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
司马师(公元208年—公元255年),字子元,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晋朝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师是曹魏权臣司马懿的长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同母兄,司马炎的伯父,早年未曾入仕;景初年间担任散骑常侍,后又升任中护军。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谋诛曹爽,司马师协助父亲,出谋划策,后因功升任长平乡侯,不久升任卫将军。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八月,司马懿病逝,魏帝曹芳任命司马师为抚军大将军,参与辅政;次年司马师升任大将军,兼任侍中,录尚书事,统率朝廷内外军事,掌握曹魏政权。司马师主政后,任用贤能,整顿朝政;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十二月,司马师兵分三路伐吴,被孙吴太傅诸葛恪率军击退;次年四月,诸葛恪率军入侵淮南市,进围合肥新城,被司马师派遣毌丘俭、文钦击退。正元元年(254年),魏帝曹芳与太常夏侯玄等人密谋发动政变,打算废黜司马师,事情泄露,司马师废黜曹芳,改立曹髦为帝。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正月,毌丘俭、文钦在淮南举兵反叛;司马师亲率大军平定叛乱。司马师眼睛患有瘤疾,在平定淮南叛乱过程中受到惊吓,导致病情加重;在回军途中,司马师病逝于许昌市,终年四十七岁。司马师死后,朝廷追授其大司马,谥号忠武。其弟司马昭受封晋王,追封司马师为晋景王;其侄司马炎称帝后,追谥为世宗景皇帝。
吴国大臣张悌则认为司马师平定叛乱、安定百姓,民心归附,智勇兼备;隋初学者虞世南也认为他被时人看重,可谓王佐之才。但宋末元初胡三省、清朝学者赵翼认为司马师窃夺权柄,废立皇帝,是王莽、萧鸾那样的国家贼臣。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司马师是曹魏权臣司马懿的长子,年轻时有才略,善于结交名士,与名士夏侯玄、何晏齐名。何晏认为天下能够成就大业的人,就是司马师。当时夏侯玄等人因为被人告发,崇尚浮华虚名,被魏明帝曹罢官,司马师因为与他们交好而受到牵连,早年未能入仕。司马师娶曹魏征南将军夏侯尚的女儿夏侯徽为妻,夏侯徽的母亲是大将军曹真的妹妹德阳乡主。魏明帝曹叡一朝,司马懿颇受倚重;夏侯徽知道司马氏有谋反的迹象,又因为她是曹氏一族的外甥,司马师对妻子十分忌惮。青龙二年(公元234年),司马师将妻子夏侯徽鸩杀。
陆象先年间,司马师担任散骑常侍,后又多次升迁,担任中护军。他设置了选用人才的法规,按功绩推举人才,令官吏们无法徇私。正始八年(公元247年)母亲张春华去世,司马师便为母亲守丧,获得孝子之名。
参与政变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魏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大将军曹爽与兄弟等人随行,朝中空虚。司马懿于是奏请永宁太后废黜曹爽兄弟,趁机发动政变夺权,史称“高平陵之变”。司马师协助父亲司马懿谋诛曹爽,并为父亲出谋划策。为了保密,司马懿十分谨慎,只与长子司马师于密室中商议政变之事,连次子司马昭都不知道。司马师当时控制的军队并不多,因此早在政变之前,司马师就暗中蓄养死士三千人,散落在民间,随时等候他的召集,而众人都不知道这些死士的来历。
弟弟司马昭事先并不知道政变之事,等到即将行动时才被告知。司马懿又让人占卜吉凶,司马师非常镇静,坐卧如常,而弟弟司马昭却坐立难安。到了发动政变的那天早晨,司马师领兵驻扎在司马门,安定内外,控制京城,而且军队整肃;司马懿对长子司马师的表现十分认可。司马懿夺权成功,软禁了曹爽兄弟等人,独揽朝政大权;司马师因功升任长平乡侯,食邑千户,不久升任卫将军。
执掌朝政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四月,曹魏司空王凌举兵反叛,司马师携带养子司马攸,跟随司马懿出征王凌,平定叛乱。同年八月,司马懿病逝于洛阳市,魏帝曹芳任命司马师为抚军大将军,参与辅政。次年正月,司马师升任大将军,兼任侍中,录尚书事,持有节仗,统率朝廷内外军事。至此,司马师完全接替父亲司马懿执掌曹魏军政大权。司马师主政后,命令百官举荐人才,明确朝中尊卑,体恤穷苦之人,清理颓废无用的官员;他任用诸葛诞、毌丘俭、王昶、陈泰、胡遵等军事将领统率四方军队,又任用官员邓艾、州泰、王基等人治理州郡,同时让钟会、夏侯玄、孟康等人参与朝议之事,一时之间朝野整肃、四方安定。
用兵吴国
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四月,吴国皇帝孙权病逝,魏国意欲伐吴。镇东将军诸葛诞建议司马师集中兵力,进攻江陵县(今湖北省江陵县)和武昌(今湖北省武汉市),以扼制吴国的上流 。司马师没有采纳。同年十二月,司马师兵分三路伐吴,令征南大将军王昶进攻南郡(今湖北省荆州市),镇南将军毌丘俭进兵武昌,诸葛诞与征东将军胡遵率军七万大军进攻东兴(今安徽省含山西南方);司马昭以安东将军的职位担任监军。吴国太傅诸葛恪率军四万人昼夜兼程,救援东兴,击败诸葛诞、胡遵的军队,王昶、毋丘俭听说东兴兵败,各自烧毁营寨撤退。东兴兵败,朝臣议论纷纷,认为应该贬黜相关将领。司马师表示是因为自己没有听从诸葛诞集中兵力的建议,才导致兵败,与诸位将领无关。司马师为了稳定人心,宽恕其他将领的罪过,只是削减了司马昭的爵位。
嘉平五年(公元253年)四月,孙吴太傅诸葛恪率大军二十万进攻淮南市,围困合肥新城。朝中大臣忧心忡忡,担心吴军分兵进攻淮泗地区,应该派兵多处防守。司马师认为诸葛恪刚刚执掌吴国朝政不久,为稳定自己的权力,一定会急于取得胜利,集结兵力攻打合肥新城,不会分兵进攻,于是让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率领重兵,在合肥新城抵抗诸葛恪的进攻;诸葛恪久攻不下。毌丘俭、文钦请求率军出战,司马师认为诸葛恪的军队轻装远征,身处绝境,其战斗力一定很强,不宜出城交战;合肥新城小而坚固,应该据城坚守,以消耗敌军。司马师于是命令诸将,深沟高垒,闭城不战。两军相持数月,诸葛恪的军队攻打城池逐渐疲惫,士兵死伤大半。司马师于是命令文钦率领精锐部队阻断诸葛恪的退路,然后让毌丘俭率领大军紧随其后发动进攻。诸葛恪兵败撤退,文钦半路阻击,大破敌军,斩首万余级。
擅行废立
正元元年(254年)正月,魏帝曹芳不满司马师专权,暗中与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黄门监苏铄等人暗中密谋发动政变,打算废黜司马师,改立太常夏侯玄为大将军。司马师秘密获知,派遣舍人王羡驾车前往迎接李丰,李丰迫于无奈,只得来见司马师。司马师斥责李丰,李丰知道祸事来临,于是口出恶言,司马师大怒,命令士兵将李丰乱刀杀死;随即又下令逮捕夏侯玄、张缉等人,全都夷灭三族。同年三月,司马师逼迫曹芳废黜皇后张氏,改立皇后王氏。这次事件后,司马师担心有不测之变,于是在同年九月与郭太后合作,废黜曹芳为齐王,另立曹霖曹霖的儿子曹髦曹髦为帝,改年号为正元。经过这次激烈的宫廷事变,朝中的亲附曹魏皇室的势力遭到一次大清洗,司马氏对曹魏朝政大权的控制变得更为稳固。
平定叛乱
司马师大权独揽,擅行废立,排除异己,引起镇守寿县(今安徽淮南市寿县)的毌丘俭、文钦不满。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正月,毌丘俭、文钦举兵反叛,假传太后懿旨讨伐司马师,又将司马师的罪状写成檄文,传示各州郡。毌丘俭与文钦胁迫驻守淮南市的各营将士在城西设土坛血为盟,又各自派遣儿子前往吴国作为人质,以换取吴国派兵救应。同年二月,毌丘俭、文钦亲自统领六万大军北渡淮河,向西推进到沈丘县(今沈丘县槐店回族镇西郊)。司马师得知毌丘俭、文钦叛乱,召集群臣商议征讨之事,朝议认为应该派遣诸位将领率军前往征讨,尚书胡嘏、中书侍郎钟会等人劝谏司马师亲率大军出征。司马师听从,亲率中军十万人前往讨伐。
等待大军集结完成后,司马师派遣镇南将军诸葛诞率领豫州的各路军队从安风津逼近寿县,征东将军胡遵率领青州市、徐州的各路军队从谯县(今安徽亳州市)、宋县(今安徽太和县)之间出击,以断绝叛军的退路。司马师自己率兵驻扎在汝阳县(今河南洛阳商水县),派遣监军王基统领前锋各军据守南顿县(今河南项城市南顿镇),等待迎击毌丘俭的军队。司马师命令各路军队固守营垒,不与叛军交战。毌丘俭、文钦向前不能战斗,向后退回张伯苓又怕遭到袭击,进退两难,无计可施。参与叛乱的淮南市将士,家属都在北方,因此军心涣散,纷纷投降。
司马师又派遣兖州刺史邓艾指挥泰山郡的军队一万多人前往乐嘉城(今河南商水县东),主动示弱,以诱使毌丘俭、文钦出击;司马师则紧随其后,率领主力大军从汝阳县赶到。文钦不知是计,率军前往袭击邓艾,在乐嘉城下与司马师的主力大军遭遇;两军交战,文钦战败逃走。司马师派出精锐骑兵队追击,击败文钦的军队。毌丘俭听说文钦战败,心中害怕,抛下部众弃城而逃;安风津都尉率军追击,斩杀毌丘俭,传首级于京城洛阳市;文钦逃往吴国境内,投降吴国。至此,淮南叛乱平定。
患病去世
当初,司马师的眼睛患有瘤疾,曾让医生割掉瘤疾。时值淮南叛乱,文钦的儿子文鸯勇猛异常,率军前来偷袭军营,司马师因为惊吓过度,导致眼睛突出眼眶。为了稳定军心,司马师蒙住被子强忍住疼痛,当时他因疼痛难忍将被子都咬破了,而属下都不知道他的伤情。平定淮南叛乱后不久,司马师病情沉重,让弟弟司马昭代为统率军队。正元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公元255年3月23日),司马师病逝于许昌市,终年四十七岁。
司马师死后,其弟司马昭继任大将军之职,继续掌控曹魏政权。朝廷追授司马师大司马,增加封邑五万户,谥号为武公;司马昭上奏推辞,认为武公的谥号太过隆重,于是改谥号为忠武。咸熙元年(公元264年),司马昭受封晋王,追尊司马师为晋景王。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以晋代魏,受禅称帝,给司马师上尊号为晋景帝,称其墓为峻平陵,庙号世宗。
人物评价
曹魏大臣何晏评价:当今之世能够成就天下大业的,便是司马师了。
曹魏将领毌丘俭评价:司马师作为大臣应该为国家消除艰难;作为儿子应该完成父亲的事业。百姓的哀叹之声还未停止,就妄图废立,是作为臣子而不忠,作为儿子而不孝。
孙吴大臣张悌评价:司马懿父子掌握曹魏权柄,累次建立大功,平定叛乱而安定百姓,民心归附已久。因此淮南三叛,而心腹之人继续效忠,魏帝曹髦被弑而天下依然安稳,摧毁敌人、荡平异己,任用贤能,各自尽心,如果不是智勇兼备的人是做不到如此境况的。
东晋文学家曹毗评价:司马师承受天运,继承了帝王大业。毌丘俭、文钦举兵反叛,不识时务;司马师整顿兵马,率军讨伐,算无遗策,军容整肃,最终淮南叛乱得以,司马师居功至伟。
隋初学者虞世南评价:司马师年轻时就有名节,被时人看重,可谓王佐之才。等到曹爽被诛之时,他的智谋和才略已经显露;文钦、毌丘俭举兵反叛,司马师率军平乱,取得全胜,由此可见他的英明才智。
唐朝名臣房玄龄在《晋书》中将司马师与魏武帝曹操相提并论,认为司马师以睿智和才略创建晋朝基业,曹操以雄才大略成就曹魏大业。
宋末元初胡三省将司马师与篡汉之王莽,弑君自立的南齐萧鸾萧鸾相提并论,认为他们都是国家的奸贼,暗自培植羽翼。后世坐拥天下的人,应该以此为戒,提防这样的人。
清朝学者赵翼评价:司马氏父子篡权,当时曹魏皇室并未衰弱,而司马氏父子趁机窃夺权柄,废黜魏帝曹芳,而弑杀魏帝曹髦,最后夺取帝位,与曹操父子篡汉相比,司马氏父子的罪过不可同日而语。
家族成员
研究书目
《晋书·帝纪第二》
《晋武帝司马炎》
《三国夹缝中的司马懿》
轶事典故
独揽朝权
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与夏侯玄、何晏齐名。魏景初年间,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与其父司马懿谋划诛杀曹爽,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yì,城镇)千户,旋加卫将军。司马懿死后,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魏嘉平四年(公元252年),迁大将军,加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掌权后,司马师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整顿纲纪,任命文武大臣使各有职掌,朝野肃然。司马师也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曾用计击灭孙吴诸葛恪(kè)的大军。
暗收死士
司马懿策划政变时,只与司马师暗中密商,于举事前夕才告诉了另一个儿子司马昭。司马昭紧张得一夜辗转难眠,司马师却安然熟睡。翌晨,司马师在门外突然集合起三千人马,而肃静无声,阵容严整。旁人都不知道怎么会一下子冒出这支队伍来,十分吃惊。原来,司马师早就暗中收养了敢死之士,编组成伍,而又散居于民间,召之即来。政变成功后,他被封为长平乡侯,加卫将军。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司马师在第九十回出场,书中形容他与弟弟司马昭“素有大志,通晓兵书”。司马师早年随父亲司马懿在陇西县抵御诸葛亮,为司马懿出谋划策,又追随司马懿讨平辽东公孙渊叛乱。后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谋诛曹爽,司马师出力甚多。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接替父亲掌握朝政大权,率军击败孙吴太尉诸葛恪的军队;司马师大权独揽后,废黜魏帝曹芳,毌丘俭、文钦在淮南起兵讨伐司马师,司马师率军平定淮南叛乱,回军途中因为目疾去世,死前遗命传位其弟司马昭。
游戏形象
司马师作为三国时期武将,在多款第九艺术中都有其形象体现,如《三国杀》《三国战争》《荣耀新三国》《真·三国无双》等游戏中,司马师都以武将形象出现。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晋书·帝纪第二.ctext.org.2024-04-27
《三国杀OL》 应变篇来袭.三国杀官网.2023-08-30
《三国战争》怎么玩 新手必看攻略.九游网.2023-08-30
荣耀新三国——司马师.荣耀新三国官网.2023-08-30
真・三国无双8:司马师.真・三国无双官网.2023-08-30
《三国演义》.猫眼电影.2023-07-04
诸葛孔明.猫眼电影.2024-04-25
《三国》.猫眼电影.2023-07-04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猫眼电影.2023-07-04
《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猫眼电影.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