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岭南

岭南

岭南(英文名:Lingnan),又名岭表等。岭南是一个历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岭南建制的区域划分和称谓也有很大变化。本词条的岭南以现代行政区划为标准,包含包括广东、广西、海南、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三省二区。岭南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大致位于东经104°29′~117°20′,北纬18°10’~26°20′之间,东边与福建省相邻,北部与江西省湖南省贵州省相接,西边与云南省越南相连,总面积约为42万多平方千米。

岭南地区跨扬子地块、江南造山带以及华夏地块,属于华南地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该地区80%的土地为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的面积较小。岭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具有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表现为“湿、热、风、雨”。夏季湿热多雨多台风,冬季低温多阴雨。岭南地区的河流有很多,主要包括红河水、左江右江柳江等。珠江是岭南地区最重要的一条河流。岭南地区物种多样性丰富,以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有野生脊椎动物622种,药物资源达4500种以上。

岭南少数民族众多,主要有壮族黎族瑶族畲族苗族回族满族。同时,岭南地区较具影响力的汉族方言主要是:粤语系、闽方言系、客家方言系。长期以来,汉文化、岭南周围地区荆楚文化、闽越文化、吴越文化,及海外一带外来文化对古南越长期的浸润改造,形成了兼容并蓄的岭南文化。较长的海岸线和较早开放的港口使岭南地区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汉代,广州成为中国与古罗马帝国的海上贸易中心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现在岭南地区经济发展不均,广东省作为中国的第一经济大省,经济龙头的地位30多年未曾被撼动,但其余地区较为滞后。岭南地区有很多的风景名胜,如澄碧湖、青秀山、白云山、木色湖等。

命名

岭南,即五岭以南。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大体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省江西省四省边界处。岭南第一次作为地域名出现是《隋书·地理表》,其文谓:“岭南诸州,多以盐、米、布交易,俱不用钱”。除此之外,“岭南”作为地名在宋代典籍《新五代史·南汉世家》中也有提及。岭南是一个历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岭南建制的划分和称谓也有很大变化。历史上大致包括广东省(含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广西和云南省东部、福建省西南部的部分地区。但现在提及到岭南一词,特指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三省二区,亦即是当今华南区域范围。

位置境域

岭南地处中国大陆南部,东边与福建相邻,北部与江西省湖南省贵州省相接,西边与云南、越南相连。岭南大致位于东经104°29′~117°20′,北纬18°10’~26°20′之间。岭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香港、澳门三省二区,总面积约为42万多平方千米,东西跨度是南北跨度的2倍多。

历史成因

岭南地区跨扬子地块、江南造山带以及华夏地块,属于华南地块的中段。自新元古代以来,南岭地区经历过三次大型地壳运动,分别为早古生代褶皱造山,晚二叠世-早中生代印支构造运动(早中生代造山事件)以及晚中生代燕山运动,多次岩浆构造活动形成了南岭独特的山脉-盆地相间格局。除此之外,华南板块由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于新元古代早期拼合而成。扬子地块在东安运动、雪峰运动时期向东南方向的扩张形成江南中元古褶皱造山带,晋宁运动时江南造山带与华夏古陆沿绍兴-江山断裂带碰撞对接,加里东运动使扬子与华夏两陆块间洋盆褶皱回返,形成加里东褶皱带,完成了扬子地块东扩,与华夏地块拼贴联合,形成岭南地区的统一陆块。

地理特征

气候

岭南位于南北气候交汇区和大陆与海洋过渡区,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具有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夏季湿热多雨多台风,冬季低温多阴雨。具体表现为全年辐射强,温度高,降水多,湿度高等特征。

气温

岭南地区大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广东省年平均气温呈北低南高分布,雷州半岛南端徐闻县县最高(23.8℃),粤北山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最低(19.0℃)。月平均气温最冷的1月为13.4℃,最热的7月为28.5℃。广西壮族自治区冬季平均气温略偏低,春、夏、秋季气温偏高。全自治区年平均气温21.4℃,较常年偏高0.7℃。海南岛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2.5℃-25.6℃之间,中部山区略低于23℃,南部、西部略高于25℃,等温线向南弯曲呈弧线,由中部山区向沿海递增,沿海高于内陆,南部高于北部。

降水

岭南地区常年高温多雨。广东省年平均降水量为1790毫米,最少年份为1333.3毫米,最多年份达2254.1毫米。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呈多中心分布。3个多雨中心分别是阳江市恩平市—斗门、海丰县陆丰市普宁市清远市佛冈县—龙门。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均年降水量1647.7毫米。其中汛期(4~9月)全自治区平均降水量1234.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5%。海南岛是同纬度世界上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水汽来源充足,降水总量多,时空分布不均。海南岛干湿季分明。雨季一般出现在5-10月,干季为11月-翌年4月,雨季降水约占年雨量的80%。平均年雨量约为1640毫米,年降水量分布呈环状分布,东部多于西部,山区多于平原,山区又以东南坡最多。

日照

岭南地区总体太阳辐射量较多,日照时间较长。以广东省为例,年平均日照时数自北向南增加,由不足1500小时增加到2100小时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兆~5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均年日照时数1607小时。夏季较常年同期偏多53小时,冬季、春季、秋季日照时数分别较常年同期偏少50小时、7小时和9小时。海南岛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各地的年日照时数,除中部山区因云雾较多,只有1750小时左右,其他大部分地区都在2000小时以上,西、南部地区达2400-2600小时。各地日照时数一般以7月最多,2月最少,夏季最多,冬季最少。

地质

地质构造

华南大地构造在空间上以西部扬子地块为陆核向外扩展,东部为华夏地块,两陆块间为一残洋盆地,即加里东褶皱带分布区。华南地区经历了复杂的地壳运动(武夷云开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等),地表出露有大量岩浆岩,并广泛分布有多金属矿床。

广东省境内构成各类地貌的基岩岩石以花岗石最为普遍,砂岩变质岩也较多,粤西北还有较大片的石灰岩分布。沿海沿河地区多为第四纪沉积层,是构成耕地资源的物质基础。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以南丹-昆仑关断裂带和凭祥-大黎断裂带为界,被划分为桂东、桂西和桂南3个构造区块:桂西区块主要分布NW向深大断裂带,如右江断裂带、黑水河断裂带、那坡断裂带等;桂东区块主要以NE-NNE向深大断裂带为主,如博白-梧州断裂带、桂林-来宾断裂带、三江-融安断裂带等;桂南区块主要发育NEE向深大断裂带,如峒中-小董断裂带、上思-在妙断裂带、灵山-藤县断裂带、陆川-岑溪断裂带等。这些深大断裂带是广西地区现今区域构造划分的主要界线。

海南省地质构造形态分为东西向构造、南北向构造、北东向构造、北西向构造等主要构造体系,控制着岛陆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成矿作用及晚近时期的山川地势的展布。东西向构造从北往南有4条构造带,北东向褶皱和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在空间分布上可分为北东和北北东2组构造带。海南岛纵深地质构造表现为地幔隆起背景上的凹陷区,幔凹中心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一带,幔凹深度为30多千米。由于岛内地壳结构和深部构造的差异,在地质构造、沉积建造和岩浆活动等方面,都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特征。

矿产

广东省南岭粤东粤西等3条重要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禀赋居中国中等水平。矿产资源种类齐全,至2021年底,发现矿产151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05种,查明资源储量排中国前10名的矿种69种,主要有、锆、油母页岩、高岭土、稀土、玻璃用砂、锡、银、硫铁矿、铅、锌、钨等,矿产资源相对丰富。全省海主要大型矿区有仁化凡口铅锌矿、曲江大宝山铜多金属矿、连平锯板坑钨锡多金属矿、云浮大降坪硫铁矿、恩平七根矿、高要河台金矿、广宁黄泥坑金矿、高明富湾银矿、揭阳五经富—五房稀土矿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尤以铝、锡等有色金属为最,是中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自治区发现矿产168种(含亚矿种)中,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28种,约占中国已查明资源储量矿产的79%;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中,75种资源储量居中国前十位,8种资源储量居中国第一位。在35种战略性矿产中,广西探明资源储量的有30种。

海南岛钛铁砂矿主要分布于海南岛东海岸,已探明矿床24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1处。锆英石砂矿大型矿床3处、中型6处、小型19处,主要分布于文昌、琼海市万宁市、陵水等市县。花岗石主要分布于屯昌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亚、乐东黎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等市县,花色品种主要有崖县红、翠玉红、翠白玉、四彩花、玫瑰红、芝麻白等。

地形地貌

岭南地区的地形特征总的来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该地区80%的土地为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的面积较小。

广东省的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主要是山地丘陵为主,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南部以平原和台地为主。全省山脉大多与地质构造的走向一致,以北东―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贯粤西、粤中和粤东北的罗平山脉和粤东的莲花山脉;山脉之间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面积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还有高要区清远市、杨村和惠阳区冲积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岛电白区阳江市一带和海丰县潮阳区一带分布较多。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四周多山,成盆地状。广西的山脉众多,主要有越城岭、海洋山、都庞岭萌渚岭、大南山、天平山九万大山等。平原主要分布在各个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有右江平原浔江平原、南流江平原、郁江平原等。广西的溶洞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柳江红水河流域,桂江贺江的中上游。

海南省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呈穹隆山地形,以五指山、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水文

岭南地区的河流有很多,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为珠江、沿海诸水系、安南诸水系、海南岛诸水系。珠江水系是岭南最大的独立水系,自西向东横贯岭南大部分地区,是西江北江东江作为支流形成的一条河流,最后注入南海

主要河流

珠江

珠江别名粤江,中国南方最大的河流,自西向东横跨华南地区,属于中国七大江河之一。珠江跨越滇、黔、粤、桂、赣和湘等省区,经纬度范围东经102º14'~115º53',北纬21º31'~26º49',发源于云贵高原马雄山,基本上由三条独立水系东江、北江、西江汇流而成,西北江在三水区思贤窖汇合沟通重新组合后流向下游,东江在东莞市石龙汇入珠江口,它们在珠江三角洲汇集,自广州汇入南海区。全长2320千米,流域面积446768平方千米。珠江是中国第二大河流,年径流量3492多亿立方米,居中国江河水系的第二位,仅次于长江,是黄河年径流量的6倍。

红水河

红水河位于中国珠江流域的上游,贯穿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横跨三个省份。红河水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马雄山南盘江,流至贵州省蔗香与北盘江汇合处起,至象州县石龙三江口止,其主河段总长659千米,流域面积3.3万平方千米,年平均径流量为696亿立方米,落差756.5米,年降水量1200毫米。红水河因流经红色砂贝岩层,水色红褐而得名。主要的支流有布柳河、灵歧河、清水河、蒙江曹渡河刁江等。

西江

西江古称郁水、浪水和胖江,是珠江内最大的水系,也是中国第三大河流。发源于云南露益县马雄山,流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而入广东省,在广东省三水区思贤滘进入珠江三角洲,在珠海市的磨刀门洪湾企人石汇入南海区,全长2214千米,思贤滘以上干流全长2075千米,集水面积约35万平方千米。西江的年平均径流量为2215亿立方米,是广东省最丰富的地区。干流自上而下分为南盘江红水河浔江和西江5个河段,主要支流有北盘江柳江郁江桂江贺江等。

主要湖泊

万绿湖

万绿湖是岭南第一湖,蓄水量约139亿立方米,拥有370平方千米的浩碧水,1100平方千米延绵青山,360多个绿色岛屿。万绿湖风景区位于东源县境内,距广州市200千米,距深圳市180千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因处处是绿,四季皆绿而得名。万绿湖2002年8月被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2015年被评为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2020年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大龙湖

大龙湖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西燕镇大龙洞村,距上林县城28千米,是1958年人工拦蓄地下水而形成,属喀斯特溶岩地貌高山平湖型自然风景旅游区。整个湖面面积5.6平方千米,湖中有14个天然小岛,16个天然溶洞,总库容1.51亿立方米,有效库容1.08亿立方米,防洪库容0.43亿立方米,因传说中的壮族短尾龙“特掘”留于此处生活而得名。

木色湖

木色湖是海南岛中部有名的人工湖,位于屯昌县西南部,距县城20多千米。木色湖景区占地28平方千米,水库总库容2450万立方米,内有木色湖的雷公滩湖,湖水清澈,环湖青山起伏,湖畔水草丰盛,水鸟成群,是海南省“八五”重点旅游开发区之一。

水利工程

新丰江水库

地处广东省河源市西部,属东江水系,也称万绿湖,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水库,总库容138.96亿立方米,其中调洪库容31.024亿立方米,有效库容64.89亿立方米,死库容43.068亿立方米,为,蓄水面积5140平方千米。水库大坝坝高高124米,坝顶宽为5米,长度440米,是世界上第一座经受六级地震考验的超百米高混凝土大坝。坝址以上控制集水面积5740平方千米。坝型属于混凝土重力坝,于1958年7月破土动工,1969年建成,最大坝高105米,设计库容量140亿立方米,是兼有养殖、发电和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一型水利工程 。 

龙滩水库(龙滩水电站)

龙滩水电站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珠江红水河干流梯级开发的龙头骨干控制性电站。电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城上游15km,处于红水河流域十个梯级电站的第四级,是集发电、防洪、航运和水环境改善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龙滩水电站共建设了8个珍稀野生植物保护园,在园区内栽种近万株珍稀野生植物和古树。其中塘英珍稀野生植物园位于龙滩水电站塘英基地。该园占地6000平方米,栽种包括广西唯一一株240年树龄的红豆树以及毛红椿、任豆树等珍稀乔木。

松涛水库

松涛水库位于南渡江上游,是中国十大水库之一、海南省最大的水库、海南省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区,是集灌溉、防洪、供水、发电、通航、养殖、造林、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大型综合水利工程。

松涛水库北起纱帽岭,南至细水山区,东面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接壤,西与白沙黎族自治县毗邻。跨儋州市、白沙和琼中三个市县。湖岸线长544千米,水面面积130.5平方千米,总库容量33.45亿立方米,有效库容量20.83亿立方米,年平均供水量12.87亿立方米,最深水位70米,一般为30至40米。

土壤

岭南地区的土壤一般是酸性红壤。广东省最重要的地带性土壤是赤红壤、红壤和砖红壤其分布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壤面积的24.8%、37.96%和5.15%。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总面积80%以上的土壤类型为红壤、赤红壤、水稻土、黄壤、紫色土和石灰岩土。海南岛的主要土壤类是砖红壤和水稻土,全岛18个市/县均有分布。

生物多样性

岭南地区物种多样性丰富,岭南作为中国天然的药用植物资源库,药物资源达4500种以上,占中国药用资源种类的36%,其中仅在广东省境内,盛产的中药材便有2600多种。以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有野生脊椎动物622种,其中,兽类98种,鸟类316种,爬行纲99种,两栖纲44种,硬骨鱼纲65种。陆栖脊椎动物包括中国特有种4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6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1种,分别为熊猴云豹、豹、华南虎林麝梅花鹿黑麂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蟒蛇和金斑喙凤蝶,国家Ⅱ级保护动物65种,省级保护动物26种。

植物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野生植物物种和珍稀种类,到1992年底,确认有维管植物288科1717属8354种,仅次于云南省四川省,居中国前列。在各类植物中,按用途分,具有开发价值的野生水果12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2426种;野生淀粉植物109种;野生化工原料植物210种;野生纤维植物400多种;野生芳香植物156种;栽培的果树约700种。农作物资源,水稻8600多个品种,玉米200多个品种,甘蔗210个品种。除此之外,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37种,二级重点保护植物61种,它们主要分布在3处:以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桂西南地区,以大瑶山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桂中地区,以花坪自然保沪区为中心的桂北、桂东北地区

广东省

至2021年底,广东省分布野生高等植物6654种(包括苔藓植物691种、石松门和蕨类植物587种、裸子植物29种、被子植物门5347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161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10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151种)。其中由林业部门管理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有广东苏铁(仙湖苏铁)、水松、南方红豆杉、小叶兜兰紫纹兜兰杜鹃叶山茶等9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有白豆杉厚叶木莲杜鹃兰八角莲小叶红豆紫荆木等101种。

海南省

海南省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的原生地。海南岛维管植物4600多种,约占中国总数的1/7,其中490多种为海南所特有。热带森林植被类型复杂,垂直分带明显,且具有混交、多层、异龄、常绿、干高、冠宽等特点。热带森林以生产珍贵的热带木材而闻名,属于特类木材的有花梨、坡垒、海南紫荆木、荔枝、母生5种,一类材34种,二类材48种,三类材119种。

动物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发现陆栖脊椎野生动物929种(含亚种),约占中国总数的43.3%。海洋及淡水的鱼类700多种,占中国总数的30%以上。在这些动物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物种有150个,约占中国重点保护动物的44.5%。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26种,占中国的26.8%;二级保护的有124种,占中国的51.7%。广西南部濒临的北部湾,不仅是中国著名的渔场,也是世界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宝库。据调查,北部湾有鱼类500多种、虾类200多种、头足纲近50种、蟹类20多种,还有种类众多的贝类、其他海产动物和藻类,其中儒艮中国鲎、海马、海蛇牡蛎科锯缘青蟹等十分著名,举世闻名的合浦珍珠也产于这一带海域。

广东省

至2021年底,广东省分布陆生脊椎野生动物1018种(包括两栖纲113种、爬行纲173种、鸟纲577种、哺乳纲155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254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9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95种)。其中由林业部门主管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42种(包括哺乳纲11种、鸟纲27种、爬行纲3种及昆虫纲1种),代表物种有华南虎小灵猫中华穿山甲东方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46种(包括哺乳纲14种、鸟纲109种、爬行纲13种、两栖纲4种及昆虫纲6种),代表物种有猕猴熊瞎子豹猫黄喉貂毛冠鹿水鹿白鹇白胸翡翠白腰杓鹬斑头大翠鸟斑头秋沙鸭等。

海南省

海南陆生脊椎动物有660种,其中两栖类43种,爬行纲113种,鸟类426种,哺乳类78种。在陆生脊椎动物中,23种为海南特有。世界上罕见的珍贵动物有黑长臂猿坡鹿、水鹿、猕猴、黑熊、云豹等亦珍贵。1998年5月公布的海南省陆生野生动物调查结果,共记录了4个纲、32个目、77个科、320种动物。320种动物中,有7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2种属省级保护动物。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远古至南北朝时期

考古发现,在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60万年至80万年前)岭南境内已有人类活动遗迹。距今1.4万年前广东先民就驯化了水稻,或成世界稻作文明源头。甑皮岩遗址是距今12000至7000年新石器时代典型的洞穴遗址,于1965年被发现,它不仅是现代华南人乃至东南亚人古老祖先的居住地之一,也是古人类陶器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岭南历史久远,广东花都,就是太古时代“南海盘古国”的所在地。

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设置南海郡象郡桂林郡。今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海南省及今广东西南部属象郡,今广东西部一部分属桂林郡。公元前204年,秦亡,赵佗在岭南建立南越国,建都番禺区。公元前111年,西汉刘彻平定南越国叛乱,在岭南先后设交州交趾郡,辖岭南各郡县。其中琼山区、儋耳两郡,在海南岛上。三国时,岭南为吴辖地。

唐、宋、元、明、清时期

8世纪初,唐朝设立岭南五府经略使,统一管理整个岭南的军事。李渊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在海南岛上设崖、儋、振三州。唐末分设岭南东、西道。东道辖今广东省大部,道治广州市

北宋初在岭南设置广南路。997年,广南路分置广南东、西路,简称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

元代,今广东省境分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和湖广行中书省海北海南道。广西属湖广行中书省。至正二十三年(1363)置广西行省,为广西设省之始。广西政区实行省、路(府、州、司、厅)、县制,奠定了今广西政区的基础。元代在羁制度的基础上,正式建立土司制度。

明初,设广东行中书省,将海北海南道改隶广东。广东省辖境基本定型。明洪武年间设广西、广东承宣布政使司。明代土司制度达到鼎盛期。朱元璋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升海南省为府,总领崖、儋、万3州13县,隶属广东行中书省。

清初,布政使司改称省,辖境与明代相同。“广东省”名称正式使用。清代沿袭明末旧制,仍设琼州府领崖、儋、万3州10县,归广东领辖。除此之外,大规模“改土归流”使得土司制逐渐衰落,至民国终结。清中期后,洪门势力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迅速,民众反清情绪高涨。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爆发,天地会的反清起义也在各地勃然兴起。1856年,法国借口广西“西林教案”悍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面对法国侵略,广西军民奋起抗击,在陆路战场取得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

近现代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新桂系利用民众抗日救国的热情迅速壮大自己,在与广东省军阀陈济棠联合发动两广事变后,形成两广割据局面。然而频繁用兵耗费巨大,造成人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尖锐。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1949年10月28日和11月6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先后成立,各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相继成立。1950年5月,海南岛全岛解放。1949年11月7日,人民解放军发起解放广西战役。在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组织的配合下,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12月11日将红旗插上镇南关,标志着广西全境解放。1950年5月,海南岛全岛解放。

1988年4月,海南省独立建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之前都是是小渔村。香港在1842至1997年间曾是英国殖民地。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而澳门在1887至1999年间曾是葡萄牙帝国的殖民地。1999年12月19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民族与语言

民族

岭南少数民族,主要有壮族黎族瑶族畲族苗族回族满族

广东省是56个民族成分齐全的省份。汉族民系主要有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闽南民系。广东省少数民族人口有47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4%。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族、毛南、回、京、彝、水、仡佬族等12个世居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有1898万人,占38.54%,其中壮族人口1605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4.57%,占总人口的32.60%。

海南省汉族黎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总共有人口为158万人,占总人口的15.70%。回族是世居民族,其余民族是解放后迁入的干部、职工和移民,分散于全省各地。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大部分为中国国籍,根据2017年统计数据,中国籍人口占香港人口比例约91.4%。其他国籍人士主要包括菲律宾(约19.0万,2.6%)、印度尼西亚(约17.0万,2.3%)和印度(约3.3万,0.4%)。澳门居民以华人为主,占总人口约九成,其余为葡籍、菲律宾籍、越南籍以及其他国籍人士。

语言

岭南地区较具影响力的汉族方言主要是:粤语系、闽方言系、客家方言系。

广东省的语言复杂多样,境内主要分布着粤、客、闽三大汉语方言。此外,在珠三角之外的偏远地区还分布着粤北土话、话、官话等。除汉语方言外,省内还有瑶语、壮语畲语标话等世居的少数民族语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12个民族除回族转用汉语外,其他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并都在使用,分别是汉语、壮语、瑶语、苗语侗语、佬语、毛南语、京语、彝语水语、仡佬语。其中,汉语、壮语、瑶语、苗语、彝语还各有自己的方言土语。

海南省居民语言种类多,主要使用的方言有10种。海南话使用最广泛、使用人数最多,全省有500多万居民通用,属汉藏语系汉语闽南语。全省黎族人民使用黎话,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系。除此之外,还有临高话,苗话等。

香港特别行政区通行“两文三语”(即中文、英文,普通话、粤语和英语),中英文同属香港的法定语文。根据2016年统计数据,香港居住人口中,日常习惯用粤语的占88.9%,用英语的占4.3%,用普通话的占1.9%,用中国其他方言的占3.1%,用其他语言的占1.9%。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官方语言为中文和葡文,中文和英文在商业领域中也被广泛采用,广东话则是日常用语,普通话和福建话也通用。

行政区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位于东经104°28′~112°04′,北纬20°54′~26°23′之间,北回归线横贯中部。东连广东省,南临北部湾并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与云南省毗邻,东北接湖南省,西北靠贵州省,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行政区域土地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管辖北部湾海域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

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划为14个设区市,10个县级市,60个县(含12个自治县),41个市辖区,806个镇,312个乡(含59个民族乡),133个街道。首府为南宁市市。

广东省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陆地范围北纬20°09'~25°31',东经109°45'~117°20'之间。东临福建省,南邻南海,西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接江西省湖南省,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琼州海峡海南省相望。截至2022年10月,广东省下辖21个地级市、65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4个县、3个自治县。省会为广州市

海南省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隔北部湾越南相对,东面和南面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为邻。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岛礁及其海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全省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1944千米,有大小港湾68个。截至2022年12月,海南省行政区划市级4个(地级市4个)、县级25个(市辖区10个、县级市5个、县4个、自治县6个)、乡级218个(街道22个、镇175个、乡21个)。省会为海口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位于中国南部、珠江口以东,西与中国澳门隔海相望,北与深圳市相邻,南临珠海市大万山岛,距广州市约200千米。区域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和周围的262个岛屿。陆地总面积为1106.3平方千米,其中港岛80.7平方千米,九龙46.9平方千米,新界978.7平方千米。海域面积为1648.7平方千米。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珠江三角洲,地理坐标东经113°35’,北纬22°14’,与东北偏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相约六十千米。澳门由澳门半岛(9.3平方千米)、氹仔(7.9平方千米)、路环岛(7.6平方千米)、路氹填海区(6.1平方千米)、新城A区(1.4平方千米)和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澳门口岸(0.7平方千米)组成,总面积共33.3平方千米。

经济发展

岭南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和较早开放的港口,海上对外贸易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商品经济和商品意识。早在距今6000年左右,岭南先民已经利用独木舟在近海活动。 距今5000~3000年期间,东江北岸近百千米的惠阳平原,已经形成以陶瓷为纽带的贸易交往圈,并通过水路将其影响扩大到沿海和海外岛屿。通过对海船和出土陶器,以及有肩有段石器、铜鼓和铜的分布区域的研究得知,先秦时期的岭南先民已经穿梭于南中国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其文化间接影响到印度洋沿岸及其岛屿。根据出土遗物以及结合古文献的研究表明,岭南南越国已能制造25~30吨的木楼船,并与海外有了相当的交往。先秦时期,岭南先民在南海及南太平洋沿岸开辟了以陶瓷为纽带的交易圈,更对外出口漆器、丝织品、陶器和青铜器,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岭南的输出品主要是:漆器、丝织品、陶器和青铜器。输入品正如古文献所列举的“珠玑、犀(牛)、玳瑁、果、布之凑”。主要的贸易港口有番禺(今广州市)和徐闻县(今徐闻)。汉代,广州成为中国与古罗马帝国的海上贸易中心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广东省

从1989年开始,广东省就是中国的第一经济大省,经济龙头的地位30多年未曾被撼动。2022年,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为129118.58亿元,同比增长1.9%,继续领跑中国。广东省成为中国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万亿元大关的省份。

海南省

2021年,海南省的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2%,位列中国第2,两年平均增速位列第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位列中国第7,两年平均增速位列第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6.5%,位列中国第1,两年平均增速位列第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3%,位列中国涨幅最低的第3。2022年,海南省的GDP为6818.22亿元,在中国排第28。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经济总量一直在中国排在第三方阵末位,在中国排在第18位。2023年1-6月,广西GDP达到12694.78亿元,增速为2.8%。其中,第一产业总值1186.88亿元,增速为4.4%;第二产业总值4270.35亿元,增速为1.2%;第三产业总值7227.55亿元,增速为3.5%。

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是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经济比较发达。2018年,香港GDP达到28453亿港元(合3648亿美元),同比实际增长3%;人均GDP约36万港元(合4.9万美元),属于高收入经济体。香港经济结构以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长期保持在90%以上。香港是全球经济最开放的地区之一,已连续25年被国际机构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回归以来,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济实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2019年澳门本地生产4346.7亿元(澳门币,下同),比1999年的518亿元增长7倍多。人均GDP为64.5万元(约8万美元),位列世界第三,比1999年增长4.5倍。并且近年来,澳门失业率都维持在2%以下,几乎实现全民就业。除此之外,访澳旅客逐年增加。2019年访澳旅客3940万人次,比1999年的744万人次增加近5倍,旅客消费拉动澳门经济增长效应明显。

城镇化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肇庆市、东莞、惠州、珠海市中山市江门市9个内地城市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总占地面积为5.62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5.10%。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和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

1994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第一次提出“珠三角城市群”概念,建立“多核心结构”城市群目标和中东西“三大都市圈”结构。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珠三角的东莞、佛山市广州市、惠州、江门、深圳市肇庆市中山市珠海市9个城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开启了一体化发展的局面。

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的人口总量近6500万,2020年GDP总量超过8.9万亿元,占中国GDP总量的9%。

交通发展

古代

秦始皇一统百越后,岭南地区开始成为秦朝中央版图的一部分。秦统一岭南主要靠的是水路、通过修建灵渠湘江水系珠江连接到一起,当时的水路交通就成了岭南与中原间最重要的交通命脉。

汉代刘彻收复南越后,北盘江与秦时的灵渠水路组成了“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走向的重要水路通道,可分别由蜀黔桂直抵广州市、或由兴安县直抵湖南省的湘江水系。

刘秀即位时,时任桂阳县知府卫飒奏请开凿“西京路”,将以往的水路通道改为陆路。“西京路”与现在的G4京广澳高速大致平行(由今日英德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方向穿过南岭群山直抵宜章县),全长约250千米。此路贯通后、官府的物资流通就可改走陆路,从而免却了拉纤民夫的大量征用。

唐代,名相张九龄于公元716年向李隆基奏请开凿“大庾岭路”,这为南北交通要道增加一条“东线”。后来,大庾岭路却是五岭中最庞大的交通要道,承担着唐中叶之后最大量的南北间物资流通任务。到了明朝时,大庾岭路已晋升为“黄金通道”。

现代

广东省

2022年,广东省旅客运输总量47502万人,比上年下降23.5%。旅客运输周转量1621.35亿人千米,下降31.1%。2022年末,广东省铁路运营里程5829千米,其中200千米/小时以上标准高快速铁路运营里程2788千米。高铁客运量占全部铁路客运量比重86.6%。除此之外,珠三角地区打造了“5+4”骨干机场,包括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珠三角新干线机场珠海金湾机场惠州平潭机场等5大机场,粤东西北打造揭阳潮汕国际机场、湛江机场、梅州梅县机场、韶关机场等4个机场。

广西壮族自治区

截至2021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总里程16.06万千米,比上年末新增2.90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7339千米,比上年末新增536千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57亿吨,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68亿吨,增长20.7%。全年旅客运输总量2.98亿人次,比上年下降18.8%。旅客运输周转量521.94亿人千米,下降5.8%。铁路营业总里程5216千米,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1771千米。

海南省

2021年,海南省货物周转量8786.53亿吨千米,同比增长137.7%,其中水运增长140.3%。旅客吞吐量4510.90万人,增长6.5%。邮政业务总量30.97亿元,增长17.9%。海南省68个天然港湾,已开辟港口24个,其中以海口港八所港洋浦港三亚港四个港口为最大。除此之外,海航控股也是中国四大航空公司之一。

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的交通异常发达,与内地交通不同,香港的所有车辆均靠左行驶。

香港国际机场是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之一,它位于大屿山岛以北的赤鱲角,是通往内地的门户。除此之外,目前,北京、上海市广州市已开辟了直通香港九龙的列车班线,旅客只需在出发地办理好出入境手续。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半岛与氹仔之间由三条分别长2.5千米、4.4千米及2.1千米的澳氹大桥连接,氹仔和路环岛之间也有一条约2.2千米的路氹连贯公路相连。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水污染问题

珠三角河网区由于工业和人口比较集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较高,化学需氧量、总氮、氨氮排放量分别居全省七大流域首位。据调查,广东省生活源、农业源对主要水污染物排放贡献大,其中生活源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占全省排放总量的55.0%、80.2%、56.9%、34.8%,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占全省排放总量的40.4%、16.8%、38.6%、63%。这些污染源涉及的主体多,而且多数是无组织排放,或者是面源排放,治理和监管的难度都比较大。

土地沙化和退化问题

海南地区存在明显的土地沙化和退化问题,主要集中在海南地区西部,大致范围为乐东黎族自治县、东方县等丘陵盆地地区,滨海平原地区北起昌化江入海处的昌城到莺歌盐场,宽度大约为1015km的带状区。将20世纪90年代与最近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海南省西部土地退化沙化问题受人为干预影响相对较大,出现了一定的恢复逆转趋势,土地沙化较严重面积减少约73%,退化严重地区面积减少约93%。

环境保护

农村环境整治

2017年,广西上林县大力开展非法网箱养鱼“清网”行动,发布烟花爆竹“禁放令”,累计投入资金约1.5亿元建成137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以及1362万元用于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上林县也成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首个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的县份。除此之外,统计数据显示广西13个获命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县(市、区)的大气、水环境质量均处于全区前列,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到优良以上,圆满完成了水、气、土等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2021年,广西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污染防治攻坚战连续两年国家考核优秀。

生态文明试验区

海南省一直在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21年,海南省划定环境管控单元871个,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4个地级市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推动农村“气代柴薪”等系列举措。因此,近两年来海南省细颗粒物(PM2.5)浓度年均下降1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5%。城市(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镇内河湖水质达标率91.3%。

风景名胜

岭南地区自然风光婀娜多姿。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虎山澄碧湖谢鲁山庄香桥岩、勾漏洞、太平石山、青狮潭大瑶山青秀山等风景名胜区。广东省有肇庆星湖西湖、孙中山故里、白云山、惠州罗浮山、丹霞山、梅州市雁南飞茶田等景区。海南省有七仙岭海南南丽湖国家湿地公园临高角木色湖等风景名胜区。

青秀山

青秀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中心,坐落在蜿蜒流淌的邕江畔,面积13.54平方千米,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青秀山拥有迁地保护和园林造景完美结合的经典之园——千年苏铁园、独具热带雨林特色的生态园林景观——雨林大观、中国最大的自然生态兰花专类园——兰园、富有民族特色的壮锦广场、青秀山友谊长廊。除此之外,青秀山拥有汇聚东盟各国国花、国树和南宁友好城市代表性雕塑的东盟友谊园、具有历史文化的状元泉、董泉、明代风格的龙象塔以及具有鲜明亚热带风光特色的棕榈园、芳香色艳的香花园、桃花岛等知名景点,还拥有佛教名刹——观音禅寺、水月庵以及别具异国风情的中泰友谊园等50多个景点。

白云山

白云山为南粤名山,位于广州市中心北部,总面积21.8平方千米,自古有“羊城第一秀”之称,是城市山岳型森林生态风景区。2011年,白云山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

白云山从南至北共有7个游览区,依次为麓湖游览区、三台岭游览区、鸣春谷游览区、广州摩星岭游览区、明珠楼游览区、飞鹅岭游览区和荷依岭游览区。麓湖游览区有麓湖公园、白云仙馆、星海园等景点。三台岭游览区有云台花园等景点,鸣春谷游览区有鸣春谷、能仁寺、山顶公园等景点。摩星岭游览区可以观赏锦绣南天、摩星岭主峰等景点,明珠楼游览区可以浏览双溪别墅、梅花谷、黄婆洞水库等景点,鹅岭游览区最著名的景点是广州雕塑公园,荷依岭游览区主要景点有云溪生态公园,岭南荔枝园等。

七仙岭

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东北部,距离保亭县城12千米,2016年12月正式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规划面积约22平方千米,包括温泉区和森林区两部分。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气候温润,常年平均气温23℃左右,最高月平均气温27℃,最低月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1900毫米。景区内温泉属硅酸重碳酸钠型温泉,温度最高可达95℃,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景区遍布高板根、根抱石、古藤缠树、老茎生花、空中花园、植物绞杀、猛龙过江、腐木生芝和通天树等雨林奇观,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已探明动植物1000多种,其中包括海南黄花梨、蝴蝶木、桫椤见血封喉眼镜王蛇等国家珍稀动植物。

相关文化

原始的岭南文化有其独立的发展序列,呈现出一个比较单纯、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古代的岭南文化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其文化主体是岭南的土著越族文化,是一种原生型的本根文化。这就表明,岭南原始文化,同黄河、长江流域的原始文化一样,同是华族原始文化的发源地。

而近代岭南文化实为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这与各种异质文化的交融相汇有关。漫长历史进程中,北方汉族的迁徙南下带来中原文化,外出经商的岭南人带来海外文化。长期以来,汉文化、岭南周围地区荆楚文化、闽越文化、吴越文化,及海外一带外来文化对古南越长期的浸润改造,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岭南文化

文学

东汉时,岭南文学家有陈元杨孚。晋代广东省文学代表人物一为黄整,一为王范南梁陈代,有南海郡人刘删。唐代开始岭南文学兴盛,当时以广东粤北地区为中心,代表人物有张九龄邵谒等。张九龄是岭南第一位进士,第一位宰相,也是第一位有影响的诗人。宋代,珠三角地区逐渐取代粤北成为岭南文学中心,崔与之李昴英余靖是当时有中国影响的人物,崔与之更是开岭南宋词之始。明代,广东以南园前五子、南园后五子诗社为代表的文人社团盛行。元朝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多位青年诗人在广州南园创立南园诗社,对明代岭南诗歌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代表人物有孙蕡黄哲、王佐、李德、赵介,人称“南园前五先生”(南园前五子)。明嘉靖年间,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五人因追慕“前五先生”而重结南园诗社,被尊称为“南园后五先生”(南园后五子)。明末,在陈子壮的发起下,黎遂球、曾道唯、高明、谢长文、区怀年、苏兴裔、梁佑逵等12人,再结南园诗社,复兴南粤诗坛,称“南园后劲”。

音乐戏曲

潮州音乐

潮州音乐是潮汕地区各类民间器乐演奏乐曲的总称,主要流行于揭阳、潮州、汕头、汕尾等地,其影响辐射闽南、上海、台湾、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地区以及世界上潮人聚居的地方。潮州音乐以其表演形式灵活多变而享誉海内外,有着“唐宋遗音”“华夏正声”之称,是中国民间音乐中的瑰宝。潮州音乐现存曲目有700余首之多,表现题材有历史故事、自然小景、人情感悟等。传统曲目有《抛鱼》《掷钗》《薛刚祭坟》等。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用客家方言演唱。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歌词善用比喻,韵脚齐整。伴随着客家先民的迁徙落户广东省,是中原文化与广东本土文化融合的结晶,历经千年传承、兴盛不衰,广泛流传于广东省梅州、惠州、韶关市河源市等14个客家方言地区,具有浓郁岭南特色和深厚群众基础。

十番音乐

十番音乐又称“十班”、“五对”等,因用丝、竹、革、木、金制作的10件乐器演奏而得名。这种音乐轻松活泼,节奏感强,在我国福建省、广东、江苏省浙江省等地广为流传。十番曲调大多来源于民间小调和哗牌(唢呐曲),同时也从戏曲、曲艺及歌曲曲调中吸取了不少养分,其演奏形式有坐奏、行奏、舞奏之分,演奏时一般由掌板者充当指挥。海南省八音器乐是海南器乐的主要品种,因采用弦、琴、笛、管、箫、锣、鼓、铙八大类乐器演奏而得名。从清代到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这一器乐形式在海南长期盛行不衰。它流布于整个海南岛,并随着琼侨的足迹走向东南亚各国。

粤剧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大戏”,汉族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流行于岭南等粤人聚居地。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出现,是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粤剧主要流行于广东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使用粤方言地区的城乡。传统剧目早期主要有《一捧雪》、《二度梅》、《三官堂》、《四进士》、《五登科》等所谓“江湖十八本”,后又出现《黄花山》、《西河会》、《双结缘》、《雪重冤》等“新江湖十八本”和《苏武牧羊》、《黛玉葬花》等“大排场十八本”。其他代表性剧目还有《白金龙》、《火烧阿房宫》、《平贵别窑》、《宝莲灯》、《罗成写书》、《凤仪亭》等。

潮剧

潮剧又名潮剧、潮音戏,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距今已有四百三十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于粤东闽南地区、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东南亚等地。潮剧传统剧目分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文明戏和新编历史剧两大类,有剧目两千多个。传统剧目在潮剧中占据重要地位,有《荔镜记》《苏六娘》《刘明珠》等精品剧目;传统折子戏《扫窗会》《杨令婆辩十本》《闹钗》汇聚了传统潮剧的精华,被誉为“百花潮中的三块宝石”。

琼剧

琼剧是海南省唯一的地方大戏,清代称为“土戏”或“海南戏”,琼山区海口市一带称为“斋”,海外侨胞则称之为“琼州戏”、“琼音”。它以“琼剧”为名且见诸文字的时间为1936年,其后这一名称普遍流传开来,一直沿用至今。

工艺

粤绣(广绣)

粤绣是流传于广州及其古属地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民间刺绣工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苏颚《杜阳杂编》中就已有南海少女卢眉娘“工巧无比,能于尺绢绣《法华经》七卷”的记载。粤绣技艺注意结合材料形质,有真丝绒绣、金银线绣、线绣和珠绣四大类。真丝绒绣以蚕丝为绣材,表现力强,是历史最为悠久、技艺传承最为完整的粤绣品种。粤绣在广东省有着悠久的历史,潮绣在唐代就已出现于广东潮州地区,流传至明代已形成风格。它以龙凤、花卉、飞禽走兽、水族人物为题材,成品多充作日常用品、祭祀用品、欣赏用品、戏服装饰品等。粤绣工艺自成一家,它针法多变,针步均匀,能巧妙运用针法丝理表现物像的肌理。

广彩

广州市广彩瓷烧制技艺是釉上彩绘的代表,它历史悠久,约始于清代康熙,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广彩瓷器题材广泛,色彩鲜明。其烧制技艺主要包括彩绘颜料制作、彩绘工具运用、封金“斗彩”技艺等。彩绘类型可分为手工彩绘、定烧彩绘、积金彩绘、岭南画派彩绘四大类。广彩瓷器有三彩、五彩、珐琅彩等不同的种类,还仿照西洋画法制成独特风格的彩绘瓷器。其烧制技艺根植于民间,体现出中西彩瓷技艺融合、颜料制作独特、岭南文化特色浓厚、彩绘手法和题材内容丰富这四大特征,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研究价值。

海南椰雕

海南省椰雕是以椰壳、椰木和椰棕为原料的一种传统雕刻艺术,主要流传于海南地区。海南盛产椰子,产量占中国的99%以上,这种资源优势为海南椰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唐代即已出现关于海南椰雕的记载,明清时期椰雕被作为珍品进贡朝廷,赢得“天南贡品”之誉。20世纪中叶以来,椰雕技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高。椰雕制品种类很多,其中既有日用品,也有用于观赏的工艺品,成品上雕有精致的装饰性图案,制作技艺十分精良。

花瑰艺术

花瑰艺术是海南民间对木雕神像、偶像、人物像等的俗称。在海南省,以澄迈县的花瑰艺术最具代表性。花瑰艺术历史悠久,其起源与宋代佛、道、儒的兴盛有关。花瑰艺术多以沉木、树根、木化石为材料,雕刻神像、木偶像、人物像、自然物像、抽象图像、装饰图像等的造型,承载着历史、宗教、民俗信仰的许多信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欣赏价值。在当地的信仰祭祀、偶戏娱乐、居家装饰和美化环境中有着不可缺的社会作用。

其他

建筑

岭南建筑

从传统的岭南建筑到西关大屋、骑楼、以及以白云山庄旅舍、友谊剧院等为代表的现代岭南建筑,其建筑形态既没有固化于某一建筑风格或形式,也没有使用某一特定的建筑材料,而在适应地域气候环境、响应地域文化等方面的设计思想却是一脉相承的。岭南地区夏热冬暖,炎热多雨,整体布局及建筑空间的组织都注重遮阳、隔热、通风和理水。传统岭南建筑针对“湿、热、风、雨”的气候特点,总结出一套基于气候适应性的设计手法:强调自然通风、遮阳隔热、形成与庭院结合的开敞的空间。其中冷巷、天井、敞厅、与庭院结合等手段屡见于传统的岭南建筑中。

广府民居

广府民居代表性建筑:广州西关大屋、广东省清代四大名园(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佛山梁园)、开平碉楼、三水大旗头村、从化钱岗村、深圳大鹏所城等等。

耳屋

在岭南,镬耳屋多见于珠三角地区,客家地区也少量分布,而粤西山区则少之又少。镬耳屋是广东广府建筑中的典型代表,是广东珠三角地区广府村落的建筑标识,镬耳山墙是广府民居中最显著的文化标识。而镬耳状山墙在江南民居中称为“观音兜”。

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市城西“西关角”(今荔湾区)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广州传统民间住宅形式,被称为“西关大屋”。西关在明朝已成为广州城区的商业中心,十八甫在明代已逐渐形成。而西关角形成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范围包括文昌桥、大观桥、泮塘、昌华园周围一带。西关大屋集中在宝华路多宝路、宝源路、逢源路。后来又扩展到西关的其他地区,多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

潮汕民居

潮汕地区民居的主要特色是将传统的建筑文化与潮汕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如金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金属工艺以及书法、绘画艺术等最大限度的融合。民居建筑金碧而不庸俗、淡雅而有韵味,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豪华气派,无论在建筑序列格局还是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可以与皇宫相媲美,故自古就有“潮州大皇宫起”“京华帝王府、潮山百姓家”之说。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惠州、河源市梅州市韶关市深圳市江西省赣州市福建省龙岩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等地及国内外其他客家人聚居地。客家民居典雅堂皇,是客家人南迁后的历史文化遗产,风格独特,是中国民宅建筑瑰宝,堪称世界建筑一绝。土楼、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四点金、多杠楼及中西混合式等多种形式,集中体现了中原宫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等建筑风格,反映了客家人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变迁。

饮食

岭南饮食文化十分丰富。粤菜即广东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一,发源于岭南。民国时期还有“食在广州”的说法。据《广东新语》中的记载,可将岭南人的嗜好食品为分三类:嗜野,嗜鲜,嗜药。嗜野,指的是岭南人钟爱野味。据《广东新语》岭南人常吃的野味有鹿、猴、豪猪、竹、疣吻沙蚕、蝴蝶茧等。嗜鲜,指的是粤人对食材讲究鲜活,无论水产、蔬果,还是肉类,都是即时即食。嗜药指的是岭南人讲究药食为补,注重养生。

粤菜由广州菜(也称广府菜)、潮州菜(也称潮汕菜)、东江菜(也称客家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各具特色。广州菜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和韶关市、湛江等地,用料丰富,选料精细,技艺精良,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擅长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还兼容许多西菜做法,讲究菜的气势、档次。潮州菜发源于潮汕地区,汇闽、粤两家之长,自成一派。以烹制海鲜见长,汤类、素菜、甜菜最具特色。刀工精细,口味清纯。东江菜起源于广东东江一带,菜品多用肉类,极少水产,主料突出,讲究香浓,下油重,味偏咸,以砂锅菜见长,有独特的乡土风味。

参考资料

岭南历史地理特征略述.文史广东.2023-07-12

海南一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获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7-17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的通知.广西地方法规.2023-07-17

岭南文化︱中国岭南的特色建筑有哪些?​.凤凰网.2023-07-17

地理位置.海南省人民政府.2023-08-24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资源宝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07-13

[韶关] 岭南生物多样性“宝库”,筑牢粤北生态屏障.广东省林业局.2023-07-16

浅谈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南方网.2023-07-16

人口语言.广东省人民政府.2023-07-12

何为“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央视网.2023-07-08

意大利:借力“一带一路”打造新平台.人民网.2023-07-08

中央选定广东省10城,建设1个国家中心城市,9个区域中心城市!.新浪网.2023-08-24

最新!中国31省份2022年GDP排行榜.新浪财经.2023-08-24

广东省5A级旅游景区名录(截止至2020年3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7-17

华南板块东南缘晚古生代构造背景新认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2023-07-15

..2023-07-15

..2023-07-15

自然地理 | 气候.广东省情网.2023-07-13

气候水文地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7-12

气候情况.海南省人民政府.2023-07-12

自然地理 | 地貌.广东省情网.2023-06-24

第一节 地质构造.海南史志网.2023-07-13

资源.广东省人民政府.2023-07-12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7-12

自然资源.海南省人民政府.2023-07-12

地理.广东省人民政府.2023-07-12

地形地貌.海南省人民政府.2023-07-12

上午澳门大三巴,下午香港迪士尼,晚上珠海大剧院.中国日报双语新闻.2023-07-12

斗转星移潮起落,珠“江”原本是珠“海”.广州日报.2023-07-12

珠江概况.珠江水利网.2023-07-11

自然地理.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2023-07-11

中科院研究数据确定珠江为我国第二大河流.搜狐网.2023-07-11

珠江流域.OSGeo中国中心.2023-08-31

忻城县内“小漓江”--红水河.忻城家园.2023-08-31

红水河之来龙去脉.广西县域经济网 .2023-06-17

广西水能蕴量最丰富的河流——红水河.广西地情网.2023-06-17

《美丽西江》精编版.央视网.2023-06-05

西江名称、源流考.中国知网.2023-06-05

西江流域.广东省水利厅.2023-08-31

水系河流.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2023-06-05

经省疾控中心等部门权威检测 农夫山泉广东万绿湖桶装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河源市人民政府.2023-08-31

景区概况.万绿湖.2023-08-24

带你走进大龙湖景区.广西大龙湖.2023-08-24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8-31

屯昌——木色湖旅游度假景区.凤凰网海南频道.2023-08-24

枫木镇基本情况.屯昌县人民政府.2023-08-31

河源新丰江水电站建设小记.河源政协.2023-03-16

大江南流润粤港.广东省水利厅.2023-03-20

龙 滩 水 电 站.人民网.2023-07-17

毛万春:提升松涛水库水环境质量,打造水清岸绿的良好生态环境!.海南省水务厅.2023-07-15

市场报:海南省松涛水库建库50周年纪实.海南省人民政府.2023-07-15

题 目: 关于进一步明确松涛水库保护区土地权属的建议.海南省人民政府.2023-07-15

岭南文化.广昆园.2023-07-15

《悬壶岭南》第三集:道地南药.广东省中医药局.2023-07-17

广东云浮郁南磨刀山遗址成省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新闻网.2023-07-07

广东出土1.4万年前稻作遗存 或成稻作文明源头.中国新闻网.2023-07-07

中国华南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中国新闻网.2023-07-07

花都盘古王诞.凤凰网.2023-07-07

建制沿革.广东省人民政府.2023-07-13

一、建置沿革.海南省人民政府.2023-07-13

历史沿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7-13

历史.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2-12-31

广东年鉴2022.广东省情网.2023-07-06

共和国的足迹——1988年:海南建省.中国政府网.2023-08-24

香港概况.香港中联办.2023-08-31

澳门:大步穿越历史之门 自信地走向下一个10年.中国政府网.2023-08-31

民族.广东省人民政府.2023-08-31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族与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08-31

人口民族.海南省人民政府.2023-07-12

香港简介.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貿易處.2023-08-31

人口.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2023-08-31

语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7-12

澳门简介.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2023-08-31

地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7-12

区划人口.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7-12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7-12

省情.海南省人民政府.2023-07-12

行政区划.海南省人民政府.2023-07-12

海口市简介.中国政府网.2023-08-24

地理位置及时间.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2023-09-01

经济发展.广东省人民政府.2023-07-12

广东成为首个GDP破12万亿省份 规上工业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产量增势良好.广东省人民政府.2023-08-24

多项指标跻身全国前列,海南交出2021年经济答卷.澎湃新闻.2023-08-24

2022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海南省统计局.2023-08-31

广西GDP全国排名:前被云南反超、后有贵州紧追 .桂林晚报.2023-08-24

2023年1-6月广西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表.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2023-08-02

澳门简介.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貿易處.2023-08-31

聚焦城市群:珠三角——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人气王.澎湃新闻.2023-08-24

观察|占全国GDP总量六成的七大城市群,发展水平如何.澎湃新闻.2023-08-24

赵佗《报文帝书》:“岭南史上第一文”.南方都市报.2023-08-31

汉武帝刘彻开拓“西南夷”地区的根本原因:北击匈奴,南平南越.新浪看点.2023-08-31

陆上古道巡珍——西京古道.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2023-08-31

【粤故事】张九龄与大庾岭路的开凿.广东省情网.2023-08-31

2022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南方日报.2023-08-31

403 Forbidden.中国政府网.2023-08-31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2023-08-31

2021年海南省经济运行情况.海南省统计局.2023-08-31

海南交通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08-31

为什么大陆汽车靠右行驶 香港却靠左行?.新浪汽车.2023-08-31

全力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中国经济网.2023-08-31

4月1日起164列高铁列车、66个站直通香港西九龙站.光明网经济频道.2023-08-31

广东摸清各类污染源基本情况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南方都市报.2023-08-24

广西:生态文明结硕果 绿色经济显成效.广西文明网.2023-08-02

2021年广西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中国日报网.2023-08-02

海南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国新闻网.2023-08-02

青秀山风景区主要旅游景点介绍.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委会.2023-07-17

白云山简介.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官网.2023-06-18

5A级景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6-19

游览线路(A线).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官网.2023-06-18

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17

源远流长的岭南文化.人民日报社.2023-07-07

广东“文豪”哪儿最多?.凤凰网.2023-07-07

诗丛中的广州:文化地理也是文学家的地理.新浪财经.2023-08-02

明代岭南文人结社,番禺顺德最为兴盛.凤凰网.2023-07-07

潮州音乐.广东省文化馆.2023-07-12

客家山歌.紫金县人民政府.2023-07-12

《广东客家山歌大典》出版发行.人民网.2023-07-12

十番音乐(海南八音器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12

【剧苑随笔】粤剧的寻根与创新.中国粤剧网.2023-07-12

粤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12

潮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12

琼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12

粤绣(广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12

广彩瓷烧制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12

椰雕(海南椰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12

木雕(花瑰艺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12

岭南民居:广府.南方网.2023-07-12

镬耳屋探访记.湛江日报数字报.2023-07-12

古村落:岭南文化的传承载体.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7-12

“文脉之涌”滋养一方水土.广州日报.2023-08-02

在你的时光里,可有这样一座小镇?.中国旅游报.2023-08-02

西关大屋.南方网.2023-07-12

潮汕古民居.凤凰时尚.2023-07-12

广东省亚运主题宣传系列新闻发布会——省文化厅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07-12

会昌党务公开网.会昌县党务公开网.2023-07-12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梅州市人民政府.2023-07-12

粤菜的前世今生.人民网.2023-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