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西湖

西湖

西湖(全称:惠州市西湖风景名胜景区)是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惠州市市区的风景名胜区,由西湖景区和红花湖景区组成,总面积20.91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3.13平方千米,拥有六湖、九桥等景点,是中国城市生态湖泊之一,是具有浓郁岭南山水园林特色的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

惠州西湖在东都时期是荒野之地。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惠州的知州陈称对西湖进行了治理。在明清两代,惠州西湖的丰湖书院是惠州的最高学府,但在清朝和民国时期曾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1950年代至1980年代城市逐浙扩展,形成三面环湖的态势,西湖的景区大幅缩减,湖岸山麓建满杂乱的房舍,湖水开始受到污染。1989年后,惠州政府开始重视城市规划,西湖景区得以保护。2002年5月,惠州西湖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1月,惠州西湖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10月22日,祥云挂榜(高榜山)、泗州塔微澜(泗洲塔)、西湖苏迹(东坡园·苏堤)、丰渚孝感(丰渚园)、碧湖书香(丰湖书院)、留丹点翠(点翠洲)等景点被选为“惠州十大名胜”。2018年10月30日,惠州西湖风景区晋升为AAAA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成为惠州第二个AAAA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

2019年,西湖获评艾媒金榜(iiMediaRanking)《2019最受网民喜爱广东旅游景点排行榜》TOP20。

历史沿革

惠州西湖在东汉时期是荒野之地,晋朝在湖边建有龙兴寺,天宝改名为开元寺,李显年间,位于西山上的泗洲塔建成。北宋张昭居于惠州的舍人巷时,将湖命名为郎官湖。同朝代余靖作下的“重山复岭,隐映岩谷,长溪带蟠,湖光相照”之句则是描述西湖最早的佳句之一。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惠州的知州陈称对西湖进行了治理,称筑了平湖堤、拱北桥,以及点翠洲上的孤屿亭、湖光亭等建筑,并养鱼灌田,乡民收获甚丰,西湖也因此而被称为丰湖。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朝廷贬至惠州市安置,携妻妾王朝云和儿子苏过在惠州度过了三年,期间时常游览西湖,写下了许多咏吟西湖山水的诗词。他在绍圣二年(1095年)写下的《江月五首》是最早以惠州西湖为主题的诗,当中更有“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名句。同月,他在《赠昙秀》诗中,将丰湖称作西湖,是“西湖”这一名称最早的来源。惠州西湖也因此在苏轼诗词的传播下得以扬名。苏轼还带头捐资在西湖边上筑桥修堤,绍圣三年(1096年)六月,堤坝和西新桥建成,后人为纪念苏轼将堤坝取名为苏堤。同年,苏轼的爱妾王朝云去世,苏轼将她葬在惠州西湖大圣塔(今泗洲塔)下的松林中,并在墓上筑六和亭以纪念她。

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惠州市建立聚贤堂,后来改称为丰湖书院,初时的丰湖书院位于银岗岭,清代康熙三十三年(1695年)迁至西湖的丰湖半岛上,在明清两代,丰湖书院都是惠州的最高学府。丰湖书院在清朝和民国时期曾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目前残存的丰湖书院遗迹多为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惠州知府伊秉绶重修后的遗迹,书院古朴牌坊上的匾额“丰湖书院”和楹联“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为伊秉绶请来主持丰湖书院的著名诗人宋湘所撰写。

古代的惠州市府城一直建于西湖边上,位于西湖的东面,民国时期惠州府城的城墙拆除、扩修马路,出现了岭南骑楼街,但全城仍然处于西湖的东面。1950年代至1980年代城市逐浙扩展,形成三面环湖的态势,西湖的景区大幅缩减,湖岸山麓建满杂乱的房舍,湖水开始受到污染。据统计,1949年到1989年,西湖湖水面积减少了46%。此后,惠州政府开始重视城市规划,西湖景区才得以保护。

2002年5月,惠州西湖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1月,惠州西湖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10月22日,祥云挂榜(高榜山)、泗州塔微澜(泗州塔)、西湖苏迹(东坡园·苏堤)、丰渚孝感(丰渚园)、碧湖书香(丰湖书院)、留丹点翠(点翠洲)等景点被选为“惠州十大名胜”。2018年10月30日,惠州西湖风景区晋升为AAAA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成为惠州第二个AAAA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

自然地理

地理环境

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惠州市市区,由西湖景区和红花湖景区组成,总面积20.9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13平方公里。

地貌

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属低丘陵河谷地貌,西北部红花岭景区山峦起伏,但山体平缓,海拔多在50~80米之间,海拔最高山峰为高榜山,海拔227米。

气候

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地处低纬度,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2200毫米,年平均气温22度。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西湖现有园林乔木61科150种,古树名木109株,百年以上古树38株,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红豆杉水松水杉、银杏、苏铁等树种。

动物资源

西湖18个洲岛中5个鸟岛栖息白鹭苍鹭鸬鹚科等鸟类超万只。

景区景点

六湖景点

平湖

平湖位于西湖景区北部,总面积0.79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0.57平方公里。湖区群山环碧,湖光山色与渚台亭交相辉映。东连市区府城,西至菱湖、鳄湖,南至苏堤与丰湖连接,北与东江相通。四周湖岸有孤山苏迹、泗洲塔、元妙观、朝云墓、准提阁、明月湾、丰渚园等景点。湖中有点翠洲芳华洲百花洲、红棉岛、鹤屿、鸟岛等洲岛;还有拱北桥、西新桥、迎仙桥、九曲桥、花洲桥、烟霞桥等景桥与堤岛相连。平湖门逶迤延伸至西山。清吴骞游览后留下《苏堤玩月》一诗:“茫茫水月漾湖天,人在苏堤千顷边。多少管窥夸见月,可知月在此间圆”。

丰湖

丰湖原是西湖古称。苏轼寓居惠州市,发出“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月到西湖”的赞叹,丰湖遂改名为西湖。现丰湖是指平湖以南,南湖以北的一片水面及其周边区域,总面积1.1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0.335平方公里。湖中有宋太守陈所修筑陈公堤和明圣桥连通市区府城与丰湖书院,东西两岸有丰湖书院、荔浦风清等景点;湖中有披云岛、浮碧洲、湖心岛和琵琶洲等洲岛。在圆通桥上凭眺,湖上洲渚参错,眼前堤桥如带,近旁亭榭掩映,远处象岭横陈,这种富于层次的景色,曾被晚清画家高奇峰誉为“惠湖第一”。

南湖

南湖位于丰湖东南部,总面积0.3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0.208平方公里。湖区东枕长寿路、西衔飞鹅岭、南连市一中、北接丰湖圆通桥。北宋余靖有“重冈复岭,隐映岩谷,长溪带蟠,湖光相照”记述,即写于此处。今日南湖,湖湾深幽曲折,山丘起伏。西岸有飞鹅岭;湖中有南苑岛、学子洲等景点。

菱湖

菱湖位于平湖西北部、犹龙山东麓,因古时盛产菱角而得名。总面积0.69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0.206平方公里,湖岸有横槎小隐景点,湖中有绿茵岛、含书岛等景点。古时,西湖的最大水源横槎溪,由半径、犹龙潭经犹龙山西北注入菱湖,泛舟溯源,湖湾曲折。明代叶维阳有诗赞曰“横槎一望白云间,曲曲清流曲曲山,纵目长塘悬怪石,快心半径泻澄湾。鹤田拂翠苗初熟,渔艇高歌钓自闲,千顷浮光从此发,扁舟引胜不知还。”

鳄湖

鳄湖位于平湖西南部,因古代多鳄鱼而得名。西南接红花湖景区,总面积1.27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0.187平方公里。丰山、紫薇山等名山与鳄湖交错,有归云洞、永福寺、古榕寺等名迹。湖以其幽深远、林木苍郁为特色,故古代多有鳄患。宋时,从潮州市迁任惠州太守的陈尧佐,曾用一纸祭杀鳄鱼;苏轼则在此筑放生池,今人则在鳄鱼岛立鳄鱼群雕以作纪念。

红花湖

惠州西湖红花湖景区位于西湖景区西南部,原为惠州西湖三大水源之一“水帘水”的发源之地,1991年筑坝成湖,以湖区最高峰红花嶂命名红花湖。总面积16.68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62平方公里;因其自然生态环境优异,被誉为惠州城市之肺,环湖18公里绿道被誉为“绿廊花漾”。这里山环水绕、重峦叠嶂,水帘飞瀑、峭壁流泉,挂榜题名、儒风浩荡,卧龙香雪、林幽花艳,犹如一幅动静相生的风光画卷。

九桥景点

拱北桥

拱北桥是西湖六大名桥中的第二桥,位于平湖与东江之间。北宋惠州市知府陈称围湖筑堤时创建,后历代均有修筑。原功能为西湖湖水满时通过此桥放水入东江,后桥面上亦通车做交通之用。由于惠州四周群山环绕,城中西湖雨水充沛,加之当时水利甚差,此桥在西湖北岸起着泄洪和拱卫西湖的作用,故称拱北桥。

西新桥

西新桥位于苏堤之上,是西湖六大名桥中的第一桥。苏堤和西新桥都是苏轼资助建造的,始建于宋昭圣二年(1095年),所以西新桥也被叫做“苏公桥”。当时桥用石盐木(柚木)筑成,坚如铁石,桥上有飞楼九间,十分宏伟壮观。后曾多次重修。现桥是1983年修筑后的面貌。

明圣桥

明圣桥又称黄塘桥,在陈公堤中,是西湖六大名桥中的第五桥,为北宋太守陈称筑堤时同建,当时为石门木桥,明惠州太守李几嗣改为石桥,民国又将桥孔改高可通游艇。现为一座上可通车、下可通船水泥平桥。

圆通桥

圆通桥是西湖六大名桥中的第六桥,明正德中惠州市知府甘公亮始建,南湖与丰湖以此为界,历代几经兴废。新中国成立后,于1969年和1983年两次修建。现除原旧桥外,在东侧湖面上又建一新桥,与旧桥合为圆通双桥。

烟霞桥

烟霞桥与鳄鱼岛遥遥相对,这里是西湖又一胜景。苏东坡居惠州市时,曾在鳄湖开辟放生池,并修烟霞堤。当时堤上不曾筑桥。烟霞桥是后人在堤上加筑的,明代中期始见于记载,如今这座桥是1992年重建的。烟霞桥是西湖六桥中的第三桥,是六桥中的美女子,飘逸秀丽,气质不凡,当时曾与永福寺一起构成西湖古八景之一“野寺岚烟”,有“世上黄尘吹不到,烟霞桥外白云封”的意境。如今盛极一时的永福寺早已化作尘埃,唯有寺前的那棵菩提树依旧枝繁叶茂,似乎演化着著名古寺鼎盛的香火。而烟霞桥依旧了然独立,远离闹市,景色清幽秀丽,飘然尘埃之外,桥上可静观湖光山色,看柳色生烟,群鸟飞翔,一派诗情画意。

迎仙桥

迎仙桥是连接芳华洲与元妙观的通道,始建于宋代,清代废,是西湖六大名桥中的第四桥,1986年重建。相传由此赴元妙观接神迎仙,可心遂愿成,故得名迎仙桥。

九曲桥

九曲桥,位于孤山以北,直通平湖中的点翠洲。在广东寓“九”为长长久久,西湖九曲桥,即取之吉祥之数,又以曲折环回展示建筑风景的魅力。桥全长110多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两侧有石栏扶手,桥中央突起两座雕梁画栋的凉亭,游客坐在亭子中,会感受到世外的悠闲和宁静。桥迂回九曲于波光浩渺的平湖中,南连孤山、泗州塔;北牵点翠、芳华;东可望荡香水榭;西可览丰渚桃园;游人信步桥上,有步移景异之感。

枇杷桥

枇杷桥,地处湖光树影的点翠洲、枇杷洲之间。桥长10米,宽3.1米,桥旁装饰云花抱鼓式栏杆;桥孔高1.65米,宽2米,是一座小巧玲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石栏杆风景桥。桥造型精致,古朴典雅,小巧玲珑,桥孔倒影如“月”。

花洲桥

花洲桥,在百花洲东岸入口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长75米,宽2.7米;桥下用32对现浇灌钢筋混凝土方柱支撑桥体;桥中段建平板高台,每边装饰成三拱四门,可通舟艇;桥面两旁置有混凝土镂花栏杆,供游人凭栏赏湖。

西湖十八景

苏堤玩月

苏堤又称苏公堤,源自北宋时苏轼体恤百姓涉水之苦而捐资建的西新桥,后改桥为堤桥,西新桥于堤之中段,为西湖六古桥之一。古今苏堤,月影入湖,水天一色,让人心醉神驰,古人有“人在苏堤千倾边,可知月在此间圆”的传世佳句,故有此景。西湖十八景

玉塔微澜

玉塔即泗洲塔,又称佛塔、大圣塔、雁塔、西山塔,是西湖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代,为楼阁式八角形七层砖塔。暮色晚霞中的泗洲塔,塔影摇曳,余辉逐波,大文豪苏东坡为此写下“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千古绝句,即为此景。

孤山苏迹

因孤山区域集中展示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寓惠期间的史迹得名。园内有古迹苏轼侍妾王朝云墓六如亭、景贤祠;当代建有东坡纪念馆、东坡寓惠书迹、相宜居、亭廊雕塑等。景点错落有致、引人入胜。游人至此,既可饱览湖光山色,又可访古探胜。

红棉春醉

红棉岛以春季红棉苍劲,万花竞发,如晴空火盖得名景“春醉”。登岛四望,湖光山色,一览无遗。前人有“云水空蒙草树妍,湖山幽赏晚晴天,绕亭花放红于火,万绿丛中看木棉”的赞颂。

花洲话雨

百花洲又称花墩、花洲,分莳繁卉,灿烂芳菲;盆景园艺,绚丽多姿;四周湖水如练,极目湖山楚楚,在此观雨听声堪称一绝,故称“花洲话雨”。清代梁鼎芬有“花墩花放白青红,凤蝶总科双双扑晓风”的隽永诗句。洲上,落霞榭承载着民国历史的重要信息。

留丹点翠

在点翠洲,以留丹亭和浩瀚平湖一点翠的洲岛特色得名。宋代筑有孤屿亭,明代以洲名改点翠亭,1913年为纪念辛亥革命“马鞍之役”牺牲的烈士改建为留丹亭。这里湖光四溢、香风萦绕;红墙碧瓦、古树苍翠。明代才女孔少娥赞曰:“西湖西子两相俦,湖面偏宜点翠洲。一段芳华描不就,月湾宛转似眉头”。

芳华秋艳

芳华洲景色宜人,北宋时始建逍遥堂,苏轼常在此寻幽访友、饮酒垂钓,写下“幽寻本无事,独往意自长。钓鱼丰乐桥,采杞逍遥堂”的诗句。深秋时节,层林尽染、相映争辉、瞬息万变,令人目不暇接,故成“秋艳”之特色。

荔浦风清

荔浦位于丰湖之畔,风景色幽美、风清月朗;原建有荔浦亭、书室、莲池,种有荔枝、梅花。每当盛夏荔枝成熟,红实累累,绿荫楚楚,如锦锈画屏,清尹元进赞之“荔浦之风益清,桃园之日益暖”,故成“荔浦风清”名景;南侧为“纪邓山庄”和仲元亭,是辛亥革命元勋、民国陆军上将邓仲元的重要纪念遗址。

西新避暑

西新即西新园,宋代为西村,明、清、民国为排沙(村、街),后建西新园,在披云岛南,以苏东坡捐建的西新桥得名,现为西湖惠州宾馆所在地。西新园湖水萦绕、林木苍郁,隔湖浮碧、一桥飞渡,石林竹径,别有洞天,堪称避暑胜地。

横槎小隐

隐于菱湖犹龙山与白鹤含书之中,是西湖三大水源之一古横槎水的发源地,因其在西湖深邃之处,故明代叶维阳赞曰:“千顷浮光从此发,扁舟引胜不知还。”当代横槎小隐之景,曲径引幽、天籁声绕,再现了古人“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

飞鹅览胜

飞鹅岭形如飞鹅展翼得名,史称“仙人乘木鹅至此,古称鹅岭”;自古为惠州城防军事要塞,是清代翟火姑农民起义、辛亥革命惠州光复、国民革命军东征、惠州抗战等历史的重要战场和纪念地,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因其为城南最高处,登山顶可饱览城湖的绝妙风景,故称“飞鹅览胜”。

丰山浩气

丰山,古称“慧丰山”,有永福寺、古神宵宫、无量寿院、文昌阁、菩萨泉等名迹。明代薛侃有“行行灵霄汉,维屏壮为”的诗句。1987年建成烈士纪念园,建有“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聂荣臻元帅题名;雕像和浮雕以栩栩如生的人物与故事,再现东江人民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丰湖书院

惠州古代文教之风鼎盛,自隋朝开始就有书院创办。丰湖书院始建于南宋,清康熙年间在今址重建,是惠州有代表性的古代书院,久负盛名,名人荟萃。现存有清代宋湘撰联“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游客可在书院中追寻古时文人学者遗风,品味岭南园林轻松惬意的情调。

元妙古观

元妙观又称天庆观、朝元观、开元观,始建唐代, 元代晚期最为兴旺,古人记之“横流重檐,涂饰壮丽,像座威仪”,是我国南传道教著名的道观之一。苏轼谪居惠州市时,与道士常有往来,题“西湖福地”。

山寺岚烟

永福寺曾是东江流域乃至岭南地区著名的佛教圣地,原址在丰山南麓,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历代香火不绝,名人题咏甚多。北宋苏东坡曾题永福寺、建放生池。2000年始在红花湖选址复建,大雄宝殿、无量寿殿、钟楼等仿唐建筑雄伟壮观。

准提远眺

准提阁俗名十八罗汉,踞西山北支崇道山麓,依山傍湖,环境幽静,始建于明末清初,空隐、澹归、雪、准提等4大高僧相继在此布道传法,时为东江乃至岭南最负盛名的禅林之一。因石德芬诗“准提高阁依斜阳,俯瞰全湖万顷凉。不觉神游到灵隐,对湖观日上韬光”得此景。

挂榜儒风

挂榜阁位于高榜山顶峰,取意于金榜题名。为仿明、清宫式建筑,台基2层、阁楼5层,高阁之顶挂有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赐笔题书的匾额,阁内有万世师表孔子雕像。八方游客可在此瞻仰古圣群贤,感受儒风浩荡。

花港观鱼

丰渚园富有文化内涵、饱含孝悌之义,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岭南古典园林。园内荷香飘逸,亭榭映衬,怪石嶙峋。“花港观鱼”,即谓游人可在观鸟、观鱼、赏荷、赏奇木怪石中领略生态文化,以琴韵茶香为友,以诗书画论为伴,陶冶艺术修养。

相关景点

相关文化

民风习俗

参考数据:

诗词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惠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5A级).惠州市人民政府.2024-01-23

广东惠州:惠州西湖风光.人民网.2024-01-23

千年惠州西湖新晋5A旅游景区.广东省人民政府.2024-01-23

惠州西湖.惠州西湖旅游官方网站.2024-02-01

艾媒金榜|2019最受网民喜爱广东旅游景点排行榜.艾媒网.2024-02-01

惠州西湖有什么自然风景?惠州西湖有什么历史文化?.巴中在线.2024-02-02

惠州市气候水文.惠州.2024-02-02

惠州西湖.惠州西湖官方旅游网址.2024-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