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演
高演(535-561年),字延安,祖籍是渤海郡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北齐孝昭帝,是高欢高欢的第六个儿子。高演是北齐第三位皇帝,560年9月8日 —561年11月24日在位。
高演幼时受到其母武明皇太后娄昭君的器重。天保初年,高演晋为常山王,帮助文宣帝高洋理政,并劝谏文宣帝远离宴乐。文宣帝去世后,高演在乾明元年(公元560年)发动政变,诛杀了杨愔、燕子献、可朱浑天和、宋钦道、郑子献等人,不久后即位。即位后改善了政治环境和学校教育。皇建二年(公元561年),高演因坠马伤及肋骨,同时因诛杀济南王愧疚惊惧而疾病缠身。不久后在晋阳宫去世,谥号孝昭皇帝,葬在文靖陵墓。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高演于公元535年出生,在小时候就表现出很高的才干,因此很受武明皇太后的器重。在魏国元象元年(公元538年),就被封为常山郡公。高澄高澄执政时,高演做了中书侍郎李同轨的学生,在读书时注重理解书中表达的本意,而不在乎书中所使用的辞藻。李同轨死后,高演又做了刁柔的学生,刁柔走后,高演十分伤心。
协助理政
天保初年(公元550年),高演晋为常山王。天保五年(公元554年)出任尚书令。两年后,高演跟随高洋高洋回到了邺城遗址(今河北临漳县西与河南安阳市北郊一带)。对于尚书上奏的事情中不一致的地方,高演受文宣帝命令,和大臣一同讨论。高演受到文宣帝的重视,在天保八年(公元557年)高演改任司空、录尚书事。次年,他担任大司马和录尚书。
辅政期间,高演曾劝阻文宣帝高洋减少沉迷宴乐,文宣帝最初表明决心并砸坏所有的酒杯,但后来又重蹈覆辙且变本加厉和贵族来比武,不过只要高演在场,高洋等人会有所控制。高演不顾朋友王晞的劝阻再次劝说文宣帝,使得高洋心生恨意。于是文宣帝为转移高演对自己的注意力,同时想要高演疏远东魏宗室顺成皇后,他到处为高演寻求美女。高演虽然表面答应,但和顺成皇后愈发情谊深厚。
高演的性格颇为严格,尚书郎和令史做了错事,他就加以刑讯鞭打。文宣帝趁机让高演站在他面前,用刀环抵住高演的肋旁,召集来被高演惩罚过的人,向他们征求高演做的错事。但那些人什么都说不出来。高演这才得以释放。后来文宣帝将魏时的宫女赐给高演,但醒来之后将这件事忘记了,文宣帝就说是高演私自带走的,于是用刀上的环打了高演,高演也因此受伤。皇太后因此一天到晚都啜泣不止,文宣帝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好释放了高演的朋友王晞,命他去服侍高演。高演的伤在一个多月后康复,从此之后韬光养晦,不敢再向高洋进谏。
政变登基
文宣帝去世后,高演在宫中处理文宣帝的丧事,幼主废帝高殷即位,年号乾明。但朝政都由高演决断。有人建议高演要居安思危。乾明元年(公元560年)正月-八月跟随废帝高殷去了邺城遗址(今河北临漳县西与河南安阳市北郊一带),住在领军府。维护废帝的杨愔、燕子献、可朱浑天和、宋钦道、郑子献等人害怕高演对他们的权力造成威胁,就一起排挤高演。于是高演和长广王齐武成帝设下计谋,在三月甲戎日假造诏令,抓了杨、燕子献等人,在御府内将其诛杀。此外,还利用高归彦,斩杀了受过高洋厚待的武卫娥永乐。
在政变中,许多卫戍军主动放下武器,站在了高演这一边。在此过程中,高演已经有了很高的权力和威望,将朝政处理得井井有条,于是太皇太后不久后便废掉了废帝高殷,让高演即位。皇建元年(公元560年)八月,高演在太原市(今山西省太原市)宣德殿登基,大赦天下,将年号改为皇建。
执政经历
高演即位后,命太皇太后还称皇太后,皇太后称为文宣皇后,其所居住的宫殿为昭信。皇建元年(公元560年)高演派使臣来巡查各省,查看当地的风俗,慰问人民的疾苦,借此检查自己的政绩,同时寻找贤德的人才。皇建元年(公元560年)九月时,下诏令商议三祖的乐曲。并将已故的官员在各朝的庙中配祭。十一月,高演将妃子元氏立为皇后,将世子高百年立为太子。同月向北征讨库莫奚族,获得了大量的牛马作为战利品,把它们放到了晋阳宫。十二月,高演来到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在执政期间,高演多次下诏令,分别是:搜访功臣的子孙的诏令、抚恤追赠将士的诏令、分封先朝后代的诏令、立学诏、分封功臣子孙的诏令、对王晞的诏令、为僧稠修筑塔的诏令、遗诏。
杀侄去世
起初,文宣帝高洋在驾崩之前要求高演不杀高殷,而太后娄昭君希望高演不要加害高殷,因此高演与济南市王高殷约定说不会杀他,高演住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时,听说邺城遗址(今河北省临漳县西与河南安阳市北郊一带)有天子的气象,于是就担心自己的皇位受到威胁,给高殷秘密下毒不成,就直接掐住脖子杀了他。高演在杀掉高殷后非常愧疚,生理和心理出现疾病,开始只是遭受内热的痛苦,连续吃汤药和散丸治疗,后病情逐渐加重。有次恰好碰到有一只兔子让高演的马受惊,于是高演因坠马摔断了肋骨。太后前来看望,问了三次高殷在哪里,但高演都答不上来。太后生气地说:“你是把他杀掉了吧,不听我的话,你死也是应该的!”
皇建二年(公元561年)十一月高演下诏书称自己受疾病缠身,儿子过于幼小不能理政,所以国家应该交给丞相、长广王齐武成帝。同时命令自己的丧事要一切从简。高演死前废掉儿子高百年太子位,传位于弟弟高湛,并手书给高湛,希望自己死后高湛能善待他的妻子儿子,不要学他一样。当月,高演在晋阳宫去世,享年27岁,在去世之前都一直坚持处理政事。大宁元年(公元561年)闰十二月,高演的棺材回到了邺城遗址(今河北临漳县西与河南安阳市北郊一带),安葬在文靖陵。
为政举措
政治
明确官僚秩序
高演即位后,明确统治阶级内部财产的继承制度,并严格管理统治阶级间的秩序。皇建元年(公元560年),他下诏命令确定功臣的继承人、为开国有功的老人授勋、完善执法机构等。
招贤纳士
皇建二年(公元561年),高演下诏书命令朝廷内外从五品以上掌管事务的官员,另加主簿录事参军、诸王文学、侍御史、廷尉三官、尚书郎中、中书舍人,每两年要各推荐一个人。经济上在黄河南北进行大面积屯田,设立粮仓储存粮食,解决粮食危机。
文化
加强学校教育
高演下诏,表示想要弘扬古代的典章制度,希望臣子们对有关礼仪制度的问题进行讨论。后来再次下诏令,将国子学改为国子寺,第一次确立国子寺的官方称谓,设置国子生,学习传讲经典,并定期举行考试。此外,将高澄所运来的石经放在学馆中。外省的大学也要勤加监督。
商定三祖乐曲
在皇建元年(公元569年)九月,下诏令商定三祖的乐曲。最后听从了一些官员的建议,批准太祖献武皇帝庙演奏《武德》,献舞《昭烈》;完颜雍文襄皇帝庙应该演奏《文德》,献舞《宣政》;显祖文宣皇帝应该演奏《文正》,献舞《光大》。
外交
北齐建国之后,与西边的北周连年发生战争。高演在位期间,北齐的国力包括军事实力强于北周,在对抗中处于上风,但高演认为当时北齐的当务之急是国内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建设,而不是穷兵武和开疆拓土以掠夺人口,因而高演执政时期没有与北周等外界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外部局势基本上处于和平状态。
人物评价
李百药《北齐书》:“孝昭帝高演在年少之时就已经参与政事,北齐高洋高洋驾崩之后,高演大力改革前代的弊政。直到登上九五之尊后,更加留意政治的改革,当时人都佩服他的明智而讥讽他的较真。他性情喜好遵循古代的礼度,鼓励修建学校并征召文武才贤。”
李大师、李延寿《北史》:“性格非常孝顺……和诸弟都比较友爱,没有君臣之间的隔阂。”
相关人物
轶事典故
廷杀反思
有一次,高演在朝廷上突然下令处决了一个犯人,结果鲜血溅到了廷柱上。事后,高演问王唏:“你觉得这个人该不该死?”王唏回答说:“从法律上讲,他确实应该死。但是,可惜的是,他被杀的地方不对。我听说,杀人应该在刑场上进行,那样才是死得其所。朝廷是商议国家大事的神圣地方,怎么能随便在这里杀人呢?”听了王唏的话,高演立刻表示:“从今天开始,我要给大家做个好榜样,绝不允许这种事情再次发生。”
自我反省
高演皇帝时常自省,并鼓励大臣们直言不讳地指出他的不足。他曾对人臣库狄显安说:“我登基时间尚短,经验不足,望你们能直言我的过失。”库狄显安直言不讳道:“皇帝,您过去曾劝阻显祖皇帝不要殴打臣下,认为君主不应如此。但如今,您自己也常常这么做,这不是与您之前的话自相矛盾吗?”高演听后,颇为震惊,但随即握住库狄显安的手,连声感谢他的直言相告。
研究书目
《北齐书》
《北史》
《资治通鉴》
相关作品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邺城故事】 宫廷政变叔篡侄位 文武全才命数短暂.澎湃新闻网.2024-04-30
【邺城故事】 宫廷政变叔篡侄位 文武全才命数短暂.澎湃新闻.2024-04-29
北齐书(全二册).豆瓣读书.2024-04-27
北史(全十册).豆瓣读书.2024-04-27
资治通鉴.豆瓣读书.2024-04-27
少林寺传奇(2007).新浪娱乐.2024-04-21
陆贞传奇 (2013).豆瓣电影.2023-03-24
陆贞传奇.猫眼电影.2024-04-18
兰陵王 (2013).豆瓣电影.202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