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茂
唐殇帝李重茂(695年-714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子,李显李显幼子,唐朝第六任皇帝。
武周延载元年(695年)李重茂被册封为北海郡王,神龙元年(705年),进封温王,授予右卫大将军,兼任太原市(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大都督。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六月二日,中宗去世。韦皇后为把持朝政,立年仅十六岁的李重茂为帝,之后欲杀李重茂,自立为帝。被李旦之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镇压,韦后被杀。李重茂被迫于六月二十四日让位给李旦,被降封为温王。景云二年(711年)正月十八日,李重茂被改封为襄王,前往集州(今四川南江县北),被五百兵士日夜看守。开元二年(714年)李重茂改任房州(今房县)刺史,七月二十二日逝世。谥号“殇皇帝”,时年20岁,葬于武功西原(今武功县)。
李重茂十六岁被嫡母韦皇后拥立登上帝位,还来不及施展作为,便经历宫廷政变,被降封为温王。随后被赶往集州,远离长安,在地方逝世。史学家刘昫认为这是天意要扫清迷乱的气氛,不是李重茂可以支撑住的。
人物生平
少年经历
武周延载元年(695年),李重茂出生于庐陵王府,为李显李显的第四个儿子,亲生母亲身份不明。武周圣历三年(700年)封为北海王,神龙元年(705年)进封温王,授右卫大将军,兼遥领并州大都督。
继承帝位
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六月二日,韦皇后与女儿安乐公主、散骑常侍马秦客、光禄少卿杨均合谋,将唐中宗李显毒杀。韦皇后先是秘不发丧,总揽朝政。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则起草中宗遗诏,任命温王李重茂为太子,韦皇后知政事。
六月初七,十六岁的李重茂在中宗灵柩前登基,改年号为“唐隆”,妃陆氏为皇后。尊韦后为皇太后,李显的弟弟相王李旦辅佐朝政。李重茂虽登基为帝,朝政却被韦后把持。
政变被废
李重茂登基之后,韦太后想效仿武则天登基称帝,同驸马都尉韦捷、韦灌、卫尉卿韦睿、中书令宗楚客等密谋,准备杀害李重茂,兵部侍郎崔日用平素与宗楚客交好,得知阴谋后,害怕祸及自己,便派宝昌寺僧人普润密告相王李旦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劝说李隆基尽快发难。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二十日晚,李隆基与其姑太平公主等联络葛福顺、陈玄礼、李仙等禁军将领,率万骑从太极宫玄武门遗址入宫,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太后、安乐公主李裹儿、牛昭容上官婉儿、宰相韦温等人,剿灭了韦氏集团。六月二十一日,李旦扶持李重茂到安福门慰问百姓,并且大赦天下。二十四日,李重茂例行上朝,坐在太极殿东面,正朝着西面李显的梓宫,李旦正站在旁边。太平公主当众说道,李重茂想将皇位传给叔父李旦,是否可以。一旁的谋士刘幽拿出早就写好的诏书,称李重茂仁孝,要效仿尧舜禅位,是非常合理的行为。随后要根据诏书所写,把皇位传给李旦。李重茂正坐在御座上不知所措,太平公主于是对李重茂道,天下人心都已归顺相王,这不是你一个小孩可以坐的地方。说完便将他拖下皇座,让李旦坐上皇位。李重茂被降封温王。
遭贬驾崩
景云元年(710年)八月十五日,李重茂的兄长谯王李重福认为他是李显长子,应该由他继承皇位。于是假传圣旨到洛阳市,昭告天下自己是皇帝,改元“中元克复”。任命李旦为“皇季叔”,李重茂为“皇太弟”。但没几天便被地方镇压,兵败身死。
景云二年(711年)正月十八日,李旦下诏改封李重茂为周襄王,充集州刺史,派中郎将率兵士500名到集州昼夜看守。开元二年(714年),李重茂转任为房州刺史,七月二十二日在房州驾崩,终年二十岁,谥号殇皇帝,葬于武功西原。
人物争议
死亡年岁
李重茂的死亡年岁一直有所争议。《旧唐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三十六》记载李重茂于开元二年(714年)十七岁时死亡。《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中记载李重茂在开元二年(714年)死亡,虽年份时间相同,却出现明显出入。在《旧唐书·卷七·本纪第七》中,明确有载:景龙四年丁亥,皇太子即帝位于柩前,时年十六。《新唐书·本纪第五》也明确记载:开元二年七月二十二日,襄王李重茂去世。三本史料皆记载开元二年去世,《旧唐书》记载十七岁可能为误作,以《资治通鉴》《新唐书》为根据,结合《旧唐书·卷七·本纪第七》记载,可得开元二年(714年),李重茂应为二十岁。
人物评价
后晋史学家刘昫著《旧唐书》认为:上天要扫除这样迷乱的凶狠气氛,不是李重茂可以支撑的。
菖蒲洞穴
李重茂被赶往集州后,李旦李旦为方便控制李重茂,派五百士兵日夜守卫他。李重茂不堪受制,于是逃到距离集州城东门2里的菖蒲涧,菖蒲涧的蒲遍地,树草茂密。李重茂看见涧侧有一个洞穴,便进入洞内躲避。因为他的太子身份,民间将这个洞取名为“太子洞”,有人专门为此作诗:洞前菖蒲老仍苍,路人频过论让王,李氏子孙识远见,断使韦妖不害唐。
家族成员
影视形象
后世纪念
陵墓
据《旧唐书》记载,李重茂死后下葬于武功西原,即今陕西武功县。在武功县罗家堡西有一荒冢,墓高5米,直径10米,据传这是唐殇帝李重茂的墓地。
太子洞
在难江县城东门沟内1公里处有一天然洞穴,传说唐殇帝李重茂被逐放集州时,曾来到此洞避难,于是取名为“太子洞”。如今洞穴遗址留存有摩岩石刻、石碣等,洞壁内外上现留有13处石刻,各是唐、宋、明、清时期文人墨客来此游玩后留下。题记内容大多是游记,书法精美,南江太子洞遗址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研究书目
《旧唐书·卷七·本纪第七》
《新唐书·卷五·本纪第五》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五》
参考资料
【探索南江文化】南江太子洞的故事你知道吗? .搜狐.2023-06-29
《一代公主(1986)》.豆瓣电影.2023-06-29
《宫心计2:深宫计》.豆瓣电影.2023-06-29
《剑网三之四海流云》.豆瓣电影.2023-06-29
唐太子李重茂避难南江太子洞. 巴中新报 无线巴中.202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