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
赣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地级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省南部。东邻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西接湖南省郴州市,南毗广东省梅州市、韶关市,北连江西省吉安市和抚州市。介于北纬24°29′~27°09′,东经113°54′~116°38′之间。纵距295千米,横距219千米,全市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为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2021年末,赣州市户籍总人口为984.02万人。
春秋战国时期,赣州市先属楚、吴、越国,后属楚国。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诏令改虔州为赣州,赣州开始得名。1999年2月,撤销赣州地区和县级赣州市,设立地级赣州市。截至2021年10月31日,赣州市辖3个区,1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章贡区长征大道8号。
2024年赣州市地区生产总值4940.4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8.9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807.49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2644.03亿元,增长4.1%。
地名
赣州市因位于章、贡二水汇流处的赣江上游,历代为州、府治故名。因隋朝改南康郡为虔州(贡水上游古称虔化水),故又称“虔州”;因宋代分设南安、虔(赣)州两个行政区,故简称“南赣”;因位处江西省南部,并于清康熙和民国初年先后置分巡赣南道和赣南道,故又称赣南。
历史沿革
隋以前
春秋战国时期,先属楚、吴、越国,后属楚国。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南壄县,属九江郡,:43管辖今天的赣州大部分区域,为赣州设县之始。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南属楚;刘知远四年(前203年),改九郡为淮南国,南壄属淮南国;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汉灭楚,南壄属汉;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豫章郡,南壄属豫章郡管辖。
西汉末年,改豫章郡为九江郡,赣州区域有三县属九江郡。东汉建武元年(25年),九江郡复名豫章郡,南壄县改为南野县,赣县区、于都县、南野3县仍属豫章郡。兴平元年(194年),孙策据江南,分豫章郡置庐陵郡,赣县、雩都、南野3县属庐陵郡。
三国吴嘉禾五年(236年),分庐陵郡置南部都尉,治所设在雩都,为赣南设立市级政区之始。
晋朝太康三年(282年),析南康郡,设南康郡,治所设在雩都,辖雩都、赣县、平阳、阳都、揭阳市、南安6县。
南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改南康郡为南康国。齐永明元年(483年),南康国复为南康郡。
隋唐至元朝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为虔州,隶洪州总管府。虔州领四县:赣县区、于都县、南康区、宁都县。隋大业元年(605年),虔州改为南康郡;十三年(617年),农民起义军据虔州称帝,国号楚。
唐武德五年(622年),南康郡复称虔州,仍隶洪州总管府。贞观元年(627年),南康郡属江南道管辖。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虔州属江南西道。唐天宝元年(742年),虔州复为南康郡。乾元元年(758年),南康郡又复改为虔州。咸通六年(865年),并江南西道置镇南军,虔州属之。
五代十国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卢光稠依附后梁,虔州属梁;四年(910年),以虔、韶2州置百胜军。南唐昇元元年(937年),改百胜军为昭信军,虔州属之。
开宝八年(975年),改昭信军为军州。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军州复为南康郡,属江南西路。淳化元年(990年),分虔州原辖之南康区、大余县、上犹县3县另置南安军,治大庾,虔州领10县;自此,赣南分为两个政区,均隶江南西路。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校书郎董德元上书言:“虔”字为虎头,“虎头州非佳名”,诏令改虔州为赣州,赣州之名始于此。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赣州、南安军均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赣州和南安军分别改为赣州路总管府和南安路总管府;十六年(1279年),南安县改名为永清,直隶江西行省。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赣州、南安两路改为府。
明朝
明洪武九年(1376年),赣州府和南安府均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十八年(1385年),赣州、大余县2府属岭北道。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分巡岭北道于赣州,赣州、南安2府属之。弘治七年(1494年),置南赣巡抚都察院于赣州,称虔院;十七年(1504年),撤销。正德四年(1509年),复置南赣巡抚都察院。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增设分守岭北、岭东、岭南、漳南4道,统于虔院,岭北巡、岭北守2道治赣州,赣州、南安2府隶之。
清朝
清顺治三年(1646年),沿袭明制,赣州、南安2府领县各如明时,改隶江西承宣布政司。
康熙四年(1665年),罢虔院;八年(1669年),撤销岭北巡、岭北守2道;十年(1671年),置分巡赣南道,赣州、南安两府隶之。雍正九年(1731年),改分巡赣南道为分巡吉南赣道,增辖吉安府。
乾隆十九年(1754年),升宁都县为宁都州,赣南自此分为赣州府、南安府、宁都直隶州3个政区;同年,改分巡吉南赣道为吉南赣宁兵备道。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府、厅;民国二年(1913年),统一全国县制,地方政权只设省、县两级,赣南17县统辖于江西省政府。
苏区时期(1928年—1935),赣南多数县先后成立苏维埃政府,分别于江西、湘赣、粤赣、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3月,中央革命根据地全部丧失。
1949年8月27日,赣西南行政公署成立,驻赣州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撤销赣州分区行政公署,其所辖县(市)改由赣西南行政公署直接管辖。
1951年6月17日,撤销赣西南行政公署,成立赣州区专员公署。:48-49
1952年,赣州区专员公署辖18个县(市):赣州市、赣县区、南康区、信丰县、大余县、上犹县、崇义县、龙南市、定南县、全南县、安远县、兴国县、于都县、宁都县、瑞金市、会昌县、寻乌县、石城县。:48-49
1954年5月25日,撤销赣州区专员公署,成立赣南行政公署;同年7月,广昌县划入,赣南行政公署共辖19个县(市)。:48-49
1957年6月1日起,因部分文字生僻,有4个县改变县名,雩都改为于都,大庾改为大余,虔南改为全南,寻邬改为寻乌。:48-49
1968年2月,成立赣州专区革命委员会。
1971年1月,赣州专区革命委员会改名为赣州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8月,撤销赣州地区革命委员会,设立赣州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10月,广昌县划归抚州地区;赣州地区行政公署辖1个市、17个县:赣州市、赣县区、南康区、信丰县、大余县、上犹县、崇义县、龙南市、定南县、全南县、安远县、兴国县、于都县、宁都县、瑞金市、会昌县、寻乌县、石城县。:48-49
1994年5月,撤销瑞金县,设立瑞金市。:48-49
1995年3月,撤销南康县,设立南康市。:48-49
1999年2月,撤销赣州地区和县级赣州市,分别设为地级赣州市和章贡区;原赣州地区所辖的南康市、瑞金市由江西省直辖,赣州市代管。:48-49
2000年,赣州市管辖1个区、2个市、15个县,即章贡区,瑞金市、南康区,赣县区、信丰县、大余县、上犹县、崇义县、龙南市、定南县、全南县、安远县、于都县、宁都县、兴国县、会昌县、寻乌县、石城县。:48-49
2020年6月,撤销龙南县,设立县级龙南市,由赣州市代管。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10月31日,赣州市辖赣县区、章贡区、南康区3个市辖区,以及大余、上犹、崇义、信丰、定南、全南、安远、宁都、于都、兴国、会昌、石城、寻乌13个县,代管瑞金市、龙南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章贡区长征大道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省南部。东部邻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西部接湖南省郴州市,南部毗邻广东省梅州市、韶关市,北部连江西省吉安市和抚州市。介于北纬24°29′~27°09′,东经113°54′~116°38′之间。纵距295千米,横距219千米,全市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占江西省总面积的23.6%,为江西省最大的地级行政区。
气候
赣州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无霜期长,生长季长。多年平均气温18.9℃,1月平均气温8.1℃;7月平均气温为28.1℃。无霜期约303天,南部比北部多4-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754小时,年总辐射量月443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520毫米,平均降雨日数160天;降雨集中在4月-6月。
地形地貌
赣州市地势周高中低,南高北低。断陷盆地贯穿于全市,以山地、丘陵为主,兼有近50个大小不等的红壤盆地。地形可分为盆地、丘陵、山地,分别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7.03%、61.08%、21.89%。平均海拔一般在300-500米,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50座。最高峰齐云山鼎锅寨位于崇义县、上犹县与湖南省桂东3县交界处,海拔2061米;最低点位于赣县湖江镇石伍村石伍组,海拔82米。赣州市主要山脉有武夷山山脉、南岭山脉、诸广山山脉、雩山山脉。
水文
赣州市境内河道属长江、珠江两大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面积35672平方千米,占90.6%:珠江流域面积3708平方千米,占9.4%。主要河道有赣江、东江2条,境内总长427千米。一级支流有桃江、章水、梅江、上犹江、平江、濂江、琴江、湘江、定南水、龙华江、古陂河等11条,总长1854千米;二级支流106条,河流总长4110千米:三级支流934条,总长10770千米。有大小河流1270条,河流总长16627千米,流域面积40099平方千米,河网密度0.42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336.52亿立方米。境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贡水),从东至西流经境内的石城县县、瑞金市、会昌县、于都县、赣县区、章贡区,河长312千米,流域面积2858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776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章江、桃江、平江、梅江、濂江、湘江等。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7年末,赣州市全市土地利用总面积3936295.53公顷,其中耕地438678.54公顷,园地126124.21公顷,林地2913722.23公顷,草地55053.95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85129.0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7483.25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21326.09公顷,其他土地48778.21公顷。
植物资源
赣州市境内森林野生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主要有3类220科2298种。其中,蕨类植物门31科74种,裸子植物9科29种,被子植物门180科2195种。在这些植物中,有乔、灌、藤本树种1600—1800多种,掌握的有134科1736种,采集有标本的126科384属1170余种。其中,乔木树种500余种,灌木(含藤本)树种650余种,竹类20余种;有珍稀濒危树种124种,属于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树种40余种;引进树种200多种。赣州市树木园采种育苗上山造林和原有的树种保存1300多种,其中珍稀树种131种。境内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31种,其中Ⅰ级4种、Ⅱ级27种;列入省级重点保护植物78种。
动物资源
赣州市有陆生野生保护动物125种,其中国家级保护的有48种,省级保护的77种。主要有金钱豹、猕猴、水鹿、水獭亚科、中华鬣羚、平胸龟、黄腹角雉、白鹇、鳞甲目、石蛙、蟒蛇等,也有云豹和金猫;还有新近发现的江西省新种花姬蛙、三叶蹄蝠属。森林陆生脊椎类野生有经济价值动物336种,分别隶属于29目86科。其中,鸟类17目43科198种,属东洋界区系的103种,古北界的63种,白喉斑秧鸡等19种是江西的新纪录,雀形科种类占99种。
常见的有白头鹎、乌、大山雀、灰胸竹鸡、八哥、画眉、环颈雉等10多种;在境内繁殖的鸟有125种,占鸟类总数的66.14%;冬候鸟51种,旅鸟13种;按80%可靠性对12种珍贵鸟类种群数量进行估算,大约灰胸竹鸡53193只、环颈雉27205只、画眉38799只。
主要有猕猴、棕鼯鼠、银星竹鼠、赤狐、豺、小灵猫、斑灵猫、金猫、豹、熊瞎子;野猪的数量在13268—15824头之间。
主要有有中华蟾蜍、沼水蛙、泽陆蛙、黑斑侧褶蛙、花臭蛙、棘胸娃和大泛树蛙等。
主要有石龙子科、北草蜥、赤链蛇、王锦蛇、草游蛇科、水赤链、游蛇、小头蛇、灰鼠蛇、滑鼠蛇、中国水蛇、银环蛇、眼镜蛇属、忧遁草等。
矿产资源
赣州市是中国重点有色金属基地之一,发现矿产62种,其中有色金属10种,稀有金属10种(、、稀土、锂、铍、锆、铪、、、),贵重金属4种(金、银、铂、钯),黑色金属4种(铁、锰、钛、钒),非金属25种(盐、萤石、滑石、透闪石、硅土、白陶土、黏土、瓷土、膨润土、水品、石墨、石棉、石膏、马牙硝、重晶石、云母、方解石晶体、正长石、硫、磷、、碘、大理石、石灰岩及白云岩),燃料5种(煤、石煤、泥炭、油母页岩、石油)。全市保有矿产储量的潜在经济价值达3000多亿元。
自然灾害
赣州市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有洪灾、旱灾、风雹、寒潮、地震等。洪灾是境内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一般发生在4月~6月的暴雨集中期,约占全年的60%以上,尤以6月多发,8月因台风影响,暴雨较多见。暴雨频发的有宁都县、瑞金市、大余县、全南县等县(市),少发的是章贡区、上犹县,年平均4~49次。
人口
人口数量
2021年末,赣州市户籍总人口为984.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27.21万人,乡村人口656.81万人;常住人口有898.00万人。
民族
赣州市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中畲族人口最多,此外,还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高山族、佤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独龙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鄂温克族等民族,共41个少数民族;分布在18个县(市、区)和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及蓉江新区。
经济
综述
2024年赣州市地区生产总值4940.4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8.9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807.49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2644.03亿元,增长4.1%。
第一产业
赣州市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以玉米、小麦、大豆、豌豆、蚕豆、绿豆、红薯为辅;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烟叶、甘蔗、茶叶、蚕桑、蔬菜、花卉、白莲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为主。水果主要品种有脐橙、甜柚、甜橙、蜜橘、蜜梨、大盒柿等,以脐橙为主,种植面积占世界第一位,年产量占世界第三位、是中国脐橙主产区。
2024年,赣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7.72亿元,同比增长4.0%。粮食播种面积763.89万亩,比上年增加7.42万亩;总产量达53.88亿斤,增长1.5%,连续14年稳定在50亿斤以上。蔬菜播种面积229.02万亩,增长1.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76.97万吨,增长5.2%。冬播油菜50.62万亩,增长16.7%;产量4.34万吨,增长25.0%。全年猪肉产量58.45万吨,下降0.2%;牛肉产量3.61万吨,下降11.6%。禽蛋产量9.77万吨,增长23.8%。年末生猪存栏396.54万头,增长2.4%;全年生猪出栏699.99万头,下降2.6%。
第二产业
赣州市形成了有色冶金及新材料业、非金属矿及新材料业、机械制造业、食品工业、轻纺工业、电子电器业等六大主导产业,是中国稀土、钨业开采、冶炼加工的重要工业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稀土、钨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重点规划了稀土和钨及其应用、新能源汽车、铜铝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现代轻纺、食品工业、氟盐化工、生物制药、新型建材等九个产业集群。
2024年,赣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7、1.0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2.9%,制造业增长11.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6%。分行业看,35个行业大类中22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62.9%,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分别增长32.3%、14.3%、10.8%。分产品看,智能手表、锂离子电池、稀土磁性材料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31.6%、42.0%、27.0%。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6.5%、24.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6.9%、30.1%,分别同比提高3.9、4.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2024年,赣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3.09亿元,同比增长5.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4、1.0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819.60亿元,增长10.8%,22类限额以上商品中有18类零售额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81.8%。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粮油、食品类,烟酒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4.9%、22.4%、12.4%。升级类商品零售快速增长,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3.2%、10.8%。新需求加快释放,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56.6%,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27.5%。新业态较为活跃,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99.40亿元,增长24.8%。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112.50亿元,同比增长12.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7、29.9个百分点,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出口719.58亿元、增长18.1%,进口392.92亿元、增长4.0%。全市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1382.84亿元,同比增长9.1%,高于全省8.5个百分点,继续领跑江西省。
交通
综述
赣州市是中国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也是连接长江经济区与华南经济区的纽带,为“承南启北、呼东应西、南抚百越、北望中州”的战略要地。初步建成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立体延伸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成为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国际货物集散地。
公路
截至2021年末,赣州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559千米,约占江西省1/4,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初步形成“四纵四横九联”高速公路网。赣州市主要高速公路有厦门-成都高速公路、济南—广州高速公路高速、泉州—南宁高速公路、南昌-宁都高速公路、宁都-定南高速公路、广吉高速等。截至2022年6月,已建成迎宾大道、东江源大道、赣南大道等6条高架城市快速路,总长约50.3千米。
铁路
赣州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节点枢纽之一。截至2022年7月,铁路总里程达923千米。铁路线路主要有铁路京九铁路、赣韶铁路、赣瑞龙铁路、昌赣高速铁路、兴泉铁路、赣深高铁,其中京九线境内长262千米,为标准轨国家双线铁路。境内赣深高铁是京港高速铁路最南段部分,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组成部分,线路全长436.37千米,设计时速350千米。
航空
赣州市境内有一个机场黄金机场,位于南康区凤岗镇,是4C级支线机场。2019年9月,赣州市黄金机场T2航站楼建成运营,航空口岸实现同步开放,并开通首条通往东南亚的国际航线。
水运
赣州市境内有通航河道7条,总长827.6千米,其中赣江万安大坝至赣州水尺段为三级航道,最大通航能力为1000吨级船舶:贡江水尺至于都段为五级航道,最大通航能力为300吨级船舶;贡江于都县至会昌段为六级航道,最大通航能力为100吨级船舶:章江龟角尾至南康大桥段为七级航道,最大通航能力为50吨级船舶;上犹江库区为七级航道,最大通航能力为50吨级船舶;桃江信丰江口至信丰段为七级航道,最大通航能力为50吨级船舶。赣州港为赣江水运主通道的起点,是江西省六大重要港口之一。
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赣州市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赣南采茶戏(源自安远九龙山采茶戏)、兴国山歌、于都唢呐“公婆吹”、茶篮灯、悬丝傀儡、三角戏、渔鼓、迎故事、船灯、挑积、根雕、竹雕、香火龙、板凳龙、过山溜山歌、龙灯、马灯、马刀舞、链枪舞、灯会、瑶族花提舞、竹洞畲族山歌、三节龙、舞春牛、瑞狮舞蹈、哭嫁歌、十二月跌苦歌、儿童吉祥花帽艺术、客家门匾、锣鼓词、龙舟赛、九狮拜象、古陂席狮、犁狮、手端木偶戏、民俗音乐三重云、大阿子孙龙、鲤里灯、装故事、抬毛老爷、天车、瑞龙、大堂音乐、杂技上刀山、楹联撰写、宁都鼓子曲、黄石中村傩戏等。2022年12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官网显示,赣州市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饮食文化
赣州菜以客家菜为主。兼收粤、川、淮扬三大菜系的长处,烹制作方法主要有炒、煎、溜、炸、蒸、烩、炖、烧、卤等。中心城区及各地的代表性名菜主要有赣州城里的小炒鱼、烩鱼饼、烩肉皮、炒东坡(猪大肠)、流浪鸡、生焖鸭;南康区的荷包肉(粉蒸肉),大余县的嫩炙(肘子),于都县的炒肚尖、棕包肉:兴国县的兴国米粉鱼(米粉鱼等)、炒鱼丝,宁都县的三杯鸡、肉撮,瑞金市、石城的鱼丸、肉丸,信丰县、安远县等县的红烧狗肉,龙南市的酿豆腐和定南的酸酒鸭。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1年,赣州市全年境内授予专利权1.98万件,PCT专利申请受理量31件;境内有效发明专利0.36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06件。全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共安排5个重点专项。
文化事业
2021年末,赣州市电视人口覆盖率99.98%,广播人口覆盖率99.97%;有文化馆19个,组织文艺活动932次;乡镇文化站283个,组织文艺活动4834次;专业艺术表演团队19个,演出场次2884次;公共图书馆19个,有藏书529.31亿册,图书流通202.46亿册次;博物馆23个,文物藏品8.61万件(套),参观人数255.33万人次。
医疗事业
2021年末,赣州市共有卫生机构8687个。其中医院16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2个,卫生院327个,村卫生室6718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共129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2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7个,妇幼保健院19个;有卫生技术人员5.6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04万人,注册护士2.59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有6.01万张。
体育事业
2021年末,赣州市共组织有影响的各类群众健身活动602次,参与人数500万人次;市级体育社会组织73个(其中市级协会54个,市级俱乐部19个(含市级青少年俱乐部));二级裁判员发展人数398人,二级运动员发展人数184人;公共体育场地(市本级管理使用)9个,其中田径场3个,体育馆1个,全民健身广场1个,游泳馆(池)3个;有少儿体育学校19个,在校学生8313人,专职教练员125人。
教育事业
赣州市办学历史较早。私塾起于晋初,塾馆分布于城内外。城内,因居住人口来自各地,姓氏分散,私塾多以散馆为主。散馆有塾师(先生)自行设馆,也有富豪绅士家庭聘请先生到家设馆,专门教其子女或亲友子弟入学。公办教育机构在宋代为州学,最初设与瓦市街紫极观,州学曾多次毁于兵、火,又都得到重修重建。民国时,遵先后设立劝学所、教育局、督学等机构管理教育事务。
解放后,赣州市先后设立有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赣南医学院、赣南科技学院、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等高等院校。
2021年,赣州市研究生教育招生2559人,在校研究生6700人,毕业生1387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不含研究生)4.15万人,在校学生13.09万人,毕业生2.95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包括中等专业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4.68万人,在校学生11.87万人,毕业生3.23万人;普通高中招生8.27万人,在校学生24.08万人,毕业生7.75万人。
著名人物
风景名胜
截至2020年3月,赣州市有A级景区38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21家,3A级景区16家。
友好城市
荣誉
参考资料
自然地理 | 赣州市人民政府.赣州市人民政府.2022-09-28
赣州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赣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赣州市人民政府.2022-10-05
赣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赣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赣州市人民政府.2022-11-22
建置沿革 | 赣州市人民政府.赣州市人民政府.2022-09-28
2024年赣州市经济延续稳定向好态势.赣州统计-微信公众号.2025-02-03
龙南概况.龙南市人民政府.2022-11-22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撤销龙南县设立县级龙南市的通知.江西省人民政府.2022-11-22
赣州市2021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1-22
江西省(赣)-赣州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2-10-22
章贡区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1-14
南康区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1-14
赣县区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1-14
瑞金市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1-14
2021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1-14
信丰县2021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1-14
大余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1-14
上犹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1-14
崇义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1-14
安远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1-14
定南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1-14
全南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1-14
宁都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1-14
于都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1-14
兴国县统计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1-14
会昌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1-14
寻乌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1-14
石城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1-14
自然资源 | 赣州市人民政府.赣州市人民政府.2022-10-16
人口与民族 | 赣州市人民政府.赣州市人民政府.2022-10-22
大道如虹满霞光——赣州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纪实.江西交通.2022-10-22
赣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初步建成 | 大余县人民政府.大余县人民政府.2022-10-22
江西赣州:高铁驰骋--江西--人民网.人民网江西.2022-10-2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2-11-14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2-11-14
赣州市立医院.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2-11-14
赣州市人民医院.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2-11-14
赣州市肿瘤医院.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2-11-14
赣州市妇幼保健院.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2-11-14
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2-11-14
赣州市中医院.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2-11-14
学校简介-江西理工大学 -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江西理工大学.2022-10-21
学校简介.赣南师范大学.2022-10-21
学校简介-赣南医学院-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赣南医学院.2022-10-21
赣南科技学院简介-赣南科技学院.赣南科技学院.2022-10-21
学校简介.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2022-10-21
学校简介.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2-10-21
学校简介_校情总览_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2022-10-21
学校简介-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2022-10-21
学院简介-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2022-10-21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通知公告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发布全省A级旅游景区名单的公告.江西省文旅厅.2022-10-22
35个国家89座城市 江西的“国际朋友圈”如此深厚_新浪江西_新浪网.新浪江西.2022-10-22
赣州与加拿大万锦市建立友好城市 | 兴国县信息公开.兴国县人民政府.2022-10-22
最新!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和县域试点名单出炉.中青在线.2022-11-12
中央文明委关于表彰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决定---中国文明网.中国文明网.2022-11-12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和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和拥政爱民模范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