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庄妃,蒙古科尔沁贝勒(部落之长)寨桑的女儿,孝端皇后侄女,博尔济吉特·海兰珠博尔济吉特·海兰珠之妹。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布木布泰出生于蒙古科尔沁区部(现通辽市);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嫁于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清崇德元年(1636年),被册封为庄妃;崇德三年(1638年)生皇九子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布木布泰与爱新觉罗·多尔衮联手拥立福临为帝,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开始参与政治。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驾崩,康熙即位后尊其为太皇太后。其人生中,参政颇多,帮助顺治登上皇位、维持了清皇室的团结;辅佐康熙平定三藩等。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布木布泰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于昭西陵,未与皇太极合葬。后经雍正爱新觉罗·弘历朝累加谥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天启圣文皇后。其一生辅佐顺治、康熙两位皇帝,为国家统一、政治清明节贡献了力量。

生平事迹

前期经历

出生草原

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1613年3月28日),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出生于蒙古七大部之一、实力最强的科尔沁区部(今通辽市)蒙古王族家庭中,是科尔沁贝勒寨桑(部落之长)布和之女。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四月,后金为加强与蒙古各部的联盟,皇太极娶了布木布泰的姑母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

年少成婚

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二月,为加强后金与蒙古各部结盟的紧密度,布木布泰被选中嫁给自己的姑父——时年33岁的后金贝勒皇太极,成为皇太极第4位妻子。时年13岁的布木布泰由其兄博尔济吉特·吴克善护送,前往沈阳市(今辽宁省沈阳市)与皇太极成婚,为其侧福晋。

婚后生活

获封福晋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一日,皇太极即汗位,宣布次年为天聪元年(1627年)。皇太极元年(1627年),布木布泰姑母博尔济吉特·额尔德尼琪琪格(即孝端文皇后)按例封为大妃,称中宫大福晋;布木布泰被封为西侧妃,称西宫福晋,其宫中地位仅次于其姑姑。

天聪三年(1629年)正月初八日,布木布泰生皇四女固伦雍穆长公主爱新觉罗·雅图;天聪六年(1632年)二月十二日,布木布泰生皇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爱新觉罗·阿图;天聪七年(1633年)十一月十六日,生皇七女固伦淑哲长公主。

地位下降

在皇太极即汗位之初,因家族背景,布木布泰的后宫地位较高,仅次于其姑母哲哲,但因为皇太极接连与各部的联姻,布木布泰的地位逐渐下降。

皇太极六年(1632年)二月,巴雅尔戴青之女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嫁于皇太极为东侧妃,布木布泰在后宫的地位下降;天聪八年(1634年)八月,察哈尔省林丹汗的遗孀窦土门福晋阿霸垓博尔济吉特·巴特玛璪嫁于皇太极为侧妃;最重要的是,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布木布泰的亲姐姐博尔济吉特·海兰珠嫁皇太极,皇太极设大宴纳之为福晋,深受皇太极喜爱,宠冠后宫。

庄妃时期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市(今沈阳)“践天子位”,受尊号为“宽温仁圣皇帝”,定国号清代”,其即帝位后,大封后宫,同时建立后宫制度,在其众多妻妾中册封了崇德五宫后妃,也称五大福晋,其中年龄最小的布木布泰因生育三女,被封为庄妃,居次西宫——永福宫,位居五大福晋第五位。当年皇太极颁给她的册文用满、蒙、汉三种文字写成,文辞简约:“兹尔本布泰,系蒙古廓尔沁国之女,夙缘作合,淑质性成。朕登大宝,爰仿古制,册尔为永福宫庄妃。尔其贞懿恭简,纯孝谦让,恪遵皇后之训,勿负朕命。”

当时的皇太极后宫后妃地位如下:

居首位的是中宫——清宁宫皇后、国君福晋,科尔沁孝端文皇后

居第二位的是东宫——关雎宫宸妃、东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海兰珠;

居第三位的西宫——麟趾宫贵妃、西大福晋,蒙古阿巴垓郡王额其格诺颜之女,阿霸亥博尔济吉特·娜木钟;

居第四位的是次东宫——博尔济吉特·巴特玛璪、东侧福晋,阿霸亥博尔济吉特巴特玛·。 可以看到,此时的布木布泰此时是居于五大福晋之末的。

皇位争夺

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3月15日)戌时,二十六岁的布木布泰在盛京皇宫的永福宫,生下皇九子顺治帝

崇德八年(1643年),就在清军对明作战节节获胜,准备大举入关取明而代之的关键时刻,已称清帝的皇太极突然暴病而逝“无疾而终”,朝中一派混乱,八旗间的矛盾骤然激化。由于皇太极去世突然,并未来得及确立皇位继承人,因此在皇室兄弟之间展开了皇位争夺战,此中以皇太极十四弟、掌握正白旗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与皇太极长子爱新觉罗·豪格爱新觉罗·豪格之间争夺尤为激烈。在此之际,布木布泰利用皇太极生前手中的对正黄、镶黄两旗的指挥权,联合睿亲王多尔衮,通过一系列的幕后活动,使各方达成共识,成功将自己只有六岁的儿子顺治帝送上一国之君之位,保证了当时皇权的平稳过渡和统一大业的继续推行。

辅佐顺治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逝世,多方角逐之下,布木布泰之子福临登上皇位;八月二十六日,福临登上盛京笃恭殿的鹿角宝座,即帝位,次年改元顺治;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九月,顺治帝自沈阳市迁都北京,布木布泰与孝端文皇后随即迁居北京;十月,顺治帝宣布“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顺治帝亲政,布木布泰上徽号:昭圣慈寿皇太后;同年八月,顺治帝与布木布泰侄女额尔德尼布木巴的大婚礼成,为皇太后尊号再加恭简二字,曰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

顺治帝亲政之初,年岁较小,甚至“阅诸臣奏章,茫然不解”,因此布木布泰要求他先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以此增加其待人处世、处理政务的能力,尽心教导其治国之道,令其务必做到“治民必简任贤才,治国必亲忠远佞,用人必出于灼见真知,莅政必加以详审刚断。”

且由于清代社会并未完全稳定,长期战争导致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艰难,布木布泰多次体恤下情,捐出节省银以帮助百姓的日常生活。例如顺治十一年(1654年)秋,多地发生洪涝灾害,布木布泰就将平日节俭所得四万两节省银支持赈灾;顺治帝在其影响下,也拿出了自己“御前节省银四万两”,三笔款项共计二十四万两白银,“遣满汉大臣办理地方赈济”。顺治十三年(1656年),布木布泰得知辅地区连年荒歉,又把宫中节省银三万两散发给灾民。

在布木布泰精心的教导下,顺治逐渐成为能够妥善处理政事的君王,其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社会秩序渐趋安定,经济得到恢复,清军从“入主中原”逐渐步入“定鼎中原”阶段。

教养康熙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帝崩逝,年仅二十四岁,布木布泰辅佐当时年仅8岁的幼帝康熙帝登帝位,即为康熙帝,布木布泰被尊为太皇太后,称昭圣太皇太后;屡上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康熙帝在祖母的教导下,幼年即勤问好学,嗜好书法。布木布泰甚至还让自己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帮助康熙帝学习蒙文,康熙帝的文化功底在孝庄文皇后的督导和影响下非常扎实,为后来处理国家大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布木布泰的种种教导与勉励,对康熙帝影响深远。

而因为康熙帝年幼登位,由顺治指定的赫舍里·索尼、苏克萨哈、钮祜禄·遏必隆鳌拜四人辅政造就了辅臣专权的局面,为巩固了帝位,防止辅臣权力过大,结束这些辅臣专政的措施就尤为重要。康熙四年(1665年),在布木布泰懿旨的帮助下,康熙帝册立索尼的孙女孝诚仁皇后为皇后,以此分化了四位辅臣,又使索尼对康熙帝忠心;而在铲除鳌拜集团之中,布木布泰为康熙帝筹划总体策略,在她的支持下,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利用一群孩童在鳌拜进宫时巧计将其捉拿,一举粉碎鳌拜集团,此后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执政。

为了王朝大业的繁荣,布木布泰也会在康熙帝平定地方叛乱时给出重要意见。对较为重要的“三藩之乱”(康熙十二年,1673年)和“布尔尼之乱”(康熙十四年,1675年)给予其以有力的支持,在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趁清军集中力量征讨三藩无暇北顾之机发动叛乱的关键时刻,推荐抚远大将军图海出战,而图海果然不负重托,率领数万名八旗家奴,迅即平定了布尔尼之乱;同时,其节俭之风深深影响了康熙雍正两朝。布木布泰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虽未垂帘听政,但在顺治帝登基后辅佐幼帝,追论多尔衮,辅助康熙帝擒捉鳌拜、巩固皇权及平定三藩之乱、察哈尔布尔尼叛乱中都起了一定作用;并从行政上提出一些有利于安定、恢复发展生产及统一的建议。这对于清初政权的巩固,统一及强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逝世、安葬

因病逝世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八月,布木布泰突然右侧身瘫痪,言语不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一月,布木布泰又一次病倒,且病情甚重,康熙帝昼夜守候在祖母的病榻旁,“遍检方书,亲调药饵”;十二月二十五日,布木布泰崩逝于故宫慈宁宫东南围房,享寿七十五岁。

安葬之事

病危时,布木布泰对康熙帝说:“太宗奉安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当于孝陵近地安,我心始无憾。”因此,康熙遵照遗嘱,灵柩没有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将其灵柩暂安于顺治葬所孝陵附近。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三月二十七日,康熙诣咸安宫请安原需经过慈宁宫,但由于布木布泰过世不久,康熙看到慈宁宫都会伤心,所以改从启祥门行走;同年十月,上谥号,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升太庙、奉先殿。直至雍正三年(1725年),才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葬入地宫,其陵在皇太极的昭陵之西,故称“昭西陵”。根据《内务府奏销档》的记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一月,户部尚书兼内务府总管大臣海望海望遵旨修理慈宁宫,海望奉旨照样建造,所需银两向内库动用,其拆卸木石砖瓦俱行添用,同时,修葺慈宁宫东南围房,即布木布泰原住之殿。

且因为康熙康熙帝对祖母的敬爱与思念,其为祖母大办丧事,甚至不惜违背祖制。在清朝只有先帝驾崩,嗣皇帝才能割发辫,可康熙毅然割了发辫;二是孝服用布。满洲旧制:国有大丧,皇帝及宗室公以上,孝服俱用素帛。而这次孝庄文皇后丧事,玄烨一改旧制,谕令“今孝服俱改用布”。

历史评价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先后辅佐前清两代帝王,对满族的入关,灭明朝和巩固对汉族的统治起了极大的作用。又礼遇汉人,吸取金、蒙古之教训,并对西方知识极为尊重,对康熙帝起极大之启蒙作用,其作为杰出的女政治家,其培养能力极其出色。

受其抚养的康熙帝就说道:“忆自弱龄,早失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极度赞赏布木布泰的教诲,并把自己的治国成功之基础归功于祖母。”

雍正帝也说道:“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称赞其为清朝前期两朝的政治基础做出极大贡献。

清史稿》主编,清末民初政治家、改革家赵尔巽说道:“世祖、圣祖皆以冲龄践,孝庄皇后,当时无建垂帘之议者。殷忧启圣,遂定中原,克底于升平。”讲述布木布泰在幼帝登基时,帮助刚刚成立的清朝稳定朝局,进军中原,完成重大基业,极度肯定其政治影响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杨珍说道:“孝庄是公认的明清之际杰出的女政治家,在清朝入关特别困难的情况下,维持了清皇室的团结,而且保护培养了顺治康熙历史名君,对扭转当时中国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归于统一具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她没有像慈禧那样垂帘听政,始终处于幕后,这在中国古代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孝庄文皇后经常被历史学家拿来跟满清末年的慈禧太后来相提并论,孝庄太后手段高明、才能出众,但却不恋栈权位,对少年康熙的谋策颇有指点,但从未越俎代庖;为清代国力打下基础。杨珍教授不仅同之前历史学家一样肯定其政治掌控力,以及肯定其始终处于幕后、无比谦逊的人物性格。

故宫博物院研究室刘潞研究馆员在故宫研究院学术讲坛中总结孝庄的意思,说道:“孝庄的一生是传奇的,这样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辅佐了两代少年皇帝,参与了清初诸多要务,但从不单恋权力。总而言之,孝庄是一个品行端庄、知书达礼、智慧超群、经历不凡的历史上少有的皇太后,围绕她的种种神秘传闻,都与当时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直接关联。”

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孟邵信在其《神秘的孝庄皇后》一书中这么评价:“孝庄文皇后是我国古代一位贤良卓识、才华出众、功垂青史的杰出女政治家。她在奠定和发展大清江山的恢弘伟业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她没有政治头衔,也不“垂帘听政”;只以一位妻子(妃)、母亲(皇太后)、祖母(太皇太后)的自然身份,在幕后默默地奉献心血、智慧和才能。她所做的一切贡献,全部归功于丈夫和儿、孙。”

家族成员

长辈

父母

博尔济吉特·布和(?),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孝端文皇后之兄,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海兰珠之父,后被追封为和硕忠亲王。

博礼(?),科尔沁部次妃,后被皇太极册封为和硕贤妃。

姑姑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1599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太宗皇太极皇后。顺治帝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病逝,享年五十一岁,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葬于清昭陵

兄弟姊妹

哥哥

博尔济吉特·吴克善(?),蒙古科尔沁区卓礼克图亲王,孝庄文皇后长兄,清世祖顺治废后之父。康熙六年(1667年)去世。

姐姐

博尔济吉特·海兰珠博尔济吉特氏(1609年-1641年),名海兰珠,皇太极宸妃,孝庄文皇后之姐。崇德六年(1641年)抑郁逝世,时年三十三岁,谥曰:敏惠恭和元妃,葬于昭陵妃园寝内。

丈夫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崇德八年(1643年)去世,时年五十二岁,庙号太宗,累加谥为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清昭陵

后代

儿子

顺治帝顺治帝(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皇帝;顺治十八年(1661年)驾崩,时年二十四岁,谥曰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庙号世祖,葬于清东陵清孝陵

女儿

固伦雍穆长公主爱新觉罗·雅图(1629年1月31日—1678年5月30日 )皇太极第四女,固伦公主康熙十七年(1678)四月十一日去世,时年五十岁。

固伦淑慧长公主爱新觉罗阿图(1632年4月1日一1700年2月28日)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女。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正月初十日卒于京师,年六十九岁。

固伦淑哲长公主(1633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极第七女,顺治帝五年 (1648年) 二月,去世,年仅十六岁。

孙子

康熙帝(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崩于畅春园,终年69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清景陵

影视作品

轶事典故

主仆情深

苏麻喇姑是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随布木布泰陪嫁到了盛京,其伴随布木布泰学习、向他出谋划策,负责其日常起居之事,两人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时间长达60余年,苏麻喇姑还担任康熙的启蒙老师,抚育康熙的皇子,她与布木布泰的关系早已超出了一般的主仆关系。

劝降明将

在民间故事中,有布木布泰劝降蓟辽总督洪承畴的故事。崇德七年(1642年),洪承畴在解锦州之围时被清军生俘,皇太极看重他的才干,特派吏部尚书范文程前去劝降他,但洪承畴不仅不降,还采取了绝食行动以示他不事二主的忠心。布木布泰看到这种状况,遂自荐,亲自去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洪承畴在其婉言相劝之下,最终接受清朝招降,为清朝平定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

下嫁之谜

布木布泰下嫁爱新觉罗·多尔衮一事是否存在,史学界尚有争议。其下嫁之说,现藏于四川师范学院图书馆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起居注》副本常被后世史学家引用证明布木布泰的下嫁史实,认为顺治称多尔衮为皇父,可验证太后曾下嫁于多尔衮;而南明反清之士张煌言也作诗讥讽:“上寿觞为合樽,慈宁宫里烂迎门,礼部尚书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讽刺给太后的寿酒变作了婚庆酒

但许多学者也对此说法保有反对态度,例如学者杨珍在其《“皇父摄政王”新探》认为“称尊长为父”是女真人的习俗。爱新觉罗·多尔衮可被其侄子顺治帝及满洲大臣等称为父王,惟在满文上多尔衮是父王(ama wang)而不是皇父(han ama,直译汗阿玛),皇父摄政王此词可被认为仅说翻译错误。而清史大家孟森撰有《太后下嫁考实》,认为张煌言是故明之臣,对清朝怀有敌意,所作诗句难免有诽谤之词。

后世纪念

昭西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清东陵陵区南面、风水墙外、大红门左侧。始建于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初三日,同年十二月初十日孝庄文皇后入葬定陵地下宫殿,是清王朝第二座皇后陵,同时也是级别最高的皇后陵。同清朝其他皇后陵相比,昭西陵建筑规制非常独特:一、其它陵园的隆恩殿均为歇山顶,而昭西陵隆恩殿是庑殿顶。二、其它陵寝隆恩殿前仅一道门户,而昭西陵却建有两道门,相应地陵园也构筑了内、外两道围墙。三、陵前未开挖马槽沟,未建三孔拱桥。 孝庄文皇后是葬在清东陵内辈分最高的人。后世子孙对她非常尊重。每次皇帝到东陵,都要先到这里拜祭,然后再去其它陵园。

参考资料

孝庄文皇后.故宫博物院.2022-10-31

庄妃册文:清朝首次册封后妃的珍贵见证.中国档案咨询网.2022-10-31

孝庄文皇后一生及其下嫁之谜 故宫研究院学术讲坛第八十三.故宫博物院.2022-11-01

清代巴林固伦淑慧长公主.活力内蒙古.2022-10-31

深宫怨.豆瓣电影网.2022-10-31

传国密诏.豆瓣电影网.2022-10-31

武侠董小宛.豆瓣电影网.2022-10-31

武侠帝女花.豆瓣电影网.2022-10-31

鹿鼎记.豆瓣电影网.2022-10-31

满清十三皇朝.豆瓣电影网.2022-10-31

一代皇后大玉儿.豆瓣电影网.2022-10-31

康熙大帝.豆瓣电影网.2022-10-31

新月格格.豆瓣电影网.2022-10-31

怀玉公主.豆瓣电影网.2022-10-31

格格要出嫁.豆瓣电影网.2022-10-31

孝庄秘史.豆瓣电影网.2022-10-31

少年康熙.豆瓣电影网.2022-10-31

大清风云.豆瓣电影网.2022-10-31

康熙秘史.豆瓣电影网.2022-10-31

长河东流.豆瓣电影网.2022-10-31

紫禁惊雷.豆瓣电影网.2022-10-31

美人无泪.豆瓣电影网.2022-10-31

大玉儿传奇.豆瓣电影网.2022-10-31

寂寞空庭春欲晚.豆瓣电影网.2022-10-31

独步天下.豆瓣电影网.2022-10-31

昭西陵.故宫博物院.20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