历种种磨练,打败了蛇精,使百姓又过上了幸福安宁的日子。由此,当地百姓为感谢牡丹姑娘为民除害的感人事迹,遂将这条河流改名为“牡丹江”。

历史沿革

唐代以前

50年代末至70年代,黑龙江省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镜泊湖南端考古挖掘了著名的莺歌岭原始村落遗址,证明了莺歌岭人已进入原始农业阶段,也将牡丹江流域的人类历史向前追溯到三、四千年前的商周时期。

唐代至宋代

唐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栗末靺鞨族首领大祚荣在牡丹江上游敦化敖东城建立了“渤海国”,史称“旧国”。

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大荣受招唐朝改国号为“渤海”,大祚正式成为唐朝管辖下的地方自治政权。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大祚荣之孙,渤海三世王大钦茂将首都迁到今天宁安市渤海镇,定首都名为上京龙泉府。渤海强盛时期号称“海东盛国”。公元十世纪初,渤海国开始衰落。

后唐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契丹攻占上京龙泉府。渤海末王大湮撰率众出城投降,渤海国灭亡。

南宋端平(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牡丹江流域女真族归于元朝政府统治之下。

元代至清代

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划归合兰府古州管辖。明代牡丹江由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统辖,在牡丹江区域设有建州卫、麦兰(穆棱)河卫、阿速江卫、五林河卫、速平江卫、沙虎卫等宁古塔路的48卫所。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明朝建立,建洲女真分布在牡丹江绥芬河、长白山一带。

明永乐八年(1410年),建洲女真斡朵里部酋长努尔哈赤六世祖爱新觉罗·孟特穆率部从牡丹江西岸南行至宁古塔(今海林市旧街乡)定居下来,这一支女真在历史上被专称为建洲女真。十年以后,他们东进至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对面克拉斯诺雅尔山城定居下来,再后来又经过多次迁移,最后定都于新宾的赫图阿拉故城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努尔哈赤派兵进驻宁古塔旧城,并以此为基地征服了今兴凯湖、三岔口、乌苏里斯克、穆棱市、宁安、密山市、珲春等地的女真部落。

康熙五年(1666年),宁古塔将军巴海率部在今宁安市宁安镇修建新城,同年12月驻地迁往新城,原来的旧址便被称为“旧城”或“旧街”,宁古塔旧城作为清代各级章京驻地和治所,自1636年至1666年前后共存30年。

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长期对东北地区实行封禁政策。后来,为了稳定政权,继续扩张中原地区的疆域,清王朝从顺治到康熙年间不断往宁古塔一带拨民和安置有战功的八旗官兵及其家属,满族逐渐增多。宁古塔迁往新城后,宁古塔作为清朝政府的流放地,先后有大批被朝迁罢职、刻黜的官员和一些有学识的文士被“戍”或“遗戍”到这里。他们的到来,对传播中原文化,加速民族融合、开发建设边疆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清光绪七年至光绪三十三年(1881年-1907年),1881年,清政府开放了宁古塔管辖下的铁岭河。1903年,沙俄修筑的中东铁路在牡丹江沿岸修建了一座车站,因车站南临牡丹江,便为车站命名为牡丹江车站,牡丹江的雏形形成。1904年,牡丹江流域全部开禁,大批汉族人进入了这一地区。1907年,清政府将东三省将军制改为行省制,牡丹江境域属吉林省宁安府管辖。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牡丹江地域沿袭清制,仍归吉林管辖。1932年5月,日本侵略军占领牡丹江站等地。此后,日军在牡丹江设置省会,辖5县1市,成立了伪牡丹江省公署。1945年,苏联红军进驻牡丹江,日本侵略者败退,伪东满省公署和牡丹江市公署同时解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牡丹江市民主政府。1947年,成立牡丹江省。1948年,撤销牡丹江省建制,并入松江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4 年 6 月 19 日 ,松江省并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划为黑龙江省直辖市。其后,牡丹江市经过多次行政调整,于1983 年 9 月 29 日 ,牡丹江地、市合并,撤销牡丹江行政公署建制。牡丹江市为省辖市,实行了市管县的领导体制。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牡丹江市地理位置处于黑龙江省的东南部,长白山的北部,牡丹江由南至北纵穿全境,其地标范围记为东经128°02'38"-131°18'09",北纬 43°24'50"-45°59'12"。牡丹江市向东接壤俄罗斯远东地区区域,西边与哈尔滨市为邻,南面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相交界。总面积4.06万平方千米。

气候

牡丹江市东南方向为日本海,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形成海洋(半湿润型)中温带季风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变,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降水量大,雨热同期,秋季降温迅速,霜冻时间较早;冬季持续时间长,气温干冷。全市多年平均气温在 3.9 摄氏度,全年平均降水量为 692.5毫米,基本集中在夏季。2022年,全市区日照时数2291.6小时,市区平均气温5.4℃。

地质

牡丹江市处于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与滨太平洋地槽褶皱区的衔接部位。属于吉黑褶皱系东部的佳木斯隆起与张广才岭优地槽褶皱带两个三级构造单元。牡丹江市的地层分成元古界、中生界和新生界三界。牡丹江市出露的侵入岩分属三个侵入旋回,有晚元古代侵入岩、华力西晚期侵入岩和燕山早期侵入岩。晚元古代侵入岩分布在市区北部至桦林一带,岩性主要为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是柴河岩体的南延部分。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主要有花岗闪长岩及白岗质花岗岩,呈岩基产出。燕山早期侵入岩分布于市区西北,主要为白岗质花岗岩,其次有文象花岗岩及花岗斑岩。

地形地貌

牡丹江市市区中部是牡丹江河谷盆地,整个地区凸现山势并且连绵起伏,亦纵横河流,被称为“九分山水一分田”。地形则是以山地,丘陵为主,呈现出中山、低山、丘陵、河谷盆地四种地质形态。牡丹江市平均平均海拔230米,地区海拔最高处位于张广才岭的白突山,其海拔高度为1686.9米;而海拔最低地区则是位于绥芬河市与俄罗斯的边境地区,为86.5米。牡丹江市地处盆地,四面环山,四季分明,西部的山脉阻挡沙尘暴的入侵,使得牡丹江地区免受沙尘天气,环境舒适度极大提高。

水文水利

牡丹江市有大小河流52条,总长约1370公里,均属牡丹江水系。其中一级支流11条,二级支流7条,共长298.6公里。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18条,长359公里,在牡丹江市的流域面积1141平方公里。其中,流入牡丹江市最大的纵支流有海浪河、亮子河。市内牡丹江所属一级支流有海浪河、共荣河(数东西沟)、东和川、兴隆河、东村河、放牛沟、北安河、铁岭河(爱河)、筛子河、亮子河、三岔河等11条。其中海浪河、亮子河为外来河,在本市流域面积最小。二级支流有铁岭南沟、苇子沟、斗沟子、南城子沟、半拉窝沟、长沟、碱场沟等7条。

牡丹江市河流以地表径流为主要补给方式, 牡丹江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包括降雨径流和融雪径流, 其中融雪径流一般发生在4月中下旬,所占比重较小;降雨径流为主要来源,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的60%以上。

牡丹江多年平均径流深在214~263毫米之间,径流地区分布规律为流域上游地区径流深大,下游地区径流深小,径流的年内丰枯受降雨量影响变化较大,夏季水量较丰,冬季水量较少。径流的年内分布极不均匀,大部分径流量集中在汛期。牡丹江流域内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达46%,多年平均降水量在540-621毫米之间,自西南向东北递减。

土壤

牡丹江市土壤面积1995053亩,分为7个土类,16个亚类,16个土属,19个土种。土壤主要为暗棕壤、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和水稻土 6 个土类。暗棕壤是境内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类土壤。占土壤总面积的72.2%。白浆土主要分布在山地的中下部以及丘陵岗地及洪积阶地上。一般在海拔300一400米之间,向上与暗棕壤渐过渡。向下与草甸土相互交错。各乡(镇)都有自浆土,以温春镇为最多。草甸土分布在山前洼地、沟谷平地、江河两岸,海拔200-300米之间,各乡(镇)均有,以北安乡为最多。沼泽土在境内较少,主要分布在乡(镇)的沟谷洼地,其中铁岭镇多些。泥炭土是境内面积最少的一个土类,仅占总面积的0.04%,在北安、东村、沿江的山间洼地有零星分布。水稻土也是面积较小的土类,在江河两岸的平地及沟谷平地均有分布。

自然灾害

牡丹江市涝灾较为频繁,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有记载的较大水灾共8次,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生的较大洪涝灾害有8次,并常有洪涝与低温寡照同时发生的情况,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境内旱灾经常发生,特别是春旱十分严重,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境内造成灾害的冰雹虽然不多,但所发生的几次雹灾也较为严重,多发生在山地迎风坡和河谷的风口地带,虫灾也是境内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由于加强防治,虫灾逐年减少。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牡丹江市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区域当地径流量)为86.8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为35.981亿立方米 ,多年平均出境水量为79.374亿立方米。牡丹江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3.43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2.17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88.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200立方米。

土地资源

牡丹江市土地利用主要以林地为主,总面积为26660.03平方千米, 占牡丹江市总面积的68.80%,主要分布在牡丹江市四面山地丘陵区,构成了该市的土地利用的基本类型。耕地地类分别是旱地和水田,集中分布在牡丹江市中间部位,北部和东南部也有少量分布,其中旱地面积达到8022.87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20.70%,水田只有1030.8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66%。

生物资源

市内植物资源充足,种类丰富。如药用植物种类500多种,主要品种有刺五加、黄芪、杜鹃、五味子、防风、沙参等。可开发利用山野菜80多种,年贮量40万吨,包括蘑菇、木耳、蕨苗、刺老芽、猫爪子等。可开发利用野生果品植物30多种,年贮量15万吨,包括野核桃山葡萄红松籽榛子山里红山杏等。可食用真菌29种,主要有赤松茸、榛蘑、黑木耳、猴头等。市内造林面积1843公顷,包含防护林830公顷,国家储备林233公顷,森林抚育面积686公顷。

矿产资源

截至2012年,已发现的矿产有煤、黄金、大理石等78种。全市煤炭储量7亿吨,油母页岩5978.9万吨,铁矿4015.2万吨,铜矿3.1万吨,金矿金属量)7707.2千克,全市年产矿量491.9万吨。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境内野生动物有18科53种,主要有东北虎马鹿梅花鹿东方狍、熊、野猪、山兔紫貂黄鼬、狐狸等。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北虎、豹、梅花鹿、棕熊、紫貂共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马鹿原麝斑羚亚洲黑熊猞猁雪兔、豺、水獭亚科共8种。鸟类资源有48科265种,主要有虎头海雕苍鹭榛鸡鸿雁白鹳鸭子河、鹰、啄木鸟科等,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中华秋沙鸭金雕黑鹳丹顶鹤,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包括花尾榛鸡、鸳鸯、小天鹅松雀鹰游隼燕隼等。

植物

牡丹江市市内树种有25科百余种,主要有红松云杉冷杉属樟子松等。境内有野生中药材近900种,主要有蕨苗薇菜、猴腿菜、黄花菜、刺菜、水芹、小根菜、地肤、灰菜、江葱、六二韭、四叶菜、荠荠菜、山菠菜藏紫菀丝毛飞廉反枝苋等。山野菜约80余种。主要有蕨菜、薇菜、猴腿菜、黄花菜、刺菜、水芹菜、小根菜、扫帚菜、灰菜、江葱、山韭菜、四叶菜、荠荠菜、榆钱菠菜、山白菜、老牛、苋菜等。野生果品植物近20种,有山葡萄山刺玫山杏秋子梨山核桃软枣猕猴桃软枣猕猴桃等。

自然保护地

行政区划

5个区:东安区、阳明区、爱民区西安区、牡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1个县:林口县

5个县级市:绥芬河市、海林市宁安市穆棱市东宁市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止202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44.2万人,其中市区84.7万人。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146.8万人,乡村人口97.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户籍城镇化率)为60.1%,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1个百分点;男性人口122万人,女性人口122.2万人,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比例为99.8:100。全年全市出生人口7569人,出生率为3.1‰;死亡人口17291人,死亡率为7‰。

民族构成

牡丹江流域的古代先民在不同历史的时期称呼各不相同。在夏、商、周时期,被称为肃慎、息慎和稷慎。在两汉、三国、魏晋到隋唐时期,又先后被称为“挹娄”、勿吉、靺鞨、生女真,清代皇太极即位后,便将族名定为“满洲”,简称满族,由此牡丹江流域的土著居民又称为满族。

牡丹江市是我国典型的散杂居边疆城市。辖区现有朝鲜族回族蒙古族和满族等38个少数民族,24万各民族人口共同聚集生活。牡丹江一直是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地、满族发祥地、全国第三大朝鲜族聚居地。如今,朝鲜族人口相对聚居在西安区,回族人口相对集中在东安区,其他少数民族居住较为分散,整体呈现出了“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方言

牡丹江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主要是汉族,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朝鲜族等。汉族说汉语,满族、回族也说汉语,其他少数民族,如朝鲜族在本民族内用朝鲜语,对外交际则通用汉语。由于牡丹江市汉族移民进入得较晚,因此,牡丹江汉语方言词汇形成的历史也较短。综合而论,具有以下特点:一、以北京市话为基础;二、方言中仍残留着满语成分;三、吸收了山东省河南省等其他省份方言特点;四、受外来俄语日语影响。

经济

综述

牡丹江市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粮食种植面积广,农产品资源充足、种类丰富,是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第二产业发展稳步发展,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石墨储量居全国首位,大理石油母页岩储量居全省首位。林木蓄积量3.2亿立方米,发电量年均富余50%,是中俄跨境陆缆信道出入口过境地点。第三产业所占结构比值最大,旅游资源丰富,形成独具特色的“湖林雪边俗特红”旅游风格,是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批会员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年牡丹江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051.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05.5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90.1亿元,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55.8亿元,增长4.6%。

第一产业

202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11.4亿元,同比增长6.3%。主要由种植业、畜牧业构成,同时兼具发展了地区特色绿色食品有机产业。种植业上,牡丹江市地处北纬45度世界黄金玉米带、奶源带、黑土带,绿色有机认证面积532万亩、占耕地50%以上,食用菌产量占全省34%,黑木耳产量占全国14%,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城""世界黑木耳之都”。畜牧业上,2021年,全市年末生猪存栏83.1万头,同比下降1.1%;牛存栏33.5万只,同比增长3.7%;羊存栏36.4万只,同比下降6.2%;家禽存栏594.8万只,同比下降9%。全市绿色有机食品企业达到92家,227个产品,全市绿色有机认证面积达到510万亩,构建了以牡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以六个县级开发区为支撑、以各类农业园区为支点的“一核六区多园”的发展格局

第二产业

截止2023年末,牡丹江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3.3%,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中,化学药品原药产量229.7吨,同比增长12.9%;中成药产量160.2吨,同比增长9.0%;机制纸及纸板产量21.1万吨,同比下降6.8%;饮料酒产量7.8万千升,同比增长4.9%,其中啤酒产量7.7万千升,同比增长6.1%;橡胶轮胎外胎产量452.6万条,同比增长23.8%;电焊机产量1.9万台,同比增长15.5%;水泥产量60.3万吨,同比增长14.1%;发电量8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其中火力发电量4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水力发电量2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1%,风力发电量12.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4%。

截止2023年末,牡丹江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16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9.1亿元,同比增长2.6%;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7.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6%。

截止2023年末牡丹江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投资同比增长21.9%;民间投资同比下降25.6%。

第三产业

2021年,牡丹江市第三产业增加值475.4亿元,同比增长6.7%。主要由旅游业、零售业、房地产业、商贸以及其他服务业等部分构成。主要产业类型为批发与零售业,占全市生产总值1111595万元。其次为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生产总值分别为498606万元、435229万元。

2023年末,牡丹江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09.4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26.8亿元,同比增长1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66.7亿元,同比增长24.1%。

人文

综述

早在远古时代的石器时期,肃慎氏的先民们就在牡丹江流域劳动生息繁衍,这里是曾被誉为“海东盛国”的唐朝渤海国都城上京龙泉府的所在地,还是清王朝爱新觉罗氏的发祥地,宁古塔将军的治所,清代官员、文人的流放地。在近代史上,这里曾涌现了名震中外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领导人马骏、抗日巾帼“八女英烈”、剿匪英雄杨子荣改革开放以来,牡丹江文化空前发展,创造了曾经轰动一时的“牡丹江文化现象”。全市已发现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29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全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3项,其中:省级非遗保护项目7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项。

饮食

黑龙江人大部分为山东省移民的后代,山东人带来了齐鲁文化,包括鲁菜。又有土著的满洲饮食文化和部分俄罗斯饮食文化。三种饮食文化交汇、融合,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黑龙江省饮食文化,有“炖”“冻货”“风干香肠”等饮食特色。

东北农家饭

在牡丹江能吃到地道的东北地区农家饭。东北菜历来以色浓味重,菜量大著称,牡丹江地处黑龙江省南部,冬季寒冷干燥,比较流行的东北菜多为炖菜,如:白肉血肠、鸡肉炖蘑菇、白菜蘑菇炖冻豆腐等,非常好吃。

朝鲜族美食

正宗的朝鲜族特色美食。由于牡丹江是中国著名的朝鲜族聚居地,所以当地的朝鲜族饭馆也比较多,而且多为朝鲜族人开的,食物正宗美味,价格公道。如:石锅煲饭打糕狗肉汤等都非常有特色。

镜泊湖鱼宴

镜泊湖鱼宴。游览牡丹江的镜泊湖,一个重要节目就是吃一顿鱼餐。镜泊湖水产丰富,盛产鲫鱼,称“湖鲫”,体大肥胖,一条可达两三斤,肉质细嫩味鲜,用以烹制鱼汤或红烧很鲜美,过去曾被作为皇室的贡品。此外当地还产三花一岛、湖鲤、白鲢、红尾等40多种鱼,不可不尝,其中以镜泊鲤鱼丝最为著名。地方特色菜:白肉血肠东北地区炖菜、镜泊湖风味鱼宴、镜泊鲤鱼丝、镜泊湖炸唐鱼

传统习俗

满族萨满家祭

萨满教大约产生于3万年前的母系社会,传承载体主要是萨满们一代一代的口传。伊兰冈村关氏家族的祭祀活动,是一个典型的萨满文化祭祠宝库, 萨满教和其他宗教的核心一样,也是抑恶扬善,弘扬道法,敬畏大自然,追求“天人合一”。通过祭祀活动中的动物崇拜和自然崇拜,可以看到北方满族原始的狩猎打渔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 富察氏家族萨满家祭是牡丹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祭活动共开展三天,富察氏族人都身穿满族传统的民族服饰,由族里德高望重的老萨满用满语主持,场面宏大,气氛庄严,仪式严谨,集中展现了满族传统家族萨满祭祀的全过程。流头节

流头节是朝鲜族居民的节日,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特色。流头节发源于古代农耕时期,通过祭奠形式,展现朝鲜族居民对农业生产及农耕文化的崇尚。经过多年不断挖掘、整理和收集,如今的流头节在原有流头荐新、东流水头沐浴等传统仪式项目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趣味运动会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节日欢庆内容,其举办目的也由祈求农神给予丰收,转变为传承历史文化,开展民俗旅游,增强村民间的凝聚力。

朝鲜族花甲礼

朝鲜族花甲礼系朝鲜族寿礼的重要礼仪之一。朝鲜族自古以来,就把尊重老人视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礼节。朝鲜族同胞每逢60大寿都举办寿礼,叫做“回甲宴”或“花甲宴”。花甲宴是朝鲜族人民为60岁老人举行的生日宴。按古代天干地支纪年,60年作为一个循环单元,因此,将60周岁称作周甲或还甲。朝鲜族把60岁看成是人生道路上的分水岭,因此花甲礼也就特别隆重,是朝鲜族人民生活中重大的人生礼俗。文物古迹

牡丹江市已登录不可移动文物2288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处。

莺歌岭遗址

莺歌岭遗址,位于宁安市镜泊镇镜泊村南 1.5公里,镜泊湖南端、莺歌岭山下的断崖坡地上。 1999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莺歌岭遗址基本沿湖岸分布,在湖水常年冲刷形成高出水面 2~5米的断崖中,暴露有大量遗迹和遗物,每年湖水退去后,陶片和石器俯拾可得。1963年,黑龙江省博物馆进行过清理发掘,发掘面积约 100平方米,自上而下可分为5层,第 4、5层为早期文化堆积,年代约在商周之前。第 2、 3层为晚期文化堆积,年代约在商周之际。遗址上层文化的 F1出土的木炭和桦树皮,经碳-14测定,距今 3025±90年,表明上层文化已进入商周纪年,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古肃慎人的物质文化遗存。故此,莺歌岭遗址对牡丹江流域古代民族与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大石桥

大石桥,位于宁安市城西1.5公里,牡丹江左岸鸡陵峰下的一条大冲沟上,结构为单曲拱石桥。 1981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宁安大石桥是黑龙江省现存唯一的单曲拱石桥,也是迄今保存唯一完好的古代桥梁。此桥是清代宁古塔通往吉林、盛京(今沈阳市)及中原的必经之路,是清朝政府管辖宁古塔地区的一条重要通道,在当时抗击沙俄入侵和其它边务活动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同时,大石桥是宁古塔地方历史的见证

兴隆寺

兴隆寺,俗称“南大庙”,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西南隅,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外城内,中轴大街东侧。北距宫城遗址约1.5公里。 1986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兴隆寺原址为唐朝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城内的寺庙址,有的学者认为,金朝曾于此建过佛寺,名为“石佛寺”。兴隆寺经多次维修增建,现有院落为南北向长方形,东西宽63,南北长142米。寺院内三圣殿前保存的渤海国时期石雕巨作——石灯幢和三圣殿内的大石佛,是渤海国传承至今的国宝级佛教石雕艺术珍品。

望江楼

望江楼,原名抱江楼,位于宁安市西南江边公园内,该楼建于清光绪八年( 1882年)。 1999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望江楼是清代宁古塔副都统容山,为迎奉督办边务的钦差大臣吴大澂所建。当时建造的是一封闭式的庭院,除望江楼外,还建有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大门、卷棚顶二门、花墙、拱形角门等,望江楼位于原有宅院的东南隅,面江而立。整群建筑全部采用“磨砖对缝”的技法,设计布局精细考究,并多处饰有砖雕图案,古朴典雅。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3月15日,牡丹江市共被选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7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项。

靺鞨绣

渤海国靺鞨绣起源于距今1300年前的渤海国棘靺鞨刺绣针法,传承千年的渤海靺鞨绣是流传在东北满族,是以牡丹江为中心的东北地区满族刺绣品的总称,它是靺鞨、女真、满族刺绣的民间艺术,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渤海靺鞨绣发源地为唐朝渤海国都城上京龙泉府,(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辖属的宁安市渤海镇及周边地区),其作品气势磅礴、粗犷豪放,个性鲜明,民族风味浓厚,内容丰富,耐人寻味,观赏价值颇高,被美术界誉为“刺绣中的油画”。黑龙江省的满绣和靺鞨绣,是靺鞨族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2015年2月10日,牡丹江市政府正式对外发布,满族古刺绣“渤海靺鞨绣”已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保护名录。

宁古塔满族刺绣

宁安满族刺绣,是满族传统刺绣工艺之一,其绣品构图巧妙,造型夸张,色彩艳丽,冷暖对比强烈,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民族、民俗特色。宁安满族刺绣绣品题材广泛,绣法针法繁多,纹样多为蕴涵着美好意愿的福禄、喜寿、富贵、八宝、吉祥等,多用在旗袍镶边、枕头花、幔帐、鞋花、童帽花、荷包花、坐垫等日常用物上,常被作为满族家庭陈设品和女子嫁妆。据考证,宁古塔地区满族刺绣始于唐朝渤海国时期,《新唐书·渤海传》中有“显州之布,沃州之锦,龙州之绸……”的记载。从渤海国出土的花纹绸布和陵墓壁画人物的服饰上看,当时满族先民已经掌握了敬天法祖的萨满文化。到了金朝女真族时期,受宋朝中原文化和契丹族刺绣技术的影响,满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清代时期,满族刺绣在民间已经广泛流传。“宁古塔满绣”于202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古塔满族捕鱼习俗

宁安宁古塔满族冬季捕鱼是满族重要的生产活动。捕鱼时,先请有经验的渔民(也称“鱼把头”)选定打渔地点,然后在冰面上打好两排冰眼,让大网在冰下穿过,逐渐围拢,最后在出网口把冰下的渔网拉到水面上。冬季捕鱼在起网前要举行祭祀仪式,通过祭网、醒网,祈求神灵保佑,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吉祥安康,下网平安顺利,喜获丰收。

地方特产

牡丹江地区地方特产众多,包括东宁黑木耳、海林猴头菇、穆棱大米、响水大米等。

东宁黑木耳

东宁黑木耳,黑龙江省东宁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东宁黑木耳色泽好、口感佳且具有菌香味,耳片无根有弹性,耳面呈黑褐色,耳背呈暗灰色,反正面明显,干品直径在2-4厘米、厚度超过0.8毫米,对称度较好;易于复水,复水后耳片外轮廓呈椭圆型,外形美观、光泽度好、耳片完整、无损伤。如墨玉、形似弯月、肉质肥厚、口感爽滑。

海林猴头菇

海林猴头菇,黑龙江省海林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海林猴头菇,鲜品:呈纯白色,单体个体大,菇体形状椭圆或圆形,单体有褶皱,大小均匀,表面须状菌刺分布和长短、粗细均匀,菌针及毛色均匀,菌针长1-1.5厘米,肉质肥厚、无筋,口感鲜嫩适口;干品:呈杏黄色或金黄色,菇体形状椭圆或圆形,单体有褶皱,大小均匀,表面须状菌刺分布,长短和粗细均匀,个体直径6厘米以上。响水大米

响水大米,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响水大米米粒青如玉、晶莹剔透。蒸煮时香味袭人,米饭口感绵软柔糯,有弹性,饭粒晶莹透亮,饭味清香适口,冷饭不回生,开胃怡神。

东宁苹果梨

东宁苹果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东宁苹果梨果实扁圆形,果个中等,大小均匀,底色金黄,阳面有红晕,果肉白色、细密无石细胞,质地脆,果心小,肉多,汁液丰富,有微香;酸甜适度,口味纯正。东宁苹果梨含糖量高,耐贮性强,据分析,其水分大于84%,可溶性固形物大于10%,总酸小于0.8%,可溶性糖(以葡萄糖计)大于8%,100克鲜果含维生素c大于4毫克。

社会事业

人居环境

2021年至2022年,牡丹江市12个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均为91.7%,超过年度目标8.4个百分点,连续两年全省排名第一,已排查认定小微水体数量共计5882个,居黑龙江省全省第一位。截至2021年,牡丹江市湿地面积277.60平方公里,林地面积27423.65平方公里,草地面积303.28平方公里,市区绿化面积5614公顷,公园19个,公园面积623公顷。

教育事业

2023年,全市现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所,招生1155人,在读2968人,毕业889人;现有高校7所,招生2.3万人,在校7.3万人,毕业2.5万人;普通中学(初中、高中)106所,在校生8.48万人;普通小学107所,在校生8.3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生727人;幼儿园386所,在园幼儿2.65万人。全市全年科技成果登记29项;签订技术合同169项,成交金额6.88亿元。

文化事业

2021年末,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7%;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9%;有线电视用户43.9万户,同比下降5.2%。

体育事业

2021年,全市国内体育比赛获得金牌70枚、银牌54枚、铜牌57枚;举办全民性运动竞赛31次,参加人数1.8万人。2023年3月31日,黑龙江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女子篮球(甲组)比赛圆满结束,牡丹江市女子篮球队夺冠。2023年2月13日结束的黑龙江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冬季项目比赛中,牡丹江市残疾人体育代表队斩获22金1银1铜的优异成绩,位列金牌榜奖牌榜第3名,牡丹江市冰盘队活动体育道德风尚奖。2014年以来,牡丹江市投资建设了江滨体育公园、江南体育健身长廊,改造了体育场和体育馆,先后建成体育休闲公园1个、体育户外营地2处、全民健身苑工程14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80个、城市路径及农村路径工程458个、轮滑场地工程3个。其中,江滨公园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级体育公园,镜泊湖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

医疗卫生

截至2021年,全市有卫生机构2106个,其中医院88个,卫生院56个,共有床位数17761张,卫生事业从业人数27430人,其中三级甲等医院共有11家。

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41元,同比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32元,同比增长9.7%。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36.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7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981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72.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19.8万人。

交通

综述

2023年,牡丹江市公路客运量705万人次,同比增长43.6%;旅客周转量38523万人公里,同比增长65.5%;公路运输货运量2368万吨,同比增长9.0%;货物周转量324641万吨公里,同比增长5.7%;民航起落6700架次,同比增长50%;旅客吞吐量807683人次,同比增长79.5%。

公路

牡丹江市全市公路总里程1249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8公里。截至2022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2.4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73.2%牡丹江市已形成了以G10、G11国道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为支线,连接“六城”,辐射主要乡镇,沟通“两湖”“两岸”和经济富线、旅游热线的公路网络。

铁路

牡丹江市交通位置优越,拥有牡绥高铁、哈牡高速铁路牡佳高速铁路通车,高铁1.5小时到哈尔滨市、4小时到沈阳市、8小时到北京,牡敦客专建成通车后,将成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高铁枢纽。

哈牡高铁

哈牡高铁是黑龙江省境内一条连接哈尔滨市和牡丹江市的高速铁路,是中国“八横八纵”高速铁路网绥满通道的组成部分,也是黑龙江省“一轴两环一边”铁路网的组成部分。截至2018年12月,哈牡高速铁路由哈尔滨站牡丹江站,全长293.204千米,沿线共设11座车站,经过39座隧道,总投资367亿元 ,设计速度为250千米/小时,运营速度为250千米/小时。哈牡高速铁路于2014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于2018年12月25日全线正式通车。

牡佳高铁

牡佳高速铁路黑龙江省正在建设中的一条连接牡丹江至佳木斯市的铁路,牡佳高铁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铁路工程之一。项目由牡丹江站引出,经鸡西市七台河市双鸭山市,止于佳木斯市,共涉及5个地级市

列车类型为动车组列车,线路长度约376千米,设计时速250公里,全线共设牡丹江、林口南、鸡西西、七台河西、桦南东、双鸭山西、佳木斯7座客运车站,牡丹江设动车运用所。

2016年11月8日正式开工,2021年8月19日,牡佳高速铁路首趟试运行列车从牡丹江站驶出,正式进入了运行试验阶段,8月31日,牡佳高铁启动按图行车试验,标志着牡佳高铁运行试验进入最后阶段。

2021年12月6日,牡佳高铁开通运营,牡丹江至佳木斯市最快2小时10分钟可达,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三地构成高铁环线,我国东北地区高速铁路网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牡绥高铁

牡丹江至绥芬河高速铁路工程全线总长138.823公里,比既有线缩短54.107公里,全线为1级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速度为200km/h,其中全线将新建桥梁71座,包括17座特大桥,并以铁岭河爱河特大桥最长。2010年7月开工建设,2013年底竣工,届时将开通客货列车27对。

铁路

滨绥铁路

滨绥铁路起自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哈尔滨,向东南途经阿城区一面坡镇横道河子镇、牡丹江直抵中俄边境重镇绥芬河,全长529公里。是黑龙江省重要的铁路干线,也是一条年逾百年的历史文物铁路,是著名的中东铁路重要的组成部分。

滨绥铁路香坊站牡丹江站代马沟站穆棱站两个区段为双线铁路,其余区段为单线铁路。该线为国家I级非电气化铁路干线。

滨绥铁路于1898年6月9日开工建设,1901年3月3日,全线贯通。

航空

牡丹江机场于1985年9月2日正式通航,2017年8月21日经批复,升级为牡丹江海浪国际机场。截至目前,机场先后进行4次改扩建。目前,牡丹江海浪国际机场运行航线15条,其中国内航线13条、国际航线2条,通航国内、国外城市17个,周航班密度76班,进一步密切了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商贸联系。自2013年起,机场客运吞吐量每年呈两位数增长,持续保持全省支线机场第一位。

风景名胜

牡丹江市被誉为“中国雪城”,拥有中国雪乡、镜泊湖、林海雪原、渤海古国、百年中俄口岸等经典旅游品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2022年秋冬季节,牡丹江市为湖南省游客精心设计了2条“多彩之秋”精品旅游线路、3条“浪漫之冬”精品旅游线路,可充分体验北国自然风光和独特历史民俗风情。

重要景点

镜泊湖风景名胜区

1982年,镜泊湖被国务院首批审定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世界教科文组织将镜泊湖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园区规划面积1400平方公里)。2008年被国际休闲产业协会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中国国际名牌协会评为中国十佳休闲旅游胜地,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区。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百里长湖景区、火山口原始森林景区、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景区三部分组成,总体规划面积为1726平方公里。以湖光山色为主,兼有火山口地下原始森林、地下熔岩隧道等地质奇观,及唐代渤海国遗址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是可供科研、避暑、游览、观光、度假和文化交流活动的综合性景区。

森工雪乡旅游区

大海林局开发于本世纪初,1903年(光绪29年)开始有小批的人到这里砍伐树木,但人口流动性大,能定居下来的人很少。据考古学家推测,这里可能是唐朝渤海国的一部分,因这里离渤海国首都不到30公里,而且还发现不少唐时渤海国的遗物。明末清初大海林被称为“海兰窝集”(窝集,满语为密林之意)。从1903年起,帝俄木商蹑足于海浪河沿岸,任意砍伐优质的红、华山松。1931年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上了大海林林区,开始染指森林资源,肆无忌惮地攫取木材。到民国期间,军阀官僚也滥砍乱伐林木,中饱私囊。从1903年到1945年,我林区共被攫取木材779501立方米。现在大海林林区还留下很多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反动势力攫取森林资源的见证。1947年建立了大海林局,从此森林资源得到合理的砍伐,得到了保护。雪乡旅游风景区有双峰雪乡、太平沟原始森林、海浪河“龙江第一漂”和梨花村4个景区、22个景点。景区项目包括滑雪场、雪乡剧场、雪景之源摄影观赏区、棒槌山山寨、观光栈道、风光无限观景台、雪乡文化展览馆、“爸爸去哪儿”实景摄影基地、雪雕观赏区、东北地区民俗木刻楞摄影观赏区、狗拉爬犁、马拉雪橇、雪圈、雪地摩托等。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

渤海国是历史文献记载中黑龙江省境域内出现的第一个政权,系中世纪我国东北地区以靺鞨族为主体建立的受唐王朝册封的地方少数民族政权。上京城是渤海国最重要的首都,也是渤海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见证了渤海这个“海东盛国”的盛衰荣辱,见证了肃慎族系、靺鞨民族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见证。渤海上京城是当前保存最完整、城内外遗迹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都城遗址。1961年即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史称“忽汗城”,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西南渤海镇,古城建筑在东京城盆地的冲积平原上,南近镜泊湖区,西与北为牡丹江畔,东为汇入牡丹江的马莲河,是唐朝渤海国的都城。

对外交流

友好城市

著名人物

荣誉

参考资料

黑土地孕育多彩品牌--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村见闻.中国政府网.2023-04-06

牡丹江市城市介绍.中国新闻网.2023-04-16

牡丹江城市概况.中国新闻网.2023-04-16

黑龙江3地级市调整市委书记.今日头条.2023-04-16

市情概况.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4-02-10

2020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4-16

2020年牡丹江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3-04-06

东北文化区的提出及意义.中国知网.2023-04-06

2024年全年牡丹江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5-02-23

2024年全年牡丹江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5-02-23

统计年鉴-2022 电子版.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3-04-16

文物古迹.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3-04-16

王一新在亚雪公路调研.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3-04-16

牡丹江一长途客车与轿车相撞 3人死亡-牡丹江,客车轿车相撞-大江网国内国际.中国江西网.2023-05-20

牡丹江市.查询网.2023-05-20

市 情 概 况.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3-04-06

牡丹江市大学排名.中国教育在线.2023-04-06

黑龙江火车站官网订票咨询电话.火车汽车公交99118.2023-04-16

牡丹江内陆港项目预计今年交付使用.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3-04-06

牡丹江绿地认养进入实施阶段 _中国绿色时报电子报.中国绿色时报.2023-04-16

牡丹江简介.牡丹江农业信息网.2023-04-06

牡丹江城市概况——历史沿革.牡丹江农业信息网.2023-04-06

牡丹江市志.万方数据.2023-04-23

趣说 知道牡丹江的来历吗?.国际在线.2023-04-23

知道牡丹江的来历吗?.澎湃.2023-04-06

文化概括.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3-04-06

历史上的牡丹江.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1

牡丹江市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牡丹江市政府网站.牡丹江市政府网站.2023-04-06

牡丹江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中国知网.2023-04-06

牡丹江市大湾水电站设计年径流的确定.中国知网.2023-04-06

浅谈牡丹江水文站测洪方案的编制.牡丹江水文局. 黑龙江水利科技..2023-04-06

浅谈牡丹江市水资源利用情况.中国知网.2023-04-24

国务院关于发布牡丹峰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2023-04-07

统计用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3-04-06

领导之窗.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4-07-01

省委决定:张国军同志任中共牡丹江市委书记,杨勇同志任中共牡丹江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界面快讯-今日头条.2024-09-07

牡丹江市党政主官调整.上观新闻-今日头条.2024-09-08

杨勇当选牡丹江市市长.今日头条.2024-09-28

2021年牡丹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3-04-06

牡丹江市获批勘查28个矿产项目.今日头条.2023-04-06

牡丹江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的经验研究.中国知网.2023-04-24

全市共有38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7%.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3-04-06

牡丹江方言词汇.中国知网.2023-05-21

牡丹江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今日头条.2023-05-21

2023年牡丹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红黑统计公报库.2024-06-05

黑龙江五大特色饮食文化.龙志网.2023-04-24

牡丹江市镜泊湖景区美食推荐.本地宝.2023-04-06

关于牡丹江,你一定要品尝的那些美味.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2023-04-06

满族富察氏家族萨满家祭.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3-04-06

宁安市政府机关网站.宁安市政府机关.2023-04-06

牡丹江“非遗”知多少(二).牡丹江市政府信息公开.2023-04-06

牡丹江市乡村文物保护现状、面临困难 及有关建议.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3-04-06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新增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3-04-06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4-06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2023-04-06

> 第八批国保名单.国家文物局.2023-04-06

文物古迹 更多.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3-04-06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14〕59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06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4-07

标 题: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4-06

古老的艺术 指尖上的非遗 ——渤海靺鞨绣.中国周刊网.2023-04-06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渤海靺鞨绣.凤凰网黑龙江.2023-04-06

满族“渤海靺鞨绣”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新闻网.2023-04-06

宁安满绣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牡丹江市政府信息公开.2023-04-06

满绣·千年古技焕新颜.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3-04-06

“宁古塔满族捕鱼习俗”传承活动在牡丹江市举行.今日头条.2023-04-24

牡丹江十大特产 牡丹江特产有哪些出名 牡丹江有什么特产值得买.买购网.2023-04-06

我市连续两年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全省第一.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3-04-06

全省第一!牡丹江小微水体认定数量达5882个.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3-04-06

黑龙江大学排行.中国教育在线.2023-04-16

牡丹江大学介绍.中国教育在线.2023-04-16

牡丹江师范学院介绍.中国教育在线.2023-04-16

牡丹江医学院介绍.中国教育在线.2023-04-16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中国教育在线.2023-04-16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教育在线.2023-04-16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国教育在线.2023-04-16

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中国教育在线.2023-04-16

博物致知|走进牡丹江的那些博物馆(上).牡丹江文广旅局.牡丹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3-04-06

博物致知|云上游览牡丹江那些博物馆(下).牡丹江文广旅局.牡丹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3-04-06

我市女篮首夺省运会冠军.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3-04-24

参加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冬季项目牡丹江市代表队载誉而归.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3-04-24

牡丹江:多措并举 多业融合.东北网.2023-05-21

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携手实现互利共赢.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3-04-06

医院介绍.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2023-04-06

医院简介.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2023-04-06

2023年牡丹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4-06-05

黑龙江省持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2.4万公里.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1

牡丹江交通指南.牡丹江生活热线.2023-04-06

哈牡高铁开通运营.中国政府网.2023-04-06

沈佳高铁牡丹江至佳木斯段开通运营.中国经济网.2023-04-06

牡绥高铁建设提速.高铁网.2023-04-06

中国铁路风景线(二)——滨绥铁路(下).360个人图书馆.2023-04-06

牡丹江机场迁建进入实质推进阶段.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1

牡丹江市来湘推介旅游资源.今日头条.2023-04-24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5A、4A级旅游景区名录,喜欢的收藏.牡丹江微生活.2023-04-06

镜 泊 湖 简 介.黑龙江省镜泊湖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2023-04-06

大美雪乡.中国雪乡.2023-05-21

黑龙江省海林市:中国雪乡风景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04-07

黑龙江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国家文物局.2023-05-21

牡丹江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牡丹江市与山东菏泽市缔结友好城市的决议.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3-04-06

黑龙江省国际友城概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23-04-06

潍坊人大网.潍坊人大网.2023-04-06

1990年大事记.威海市人民政府.2023-04-06

两地携手共商合作 同心同向共谋发展.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2023-04-06

【要闻】深化合作缔结友好城市 携手共赢谱写发展新篇.搜狐.2023-04-06

党史人物--牡丹江市人民政府.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3-04-09

党史人物--牡丹江市人民政府.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3-04-09

党史人物--牡丹江市人民政府.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3-04-09

党史人物--牡丹江市人民政府.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23-04-09

地球日:2020中外避暑名城榜在港发布.国际在线城市频道.2023-04-06

延吉市入选中国冰雪旅游十强县(区).人民网吉林.2023-04-06

国家民委关于命名牡丹江市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决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4-06

生态环境部公布2019年统筹强化监督(第一阶段)黑臭水体专项排查情况.生态环境部.2023-04-06

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与物流枢纽建设情况分析 国家大力推进物流枢纽建设.前瞻网.2023-04-06

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出炉.央广网.2023-04-06

新疆乌鲁木齐、阿勒泰上榜“2021年冰雪旅游十佳城市”.新浪新闻.2023-04-06

中国文明网.中国文明网.2023-04-06

第三批城镇化试点地区公布(名单).凤凰财经.2023-04-06

31个城市成我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国政府网.2023-04-06

牡丹江获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3-04-06

国家能源局关于公布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产业园区)名单(第一批)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23-04-07

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名单公布,吉林省两地上榜.吉林日报.2023-04-06

关于表彰2018-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获奖者的决定.医政医管局.2023-04-07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4-06

攀枝花市入选全国第四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四川频道.2023-04-06

名单来了!命名411个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表彰59个模范单位和100名模范个人..中国军网.2023-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