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阐
宇文阐(573年8月1日~581年7月9日),原名宇文衍,鲜卑族人,北周王朝末代皇帝(579年4月1日—581年3月4日在位)。祖父是宇文邕,父亲是宇文赟宇文赟。
北周建德二年(573年)六月,宇文阐出生于长安东宫(今陕西西安)。大成元年(579年),被封鲁王,册立为太子。同年二月,宇文传位于宇文阐,改元“大象”。任命随国公杨坚为辅政大臣,拜为丞相,渐被其掌握朝政大权。大定元年(581年)宇文阐禅位杨坚,北周灭亡,宇文阐被降封介国公。隋开皇元年五月二十三日(581年7月9日)杨坚暗杀宇文阐,年仅九岁。谥号“静皇帝”,葬于恭陵。
唐朝历史学家李延寿认为宇文阐幼年便继承已经衰败的王朝,内有险诈之臣,皇戚藩王没有强大的人帮助。这是宣帝留下的祸端,不是静帝的过错。
人物生平
幼为太子
宇文阐,初名宇文衍,宇文赟宇文赟长子,母为朱皇后。建德二年六月壬子日(573年8月1日),宇文阐出生于长安东宫。大成元年(579年)正月十一日,封为鲁王。正月十六日,册立为皇太子。
初登皇位
大成元年(579年)二月十九日,宇文赟大赦天下,将年号改为“大象”。在邺宫传皇位于7岁的宇文阐,自称“天元皇帝”。同年七月,宇文阐迎娶大后承司马消难的女儿司马令姬为皇后。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宇文赟病重,诏命宇文阐入宿露门学。二十四日,御史大夫刘日方、郑译伪造诏书,让曾国公杨坚接受遗命,成为辅政大臣。二十五日,宇文赟驾崩。宇文阐宣布赦免天下罪犯,停止修建洛阳宫。任命杨坚为左丞相、都督中外军事。
禅位杨坚
大象二年(580年)九月,宇文阐下令去掉丞相左右之分,任命杨坚为大丞相,朝廷的军政大权渐被杨坚掌握。十二月,杨坚得到十郡为封地。宣布废除宇文赟时期的一切苛政,重新颁布经过删改的律令《刑书要制》,以换取民众支持。同时杀掉对他不满的周室藩王及亲周势力,进一步巩固权力。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九日,杨坚任相国,总揽朝政,又获得十地为封地。佩戴器物、出行依仗都享受皇帝的规格。二月十三日,宇文阐将帝位禅让给杨坚,自己居于别宫,北周灭亡。杨坚登基后建立隋朝,将宇文阐降为介国公,食邑一万户。车服礼乐仍按照北周旧制,给皇帝上书时也不用拘泥君臣之别,实际上却没有这样施行。
被害而终
隋开皇元年(581年)五月壬申日,宇文阐被杨坚暗中杀害,终年九岁。杨坚为他上谥号静皇帝,葬在恭陵,令其族人宇文洛继周祀。
施政举措
大赦天下
大象二年五月,宇文赟病危,御正下大夫刘、内史上大夫郑译伪造诏书,封杨坚为顾命大臣,入朝辅政。没过多久,宇文赟驾崩,宇文阐入住天台,废去正阳宫,停建洛阳宫,大赦天下。
任命柱国
宇文阐任命柱国、汉王宇文赞为上柱国、右丞相、扬州市总管,隋国公杨坚为左大丞相、柱国,假黄。秦王宇文贽为上柱国。杨坚以外戚身份控制了北周的朝政大权。宇文阐服丧期间,百官全部听从杨坚的安排。
禅位杨坚
随着杨坚在朝廷中的势力越来越大,杨坚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开始阴谋篡位。他首先诱骗赵王宇文招、陈胜宇文纯、越王宇文盛、赵代王嘉宇文达、滕王宇文道到长安,将他们连同武威郡牧宇文贤一起杀掉。又任用韦孝宽出兵打败尉迟迥,清除了威胁自己的政敌,扫清了篡夺帝位的障碍。
大定元年二月,宇文阐被迫禅让帝位于杨坚,居于别宫,北周宣告灭亡。杨坚称帝,建立隋朝,降宇文阐为介国公,食邑1万户,车服礼乐仍按北周旧制,上书皇帝不称表,皇帝回复不称诏。同年五月,宇文阐被杨坚派人害死。
家族成员
长辈
曾祖:宇文泰宇文泰
祖父:北周武帝宇文
父亲:宇文赟宇文赟
母亲:天大皇后朱氏
兄妹
弟弟:邺王宇文
弟弟:郢王宇文术
妹妹:宇文娥英
后妃
人物评价
唐朝史学家李延寿著《北史》认为北周的灭亡并不能怪罪于宇文阐:静帝幼年便继承已经衰败的王朝,内有险诈之臣,皇亲国戚中没有强大的人帮助。这是宣帝留下的祸端,不是静帝的过错。
天宝史学家令狐德棻编撰《周书》也认为:静帝幼年即位,继承有衰败之象的北周。朝中的辅相尽是险诈之人,皇戚藩王没有齐王、代王那样强大。在这种情况下,杨坚趁机篡夺政权建立隋朝。太祖开创的昌盛大业,没有超过二十四年就突然灭亡了,这是宣帝留下的祸害,并不是幼小的静帝的罪过。
陵墓
宇文阐死后被葬于恭陵,恭陵位于渭城区底张镇上召窑村南50米处。陵墓周围种满了庄稼,在田野中可以看到一座覆斗形的墓冢,墓冢外观呈覆斗形,高度约8米,边长约55米。旁边竖立着一块白色方形的文物保护单位碑,石碑上书“恭陵”。1963年4月29日,这里被公布为第一批渭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文艺影视
参考资料
北周静帝宇文阐恭陵.陕西省帝王陵数据库.2023-06-21
恭陵:北周静帝宇文阐的陵墓 .搜狐.2023-06-21
巾帼大将军 (2013).豆瓣电影.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