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后
皇太后,是皇帝为母亲上的尊号,太后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战国时期。“皇太后”,或称"太后",一般是指皇帝的母亲(不一定是生母)。
历史
制度
*皇帝以庶子继位的,则以生母为皇太后,如果嫡母也在,则并为皇太后,且嫡母皇太后通常位在生母皇太后之上;但是生母身份过于低微的,不能称太后,最多只能被尊为皇太妃,但以后却可以扶正为皇太后。
*皇帝以旁支入继的,以继母(先帝皇后)为皇太后,且须认继母为嫡母,而生母依然维持原来的地位,并不会因此而封为太后。
*继位皇帝与先帝同辈、甚至是先帝的长辈的,则以皇帝本人的法定母亲依然不会封为太后,如光绪帝的母亲,至于前朝皇后则由继任皇帝恭上徽号,如明朝的懿安皇后和清朝的嘉顺皇后。
*在北魏时期,为了防止外戚干政,实施“母死子贵”制度,后宫女性只要生下的皇子被封为太子,一律被赐死,不论是宫女、嫔妃,甚至是皇后。但幼龄太子然然需要旁人的呵护,因而出现所谓的保太后(或褓太后),即在王莽登基之后,以新帝之保姆为太后。不过母死子贵的制度太过残忍,造成后宫嫔妃人人自危,没有嫔妃愿意生下皇子,因此在北魏中晚期以后不再被严格实施。北魏宫廷中有三种皇太后:①皇帝生母;②皇帝之保姆——称“保太后”;③未生下皇子的先帝之皇后。
外戚政治
在汉朝,皇太后及其家族在政治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称为外戚政治。尤其是东汉一朝,在中晚期因皇帝多幼年即位,其生母得以执掌朝政,使的东汉一朝竟先後有六位皇太后临朝称制;
*汉章帝皇后:窦皇后
*汉安帝皇后:阎姬
*汉桓帝皇后:窦太后
*汉灵帝皇后宋氏、汉后少帝朝太后:何皇后
临朝称制
同时,在中国有许多皇太后掌握着足以和皇帝匹敌的权力,这些皇太后的代表人物是;
通常对於掌权的皇太后们,正面评价都不是很高,但也不乏有贤明高节的皇太后,例如;
*君王后:实际上是王太后而非皇太后
*晋康帝皇后:褚蒜子
*赵恒皇后,赵祯朝太后:刘娥,史书赞其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赵曙皇后、赵顼朝太后、赵煦朝太皇太后:高滔滔,被后世赞誉为“女中尧舜”。
*皇太极孝庄文皇后、顺治帝朝太后、康熙帝朝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
特殊案例
*刘弗陵皇后—孝昭皇后:为汉昭帝之皇后,但汉昭帝英年早逝,上官皇后时年仅十五岁,之後继位的刘贺虽在位仅二十七天、就被朝臣奏请废位,但上官皇后仍然被尊为皇太后,在刘贺之後继位的汉宣帝,又将她尊为“上官皇太后”,使的上官氏成为中国历朝以来最年轻的皇太后。上官太后一直活到了刘奭即位,这时她已经是皇帝的法定曾祖母了,她是中国历史上极少数皇帝 法定曾祖母级别的太皇太后。
*王政君—王政君:王莽为其侄子,在王莽篡汉建新朝后,将当时已身为太太皇太后的王政君改称号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
*李纯郭贵妃:出生在李诵朝、为唐宪宗朝贵妃、李恒朝皇太后、李湛朝太皇太后,唐文宗、李炎、李忱等三朝仍为太皇太后,一生历经七代皇朝,其中五代十国皇朝倍受尊礼,其“七朝五尊”的经历堪称中国历朝皇太后之冠。
*北魏文成帝太后—常太后:本为文成帝奶妈,正平二年中常侍宗爱发动政变,先后暗杀了拓跋焘、拓跋余。常氏见状,背着拓跋濬逃出平城,在鹿苑藏了起来。直到平叛结束,才被迎回平城。接着拓跋濬即位,是为李治。为报常氏大恩,先封其保太后,次年三月,又封皇太后。常氏于和平元年去世。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奶妈级皇太后。
赵构宪圣慈烈皇后——宋徽宗朝出生、宋高宗才人、升贵妃、后升皇后、赵昚朝太上皇后(后改称皇太后)、赵惇,赵扩为太皇太后,一生历经六代皇朝。她为中国历史上极少数皇帝 法定曾祖母级别的太皇太后。
*宋理宗皇后—谢道清:南宋灭亡後,她曾抱着年仅五岁的宋恭帝向元朝大军投降,之後被元朝降为“寿春郡夫人”,是中国历史上亡国皇太后降级降的最低的一位。
*清朝慈禧太后:本名“叶赫那拉˙杏贞(有争议)”,她生前所掌的权力之高,使的她被後世称为无冕女皇,而她死后的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重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整整有二十五字之多,不但超越了清朝开国皇后—孝庄文皇后,及在她之前的两位正宫皇后—孝德显皇后和慈安太后,同时她也是中国史上谥号字数最长的皇太后。
中国皇太后列表
汉朝
西汉及东汉初年,先帝皇后/今帝嫡母称皇太后,藩王母称王太后(东汉中期以后历朝历代仅称王太妃)。本表仅列两汉时期皇太后,不列王太后,皇太后有19位,太上皇后有1位,帝太后有1位,升格为太皇太后的有8位,太帝太后/帝太太后/皇太太后有1位。
西汉前少帝、后少帝、刘启、刘彻、刘奭、刘骜、刘欣、孺子婴、东汉后少帝九朝皆是太皇太后与皇太后并存,其中元帝时,上官太皇太后为其法定祖母;哀帝时,后宫四位太后并尊,分别为:太皇太后王政君、皇太后赵飞燕、太丁姬孝哀傅皇后、帝太后丁氏;平帝时,后宫仅有太皇太后王政君,平帝生母卫姬仅称中山王厝太后,而非皇太后;孺子婴时,刘婴仅为孺子,但其嫡母平帝皇后王称皇太后,太皇太后王政君为刘婴法定曾祖母。王莽专权时和篡位后,赵太后、傅昭仪、丁太后先后被其贬黜,其中赵太后与刘欣的傅皇后一同自尽。东汉后刘辩祖母董太后被儿媳何太后废除太皇太后之位,随后暴毙身亡。
(02)西汉惠帝朝:生母:高皇后/吕雉(高帝皇后)
(03)西汉前少帝、西汉后少帝:嫡母:张嫣/张太后(惠帝皇后)
(04)西汉文帝朝:生母:高皇后/薄姬(高帝薄姬)
(06)西汉刘彻朝:生母:孝景皇后/王太后(景帝皇后)
(08)西汉废帝:小宗过继给大宗母:孝昭皇后/上官太后(昭帝皇后)
(09)西汉宣帝朝:孝昭皇后/上官太后(昭帝皇后)
(10)西刘奭朝:继母:孝宣皇后/邛成王太后(宣帝皇后)
(12)西汉哀帝朝:大宗母:孝成皇后/太后赵飞燕(成帝皇后)、祖母:恭皇太后/帝太太后/傅昭仪(元帝昭仪)、生母:丁姬/帝太后/丁太后(恭皇刘康妾室丁姬)
(13)西汉孺子婴:大宗母:孝平皇后/王太后(平帝皇后)
(14)东汉明帝朝:生母:阴丽华/阴太后(光武帝皇后)
(16)东汉刘隆朝、东汉刘祜朝:大宗母:邓绥/邓太后(和帝皇后)
(17)东汉前少帝:堂嫂:阎姬/阎太后(安帝皇后)
(18)东汉顺帝朝:嫡母:安思皇后/阎太后(安帝皇后)
(20)东汉刘缵朝:嫡母:顺烈皇后/梁太后(顺帝皇后)
(21)刘志朝:堂嫂:顺烈皇后/梁太后(顺帝皇后)、生母:孝崇皇后/匽太后(崇皇刘翼夫人)
(22)刘宏朝:大宗母:桓思皇后/窦太后(桓帝皇后)、生母:孝人皇氏后/永乐董太后(仁皇刘夫人)
三国
三国时间短,政变频繁,皇太后出现较少。曹魏曹叡朝239-240年,卞太皇太后与郭太后并尊。魏明帝继后郭氏在曹芳、曹髦、曹奂三朝均被尊为太后,历经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专权而不倒,高平陵之变和三位刘辩的废立皆是以她的名义进行。
(01)曹丕朝:生母:武宣皇后/卞太后(魏武帝王妃)
(02)魏明帝朝:继母:文德皇后/太后郭女王(文帝皇后)
(03)齐王曹芳朝:养母:明元皇后/郭太后(明帝皇后)
(04)高贵乡公朝、魏元帝朝:大宗母:明元皇后/郭太后(明帝皇后)
(06)孙皓朝:婶母:景皇后/朱太后(吴景帝朱皇后)、生母:何姬/何太后(吴文帝妾)
晋朝
晋朝共有6位皇太后,其中2位为身后追尊,武帝朝有皇伯母弘训太后和皇圣母崇化太后并尊,康帝皇后褚蒜子曾六度临朝摄政,为历史之最。刘盈在皇后贾南风的蛊惑下将继母杨太后废黜囚禁致死,数年后方予以追复。
(01)西晋武帝朝:伯母:景献皇后/弘训宫羊太后(司马师妻)、生母:文明皇后/崇化宫王太后(晋文帝王妃)
(02)西晋惠帝朝:继母:杨芷/杨太后(武帝皇后)
(03)东晋穆帝朝:生母:康献皇后/崇德褚太后(晋康帝皇后)
(04)东晋司马丕朝:婶母:康献皇后/崇德褚太后(晋康帝皇后)
(05)东晋废帝朝:婶母:褚蒜子/崇德褚太后(晋康帝皇后)
(06)晋朝司马昱朝:生母:简文宣太后郑阿春(追尊)(司马睿夫人),侄媳:康献皇后/崇德褚太后(晋康帝皇后)
(07)司马曜朝:皇嫂:康献皇后/崇德褚太后(晋康帝皇后)、生母:孝武文太后/李太后(简文帝妃)
(08)东晋安帝朝:生母:安德太后陈归女(追尊)(孝武帝淑媛)
十六国
(01)前赵/汉赵昭武皇帝朝:嫡母:皇太后单氏(汉光文帝皇后),生母:帝太后张姓(汉光文帝张夫人)
(03)前赵/汉赵末帝刘曜朝:生母:宣明皇太后胡姓(追尊)(前赵宣成皇帝妻)
(04)后赵明帝朝:生母:元昭皇太后王氏(追尊)(后赵元帝石周曷朱妻)
(05)后赵海阳王石弘朝:生母:皇太后程氏(后赵明帝妃)
(06)后赵谯王石世朝:生母:皇太后/谯王太妃刘姓(石虎继皇后)
(07)后赵彭城王石遵朝:生母:皇太后郑樱桃(后赵武帝继室、废皇后,东海太妃)
(09)前燕幽帝朝:生母:皇太后可足浑王妃(前燕景昭帝皇后)
(10)后燕昭武帝朝:嫡母:惠德皇后/皇太后段氏(后燕惠帝皇后),伯母:献庄皇后/皇太后/献幽皇后丁氏(后燕献庄帝慕容令妻)
(11)后燕昭文帝朝:皇嫂:献庄皇后/皇太后/献幽皇后丁氏(后燕献庄帝慕容令妻),养母:皇太后段氏(后燕武成帝贵嫔)
(12)南燕末帝慕容超朝:叔母:皇太后段皇后(南燕献武帝皇后),生母:皇太后段氏(南燕穆帝慕容纳妻)
(13)前秦景明帝朝:生母:皇太后姜氏(前秦惠武帝苻洪妻)
(14)前秦越厉王苻生朝:生母:明德皇后/皇太后强氏(前秦景明帝皇后)
(15)前秦宣昭帝朝:生母:皇太后苟皇后(前秦文桓帝苻雄妻)
(16)姚兴朝:生母:皇太后虵氏(后秦武昭帝皇后),庶母:皇太后孙氏(追尊)(后秦武昭帝妾)
(18)成汉哀公李期朝:养母:皇太后任姓(成汉武帝皇后)
(20)成汉末帝李势朝:嫡母:皇太后阎氏(成汉昭文帝皇后)
南朝
南北朝政局动荡,皇帝、皇后多被杀或被废,刘宋共有6位皇太后,其中文帝朝皇太后、太皇太后并存;南齐有1位皇太后;南朝梁(含西梁)有2位皇太后;南陈有3位皇太后。
(01)宋武帝朝:继母:孝懿仁皇后/宣训宫太后萧文寿(孝穆皇帝刘翘妻)
(07)宋明帝朝:继母:昭皇太后/崇宪太后路惠男(文帝淑媛),生母:明宣太后沈容姬(追尊)(文帝婕妤)
(08)刘昱朝:嫡母:明恭皇后/弘训宫太后王贞风(宋明帝皇后)
(09)刘准朝:嫡祖母:明恭皇后/弘训宫太后王贞风(明帝皇后)
(10)齐郁林王萧昭业朝:生母:文安皇后/王宝明王宝明(齐文帝太子妃)
(11)齐海陵王萧昭文朝:嫡母:文安皇后/宣德太后王宝明(齐文帝太子妃)
(12)齐和帝朝:婶母:文安皇后/宣德太后王宝明(齐文帝太子妃)
(14)萧栋萧栋朝:生母:王太后(梁安帝王妃)
(15)萧詧朝:生母:文宣太后阮令嬴(梁武帝修容)
(16)梁敬帝朝:生母:太后夏王丰(萧绎贵妃)
(17)梁宣帝朝(西梁):生母:元太后龚姓(追尊)(萧统(皇帝)保林)
(20)陈顼朝:嫡母:宣皇后/慈训太后章要儿(陈武帝皇后)
北朝
南北朝政局动荡,皇帝、皇后多被杀或被废。北魏一度实行残酷的“立子杀母”制度,皇帝尊嫡母为皇太后的同时,有时会封抚养自己长大的乳母为“保太后”,为北魏一朝特有。宇文赟宫中同时有五位皇后,之后也形成了两位皇后并尊为太后的局面。
(03)北魏南安隐王拓跋余朝:嫡母:赫连皇后/赫连太后(太武帝皇后)
(04)拓跋濬朝:乳母:昭太后/保太后常氏
(06)元诩朝:嫡母:太后高英(北魏宣武帝皇后)、生母:宣武灵皇后/灵太后胡姓(宣武帝充华)
(07)北齐高洋朝:生母:娄昭君/太后娄昭君(神武帝高欢妻)
(08)北齐高演朝:生母:神武明皇后/太后娄昭君(神武帝高欢妻)
(09)北齐废帝朝:生母:太后李祖娥(北齐文宣帝皇后)
(11)北齐孝昭帝朝:生母:神武明皇后/太后娄昭君(神武帝高欢妻)
(12)齐武成帝朝:生母:神武明皇后/太后娄昭君(神武帝高欢妻)
(14)北齐幼帝高恒朝:生母:太上皇后穆皇后(北齐后主皇后)
(15)宇文邕朝:生母:文宣皇后/叱奴太后(宇文泰宇文泰妾)
(16)宇文赟朝:嫡母:天元皇太后阿史那姓(刘彻阿史那皇后)、生母:天元圣皇太后李娥姿(武帝妃)
(17)宇文阐朝:嫡母:太后杨丽华(宣帝天元大皇后);生母:太后朱满月(宣帝天大皇后)
隋朝
隋朝仅有1位太上皇后,为隋炀帝萧皇后(炀愍皇后),为唐国公李渊立杨侑杨时遥尊(彼时隋炀帝及大多数皇室成员都在扬州市,加之战火纷飞,交通阻断,很可能并不知道杨侑被拥立为帝,自己被尊为太上皇之事);以及1位皇太后,为杨昭孝成皇帝杨昭之妾小刘良娣(圣感皇太后),皇泰主杨侗生母,杨侗被王世充废黜与杀害时健在,其后下落不明。
唐朝
唐朝共有7位皇太后,李显、李旦生母武太后先后废黜两个儿子,成为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刘隆嫡母韦氏因罪被杀并追废为庶人。德宗生母沈氏于安史之乱中失踪,只能遥立,直到李纯朝方为其举哀招魂安葬。李湛、唐文宗、武宗朝太皇太后与太后并存,其中文宗、武宗朝宫中有三位太后:太皇太后郭氏、宝历太后王氏、积庆太后萧氏。懿安皇后“七朝五尊”,其中两朝为皇太后,三朝为太皇太后,备受尊崇。末代皇太后何氏被朱温矫诏杀害,其子李柷迫于压力废生母为庶人,何太后因此成为中国唯一一位被亲生儿子废黜的皇太后。
(01)李显朝:生母:则天顺圣皇后/天后武氏(唐高宗皇后)
(02)李旦朝:生母:则天顺圣皇后/天后武氏(唐高宗皇后)
(07)李湛朝:生母:恭僖皇后/宝历王太后(穆宗妃)
(08)唐文宗朝:庶母:恭僖皇后/宝历王太后(穆宗妃)、生母:贞献皇后/积庆萧太后(穆宗妾)
(09)唐武宗朝:庶母:恭僖皇后/宝历王太后(穆宗妃)、庶母:贞献皇后/积庆萧太后(穆宗妾)
(09)李忱朝:嫡母:懿安皇后/郭太后(宪宗贵妃)、生母:孝明皇后/郑太后(宪宗妃)、皇嫂:贞献皇后/积庆萧太后(李恒妾)
(10)德王李裕朝:生母:宣穆皇后/何太上皇后(李晔何皇后)
(11)李柷朝:生母:宣穆皇后/积善何太后(唐昭宗何皇后)
五代
五代十国战乱频仍,朝代更替快,太后出现较少。李存勖称帝时尊生母曹氏为太后,而嫡母刘姓反而仅被尊为太妃,不符合尊嫡母为太后的规定。后汉高祖之皇后李姓在后周夺权后仍受到尊崇,被尊为太后,十分罕见。
(01)后唐庄宗朝:生母:贞简皇后/慈圣光献皇后(太祖李克用妾)
(02)后唐闵帝、后唐末帝朝:嫡母:和武宪皇后/曹太后(后唐明宗曹皇后)
(04)后晋高祖朝:庶母:刘太后(宪祖石绍雍妾)
(05)后晋出帝朝:婶母:李皇后(高祖皇后)
(06)后汉隐帝朝:生母:太后李三娘(后汉高祖皇后)
(07)郭威朝:前朝皇后:昭圣皇太后李三娘(后汉高祖皇后)
(08)后周末帝柴宗训朝:继母:宣慈皇后/符太后(世宗皇后)
十国
五代十国战乱频仍,朝代更替快,且多数政权君主仅称王而不称帝,故皇太后出现较少。
(01)南吴睿帝朝:生母:王太后(南吴武帝夫人)
(05)后蜀后主孟昶朝:生母:李太后(高祖孟知祥贵妃,原李存勖妾)
(06)闽惠宗朝:生母:龙启太后黄惠姑(王审知妾)
宋朝
宋代共有18位皇太后或太上皇后,有尊号者16位,其中有6位升格为太皇太后(本表只列为太后时期),有8位曾垂帘听政。神宗、哲宗、宋徽宗、光宗、宁宗、恭宗六朝皆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或太上皇后并存,其中,宁宗朝1194-1197年,后宫有三位太后,分别是:寿圣太皇太后吴氏(法定曾祖母)、寿成太皇太后谢苏芳(法定祖母)、寿仁太上皇后李凤娘(生母)。赵煦皇后孟氏因政治斗争两次被废又两次复立,并两次在国家危亡之际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世所罕见。哲宗继后刘姓为徽宗嫂嫂,本被尊为昭怀皇后,但被破例尊为皇太后,后因淫乱之事,徽宗谋废之,刘娥畏罪自杀,仍以后礼下葬。宋朝末代太皇太后谢道清于亡国后被降为寿春郡夫人,成为被降得最低的一位亡国皇后和太后。恭宗生母全太后随谢太后一同降元,后在大都出家为尼。赵昰生母杨太后在崖山海战战败后投海殉国,成为宋朝最后一位皇太后。
(01)赵匡胤朝:生母:昭宪太后/明宪杜太后(赵弘殷正室)、另:前朝皇后:宣慈皇后/周太后符氏(柴荣妻)
(03)赵祯朝:嫡母:刘娥/保寿刘太后(真宗皇后)、生母:李宸妃/庄懿李太后(追尊)(真宗李宸妃)、养母:章惠皇后/保庆杨太后(真宗淑妃)
(04)宋英宗朝:大宗母:慈圣光献皇后/庆寿曹太后(仁宗皇后)
(07)宋徽宗朝:生母:钦慈皇后/陈太后(追尊)(神宗美人)、皇嫂:昭怀皇后/崇恩刘太后(哲宗皇后)
另:伪楚皇帝张邦昌朝:宋朝废元祐皇后/元祐皇后孟氏(哲宗皇后)
(09)宋高宗朝:伯母:昭慈皇后/隆佑孟太后(哲宗皇后)、生母:显仁皇后/慈宁韦太后(徽宗武贤妃)
(11)赵惇朝:继母:成肃皇后/寿成谢太后(孝宗皇后)
(15)宋恭帝朝:生母:全太后(度宗全皇后)
(16)宋端宗朝:生母:杨太后(度宗淑妃)
(17)宋怀宗朝:养母:杨太后(度宗淑妃)
辽朝
辽朝共有10位太后,其中包括北辽1位,西辽3位。辽朝皇后除耶律阮的甄皇后以外皆出自萧氏家族(契丹姓氏为述律氏和拔里氏)。太祖皇后述律平、景宗皇后萧皇后、宣宗正妻德妃萧普贤女、德宗皇后萧塔不烟曾临朝称制。圣宗遗诏,以萧菩萨哥萧菩萨哥为太后,新帝(兴宗)生母萧皇后为太妃,然而后者在圣宗驾崩后自立为法天太后,并将齐天太后迫害而死。西辽仁宗之妹耶律普速完为历史上唯一一位以皇帝姑母身份称制的太后。辽道宗朝1055-1057年,皇太后、太皇太后并存。西辽驸马、乃蛮部王子屈出律迫使岳父退位,其岳母菊儿别速成为中国唯一一位岳母身份的皇太后。
(01)辽太祖朝:生母:萧皇后/皇太后萧岩母斤(辽德祖妻)
(02)辽太宗朝:生母:述律平/广德皇太后述律平(辽太祖皇后)
(04)辽圣宗朝:生母:萧皇后/承天皇太后萧绰(辽景宗皇后)
(05)辽兴宗朝:嫡母:仁德皇后/齐天皇太后萧菩萨哥(圣宗皇后)、生母:萧皇后/法天皇太后萧斤(圣宗元妃)
(06)辽道宗朝:生母:萧皇后/慈懿皇太后萧挞里(兴宗皇后)
(07)北辽帝耶律定朝:曾堂叔祖母:太后萧普贤女(耶律淳德妃)
(08)辽仁宗朝:生母:萧塔不烟萧塔不烟(德宗耶律大石皇后)
(10)西辽帝屈出律朝:岳母:太后菊儿别速(末帝皇后)
金朝
(01)金海陵王朝:嫡母:哀皇后/永寿宫徒单太后(完颜宗干妻徒单皇后)、生母:慈宪皇后/永宁宫大太后(德宗妾)
(02)金章宗朝:生母:孝懿皇后/隆庆宫徒单太后(完颜允恭太子妃)
(03)完颜珣朝:昭圣皇后/刘太后(追尊)(显宗妾)
(02)完颜守绪朝:嫡母:仁圣皇后/仁圣宫王太后(金宣宗王皇后)、生母:明惠皇后/慈圣宫王太后(宣宗元妃)
西夏
西夏长期偏安一隅,影响力小,且李仁孝之后再无立皇后记载,故皇太后数目不多。
(01)李秉常朝:生母:恭肃章宪皇后/梁太后(夏毅宗皇后)
(02)李乾顺朝:生母:昭简文穆皇后/梁太后(惠宗皇后)
(03)夏仁宗朝:嫡母:任皇后/任太后(崇宗皇后)
(04)夏桓宗朝:生母:章献皇后/罗太后(夏仁宗罗皇后)
元朝
元代共有8位皇太后,太祖、太宗、定宗三朝只能称大汗太后,而不是皇太后。英宗朝,答己太皇太后和阿纳失失里皇太后并存。惠宗朝,卜答失里皇太后晋升为太皇太后,后被废流放至死。
(01)孛儿只斤·忽必烈朝:生母:宣懿皇后/月伦太后(烈祖正室)
(02)元李世民朝:生母:光献皇后/孛儿帖太后(太祖大皇后)
(03)元定宗朝:生母:乃马贞氏/脱列哥那太后(太宗六皇后)
(04)孛儿只斤·蒙哥朝:生母:庄圣皇后/唆鲁禾帖尼太后(睿宗正室)
(05)元成宗铁穆耳朝:生母:徽仁皇后/阔阔真皇太后(元裕宗皇太子妃)
(06)孛儿只斤·海山朝:生母:昭献皇后/答己皇太后(顺宗正室)
(07)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朝:生母:昭献皇后/答己皇太后(顺宗正室)
(08)元朱祁镇朝:生母:庄懿皇后/阿纳失失里皇太后(仁宗皇后)
(09)元宁宗朝:婶母:卜答失里皇太后(元文宗皇后)
(10)元惠宗朝:婶母:卜答失里皇太后(文宗皇后)
明朝
明代共有15位皇太后,其中南明3位,有徽号者12位,英宗、孝宗、武宗三朝皆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并存,其中代宗、宪宗、世宗、神宗、昭宗四朝皆两宫皇太后并存。其中,代宗朝1449-1457年,后宫有三位太后级,分别为上圣孙太后、吴太后、钱太上皇后。世宗朝1521年,后宫有三位太后,分别为寿安邵太后、昭圣张太后、章圣蒋太后,由于大礼议之争,世宗获胜,因此其祖母和生母都得到皇太后封号,而邵氏兄弟则为祖母级皇太后,后追尊为太皇太后、皇后。安宗即位时洛阳市已破,与继母邹氏失散,只能遥尊。昭宗生母马太后在被清军押解途中与儿媳王皇后互相扼颈求死,然未死,善终于北京。
(04)明代宗朝:嫡母:孝恭章皇后/上圣孙太后(宣宗皇后)、生母:孝翼太后/吴太后(宣宗贤妃)、皇嫂:钱皇后/钱太上皇后(英宗皇后)
(05)朱见深朝:嫡母:孝庄睿皇后/慈懿钱太后(英宗皇后)、生母:孝肃睿皇后/圣慈周太后(英宗贵妃)
(06)朱祐樘朝:嫡母:孝贞纯皇后/慈圣王太后(宪宗王皇后)、生母:孝穆皇后(追尊)(宪宗淑妃)
(08)明世宗朝:祖母:孝惠章皇后/寿安邵太后(宪宗贵妃)、伯母:孝成敬皇后/昭圣张太后(孝宗皇后)、生母:慈孝蒋皇后/章圣蒋太后(明睿宗王妃)
(09)朱翊钧朝:嫡母:孝安皇后/仁圣陈太后(明穆宗皇后)、生母:李彩凤/慈圣李太后(穆宗贵妃)
(11)朱由校朝:生母:孝和皇后/王太后(追尊)(光宗才人)
(10)明安宗朝:继母:恪贞邹太后(遥尊)(明恭宗王妃)
(11)明昭宗朝:嫡母:孝正太后/宁圣王太后(明礼宗王妃)、生母:昭圣马太后(礼宗次妃)
清朝
清代共有11位皇太后,有徽号者10位,世祖、圣祖、穆宗、德宗四朝皆为两宫皇太后,圣祖朝1661-1663年,后宫有三位太后,分别为:圣祖母昭圣太皇太后、母后孝惠章皇后、圣母孝康章皇后。咸丰养母孝静成皇后在病重时被尊为皇太后,并在身后获得皇后谥号,成为清朝以至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既不是皇帝正妻,也不是皇帝生母的皇太后和皇后。宣统朝,垂帘听政的光绪帝遗孀隆裕太后迫于辛亥革命的内外压力,宣布清帝退位,成为中国最后一位皇太后。
(01)顺治帝顺治帝朝:嫡母:孝端文皇后/皇太后孝庄文皇后(清太宗皇后)、生母:孝庄文皇后/昭圣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太宗庄妃)
(02)康熙帝康熙帝朝:嫡母:孝惠章皇后/仁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世祖皇后)、生母:孝康章皇后/慈和皇太后悫惠皇贵妃(世祖佟妃)
(03)清世宗雍正帝朝:生母:孝恭仁皇后/仁寿皇太后乌雅氏(圣祖德妃,未接受徽号)
(04)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朝:生母:孝圣宪皇后/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世宗熹贵妃)
(05)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帝朝:继母:孝和睿皇后/恭慈皇太后钮禄氏(仁宗皇后)
(06)爱新觉罗·奕詝咸丰朝:养母:孝静成皇后/康慈皇太后孝庄文皇后(宣宗静皇贵妃)
(07)爱新觉罗·载淳同治朝:嫡母:慈安太后/慈安皇太后钮祜禄氏(文宗皇后)、生母:慈禧/慈禧皇太后叶赫那拉氏(文宗懿贵妃)
(08)清德宗光绪帝朝:大宗母:孝贞显皇后/慈安皇太后钮祜禄氏(文宗皇后);大宗母、姨母:孝钦显皇后/慈禧皇太后叶赫那拉氏(文宗懿贵妃)
(09)清逊帝朝:大宗母:隆裕太后/隆裕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德宗皇后)
日本
日本平安时代前期,曾将皇太后称作皇太夫人,不过到了中 期以后便不复见(在一帝三后的情况之下,皇太后也被用以称呼第三位皇后)。
日本目前最后一位皇太后是明仁之母——良子皇太后,在天皇登基后她被尊为皇太后,2000年6月16日在日本皇宫吹上大宫御所过世(死因是老衰与急性呼吸衰竭)。(日语称“崩御”)。
日本废除女院制度后,首位以皇太后之名为追号的日本皇后是明治天皇皇后昭宪皇太后,在她之前只有奈良时代的圣武天皇之皇后安宿媛,是以“天平応真仁正皇太后”为谥号下葬的。
朝鲜
古代朝鲜王朝是中国附属国,君主只称国王而不称皇帝,所以没有皇太后的称呼,朝鲜王室将前任君主正室(不一定是长辈)称为“王大妃”,前前任君主正室称为“大王大妃”。若有三位先朝君主的正室同时在世,则前任君主正室为“大妃”,前前任为“王大妃”,前前前任为“大王大妃”。
此外,朝鲜国王的王位若是由后宫所出的庶子继位,则在国王继位之后,该后宫并未能像中国一般,被尊为地位几乎等同于皇太后的王大妃,而是维持她原本的位阶,直到过世为止,但通常会获得较高的生前礼遇和身后哀荣,朝鲜王朝所谓的“七大宫”便是为七位这样的后宫设立的。
1895年,朝鲜国王李熙在日本的策动下宣布脱离与中国清朝的宗藩关系,自称“大君主皇帝”,君主配偶改称“王后殿下”,前任君主之妻改称“王太后殿下”,李烉之妃、王大妃洪氏(孝定王后)因而成为朝鲜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王太后。两年后,李熙称帝,建立“大韩帝国”,“王太后”也随之改为“皇太后”,洪太后也因此成为朝鲜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皇太后。
区分
1.皇后:皇帝的正妻。
2.皇太后:皇帝的母亲。
3.太皇太后:皇帝的祖母。太帝太后、皇太太后、帝太太后等,皆为太皇太后的变体。
4.王太后:两汉时期,后宫嫔妃在皇帝换代时,若其子有封国,则能随其子就国,成为该国的王太后。汉高祖之妃薄姬─,随子代王刘恒就国于代,称代太后。日后刘恒回京继位,薄姬亦随之返京并成为皇太后。汉元帝之妃傅昭仪─随子定陶区王刘康就国于定陶,称定陶太后。汉元帝之妃冯媛─随子刘辅刘兴就国于中山,称中山太后。刘秀之妃许美人─随子楚王刘英就国于楚,称楚太后。特例:汉光武帝皇后郭圣通─郭氏被废后随子中山王刘辅就国于中山,称中山太后。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