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柴荣

柴荣

柴荣(921年—959年),五代十国时期政治家,后周第二位皇帝(954年—959年在位)。

柴荣出生于邢州,少年时被姑父郭威收为养子而改姓郭,跟随郭威从戎、入仕,先后担任后汉左监门卫大将军、天雄牙内指挥使、贵州刺史等职。后汉乾四年(951年),郭威自立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柴荣出任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一带)节度使、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治理澶州期间颇有政绩;广顺三年(953年),改任开封府尹,兼功德使,受封晋王。广顺四年(954年)正月,郭威去世,柴荣继位。

柴荣在位五年多期间(954—959年),一方面改革内政,显德元年(954年)十月开始整顿军事、训练精锐部队,显德元年(954年)十一月和显德六年(959年)二月,治理黄河通济渠等,疏浚漕运水路,兴修水利;显德二年(955年),下诏校定历法、撰成《钦天历》,改造东京开封、修建外城,整顿佛教、规范寺院及僧尼,下诏禁天下铜器、立监铸钱;显德五年(958年)七月颁行《大周刑统》,均定田赋等。另一方面,柴荣对外南征北战,开疆拓土,显德二年(955年)率军西征后蜀,收取秦、凤、成、阶四州;显德二年(955年)和显德四年(957年),柴荣三次亲征南唐,得到十四州、六十县;显德六年(959年),柴荣率军亲征辽朝,收取三关三州等。显德六年(959年),柴荣病逝,谥号睿武孝文皇帝,庙号完颜雍,葬于庆陵。

柴荣生逢政权割据的五代时期,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改革内政,并且图谋统一天下,南征北战,史家评论他“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南唐天祐十八年(921年), 柴荣出生于邢州龙冈(有说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

柴荣小时候生性谨厚,时常去姑姑家帮忙做些杂务,颇受姑父郭威喜欢。郭威无子,就把柴荣认做养子,加以培养。当时郭威尚未发达富贵,生活比较困难,柴荣为了接济其家用,就与邺都商人颉跌氏做茶货生意,往返江陵等地。柴荣成年后,性格沉稳寡言,身材和相貌英武,善于騎射,略通书史及黄老之术,跟随郭威从军入仕。

继承帝位

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刘知远自立,建立后汉政权,郭威因拥戴称帝有功而被任命为枢密副使,柴荣则被任命为左监门卫大将军。后汉乾祐二年(949年),郭威出任邺城遗址留守,柴荣则改任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领贵州省刺史、检校右仆射。次年,后汉内乱,郭威率兵进军京师。

乾祐四年(951年)正月,郭威自立称帝,国号“周”,改年号为“广顺”(史称后周)。柴荣被任命为澶州节度使、检校太保,受封太原市郡侯。柴荣镇守澶州期间,颇有政绩,“为政清肃,盗不犯境。”广顺二年(952年)正月,泰宁节度使兼中书令慕容彦超叛乱,柴荣屡请率军征讨,受到周太祖郭威嘉许。后周军队平叛数月无功,郭威打算亲征而被大臣劝阻,就打算让柴荣率兵征讨。枢密使王峻贪权,向来忌妒柴荣,多次阻碍柴荣入朝觐见周太祖郭威,这次也不希望柴荣得到兵权,就说服郭威亲征,最终平叛。广顺二年(952年)十二月,柴荣被加官检校太傅、平章事。次年三月,改任开封府尹,加封为李克用。显德元年(954年)正月,郭威病重,柴荣被加授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掌管国家军事。正月十七日,郭威病逝,秘不发丧。按照遗诏,柴荣即皇帝位,年号显德。

大败北汉

显德元年(954年)二月,北汉世祖刘崇趁后周国丧、新君初立之际,率兵进犯后周的潞州区地境,并且拉拢辽朝做后援。柴荣力排众议,率军亲征。在泽州高平市(今山西省高平市)与敌军交战。初战交锋,后周将领樊爱能、何徽率部不战而溃逃。柴荣则果断亲上前线,冒死督战,众将士受到鼓舞,奋勇杀敌,大破后汉敌阵,观望的契丹军队见状撤退。随后,柴荣与河阳节度使刘词的援军合力,乘胜追击,刘崇丢弃大量重,仓皇北逃。柴荣率军一路击溃敌军,斩获不少。柴荣率军进入潞州,安抚军民,大行赏罚,处死了樊爱能、何徽等一批临阵脱逃的将士。高平大捷,柴荣巩固了帝位。随之,北汉几位守将官员陆续以镇守的州城归顺。

五月,柴荣排除众议,亲征刘崇,调集兵力,进军北汉都城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由于粮饷不足,加之连日下雨,士兵疲惫、患病比较严重,攻克晋阳受阻。而且在忻口阻击辽朝的部队作战不利,大将史彦超恃勇战死,士气大挫 。于是,柴荣被迫下诏班师。

励精图治

柴荣继位后,担心寿命短而功业未成,因而立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施政规划。柴荣下令大臣们各自撰写《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各一篇,亲自阅览,最后采纳了王朴《平边策》中“攻取之道,从易者始”的建议,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先取江淮,再逐一消灭南方割据势力,最后平定北汉

扩建东京开封

柴荣即位之初,都城东京开封府(当时也沿用古称“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日益繁华,显得城内道路逼仄,人居环境拥挤,于是柴荣从长远考虑,规划改造旧城,并在旧城(今鼓楼区)之外新建外城,因而在显德二年(955年)四月公布诏令,进行规划、布局。显德三年(956年)正月,征发开封府及近的曹州滑州郑州市的丁夫十余万人,开工建设外城。显德三年(956年)六月,柴荣下诏,给予老百姓一定的用地自由,允许市民在门户边种树、掘井、修盖凉棚,而且规划的军营、街巷、仓场、官署之外的用地,可由百姓自由营造建筑、美化环境。东京开封府的外城修成后,周长达48里213步。

柴荣通过对东京开封的大规模改造、扩建,治理河患,兴修水利,巩固了开封的政治、经济中心地位,同时也为后来赵匡胤建立宋朝、沿袭东京汴梁首都并且建成世界大都市奠定了基础。

攻败后蜀

显德二年(955年)五月,柴荣派向拱王景率军西征后蜀,以收复秦州区凤县。但是中途,后周军队因军粮运输不便,战事陷入僵局。柴荣派赵匡作为特使到前线视察战局后,坚定了信心,拒绝朝臣的罢兵建议,督促军队奋战,最终到十一月,收取秦、凤、成、阶四州。

三征南唐

显德二年(955年)十一月,柴荣准备亲征南唐,派李穀为先头部队。继而,诏令吴越王钱俶出兵,牵制南唐军力。到显德三年(955年)三月,柴荣率军攻取南唐的滁州市(今安徽省滁县)、扬州市(今江苏省扬州市)、泰州市(今江苏省泰州市)、光州(今河南省潢川县)、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市)等州。因雨季来临,柴荣于五月班师回京,留军队继续攻打南唐。但是不久,所得诸州大多被南唐收复。

显德四年(957年)二月,因南唐援军抵达、周军攻克不利,于是柴荣第二次亲征南唐。柴荣率军在紫金山寨大败南唐军队,斩获不少。三月,南唐寿州(今安徽省寿春县)守军被迫投降。四月,柴荣班师回京。

十月,柴荣第三次亲征南唐。到十二月,接连攻取泗州(今安徽省泗县)、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泰州市(今江苏省泰州市)。显德五年(958年)正月,攻取连云港市(今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淮安区(今江苏省淮安市一带)。二月,攻取雄县(今江苏省六合县)。李璟李璟遣使求和,献江北四州之地,以求罢兵,与后周以江为界,每年进献贡物数十万;李璟去帝号,只称“唐国主”,天子仪制皆有降损。四月,柴荣班师回京。

柴荣三征南唐,使后周得到十四州、六十县 ,版图从淮河南扩张至长江北。

北伐辽国

显德六年(959年)四月,柴荣率军亲征辽国(前身为契丹)。大军兵锋所至,辽国宁州刺史、益津关(位于今河北省霸州境内)守将、瓦桥关(位于今河北雄县境内)守将、莫州(今河北省任丘)刺史、瀛州(今河北省河间)刺史,陆续举州(城)归顺投降。柴荣计划乘势继续北伐,攻取幽州,不料中途患病,被迫班师回京。

英年早逝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十九日,柴荣在首都开封病逝,终年三十九岁。谥号睿武孝文皇帝,庙号完颜雍,葬于庆陵。

为政举措

面对天下割据混战、社会动荡、经济衰败的局面,柴荣改革内政,富国强兵,同时发动了具有统一意义的南征北伐,这也为后来赵匡胤建立北宋并结束割据、开创统一局面奠定了战略基础。

政治

纳谏选才

柴荣注重广开言路,下诏鼓励文武百官直言进谏,并将其作为考核官员的依据之一。柴荣征伐南唐时,向宰相李穀请教计策,攻克淮南后,将李穀的奏章用锦囊盛装,放在自己座位旁以备时常阅览。柴荣用人不拘一格,例如准备任命魏仁浦枢密使时,有人认为他不是科第出身,柴荣则认为自古以来的文武韬略并非都出自科第人才。柴荣重视基层官员队伍建设,诏令百官推荐令录人选,举贤不避亲,但是如果被举荐人贪赃枉法、不称职,举荐人则要承担连带责任。柴荣讲究信义,并且以此标准衡量群臣,因而“王环以不降受赏,刘仁赡以坚守蒙褒,严续以尽忠获存,冯道以失节被弃,张美以私恩见疏。”

周世宗柴荣即位后,短期内能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获得一系列成功的改革成果,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是他善于选拔和任用人才,并将选拔新人与重用旧臣相结合,进而逐步形成了一套注重实际需要、任人唯才的方法。

整顿吏治

柴荣注重整顿吏治,从严治罪: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因为贪污钱财,司法机构认为他罪不至死,柴荣以儆效尤,将其赐死;供奉官郝光庭挟私裁断杀人,柴荣下令弃市处决,并且亲临刑场监斩;宋州巡检供奉官、副都知竹奉,因不捕获盗掠商船,被处斩;左藏库使符令光因制造军士袍襦不及时,被诛杀;楚州兵马都监武怀恩擅杀降卒,被弃市处决;楚州防御使张顺贪污税钱五十万、官丝二千两,被赐死等。

改革司法

唐末以来,法律紊乱,刑罚苛酷,柴荣下令对刑律进行修订,于显德五年(958年)七月将《大周刑统》(又称《显德刑统》)颁行天下;它对后来北宋的立法产生了直接影响,成为北宋主要法典《宋刑统》的蓝本。柴荣注重司法公正,曾亲自在内苑复审囚犯,纠正了冤案,由此官员们无不亲察狱讼。

军事

在征伐北汉高平之战中,后周军队的将骄卒惰以及将不用命、士不能战的现象,给了柴荣深刻的教训,因而他对此进行了严厉、分明的赏罚,进而以“强军”思想开展军事改革,培养自己掌控的精锐军队,以巩固自己的皇权地位,为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以及南征北伐、统一天下战略奠定基础,铺平道路。

编练精锐军队

“高平之战”后的显德元年(954年)十月,柴荣开始正式进行军队改革,逐步裁汰老弱、怯懦者,同时广开门路招募新兵,鼓励天下骁勇之士入伍,亲自面试、阅练,培养精锐部队;并且从中精选出武艺超绝者,组成皇帝亲自指挥、宿卫宫廷的“殿前诸班”。从而,后周军队“兵甲之盛,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且减冗食之费”,也即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以明显提高,同时也节约了军费。后周的精锐军队“殿前诸班”,也成为后来担任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建立宋朝、编练“禁军”的前身军事力量。

加强边防

辽朝长期南侵,轻骑深入,烧杀掳掠,柴荣采纳建议,在显德二年(955年)正月开始,调集军卒、民夫,疏浚冀州深州市一带的胡卢河,并且沿边境修筑城堡和军事要塞,派驻军队戍守,并且召募边境骁勇之民加强边防力量,击退了契丹的多次侵扰;从而巩固了边防,也使得边民得以进行正常的农耕、放牧,安居乐业。

编修兵书

历仕后唐、后晋、后汉的大臣张昭,也是藏书家,以博学闻名,编撰了一批史料和图书;他在后周担任兵部尚书期间,受柴荣诏命,在整理前世大量军事论著的基础上,编撰成《制旨兵法》,内容分门别类,分为十卷、共四十二门,于显德三年(956年)二月献给柴荣,受到褒奖,成为后周重要的兵法著作及史料,后来被收入《宋史》的“艺文志”,流传后世。

南征北战

柴荣接受大臣王朴在《平边策》中的“先易后难”建议,制定了“先南后北”的军事战略:先攻取南方的江淮(南唐),再取西部(后蜀),最后是北方的辽朝(契丹)和北汉。由此,柴荣自即位之初,就开始南征北伐,在五六年间发动了意在统一的一系列战争:三征南唐,得江北淮南十四州,使南唐皇帝俯首称臣;大败后蜀,收取秦、凤、成、阶四州;北破辽国,收取三关三州;结果使得后周的疆域及势力范围大为扩展,威名远扬,但是柴荣在北伐辽国中途患病,不久病逝,一统天下之壮志未酬。

经济

柴荣早年贩茶经商多年的经历,对民生有了较多了解,也根植了经济思想,这也体现在他后来执政治国、发展社会经济的国策方面。在古代农耕社会,农业生产是立国之本,也是社会经济的第一要务,因而柴荣在位期间,面对社会动荡造成的经济崩溃、民不聊生的景况,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尤其是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并且实施经济改革,使得后周形成了日益繁荣的治世局面,进而为宋朝建国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鼓励农耕

柴荣重视农业生产,而且命人用木头做成耕夫、织妇、蚕女的雕像,安置在内宫,以时刻提醒自己多考虑发展农耕之道。针对当时由于战乱造成的人口流亡、劳力减少和田园荒芜的严重现象,柴荣即位初期就下诏鼓励农耕,例如显德二年(955年)正月,诏令招抚逃户流民回归务农,激励开垦荒地,并且减轻佃租赋税;显德五年(958年)十月,柴荣诏令征伐南唐胜利之后的淮南诸州乡军卸甲务农,补充劳动力。另外,柴荣下令免去东、西两京及诸道州府人户所欠秋夏租税及沿征帛物,招抚逃聚山林的农民返乡复耕,让军队中老弱病患者退役归农,招徕辽朝、南唐、谯蜀北汉等割据边界的农民进入后周,允许他们耕种无主荒地,从而使土地与农民重新结合,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缓解了农业劳动力缺乏和垦荒的问题,促进了农业生产。

针对当时寺院泛滥的现象,柴荣于显德二年(955年)五月诏令清理寺庙、缩减数量及规模,同时设置剃度从业僧尼的门槛标准和审批流程,以控制寺院和僧尼的规模;结果当年全国留存寺院二千六百九十四所,废除三万三百三十六所,在籍僧尼缩减为六万一千二百人,被废除的寺院退还土地,其中的僧尼还俗归农,从而增加了大批土地和社会劳动力。

均定田赋

柴荣计划革除五代十国以来的积弊,推行均定租税的“均田”政策时,注重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他阅览唐朝同州刺史元改革租税的《均田表》之后大受启发,于是下令以元稹的《均田表》为蓝本制成《均田图》,在显德五年(958年)七月颁发给各州道的节度使、刺史,申明均定租税的重要性;十月,柴荣正式颁布“均田诏”,要求各地推广实施;而且,柴荣特派左散骑常侍邓颖等人,均定河南省六十州的税赋,以此为均定租税的重点区域和样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租税负担,并且查出了一些人隐匿的田地、堵住了地主富人逃避租税的漏洞,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例如显德六年(959年)二月,东京汴梁奏报“查出隐匿田地四万二千多顷,减轻三万八千顷田地的税赋”,于是其它诸州照例推广。

治水

黄河自古经常改道,加之五代时期社会动荡,水利系统荒废失修,有些军阀还故意决开黄河大堤以水当兵,后周的很大面积国土处于黄河流域,因而常受黄河泛滥之害,田园被湮没、百姓流离失所、饿遍野,柴荣对此很重视,大力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显德元年(954年)十一月,黄河在郓州界决口,使得几个州发生水灾,于是柴荣专门派司空李穀治理,监筑河堤,征调丁夫六万人,历经三十日完工。显德六年(959年)二月,征发徐州市、宿州、宋州、单州的丁夫数万人,疏浚汴河;征发滑州、州丁夫疏浚五丈河,连通青州市、郓州的水运;疏浚蔡河,以通陈州、颍州的水运。显德二年(955年)正月,疏浚北部边境的胡卢河,并修筑城堡,威慑契丹南侵,而且也利于边民安心耕牧。通过连年大规模治理水患,修治水利,稳定了农业生产,使得东京开封漕运畅通,也巩固了国防,对于后周社会经济复苏和统一战争都有重要意义。

收铜铸钱

因为朝廷长久没有铸造铜钱,而民间许多人却销毁铜钱制成器物及佛像,使得市面流通的铜钱越来越少;于是,柴荣在显德二年(955年)九月诏令,朝廷设立专门机构开采铜矿以铸造钱币,并且规定:朝廷的礼器、兵器以及寺庙道观的钟罄、镲、铃铎之类铜制品准许保留,其余的民间铜器、佛像必须在五十天内全部上交,官府付给等值的钱;超过期限隐匿不交者,铜器重量五斤以上的判死罪,不足五斤的则分别量刑判罪。

文化

教育制度

柴荣重视发展科举制度,显德四年(957年)十月,规定制科为三种科目: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经学优深可为师法科、详闲吏理达于教化科,而且不限资历、官职、身份,都可报名应试。显德六年(959年)正月下诏,今后礼部要将科举及第者的名单连同其应试考卷,一起呈送审阅,经皇帝批准后方可生效,放榜公布。

礼乐

显德五年(958年)十一月,诏令翰林学士窦俨组织文学之士,讨论古今礼仪并编撰《大周通礼》,考正钟律并编撰《大周正乐》。随后,柴荣下令考正雅乐,通晓音律的大臣王朴受命详定“雅乐十二律旋相为宫之法”,并且校订律准,于显德六年(959年)正月经过百官审议通过而颁行。

历法

当时乱世,天文历法年久未得修正,为了校正当世流传的历法的误差,柴荣在显德二年(955年)诏命学士王朴校定历法,“削去近世符天流俗不经之学,设通、经、统三法,以岁轨离交朔望周变率策之数,步日月五星”,编撰成新历法,被命名为《钦天历》(又名《显德钦天历》),柴荣亲自写序言,交付司天监行用;此历法后来被收入《宋史》的“艺文志”,流传后世。

宗教

当时寺庙泛滥,僧尼私自剃度,一些作奸犯科之徒藏匿逃罪其中,鱼龙混杂;于是柴荣下诏对寺庙加强清查、注册管理,精简寺庙及僧尼,禁止私自剃度,销毁铜制佛像以铸造铜钱,从而扩大了国家田地面积,增加了社会劳力,促进了社会经济。

对外关系

割据诸国

对于北汉,当柴荣刚即位时,北汉与辽朝联兵进犯,柴荣则率军亲征,经过高平之战,北汉的几位守将官员陆续以镇守的州城归顺。对于后蜀,柴荣派兵征伐,收复了秦、凤、成、阶四州,随后将蜀地降卒数千人放回;显德二年(955年)十月,后蜀后主孟昶修书给柴荣,在国书中自称“大蜀皇帝”,柴荣则未作回复。对于南唐,柴荣三次率军亲征,得到十四州、六十县,李璟李璟遣使求和,自去帝号,改称“江南国主”,归附后周,每年进献贡物,柴荣相继释放了被俘的南唐官吏将士;显德五年(958年)九月和显德六年(959年)六月,柴荣给南唐赏赐牲畜、钱绢等物;南唐的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派亲信向柴荣表示归附之意,随后遣使奉表进贡,柴荣接受并嘉许,留从效申请在后周京城建官邸以表诚意,柴荣顾及南唐的颜面而未允许。

对于辽朝,晋州之战和高平之战是标志性战争事件,两国关系总体呈现出明显的四个阶段性变化:后周立国之初与辽的表面和平--辽与北汉联军主动进攻,后周防御--辽协助北汉,后周主动防御--后周主动进攻,辽被动防御。对于吴越国,柴荣即位初,加封世代割据一方的吴越国王钱俶为天下兵马都元帅;柴荣征伐南唐时,吴越受命出兵牵制南唐;显德五年(958年)九月和显德六年(959年)六月,柴荣赏赐吴越国牲畜、钱绢等物。

周边其他民族和国家

柴荣在位期间,后周与周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来往比较频繁,例如回鹘,显德二年(955年)五月,甘州回鹘遣使到后周进贡;显德五年(958年)四月,回鹘遣使献贡;显德六年(959年)三月,甘州回鹘來献玉。显德六年(959年)正月,女真遣使到后周献贡。 显德二年(955年)十月,高丽国遣使到后周朝贡;十一月,柴荣加封王俣王昭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依前使持节元菟州都督、大义军使,继续为国王;显德五年(958年)七月,柴荣遣使前往高丽采购铜;显德六年(959年)正月,高丽国王王昭遣使来后周朝贡。显德五年(958年)九月,占城国王释利因德漫遣使到后周献贡;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占城遣使献贡。

历史评价

柴荣做为生逢分裂乱世、有理想抱负和作为的皇帝,当时人和后人对他的评价有褒有贬:

五代时期大臣、史学家、《旧五代史》主持编撰人薛居正评价:“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宋朝赵恒皇帝赵恒认为“周世宗固英主”,但是在位和寿命不长久,“享不永”,主要原因就是施刑严苛,杀戮过多,“用刑峻急,诛杀过当”。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新五代史》作者欧阳修认为,有史家讥讽周世宗柴荣喜欢发动战争,“轻社稷之重”,侥幸取胜,“侥幸一胜于仓卒”,却未洞悉柴荣善于分析局势、懂得决胜之道,“料强弱、较彼我而乘耶律璟之,得不可失之机”。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认为,帝王之道最重要的是“不违时”,要因势而为,而周世宗柴荣则是没有时代形势去施展抱负,“无其时而为之”。

现代文史学者认为,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分裂割据,战争频繁、赋税繁重、法制混乱,周世宗柴荣施行的改革内政措施和具有统一意义的军事行动,对于加快结束当时的分裂局面,以及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北宋统一大局,起到了奠基及促进意义。

后世纪念

周世宗柴荣的陵号为“庆陵”,位于今河南省新郑市郭店镇陵上村;庆陵陵园修整于明朝初年,面积约4万平方米;民国年间,军阀混战,庆陵遭到严重破坏,仅存墓家与部分散乱石刻;1963年,庆陵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郑市政府制定了庆陵的总体开发利用规划,重修两周王陵,竖立“周世宗陵”碑于封土堆前;庆陵现存冢高10米,周长105米,墓碑后是历代皇帝、官员和文人墨客留下的石碑约30多块。

轶事典故

病龙台

显德六年(959年),柴荣亲征伐辽,行军至瓦桥关(今河北涿县南)时,柴荣登上一处高台视察军队;这时当地乡亲持牛酒进献,柴荣问知此地叫“病龙台”,心头一惊,骑马离去;当夜柴荣突发疾病,次日病情加剧,只得班师回朝,不久后病逝。

测算寿命

柴荣继位后,雄心勃勃,担心寿命不够而功业未成,就让精通命理术数的大臣王朴算命,王朴说自己水平有限、只能推算三十年,柴荣高兴地说道:那我就花十年时间开拓天下、十年时间让百姓休养生息、十年达到太平盛世,我此生就知足了。后来,柴荣在瓦桥关偶然登临病龙台,不久就病逝。柴荣在位时间为五年六个月,五六就是三十,然而当初王朴算的并非三十年,只是不便直言。

财神皇帝

柴荣年少时经商,在南方贩茶,从此发达,于是后来中原地区百姓就把他奉为财神,称为“柴王爷”“财王爷”。

亲属成员

父母

生父:柴守礼,字克让,因为属于北周太祖皇后家族,而官拜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儿子柴荣继承皇位后,柴守礼加官金紫光禄大夫、 检校司空光禄卿;与几位将相的父亲都居住在洛阳市,恣意妄为,洛阳人多畏避之,人称“十阿父”;官至太傅致仕,享年七十二岁。

养父:郭威,柴荣的姑父,后周开国君主,死后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太祖。

养母:柴氏,柴荣的姑母,后周建立前去世,追册为圣穆皇后

兄弟姐妹

郭侗:后周太祖郭威次子(实为长子,养子柴荣算作长子),生母不详;初名青哥,被后汉诛杀;后周建立后累赠太尉、剡王,赐名侗。

郭信:后周太祖郭威三子(实为次子,养子柴荣算作长子),生母不详;初名意哥,被后汉诛杀;后周建立后累赠司空、杞王,赐名信。

后周公主:后周太祖郭威长女,被后汉诛杀;后周建立后累封乐安公主、莒国长公主。

郭氏:后周太祖郭威次女,下嫁禁军将领张永德;后周建立后累封寿安公主、晋国长公主。

郭氏:后周太祖郭威三女,后周建立后累封永宁公主、梁国长公主。

后妃

刘氏:柴荣原配夫人,家世不详,柴荣为左监门卫将军时,刘氏得封彭城县君;柴荣跟随郭威起兵时,家属刘氏等人死于战祸;后周建立后追封为彭城郡夫人,柴荣继位皇帝后追封为皇后,谥号贞惠,葬于清惠陵

宣懿皇后符氏:柴荣继室,出身于王侯世家,后来改嫁柴荣;柴荣继位皇帝,册封符氏为宣懿皇后;死后葬于懿陵。

宣慈皇后符氏:柴荣继室,宣懿符皇后之妹 ,在宣懿符皇后死后,被册封为宣慈皇后。

子嗣

柴宗谊:又名宜哥,被后汉隐帝诛杀;郭威郭威即皇位,赐名“谊”,追赠左骁卫大将军;柴荣继位皇帝后追封为太尉越王

柴宗诚:被后汉隐帝诛杀,死时还没有名字;后周太祖郭威即皇位,赐名“诚”,追赠左武卫大将军;柴荣继位皇帝后追封为太傅、吴王。

柴宗諴:被后汉隐帝诛杀,死时还没有名字;后周太祖郭威即皇位,赐名“諴”,追赠左屯卫大将军;柴荣继位皇帝后追封为太保、韩王

柴宗训:继承柴荣皇位,后周末代君主;宋朝建立后降封李从善,死后谥号为“恭”,归葬于顺陵。

柴熙让:原名宗让,官居左骁卫上将军,受封燕国公、曹王;宋朝建立后不知所终。

柴熙谨:官居右武卫大将军,受封纪王;宋朝初年去世。

柴熙诲:官居左领军卫大将军,受封蕲王;宋朝建立后不知所终。相传被上将军卢琰抱养,改名卢璇,在浙江省繁衍后裔。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清代吴璿(睿)著有长篇章回体小说《飞龙全传》,主要讲述了赵匡胤反抗昏君,逃走在江湖上行侠仗义,结识了柴荣等好汉,辅佐后周皇帝郭威、柴荣,最终建立大宋的故事,后世多次翻印。

现代及当代也有根据柴荣的生平而创作的一些文学作品,例如韩国磐著有《柴荣》,介绍柴荣的生平事迹,1956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李小树、黄崇岳著有《周世宗柴荣》,介绍柴荣的生平事迹, 1987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朱乐天著有历史长篇小说《柴荣大帝》, 2017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等。

现代作家吴祖光创作有剧本《三打陶三春》,叙述了周世宗柴荣命大臣赵匡胤为媒,为功臣郑恩迎娶民女陶三春的传奇姻缘故事,被改编为京剧豫剧等。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绰号“柴进”的柴进,被描写为后周世宗柴荣的嫡派子孙。 在与北宋著名军事家族“杨家将”相关的众多艺术作品中,杨延昭之妻柴郡主为后周世宗柴荣之女,被赵匡胤敕封皇御妹金花郡主。

影视形象

动漫

1990年出版的动漫作品《铁将纵横》中,故事背景年代是在五代后周世宗柴荣时期,动漫的主要人物柴荣是大周王朝皇帝、先皇郭威的义子,英明神武,好战嗜杀,师承烈火太祖,身怀“烈火神功”绝技。

参考资料

..2023-04-10

..2023-04-10

..2023-04-11

..2023-04-10

..2023-04-10

..2023-04-11

..2023-04-11

..2023-04-10

..2023-04-10

..2023-04-12

..2023-04-10

..2023-04-11

..2023-04-10

..2023-04-11

..2023-04-10

柴荣故里寻迹.河北新闻网.2023-03-01

历史上真实的“柴王爷”.河北新闻网.2023-04-12

..2023-04-10

..2023-04-10

..2023-04-12

后周世宗柴荣擅城市规划 改造汴京展大都会魅力.中国新闻网.2023-04-11

..2023-04-11

第一章 建置沿革.河南地史方志.2023-04-11

开封历史.开封市人民政府.2023-04-11

跑马圈城的五代第一明君柴荣.新浪网.2023-04-11

寻味开封:坊市界限打破以后.开封网.2023-04-11

..2023-04-10

..2023-04-09

..2023-04-11

《五代史演义》第五十九回 惩奸党唐主施刑 正乐悬周臣明律.国学导航.2023-03-18

五代法制的“滥”与“治”.青海普法网.2023-03-18

..2023-04-09

..2023-04-12

..2023-04-12

..2023-04-12

..2023-04-11

..2023-04-09

..2023-04-11

..2023-04-11

..2023-04-09

..2023-04-12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三》.国学导航.2023-02-28

《明史·列传第二十三》 .国学导航.2023-03-01

【新郑】后周皇陵.郑州市文物局.2023-03-02

踏访新郑陵上村 走近后周柴世宗.央广网.2023-03-02

后周皇陵.中国国家图书馆.2023-03-02

..2023-04-10

..2023-04-10

..2023-04-10

..2023-04-10

..2023-04-10

柴荣.中国国家图书馆.2023-04-10

周世宗柴荣.中国国家图书馆.2023-04-10

雅俗共赏的《柴荣大帝》.搜狐.2023-04-10

邢台受赠历史小说《柴荣大帝》.中国作家网.2023-04-10

三打陶三春 .豆瓣.2023-04-12

..2023-04-10

杨家将(北宋军事家族 太原).山西省人民政府.2023-04-10

杨不悔PK刘晓庆 《穆桂英挂帅》现史上最美柴郡主.央视网.2023-04-10

《问君能有几多愁》主创人员名单.新浪娱乐.2023-03-03

电视剧《倾世皇妃》剧照-周一围饰演柴荣王子.新浪娱乐.2023-03-03

《倾世皇妃》.优酷.2023-03-03

大宋传奇之赵匡胤.猫眼电影.2023-04-12

《铁将纵横》.腾讯动漫.2023-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