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2月23日-1627年9月30日),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朱常洛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孝和皇后(孝和皇后),生母去世后由李选侍(西李)抚养,崇祯朱由检异母兄。泰昌元年(1620年)即位,在位七年,是明朝在位时间较短的皇帝之一。
朱由校名字由其祖父明神宗朱翊钧所起,但因从小不被明神宗所重视,一直没有读书的机会。经历“移宫案”后,朱由校顺利继承皇位,即位后改元天启。朱由校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澄清政,一时政治清明,之后下令减轻税负,犒赏士兵,还引进了红夷大炮。但朱由校罢免了熊廷弼,致使沈阳市,辽阳市被后金攻陷,使辽东战局陷于重重危机,宠幸魏忠贤和乳母客氏,使其执政后期出现了魏忠贤和客氏专权的局面。
天启五年(1625年)五月,朱由校泛舟落入水中,身体落下了病根,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在乾清宫驾崩,终年23岁,遗诏由其五弟信王朱由检继承皇位。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皇帝,庙号熹宗,在明十三陵之德陵安葬。众多名家如孟森先生等评价朱由校有孙良诚不用,轻信阉党,实为亡国之君。
人物生平
年少时期
朱由校的生母王氏,万历时期为当时太子朱常洛的选侍,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为才人。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十二月,朱由校出生,次年,朱翊钧在向列祖列宗牌位请拜后,定名朱由校。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朱由校的母亲王才人逝世,由于朱由校年少,万历帝让皇太子朱常洛的李选侍抚养朱由校。
朱由校的父亲朱常洛不被明神宗所喜,经历了争国本事件才被定为皇长子,朱由校也不被明神宗所重视,没有入阁读书的机会。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万历帝即将驾崩时才下遗诏册立朱由校为皇长孙,但没来得及实行便驾崩。朱由校的父亲朱常洛朱常洛即位,但一个月之后也驾崩了,朱由校一直没有获得入阁读书的机会,文化水平很低,历史上也称他为“文盲皇帝”。
登基称帝
明光宗去世时,朱由校刚刚年满十六岁,明光宗已经于死前向大臣明确表示由朱由校即位,但是李康妃以母后自处并有干预朝政的意图,所以极力制造障碍,与东林党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李选侍挟朱由校在乾清宫居住,吏部尚书周嘉谟、御史左光斗、兵科右给事中杨涟等大臣上疏,要求她移出乾清宫。由于杨涟等人态度坚决,朱由校也下了即日移宫案的圣旨,加上太监王安的恐吓,李选侍只得于当天移出乾清宫,改居仁寿殿。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朱由校正式即帝位,十月,葬朱翊钧万历皇帝、王喜姐于清定陵。十一月,追谥皇妣郭皇后,生母孝和皇太后。不久,诏改次年为天启元年(1621年)。
执政初期
朱由校能顺利即位,与杨涟、左光斗、周嘉谟等东林党官吏及太监王安的支持有很大关系,因此对他们十分依赖。天启初年,朱由校陆续起用了一批在万历朝受到排斥的东林官吏,排斥了方从哲等乱政者。时人称“东林势胜,众正盈朝”。朱由校整顿吏治,澄清铨政,广泛采纳官员的意见。由于边疆战事紧急,朱由校为解决士兵的困难发了四次内帑的钱到边疆犒赏士兵,合计发放五百三十万金。
辽东抗金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熊廷弼担任辽东经略使,抵御后金,他采取坚守渐逼的政策,主张持久防御,使后金不敢进犯。明熹宗朱由校即位以后,听信熊廷弼政敌的谗言,罢免了坚持正确方略的熊廷弼,起用袁应泰为辽东经略,薛国用为巡抚。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八旗士兵进逼沈阳市城下,由于袁应泰的错误方略,沈阳守将贺世贤,尤世功二将相继战死,沈阳沦陷。辽阳市只剩下一万余士兵驻守,后金兵直逼辽阳城下,明军兵少将寡,辽阳失陷。袁应泰自杀谢罪,巡按御史张铨被俘后拒绝投降也被杀害。
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十二日,由于辽东战事加重了百姓的赋役负担,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朱由校下令免天下带征钱粮二年。同年七月,朱由校又重新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以王化贞为辽东巡抚,王化贞上疏要求主动出击,熊廷弼主张积极防御,经抚不和。但朱由校同意了王化贞主张进攻的奏疏,致使广宁县失陷,失陷以后又听信谗言将坚持固守防御正确方略的熊廷弼下狱,不久斩首,传首九边,使辽东防务不可收拾。
党争不断
朱由校即位之初,就封乳母客氏为奉圣夫人,对其十分优待。魏忠贤原名李进忠,由于对朱由校忠心耿耿被赐名“忠贤”,魏忠贤从小就在朱由校身边服侍,朱由校对其也十分宠幸。客氏与魏忠贤二人均因朱由校的宠幸受到重用和优待,这遭到东林派官吏的反对。但二人受到了东林党政敌的支持,于是与东林党政敌形成了一个对立的政治派系,因为首脑是阉人魏忠贤,所以被称为阉党。
面对魏忠贤势力的日益强大,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一日,杨涟上了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罪疏,对魏忠贤大肆指责,坚决要求对之加以严惩。但是客氏与司礼监太监王体乾在朱由校身边进谗言,为魏忠贤开脱,使朱由校不能辨别忠良,最终站在了魏忠贤一边。朱由校下诏,继续保留魏忠贤的职位,对杨涟则严旨切责,并开始疏远杨涟。致使东林党人不断遭受魏忠贤的迫害,在魏忠贤的谗言下,朱由校贬斥了东林党的赵南星、高攀龙等人,将杨涟、左光斗等人革职为民,任用阉党的顾秉乾为内阁首辅,兴起了迫害东林党人的大狱。如天启六年(1626年)的六君子之狱,七君子之狱等。
执政末期
天启五年(1625年)四月,阉党的霍维华上疏要求将“梃击”“红丸”“移宫案”三案全面翻案,朱由校同意了霍维华的奏疏。翻三案的同时,阉党想将新官方结论写进史书当中,天启六年(1626年),朱由校颁布圣旨,批准采纳礼科给事中杨所修建议的修书建议,并将成书定名为《三朝要典》。六月,北京王恭厂发生了大爆炸,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据记载当时一阵巨响声过后,黑云密布,数万房屋倒塌,死伤两万余人。正用早膳的朱由校躲在龙书案下才幸免于难,一时民间流言四起,朱由校不得不下罪己诏,大赦天下
兄终弟及
天启五年(1625年)五月,喜欢戏耍的朱由校来到西苑(今北京紫禁城西),与小太监泛舟为戏,船划到深水处时,刮起的风将小船吹翻,朱由校落入水中,虽获救,但身体落下了病根。身体稍稍恢复后又开始饮酒作乐,为求永生还饮“仙方灵露饮”。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在乾清宫驾崩,终年23岁。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在明十三陵之德陵安葬,遗诏由信王朱由检继承皇位。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检正式即皇帝位,以第二年为崇祯元年(1628年),即为明思宗。
为政举措
政治
重用东林党
由于朱由校的信任,天启前期东林派官僚掌握了相当一部分的朝政。如朱由校重新起用了万历年间比较正直的大学士叶向高,使其于天启元年(1621年)返回京城入阁办事,复位内阁首辅。将杨涟提拔为左副都御史,批准方从哲退休。在东林党人的辅佐下,朱由校在位初期提拔了孙承宗、袁崇焕等人防边。东林党人掌握了许多关键性的职位,搅乱朝纲者则纷纷被贬被斥,天启初年一时政治清明。
宠幸客魏
朱由校即位后,其乳母客氏和魏忠贤都受到宠幸。不久魏忠贤自领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不识字,按惯例不应该入司礼监,因为客氏向朱由校举荐才得入监。朱由校即位离不开另一名太监王安的支持,但他虽受到朱由校的重用,地位却远逊于客氏和魏忠贤,于是客氏与魏忠贤全力排斥王安名下的太监,并将王安陷害致死,朱由校对客氏和魏忠贤却更加深信不疑,两人势力进一步扩大。天启三年(1623年)十二月,魏忠贤又受命总督东厂,权势更加显赫,朝局日益腐败。
经济
减轻徭役
天启元年(1621年)七月十三日,由于战事将尽,朱由校下旨免织造新颁袍式的三分之一。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十二日,朱由校下令免天下带征钱粮二年,而北直隶(今天津、北京、河北省大部地区)百姓久被战乱侵扰,也免除了加派的各种赋役。
军事
抵抗后金
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沈阳市被后金攻陷。七月,朱由校重新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以王化贞为辽东巡抚。但王化贞主张进攻后金,收复辽沈。熊廷弼仍主张积极防御,这样便出现了经抚不和。朱由校没有主见,不对经抚之争作出合理决断,同意王化贞主动进攻的主张,导致了广宁之败。天启二年(1622年)八月,朱由校派孙承宗以辅臣身份督山海关区及辽天津谷莱诸处军务,经略辽东。次年九月,朱由校批准了孙承宗请求的辽东军饷,共二十四万两白银。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朱由校听信谗言罢免了辽东经略孙承宗,但其将领袁崇焕取得了宁远保卫战的胜利。三月,朱由校以袁崇焕担任辽东巡抚,取得宁锦之战。
犒赏士兵
朱由校即位时,辽东战事危机重重,萨尔浒之战后,辽东明军士气低落。朱由校为鼓舞士气,增强边兵战斗力,发国库之金往辽东,数量相当大。泰昌元年(1620年)十月,为劳边而发国库一百八十万金。天启元年(1621年)正月,辽事告急,饷库无钱,士兵们挨饿受冻,朱由校发国库五十万金发往辽东充饷。三月,补发金数达一百万,十月,朱由校批准大学士叶向高之要求,又一次发国库金充兵饷,数额为二百万。以上共合计发国库金五百三十万。
引进红夷大炮
红夷大炮是明朝引入的火器之一,由于其威力巨大,一直持续到清末还在使用。朱由校即位之际,兵备孙学诗等人在澳门购买了四门红夷大炮输入北京。接着,朱由校又派孙学诗等人到澳门聘请葡萄牙师,红夷大炮是明廷主动引入应对东北边患的。这四门火炮中的一门后来辗转运送到了宁远前线,并在天启六年(1626年)袁崇焕指挥的宁远保卫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后金皇帝努尔哈赤在此战中受重伤,不久便郁愤而死。
抵抗外来侵略
继葡萄牙、西班牙之后,称霸海上的是西北欧的荷兰,天启二年(1622年),荷兰人攻打被葡萄牙占据的澳门,失败后转而攻占澎湖,并要求与明朝通商,朱由校要求他们先撤离澎湖,但荷兰拒绝。十月,荷兰八艘舰船进攻漳州市,摧毁明朝帆船八十艘,俘获百姓八十名,缴获炮六十门。之后又对附近的金门县、厦门市、海澄县等地肆意抢掠,烧毁了鼓浪屿,掳掠沿海百姓,阻止沿海渔民出海。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十五日,朱由校下诏让福建巡抚南居益遣兵进攻澎湖,七月中旬擒其渠帅高文律等12人。荷兰见霸占澎湖的阴谋不能得逞,又去占领了中国台湾南部土地。
陵墓
明德陵修建时,由于崇祯刚刚即位,明朝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所以遇到了很大困难。首先,国库匮乏,经费不够。其次,物料不足。再次,募夫困难。明初营陵民夫是从各地签派的。中叶后,开始采用雇募形式。营建德陵时,由于世家大族占役很多,给予的报酬也非常丰厚,为避免招不到民夫而贻误工期,皇帝仍拨营军供役,盐粮补贴如数发放。
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清政府下令修缮明十三陵。民国九年(1920年),德陵陵门被当地农民焚毁。解放以后,由于受到自然界风雨雷电的侵袭,明楼、宝城及其它附属建筑残坏较为严重。
奇闻趣事
木匠皇帝
朱由校喜欢木匠活是因为万历三大殿一场火灾后的重新修缮。年幼的朱由校没有读书机会,经常深居宫闱,与修殿阁的工匠们相处。天启中期以后,朱由校渐渐不思国政,整天沉溺于木匠活。朱由校的漆工活从配料到上漆都很精细,擅于创造新样式。朱由校还喜欢在木器上发挥自己的雕镂技术,在他制作的十座护灯小屏上,雕刻着《寒雀争梅图》,栩栩如生。按照明末笔记《酌中志》记载,朱由校不但亲自参与了大内宫殿的建造,制作木器,家具、木偶、屏风也很精通。他亲手制作过一个喷泉装置,还制作过一些木人偶,有男有女,神态惟妙惟肖,可见技艺精湛。所以朱由校也被称为“木匠皇帝”
发明傀儡戏
朱由校酷爱傀儡戏,当时的梨园表演者用轻木雕刻成海外四夷、蓬莱仙圣及将军士兵等形象进行表演,朱由校情绪高涨时也会施展自己的手艺。因朱由校擅长斧锯漆之事,秦徵兰认为朱由校很有可能参与了水傀儡的研发,正是因为他的改革,明代水傀儡才呈现出与前朝截然不同的形态。
人物评价
作为编纂《明史》的作者,张廷玉评价到:“明自世宗而后,纲纪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废坏极矣。虽有刚明英武之君,已难复振。而重以帝之庸懦,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张廷玉认为明熹宗时期,朝政由阉党把持,忠良难得有作为,这种忠良官员难以有作为的朝廷,难以取得成就。
清代学者,山西省交城县令赵吉士在《寄园寄所寄》评价朱由校的喜好:“明熹宗天性极巧,癖爱木工,手操斧,营建栋宇,即大匠不能及。”
中国近代史学家孟森先生分析熹宗初期风气未坏,虽无良君但有良臣,即位初较为政治清明,所以可以一直撑一口气。他认为:“熹宗,亡国之君也,而不亡,祖泽犹未尽也”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人员许文继在《正说明朝十六帝》中认为朱由校统治的时候宦官专权达到了顶峰,他说:“朱由校统治期间,宦官专权达到了极限。整整7年中,他的心智似乎一直没有成熟,对于世界的认识始终肤浅。”许文继先生认为朱由校未受过教育,所以心智不成熟,更谈不上治国理政。
家族成员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明十三陵之德陵:.mingshisanling.2022-11-29
江山风雨情(2003)..豆瓣电影.2022-11-29
天下(2006)..豆瓣电影..2022-11-29
锦衣卫(2007)..豆瓣电影.2022-11-29
侠隐记(2011)..豆瓣电影.2022-11-29
明珠游龙(2012).豆瓣电影..202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