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
粤东(Eastern Guangdong),别名广东省东部地区。位于广东东部、以韩江水系和莲花山脉作为屏障、与粤中珠三角地区和粤北山区相隔离的相对独立的区域。下辖地区有五个城市,分别汕头市、潮州市、汕尾市、揭阳市市。面积逾32253.51平方千米。中心城市是汕头市。截至2022年末,粤东地区户籍人口有2465万人,方言主要是潮汕话和客家方言。
粤东地区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岩浆带与东南沿海非东向山带复合部位,以北东、东西向为主,北西向为辅的断裂构成了粤东地区的基本构造格架。有莲花山深断裂带和潮安—普宁深断裂带。地貌以潮汕平原为主,主要包括韩江三角洲、榕江平原、练江平原,其次是山地和丘陵。濒临南海,主要河流有韩江、榕江和练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有南澎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凤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粤东地区在秦始皇之前就生活着土著居民。公元前214年,中央在岭南地区设置南海郡。公元前111年,在南海郡设置揭阳市。此时,韩江流域中下游地区还没得到开发。直到晋朝之后,粤东沿海地区才逐渐得到开发,海阳、潮阳区、海宁、万川、程乡相继设县。从义安郡(413)时代开始,先后有澄海区、绥安 (今漳浦) 、海宁(今惠来县西部)、潮阳、万川(在今福建省)、义招(今大埔县湖镇古城村)、揭阳、惠来、饶平县、大埔、丰顺县、兴宁市、澄海、南澳岛、平远、普宁、镇平等县相继被开发,基本涵盖当代粤东地区。。粤东地区因历史、地理等因素衍生出两大独特的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每种文化的饮食、建筑习俗等都各具特色。旅游景点有汕头市南澳岛、广济桥、汕尾市红海湾旅游区、揭西京明温泉度假村。
2022年,粤东四市中,汕头市地区的生产总值最高,为3017.44亿元。潮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为50988元,是粤东四市中唯一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的城市。
命名
粤东又称广东省东部地区。从有史书记载开始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粤东”一词不被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地名,所以在古代典籍中很少出现,即使有所记载,也几乎只是作为一个指代模糊区域的名称。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7月成立粤东办事处,1952年成立“粤东”行政区的行政机构—“广东省人民政府粤东行政公署”。
范围
粤东位于广东东部、以韩江水系和莲花山脉作为屏障、与粤中珠三角地区和粤北山区相隔离的相对独立的区域。下辖地区有五个城市,分别汕头市、潮州市、汕尾市、揭阳市。面积逾32253.51平方千米。
当代关于粤东名称的地理意义主要有4种说法。分别为粤东三市、粤东四市和粤东九市。
粤东三市
是特指与潮汕3市等同的区域,即潮州、汕头、揭阳。这种说法从人文、社会因素角度出发,民间使用比较普遍。潮汕各市之间距离较近,且人文传统基本相同。故称为粤东三市。
粤东四市
即潮州、汕头、揭阳和汕尾。这种说法主要从经济角度出发。广东省政府通常把全省经济版图分为珠三角9市、粤东4市、粤西3市以及山区5市4大板块。故称为粤东四市。
粤东九市
将“粤东”理解为“广州之东”或者“广东中轴以东”,即在粤东五市的基础上再加上深圳市、东莞和惠州市。故称为粤东九市。
历史变迁
地质成因
粤东大部分地区在古生代以前是海洋环境。奥陶、志留纪时,海水向西—西北方向退出,开始出现陆地环境。志留纪末的加里东运动后,粤东沿海出现北东向山地,其间为谷地。晚三叠世,河源断裂以南的粤东地区发生大规模断陷,成为海洋。早侏罗世末期至晚白垩世,粤东有强烈的中酸性火山喷发,显示构造运动自西往东加强。晚侏罗世最强烈的燕山运动第三幕之后,自南澳岛岛至东海岛一线之东南陷落,陆地大面积抬升。粤东宝坑、梅西、兴宁、五华县、龙川等地都是沿着北东向断裂带形成的一系列内陆盆地。晚第三纪断块活动频繁,大陆边缘拗陷。至第三纪末期,沿海地区的山体水系基本格局大致奠定,向韩江、珠江三角洲、北部湾三大凹陷汇流。第四纪,粤东西部的石灰岩溶洞中生活着古人类。晚更新世末期后,粤东地区进入人类开发活动的历史时期。
行政管理
在秦始皇之前,粤东就生活着土著居民。但直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中央在岭南地区设置南海郡,“揭阳市岭”才被载入史册,成为粤东地区被中原史家著述的第一个地区。虽然只是一个县,但已涵盖了是时已开发的粤东大部分地区。随着秦国灭亡,西汉建立。直到公元前111年,刘彻时期,在南海郡设置揭阳县。此时,韩江流域中下游地区还没得到开发。直到晋朝之后,粤东沿海地区才逐渐得到开发,海阳、潮阳、海宁、万川、程乡相继设县。从义安郡(413)时代开始,先后有澄海区、绥安 (今漳浦) 、海宁(今惠来县西部)、潮阳、万川(在今福建省)、义招(今大埔县湖寮镇古城村)、揭阳市、惠来、饶平县、大埔、丰顺县、兴宁、澄海、南澳、平远、普宁、镇平等县相继被开发。
新中国成立后,据《汕头市志》记载:粤东办事处于1951年7月成立,一年之后与潮汕地区、兴梅、东江3个专区公署及汕头市合并成立“广东省人民政府粤东行政公署”,辖21县,并于1955年改称为“广东省粤东行政公署”,是“粤东”行政区的行政机构,治所在潮安城关镇(今潮州市市湘桥区)。直至1965年撤销粤东行政区而设立汕头专区,治所在汕头市。
经济文化
隋朝文帝开皇十一年,义安郡改名潮州市。此时的潮州实际上的地理范围涵盖当下的粤东地区。隋朝的潮州生产技术和文化经济有很好基础,对外文化交往、经济贸易很频繁。进入唐代,被贬的贤臣良相带来中原的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即奠定了儒家的文化基础,又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进步。宋代的潮州己成为向循、梅等地区辐射的经济、文化中心。元代时期实行奴隶制半奴隶制式的统治,潮州经济文化与全国一致,停滞不前。明朝一直到清朝前期,潮州社会稳定,文化、经济也有较快的发展。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汕头被迫开埠,受到战争的影响,粤东地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前,人民致力于搞政治运动和为温饱问题而奔波。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把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1980年,汕头被批准为全国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区域经济
现代粤东地区的强劲增长,离不开汕潮揭都市圈产业协同并进、资源优势互补。揭阳市、汕头市、潮州市三座城市的产业和所有制结构都比较相似,虽然缺乏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但轻工业是自身优势,纺织服装行业协同合作。在揭阳普宁,纺织服装从无到有、从有到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容纳4000多家企业、超过40万从业人员的千亿产业集群。2022年7月,揭阳普宁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内衣)”。2023年3月,第二届中国·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在汕头博览中心举行,超500家海内外知名纺织服装企业参会,展品涵盖纺织全产业链,包括内衣、家居服、塑身衣、防晒衣、纱线、面辅料、设备等。相近的产业协同合作,助力当地打响了地域性品牌。
2023年8月3日,汕头市12345热线结合粤东五地人文相亲、地缘相近、经贸往来密切等实际情况,主导发起与潮州、揭阳、汕尾等粤东城市12345热线区域协作,强化办理企业群众诉求的工作对接、信息交互和协同配合,提升区域协调发展的联动性、协同性和整体性,促进粤东五市城际互动,加快同城化发展步伐,进一步推动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地理特征
气候
粤东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常绿,四季宜耕。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汕头、汕尾、揭阳,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潮州。粤东大部分地区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在东北信风带的南缘。常年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22℃,最低气温在0℃以上。1月平均气温约为15.7℃~19.6℃,7月平均气温约为28.4℃~30.7℃。6~9月份平均日最高气温达到30.2℃~32.6℃,日平均气温也在26.5℃~28.4℃。最高气温35℃~38℃,多出现于7月中旬至8月初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期间。年日照2000~2500小时,日照最短为3月份。年降雨量1300~1800毫米,多集中在4~9月份。冬季偶有短时霜冻。
从地理环境看,粤东地区降雨量与莲花山山脉及附近地形和海陆分布息息相关。在莲花山脉的迎风坡和“U”型峡谷的双重作用下,粤东地区区域内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最大年降水量和最多强降水日数均出现在海丰海城。同时粤东暴雨中心降水时间分布也极不均匀,具有明显的月变化特征,汛期降水量和强降水日数平均为1729.8毫米和9.40天,分别占全年的84.3%和90.0%,前汛期略多;逐月变化以6月为主峰,其降水量和强降水日数分别为408.9 毫米和2.29天,最少月出现在12月。年变化总体趋势较为平稳,上升和下降趋势不明显。
地质
地质构造
粤东地区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岩浆带与东南沿海非东向山带复合部位,以北东、东西向为主,北西向为辅的断裂构成了粤东地区的基本构造格架,并控制着区内的岩浆活动。属于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烈度区划上属地震基本8度区。汕尾市主要有莲花山深断裂带和潮安区—普宁深断裂带。莲花山深断裂带在广东省省内长约500公里,是广东主要断裂带之一,具有多旋回活动特征,第四纪以来有活动表现。潮安—普宁深断裂带在省内长达210公里,形成于侏罗纪晚期,近期仍有活动。
岩石地层
粤东地区场地内浅层土属高压缩性软土,含水量大,结构层承载力低,地质环境稳定性差。地层岩浆岩主要有燕山期侵入岩、喜山期岩浆岩。韩江三角洲岩特性的垂向变化可分为三个部分,下部为粘土,平均厚度为20米,从三角洲顶部向前缘变薄;中部为砂层,厚度从三角洲顶部(3~15米)向前增厚(30~140米);上部为亚粘土、淤泥、砂层,垂向和变化都比较复杂。场区地基土主要由第四纪浅海湾相沉积土和第四纪晚更新世内河湾相~河流三角洲相冲积、沉积土构成。
粤东地区的岩石地层按照城市区域划分。汕头市露地表的岩石主要有两类:低山、丘陵等隆起高地的基底燕山期花岗岩和三角洲平原等下沉地区的第四纪沉积物。潮州市全市地势北高南低,地层岩石主要是中生代三迭系(距今 2.3亿年前~1.95 亿年前)晚期的粉砂质泥岩、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互层夹含炭质泥岩、侏罗系上统(兜岭群) 流纹岩、酸性火山碎屑岩夹安山岩及页岩和英安斑岩、安山纷岩、流纹斑岩及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夹页岩、花岗闪长岩与二长花岗岩。汕尾市主要由砾岩、沙砾岩、粉砂岩构成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揭阳市主要有花岗岩、沉积岩、片岩、玄武岩、河流冲积物和滨海沉积物构成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地势北高南低,由北至南依次分布着山地、丘陵、平原等基本地貌类型。
矿产资源
粤东地区位于南岭的南东端,南岭地区花岗石类岩体广泛分布,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铍、、、稀土、铀、金、铅、锌和扬铋等矿床高度集中。同时也是有色金属、贵金属和稀土矿产集中区,有众多的银铜铅锌矿点。
地形地貌
地形
粤东地区有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基本地形分布,但以平原为主。平原为潮汕平原,主要包括韩江三角洲、榕江平原、练江平原。地势宽阔平坦,土壤肥沃,农产丰富。平原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总面积32253.51平方千米。山地有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中低山,主要包括莲花山脉、罗浮山脉和九连山脉。有少部分的丘陵、台地和阶地。
地貌
粤东地区的地貌按照城市区域划分。汕头市地貌以三角洲冲积平原为主,占全市面积的63.62%,丘陵山地次之,占全市总面积30.40%。潮州市市地貌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40%和39.6%,其次是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18.7%。汕尾市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43.7%。揭阳市市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占全市面积的86%,其次是平原和谷地,占地14%。
主要山脉和平原
莲花山脉
粤东南有名的三大山脉之一,呈东北一一西南走向。山体由花岗岩、凝灰岩、糜陵岩及硅化岩构成。对燕山期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有重大影响。宽20公里~30公里。莲花山主峰是惠东县与海丰县交界的分水岭上最高峰,海拔1337.3米,自东北向西南延伸,海拔1千米以上的山峰还有17座。这一系列群山构成阻遏东南沿海台风进入县域的天然屏障。
潮汕平原
主要包括韩江三角洲、榕江平原、练江平原。其中韩江三角洲,位于潮州市与汕头市的韩江口一带。面积900多平方公里,是潮汕平原中面积最大的一片;榕江平原,位于粤东揭阳市与汕头市的榕江中下游段带。面积140多平方公里;练江平原,位于粤东普宁和潮阳区的练江两岸。西起普宁池尾西侧,东至练江入海口。
水文
河流
粤东地区濒临南海,各江河径流量经各种消耗后剩余水量均注入南海。范围包括黄冈河以西,东江、韩江流域界以南,大亚湾以东沿海各独流入海的中小河流以及韩江水系,流域面积共计3.33万平方千米。年均入海水量为454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黄冈河、韩江、榕江、练江、螺江、和黄江。其中,韩江是粤东独立入海河流之一,在汕头市境内注入南海。仅韩江流域,年均入海水量已达276亿立方米。
水质
粤东地区沿海诸河总体水质处于于Ⅱ~Ⅲ类,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大部分达标,基本满足水源水质要求。但部分流域有机污染较为严重。枫江流域水质由于潮州市每年排放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较为严重。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整治下,2022年枫江深坑国考断面水质达到了国家地表水Ⅴ类水水质标准。
地下水
粤东地下水资源主要为浅层地下水,面积有近3万平方千米。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6.5亿立方米。据《广东省省志》记载,粤东沿海诸河年径流量为179.9亿立方米,年径流深1195.7毫米。粤东地下水类型以孔隙水为主,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但由于具体的区域降雨、地表水体和水文地质等条件不同,地下水资源模数的分布亦有差异,其大小取决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补给量的总和。
土壤
由于地形、气候、生物、母质和成土年龄等自然成土因素及人为成土因素的区域差异,形成了广东复杂多样的土壤类型。由于粤东具体各地区的地理条件不同,土壤类型也大不相同。汕头市地处赤红壤地带,由于强烈的淋溶作用,使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淋失,富铁吕化作用明显,土壤普遍呈酸性。垂直分布在上地上中部为黄壤,中部为红壤,下部为赤红壤。潮州市地带性土类为赤红壤,受地形影响,山地出现垂直带分类,山地中上部出现山地红壤和黄壤,其他土类还有水稻土、潮砂泥土、基水地、滨海沙土等。 汕尾市以赤红壤、红壤滨海砂土分布最广,是耕地和林地的主要土壤类型。揭阳市有红壤、赤红壤、黄壤、滨海沼泽盐土、滨海砂土、水稻土、旱地土类型的土壤。
生物多样性
粤东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生态环境多种多样,适宜各类生物生长,是中国生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自然保护区有南澎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凤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植物
按照城市区域划分,粤东地区的汕头市有蕨类植物门和种子植物两门,植物共1773种,分属203个科。其中海岸湿地共有湿地植物268种,分属于92科。其中有红树林植物11科17种。在众多植物种类中,属于珍稀保护植物种的有:台湾苏铁、苏铁为Ⅰ级保护植物,水松、水杉、樟、降香黄檀、土沉香、董棕、莲、金毛狗和苏铁蕨等为Ⅱ级保护植物。
汕尾市植物种类在1800种左右,分属约190科710属。在植物种类中,其中原地区家一级保护植物有苏铁、水松、观音座莲;二级保护植物有桫椤、华南锥、樟树、半枫荷、金毛狗、观光木、土沉香。境内木本植物有39科、115种,常见的乔木有杉、松、桉、红椎林、稠、木荷等。
揭阳市境内有蕨类植物门19科51种,裸子植物亚门3科5种,被子植物亚门144科840种。
动物
按照城市区域划分,粤东地区的汕头市兽类主要有狼、山猪、鼠、水獭亚科、鳞甲目等13种。鸟类主要有白鹤、蓑羽鹤、鹭鸶、海鹅(雁鹅)等;爬行纲主要有蟒、金环蛇(黄金甲)等20种;两栖纲主要有蝾螈(肥螈)、青蛙(又名虎纹蛙、苦恶鸟)等7种;昆虫纲有蜂(金环胡蜂、竹蜂、瘦腰蜂)、蜻蜓、蛾等28种。海区有鱼类(包括软体动物门的鱿鱼、墨鱼、章鱼等)471种,虾、蟹类17 种,贝类30多种,藻类近20种。海岸湿地境内有鸟类125种,其中水鸟64种,列入中国濒危物种有5种,世界濒危物种有2种。
潮州市市境内陆生脊椎动物有600多种,列为省级以上重点保护的有4纲17目23科47种。
汕尾市陆栖脊椎动物约有27目61科328种,其中兽纲有42种,隶属6目9科;鸟纲有163种,隶属16目34科;两栖动物有2目8科17种;爬行纲有106种,隶属3目10科。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37种,国际受威胁的物种13种,IUCN的5种。湿地水鸟约15目32科96种;两栖动物2目8科17种;爬行类1目1科7种;哺乳类1目1科5种。
揭阳市市境内两栖纲2目14种、爬行动物3目27种、鸟类13目101种、哺乳动物6目30种。海域有浮游植物202种、底栖生物有136科,442种、鱼类143种,94属,54科。被列入国家I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蟒蛇、蝾螈等;国家Ⅱ级和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穿山甲、虎纹蛙、苍鹰等;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有野猪、蛇、龟等。
潮州境内除的鱼类除了四大家鱼外,野生杂鱼主要有鲫、翘嘴江鲌等14种。
南澎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粤东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位于南海东北端与台湾海峡西南端交汇的广袤海面上,地处福建省、广东省、台湾省3省及东海与南海两海的交汇处,地理位置紧贴北回归线,水文气候条件独特,海底地形地貌奇妙,众多的岛屿、棋布的礁岩仍然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保护区总面积35679公顷。目前已发现海洋生物1308种,772种主要经济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珍稀濒危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达2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中华白海豚、鹦鹉螺等9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宽吻海豚、印太新鼠海豚等27种。保护区被誉为“南海典型的海洋生物资源宝库”“南海北部活的自然博物馆”。
凤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潮州市市潮安区西北部万峰林场,深藏于粤东最高峰——凤凰鸟髻南麓,是粤东唯一的“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型”的综合型省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潮州“后花园”。总面积达4万多亩。拥有野生维管植物1544种,其中如南方红豆杉、紫纹兜兰、苏铁蕨、桫椤等国家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59种;拥有陆栖脊椎动物250种,其中有小灵猫、中华穿山甲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91种。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粤东地区户籍人口有近2465万人。常住人口有近2030万人。
其中,汕头市市户籍人口578.84万人,常住人口554.1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36万人,出生率为11.00‰;死亡人口3.09万人,死亡率为5.34‰。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85。2022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0.75%
潮州市市户籍人口274.75万人,常住人口257.5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55万人,出生率9.28‰;死亡人数1.97万人,死亡率7.2‰。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44。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4.2%。
汕尾市户籍人口356.44万人,常住人口268.26万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7.48。2022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7.86%。
揭阳市户籍总人口711.88万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4.68。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1.52%。
语言
粤东地区汉语方言主要是潮汕方言和客家方言。其中潮州话是粤东的主要方言,主要分布在汕头市、潮州、揭阳和汕尾。客家方言是粤东的第二大方言,主要分布在汕尾。
潮汕话
潮汕方言旧时称潮州市方言,分化成阴阳两类为“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八声。潮汕话可分为两大口音系列:大海系和大江系。大海系口音较重,代表是潮阳区话。从饶平海边到潮阳到惠来县直到海陆丰,并沿小江河溯流而上,都是海派。大江系口音则较轻,分布在韩江、榕江,以及她们的支流边上,主要在澄海区和潮州市。1960年广东省有关部门选择了汕头话为潮州话的方言代表点,确立了汕头话的标准方言地位。
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汕尾市的陆河县、海丰县东北部和西北部、陆丰市北部山区。客家方言是汉语八大方言(北方、吴、湘、赣、客家、闽南、闽东、粤)之一,以梅县话为代表,以古汉语为母体发展而成,与普通话近似。
主要城市
汕头
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北接潮州市,西邻揭阳,东南濒临南海。境内韩江、榕江、练江三江入海,大陆海岸线长217.7公里,海岛岸线长167.37公里,有大小岛屿82个。总面积219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332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底,常住人口554.19万人。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8—22℃,年平均降水量1300—1800毫米。辖有6个区和南澳县。1980年,汕头被批准为全国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汕头市素有“海滨邹鲁、美食之乡”的美誉,是中国美食的一个特别宝贵的孤岛。可以品尝到原汁原味的潮州菜和花样百出的特色小吃。
潮州
位于韩江中下游,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东与福建省的诏安县、平和县交界,西与广东省揭阳市市的揭东区区接壤,北连梅州市市的丰顺县、大埔县,南临南海并通汕头市和汕头市属的澄海区。土地面积3679平方千米。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常绿,四季宜耕 。截至2022年底,常住人口257.56万人。辖湘桥区、潮安区、饶平县和枫溪功能区。潮州是一座具有独特“潮文化”的城市。其以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和工夫红茶、潮州菜等为代表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名遐迩。
汕尾
位于莲花山南麓。东临揭阳市;西连惠州市,与惠东县接壤;北接河源市、梅州市,和紫金县、五华县相连;南濒南海。总面积5271平方公里;大陆沿海岸线长455.2公里(不含岛岸线);辖内海域有93个岛屿,12个港口和3个海湖。气候呈现“气温异常偏高,降雨异常偏少,干旱特别严重”的气候特点,整体气候年景差。全市年平均气温23.3℃;年平均雨量1406.7毫米。辖1区、2县,代管1市,另设4个管理区或功能区。截至2022年底,常住人口268.26万人。汕尾素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称,非遗项目的数量居全国前列,有汕尾渔歌、玄武山庙会、陆丰皮影戏等。
揭阳
东邻汕头市、潮州市,西接汕尾市,南濒南海,北靠梅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理轴线中心。全市陆地面积524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300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底,常住人口705万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终年无雪少霜。年平均气温 21. 4°C。1991年设立为地级市,辖榕城区、揭东2区,揭西县、惠来县2县,代管普宁市。揭阳市是广东省省历史文化名城,见诸史载已有2200多年,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素有“海滨邹鲁”、“国画之乡”、“小戏之乡”、“著名侨乡”之美誉。
经济
粤东地区三种产业一起发展,但以第二产业为主。作为粤东的中心城市,汕头将积极培育和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即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和大健康产业。到2028年,汕头将以打造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为核心,加大“风电+储能”应用场景应用,适度前瞻布局光伏、氢能、氢燃料汽车产业,力争全市新能源产业产值达2000亿元以上。
2022年,粤东五市生产总值为9231.63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976.2元。粤东地区经济发展在广东省内属于第三阶梯,虽然生产总值高,但人口密度大,人均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粤东四市中,汕头市地区的生产总值最高,为3017.44亿元。其次是揭阳市,为2260.98亿元。接着是汕尾和潮州,分别为1322.02亿元和1312.98亿元。虽然潮州地区生产总值最低,但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最高的,为50988元,是唯一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的城市。
文化
潮汕文化
饮食
潮汕菜,也称潮州菜,系是中国四大菜系之粤菜的主干与代表。潮菜有“四多一突出”,四多分别是海产品多、寺院菜荤做、甜菜多、小食类多。一突出是酱料多,五花八门,各有不同。突出的有卤鹅,还有牛肉丸、牛肉火锅、沙茶牛肉等。
在潮汕美食里,粿占据了潮汕美食的半壁江山。粿大致分两类,一类用于祭祀,一类是由贡品延伸出来的小食。红桃粿出镜率最高,无论什么节日都会出现,它的外形酷似寿桃,颜色鲜艳,寓意生活和美,春节前后都能在饭桌上看到它的身影。除了红桃粿,元宵节节还要做甜粿;谢神送神,做发粿和酥饺;除夕,做鼠壳粿。小食的种类就更繁多了。有无米粿、菜头粿、芋粿、麦粿、栀粿、甜粿、甘同粿、笋粿、鲎粿、韭菜粿、包饭粿、桃粿、龟粿等。
习俗
潮汕地区的节日中大型节日既有与国家的传统节日是一致的,也有因本土的风土习俗而有自己特有的部分。潮汕有重要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节、端午、中元节中元、中秋节、重阳节、冬至。小节日有正月初七人日、六月初六五谷神诞、十月十五下元节、十月二十四送神上天等。
在潮汕地区,“拜老爷”是一项相当重要的且普遍的活动,也称“迎老爷”“游神赛会”“迎神”“社火”“社日”等。主要集中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和二月间举行。每逢这时,村里的青壮年会抬着八抬大轿,抬着老爷走遍村里的大路和小巷。村落之间、民众之间常以此为赛,相互比斗活动规模、献神仪品、社戏技艺、英歌舞等。“老爷”在潮汕地区地区是指一个镇或村的守护神,不同地方的“老爷”也不同,有城隍、关爷、妈祖等“官方认证”的神明,也有南极大帝、真武大帝、吕洞宾等佛道诸神,而民间奉祀的神更多,如三山国王、安济圣王、双忠圣王、水仙爷、珍珠娘等。“营老爷”即为本境的土神巡游安境的一种仪式,意在祈佑风调雨顺、百业兴盛、人和家安。
建筑
潮汕传统民居样式繁多,有四点金、下山虎、驷马拖车、百鸟朝凤,且装饰工艺精巧复杂。
四点金
“四点金”,又称为“四厅会”。即是前后四个正房齐向着天井,后面的大厅是祭祖的地方,两边的“大房”是长辈居住的卧室,门厅两侧的“下房”是晚辈与仆人的居室,天井左右有回廊的南北厅,有的还有两间小房,作厨房或柴草房,又称“格仔”。
下山虎
“下山虎”,顾名思义,“下山虎”的形状如下山之虎或爬行之狮,以大门为嘴,两个前房为两只前爪,称“伸手房”;后厅为肚,厅两旁的二间大房为后爪。在潮汕农村中较为普遍。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少了两个前房,其余基本一样。
驷马拖车
“驷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因它的外形看起来像四匹马拉着一架马车二得名。驷马拖车是“四点金”的复杂化,它是潮汕民居的极品,在所有建筑中规模最大,功能较全。它的基本组合为中间部分中两进或三进式聂氏宗祠建筑,两边两花巷,有相互对称的四座四点金分列两旁,有后巷、后包和花巷相通。
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也称“百鸟朝凰”,俗称“三座落”、 “三厅亘”,较大规模的称“八厅相向”。以“驷马拖车”为主体,外包“四点金”或“下山虎”,房间可以达到100间的规模,在潮汕古民居中,百鸟朝凤较为少见。
非物质文化遗产
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英歌、澄海区灯谜、蜈蚣舞、潮绣、木雕、铁枝木偶戏、抽纱、潮剧、工夫茶艺、嵌瓷等。
潮汕的美食非遗有汕头卤鹅制作技艺、鱼丸制作技艺、潮汕牛肉丸制作技艺、潮式粿品制作技艺、潮汕鸭母捻、达鱼饭、潮州腐乳饼、卤味制作技艺等。
潮阳英歌
潮阳英歌是汕头市潮阳地区一种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的民间广场舞蹈,又称“鹰歌” “鹦哥” “唱英歌”或“秧歌”。相传始于明代,取材于《水浒传》中梁山泊好汉宵节大闹大名府的故事,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不同流派风格,按舞蹈节奏的板式划分,大致可分为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和快板英歌三种。慢板英歌,节奏自由,动作稳健、朴实、庄严,慢中见势,势中显气;中板英歌,传统味重,快慢结合,舞姿多样,雄壮有力;快板英歌,威武雄壮,场面恢宏,气势磅礴,运槌迅猛,舞姿矫健,阵容壮观。
潮剧
潮剧是粤东地区有名的戏种。原名潮腔、潮剧,又名潮州戏,用潮州方言演唱。潮剧的脚色行当有生、旦、净、丑4大种,4种之中又各有细密分工。生行分小生、老生、花生、武生,且行分乌衫旦、蓝衫旦、衫裙旦、彩罗衣旦、老旦、武旦,净行分文乌面、武乌面、乌面丑,丑行分官袍丑、项衫丑、踢鞋丑、武丑、裘头丑、佬衣丑、旗袍丑、女丑、老丑和小丑。潮剧的表演有着丰富的传统身段、台步和水袖功夫等,还从皮影、木偶等民间艺术和现实生活提炼动作技巧,武功表演宗于南派武术。生、且的表演轻歌曼舞,机巧灵活:丑行的表演更要有丰富的积累,丑中见美,妙趣横生。在潮汕地区很受欢迎。
工夫茶艺
“工夫茶”也有的说成“功夫茶”。工夫茶的基本特征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用小壶、小杯冲沏乌龙茶。其有一套十分繁琐的程序。潮汕工夫茶是我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是在唐宋时期就己存在的“散茶”品饮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夫茶道的核心和、敬、精、乐。“和、敬”之为茶德。客来敬茶,以茶示礼,互爱同乐,是茶德的基础。“精”是指擒泡法的精细、细腻、精心。“乐”是指不管在什么场合只要有空暇便可来一泡工夫茶。
客家文化
习俗
尊崇祖宗
客家人尊崇祖宗和崇文尚武,极重血缘关系,把祖宗当作神灵祀奉。每个宗族都建立祠堂庙宇,划定一定数量的田产作为祭祀祖宗的蒸尝。祭祀时,男丁全部参加,按世辈和年龄排列,没有富贵贫贱之分。每个姓氏都修编族谱,把祖宗的事迹和族人的世系加以记录,一代一代留传。
民俗节日
客家民俗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主要传统节日和一些地方性的神社祭会和农事节,如观音生日、伯公生日、灶君生日以及天穿日、立秋节、冬至等。
二次葬
是推行火葬以前客家人特有的一种丧葬习俗,即亲属死后先用棺木埋葬,葬后三年取出骸骨,装在陶罐(俗称金罂或金埕)内再重新建坟立碑。这种习俗跟客家人长期迁徙的历史有关。由于客家人的祖先,近千年来都是历经流离转徙的生活,每转移一次地方,便要把已故的亲人的骸骨带上,一起迁到新居留地,再行择地安葬,不让亲人的骸骨遗落他乡。
建筑
围龙屋
仁厚温公祠位于梅县区丙村镇群丰村,始建于明朝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其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整座建筑有一条中轴线,两边对称,由前至后渐次升高,南北长87米,东西宽120多米,是一座庞大的民居建筑。围龙屋三堂分为上、中、下厅,有48间房,过去是给族长、长辈居住的。八行横屋整齐对称,每横30间房共240间,三重弧形的围屋有102间房。除了堂屋、横屋、围屋之外,还有化胎、池塘等几部分组成。厅堂是族人祭祖、议事、庆典、宴客的地方,它体现了主人的身份、地位、家业和精神追求,这里也是宗族文化最浓的地方。
非物质文化遗产
娘酒酿造技艺
梅县客家娘酒在客家地方也叫梅州客家娘酒、黄酒,是一种将糯米放人蒸笼蒸成饭,再加人米酒曲和红曲霉发酵酿造而成的米酒。梅县客家娘酒制作工艺沿袭着千年以来的传统,其做法、工序并不复杂,主要有选料、浸米、粢饭、冷却、加人酒曲、发酵、取酒、炙烤、封坛9个制作程序,但要蒸出来好酒却须讲究“山味”“土味”。首先,要选用刚刚用去掉谷壳的糯米为原料,用井水浸泡一天左右,再将糯米放进锅内蒸熟后摊开。然后,选用上等酒饼加人拌匀,并用酒坛装起来密封发酵。娘酒发酵与环境温度息息相关,冬天要给酒坛盖被子保温,夏天又得为酒坛透气降温,通常要5~8天,发酵才能完成。
风景名胜
自然景观
南澳岛
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也是中国大陆12个海岛县(区)中唯一的全岛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约115.054 平方千米,由南澳岛及周边35个岛屿组成,其中主岛112.049平方公里,海域4600平方公里。处于闽、粤、台三地交界海面,距西太平洋国际主航线仅7海里。海岛生态保持良好,资源丰富,有鱼、虾、蟹、贝、藻、浮游生物等水生生物资源共1361种。森林覆盖率达到72%,拥有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8.19万亩,是北回归线上的一片绿洲。人文历史悠久,文物古迹共有60多处。环境质量总体上保持良好,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类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国家二类标准,近海海域水质达国家标准。拥有“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广东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 范县”“国际候鸟天堂”“中国最美丽海岸线”“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广东省级旅游度 假区”“广东省旅游强县”“广东省滨海旅游示范景区”“广东省滨海旅游产业园区”“广东省最美丽岛屿”“广东十大美丽海岛”等称号,连续七年荣获“广东省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县(市)”称号。
广济桥
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年)知府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位于潮州东门外,横跨浩瀚的韩江两岸,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桥由东、西两段的24座桥墩和中间的十八梭船连接而成,浮桥可开可合,结构奇特;桥墩上建筑起形式各异,用途各别的24座楼台亭,每一个桥墩距今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从宋代建成第一个桥墩到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格局,前后共延续了300多年。2003年修复工程一期实施,加固21座古桥墩,拆除1958年增建的中墩和桥面,恢复石梁桥面和石栏杆。2007年广济桥修复竣工。2018年潮州市一江两岸夜景正式亮灯,广济桥被命名为“凤城之光”。
人文景观
红海湾旅游区
位于汕尾市区东南部,是红海湾与碣石湾交接处突入海的一个半岛,素称“粤东麒麟角”。位于汕尾市区东南部,东临碣石湾,南依红海湾,三面环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地带,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22.6°,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省第一,是避暑、避寒、避霾,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的理想之地,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揭西京明温泉度假村
位于揭阳市揭西县京溪园镇,度假村占地总面积约11100亩,其中茶园约2200亩、12个湖面积共1200多亩、橡胶林和各种果树林约800亩,是一个集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养生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主要景点有京明长城、盘古文化园、动物观赏园、橡胶园、京明茶园、水上世界、京明宝塔等。2009年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民旅游休闲示范单位、广东省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广东省养生旅游示范区、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
相关文化
文学作品
潮州市属岭南道,濒南海,《旧唐书》记载其“以潮流往复,因以为名”。潮州自古就是荒凉偏僻的“蛮烟瘴地”,是惩罚罪臣的流放之所。
元和十四年元月十四日,诗人、政治家韩愈被流放潮州市,在途中,韩愈写下了这首千古流芳的诗篇,来抒发自己仕途的悲哀。“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著名历史人物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迎佛骨,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在不到八个月的潮州刺史任职上,切实办了不少实事,驱鳄除害、关心农桑、赎放奴婢、延师兴学、大修水利,延选人才,传播中原先进文明。韩愈治潮,虽只有短短八个月,却在潮州历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受到潮人的尊崇。潮州人民把他登临过的双旌山称“韩山”,员水改称“韩江”,手植的一棵橡树称为“韩木”。以韩愈名字命名的还有韩山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昌黎路等;并建有韩文公祠。韩山上的韩祠里面有一块碑刻,称颂韩愈“功不在禹下”。
参考资料
In eastern Guangdong, tea reigns supreme.中国日报网.2023-07-24
自然地理.汕头市人民政府.2023-07-24
潮州市.广东省民政厅.2023-08-05
揭阳市人民政府.揭阳市人民政府.2023-08-03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梅州市人民政府.2023-08-03
自然地理.梅州市人民政府.2023-07-24
自然地理.潮州市人民政府.2023-07-24
面积·人口.汕头市人民政府.2023-07-24
人口民族.潮州市人民政府.2023-07-24
人口·民族·语言.汕尾市人民政府.2023-07-24
人口和民族.揭阳市人民政府.2023-07-24
人口民族.梅州市人民政府.2023-07-24
广东经济:2022年广东各市人均收入排名,深圳第一,中山高于惠州.粤知社.2023-08-03
南澳概况.南澳县人民政府.2023-07-24
广济桥.潮州市人民政府.2023-07-24
风景名胜.汕尾市人民政府.2023-07-24
全市A级景区简介.揭阳市人民政府.2023-07-24
「美丽揭西」揭西“氧”你.潇湘晨报.2023-07-24
以文理脉、以文筑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汕头市人民政府.2023-07-24
自然地理.汕尾市人民政府.2023-07-24
方志广东2015年第59期(总第65期) 【广东印记】 潮汕平原.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2023-07-24
南澎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省情网.2023-07-24
“潮”越十年 再启新程丨凤凰山保护区:践行“两山”理念 守护潮州“后花园”.南方plus客户端.2023-07-24
2022年汕头市经济运行简况.广东省人民政府.2023-08-03
2022年潮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潮州市人民政府.2023-08-03
粤东四市经济社会发展数据比较浅析.汕头市档案局.2023-07-24
《广东省志•地理志》.中国国情网.2023-08-01
数见“城色”|粤东跑出黑马,粤西投资强劲,粤北绿色新引擎.南方都市报.2023-08-13
粤东向海而兴,粤西投资强劲,粤北绿色引擎.南方都市报.2023-08-13
加强“汕”“汕”热线交流 推进粤东五市12345热线区域协作.汕头政务发布.2023-08-13
揭阳.中国天气网.2023-08-03
粤东暴雨中心强降水的气候特征.中国知网.2023-07-24
揭阳林业概况.揭阳市人民政府.2023-07-24
粤图苑 | 广东省地势图.广东省自然资源.2023-07-24
水龙潜地以济湾区 三江连通泽被粤东.广州日报.2023-08-12
潮州:去年枫江深坑国考断面水质均值为Ⅴ类.潮州日报.2023-07-24
【广东印记】 广东的土壤.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2023-07-24
广东南澎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省林业局.2023-07-24
汕头海岸湿地成为候鸟天堂.广东省林业局.2023-08-14
自然资源.中国潮州政府网站.2023-04-10
揭阳年鉴2020.广东省情网.2022-10-25
2022年汕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汕头市人民政府.2023-08-06
汕头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三号).汕头市人民政府.2023-08-06
最新数据!汕头常住人口550万.南方plus客户端.2023-08-06
潮州市新型城镇化规划正式印发.中国潮州政府网站.2023-08-12
2022年汕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汕尾市人民政府.2023-08-12
2021年揭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揭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8-12
潮州方言及其特点.广东省情网.2023-08-02
你讲的潮汕话属哪类口音.汕头日报.2023-08-05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梅州市人民政府网.2023-08-02
汕头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二号).汕头市人民政府.2023-08-03
【这就是和美汕头】寻味汕头:这份特色美食清单请你收好.文明汕头.2023-08-12
行政区划.潮州市人民政府.2023-08-03
潮州:看千年潮府古城的非遗特色.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2023-08-12
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汕尾市人民政府.2023-08-02
你不知道的汕尾,传统文化竟如此丰富!.汕尾市人民政府.2023-08-12
自然地理.揭阳市人民政府.2023-08-03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揭阳市人民政府.2023-08-12
向上突围!汕头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南方plus客户端.2023-08-03
2260.98亿元,揭阳市2022年GDP公布.南方plus客户端.2023-08-03
2022年汕尾市经济运行简况.广东省人民政府.2023-08-02
经典潮菜获众多好评!博采众长,潮菜更“潮”.......汕头政务发布.2023-08-04
潮汕美食的半壁江山,都是粿.国家全景地理.2023-08-04
为什么潮汕人喜欢拜老爷?.中国国家历史.2023-08-05
民居文化 | 潮汕地区“营老爷”:与神同乐的全民狂欢.中华民居.2023-08-05
见过潮汕的驷马拖车、九龙吐珠,那你知道”百鸟朝凤”吗?.法制潮阳.2023-08-01
广东推出十条非遗旅游精品线路,这些汕头的非遗项目你知道吗?.汕头政务发布.2023-08-04
2022-10(上)潮汕鸭母捻:非遗技艺独创地方特色甜品.中国食品工业杂志.2023-08-04
达濠鱼饭,非遗的一缕潮汕“鲜”味.濠江宣传.2023-08-04
饼中异类、茶之绝配,潮州这款“非遗”你吃过吗?|+游君.南方plus客户端.2023-08-04
品味潮汕美食 弘扬“非遗”文化.汕头政法.2023-08-04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梅州市人民政府.2023-08-05
五百年围龙屋,客家建筑名片.南方plus客户端.2023-08-05
一座桥,一座城|为什么广济桥成为潮州人的精神地标?.南方plus客户端.2023-07-24
红海湾旅游区.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2023-08-06
李舫:在火中生莲——韩愈与潮州.人民日报.2023-07-24
韩愈在潮州.文史广东.2023-07-24
韩愈与潮州.广东省情网.202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