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王国(阿拉伯语:المملكة العربية السعودية,英语:Kingdom of Saudi Arabia),通称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简称沙特,是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国家,首都利雅得。沙特位于亚洲西南部,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等国接壤,并经法赫德国王大桥与巴林相接。国土总面积225万平方千米,占整个阿拉伯半岛总面积的80%。截至2023年6月,沙特阿拉伯人口3218万。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商界通行英语。
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拥有伊斯兰教宗教圣地麦加和麦地那。伊斯兰教出现之前,沙特的大部分地区都是由游牧的牧民部落社会所居住;至7世纪,穆罕默德的继承者建立阿拉伯帝国,起源于现代沙特阿拉伯的阿拉伯王朝建立了正统哈里发、倭马亚、阿拔斯等王国;16世纪,为奥斯曼帝国所统治;18世纪初,瓦哈比运动兴起,先后形成了两个早期的沙特王国,后覆灭;19世纪英国侵入,沙特地区主要权力中心在汉志王国和内志;1924年,内志苏丹国国王伊本·沙特兼并汉志,经过多年征战,终于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于1932年9月23日宣告建立沙特阿拉伯王国。悠久的历史在沙特境内积淀了丰富的文化,截至2023年9月,沙特阿拉伯拥有包括吉达古城、哈萨绿洲在内的7处世界遗产。
沙特阿拉伯地处阿拉伯半岛,除西南高原和北方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外,其他地区均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气候温和,年平均降雨不超过200毫米。沙特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高原和沙漠为主,境内南部、中部和北部是辽阔的沙漠地区,有阿拉伯半岛的“沙漠王国”之称,著名沙漠有“红色沙漠”——鲁卜哈利大沙漠、“白色沙漠”——内夫得沙漠。此外,沙特阿拉伯油气资源丰富,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截至2021年末,已探明原油储量2663亿桶,占世界储量的20.5%,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探明储量9319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4.5%,居世界第六位。
沙特阿拉伯是中东地区最大的经济体,经济命脉为石油和化工产业,石油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68.2%,石油天然气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4%。2022年,沙特阿拉伯原油产量约5.24亿吨。此外,沙特充分利用能源产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大力发展钢铁、炼铝、水泥、海水淡化、电力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非石油产业。2022年,沙特国内生产总值为1.11万亿美元,人均GDP为30436.3美元。2016年4月,沙特阿拉伯出台“2030愿景”(Vision 2030),致力于改变以石油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化发展。
沙特阿拉伯是联合国、石油输出国组织、阿拉伯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穆斯林世界联盟、伊斯兰会议组织(现在的伊斯兰会议组织)和金砖国家的成员,同时也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及世界贸易组织。此外,沙特阿拉伯还是二十国集团(G20)中唯一的阿拉伯国家,于2020年3月、11月分别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名称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以统治家族名命名的国家之一。其名称中的"Saudi"一词来自于该国王室的世袭姓氏Al Saud(آل سعود),它是一种被称为nisba的形容词类型,是该国阿拉伯文名称中的“as-Suʻūdīyah”元素,包含的意思表达了该国是王室的私人财产的观点。在汉志和内志两个王国统一之后,新的国家由创始人阿卜杜勒-阿齐兹·本·阿卜杜拉赫曼·本·费萨尔·阿勒沙特于1932年9月23日通过皇家法令命名为“al-Mamlakah al-ʻArabīyah as-Suʻūdīyah”(即阿拉伯文中的المملكة العربية السعودية的音译)。但在阿拉伯语中,“沙特”一词又意为“幸福”,而“阿拉伯”一词有“沙漠”之意,故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全意又可为“幸福的沙漠王”。虽然在英语中通常被翻译为“Saudi Arabia”(沙特阿拉伯王国),但它实际上的意思是“沙特阿拉伯王国”或者“阿拉伯沙特王国”。
历史
早期文明
阿拉伯半岛的人类居住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12.5万年前。现在人们认为,最早从非洲向东亚传播的现代人类大约是在7.5万年前通过连接东非之角和阿拉伯半岛的巴布尔·曼迪布海峡(Bab el Mandib)离开非洲的。伊斯兰教出现之前,除了城市贸易定居点(如麦加和麦地那),沙特阿拉伯的大部分地区都是由游牧的牧民部落社会所居住的。此外,阿拉伯半岛上的居民信仰多样,包括土著的多神教信仰、阿拉伯基督教、尼斯提尼派基督教、犹太教和拜火教。
阿尔马加尔文明(公元前9000年~公元前7000年)
阿尔马加尔文明(Al-Magar civilization),起源于阿拉伯半岛中部,特别是内志地区西南部。阿尔马加尔是世界上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广泛驯化动物(尤其是马)的地区之一;当地的居民居住在用干砌石建造的石屋中,在气候变化导致沙漠化之前,是世界上最早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地区之一。此外,阿尔马加尔时期遗存的雕像是用当地石材制成,这些雕像被固定在一个中央建筑物中,该建筑物在居民的社会和宗教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塔木德文明(公元前8世纪末~公元5世纪)
塔木德(Thamud civilization)是沙特阿拉伯汉志地区一个古老文明,该文明从公元前1000年延续到穆罕默德时代。公元前8世纪末,塔木德人首次出现在亚述文献中,并在公元5世纪时担任罗马辅助军,占据了阿拉伯半岛西北部地区。根据亚述和罗马的记载,塔木德王国是阿拉伯半岛上第一个已知的王国。阿拉伯传统认为塔木德王国被雅威毁灭。塔木德王国没有书面法律,部落首领扮演着统治者的角色。
利希亚王国(公元前7世纪末~公元前24年)
利希亚王国(The kingdom of Lihyan)又称代丹王国(Dedan),位于今沙特阿拉伯的西北部,因其约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的古北阿拉伯碑文而闻名。该王国由公元前7世纪末出现的德丹酋长国发展而来; 公元前3世纪初,随着南北经济活动的繁荣,利希亚获得了与其在商队道路上战略地位相匹配的巨大影响力。利哈亚人统治着从南部的耶斯里布到北部的黎凡特部分地区的大片领土,亚喀巴湾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利希亚湾,可见利希亚影响力之广泛。
迪尔曼文明(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538年)
迪尔曼文明(Dilmun civilization)是中东和阿拉伯半岛的古代文明之一。迪尔曼是重要的贸易中心,鼎盛时期曾控制着波斯湾的贸易路线。迪尔曼覆盖了阿拉伯半岛东部大片地区,特别是沙特阿拉伯的东部省,塔鲁特岛很可能是迪尔曼的主要港口和首都。迪尔曼被美索不达米亚人视为铜源和贸易转口港,最早命名“Dilmun”的碑文之一是由拉加什国王乌尔-南舍(Ur-Nanshe,约公元前2300年)在门套中发现的碑文: "迪尔蒙的船只从外国给他带来了木材作为贡品。”此外,美索不达米亚刻有文字的泥板表明,在迪尔曼早期,存在着一种等级森严的政治结构。1966年,塔鲁特(Tarout)的一处土方工程暴露了一个古代墓地,出土了一尊大型雕像,其年代可追溯到迪尔曼时期,这座雕像是当地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对迪尔蒙艺术原则的强烈影响下制作的。
纳巴泰王国(公元前3世纪~公元106年)
纳巴泰王国(Nabataean Kingdom),是阿拉伯人的一支后裔纳巴泰人(Nabataean)建立的王国,位于阿拉伯半岛北部和黎凡特南部地区。纳巴泰人主要集中在被认为是当时首都的拉克穆(今称为佩特拉)。公元前65年左右,纳巴泰人夺取了黑格拉,然后进军泰马,并于公元前9年进军利希亚王国首都德丹,利希亚王国战败;公元37~100年之间,纳巴泰人在幼发拉底河至红海地区建立了一个松散控制的贸易网络,他们以一系列绿洲为中心,在这些绿洲进行广泛的农业生产,并通过连接这些绿洲的路线进行贸易。随后,罗马皇帝特拉亚努斯征服了纳巴泰国,将其更名为阿拉伯彼得雷亚(Arabia Petraea),并入罗马帝国,从此纳巴泰王国一直处于罗马人的统治之下,直至630年。
阿拉伯帝国时期
571年左右,伊斯兰教穆罕默德(Muhammad)在麦加出生;610年,穆罕默德开始奉真主之命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及其信徒离开麦加,前往麦地那,这一事件被称为希吉莱迁徙;627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以坚守之策,挫败麦加万人大军的围攻,解除了新兴政权面临的军事威胁,史称“壕沟之战”(Battle of the Trench);630年,穆罕默德率兵征服了麦加,双方缔结《侯代比亚和约》,穆罕默德兵不血刃地拿下麦加;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在麦地那逝世,此后,他的追随者们迅速扩展了伊斯兰教的领土,并在短短几十年内征服了广袤的土地,从西班牙半岛一直延伸到现今的巴基斯坦。这次迅猛而规模空前的扩张导致阿拉伯半岛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外围地区,各个部落团结在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统一国家下,并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伊斯兰国家——阿拉伯帝国。
正统哈里发时期(632~661年)
第一任哈里发艾布·伯克尔(Abu Bakr,在位:632~634年)继位后,以汉志地区为核心,巩固麦地那伊斯兰政权。穆罕默德在世时,整个阿拉伯半岛各部落迫于各种因素,表面上都接受了伊斯兰教,并承认先知的政权,但实际半岛上真正信仰伊斯兰教或承认麦地那伊斯兰政权的地区尚不足1/3;穆罕默德去世后,除汉志地区外,半岛上已经皈依伊斯兰教的许多部落转而宣布脱离伊斯兰教轨道,或是寻找借口反对麦地那政权,试图兴兵作乱,重新恢复原来以部落为独立单位的割据状态。面对各地此起彼伏的反叛行动,艾布·伯克尔迅速采取军事行动回击,史称“里达战争”(Ridda Wars),历时一年多,彻底平定了半岛各地的叛乱,实现了整个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化。此外,为缓解经济危机和部落纠纷,他制定了向外扩张的战略,开拓领土疆域。634年,阿布·伯克尔因病去世。
第二任哈里发欧默尔(Umar,在位:634~644年)继位后,对内继续派兵讨伐叛教部落的零星叛乱,驱逐海巴尔犹太人及纳季兰基督教徒,巩固伊斯兰教政权统治;对外继续实施艾布·伯克尔的远征计划,向半岛以外的波斯和拜占廷帝国的属地大举进攻,先后征服了叙利亚、耶路撒冷、伊拉克、波斯和埃及,建立了幅员广阔的哈里发国家。欧默尔的军事扩张,为伊斯兰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伊斯兰教正是以欧麦尔征服的尼罗河三角洲和两河流域下游为基地,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644年,欧默尔遭到刺杀身亡。
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Uthman,在位:644~656年)继位后,继续对亚洲及非洲沿地中海地区进行征服,期间还在小亚细亚半岛沿岸征集经验丰富的居民,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海军。然而此时帝国内部发生了第一次分裂,穆罕默德的堂弟阿里(Ali)及其支持者对出身于倭马亚家族的奥斯曼出任哈里发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并形成了什叶派与普遍接受奥斯曼继位的逊尼派的对立,这是伊斯兰教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分裂,至今仍持续存在。656年,奥斯曼遭到刺杀身亡。
第四任哈里发阿里(Ali,在位:656~661年)继任后,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一世(Mu'awiya I)领导的倭马亚王朝拒不承认阿里政权,双方多次爆发冲突,局势僵持。同时,什叶派内部再次发生分裂,对阿里不满的下层穆斯林形成了一个激进的“军事民主派”——哈瓦立及派(Kharijites)。661年,哈瓦立及派刺杀了阿里·本·阿比·塔利卜,四大哈里发时代的结束。在这一时期,四大哈里发通过协商和选举的方式由穆斯林公社选出,因此又被称为“神权共和时代”。
倭马亚王朝时期(661~750年)
阿里死后,其长子哈桑试图继续同穆阿维叶一世斗争,但屡受挫,最后被迫放弃哈里发职位。661年,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成为哈里发,建立了倭马亚王朝。至此,阿拉伯帝国的四大正统哈里发时期结束,随之而来的是穆阿维叶建立的君主世袭制的倭马亚王朝。倭马亚王朝以大马士革为新首都取代了麦地那旧都,并逐步形成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国。
倭马亚王朝建立后,阿拉伯半岛失去了在伊斯兰教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从7世纪开始,因为伊斯兰教的中心从汉志王国地区转移到了大马士革,阿拉伯人也开始向外移民。由政治、军事、宗教和经济等多种因素促成的规模庞大的移民活动,既是为了巩固被征服地统治,也是为了传播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的影响非常严重,造成了人口流失和土地荒芜,导致该地区成为整个阿拉伯国家最落后的地区之一。
阿拔斯王朝时期(750~1258年)
750年,阿布·阿拔斯(as-Saffah)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阿拉伯帝国的首都也从大马士革迁至巴格达,巴格达成为了阿拉伯世界的中心。从10世纪开始,麦加和麦地那一直由当地的阿拉伯统治者控制,他们被称为麦加的谢里夫(Sharif of Mecca),但在大多数时候,谢里夫都效忠于巴格达、开罗或伊斯坦布尔市的某个主要伊斯兰帝国的统治者。此后,沙特阿拉伯的大部分地区恢复了传统的部落统治。
在1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伊斯玛仪—什叶派卡尔马特人(Qarmatians)是波斯湾最强大的势力。930年,卡尔马特人劫掠麦加,他们偷窃了黑石(Black Stone),激怒了穆斯林世界。11世纪初至16世纪初的大部分时间里,阿拉伯半岛尤其是汉志地区一直被置于埃及政权一一法蒂玛王朝(Fatimid dynasty)、阿尤布王朝(Ayyubid dynasty)、马穆鲁克王朝的统治之下。1077~1078年,一位名叫阿卜杜拉·本·阿里·乌尤尼(Abdullah bin Ali Al Uyuni)的阿拉伯酋长在塞尔柱帝国的帮助下,在巴林和哈萨(Al-Ahsa)击败了卡尔马特人,建立了乌尤尼得酋长国(Uyunid Emirate);乌尤尼德酋长国后来经历了扩张,领土从内志延伸到叙利亚沙漠;于1253年被乌斯富里王朝(Usfurids)推翻。1320年,奥尔穆兹(Ormus)的波斯统治者攻占了巴林和卡提夫(Qatif),削弱了乌斯富里王朝的统治。14世纪,奥尔穆兹的附庸、什叶派贾瓦尼王朝(Jarwanid dynasty)开始统治阿拉伯东部;15世纪,贾布里德王朝(Jabrids)推翻贾瓦尼王朝后控制了该地区,并与奥尔穆兹王朝就该地区的经济收入发生了长达20多年的冲突,直至1507年才最终同意纳贡。
奥斯曼帝国时期
自16世纪初开始,阿拉伯半岛被纳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1517年,处在鼎盛期的奥斯曼帝国凭借其新枪新炮打败了马木鲁克人,马木鲁克王朝覆灭。奥斯曼帝国占领了开罗,并进而征服了汉志王国以及麦地那和麦加等城市。随后土耳其苏丹被称为哈里发,成为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兼有政教双重权力。16世纪中叶,继汉志后,也门和波斯湾沿岸地区也都归属奥斯曼帝国统治。
然而,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始终未能直接渗透到被广袤沙漠所包围的阿拉伯半岛腹地,对半岛大部分地区通过散居半岛各地的部落酋长、伊斯兰教长以及授权埃及总督来进行形式上的控制。奥斯曼帝国帝国的权威在半岛的主要体现是借助其代替人定期向苏丹(Sultan)缴税、纳贡和承担赋役,除此之外,几乎不存在实际的治理。这样在半岛各地形成了一系列的家族统治圈。如汉志有哈希姆家族,阿西尔有伊德里西家族,阿曼和马斯喀特有艾卜·赛义德家族,哈伊勒酋长国有拉西德家族,哈萨有伯壑·哈立德家族,德拉伊叶有沙特家族等。在少数重要地区,特别是红海沿岸,奥斯曼帝国政府直接派驻军队并设置统治机构。
早期的沙特王国
18世纪初期,阿拉伯半岛面临着政治、经济和宗教上的危机,人们感到迫切需要一种深刻的社会变革,以摆脱无政府混乱和异族统治。进入18世纪中叶以来,阿拉伯半岛兴起了一场更大规模的以宗教改革为特点、力求统一阿拉伯半岛来摆脱土耳其人统治的伊斯兰教瓦哈比运动,并导致早期沙特王国的诞生。随后,早期沙特王国的拓疆及其同奥斯曼帝国和英国的斗争,构成了自18世纪中叶以来百余年间阿拉伯半岛社会政治发展的基本内容。
第一沙特王国(Emirate of Diriyah,1727~1818年)
1720年开始,沙特家族的祖先沙特·穆罕默德(Saud bin Muhammad Al Muqrin,在位:1720~1725年)成为德拉伊叶的埃米尔,征收贡赋,保护绿洲免遭外界的攻击。1726年,沙特·穆罕默德之子穆罕默德·本·沙特(Muhammad bin Saud Al Muqrin,在位:1727~1765年)承袭父职;1744 年,他与瓦哈比派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瓦哈卜(穆罕默德 ibn Abd al-Wahhab,1703~1792年)联手,形成了瓦哈卜家族和沙特家族之间的宗教政治联盟。这一联盟为沙特的扩张提供了意识形态动力,并且仍然是当今沙特阿拉伯王朝统治的基础。
瓦哈比派与沙特家族结盟后,通过宣传宗教教义和使用武力的手段,在阿拉伯半岛迅速传播瓦哈比教义,使得内地各部落和村镇都转向了瓦哈比派,并接受了沙特家族的统治,形成了瓦哈比国家的格局。然而,在此期间,瓦哈比派势力的迅速增长引起了哈萨、内志和汉志等地区统治者的敌视。1764年,这三个地区的统治者联合起来组成联军,从东方和南方两个方向进攻内地,试图扑灭瓦哈比运动,瓦哈比军队被迫迎战,但遭到联军的攻势,并被击败,最终沙特家族的首领利用金钱和物资与联军指挥官进行交流,双方达成和解,瓦哈比国家得以化解危机并继续存在。
1765年,穆罕默德·本·沙特逝世,阿卜杜勒·阿齐兹·本·穆罕默德(Abdulaziz bin 穆罕默德 Al Saud,在位:1765~1803年在位)继承父位。他继续执行瓦哈比国家的征战政策,并以伊斯兰教的名义推进瓦哈比军队的征战,瓦哈比军队在各个方向上取得了重大战果。在东部地区,瓦哈比军队攻占了什叶派聚居的卡提夫绿洲,并征服了哈萨巴林和波斯湾东南沿岸的诸酋长国,将势力范围扩展到了阿拉伯海,马斯喀特苏丹也被迫向瓦哈比国家缴纳贡品;在南部地区,瓦哈比军队跨越鲁卜哈利大沙漠,袭击了哈德拉毛及其周边地区,同时阿西尔地区的各部落都接受了瓦哈比派的影响,瓦哈比运动渗透到红海沿岸的提哈马低地,并向南延伸至也门港;在北部地区,瓦哈比军队向伊拉克和叙利亚沙漠地区进发,降服了游牧部落,并攻占定居区的城镇,于1801年攻克了卡尔巴拉等什叶派信徒的圣地;在西部地区,瓦哈比军队于1802年占领塔伊夫,随后进军圣城麦加,麦加的乌里玛被迫宣布接受瓦哈比教义,加里卜在沙特家族的压力下承认其宗主地位,然而,当瓦哈比军队撤回德拉伊叶后,加里卜背叛了瓦哈比派并夺回了圣城。此外,1792年,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瓦哈卜去世,阿卜杜拉·阿齐兹接替了教长职位,从此开创了沙特家族的酋长兼任瓦哈比派教长的先例,并确立了延续至今的政教一体的政治体制。
1803年,阿卜杜拉·阿齐兹在德拉伊叶清真寺主麻日作礼拜时,被波斯人所刺杀,嗣子沙特·本·阿卜杜勒阿齐兹(Saud bin Abdulaziz Al Saud,简称:大沙特,在位:1803~1814年)继位。大沙特在位期间,瓦哈比运动达到了巅峰。他与汉志王国谢里夫·加里卜进行了激烈的对抗和较量,并在1804~1806年期间夺回了麦加和麦地那,迫使加里卜放弃了非法的关税收入,并作为封臣回到麦加。由于瓦哈比派军队不断袭击和侵扰奥斯曼帝国的中心地区,夺取了圣城麦加和麦地那,使得帝国政府非常恐慌,为了扑灭瓦哈比运动并镇压瓦哈比国家,奥斯曼帝国皇帝苏丹麦哈迈德二世下命令新任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帕夏(穆罕默德 Ali of Egypt)组织中国远征军,将瓦哈比派军队赶出圣城。
1811年,穆罕默德·阿里派遣陆军登陆红海沿岸城市延布港,随后,另一支骑兵部队穿越西奈和亚喀巴,进入阿拉伯半岛;1812年1月,远征军挺进麦地那,在朱代达关口遭到了瓦哈比军队的伏击几乎被歼灭;1812年10月,得到增援的远征军在当地背叛瓦哈比派部落的帮助下最终占领了麦地那;1813年1月,远征军占领了麦加,不久后又占领了塔伊,同年8月,穆罕默德·阿里帕夏率领军队登陆吉达,并要求大沙特在承认奥斯曼帝国和埃及对汉志宗主权的前提下进行谈判,但谈判失败。此后,大沙特采取了游击战的方式与之相抗衡,并将装备精良的埃及军队引诱进沙漠内地,双方之间进行了持久的拉锯战。1814年,大沙特在图腊巴之战中取得了胜利。在他的统治期间,瓦哈比国家的势力范围几乎覆盖了整个阿拉伯半岛的东部和南部,西到红海,北到叙利亚的阿勒颇,首府德拉伊叶。
1814年4月,大沙特因热病死于德拉伊叶,艾哈迈德·阿卜杜拉曼·本·沙特(Abdullah bin Saud Al Saud,在位:1814~1818年)继承父位,汉志、阿曼和巴林摆脱沙特家族的控制,第一沙特王国濒临灭亡。1815年初,瓦哈卜派在巴萨勒集结两万兵力旋即败于穆罕默德·阿里的军队,第一沙特王国的军事力量丧失殆尽。1818年4月,穆罕默德·阿里之子易卜拉欣(Ibrahim Pasha of Egypt)攻陷德拉伊叶,瓦哈卜沙特家族政权灭亡,埃及人成为内志的统治者,包括阿卜杜勒在内的沙特家族和瓦哈卜家族成员以及内志贵族约400人被流放至埃及,德拉伊叶被易卜拉欣夷为平地。
1819年,易卜拉欣·埃德恒帕夏的中国远征军撤回汉志,撤军时,他在盖西姆地区留下了一支卫成部队,同时,任命穆罕默德·本·穆沙里·本·麦阿麦尔(Mishari bin Saud)为内志的地方长官,至于阿拉伯半岛腹地,则留给了阿拉伯游牧部落重新去争夺和分割。埃及军队对阿拉伯半岛的远征从政治、军事和宗教方面摧垮了瓦哈比派及其国家。1819年初,阿卜杜勒在伊斯坦布尔市被奥斯曼帝国苏丹处死,标志着第一沙特王国的灭亡。此后1819~1824年间,尽管内志在形式上隶属于奥斯曼帝国和埃及总督统辖,实则处于“权力真空”状态,内志又回到往日部落割据、冲突迭起的混乱中。
第二沙特王国(Emirate of Nejd,1824~1891年)
1819年,沙特家族后裔图尔基·本·阿卜杜拉·阿勒沙特(Turki bin Abdullah Al Saud,在位:1819~1820年,1824~1834年)的势力在内志逐渐兴起,不久图尔基夺取德拉伊叶和利雅得,穆罕默德·本·穆沙里·本·麦阿麦尔战败身亡。1820年秋,穆罕默德·阿里帕夏的军队重新占领德拉伊叶和利雅得,图尔基逃走,埃及军队在内志处死大量的反叛者,绿洲遭到洗劫,农田遭到严重的破坏许多人逃离家园。
1823年,图尔基在达瓦希尔部落苏戴尔家族的支持下东山再起重返内志;1824年,图尔基向利雅得进军,将埃及军队全部赶出了内志。随后,图尔基恢复沙特国家,由于原来的首府德拉伊叶已遭到严重破坏,而利雅得则有坚固的城墙,易于守卫,因此图尔基决定将首府迁往利雅得。图尔基建立的这个新王国在沙特阿拉伯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沙特王国,或后沙特王国,图尔基担任了新建沙特王国的埃米尔。第二沙特王国沿袭第一沙特王国的传统,致力于瓦哈卜派信仰的传播和疆域的拓展。1830年,图尔基的支持者与内志以东的贝都因人部落联盟发生战事,图尔基取胜,哈萨成为沙特家族的属地,此后,巴林和阿曼也被纳入版图,至1833年,整个沿波斯湾地区隶属于瓦哈卜派政权并缴纳贡赋。
1834年,图尔基在利雅得死于暗杀,米沙里(Mishari bin Abdul Rahman)在瓦哈卜家族的支持下控制利雅得,不久,图尔基的长子费萨尔·本·图尔基·阿勒沙特(Faisal bin Turki Al Saud,在位:1834~1838 年、1843~1865年)从巴林返回利雅得,处死米沙里承袭父职。1837年,费萨尔拒绝向伊斯坦布尔市苏丹缴纳贡赋,埃及军队自汉志王国进入内志;1838年,费萨尔被埃及军队捕获并被押往开罗;1840年,埃及军队撤离阿拉伯半岛,内志再度陷于政治真空的状态;1843年,费萨尔自埃及返回内志再次入主利雅得,1844年,再次吞并哈萨,此后20余年间,内志处于费萨尔的统治之下。
1865年,费萨尔逝世,其长子阿卜杜拉·本·费萨尔(Abdullah bin Faisal Al Saud,在位:1865~1870年、1876~1884年)即位。其次子沙特·本·费萨尔·阿勒沙特(Saud bin Faisal Al Saud,在位:1871年,1873~1875年)和四子阿卜杜勒·拉赫曼·本·费萨尔·阿勒沙特(Abdul Rahman bin Faisal Al Saud,在位:1875~1876年,1889~1891年)进行了权力的争夺。同时,阿曼一带的伊巴迪叶派也在英国的支持下起义反叛,利雅得国家因此分裂。1870年秋,沙特·本·费萨尔·阿勒沙特联合阿治曼部落穆拉部落击败阿卜杜拉·本·费萨尔的军队并占领哈萨;1871年,沙特·本·费萨尔·阿勒沙特攻占利雅得,阿卜杜拉·阿齐兹·本·费萨尔逃往南部盖哈丹部落地区。
1875年,沙特·本·费萨尔·阿勒沙特死后,阿卜杜勒·拉赫曼·本·费萨尔·阿勒沙特成为利雅得的埃米尔;1876年,他重返利雅得胜利足球俱乐部恢复权位。期间,舍迈尔山区的游牧部落拉希德家族(Al Rashid)的哈伊勒政权成为内志与汉志王国之间最重要的势力。1884年和1891年,拉希德家族军队两次攻陷利雅得,导致利雅得埃米尔国灭亡,内志成为哈伊勒政权的一部分。1889~1891年,阿卜杜勒·拉赫曼被迫逃往科威特,寻求萨巴赫部落的庇护,至此第二沙特王国灭亡,哈伊勒成为阿拉伯半岛内陆诸地的政治中心,诸多绿洲和部落纷纷依附于拉希德家族。
现代沙特王国(1902年~至今)
伊本·沙特时期(1902~1953年)
1902年,阿卜杜勒-阿齐兹·本·阿卜杜拉·阿齐兹赫曼·本·费萨尔·阿勒沙特(Ibn Saud,简称:伊本·沙特,在位:1902~1953年)率领40余人自科威特出发,返回内志,成为利雅得的新埃米尔。1904年,伊本·沙特从拉希德家族手中夺取欧奈宰和布赖代,继而击败支持拉希德家族的奥斯曼帝国帝国军队。1906年,伊本·沙特的追随者与拉希德家族的军队再度发生激战,拉希德家族的军队败北,盖西姆被纳入利雅得埃米尔国的版图。
1911年,伊本·沙特与英国达成协议,哈萨成为利雅得埃米尔的属地,伊本·沙特承认利雅得埃米尔国处于英国的保护之下,承认英国有权在阿拉伯半岛开采矿产资源。1913年,伊本·沙特率领300人击败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占领胡富夫,控制东部沿海。1914年,奥斯曼帝国与利雅得埃米尔国签署协议,奥斯曼帝国承认沙特家族在内志的统治权,伊本·沙特承诺不与其他国家建立同盟,不允许其他国家的军队进入内志。同年,英国与奥斯曼帝国签订协议,双方划定各自在阿拉伯半岛的势力范围;协议规定,自卡塔尔经阿拉伯半岛腹地至亚丁和也门一线为界,以北包括内志和哈萨在内属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范围,该线以南属英国的势力范围,然而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该协议未能生效。
1915年,利雅得埃米尔国与英国签订盖提夫协议。根据协议,英国承认内志、哈萨、盖提夫、朱拜勒一带作为利雅得埃米尔国的辖地,向伊本·沙特赠送1000支步枪和2万英镑,并向伊本·沙特支付每月5000英镑的补助金,伊本·沙特承诺不与其他国家建立同盟,不允许其他国家的军队进入自己的属地,保证不侵扰处于英国保护下的科威特、巴林、卡塔尔和阿曼。
1916年6月,麦加谢里夫侯赛因·本·阿里(Hussein bin Ali, King of Hejaz)领导了一场反对奥斯曼帝国的泛阿拉伯起义。侯赛因起义之初,英国试图拉拢伊本·沙特加入汉志的侯赛因阵营,并进攻奥斯曼帝国在阿拉伯半岛的支持者拉希德家族,被伊本·沙特拒绝。随后,侯赛因自立为汉志国王,伊本·沙特表示抗议,并且试图与侯赛因谈判划定内志与汉志的边界。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成为影响阿拉伯半岛的主要外部势力,阿拉伯半岛形成汉志王国、内志、舍迈尔山区、阿西尔和也门五大政治区域。英国奉行的政策是通过分而治之的方式控制整个阿拉伯半岛。在阿拉伯半岛内部,利雅得的埃米尔与麦加的谢里夫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内志与汉志之间的图拉巴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1919年5月,麦加的谢里夫侯赛因之子阿卜杜拉率军占领图拉巴绿洲旋即败于追随沙特家族的伊赫万战士。
1921年初,伊本·沙特召集内志的舍赫和欧莱玛宣布放弃利雅得埃米尔的称谓,采用“内志及其属地的苏丹”的称谓,利雅得埃米尔国遂改称内志苏丹国(Sultanate of Nejd),同年8月,伊本·沙特率军占领哈伊勒,拉希德家族投降,内志苏丹国成为阿拉伯半岛最重要的政治力量,随后内志苏丹国将攻击矛头指向阿西尔和汉志。1922年,内志苏丹国的军队进入阿西尔,占领首府阿布哈。1924年8月,内志苏丹国的军队攻入汉志占领塔伊夫;同年10月,内志苏丹国的军队占领麦加。1926年1月,伊本·沙特在麦加被拥立为汉志王国国王,进而改称“汉志国王与内志及其属地的苏丹”。1927年5月,英国与伊本·沙特签署吉达条约,取代方于1915年签订的盖提夫条约。根据吉达条约,女王陛下政府承认伊本·沙特作为汉志与内志及其属地的国王,伊本·沙特承认英国政府扶植的费萨尔作为伊拉克国王和阿卜杜拉作为外约旦埃米尔,承认英国对于波斯湾诸国的保护权。1932年9月23日,汉志和内志两个王国合并为沙特阿拉伯王国,这一天也被规定为沙特国庆日。
在统一王国之后,伊本·沙特着手建设国家,重视发展经济和商贸往来。1938年,波斯湾沿岸的阿哈萨地区发现了大量石油储量;1941年,沙特在美国控制的阿美石油公司(Aramco)的领导下开始全面开发油田,把占国土面积约2/3 的土地租让给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从而使沙特成为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 为沙特阿拉伯带来了经济繁荣和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同时为发展民族经济打下了基础。他利用不断增加的石油收入建设城镇、港口、机场,引进先进技术,发展现代科技;购买民航飞机,成立沙特阿拉伯航空公司,又购买飞机,成立空军;建学校、医院、发展文教卫生事业。宗教方面,他实行宽容政策,允许不同教派的存在。外交方面,他实行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重视发展同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友好关系。
沙特时期(1953~1964年)
1953年,伊本·沙特在塔伊夫病故,葬于利雅得,沙特·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Saud of Saudi Arabia,简称:沙特)继位。沙特国王统治期间与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埃及展开竞争,并在国内与其兄弟费萨尔之间爆发了权力斗争。沙特国王特别重视扫除文盲问题,致力于提供更多人接受教育的机会。1957年,阿拉伯半岛第一所大学在利雅得成立,并以国王的名字命名为沙特国王大学;1960年,成立了大众行政学院;翌年,又成立了师范专科学校;1961年,伊斯兰大学在麦地那成立。此外,1960年, 沙特阿拉伯成为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成员,沙特政府开始制定统一的石油政策进而逐步收回石油公司控制的定价权和定产权;1962年,沙特政府成立石油部。
费萨尔时期(1964~1975年)
1964年,沙特国王被他的兄弟费萨尔·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Faisal of Saudi Arabia,简称:费萨尔)废黜。费萨尔国王在位后开始了1970~1975年的五年计划。五年计划期间,成立了法务部,在吉达建立了阿卜杜勒·阿齐兹大学,该大学成为国内第三所大学。与此同时,在宰赫兰成立了油矿大学,在吉达又成立了费萨尔国王空军专科学校和伊斯兰港。费萨尔国王特别注重伊斯兰教世界的团结,经常到伊斯兰各国访问,加强接触,联络感情,同时与伊斯兰世界以外的友邦领导人会晤,加深友谊。1969年,近代史上第一届伊斯兰首脑会议召开,这次会议产生了伊斯兰会议组织,该组织总部设在吉达。
70年代初,沙特政府采取参股的方式逐步收回石油资源的主权。1972年,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5个波斯湾主权国家与西方石油公司签署纽约参股总协议。根据该协议,沙特政府自1973年起在沙特阿美中参股25%,1978年以后逐年增股5%,至1982年达到51%的控制股权。1974年,沙特阿拉伯政府与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签署新的协定,沙特政府向石油公司支付5亿美元作为赔偿,换取该公司60%的股份。
哈立德时期(1975~1982年)
1975年,费萨尔·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不幸遇刺身亡后,沙特宫廷委员会迅速宣布哈立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Khalid of Saudi Arabia,简称:哈立德)继承王位,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Fahd of Saudi Arabia,简称:法赫德)成为新的王储兼第一副首相。1975年4月,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获得哈立德国王的委托,正式开始主持沙特阿拉伯国家事务。他制定了一个独特的发展计划,旨在建设一个既不同于东方共产主义社会,也有别于西方民主制度的现代化强国,并提供高福利待遇。从1975年7月开始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中,沙特政府投入了1420亿美元,比第一个五年计划增加了9倍,规定了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2%的目标。在短短几年内,法赫德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和人才,兴建了大量现代化的国有企业,同时私营民族经济也蓬勃发展。
在外交政策方面,哈立德国王主张不结盟、不过多地依靠美国,加强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反对美国支持埃以和约,坚持与埃及断交。在石油政策方面,他认为石油产量应根据本国需求确定,避免过度生产导致王室腐败。1976年,沙特政府与沙特阿美达成协议,收购该石油公司的全部股份;1980年,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国有化最终完成。1981年,第三届伊斯兰首脑会议在麦加举行,这次会议发表了麦加宣言,从此阿拉伯国家海湾合作委员会诞生。
法赫德时期(1982~2005年)
1982年6月13日,哈立德国王因心脏病发作猝然去世,王储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继位。1986年,法赫德国王在自己的名字上加上了 "两圣寺护法 "的称号,以回应原教旨主义者的巨大压力,避免将 "威严 "与除真主之外的任何事物联系在一起。这一时期,石油收入带来的巨额财富开始对沙特社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带来了快速的技术现代化,但并没有带来文化现代化、城市化、大众教育和新媒体的产生,相反的越来越多外籍工人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沙特的传统规范和价值观,这导致许多沙特人不满,他们开始寻求更广泛地参与政府。为消除贫穷,保证社会安定、巩固王室的政权,法赫德国王十分重视社会福利工作,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福利投入实行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向城市职工分发土地和贷款建设住宅,为游牧民提供房屋和生产资料,以保证他们的定居生活。鉴于世界油价的下跌,法赫德国王极力扭转沙特对石油收入的依赖,积极发展非石油工业、石化工业、服务业重视农业生产、实现部分农产品自给自足甚至自给有余以供出口,1986年,沙特阿美结束在美国注册的历史正式成为在沙特阿拉伯注册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国王继续发展与美国的密切关系,并增加购买美国和英国的军事装备。20世纪80年代,沙特阿拉伯在两伊战争(Iran–Iraq War)中斥资250亿美元支持伊拉克,但谴责伊拉克在1990年对科威特的入侵,并要求美国进行干预。法赫德国王允许美国和联军驻扎在沙特阿拉伯,并邀请科威特政府及其公民留在沙特境内,同时驱逐也门和约旦的公民,因为这两个国家的政府支持伊拉克。1991年,沙特阿拉伯军队参与了对伊拉克的轰炸以及帮助解放科威特的地面部队;1992年3月,法赫德国王宣布“政府基本制度”,强调统治者的义务和责任,提议设立一个协商委员会(Majlis al-Shura);1993年12月,协商委员会成立,它由国王选出的一名主席和60名成员组成;1994年,伊斯兰教持不同政见者奥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被剥夺沙特国籍;1995年,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国王中风,王储阿卜杜拉·阿齐兹摄政;1997年7月,法赫德国王将协商委员会成员从60名增加到90名;1999年10月,20名沙特妇女首次出席协商委员会会议;2001年9月11日,参与袭击纽约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19名劫机者中有15人是沙特国民;2001年12月,沙特政府首次向妇女发放身份证;2005年2月~4月,沙特举行了首次全国市政选举,女性不允许参加民意调查。
阿卜杜拉时期(2005~2015年)
2005年8月,法拉赫国王去世,阿卜杜拉·阿齐兹·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国王(Abdullah of Saudi Arabia,简称:阿卜杜拉)登基;2005年11月,沙特阿拉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12月,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就边界的最终划定达成一致;2009年2月,阿卜杜拉国王在政府改组中解雇了宗教警察局长、最高法官和国家银行行长,同时任命了沙特第一位女部长;2010年10月,美国官员确认向沙特阿拉伯出售价值600亿美元的武器的计划;2011年3月,沙特军队参与镇压巴林骚乱;2011年9月,阿卜杜拉国王宣布赋予妇女更多权利,包括在市政选举中投票和参选的权利,以及被任命为协商委员会成员的权利;2012年6月,沙特阿拉伯同意首次允许其女运动员参加奥运会;2013年2月,阿卜杜拉国王让30名女性加入此前全由男性组成的协商委员会(Shura consultative council),这是女性首次能够担任政治职务;2014年9月,沙特阿拉伯和其他四个阿拉伯国家与美国一起参与对叙利亚伊斯兰国武装据点的空袭。
萨勒曼时期(2015年~至今)
2015年1月23日,阿卜杜拉·阿齐兹国王去世后,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Salman of Saudi Arabia,简称:萨勒曼)正式宣誓成为沙特阿拉伯的国王。萨勒曼国王致力于维护传统文化遗产,并且非常关注国家的历史。除了在国内推动发展和改革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外,他还积极参与国内外的人道事业,特别是在救援和援助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3月,沙特阿拉伯对也门胡塞武装发起空袭;2015年11月,沙特的女性首次参加市政选举,其中20名女性当选;2016年1月, 德黑兰的人群纵火焚烧沙特大使馆,引发了伊拉克和黎巴嫩的什叶派示威活动,沙特阿拉伯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2016年4月,沙特阿拉伯出台“2030 愿景”(Vision 2030),以实现经济多元化,摆脱对石油的依赖;2016年10月28日,沙特阿拉伯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从2017年至2019年。2017年2月,沙特证券交易所和一家大型银行任命女性担任首席执行官;2017年6月,沙特阿拉伯领导阿拉伯国家实施空中、陆地和海上封锁,引发外交危机,试图让卡塔尔切断与恐怖主义的所谓联系并与伊朗保持距离,同月,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国王任命他的儿子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为王位第一顺位继承人;2017年9月,女性驾驶禁令正式解除;2017年11月,穆罕默德亲王为巩固权力而清洗了王国的政治和商业领导层。
自2017年10月起,沙特的女性允许进入体育场馆;2018年,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的公开声明和限制宗教警察权力的立法导致许多沙特妇女放弃在公共场合戴头巾;自2021年7月起,沙特允许女性在没有王公陪同的情况下登记参加朝觐;2022年3月,45岁以上的穆斯林妇女被允许在没有男性监护人的情况下进行副朝;2022年7月,沙特内阁任命首位女性副秘书长;2023年1月5日,国际足球联合会任命了第一位沙特女国际裁判;2023年1月11日,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国王批准了沙特国籍法修正案,允许与外国男性结婚的沙特妇女将沙特公民身份传给子女,是王国公民法的重大变革。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半岛,占据西亚大部分地区,是阿拉伯半岛最大的国家,介于北纬16°~33°,东经34°~56°之间,东濒波斯湾,与伊朗和巴林群岛相望;西邻红海,与埃及、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相望;北与约旦、伊拉克、科威特为界;南与也门为邻;东南与阿曼、东北与卡塔尔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接壤。国土总面积225万平方千米(国土面积居世界第13位),占整个阿拉伯半岛总面积的80%;海岸线长2448千米,其中西部沿红海海岸线长1800千米左右,东边沿海湾海岸线长610千米左右。
气候
沙特阿拉伯境内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少数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总体来说,沙特的冬季比较凉爽,气温在14~23℃;夏季酷热,6~8月份气温往往超过40℃,有时甚至达到50℃以上;而在鲁卜哈利沙漠,夏季白天的气温往往超过50℃;沙漠表面的温度更是高达70℃以上。沙特的降雨量平均每年只有100~200毫米,其中鲁卜哈利沙漠地区有十年不雨的记录,平常年份几乎滴水不下。
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
沙特阿拉伯境内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主要分布在西部红海沿岸的汉志高原以及靠近也门的阿西尔地区。夏季该地区在亚热带高气压控制下,气流下沉,干旱少雨;冬季副热带高压南移,盛行西南暖湿气流;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湿,冬季温暖,几乎没有季节变化的气温差。气候区内最高气温40℃,夏季有时地表温度会超过50℃;年均湿度为50~70%,风沙较多;北部地区受地中海气旋影响,降水量在200毫米左右;西部山地多地形雨,雨量在400~500毫米之间。
热带沙漠气候
沙特阿拉伯境内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于内志高原和其他广大的地区,由于北回归线穿过中部,常年处于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使得该气候地区具有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气候温和,温差大、降水量少且伴有沙尘天气的特征。
该气候区内平均气温为18℃,气候的月季分布特点为夏季天气酷热,沿海地区气温达38~39℃,内地有时可高达54℃;春秋季气候温和,气温一般在10~20℃,哈伊勒一带气温可低到零下8℃,有霜雪;冬季轻度寒冷,最冷月1月,平均最低气温10℃左右。
同时,该地域气温分布特点变化颇大,平均气温由西部省的24℃向西南到吉达则达28.8℃、吉赞则30℃;西南边的阿西尔因地形高,平均气温为19℃;西北方的泰布克平均气温为23℃、麦地那是28.6℃;中部由于被沙漠包围,利雅得平均气温26.8℃、哈伊勒21℃、卡西姆23℃;东部省宰赫兰为26℃。此外,该气候区早晚温差大,即使在夏天,夜间也是凉爽的。
该气候区内大部分地区降水具有季节性,雨量极少,年平均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其中,吉达年降水量60.1毫米;麦加年降水量111.8毫米,年平均降水22.4天;利雅得年降水量112.3毫米,年平均雨天44.8天;境内最高年降水量为哈米斯·米夏特,为215.5毫米;瓦吉是年降水量最低的地区。
该气候区在春季和冬季经常会出现沙尘天气,主要特点为强烈的沙尘肆虐,能见度非常低,甚至不到10米。其中,春季的沙尘较多,有时伴随着雨点,但更常见的情况是沙多雨少,人们感觉像是下泥而不是下雨;冬季,由于受到热带大陆季风的影响,沙特阿拉伯南部地区经常会发生强烈的沙暴。
此外,沙风是沙特特有的自然现象,尤其是在大陆地带和东部地区沙风较多。沙风的风向变化无常,但由西面和北面刮来的沙风居多,风速通常超过每小时50千米。一旦沙风骤起,整个天空瞬间就被黄沙所淹没。此外,小股的龙卷风的风力虽不及沙风,但在平时比较常见。
地质
沙特阿拉伯的大地构造属阿拉伯板块,构造线主要呈南北向和北西——南东向。其中,南北向的构造线与红海——约旦裂谷线的方向一致;而北西——南东向的最重要断裂构造是内志断裂系,形成于元古代末期至古生代早期。按地质构造,沙特阿拉伯被划分为三个主要地质单元,即西部的阿拉伯地盾区,中部的稳定地台区和东部的不稳定地台区,或称活动地台区。
沙特阿拉伯西部,沿红海分布为阿拉伯地盾区,为元古代地盾区。该地盾区沿南北向构造线,形成一系列的南北向的片麻岩穹隆和断裂,而中北西——南东向的构造线在地盾区主要表现为断裂带;区域内分布有大面积的暗色岩系,主要成分是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粗面岩和火山碎屑物质,时代为第三纪或第四纪;基底为前寒武纪硅镁质岩石,包括花岗片麻岩、黑云母角闪片麻岩、黑云母片岩等深变质岩石,还有后来侵入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以及基性和超基性岩浆岩,基底岩石的同位素年龄为5~10亿年之间,一般认为属元古代。由于长期暴露于地表,该区域上覆盖的沉积物很少,散布有零星的中新生代的蛇绿岩和玄武岩。
沙特阿拉伯中部,古老地盾的北侧和东侧,是稳定低台区,也被称为稳定陆架区。该区域拥有埋藏不深且刚性的结晶基底,其中存在着刚性裂隙和宽阔的穹隆,褶皱较少。在这个基底之上,分布着陆相、浅海相和滨海相的沉积盖层,厚度各异。这些沉积物的时代可以追溯到古生代开始,一直延续到中新生代。其中,古生代地层大多数被埋藏在地下,只有部分地区露出地表;泥盆纪地层在整个区域都不存在;石炭纪地层在许多地方也有缺失。总体而言,直到晚第三纪,该区域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除了局部的升降运动外,仅发生了一些局部的区域变形和断裂。
此外,在地台区发育有一系列长垣隆起带,有时长达数百千米,它是本区最重要的储油构造,一些著名的大油田,如加瓦尔油田等赋存在这类构造。同时,在地台区构造往往表现为背斜构造,如基尔库克背斜构造,阿英扎拉背斜构造,它们也是一组重要的储油构造。
沙特阿拉伯东北部,稳定地台的东侧和北侧,为不稳定地台区,或称不稳定陆架区、活动地台区。该区域的沉积盖层比稳定地台区要厚得多,而且沉积物的类型也更加复杂,沉积物曾在多次地壳运动中经历变形。该区域的基底上,地形起伏较大,形成了一些盆地、海隆或断陷地堑,其中,低凹的地方,形成了非常厚的沉积物层,一般达到5000~6000米,最厚处甚至超过12000米,而在隆起的部分,沉积物的厚度也可达到3000~4000米。与稳定地台区相似,这个区域的沉积物时代从古生代开始,延续到中新生代,没有泥盆纪地层。
地形地貌
沙特阿拉伯全境都位于古老的阿拉伯高原上,地形以高原和沙漠为主,高原上沙漠广布,沙漠约占该国面积的一半;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呈阶梯状。最高点位于西南省阿西尔山区的索达山(Jabal Sawda),海拔3133米。
沙特阿拉伯西部主要地形为山脉和高原,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其中,汉志——阿西尔高原南段的汉志山脉沿红海平行延伸,山脉西坡陡峭,东坡平缓,海拔3000米以上,山的余脉伸向非洲大陆形成扼红海咽喉宽32千米的曼德海峡。山区还散布一些平地,很久以前这里原为火山多发区,上面覆盖着一层风化的黑色火山熔岩,至今山上仍然寸草不生,秃峰林立,奇形怪状。此外,另一座山脉沿阿拉伯海迤逦向北,在波斯湾出口处形成55千米宽的霍尔木兹海峡。
沙特阿拉伯中部为内志高原区,高原的中部和东部,海拔都在500米左右,地表平缓略有波状起伏,上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岩沙,有一连串山脉贯穿其间,中部还有些平原、谷地和绿洲。内志高原在构造上属台地式高原一一阿拉伯高原的一部分,高原西部和西南部因火山和熔岩的喷发,形成许多陡峭的断崖高地。
沙特阿拉伯的南部、中部和北部是辽阔的沙漠地区,由于大部分国土为沙漠,沙漠面积近100万平方千米,因此有阿拉伯半岛的“沙漠王国”之称。沙特南部是鲁卜哈利大沙漠(Rub' al Khali),为沙特面积最大的沙漠,达65万平方千米,占该国面积的1/3;此沙漠分东西两部分,东部是许多并行的、连绵不绝的沙丘,西部是由光滑的卵石构成的不毛之地;由于沙内含有丰富的氧化铁,呈红色,因而又有“红色沙漠”之称。中部是小内夫得沙漠,蜿蜒如蛇,曲折似河,整个沙漠呈白色,故有“白色沙漠”之称。北部为大内夫得沙漠,与叙利亚、伊拉克的沙漠相接,有流动沙丘,沙色有红有白。
沙特阿拉伯东部和西部均有狭长的沿海平原,即波斯湾和红海沿海平原,分布有许多盐碱滩和沼泽。东部波斯湾沿岸是厄尔哈撒低地。此外,沙特阿拉伯的海岸低而多曲折,主要是沙岸,周围有珊瑚和暗礁,沿海水域非常浅。
水文水利
沙特阿拉伯境内无常年性河流,主要湖泊为阿斯法尔湖(Al-Asfar Lake)也称黄湖,位于沙特阿拉伯东部哈萨,是该地区重要的湿地浅湖之一,该湖周围都是沙丘,湖泊水的主要来源为农业排水。沙特淡水大部分依靠地下水供应,不少地方的涸谷有充足的地下水流,如汉志的麦加、吉达等城市就是依靠涸谷附近的地下水源发展起来的。沙特的地下水总储量为36万亿立方米,按当前的用水量计算,地表以下20米深的水源可使用320年左右。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沙特共有30个海水淡化厂,日产300万立方米淡化水,占该国饮用水的46%。此外,沙特还有184个蓄水池,蓄水能力6.4亿立方米。
沙特阿拉伯于2018年发布的《国家水战略》对水务部门采取了可持续的方法,致力于保护王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并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供应和高质量的服务。沙特阿拉伯一直在增加对清洁能源,电力和水的投资。在水务领域,已经整合了海水淡化和废水处理。沙特水合作公司(SWPC)在2020年批准了11个独立水项目(IWP)和9个独立污水处理项目(ISTP);2021年批准了8个IWPP,14个独立战略水库(ISWR)项目和7个小型污水处理厂(SSTP)项目集群。沙特阿拉伯的人口预计将从2021年的3500万增长到2026年的4000万左右。人口的这种增长将给基础设施带来压力。作为一个干旱国家,沙特阿拉伯正在大力投资其水利基础设施。
土壤
沙特阿拉伯土壤发育不良,大片地区覆盖着不同大小的卵石;冲积物主要分布在河谷、盆地和绿洲地区;盐碱地在东部尤为常见。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沙特阿拉伯矿产资源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截至2021年末,沙特已探明原油储量2663亿桶,占世界储量的20.5%,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探明储量9319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4.5%,居世界第六位。沙特的油气产区主要集中在东部阿拉伯湾沿岸陆上与近海地区。除石油和天然气外,沙特还蕴藏有其他资源,在金属矿物方面,已探明的有金、铜、铁、锡、铝、锌等矿藏,但是储量不多,资源有限;在非金属矿物方面,有磷酸盐、大理石等。
加瓦尔油田(Ghawar Oil feld)位于沙特阿拉伯中东部,首都利雅得以东约500千米处,是世界第一大油田。该油田石油探明储量达107.4亿吨,年产量高达2.8亿吨,占整个波斯湾的30%;石油可采储量114.8亿吨,天然气可采储量9240亿立方米。油井为自喷井,原油含腊量少,多为轻质油,凝固点低于-20℃,便于运输,有输油管直通世界最大油港一腊斯塔努拉油港外运。沙特于1948年在波斯湾盆地发现该油田,并于1951年开始投产,产层为侏罗系碳酸盐岩,属于裂缝型高渗透储层,深度2200米油田面积为3264平方千米。截至2005年末,油田剩余可采储量高达95.5亿吨。
萨法尼亚油田(Sefaniyah oil field)位于波斯湾的沙特阿拉伯海域,向北延伸到沙特阿拉伯与科威特的中立区,是中东地区在海上发现的第一个油田,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油田。该油田发现于1951年,呈北北东走向的背斜,长约70千米,产层为中、下白垩统,深度1600米;1957年投产,石油可采储量为 50.42x10^8吨;天然气可采储量为3300X10^8立方米。
土地资源
沙特阿拉伯国土70%的面积为半干旱荒地或低级草场,可耕地面积只占土地面积的1.6%,约345万公顷;永久性草地约378.5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1.9%;林地面积只占到全部土地的1.4%;耕地集中分布在降雨量较充沛的西南部地区。
森林资源
沙特阿拉伯是亚洲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截至2021年末,沙特阿拉伯森林面积为9770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为0.5%。沙特阿拉伯的植被分为乔木、沙生植物和灌木,西南部因气候和土壤条件较好,生长着天然干旱林,但分布分散而稀少。沙特阿拉伯森林的主要树种有棕枣、非洲圆柏,有些地方是非洲圆柏、相思树属和木犀榄混交林,而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地,森林的优势树种为桧柏,树干通直,树形良好,森林蓄积量(径级7厘米以上)为299万立方米。
生物资源
沙特阿拉伯盛产种类繁杂的植物和果木,以香料、咖啡和海枣最为出名。其中,香料的品种有乳香、沉香、檀香和没药等主要产地在南阿拉伯,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咖啡是14世纪从埃塞俄比亚传入的;椰枣是半岛上最重要的植物,被喻为阿拉伯“树王”,椰枣的种类多达百种,其中以麦地那的产品最优。椰枣的果实是半岛游牧民的主要食粮,同时它的树干和树叶又可分别用来搭建帐篷和充当燃料。沙特阿拉伯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玉米、高梁谷子和豆类等;家畜有骆驼、肥尾绵羊、长耳山羊、萨鲁基猎犬、驴和鸡。此外,沙特阿拉伯境内西侧和东侧都有海岸,其中,东侧阿拉伯海湾拥有虾类、石斑鱼属、白鲳、龙占及鲷鱼等具有商业价值的生物资源,许多鱼类资源属于洄游性鱼类;西侧红海沿岸还有许多海水对虾属养殖场等鱼类养殖中心。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沙特阿拉伯野生动物较为丰富,包括阿拉伯豹(Panthera pardus nimr)、阿拉伯狼(Canis lupus arabs)、狗(Hyaena hyaena)、猫(Herpestidae)、狒狒属(Papio hamadryas)、海角野兔(Lepus capensis)、沙猫(Felis margarita)和跳鼠科(Zapodidae)等。然而,一些较大的动物如瞪羚(Gazella arabica)、大林羚(Oryx leucoryx)、豹子和山羊在1950年左右还比较常见,但由于狩猎的影响,这些动物几乎濒临灭绝。沙特阿拉伯也是一个鸟类丰富的地区,包括猎隼(用于捕猎)、老鹰、秃鹰、猫头鹰、乌鸦、火烈鸟、白鹭、鹈鹕属、鸽子、松鼠鸡以及毛腿沙鸡(Pteroclidae)和鸟(Pycnonotidae)等品种。此外,沙特阿拉伯还拥有许多种类的蛇和蜥蜴,其中许多蛇类具有毒性。
沙特阿拉伯拥有丰富海洋生物,尤其是红海拥有多样而丰富的生态系统。红海已经记录了超过1200种鱼类,其中约有10%是独特的品种,无法在其他地方找到。其中还包括42种深水鱼类。红海沿岸延伸着长达2000千米的珊瑚礁,这些珊瑚礁形成于5000~7000年前,主要由石质枝状珊瑚和软珊瑚构成。这些沿海珊瑚礁形成了沿岸平台,有时还会出现潟湖等地貌特征,这些沿海珊瑚礁也是红海中许多鱼类和44种鲨鱼等洋流物种的栖息地。此外,红海还拥有许多离岸礁,其中包括几个真正的环礁。许多独特的离岸礁形态无法被经典的(以达尔文为基础)珊瑚礁分类方案所解释,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该地区的高地壳活动水平。
植物
沙特阿拉伯的大部分植被属于北非—印度沙漠地区,这里的植物适应干旱环境,对水分需求较低,主要是一些小型的草本植物和灌木,在牲畜饲料方面具有重要的用途。此外,在阿西尔地区的南部可以找到一些小片的草地和树木。尽管沙特椰枣树(Phoenix dactylifera L.)广泛分布,但约三分之一的椰枣树生长在东部省。
自然保护地
沙特阿拉伯拥有五个陆地生态区,分别为阿拉伯半岛沿海雾漠(Arabian Peninsula coastal fog desert)、阿拉伯西南部山麓稀树草原(Southwestern Arabian foothills savanna)、阿拉伯西南部山地林地(Southwestern Arabian montane woodlands)、阿拉伯沙漠(Arabian Desert)、红海努波——辛迪亚热带沙漠和半沙漠(Red Sea Nubo–Sindian tropical desert and semi-desert)。截至2022年末,沙特阿拉伯境内有2个生物圈保护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
朱祖尔法拉桑生物圈保护区位于沙特阿拉伯西南端,临近也门。该保护区总面积819100公顷,核心区面积287600公顷,缓冲区285682公顷,过渡区面积3618公顷,结合了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是南红海地区重要的生态系统综合体。这里是沙特阿拉伯首个设立的生物圈保护区,有着独特的珍稀动植物物种。法拉桑群岛拥有13个受保护的红树林,其中3个属于沙特阿拉伯境内的濒危红树林物种。这里还有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物种的儒艮(Dugong dugon)残留种群,以及沙特阿拉伯最大的山瞪羚种群(Gazella arabica)、各种海鸟(如粉红背鹈鹕、鹗和蟹鸻)、多种海洋物种(包括几种海豚、鲸、玳瑁和珊瑚)以及爬行纲。
欧韦里德熔岩区生物圈保护区是沙特西部的一个内陆生物圈保护区,主要分布在中东和西亚生物地理区域的热沙漠生物群落中。这里具有阿拉伯沙漠和古北界生物地理区的特征,也是沙特第二个生物圈保护区,面积达到7627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93300公顷;缓冲区275000公顷;过渡区294400公顷。保护区内植被主要分布在火山岩石斜坡和一些沙质地带,稀有物种包括带茎多肉植物赤缟水牛角(Caralluma europaea)和十字草(Thymus decussatus)(西奈百里香)。2019年,保护区境内确认了共19种哺乳动物,其中食肉动物中有九种本地物种,包括全球濒危的阿拉伯豹(Panthera pardus nimr),曾被认为已经灭绝,但上次发现是在2018年;地区特有的阿拉伯狼(Canis lupus arabs);地区易危的缟鬣狗(Hyaena hyaena)和地区接近受威胁的狞猫(Felis caracal);还有区域性易危的布兰福德狐(Vulpis cana)。此外,该地区还是珍贵的阿拉伯瞪羚(Gazella arabica)和努比亚野山羊(Capra nubiana)的栖息地。
自然灾害
沙特属热带沙漠气候,干燥少雨,日照强,夏季炎热,冬季凉爽。由于沙化严重,每年春季和初夏会有沙尘暴和降沙天气持续。此外,由于排水系统较薄弱,每年3~4月雨季时,在西部山区部分城市会有洪涝和泥石流发生。
行政区划
政区
沙特阿拉伯分为13个省,分别为利雅得省、麦加省、麦地那省、东部省、卡西姆省、哈伊勒省、阿西尔省、巴哈省、塔布克省、北部边疆省、吉赞省、纳季兰省、焦夫省。省下设一级县和二级县,县下设一级乡和二级乡。
主要城市
利雅得
利雅得(Riyadh)是沙特阿拉伯的首都,也是阿拉伯半岛最大的城市,位于沙特阿拉伯中部的利雅得省。利雅得市区建立在哈尼法谷地的平原上,海拔520米,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千米;夏季炎热,冬季凉爽,由于附近有绿洲、海枣林和清泉,因此得名为"利雅得"。2022年,利雅得人口达700万,成为沙特阿拉伯人口最多的城市、中东人口第3大城市、亚洲人口第38大城市。利雅得在18世纪中叶开始修筑城墙,并开始使用这个名称;1824年,成为沙特王室的首都;1891年,归属于拉希德部族;1902年,沙特阿拉伯的创始人阿卜杜勒·阿齐兹率领部队重新攻占了利雅得;1932年,沙特阿拉伯王国建立后正式成为首都。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石油收入和交通发展,利雅得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市,作为国际性的大都市,拥有现代化的建筑、商业中心和文化设施,作为沙特阿拉伯的政治、经济和行政中心,利雅得在该地区具有重要地位,城市内有铁路连接东部的达曼港口,北部有机场,东郊有利雅得大学。此外,利雅得也是许多国际组织和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如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沙特国家银行(SNB)等总部都设在利雅得。
吉达
吉达(Jeddah)是沙特第二大城市,位于沙特西部海岸中部,属麦加地区管辖,是沙特的金融、贸易中心,红海沿线的重要港口,享有“红海新娘”的美誉。该市人口约400万,面积5460平方千米,全年大部分时间气候炎热潮湿,由于沙特国王及其他王室主要成员每年夏天在吉达办公或休假,因此被誉为“塔伊夫”。吉达原为沙特首都,1986年迁都至利雅得后,政府各部在此均设有分部,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也常在这里举行,原各国驻吉达的使馆均改为总领事馆或领事馆。截至2019年末,吉达共设有61个外国总领馆、37个名誉领馆。此外,许多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总部也设在吉达,如伊斯兰合作组织(OIC)、伊斯兰会议组织以及伊斯兰发展银行等。吉达还保留着许多具有阿拉伯民族风格的古老商业街,并拥有比较发达的公路网络和沙特首座国际机场——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机场。吉达既是历史悠久的古城,又是现代化新城,生活方式相对沙特其他城市较为开放,同时也是沙特重要的旅游城市,拥有世界遗产——吉达古城、贯通南北长达80千米的海滨大道及两旁的公园和雕塑、法赫德国王喷泉、拉赫玛水上清真寺等许多有名的景点。
麦加
麦加(Mecca)位于沙特西部,是汉志地区麦加省的首府,也是伊斯兰教最神圣的城市。麦加面积1200平方千米,人口约168万。该市终年高温干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接近24度),夏季漫长,4~10月平均气温均超过30℃,昼夜温差较大。麦加是伊斯兰教穆罕默德的诞生地,也是他创建伊斯兰教的地方,因而成为伊斯兰教第一圣地,亦被称作“圣城”“圣都”,非穆斯林禁止进入麦加市。麦加市中心建有“麦加大清真寺”,亦称“麦加禁寺”,是伊斯兰教第一圣寺,也是各国穆斯林去麦加朝觐的重要仪式地,全世界穆斯林做礼拜面向的方向“克尔白天房”坐落在该寺中心,每年有200多万来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朝觐者在朝觐季涌入该市,每年还有400多万穆斯林来这里作副朝,伊斯兰世界联盟总部设在麦加。作为宗教圣地,麦加的经济高度依赖每年的朝觐活动,工业种类很少。
麦地那
麦地那(Medina)是沙特阿拉伯西部汉志地区麦地那省的首府,也是伊斯兰教第二大圣地。该市四面环山,海拔620米,面积589平方千米,人口约118万,夏季酷热。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创建了伊斯兰教初期的政治、宗教活动中心,麦地那亦是其安葬地。在麦地那市中心,围绕穆罕默德墓地建有清真古寺,称“先知寺”,亦称为“圣寺”,与“麦加禁寺”齐名,每年赴麦加朝觐的朝觐者绝大多数要到麦地那拜谒“圣墓”。麦地那地区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围绕伊斯兰教朝觐活动的服务行业及旅游业。此外,著名的麦地那绿洲地下水蓄藏量丰富,该地区以出产优质椰枣闻名,并出产水果、蔬菜、谷物等。
政治
政体
沙特阿拉伯是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国家,禁止政党活动。1992年,沙特皇家法令通过的沙特阿拉伯基本法,国王必须遵守伊斯兰教法和《伊斯兰教圣经》,《古兰经》和《圣训》被宣布为国家的宪法,国王亦称“两个圣地(麦加和麦地那)的仆人”。1992年3月1日,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国王颁布《治国基本法》,规定沙特王国由其缔造者阿卜杜勒·阿齐兹·拉赫曼·费萨尔·沙特国王的子孙中的优秀者出任国王,王储在国王去世后有权继承王位。国王行使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有权任命、解散或改组内阁,解散协商会议,有权批准和否决内阁会议决议,以及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协议。2006年10月,沙特国王阿卜杜拉·阿齐兹颁布谕令,宣布修改《治国基本法》中由国王选定王储的条款,成立效忠委员会,由老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35个有王位继承权的儿子及其后代(每家1人)组成。2007年,沙特王室确立了由国王和效忠委员会共同确定王储人选的制度。
内阁
沙特阿拉伯国王担任内阁首相,负责主持内阁会议,内阁成员根据《沙特阿拉伯王国治国基本法》和其它相关法律规定,协助国王履行职责。内阁成员由各部门大臣组成,主要包括国防航空大臣、内政大臣、外交大臣、石油矿产大臣、财政大臣、商工大臣、城乡事务大臣、司法大臣、高教大臣、伊斯兰事务大臣、朝觐大臣、人事大臣、卫生大臣、农业大臣、通讯和科技大臣、经济计划大臣、知识文化大臣、教育大臣、交通大臣、水电大臣等。沙特阿拉伯最新一届内阁于2022年9月组成,内阁改组后,国王任命王储为首相,共有成员37人。此外,沙特阿拉伯有13个省,省长(也称埃米尔)由国王直接任命,与大臣平级。
议会
沙特阿拉伯协商会议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成立,是国家政治咨询机构,下设13个专门委员会。协商会议由主席和150名议员组成,由国王任命,任期4年,可连任。现任主席为阿卜杜拉·阿齐兹·本·穆罕默德·阿勒谢赫(Abdullah Bin Mohammed Al Sheikh),2009年2月就任,2013年1月、2016年12月、2021年10月三次连任。
司法
沙特阿拉伯以《伊斯兰教圣经》和《圣训》为执法依据。由司法部和最高司法委员会负责司法事务的管理。2007年,阿卜杜拉国王颁布《司法制度及执行办法》和《申诉制度及执行办法》,建立新的司法体系。设立最高法院、上诉法院、普通法院等三级法院,并建立刑事、民事、商业、劳工等法庭。最高法院院长由国王任命。申诉制度规定设立直属于国王的三级行政诉讼机构,即最高行政法庭、行政上诉法庭和行政法庭。
国王
国王是沙特阿拉伯国家的统治者,从国家的建立者——阿卜杜拉阿齐兹·本·阿卜杜拉赫曼·本·费萨尔·阿勒沙特的子孙中产生。王子中最适合者将被推选为国王,国民将根据古兰经和圣训宣誓效忠国王。国家权力由司法权、行政权和监督权组成,国王享有对司法权、行政权和监督权的最终解释和裁判权。
政要
沙特阿拉伯国王为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生于1935年,自幼接受伊斯兰教正统教育,多年担任利雅得省长;2011年11月,被任命为国防大臣;2012年6月18日,任王储兼副首相和国防大臣;2015年1月23日,继任沙特第七任国王。
沙特阿拉伯王储兼首相为穆罕默德·本·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生于1985年,为萨勒曼国王第六子;2014年4月,任国务大臣、内阁成员;2015年1月,被任命为国防大臣、王宫办公厅主任、国王私人顾问,并担任新成立的经济与发展事务委员会主席;2015年4月,被任命为王储继承人兼第二副首相、国防大臣;2017年6月,被任命为王储兼副首相、国防大臣;2022年9月,担任王储兼首相。
国际关系
综述
沙特阿拉伯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依托政治、宗教影响力及经济实力,积极参与地区事务。沙特重视发展同美国关系,同时开展多元化外交,同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亚洲伊斯兰国家以及中国、日本发展关系,是二十国集团中唯一的阿拉伯成员,已经同130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与美国关系
沙特阿拉伯和美国是战略盟友, 美国与沙特阿拉伯共同致力于维护波斯湾的稳定、安全和繁荣,并就各种地区和全球问题进行密切磋商。自沙特阿拉伯在1991年参与海湾战争后,美国在沙特领土上驻军,促使沙特内部出现了敌对的伊斯兰主义反应,因此,沙特在一定程度上与美国保持距离。
美国于1931年正式承认沙特阿拉伯,并在1933年签署了一项临时协议,涉及外交和领事代表。两国之间的首个永久性外交使团和全面外交关系始于1940年,当时沙特王国接受了伯特·菲什(Bert Fish)担任美国特命全权公使。1942年,美国在吉达建立了代表处,并于1949年晋升为大使馆。1984年,美国大使馆迁至利雅得,吉达代表处则成为美国总领事馆。此外,美国还在1944年开设了驻达兰的总领事馆。
美国和沙特阿拉伯有着长期的安全合作关系。沙特阿拉伯是美国最大的外国军售客户,其军售案总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通过军售,美国支持了沙特阿拉伯三个重要的安全援助机构——国防部、美国国民警卫队和内政部。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在沙特阿拉伯的军事和民用建设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在沙特驻有5720人,其中常驻陆军650人,编有1支“MIM-104防空导弹”防空导弹部队和1支通信部队;常驻空军4800人,装备的飞机包括F-15战斗机、F-16战斗机、F-117、C-130运输机、KC-135空中加油机、U-2侦察机和E-3等;常驻海军270人(其中陆战队250人)。
美国和沙特阿拉伯之间拥有紧密的经济关系。美国是沙特阿拉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沙特阿拉伯则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沙特阿拉伯每天向美国市场提供约50万桶石油,位居美国第三大石油进口来源国。此外,美国和沙特阿拉伯还签署了《贸易投资框架协议》,加强双方贸易和投资合作。2016年4月,沙特阿拉伯启动了“2030愿景”计划,旨在通过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和投资等方式实现经济多样化。
美国和沙特阿拉伯之间建立了长期而密切的合作关系,涵盖了文化、教育和制度等多个领域。这种合作已经延续了70多年,并进一步推动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持久发展。在教育、贸易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美国与沙特政府展开合作,向其提供技术支持。此外,两国之间还建立了广泛的文化和教育联系。根据数据统计,约有37000名沙特学生选择前往美国的大学和高等院校进行学习,每年还有许多教育和文化交流的访问者互访。此外,美国还通过国际访问领袖计划和其他交流计划等方式为有潜力的年轻人和新兴的沙特领导人提供了解美国及其机构的机会。这些项目致力于培养沙特的领导人才,并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与欧洲国家的关系
沙特阿拉伯与欧洲国家在政治、安全、经济和文化层面以及地理上的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
沙特阿拉伯与英国于1927年建交。1988年7月,沙英签订价值300亿美元的巨额军贸协定。海湾战争后,两国关系继续发展,1993 年1月,英国首相约翰·梅杰访沙,两国达成总价值约 60亿美元的军火合同。英国是沙第二大商品供应国和第三大投资国,在沙特有合资企业90多家,总投资额35亿美元。1998年,双边贸易额约220亿伊朗里亚尔;1999年2月,沙英商会成立;2000年6月,沙英投资论坛在伦敦举行。此外,英国驻有约200人,装备“旋风”GR-lA型飞机6架。
沙特阿拉伯与法国于1936年建交,法国是沙特在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1997年,沙特与法国双边贸易额达137.88亿里亚尔。至1998年,法国在沙特投资达20亿太平洋法郎,共有67个合资项目,每年进口沙特原油25亿美元,占法国消费量的1/4;向沙特出口16亿美元的工业设备、食品等。2000年2月,法国外长费德林访问沙特,与法赫德国王、阿卜杜拉·阿齐兹王储、费萨尔外交大臣和萨勒曼亲王分别进行了会晤或会谈;6月,法国防部长里查德访沙,同第二副首相兼国防航空大臣苏尔坦举行了会谈。2001年6月,阿卜杜拉王储访问法国,与法国总统希拉克就双边关系及中东形势交换意见;10月,法国外长韦德里纳访问沙特,会见了阿卜杜拉王储。
德国是沙特阿拉伯在欧盟中的第三大贸易伙伴。1997年,两国双边贸易额为29亿美元,沙特向德国出口8.45亿美元,从德国进口20.60亿美元,德国在沙特合资企业总投资约为4亿美元。2000年5月,沙特高教大臣安卡利访问德国,双方签署了两国教育和科技人员往来协定。2001年10月,德国外长访沙,与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就中东局势和阿富汗问题交换了意见。
与中国关系
沙特阿拉伯和中国友谊源远流长,早在7世纪,穆罕默德的弟子就曾远涉重洋来到中国传播伊斯兰教;15世纪,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时曾到过沙特。
1990年7月21日,沙特阿拉伯同中国建交。2006年1月,沙特国王阿卜杜拉·阿齐兹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中沙两国签署能源等领域合作文件;同年4月,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高度评价沙特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强调沙方重视并愿意进一步深化同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2008年6月,沙特阿拉伯与中国双方建立了战略性友好关系。2012年1月,中沙两国发表联合声明。2022年12月,两国元首亲自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同意每两年在两国轮流举行一次元首会晤 。
自2001年以来,沙特阿拉伯一直是中国在中东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2016年1月,中沙两国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开展产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和《关于加强“网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促进信息互联互通谅解备忘录》。2022年12月,中沙两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愿景”对接实施方案》。
2022年,中沙双边贸易额1160.4亿美元、同比增长33.1%,其中中方出口额379.9亿美元、同比增长25.7%,中方进口额780.5亿美元,同比增长37%。沙特成为中国在中东地区首个千亿美元级贸易伙伴。2023年第一季度,中沙双边贸易额273.3亿美元,同比增长9.7%,其中中方出口额106.1亿美元、同比增长39.9%,进口额167.2亿美元、同比下降3.5%。中方主要出口机电产品、金属及其制品、汽车轮船、纺织服装等,主要进口原油、石化产品等。此外,沙特长期是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2022年中国从沙特进口原油8750万吨。
2023年11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与沙特中央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500亿元人民币/260亿沙特里亚尔,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中沙建立双边本币互换安排,将有助于加强两国金融合作,扩大中沙间本币使用,促进双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2024年10月13日,沙特阿拉伯交通和物流服务大臣萨利赫在利雅得举行的首届全球物流论坛上宣布设立“沙特-中国特别经济区”。该特别经济区会设在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国王国际机场内,于2025年启动建设,规划占地4平方公里,涵盖三大功能区域:物流/轻工业园区旨在推动建立并完善沙特本地供应链,提升本地工业产能;国际商贸园区将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入驻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供贸易便利;生活配套区主要为园区入驻企业的员工及其家属提供生活便利设施与服务。
2017年3月,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图书馆北京大学分馆落成,萨勒曼国王出席落成典礼并接受北京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2019年2月,沙特王储穆罕默德在访华期间提出在沙特开展中文教育,将中文列入沙特中小学和高校教学大纲。沙特已有4所大学开设中文专业,8所中小学作为第一批试点学校开设中文选修课。2022年12月,中沙两国教育主管部门签署中文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2023年6月,沙特苏尔坦亲王大学孔子学院举行揭牌仪式。2016年12月,中沙双方签署旅游领域合作执行计划。2022年11月,中国批准开放沙特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2018年,中沙双方合作开展沙特塞林港遗址联合考古项目,发现了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抵沙特的近千年来中国各个朝代的瓷片。2020年,中沙双方围绕庆祝建交30周年,举办了线上音乐会、电子图书月等活动。
与中东国家的关系
沙特阿拉伯被认为是阿拉伯人的发源地和伊斯兰教的诞生地。作为中东地区的重要国家,沙特阿拉伯在美苏冷战和后冷战时代都扮演着温和派的角色。尽管其军事力量不如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埃及和以色列等国强大,但凭借自身实力地位,沙特阿拉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显著活跃度,并对中东政治格局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从非盟首脑会议到《贝鲁特宣言》和《利雅得宣言》,沙特阿拉伯坚定地提出并积极推动和平解决巴以冲突的路线,展示了其作为地区大国的巨大影响力。
沙特阿拉伯在伊拉克问题主张维护伊拉克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阿拉伯属性。沙特支持伊政治重建进程,希望将各派都纳入该进程;支持打击破坏伊安全与稳定的恐怖活动,认为伊武装组织的行为不利于伊实现稳定和重建;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伊内政,呼吁伊周边各国遵守不干涉伊内部事务的原则。2003年,沙特在马德里伊拉克国际捐助会议上捐款10亿美元。
沙特阿拉伯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强调全面、公正解决巴以冲突是实现地区和平的唯一途径,巴勒斯坦问题的根源是以色列对巴领土的占领,支持中东和平进程,呼吁重启“路线图”计划,要求以从所有阿拉伯被占领土撤军。2002年,阿卜杜拉·阿齐兹王储提出中东和平倡议,并成为同年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决议。沙特对2006年巴立法选举表示欢迎,呼吁国际社会尊重巴人民的选择和意愿,给哈马斯更多时间调整政策。沙特反对孤立哈马斯政府,反对停止向巴提供援助,反对为哈马斯政府参与和谈预设条件。
沙特阿拉伯同伊朗长期对立,于2016年1月同伊朗断交。在伊朗核问题方面,沙特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伊核问题,希望伊不发展核武器,与海湾国家一道致力于实现本地区无核化;希望伊遵守《联合国宪章》,并采取措施增进互信,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反对对伊朗进行制裁或动武,认为这会给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愿与伊朗在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进一步发展关系。 2023年3月10日,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与中国签署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同意恢复外交关系。4月6日,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中国首都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即日起恢复外交关系,并重开使领馆及伊朗驻伊斯兰合作组织代表处。
2023年5月,沙特阿拉伯和叙利亚恢复驻对方国家使馆工作并推动叙利亚重返阿盟。沙特在叙黎问题上谴责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遇刺事件,呼吁黎人民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通过对话解决分歧,避免分裂。沙特为促进叙利亚与国际调查委员会合作积极斡旋,认为在最终调查结束之前不应对叙采取行动。
沙特阿拉伯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欢迎苏丹政府为解决达尔富尔问题所采取的行动,强调反对任何对苏的武力干涉和制裁,希望国际社会给予苏足够的时间执行联合国有关决议,避免使用可能导致问题复杂化的威胁,认为应集中精力解决达尔富尔地区的人道主义危机,支持向该地区派遣维和部队。
沙特阿拉伯与也门关系复杂,沙特政府在历史上曾多次介入和干涉也门政治。1962~1967年,沙特介入北也门内战,在北也门革命的过程中,发生共和派与皇室派之间的内战,沙特积极支持皇室派反对埃及支持下的共和派。1990年,也门统一后不久,沙特与也门便由于在1990年海湾危机和1991年海湾战争问题上的分歧产生矛盾,也门遭到沙特等海湾国家的强烈谴责,失去了来自沙特等海湾国家常年的财政援助,近百万在海湾国家工作的也门劳工也被驱逐回国,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国家还配合美国对也门采取孤立打压政策。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也门与沙特在边界问题上的纷争也时有发生,为解决边界争端,两国曾于1995年2月达成“谅解备忘录”,但1998年7月,两国军队仍在有争议的杜瓦米什岛发生流血冲突。两国政府随后再次启动边界谈判,经过多轮谈判,2000年5月,阿卜杜拉王储率团应邀出席了也门统一十周年庆典;6月,也门总统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访沙,双方签署了《最终和永久性水陆国际边界条约》(沙特归还也门约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两国长达66年的领土纠纷终于通过友好协商,和平地得到解决;12月,沙特也门最高协调委员会举行了第七次会议,双方签署了关于保护和促进投资、关税合作、和避免双重征税等协议,沙特答应向也门提供3亿美元的软贷款。
2000年7月,沙特与科威特签署了海上边界协定。2002年10月,科威特副首相贾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统谢赫·扎耶德分别访沙,与沙特第二副首相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举行会谈;同月,沙王储阿卜杜拉·阿齐兹访问阿联酋,与阿总统扎耶德举行会谈。
1992年9月30日,沙特与卡塔尔发生武装冲突,卡塔尔宣布中止1965年两国边界协议,两国关系一度恶化。同年12月19日,经埃及总统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的调解,卡、沙两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解决沙卡边界分歧协定”。卡塔尔于12月24日宣布取消中止1965年两国边界协定的决定,沙卡关系得到明显改善。2017年6月,沙特联合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埃及、巴林同卡塔尔断交,2021年1月同卡塔尔复交并全面恢复人员往来。
国际组织
沙特阿拉伯于1945年加入了联合国,是阿拉伯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穆斯林世界联盟和伊斯兰会议组织(现在的伊斯兰会议组织)的创始成员。沙特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于2005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自1960年以来,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创始成员,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定价政策通常旨在稳定世界石油市场,并试图缓解价格的大幅波动,以免危及西方经济。此外,沙特阿拉伯还是二十国集团(G20)中唯一的阿拉伯国家,于2020年3月、11月分别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2024年1月1日,沙特阿拉伯正式加入金砖合作机制,成为金砖国家的正式成员。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是一个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于1960年9月10日至14日在巴格达会议上创立的永久性政府间组织。OPEC的总部最初设在日内瓦,于1965年9月1日迁至奥地利维也纳。OPEC的目标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间的石油政策,以确保石油生产国获得公平稳定的价格;向消费国提供高效、经济和有规律的石油供应;以及使在该行业投资的人获得合理的资本回报。自1960年以来,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成员,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定价政策通常旨在稳定世界石油市场,并试图缓解价格的大幅波动,以免危及西方经济。
军事
国防
沙特阿拉伯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武装部队建于1964年,最高国防会议为国防最高决策机关。武装力量由武装部队、国民卫队和其他准军事部队组成。其中,武装部队包括陆军、海军、空军、防空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五大军种,共计12.7万人。国民卫队由国民卫队部指挥,共计约10万人。内政部所辖安全部队超过2.45万人,下设9个地区指挥部。国家安全总局所辖特别安全部队和特别应急部队分别有3.5万人和3万人。2021年,沙特国防开支556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排名世界第八。
沙特阿拉伯的国防和航空部(MODA)包括“官方”沙特军队,即沙特皇家陆军。该部门的使命是保护国家免受外部威胁,并在王室决定镇压某些反对国王统治的氏族时平衡国民警卫队的力量。
军事力量
军队
沙特军队由沙特皇家陆军、沙特皇家空军、沙特皇家海军、沙特皇家防空部队、沙特皇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沙特皇家警卫队、沙特国民警卫队和准军事力量组成。沙特阿拉伯的武装部队被王室派系划分,不共享通信,主要包括沙特皇家空军(沙特阿拉伯皇家空军)、沙特皇家陆军(RSLF)、沙特阿拉伯皇家警卫队(SARG)、沙特阿拉伯国民警卫队(SANG),这个系统既是一种防政变和权力平衡的形式。此外,还有国家情报局(GIP)。沙特阿拉伯正规军总兵力约23万人,其中陆军8.5万人,海军4万余人,防空军和战略导弹军3万余人,空军6万余人;国民卫队22.5万人;国家安全总机构、内政部下属的各种安全力量总人数约24.7万人。
沙特阿拉伯的国民警卫队(SANG)是由效忠于沙特家族的部落成员组成的军事力量。该部队的主要使命是保护王室免受内部叛乱和其他沙特军队对王室的威胁。同时,国民警卫队的存在也是为了在王室内部制衡苏代里(王室内部势力),避免其对正规武装部队的过度控制。国民警卫队并非后备军,而是一支具备完全作战能力的前线部队。它的起源可追溯到伊本·沙特时期的部落军事宗教力量——伊赫万。然而,现代国民警卫队的存在归功于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成为阿卜杜拉国王私人军队的地位,并独立于国防和航空部门。国民警卫队一直被视为皇室家族中苏代伊派系的制衡力量,以平衡剩余武装部队的控制。曾任沙特国防和航空部长的已故苏丹王子是所谓的“苏代伊七人”之一,掌握着剩余武装力量的控制权,直到2011年去世。
军备
沙特阿拉伯拥有现代化的高科技武器库,使其成为世界上武器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其军事装备主要由美国、法国和英国供应。1951年至2006年间,美国向沙特阿拉伯军方出售了超过800亿美元的军事装备。2010年10月20日,美国国务院通知国会,计划向沙特阿拉伯出售规模最大的武器订单,预计总价值为605亿美元。这一交易将显著提高沙特武装力量的攻击能力。2013年沙特军费支出达到670亿美元,超过英国、法国和日本,位列全球第四。
自1965年以来,英国也一直是向沙特阿拉伯军方供应军事装备的主要国家之一。自1985年起,英国向沙特阿拉伯提供军用飞机,尤其是狂风战斗机(Panavia Tornado)和台风战斗机(Eurofighter Typhoon)等设备,作为长期的以石油换武器交易(Al-Yamamah)的一部分,该交易估计在2006年价值430亿英镑,并被认为还具有价值400亿英镑的潜力。2012年5月,英国国防巨头英国航空航天系统公司签署了一项19亿英镑(30亿美元)的协议,向沙特阿拉伯出售鹰式教练机(Hawk)。
军制
沙特阿拉伯正规军平时实行志愿兵役制,战时实行义务兵役制,一般兵种服役期两年,特殊兵种服役三年。沙特阿拉伯的武装力量是在上世纪80年代实行全国义务兵役制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民卫队的士兵来源于内志省的游牧阿拉伯。
军事活动
海湾战争是美国领导的联盟军队于20世纪90年代,为恢复科威特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并恢复其合法政权而对伊拉克进行的一场战争。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地面部队主要部署在沙特,美军组建了美国中央司令部和沙特战区联合部队司令部两个平行的指挥机构。中央司令部牵头指挥西方国家部队,沙特战区联合部队司令部牵头指挥阿拉伯国家部队。在中央司令部与沙特战区联合部队司令部之间,建立了联军协调、通信与统一中心。
胡塞武装是也门的一个伊斯兰教教什叶派宰德派反政府武装组织,该组织被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视为恐怖主义组织。2014年下半年以来,胡塞武装不断发动对也门哈迪政府的攻势;2015年1月,胡塞武装攻占首都萨那的南京总统府,迫使总统哈迪将政府迁至南部港口重镇亚丁;2015年3月25日,胡塞武装逼近亚丁,总统哈迪出逃沙特,也门陷入严重动荡;2015年3月26日,海湾大国沙特领导十余个阿拉伯国家展开对也门胡塞武装的空袭,并在不久后召开的阿盟沙姆沙伊赫峰会上宣布组建阿拉伯国家联合部队,并计划对也门胡塞武装发动地面进攻。2015年6月7日,在沙特及其联军的轰炸中,也门首都萨那的也门军队总部被毁,多处民宅受损,5幢房屋被完全破坏,胡塞武装方面称40余人在空袭中丧生,100多人受伤,其中包括妇女和儿童。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在此次也门冲突中,上千人丧生、45万人流离失所。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2月,沙特阿拉伯人口3617万,其中沙特公民约占62%。截至2020年底,沙特阿拉伯人口约3481万,其中沙特籍人口约2159万,外籍人口约1322万,沙特籍人口占比约为62%;劳动力(15~65岁)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72%;沙特95%的人口集中分布于利雅得、吉达等大城市;沙特的华人华侨数量约在3~5万之间,主要居住在西部的塔伊夫、吉达、麦加等地。
沙特阿拉伯的人口结构相当年轻,超过一半的人口年龄不到25岁,外籍人口比例也很高。根据中央情报局的数据,截至2013年,居住在沙特阿拉伯的外国公民约占总人口的21%。根据联合国资料,2019年,沙特移民人口占总人口的38.3%,主要来自中东、亚洲和非洲。
族群
沙特阿拉伯的主要族群为阿拉伯人,其中,逊尼派穆斯林占人口大多数,分布在全国各地;什叶派穆斯林人数极少,主要居住在东部地区。此外,还有少量贝都因人。
语言
沙特阿拉伯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商界通行英语。阿拉伯语是国际上通用的主要语言之一,1974年被列为联合国的第6种工作语言。阿拉伯文是一种拼音文字,是用阿拉伯字母拼写而成。据说阿拉伯语的字母表来源于巴勒斯坦东部和东南部的一个叫作纳巴泰的古老民族。阿拉伯字母可以连写,也可分写,字母拼成单词时必须连写。阿拉伯字母表共有28个字母,基本上由辅音组成,元音符号由加在字母上方或下方的符号来表示。阿拉伯文书写的顺序是从右向左写成横行。
沙特人主要使用四种地区方言,包括内志阿拉伯语(Najdi Arabic,约有1460万人使用)、汉志阿拉伯语(Hejazi Arabic,约有1030万人使用)、海湾阿拉伯语(Gulf Arabic,约有96万人使用)、巴林阿拉伯语(Bahrani Arabic)。此外,法伊菲语(Faifi language)使用者约有5万人;梅赫里语(Mehri language)使用者约2万人。沙特手语是聋人社群的主要语言,约有10万人使用。大量外籍人口也使用自己的语言,2018年,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孟加拉语(约150万人)、塔加洛语(约90万人)、旁遮普语(约80万人)、乌尔都语(约74万人)、埃及阿拉伯语(约60万人)、罗兴亚语、北黎凡特阿拉伯语(两者约各50万人)以及马拉雅拉姆语。
宗教信仰
沙特阿拉伯主要宗教为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其中伊斯兰教为国教。截至2010年末,沙特阿拉伯总人口(包括外国人)中,穆斯林约有2550万人,基督徒约有120万人(包括东正教徒、新教徒和罗马天主教徒),印度教约有 31万人,无宗教信仰者约有18万人(包括无神论者、不可知论者和不认同任何特定宗教的人),佛教徒约有9万人,民间宗教信徒约有7万人,其他宗教信徒约有7万人。截至2023年2月,伊斯兰教中,逊尼派占85%,什叶派占15%。
伊斯兰教
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在阿拉伯语中,伊斯兰是“顺从”“皈依的意思,伊斯兰教徒通称为穆斯林,意为信仰安拉、服从先知的人,主要教派为逊尼派和什叶派。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氏族社会处在解体过程中,要求建立一个统一且强大的国家,这样促进阿拉伯政治统一的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伊斯兰教的创造人穆罕默德(570~632年)出生在麦加城古莱西部落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他曾到过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经商,对基督教、犹太教有所接触利了解。610年,他开始在麦加进行创建伊斯兰教教的活动,宣称“安拉”为唯一字宙之神、唯一的真主,他是安拉的使者,最后的先知,《伊斯兰教圣经》则是安拉通过他降逾世人的“默示”的纪录。610~632年间,穆罕默德为创建和巩固伊斯兰教四处奔走,争取各阶层人民的支持,终于在麦地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麦地那国家,统一了阿拉伯半岛。截至2021年末,沙特阿拉伯伊斯兰教中逊尼派占85%,什叶派占15%,主要宗教场所有麦加禁寺、麦地那清真寺等。
宗教派系
逊尼派全称为“逊尼和大众派”,是伊斯兰教最大的教派。穆罕默德死后,伊斯兰教内部在争夺哈里发权位的斗争中形成了逊尼派,同什叶派对立。逊尼派承认艾卜·伯克尔、欧麦尔·哈塔卜、奥斯麦和阿里四大哈里发都是穆罕默德合法的继任者,其后,获得历代哈里发支持,有“正统派”之称。逊尼派除《伊斯兰教圣经》外,还根据“逊奈”行教,世界穆斯林多属逊尼派。
什叶派亦称“十叶派”,“什叶”是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党人”“派别”,以拥护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人及其后裔担任穆斯林的领袖伊玛目为主要特征。该派后因内部主张分歧,又相继分化出凯萨尼派、栽德派、伊斯玛仪派、十二伊玛目派等派别和许许多多的支系,他们对《古兰经》有自己的解释,并有自己流传的圣训,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西南部等地。
宗教场所
麦加禁寺(Masjid al-Haram)又称麦加大清真寺、麦加清真寺、大清真寺、麦加穆斯林禁寺,位于沙特阿拉伯境内山峦环抱的谷底麦加城中心,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发祥地,也是穆罕默德的故乡,禁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全世界穆斯林礼拜朝向的克尔白天房所在地,也是伊斯兰教最神圣的地方。经过多次扩建,禁寺非常雄伟,能够同时容纳几十万人做礼拜。禁寺有25个大门和7个高大宣礼塔,主要景观有方形圣殿、石头建筑等。
麦地那清真寺(Prophet's Mosque)又称为先知寺、麦地那先知寺,位于沙特阿拉伯麦地那市白尼·纳加尔区,是伊斯兰教史上继库巴清真寺之后第二座清真寺。始建于622年,是伊斯兰教创始人、先知穆罕默德亲自参与建造的。整个圣寺,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可容纳100万人,是全世界最大的清真寺之一,每年都有穆斯林在朝觐期间祈祷、礼拜和瞻仰先圣遗迹。
宗教典籍
《伊斯兰教圣经》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经典,其中阐述了以认主独一、拜主独一为核心的教义教律大纲,哲理深,内容广泛;成为伊斯兰文化诸学科的源泉,对伊斯兰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兰经》是由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在610~632年的23年时间内陆续宜授给圣门弟子们的,后来汇集成册,凡114章,各章长短不一,错落有致,长者洋洋数百节,短者仅有几节,如最长的《黄牛章》长达286节,而最短的只有3节,如《时光章》《多福章》《援助章》等,各章排序基本上是长章在先,短章在后,但首章《开端章》却仅有短短7节。后人为便于背诵记忆,将全经分为大体上长短相当的30个部分,每部分为一卷。
《圣训》是伊斯兰教穆罕默德传教、立教的言行记录,同时,他所许和默认之事,也包括在圣训之列。在伊斯兰教中,圣训的地位仅次于《伊斯兰教圣经》,在伊斯兰四大立法依据中位居第二,四大立法依据即:《古兰经》《圣训》《公议》《类比》。《圣训》实际上是对《古兰经》根本大纲和原则精神的具体阐释,其内容十分广泛,对伊斯兰教教义教律及穆斯林待人接物、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都有详尽、具体的说明。从形式上看,《圣训》长短不一,长者洋洋千言,短者寥寥数语,或陈述,或问答。记录在册的每一段圣训都包括传述世系和正文两部分,正文即圣训所讲述的内容,传述世系是该段圣训的一系列传述人。圣训传述人都是圣门弟子和再传弟子,他们有的传述的圣训很多,有的很少,如经常在穆圣身边搞服务工作的艾卜·胡莱勒(601~678年)传述的圣训多达5374段,圣妻阿依莎(613~678年)所传述的圣训有2210段。圣门弟子共约11万人,加上再传弟子,人数就更多了,因此所传圣训的数量是非常大的,艾哈买德·罕佰里收集到的圣训就多达75万段。
基督教
沙特阿拉伯基督教为沙特阿拉伯基督教各派的统称。1世纪,基督教开始传入沙特阿拉伯;325年,6位当地主教出席尼西亚公会议;512年,希尔塔(Hirtha)的阿拉伯王接受基督教。起初,外来的传教士、僧侣、商人等信奉基督教,后来当地的阿拉伯部落信奉基督教。7世纪,基督教传入部分北方阿拉伯部落;伊斯兰教传入后,基督徒人数日减,至20世纪,当地阿拉伯居民几乎无信奉基督教者;20世纪中叶,基督教再次传入,信奉者多为欧洲人和美国人,大部分住在东方省,只有小部分分布于汉志北部和石油生产加工基地,有一部分分布于汉志,主要为西方外交代表团驻地,有隶属于安提阿东正教会的东正教团体,其规模很小。
沙特阿拉伯基督徒几乎都是外籍工人,[沙特允许基督徒作为临时外国工人进入该国,但不允许他们公开实践自己的信仰。沙特阿拉伯公民中基督徒的官方比例为零,因为沙特阿拉伯禁止从伊斯兰教改宗(叛教)否则将处以死刑。截至2000年末,沙特阿拉伯基督徒约98.1万,约占总人口4.54%,其中新教有宗派21个,约14.4万人,独立宗派有30个,约11.7万人,圣公会有宗派1个,约2000人,天主教有宗派3个,约39.5万人,东正教有宗派4个,约11.9万人,新兴宗派有4个,约3万人。
经济
综述
截至2018年10月,沙特阿拉伯是中东最大的经济体,世界第18大经济体。根据国际银行统计,2022年沙特国内生产总值为1.11万亿美元,人均GDP为30436.3美元。2020年,沙特阿拉伯资本形成、消费、净出口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6.4%、71.5%和2.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6%、41.4%和56.2%,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
石油和石化工业是沙特阿拉伯的经济命脉,石油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68.2%,石油天然气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4%。2016年4月,沙特阿拉伯出台“2030愿景”(Vision 2030),致力于改变以石油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化发展。2022年,沙特阿拉伯原油产量约5.24亿吨。此外,沙特充分利用能源产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大力发展钢铁、炼铝、水泥、海水淡化、电力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非石油产业。
第一产业
沙特阿拉伯国土耕地较为稀有,集中分布在降水量较充沛的西南部地区,主要农产品有小麦、水稻、玉米、海枣、柑橘、葡萄、石榴等,畜牧业主要有绵羊、山羊、骆驼等。此外,沙特阿拉伯鼓励沙漠农业,提供大量补贴,并免费消耗300亿立方米的大部分不可再生水储备来生产阿拉伯沙漠中的苜、 谷物、肉类和牛奶。
第二产业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该国的石油产业主要由沙特阿美公司(Saudi Aramco)管理,负责油气勘探、生产、炼油和分销,拥有加瓦尔油田(世界上最大的陆上油田)和萨法尼亚油田(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油田)的经营权。截至2021年末,沙特已探明原油储量2663亿桶,占世界储量的20.5%,居世界第二位。2022年,沙特阿拉伯原油日产量1064万桶,仅次于美国。
2022年,沙特阿拉伯获得3260亿美元的石油收入,石油出口收入占沙特出口总收入的70%以上,其中沙特阿美公司取得净利润1611亿美元的创纪录收入。2022年12月,石油出口收入同比增长11.1%,达到228亿美元,但与11月相比有所下降。石油出口在总出口中的份额已从2021年12月的71.9%增加到2022年12月的79%,中国、日本和印度是沙特2022年12月的主要出口贸易伙伴。
沙特阿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造Master天然气系统,该系统于1982年全面投运。截至2021年末,沙特阿拉伯天然气已探明储量从8万亿立方米上升至8.3万亿立方米。沙特国内的天然气消耗量呈逐年增长态势,沙特生产的天然气将主要用于满足国内消费。
沙特阿拉伯钢材年产能约为1200万吨,主要企业是沙特基础工业公司旗下的沙特钢铁公司。该公司是中东地区最大的集成钢材生 产商,在世界钢铁企业中排名第16位,当前产能和发货量为600万吨,占沙特终端市场的50~52%,生产螺纹钢、线材、冷热轧钢、扁钢等全系列 产品。此外,拉吉哈钢铁公司(Al Rajhi Steel)和伊特法克钢铁制品公司 (ISPC)产能也较大。拉吉哈年产能约100万吨,新增260万吨产能。伊特法克是沙特最大的私营钢铁企业,在达曼和麦加设厂,年产300万吨钢筋、钢坯、直接还原铁、条钢和线材。除上述企业外,沙特还有数家中小型钢铁企业,但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
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及《2020年国家转型计划》均以采矿业改革为切入点,刺激行业大规模增长。2021年1月1日,沙特工业和矿产资源部颁布《沙特矿业投资法》,这一新矿业法案为沙特进一步释放未开发矿产 资源潜力铺平了道路。该法案包含63条法律条款,在“矿产所有权仍归沙特国家所有”的基础上,修订和调整2004年《采矿法》。为鼓励外资投资沙特矿业,2020年10月沙特启动预算高达20亿沙特里亚尔的全国最大地质勘探调研,并签订4份总价值超过5亿沙特里亚尔(约合1.333亿美元) 的首阶段合作合同,将在未来6年对沙特西部约60万平方公里地区进行测绘,标注矿产资源位置和数量,为矿业投资或运营决策奠定基础。
沙特阿拉伯的装修建材市场对于进口依赖程度达到了40%,作为中东地区最大的需求市场,其市场活力较大。政府和私营部门推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沙特国内对水泥、瓷砖和大理石等建材的需求量显著增加。这巨大的需求也催生了新建瓷砖和石料工厂的良机。目前,沙特阿拉伯的水泥产能已经超过需求,部分产自沙特的水泥被出口到周边国家,而瓷砖等建材市场也基本上处于饱和状态。
沙特阿拉伯化工的旗舰企业是沙特基础工业公司。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在聚乙烯、聚丙烯及其他先进热塑性产品、乙二醇、甲醇和 化肥制造领域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公司业务遍及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SABIC在沙特建立了20个世界级工厂。此外,还在美洲、欧洲和亚太地区设有生产基地。
第三产业
沙特阿拉伯第三产业以对外贸易为主,实行自由贸易和低关税政策,出口以石油和石油产品为主,约占出口总额的80%,石化及部分工业产品的出口量也在逐渐增加,进口主要是机械设备、食品、纺织等消费品和化工产品。主要贸易伙伴是中国、美国、日本、印度、韩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由于大量出口石油,沙特对外贸易长期顺差。2021年,沙特阿拉伯的出口商品中,“矿物燃料、润滑剂”“化学品”和“机械和运输设备”是最大的商品类别,分别占出口商品的74.2%、16.0%和3.6%。从2019年到2021年,最大的出口商品是“未按种类指定的商品”。商品出口的前三大目的地分别是未明示地区、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分别占总出口的69.9%、3.9%和3.9%。
旅游业是沙特2030年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BMI Research 2018年的一份报告,宗教和非宗教旅游业都具有巨大的扩张潜力。2019年9月28日,沙特正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49个国家的公民开放旅游签证申请,这是沙特首次向外国游客开放旅游签证。2021年,沙特“旅行”占服务出口的最大份额,达到38亿美元,其次是“运输”,达到27亿美元。尽管沙特大多数旅游业主要涉及宗教朝圣,但休闲旅游业有所增长。
经济功能区
2023年,沙特阿拉伯新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分别位于沙特首都利雅得、西南部城市吉赞、东部城市拉斯海尔和西部的阿卜杜拉国王经济城。这四个经济特区的发展由专门的特区管理委员会和特区所在的城市共同管理,并将采取有别于沙特境内其他地区的经济政策,优先发展工业、科技和物流等行业。
总体物流中心规划(Saudi Arabia unveils logistics centres master plan)包括59个中心,分布于沙特阿拉伯的关键战略地区,总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 这些中心包括利雅得地区的12个物流中心、麦加地区的12个物流中心、东部省的17个物流中心,以及王国其他地区的18个物流中心。该规划工作重点是21个中心,目标是到2030年完成所有中心建设。 这些中心将使当地产业能够有效地出口沙特产品,并通过促进沙特王国各个地区、城市和省份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之间的快速连接来支持电子商务。 此外,该规划还促进了高级跟踪,并简化了获得物流活动许可证的过程,特别是引入了统一的物流许可证。 截至2023年8月,沙特已向1500多家本地、区域和国际物流公司颁发了许可证,此外还与相关政府机构合作推出了两小时许可证发放倡议FASAH。
重要企业
沙特国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简称阿美公司)是沙特首屈一指的企业,全球500强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能源公司。阿美公司成立于1933年,早期为美国与沙特合资公司,后被沙特国有化,现有员工6万多名,主要产品为原油、天然气、磷酸盐、黄金、铝钒土。此外,阿美公司近年来还分别同中石化、道达尔、壳牌、美孚、陶氏化工等国际知名企业在沙特成立合资公司,政府承担全面责任。2019年12月11日,阿美公司在本地上市,当日市值1.877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2021年第一季度,沙特阿美公司远超世界五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雪佛龙股份有限公司、道达尔、壳牌和BP),利润达到217亿美元,比五家公司总和高出22%。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于1976年创立,是沙特工业化政策的支柱之一,全球500强企业,也是中东地区最大的非石油烃工业公司,化学品生产几乎占该公司总产量的60%。SABIC成立时为100%国有控股企业,后来分阶段实施部分私有化。2020年6月,沙特阿美公司以约7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其70%的股份。财富500强排名和Brand Finance的年度报告显示,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在2021年度化工行业品牌价值排名中跃升一位,在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的公司排名中列第二位。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在4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4万名员工,公司业务涉及石化、交通、化肥、钢铁、建筑、医疗器械、包装、清洁能源、电力电子等领域。
沙特海水淡化公司(SWCC)成立于1974年,由环水农部负责管理运营,环水农大臣兼任公司董事会主席。沙特海水淡化公司是全球第一大海水淡化商和沙特第二大电力供应商,主营业务为海水淡化及发电。该公司旗下有30余个海水淡化厂及发电厂、14个输水管网系统、4000千米管线。
社会
教育
沙特阿拉伯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实行免费教育,包括初等教育、职业培训、各类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并实行强制义务教育。全国各类学校共有2.3万所,其中综合性大学25所、学院78所、高等宗教大学5所;教师34万人,在校学生480万人,其中大学生27万余人。沙特基础教育实行三阶段一贯制,包括6年制小学、3年制中间学校(相当于初中)和3年制高中,课堂按性别分班;免费高等教育仅限于沙特公民,女性通常在隔离机构接受大学教育,在国内读书的大学生,除免费住宿外,还享受津贴。此外,负责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机构有3个,分别为教育部、女子教育最高委员会和技术职业培训总机构。2020年,沙特阿拉伯男性识字率为99%,女性识字率为96%。
自2000年以来,沙特阿拉伯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建立了大量大学和学院。高等教育机构包括沙特国王大学、麦地那伊斯兰大学、吉达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诺拉公主大学、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等。2022年,沙特有五所高校进入了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前500名;14所大学跻身QS世界大学排名之列;23所大学位列阿拉伯国家前100名。
此外,“9·11”事件后,沙特阿拉伯教育系统被指责鼓励伊斯兰教恐怖主义, 对此沙特政府实施“Tatweer”改革计划,缓慢实现教育体系现代化,解决鼓励极端主义和国家大学教育不足以满足现代经济的双重问题。据报道,“Tatweer” 计划的预算约为20亿美元,重点是使教学从传统靠记忆死记硬背的方法转向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创建一个教育体系,提供基于职业的更实用培训。
沙特国王大学(King Saud University)是位于利雅得的一所公立大学,前身为利雅得大学,始建于1957年,于1982年进行大规模扩建,以应对沙特专业人才紧缺的状况。大学硬件设施一流,师资力量强大,现设有文科院、理科院、管理科学院、药学院、工程学院、食品和农业学院、教育学院、医学院、应用医学院、电脑科技学院、建筑与环境学院、语言学院、护理学院等。2023年,沙特国王大学QS世界大学排名为第237。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u0026 Technology),简称KAUST,坐落于沙特吉达,是一所研究型大学,也是沙特第一所男女混合大学校园,成立于2009年。该大学现有三个部门, 十六个研究领域,研究重点围绕食品与健康、水、能源、环境和数字领域。核心校园占地超过36平方千米,包括海洋保护区、博物馆和研究设施。此外,该大学还是沙特阿拉伯的第一个LEED认证项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LEED白金级认证项目;被美国建筑师学会(AIA)的环境委员会(COTE)评选为2010年十大绿色项目之一。
文化事业
沙特阿拉伯主要文化设施有阿卜杜·阿齐兹历史中心和法赫德国王文化中心,主要文化活动为杰纳迪里亚传统文化节。其中,杰纳迪里亚传统文化节会在利雅得每年举办一届,“杰纳迪里亚”是利雅得郊区一个村落的名字,由于该村落存有一些古代阿拉伯的文化遗迹如房屋、市村、作坊等,所以每年文化节期间,就在遗迹附近展示古代阿拉伯的传统工艺品、畜牧业制品,同时还举行民间歌舞、赛骆驼等活动。杰纳迪里亚传统文化节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但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挖掘和弘扬沙特固有的即传统的沙漠文化和民间技艺,如在杰纳迪里亚村落里展示的民间饮食毛纺织品、金银铜器、陶罐瓷壶、皮革木雕、弓剑刀枪马鞍驼铃、腰带箭袋、手饰香水等民俗民风;二是研讨伊斯兰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如1997年的中心议题是“伊斯兰与西方”,2000年的中心议题是“伊斯兰教与东方”;三是通过参观访问和座谈宣传和介绍沙特在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所取得的工农业生产、教育文化、新闻出版、环境保护、海水淡化等经济文化成就。
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世界文化中心(King Abdulaziz Center for World Culture)位于利雅得,于1999年建成,占地面积达36万平方米,是一组建筑群,由一系列文化设施组成,甚至还包括某些著名的文化历史遗迹,如原先阿卜杜·阿齐兹国王生活和工作的宫苑——米尔贝阿宫、利雅得的古城堡、古城墙、老式民居等。在建筑群中,规模最大、最富有代表性的现代化文化设施为国家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1.8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被划分为10个展厅;展厅的主题分为人与宇宙、古代阿拉伯王国、蒙昧时代、先知宣教等,在“人与宇宙”展厅中,展示了阿拉伯半岛在宇宙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关地质、地貌、山川、湖泊、气象、动植物人类等自然界,生物界的变化演进状况。
法赫德国王图书馆(King Fahad National Library)位于利雅得,于2000年建成,是沙特为庆祝利雅得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举为2000年阿拉伯文化的首都而建的文化设施。法赫德国王文化中心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包括一个设备先进,藏书和影像资料丰富的图书馆;一个可容纳3000名观众的剧院;一个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天文馆和一个以日常器物为主的博物馆。其中,天文馆配置了一架先进的天象仪,可演示日月星空中的各种天象的变化,天象厅的直径达18米,设有208个座位;博物馆是由沙特教育部和考古局联手筹建的,除展览厅和文物库房外还附设了三个文物修复实验室,第一实验室是专门从事有关陶瓷玻璃、木料、纺织等制品的修复,第二实验室是有关金属、石料等制品的修复,第三实验室是有关皮革纸张、纸草、骨料、象牙、草编等制品的修复。
女性权利及地位
相较于现代社会,沙特王国传统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低,政治权利较少,而且受到家庭和社会的诸多限制。从家庭层面看,女性的权利缺失严重;从社会层面看,女性的人身自由受到诸多限制。
沙特女性家庭层面的权利缺失严重表现在:传统社会的女性在婚姻家庭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她们没有婚姻自由,结婚对象由其男性亲属指定,属于包办婚姻,且沙特传统社会允许多妻制度,一名男子至多可以娶四名妻子。从根本上说来,传统的沙特社会是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女性从属于男性,这在家庭方面表现为严格的男性家长制度,表现为男性对女性的监护人角色,在部落习俗的环境下,妇女由男性监护人监护。这些监护人为女性的父亲、兄弟或是丈夫,监护人有监护女子的权利和义务。
沙特女性社会层面的人身自由受到诸多限制表现在:沙特王国传统社会习俗要求女性外出需穿戴罩衣并佩戴面纱;在男女混合的公共领域,妇女穿着罩衣,把自己从头到脚包裹起来;传统社会中女性的行动自由受到诸多限制,一个女人的职责便是待在家中照顾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而且社会普遍认为,即使这项工作做好了女性也不能干其他的事情;女性的出行自由受到很多限制,女性不被准许驾车便是其表现之一。
此外,沙特女性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的另外一个表现是其广受诟病的性别隔离制度,沙特社会存在一种精心规划的性别隔离制度,小孩子年龄到了七岁的时候,就会按照其性别被划分到不同的社会。法律规定,一切公共设施(像餐馆和交通设施)都会实行隔离制度。这种性别的隔离还意味着男女所享受到的社会服务是不同的,这就会损害女性的利益,也会导致女性的工作机会非常少。
然而,沙特阿拉伯王国女性的权利和地位状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沙特社会的现代化变革,女性的权利状况也发生了一些改变,虽然幅度不大,但沙特王国女性的权利地位状况已经呈现出改善的趋向,女性的权利状况有了很多变化,表现为女性家庭地位的变动、社会对女性束缚的减弱、女性政治权利的增加等如允许公立学校女生开展体育活动,允许女性进入体育场观看比赛,取消女性驾驶机动车禁令,赋予女性选举和被选举权,任命女性高级政府官员等。
卫生健康
沙特阿拉伯是高福利国家,全体国民享受免费医疗(私人医院除外)。截至2018年8月,沙特有270余家公立医院,总计5万余个病房,其中专科医院、医疗城和2281个卫生保健社区中心卫生服务总量,约占沙特医疗卫生服务总量的60%。除少数专科医院提供的部分医疗服务需要收费外,沙特居民在公立卫生体系中产生的医疗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此外,沙特安全部队、国民卫队、安保卫队、沙特阿美、朱拜勒和延布皇家委员会、红新月会等部门也下设医疗机构,为其员工和其他相关个人提供医疗服务。
截至2018年8月,沙特约有200余家私立医院,总计2万余个床位,其中利雅得和吉达的私立医院数量占该国医院数量的一半。此外,沙特还有若干私立诊所和8000余家私营药店,主要私营医疗服务供应商为穆瓦斯特医疗服务、达拉医疗控股、玛格拉比集团、国家医疗保健公司和苏莱曼哈比布医疗集团。
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医疗城(King Abdulaziz Medical City)位于利雅得,是地区综合医院,于1983年5月根据皇家法令成立。该中心可容纳690个床位,设有2个核医学科室,分别为主核医学科室和高级心脏影像科室,其中主要核医学科室分为3个单位;为所有国民警卫队士兵及其家人提供从初级卫生保健到三级专业护理的各种类型的护理。
科技
沙特阿拉伯注重国家科技的发展,投入大量资金引进人才,开展科技研发。沙特在海水淡化及石化科技等方面具有世界一流的先进技术。2022年,在沙特阿拉伯知识产权局(SAIP)注册的商标数量已达24449个,提交的商标注册申请为37064件,大部分商标都与提供食品、饮料以及临时住所的服务有关;沙特的商标保护期为10年,并且可以续展。
体育
沙特阿拉伯是一个热爱足球的国家,足球被视为国民运动。沙特阿拉伯国家男子足球队被认为是亚洲最成功的国家队之一,曾经六次进入亚洲杯决赛,并且赢得了三次冠军,分别是在1984年、1988年和1996年。自从1994年首次参加世界杯以来,沙特阿拉伯已经连续四次获得了世界杯的资格。在1992年的FIFA联合会杯中,沙特阿拉伯国家队进入了决赛,但以1比3的比分输给了阿根廷;在1994年的FIFA世界杯上,沙特阿拉伯队在小组赛中战胜了比利时和摩洛哥,但在16强阶段输给了瑞典,止步于该届比赛;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期间,沙特阿拉伯队以2-1击败最终冠军阿根廷队,制造了一场大冷门,然而,沙特阿拉伯随后接连输给波兰和墨西哥,在世界杯小组赛中以第四名出局。
除了足球,沙特阿拉伯还热衷于水肺潜水、帆板运动、帆船运动和篮球等其他体育项目,男女均积极参与这些运动。沙特阿拉伯国家篮球队在1999年的亚洲锦标赛上获得了铜牌。此外,赛马和赛骆驼等传统体育运动也在沙特阿拉伯备受欢迎,利雅得有一个体育场,在冬季举办赛马比赛;自1974年起,每年举行的国王骆驼赛是该地区最重要的比赛之一,吸引来自各地的动物和骑手参与;沙特阿拉伯还拥有猎隼这一传统追求项目,并且至今仍在实践中。
在沙特阿拉伯,女性在学校无法接受体育教育,沙特妇女很少有机会使用体育设施。2012年,奥运会沙特队首次派出女运动员;2013年,沙特政府首次批准私立学校女生参加体育运动;2016年奥运会再次派出女运动员,但残奥会代表团中尚未有女性运动员。2022年2月,沙特阿拉伯首次参加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当地时间2022年10月4日,亚奥理事会宣布,沙特阿拉伯获得2029年亚洲冬季运动会的举办资格,沙特也将成为第一个举办亚冬会的西亚国家。
媒体
沙特阿拉伯奉行的新闻政策以遵守伊斯兰教法规为原则,在思想上和文化上为社会服务。全国发行数十种报纸、上百种杂志。阿拉伯语报纸主要有《利雅得报》《中东报》《生活报》《国家报》《欧卡兹报》等,英文报纸主要有《阿拉伯新闻》《沙特公报》《沙特经济概览》等。
沙特阿拉伯官方通讯社为沙特通讯社,1971年1月成立,直接受文化新闻部领导,用阿、英、法文发稿,设有4个国内分社(麦加、麦地那、吉达、达曼)和6个国外分社(开罗、突尼斯城、巴黎、伦敦、波恩、华盛顿)。
沙特阿拉伯共有3家广播电台,分别为伊斯兰召唤电台、利雅得广播电台和古兰经广播电台。以上电台除用阿拉伯语广播外,每天还用英、法、乌尔都、斯瓦希里、波斯和孟加拉语对外广播。
沙特阿拉伯于1964年建立电视网,1965年开始播放黑白电视节目,1976年开始播出彩色电视节目,1983年开始播放英、法语节目。全国各地有107个中转站,电视网已覆盖全国98%的地区。主要电视台有沙特电视台、中东广播中心(MBC)、阿拉伯广播电视网(ART)等,每个电视台都播放多套节目,包括新闻、宗教、娱乐、体育、教育等。
环保
2020年,沙特阿拉伯二氧化碳排放总量483.15百万吨,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14.3吨。2021年,沙特阿拉伯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0.5%。
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带来的严峻挑战,沙特2021年提出“绿色沙特”倡议,计划通过使用更多清洁能源,降低化石燃料的影响,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该倡议将沙特的气候治理规划总结为减少排放、绿化沙特、保护陆地和海洋3个总体目标,并通过专题论坛等活动进行细化。
在减排方面,沙特计划到2030年实现2.78亿吨的年度碳减排目标,将可再生能源的全国发电量提升至50%,为实现全球甲烷排放量减少30%贡献力量,到206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在绿化方面,计划到2030年种植4.5亿棵树木,恢复800万公顷退化土地,在未来几十年内种植100亿棵树,恢复4000万公顷土地。在保护陆地和海洋方面,计划扩建自然保护区,到2030年将保护区面积提升至陆地海洋总面积的20%,并在未来将该比例提升至30%以上。
社会治安
沙特阿拉伯社会治安状况较好,由于民风淳朴、生活富裕,加之宗教法律对民事和刑事犯罪惩戒严厉,沙总体而言刑事犯罪案件较少。但近年来因沙特税费和就业政策变更导致部分本国和外籍劳工生活成本提高,盗抢等治安案件犯罪率有所上升。沙特本国内部无反政府武装组织,但是也门的反政府武装组织胡塞武装对沙特本国安全造成威胁。此外,沙特当地居民不可私自持枪,仅可通过办理相关手续持有气枪。
交通运输
公路
沙特阿拉伯主要运输方式为公路交通,截至2021年12月,沙特阿拉伯道路总长22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5000千米,占公路总里程的2.27%;双车道公路总长超过1.2万千米,交通部正在努力将4.9万千米的单车道公路改造成双车道公路。此外,沙特的国际公路网与约旦、也门、科威特、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等国相通。同时,沙特计划升级改造现有的连接沙特和巴林两国的法赫德国王大桥(沙巴一号跨海大桥),并考虑新建与一号大桥并行的二号大桥。
铁路
沙特阿拉伯铁路运营总里程为4130千米。其中,沙特铁路局(SRO)和沙特铁路公司(SAR)分别运营1380千米和2750千米,主要的铁路线有达曼—利雅得铁路(449千米)、麦加—麦地那高铁(453千米)、南北铁路(2750千米)。此外,截至2021年12月,哈拉曼高速铁路占铁路里程的10.97%;2021年,全年客运量约1.34亿人次,货运量18.53亿吨。
航空
沙特阿拉伯共有27座民用机场,6座军用机场,9座沙特阿美内部机场。27座民用机场中有4座为国际机场,分别是利雅得机场(哈立德国王国际机场)、吉达机场(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机场)、达曼机场(法赫德国王国际机场)和麦地那机场(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机场)。2021年,沙特全年客运量约3935万人次,货运量约10.24亿吨。截至2020年底,中国和沙特之间的直航航线为利雅得—广州市航线,由沙特航空公司(SAUDIA)运营。此外,沙特航空公司是国家航空公司和沙最大的航空公司,拥有波音公司、空中客车公司等各式机型,现有机队规模154架(截至2018年10月),为天合联盟成员。还有flynas、flyadeal等低成本航空公司。
哈利德国王国际机场(King Khalid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 RUH,ICAO: OERK)位于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该机场有5个客运航站楼(其中仅3个在使用),每个航站楼配有8座航空桥;一座清真寺;可容纳11600辆汽车的停车场;一个额外的皇家航站楼(供沙特王室、王国客人、政府首脑和官员使用);中央控制塔(世界上最高的塔之一);两条平行跑道,每条跑道长4260米。该机场以前是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机场,现为世界第二大机场,仅次于法赫德国王国际机场。哈利德国王国际机场与超过51家航空公司紧密合作,从机场出发的航班往返于世界范围内的105个目的地,每年在此通行的航班超过21万个,为约2850万名乘客提供服务。
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机场(King Abdulaziz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 JED, ICAO: OEJN)是沙特首座国际机场,位于吉达市北端,距市中心19千米,有通往沙特国内和世界各地的航班。该机场于1974年开始建设,1981年投入启用,截至2020年5月,共有72家外国航空公司在此开设航点。目前该机场有5个航站楼:南大厅(主要供沙特航空公司航班使用)、北大厅(供外国航空公司航班使用)、皇家贵宾厅(接待皇室成员、政要和贵宾)、朝觐专用侯机厅和2019年9月建成使用的一号航站楼。新航站楼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能够同时容纳70架飞机,包括空中客车A380超大型飞机,现年接待旅客3000万人次,计划到2035年实现年接待能力8000万人次。
航运
沙特阿拉伯东西两岸分别临波斯湾(波斯湾)和红海,有9个主要港口。其中,6个为商业港,3个为工业港,另外还有若干规模不等的渔港。9个主要港口分别为吉达伊斯兰港、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达曼港、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国王延布工业港、法赫德国王朱拜勒工业港、延布商业港、朱拜勒商业港、吉赞港、杜巴港、海尔角港。2020年,沙特海运吞吐量超过1350万吨,在阿拉伯国家排名第一位,在全球排名第20位。
吉达伊斯兰港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中东地区历史最悠久的港口之一,也是该地区最大的港口之一,占地12.5平方千米,目前有2个航道和62个泊位,可容纳19800个标准集装箱,除原油码头外,还有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汽车机械码头、活畜码头等专用码头。吉达伊斯兰港目前的年吞吐量在13000万吨左右,沙特进口商品的75%经该港进入。
管道运输
沙特阿拉伯境内管道主要用于输送陆地和海上石油及天然气,石油天然气化工产品、海水淡化水等。受沙特工业本地化政策影响, 未来管道运输领域产品本地化缺口较大,加之已有管道使用期限届满, 亟待更换,该领域产能需求强烈。2023年10月9日,沙特王储在G20峰会上宣布建立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经济走廊有助于确保全球能源安全,并将努力建设出口电力和天然气管道。
沙特阿拉伯于1950年建成了跨阿拉伯管道(Tapline)。这条全长1648公里的管道东起沙特东部,西至地中海沿岸,大大缩短了沙特向欧洲出口石油的时间和成本。跨阿拉伯管道直至1983年才正式停运,是沙特首个官方正式认可的工业遗产。
公共交通
沙特阿拉伯是一个车轮上的国家。由于国民收入高,油价相对低廉,基本上每个家庭都有轿车。因此,沙特的公共交通系统建设相对滞后,市内公交线路覆盖率低,日常公共出行主要依托出租车,沙特租车服务十分发达,各大城市机场、市中心均有租车公司设点。此外,利雅得轻轨、MRT项目正在建设当中。
文化
综述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境内有麦加禁寺、麦地那清真寺等清真寺。伊斯兰教文化的积淀使得沙特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饮食等方面的特色,例如传统的阿拉伯音乐、舞蹈和戏剧等;伊斯兰教建筑风格以清真寺、宫殿和城墙为主。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萨杜编织(Traditional weaving of Al Sadu)是指贝都因妇女制作的传统纺织品,阿拉伯语专业“萨杜”指横向编织。它是使用天然纤维在地织布机上制成的经面平纹织物,所得布料编织紧密、经久耐用,其图案常体现沙漠环境。萨杜制作工艺的主要传承者是年长的贝都因妇女,她们在技能传授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如今,萨杜作为功能性物品的作用下降,变成了深厚传统和文化的载体。传统萨杜编织由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联合申报,于2020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阿拉伯书法(Arabic calligraphy: knowledge, skills and practices)是以流畅的方式书写阿拉伯语字,借以传达和谐、优雅和美丽的艺术实践。传统书法技艺使用天然材料,例如芦苇和竹茎作为书写工具;墨水使用蜂蜜、黑烟灰和西红花的混合物;纸张是手工制作的,并用淀粉、蛋清和硫酸铝钾处理。现代书法技艺通常使用记号笔和合成涂料,喷漆用于墙壁、标志和建筑物的书法涂鸦。工匠和设计师还使用阿拉伯书法来提升艺术水平,例如大理石和木雕、刺绣和金属蚀刻。阿拉伯书法在阿拉伯和非阿拉伯国家都非常普遍,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参与。它最初是为了使书写清晰易读,后来逐渐成为表达传统和现代作品的伊斯兰教阿拉伯艺术,该技能通过非正式途径或者正规学校与学徒制传授。2021年,阿拉伯书法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驯鹰术(Falconry, a living human heritage)是指训练和放飞猎隼等猛禽的传统技艺和实践。它最初是一种捕猎手段,现在则作为娱乐活动和与自然联系的方式融入了社区。如今在80多个国家,各个年龄层的人口都参与驯鹰活动。现代驯鹰术着重保护猎隼、猎物和栖息地以及这一传统本身。驯鹰术通过师徒关系、家族传授或在俱乐部/学校的正式训练传承。2021年,驯鹰术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饮食
饮食习惯
沙特阿拉伯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国家之一,地貌呈多样性,饮食根据地理区域分布而有所不同,与每个地区的习俗和传统密切相关。大部分的时间,居民能获取的食材取决于他所居住的区域。由于沙特阿拉伯有95%的土地都是沙漠,包括著名的鲁卜哈利沙漠,因此大多数的传统食谱都间接反映了贸易的重要性和沙漠居民的游牧生活。印度香米和香料是由来自东方的大篷车运来的,带着麝香味的干燥黑柠檬则来自邻国的阿曼(Oman),当地的干枣和骆驼奶是古时居民饮食的主要食材。
受伊斯兰教和贝都因的文化影响,沙特阿拉伯人对于能招待到旅客或是任何来家里的客人,他们一向是热烈欢迎,在这里分享食物是热情好客的象征,而蜜枣、豆蔻、西红花,有时还会加入丁香的浅色阿拉伯咖啡(qahwa)则是好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沙特阿拉伯人在招待客人的时候,会在客厅点上沉木熏香,让整个屋子香气飘散,表达善意和爱。主人还会用阿拉伯咖啡和椰枣招待客人,然后再共同进食。通常在这种宴席里,居民会制作米饭配烤肉或鸡肉,全部的食材都会放在一个大盘子中。餐后,主人也会为客人准备有助于餐后消化的茶水和点心,让客人感到舒适。
饮食戒律
沙特阿拉伯作为一个穆斯林国家,伊斯兰教法理学规定哪些食品是清真食品(即“合法”食品),哪些食品是“非法”食品,并严格遵循《伊斯兰教圣经》和《圣训》中的饮食法则。常见的清真动物包括食草动物、反刍亚目,如牛、鹿、绵羊、山羊和羚羊,只有将它们像有情众生一样对待并无痛宰杀时才是合法的,如果动物在被屠宰时受到虐待或酷刑,则该肉是非法的。禁止食用的食物包括乙醇、猪肉、腐肉、食肉动物的肉以及因疾病、受伤、击昏、中毒或非以真主之名屠宰而死亡的动物。
特色饮食
卡布萨(kabsa)是一道沙特阿拉伯的传统国菜,是由肉和坚果、西红柿、洋葱等一起煮成的饭,或者是炒饭和饭的上面浇上一层酱汁的料理。制作卡布萨时,通常会使用不算太辣的香料来调味,然后再以调味米饭搭配鸡肉、红肉或者鱼肉,旁边可能还有由番茄和辣椒酱制作而成的酸辣沙拉沾酱,再搭配一些常见的配菜。
传统的沙特早餐由经典的小面包(Flatbread)配上起司和蜜枣果酱、咸口的Shakshuka(香料红椒西红柿酱加鸡蛋)或甜蜜的沙特香蕉Masoub(香蕉面包碎屑加蜂蜜)组成。其中,Shakshuka的名字来自阿拉伯语“ shakka”,意思是“粘在一起”,它指的是鸡蛋、西红柿和其他配料在这道料理中的样子,由太阳蛋配以西红柿酱和洋葱烹饪而成,味道咸香且辛辣;沙特香蕉Masoub是由熟透的香蕉、碎面包和奶油或牛奶混合而成,味道类似于香蕉面包,菜上面撒满了各种配料,最常见的是坚果(尤其是杏仁)、蜂蜜和葡萄干。
Matabaq由类似于roti富有弹性的面团所制成的,有点像是加了馅料和油炸煎饼。这个面点的名称在阿拉伯语中代表“折叠”,特指这个面团与它的馅料所折叠的方式。使用的馅料包括肉、大蒜、鸡蛋、咖喱辣椒、酥油、洋葱、薄荷和香菜。尽管发明地的确切来源尚不清楚,但据说这道菜是也门和沙特阿拉伯同时发明的,并且来自于两国印度人口的启发。在沙特各地的小吃摊中都能找到新鲜的Matabaq。
咖啡首先从中东地区开始流行起来,起源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以前,传说中有一个九世纪的埃塞俄比亚山羊牧民注意到某些灌木丛的鲜红色浆果对他的羊群具有着刺激作用,便把这些浆果带到附近的修道院,而咖啡豆实际上是这种浆果的种子。随之诞生的咖啡最终流向了麦加和埃及,然后在16世纪中传到了土耳其,最后步向了欧洲。阿拉伯咖啡是由轻度或重度烘焙的咖啡豆制成的,通常会在煮沸之后直接未经过滤的直接饮用(黑咖啡),也可能使用西红花、肉桂、豆蔻或丁香冲泡,为了中和其苦味,咖啡通常搭配甜食一起食用,例如枣、坚果或蜜饯。
沙特阿拉伯的甜点有冰淇淋、蜂蜜蛋糕、蜜枣、煎锅饼干等。其中,冰淇淋包含从贴满金箔到用阿月浑子、大枣和藏红花等的中东风味;蜂蜜蛋糕富有层次,上面会淋上细细的焦糖色素丝来点缀;蜜枣可新鲜食用,也可制成枣果葡糖浆加入到传统的千层法式糕点中;煎锅饼干上面会加上冰淇淋、蛋白巧克力、焦糖以及杏仁或莲花饼干。
习俗
节日庆典
伊斯兰教历10月1日为开斋节,阿拉伯语为“艾德勒·菲特尔”,它仅次于宰牲节,是穆斯林的第二大节日。开斋节的主要活动有忙食一物、交纳开斋捐、举行会礼,其中,忙食一物指穆斯林会在这天晨礼后进食少许,以示戒满开斋,向真主表达感恩之情;举行会礼的具体活动有穆斯林在这天上午沐浴盛装默颂赞词,聚集在当地最大的清真寺内举行规模盛大的会礼仪式,会礼后,穆斯林们相互握手,共诵赞圣词,互致问候。开斋节一般放假三天,比宰牲节少休一天。
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的最大节日之一,日期在伊斯兰历每年12月10日,也是朝觐期伊的最后一天。它起源于先知易卜拉欣的传说,主要是为了纪念先知易卜拉欣忠实执行真主安拉的命令,打算献祭自己的儿子易司马仪,在安拉的宽免下,又用羊羔代替的这一事件。宰牲节的主要活动包括盛大的会礼仪式和庆祝活动,各地穆斯林戒食半日。节日前备牲,所宰之牲必须健壮且性分骆驼、牛、羊三种,宰牲肉分三份:一份留给自用,一份馈赠亲友,一份施散穷人。朝觐者于12月10日晨射石并举行会礼后,在麦加附近的米纳山谷宰牲。一般来说,古尔邦节放假4天,再加上每周两天休息,共休息6天。
沙特阿拉伯的国庆节为每年的9月23日,以纪念阿齐兹•阿勒沙特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和沙特阿拉伯王国的成立。沙特阿拉伯作为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早期先后为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1924年,内志统治者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统一了内志和汉志两部分;1932年9月23日,他正式定国名为“沙特阿拉伯王国”。国庆节期间,沙特阿拉伯会在首都利雅得举行飞行表演,还有盛大的烟花表演。
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国王宣布2月22日为建国纪念日,设立这个假日是为了纪念1727年伊玛目穆罕默德·伊本·沙特建立第一个沙特国家,并非是为了取代沙特国庆日,而是通过一项庆祝王国深厚历史根源的新事件来承认沙特国家历史的开端。15世纪,沙特王室的祖先首次定居在哈尼法谷地,并于1446年建立了德拉伊耶市;但1727年,伊玛目穆罕默德决心将城邦转变为民族国家,给阿拉伯半岛带来和平与统一;两个世纪后,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于1932年建立了沙特阿拉伯王国。
婚姻葬礼
沙特阿拉伯人习惯把订婚称为“占有日”,意思是从这一天起新郎从法律占有新娘。订婚和结婚的欢庆活动均要男、女分开进行。婚礼一般为两个星期,其活动大致分为迎婚、行婚和贺婚三个内容。其中,迎婚从正式结婚的前6天开始;行婚即婚礼在女方家进行;翌日,男女两家再次欢聚,向新婚夫妇馈赠礼品,同时大摆宴席,进入贺婚阶段。此时,新娘向来宾们一一展示自己的嫁妆和首饰。婚姻习俗中有一点比较特别是结婚时,女方家长可以向新郎索要一笔钱财,以防将来女儿一旦和女婿离婚,这笔钱就可以归女儿所有,交款方式可以婚前付,也可在婚后付。不过,现在有些女方家长已不要这笔钱了。
沙特阿拉伯穆斯林的葬礼主要是土葬。按照伊斯兰教规的规定,葬礼可分4个步骤,即遗体处理、赎罪仪式、送葬、入土。其中,遗体处理需要将遗体放置在特别的木床上清理,不能放在浴缸中;赎罪仪式的具体做法是从死者本人的积蓄中拿出尽可能多的钱物用于转经或施舍钱财周济穷人;送葬是指尸体放入匣子后,由最亲的人轮流扛向墓地,送葬的人一律穿白色阿拉伯大袍,期间送葬的人会持续念诵“我们来自安拉,都要回到他那里去。”仪式从简,没有任何挽幢、花圈、花篮;入土是等送葬队伍到达墓地后,尸户匣放在地上,盖在尸体上的幔幢被拿掉后,人们一一与死者诀别,再次为他祈祷。
生活习俗
沙特阿拉伯人,特别是一些居住在山区的人群,他们有一种养蛇的嗜好。这种养蛇的行为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作为看家护院的手段,二是为了出口。由于沙特阿拉伯山区的野兽问题较为严重,妇女、儿童以及牲畜家禽经常受到袭击,因此人们选择养蛇来对付野兽。除嗜好养蛇外,沙特阿拉伯人还有爱养猎鹰、爱好骑马游猎和马术运动等生活习俗。
沙特阿拉伯人崇尚国际礼节,同时保持着游牧民族纯朴的好客习俗,喜欢以咖啡和红茶待客,喝咖啡时用小杯子,每次斟少量,直到客人轻轻摇晃杯子示意不再喝为止;握手或接送物品和食物须用右手,左手被视为不洁;沙特人通常与客人行握手礼,贴面和拥抱主要用于亲朋好友、情侣恋人、老相识之间。
伊斯兰教历的9月为穆斯林的斋月,阿拉伯语称“莱麦丹”或“赖买丹”月,按伊斯兰教法规定,凡成年男女(男11岁,女9岁)穆斯林,在莱麦丹月中必须封斋,即每日于黎明前至日落时,严禁饮食、吸烟、戒房事或任何嬉狎非礼行为,还禁止放血、拔罐或输液。斋戒者必须保持身心洁净,诚心立意。依据《伊斯兰教圣经》和圣训规定,凡患疾病不宜封斋者长途旅行者、老弱体虚者、孕妇、正在行月经的妇女和休养中的产妇、哺乳妇女,神志不正常者,可不斋戒,但需根据各自的情况补斋或施舍。还有,莱麦丹月斋戒的期限为29天,始于该月新月的出现,结束于下月(即伊斯兰教历10月)见新月时为止,即斋满29天的当晚寻看新月。
传统服饰
沙特阿拉伯妇女和男人的民族服饰比较简单。妇女统一为黑色罩袍、蒙带面纱,但黑色纱袍里面是金碧辉煌,手指、手腕、手臂、脖子上佩戴着形式各异的金首饰。由于伊斯兰教禁止奢华,因此沙特阿拉伯反对男子佩戴金饰,沙特阿拉伯男子虽然富有,但不像其他阿拉伯国家的男子那样配戴金饰物,男人穿白色长袍,头戴白头巾,以黑色绳圈,许多人喜欢戴红色格子头巾。 此外,社会地位高的人士,会在白袍外边穿一件黑色或金黄色镶金边的纱袍,王室成员和大酋长都穿这种纱袍。
艺术
文学
沙特阿拉伯的文学一向以诗歌为主,其中现当代文化文学的特色体现在西方现代文明与阿拉伯——伊斯兰教传统文化的撞击、融会。沙特近现代文学复兴运动始于20世纪初叶,先驱者是易卜拉欣·艾斯库比和穆罕默德·欧迈里,继承新古典派的主要诗人有艾哈迈德·艾扎维等,在当代沙特诗坛,传统的格律诗与自由体新诗,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相融会。此外,作家阿卜杜·库杜斯安萨里发表于1931年的《生子》则被认为是沙特阿拉伯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
建筑
沙特阿拉伯的主要建筑风格为伊斯兰教建筑风格,具有变化丰富的外观,主体取集中式平面,并采用彩色琉璃石砖,建筑群常伴随着伊斯兰式花园,以圆屋顶、尖塔和精巧的穹形结构为特色。清真寺是伊斯兰建筑的主要类型,它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点必须建造的建筑,最早的清真寺是建于622年的麦加库巴清真寺。早期清真寺的建筑简朴无华,主要由围墙圈成院落供礼拜,房顶供唤拜,有一个简单讲台供宣教。其后随着穆斯林建筑艺术的发展,结构严整、雄伟壮观的清真寺开始出现。
音乐
沙特阿拉伯音乐属于波斯湾本土音乐类型(khaleeji),注重乌德 (oud,ud or lute)、鼓和击掌,其根源最初来自这一地区定居、城市人口的传统音乐,也有来自沙漠贝都因人和海滨渔业社群的影响,始于7世纪。沙特阿拉伯的音乐处于一个不稳定的地位,因为音乐被伊斯兰教体制视为异端。虽然条件如此严苛,但有一种优良的音乐传统——特别是在汉志(Hejaz)的西部省份,这里曾是阿拉伯人最早歌曲“胡达”的流行地域,诞生了沙特阿拉伯的现代音乐之父——塔里克·阿卜杜勒·哈齐姆(Tariq Abdul Haqim),他是一位通晓多种乐器的杰出表演艺术家,曾创作了国歌。
影视
长期以来,由于严格执行伊斯兰教规,沙特国内既无电影也无电影院,被称为“无电影的国家”。沙特阿拉伯的电影禁令开始于1982年,由于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如工艺品中的人物雕像、儿童玩具娃娃等。因此电影被认为是偶像崇拜的一种,而公开放映电影被认为是“有违道德”,在过去的35年里沙特当局一直禁止电影在公众放映。然而,海湾战争后,沙特在这方面的情况有些变化。据称,1991年秋,沙特举行“御前试映会”,放映故事片《小小冒险家》,供王室成员欣赏,这部影片是沙特有史以来自己制造的第一部电影,影片由日本方面协助,从1990年春天开始投入创作。沙特阿拉伯的电影制作人主要是以拍摄写实性纪录影片为主的女性导演,他们不仅是沙特电影的主力军,还是阿拉伯影坛的新生力量。2012年,被称为“第一部”沙特女导演Haifaa Al Mansour制作的电影《瓦嘉达》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电影未来奖——最佳电影、国际同盟艺术电影奖。2017年12月11日,沙特阿拉伯文化和新闻部宣布从2018年取消沙特阿拉伯的电影禁令。
历法
沙特阿拉伯官方使用的历法为伊斯兰教历,阿拉伯语称“希吉来”。这一历法是伊斯兰教产生后,由穆斯林第二任哈里发欢麦尔·本·赫塔布执政期间(634~644年)制定的。他以穆罕默德从麦加迁移麦地那的那一年(622年)为回历纪元元年,又以该年阿拉伯太阴年立春(即622年7月16日)为伊历元年元旦。伊历按太阳计算系纯阴历,通常用拉丁文Ann Hegirae表示,缩写为A·H,是伊斯兰教进行宗教活动和记载历史事件的历法,这种历法迄今在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已沿用了1400多年。
伊历是以朔望月,即月亮绕地球一周(29天12小时44分28秒)作为天文依据的,伊历12个月共354日8时48分,单月30天,双月29 天,不置闰月,与回归年即太阳年(365.2422日)相比,伊历一年的实际天数约少11日21时1分,积2.7回归年约少一个月,积32.6回归年相差一年。公历与伊斯兰教历的换算关系即伊历=公历-622年+(公历-622年)÷32或公历=伊历+622年-(伊历÷33)。
国家象征
沙特阿拉伯国旗于1973年3月15日正式通过。国旗呈长方形,长宽比例为2:3,以绿色为底色,由一把白色横剑和的白色的阿拉伯文组成,上方为文字,写着伊斯兰教的一句名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下方绘有宝刀,剑尖指向国旗的正上方,象征圣战和自卫。国旗正反两面的设计完全相同,以确保从国旗的任何一面都能正确读出 "沙哈达"(Shahada),沙哈达是对伊斯兰教的信仰宣言。国旗的绿色是对该国清教徒穆斯林瓦哈比教派的尊崇,也是先知穆罕默德最喜欢的颜色,因此与伊斯兰教有着紧密的联系。
沙特阿拉伯国徽于1950年采用。国徽由两把交叉着的宝刀和一颗椰枣树组成。上方两把交叉的剑代表汉志王国和内志苏丹国,象征圣战和武力,也象征捍卫宗教信仰和保卫祖国的决心和意志;下方椰枣树代表农业,也代表着王国的资产,象征沙漠中的绿洲,也象征着繁荣。
沙特阿拉伯的国歌是《我们敬爱的国王万岁》(an-Našīd al-Waṭanī as-Saʿūdī),由阿卜杜勒·拉赫曼·哈提卜(Abdul Rahman Al-Khateeb)作曲,易卜拉欣·哈法吉Ibrahim Khafaji作词,于1984年6月29日正式通过。
沙特阿拉伯的国树为海枣树,椰枣作为这个国家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属棕榈科,果实形似枣,味甘美,可鲜食或作蜜饯,木材可供建筑等用。
沙特阿拉伯的国花为乌丹玫瑰,它是热情善良担当的象征。乌丹玫瑰花大、色鲜、形美、梗长、花瓣厚实,有“花中皇后”之称。
沙特阿拉伯的国鸟为沙特猎鹰,它的形象常出现在护照、钞票、各种纪念章上。鹰,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沙特民族的图腾,在阿拉伯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财富与智慧的融合,更承载着绵延至今的阿拉伯传统文明。鹰是沙特阿拉伯王国的标志,也是阿拉伯民族引以为荣的象征,而沙特的鹰文化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凝聚与积淀。
旅游
综述
沙特阿拉伯拥有辽阔沙漠、翠绿山脉和原始海滩、丰富的文化及历史遗迹,但因为是极端保守的穆斯林国家,对于开放大批游客造访的讨论一直被保守派与官僚封杀。为了摆脱对原油的依赖,让经济走向多元化发展,沙特阿拉伯花大笔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和开发景点。2019年9月27日,沙特阿拉伯宣布开放旅游业,将首次开放旅游签证给49个国家。外国女性可以单独到访,且不用穿全黑长罩袍,游客可在沙特阿拉伯官网上申请电子签证,不必前往领事馆签证,但观光客必须穿着得体和遵守当地禁酒令。此外,持电子签证的游客不得进入圣城麦加与麦地那。
世界遗产
截止到2023年,沙特阿拉伯共有7处自然或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拥有包括玛甸·沙勒遗址、德拉伊耶遗址的阿图赖夫区等在内的六个世界文化遗产,乌鲁克·巴尼·马阿里德保护区1个世界自然遗产,另有14处景点入选世界遗产暂定名单。
主要景点
玛甸·沙勒
玛甸·沙勒考古遗址(Hegra Archaeological Site)位于麦地那省欧拉市以北20千米处,是沙特阿拉伯第一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这座遗址以前被称为黑格拉,是约旦佩特拉城南部的纳巴泰文明保留下来的最大一处遗址。遗址上有保存完好的巨大坟墓,坟墓正面有纹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世纪。《伊斯兰教圣经》记载的石谷就是这里,石谷是纳巴泰文明独一无二的证明。该遗址上有111座巨大坟墓,其中94座都有纹饰,这里曾是纳巴泰人和萨穆德人的居住地,水井、保存很好的巨大墓穴、碑文和洞穴绘画都是石谷的特色。
哈萨绿洲
哈萨绿洲(Al-Ahsa Oasis)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北与阿布盖格省接壤,东与海湾接壤,西与阿达纳沙漠接壤,南与阿鲁卜哈利沙漠接壤。几千年来演变的绿洲景观呈现出阿拉伯半岛海湾地区的典型生活方式。这个文化景观包括花园,运河,泉水,水井,农业排水湖以及历史建筑。哈萨绿洲由2个组成部分组成,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绿洲,拥有超过5万棵棕榈树,城市结构和考古遗址,代表了古代文化传统的演变以及阿拉伯半岛海湾地区从新石器时代至今久坐不动的人类占领的痕迹。哈萨过去和现在的景观代表了绿洲演变的不同阶段以及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相互作用。2018年,哈萨绿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阿图赖夫区
德拉伊耶遗址的阿图赖夫区(At-Turaif District in ad-Dir'iyah)是沙特王朝的第一个首都,位于利雅得西北部阿拉伯半岛的中心地带。它始建于15世纪,见证了阿拉伯半岛中心特有的内志建筑风格。在18世纪和19世纪初,随着政治和宗教的作用加强,阿图赖夫区的城堡成为了沙特王室临时权力中心以及穆斯林宗教内部传播瓦哈比教派改革的中心。德拉伊耶遗址的阿图赖夫区是沙特家族的发源地,该城建有许多清真寺,曾是默罕穆德传播教派的根据地,他在部落中推行逊尼派罕百里学派教法,大批宗教学者云集、学生纷至沓来。1818年,奥斯曼帝国驻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帕夏率军镇压瓦哈比教派运动,该城被摧毁。这一遗址包括了许多宫殿遗迹和一处在德拉伊耶绿洲边缘兴起的城市区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2010年,德拉伊耶遗址的阿图赖夫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吉达古城
吉达古城(Historic Jeddah)位于红海东岸,历史悠久。自从7世纪以来,吉达就成为了印度洋贸易路线的主要港口,负责将货物运往麦加。同时,它也是穆斯林朝圣者经由海上到达麦加的重要门户。这两个角色使得吉达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中心,并形成了独特的建筑传统。吉达作为麦加的正式港口,与穆斯林年度朝圣活动紧密相连,因此吸引了来自亚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穆斯林聚居和工作,为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贡献。吉达反映了红海地区的建筑传统,该传统曾在红海两岸的城市中广泛存在,而如今在沙特阿拉伯王国以及其他指定遗产之外,几乎已很少保留。这种建筑风格的特点包括气势恢弘的塔楼、19世纪后期由城市商业精英建造的大型木制装饰,以及下层由珊瑚石建造的房屋、清真寺和小型公共广场,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空间。2014年,吉达古城·通向麦加之门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沙特黑尔地区岩石艺术
沙特黑尔地区岩石艺术(Rock Art in the Hail Region of Saudi Arabia)位于哈伊勒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在哈伊勒市的西北部朱拜(JUBBAH)的奥姆斯尼曼山山麓,另一部分在哈伊勒市南部的阿尔马尼奥(al-Manjor)及雷埃特(Raat)。这个遗产包括大量的岩画、铭文、考古遗迹以及环境背景,其中奥姆斯尼曼山(Jabal Umm Sinman)位于沙漠中,周围散落着许多奇特的小山峰,在这些小山石头上,隐藏着神秘的岩画和铭文,现代阿拉伯人的祖先曾在该区域一片淡水湖上方留下了大量的岩画和铭文,记录了他们的存在;在阿尔马尼奥(al-Manjor)及雷埃特(Raat)地区也保存了大量的岩画和铭文,可以追溯到近一万年前的人类历史。这些地区包含了沙特阿拉伯王国和广泛地区最大、最丰富的岩画遗址群,从中全新世中期开始,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过程改变了当地环境和人类定居模式,这些变化通过大量的岩画和铭文得以体现。2015年,沙特黑尔地区岩石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马斯马克堡垒
马斯马克堡垒(Al Masmak Palace)位于利雅得市南郊,建于1865年,在阿拉伯文中是“又高又厚的建筑物”的意思。该堡垒十分坚硬,它的城墙非常厚,足有18英寸,在每个拐角处都建一个18米高的巨大瞭望塔,强调了它难以攻破的反抗力和稳定性。马斯马克堡垒现在是一个博物馆,里面珍藏着百年前的珍贵历史照片和文物,见证了沙特王国建国立业的艰辛。
国王喷泉
国王喷泉(King Fahd’s Fountain)全称是法赫德国王海上喷泉,也称为吉达喷泉,位于沙特阿拉伯西海岸的港口城市吉达,是世界上最高的人造喷泉。国王喷泉是一个很特别的喷泉,它没有建在王宫里,也没有在广场上,而是建在海上。这是因为沙特国王法赫德喜欢大海,所以他在吉达的行宫就建在海边。行宫建好后,设计师为了让行宫和大海成为一体,就把本应建在宫殿中的喷泉建到了海上。国王喷泉被国际建筑界公认为建筑杰作,如今也成了吉达的象征,喷泉喷出的水高达312米,喷射速度可达到375千米每小时。
王国大厦
王国大厦(Kingdom Centre)位于沙特首都利雅得市中心,是利雅得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利雅得最大最重要的金融经济中心。共有100层,高311米,是利雅德第四高、沙特阿拉伯王国第五高、中东地区第48高的建筑。塔式高楼内有大量的办公室、一家五星级酒店和44间豪华套房,登上这座高楼,整个利雅得的风景尽收眼底。
参考资料
沙特阿拉伯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3-10-05
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沙特阿拉伯(202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3-10-05
عن المملكة.沙特阿拉伯外交部.2023-10-13
Flags, Symbols & Currency Of Saudi Arabia.WorldAtlas.2023-10-17
اليوم الوطني السعودي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2023-10-17
海关统计贸易伙伴代码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2023-10-17
International Calling Codes.INTERNATIONAL CITIZENS GROUP.2023-10-17
沙特阿拉伯.IBRD.IDA.2023-10-19
沙特中央银行资产11月达到5050亿美元.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沙特阿拉伯王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2023-10-20
沙特阿拉伯十大旅游景点,你去过几个?.澎湃.2023-10-10
Al-Ahsa Oasis, an Evolving Cultural Landscape.unesco.2023-10-07
Historic Jeddah, the Gate to Makkah.unesco.2023-10-07
沙特阿拉伯.中国领事服务网.2023-10-17
展现当地风情,游客观奇赏景 ----雄鹰,沙特王国的民族象征.拉斯维加斯.2023-10-18
浙江青年画家迎G20画作欣赏:20国集团国花新作.中国网.2023-10-18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Saudi Arabia".Encyclopædia Britannica.2023-10-05
تاريخ المملكة.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2023-10-14
城市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吉达总领事馆.2023-10-06
يوم التأسيس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2023-10-17
UAE celebrates 10 years of BRI, maintains focus on development.中国日报网.2023-10-20
沙特阿拉伯.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0-20
沙特阿拉伯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3-10-05
Saudi Arabia-Properties inscrib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unesco.2023-10-07
Extended 45th sess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unesco.2023-10-28
沙特再度成为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3-10-27
沙特已探明原油储量达2685亿桶 系全球第二大原油储备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3-10-27
Annual Statistical Report.Organization of Arab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2023-10-27
رؤية المملكة.MINISTRYOF FOREIGN AFFAIRS.2023-10-27
U.S.RelationsWithSaudiArabia.U.S. Department of State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2023-10-18
"United Nations Member States".United Nations.2023-10-18
阿拉伯国家联盟.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2023-10-18
Member States.GCC.2023-10-18
【海湾国家研究】伊斯兰世界联盟与沙特阿拉伯关系论析.海湾国家研究.2023-10-18
"The foreign policy of 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Saudi Arabia.2023-10-18
五国加入金砖合作机制今天正式生效,金砖新伙伴期待经济发展.界面快讯-今日头条.2024-01-01
成员国.IBRD·IDA.2023-10-18
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2023-10-18
"Early human migration written in stone tools : Nature News".Nature.2023-10-11
"Hints Of Earlier Human Exit From Africa".Science News.2023-10-11
"Desert finds challenge horse taming ideas".BBC.2023-10-11
"Carved in stone: were the Arabs the first to tame the horse?".thenational.2023-10-11
"Al-Magar Civilization".INTERNET ARCHIVE.2023-10-28
Discovery points to roots of arabian breed.Horsetalk.2023-10-28
"Lion Tombs of Dedan".Saudi Arabia Tourism Guide.2023-10-28
"Bahrain digs unveil one of oldest civilisations".BBC.2023-10-11
"Qal'at al-Bahrain – Ancient Harbour and Capital of Dilmun".UNESCO.2023-10-11
"Egypt's Making: The Origins of Ancient Egypt 5000–2000 BC".Michael Rice.2023-10-28
Nabataeans. livius.org.2023-10-12
Abū Bakr.Britannica.2023-10-31
"History of Arabia".Encyclopædia Britannica.2023-10-31
Arabia.INTERNET ARCHIVE.2023-10-31
sultanate.The Britannica Dictionary.2023-10-31
"The Saud Family and Wahhabi Islam".Library of Congress Country Studies.2023-10-17
"History of Saudi Arabia".Prince Mohammad Bin Fahd University..2023-11-01
Saudi Arabia profile - Timeline.BBC.2023-11-02
中国等14国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新华网.2023-10-14
Saudi Arabia to let women into sports stadiums.CNN.2023-11-03
Women in Saudi Arabia do not need to wear head cover, says crown prince.The Irish Times.2023-11-03
Saudi Women Are Breaking Free From the Black Abaya.Wall Street Journal.2023-11-03
Saudi Arabia Ends Male Guardian Requirement for Women Attending Hajj.THE WALL STREET JOURNAL.2023-11-03
Saudi Arabia to allow women over 45 to perform Umrah without a male guardian.The National.2023-11-03
Saudi Arabia appoints first woman Deputy Secretary General of Cabinet.gulfnews.2023-11-03
FIFA names first female international referee from Saudi Arabia.aljazeera.2023-11-03
Anoud Al-Asmari is the first female referee from Saudi Arabia to receive FIFA badge.Mashable ME.2023-11-03
Children of Saudi women married to expat men can apply for citizenship.gulfnews.2023-11-03
Saudi Arabia to allow mothers to pass citizenship on to their children.The New Arab.2023-11-03
"Saudi Arabia". Weather Online.2023-10-05
"Climate Data for Saudi Arabia".Jeddah Regional Climate Center.2023-10-05
"Climate Data for Saudi Arabia".Jeddah Regional Climate Center.2023-10-05
"Surface annual climatological report".PME.2023-10-05
"Climate Data for Saudi Arabia". Jeddah Regional Climate Center..2023-10-05
"Klimatafel von Mekka (al-Makkah) / Saudi-Arabien" .Baseline climate means (1961–1990) from sta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in German). Deutscher Wetterdienst.2023-10-05
Maps Of Saudi Arabia.worldatlas.2023-10-15
"Al-Ahsa's Yellow Lake: Between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Arab News.2023-11-02
Limnological Studies on the Wetland Lake, Al-Asfar, with Special References to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by Fish.SCIENCE Publications.2023-11-02
"Yellow Lake reservoir offers travelers natural gifts, The Arabian Sun".Iacoangeli, Chiara.2023-11-02
沙特阿拉伯批准了60个新的水利项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2023-10-05
Drainage and soils.Encyclopædia Britannica.2023-10-05
沙特阿拉伯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沙特阿拉伯王国大使馆.2023-10-17
Forest area (% of land area) - Saudi Arabia.THE WORLD BANK.2023-10-05
Plant and animal life.Encyclopædia Britannica.2023-10-05
Species in the Red Sea.Froese, Ranier; Pauly, Daniel (2009).2023-10-05
Biosphere reserves in Arab States.unesco.2023-10-06
Juzur Farasan Biosphere Reserve.unesco.2023-10-06
教科文组织新指定11个生物圈保护区.UNESCO_China.2023-10-06
Harrat Uwayrid Biosphere Reserve, Saudi Arabia.unesco.2023-10-06
教科文组织加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增设20个生物圈保护区.UNESCO_China.2023-10-06
أهم مدن المملكة.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2023-10-15
首都利雅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沙特阿拉伯王国大使馆.2023-10-05
هيئة تطوير مدينة الرياض توافق على طلبات مطورين لإنشاء 4 مشاريع سياحية وترفيهية.INTERNET ARCHIVE.2023-11-03
沙特阿拉伯王国治国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沙特阿拉伯王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2023-10-15
沙特新内阁成员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沙特阿拉伯王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2023-10-15
沙特国王改组内阁任命王储为首相.新华丝路.2023-10-17
القيادة السعودية.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2023-10-15
ing Abdulaziz bin Abdulrahman Al-Saud to U.S. medical mission in Riyadh, January 10, 1937.The Embassy of 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2023-11-03
How strained are US-Saudi relations?.BBC.2023-11-03
United States-Saudi Arabia Relationship: Eight Decades of Partnership.US.DEPARTMENT Of STATE.2023-11-03
SaudiArabia.U.S. Department of State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2023-10-18
Saudi Arabia - Countries.U.S.DEPARTMENT Of STATE.2023-10-18
U.S.RelationsWithSaudiArabia.U.S. Department of State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2023-10-18
沙特真敢和伊朗开战? 武力值告诉你谁是中东第一强国!.环球网.2023-10-16
阿欧关系掀开“历史性”一页 合作道远且任重.中国江苏网.2023-10-18
沙特阿拉伯外交情况.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2023-10-18
习近平抵达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10-18
习近平会见沙特国王萨勒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10-18
中国同沙特阿拉伯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3-10-18
中沙(特)两国央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规模为500亿元人民币/260亿沙特里亚尔.今日头条.2023-11-20
沙特宣布设立沙中特别经济区.人民网-今日头条.2024-10-16
中东2023: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 对话协商解决分歧符合各国利益.新浪财经.2023-12-31
中东2023: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北京日报-今日头条.2023-12-31
【中东政治】沙特与也门关系很复杂.上外中东研究所.2023-11-03
Brief History.Organization of the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2023-10-18
沙特阿拉伯国家概况.光明网.2023-10-16
"Country Profile: Saudi Arabia".LIBRARY OF CONGRESS.2023-10-16
"Saudi Arabian National Guard".Global Security.2023-10-16
"Arms for the King and His Family".Jcpa.org.2023-10-16
"Saudi Arabia".fas.org.2023-10-16
"Saudis lead Middle East military spending".Al Jazeera.2023-10-16
"BAE cashes in on £40bn Arab jet deal".The Sunday Times.2023-10-16
"Saudi Arabia".Reuters.2023-10-16
也门国家概况.外交部网站.2023-11-03
[中国新闻]沙特再次轰炸也门机场.央视网.2023-10-16
沙特空袭也门胡塞武装军方总部 致45人丧生.中国新闻网.2023-10-16
Saudi Arabia’s Youth and the Kingdom’s Future.newsecuritybeat.2023-11-03
Out of the comfort zone.The Economist.2023-11-03
Saudi Arabia.THE WORLD FACTBOOK.2023-11-03
Najdi Spoken Arabic.Ethnologue.2023-11-03
Arabic, Hijazi Spoken.Ethnologue.2023-11-03
Gulf Spoken Arabic.Ethnologue.2023-11-03
Baharna Spoken Arabic.Ethnologue.2023-11-03
ألف سعودي يتحدثون "المهرية".الحيدري, فيصل.2023-11-03
Saudi Arabia.Ethnologue.2023-11-03
Market for Malayalam films unfolding in Saudi.THE HINDU.2023-11-03
SaudiArabia.U.S. Department of State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2023-10-18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2023-11-03
“一带一路”国家概况及开展经贸合作注意事项之沙特.宁夏贸易促进委员会.2023-10-19
"Camels Don't Fly, Deserts Don't Bloom: an Assessment of Saudi Arabia's Experiment in Desert Agriculture" . SOAS Water Group Publications.2023-10-19
Aramco Overseas Company - About Saudi Aramco.aramco.2023-11-04
美国成世界最大原油生产国.share.america.2023-11-04
沙特石油收入2022年达3260亿美元.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3-11-04
沙特阿美公布2022年全年业绩, 创历史最大增幅.沙特阿拉伯达兰.2023-11-04
中东天然气驶入发展快车道.中国石化新闻网.2023-10-19
UN Comtrade.UnitedNations.2023-10-19
Tourism in Saudi Arabia: Wish you were here.economist.2023-11-04
沙特首次向外国游客开放旅游签证.中国一带一路网.2023-11-04
Wish you were here.economist.2023-11-04
沙特王储宣布在沙特境内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北青网.2023-10-20
Saudi Arabia unveils logistics centres master plan.LOGISTICS UPDATE AFRICA.2023-11-04
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阿勒沙特启动物流中心总体规划,旨在将沙特王国转变为全球物流中心.美通社官网.2023-10-20
Saudi Education System.UKEssays.2023-11-03
Literacy rate, adult male (% of males ages 15 and above).worldbank.2023-11-03
Literacy rate, adult female (% of females ages 15 and above).worldbank.2023-11-03
2022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shanghairanking.2023-11-03
QS Arab Region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Top Universities.2023-11-03
Reforming Saudi Education.Slate.2023-11-03
U.S. Keeps Saudi Arabia’s Worst Secret.The Daily Beast.2023-11-03
Saudi Arabia’s Education Reforms Emphasize Training for Jobs.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23-11-03
SR9 billion Tatweer project set to transform education.The Saudi Gazette.2023-11-03
"Top Universities".Top Universities.2023-11-03
أنشئت جامعة الملك سعود.ksu.edu.sa.2023-10-17
King Saud University.QS TOPUNIVERSITIES.2023-10-17
US. Universities Join Saudis in Partnerships.The New York Times..2023-11-03
KAUST Academic Programs by Division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vision.kaust.edu.sa.2023-11-03
Solutions through curiosity-driven and goal-oriented research.KAUST.2023-11-03
About KAUST.kaust.2023-11-03
Largest LEED Platinum project in the world.Construction Week Online Middle East.2023-11-03
2010 AIA/COTE Top Ten Green Projects.archdaily.2023-11-03
2010 Human Rights Report: Saudi Arabia.U.S. State Department.2023-11-04
社会转型背景下沙特王国的女权探究.外国问题研究.2023-11-04
"Boxed In — Women and Saudi Arabia's Male Guardianship System".Human Rights Watch.2023-11-04
沙特医疗产业投资机遇----沙特产业系列调研之四.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沙特阿拉伯王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2023-10-20
King Abdulaziz Medical City (KAMC) – Riyadh.Ministry of National Guard.2023-11-03
沙特知识产权局2022年注册24449件商标.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2023-10-20
"Saudi Arabian Slam Dunk, Fall 1997, Winter 1998, Volume 14, Number 4, Saudi Arabia". .Saudiembassy.net.2023-10-19
"Saudi women show greater interest in sports and games".Arab News.2023-10-19
"Men Basketball Asia Championship 1999 Fukuoka (JPN)- 28.08–05.09 Winner China".todor.2023-10-19
Saudi Arabia cause one of the biggest upsets in World Cup history by beating Argentina 2-1.The Business STANDARD.2023-11-04
墨西哥2:1击败沙特,因净胜球劣势无缘晋级16强.北青网.2023-11-04
The Olympic triumph of Saudi Arabian women .The Guardian.2023-11-04
London 2012 Olympics: Saudi Arabia will send women to Games for the first time.Telegraph.2023-11-04
Saudi Arabia sanctions sports for girls for the first time.CSMonitor.2023-11-04
"Saudi Arabia: No women on Asian Games Team".Human Rights Watch.2023-11-04
Olympics-Winning matters for Saudi Paralympics coach.REUTERS.2023-11-04
沙特首次参加冬奥会.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05
沙特获2029年亚冬会举办资格.今日头条-新京报.2023-10-05
Carbon Capture, Utilisation and Storage.iea.2023-10-19
沙特积极落实绿色倡议.经济日报.2023-10-19
沙特阿拉伯-社会治安.中国领事服务网.2023-11-03
利雅得哈立德国王国际机场通过“欢迎中国”(Welcome Chinese)认证.中国驻沙特大使馆.2023-10-17
King Khaled International Airport, Riyadh, Saudi Arabia.Airport Technology.2023-11-03
مجموعة العشرين: ولي العهد يعلن إنشاء ممر اقتصادي بين الهند والشرق الأوسط وأوروبا.alriyadh.2023-10-17
沙特与石油.经济日报.2023-10-19
沙特阿拉伯美食:早餐、午餐和晚餐.Visit Saudi.2023-10-18
Browse the List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Register of good safeguarding practices.unesco.2023-11-03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11-03
沙特阿拉伯王国驻广州总领事穆罕默德·阿卜杜拉·布莱辛:香料表达善意和爱.广州日报大洋网.2023-10-18
Şentürk,Lütfi,“Diyanet Isleri Başkanlığı Islam ılmihali:Islam'da hayvan hakları ve hayvanlara eziyetin cezası”.yeniakit.2023-11-04
Saudi Arabian food Middle Eastern culinary melting pot.justlanded.2023-11-04
中东美食:沙特的早餐、午餐和晚餐 .Visit Saudi.2023-10-18
阿拉伯咖啡(Qahwa)101:阿拉伯咖啡是如何制作的呢? -.Visit Saudi.2023-10-18
10个可以吃到中东特色的沙特甜点的甜点咖啡馆 .Visit Saudi.2023-10-18
沙特阿拉伯:庆祝国庆日.新华社.2023-10-18
沙特阿拉伯宣布将2月22日定为建国纪念日.四川外国语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2023-10-18
沙特阿拉伯打破三十五年电影禁令 然后放了这部“烂片”.中国青年网-新闻.2023-10-18
沙特国旗、国徽和地图.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沙特阿拉伯王国大使馆.2023-10-05
沙地阿拉伯首次开放观光 49国民众可申请落地签证.马来西亚诗华日报新闻网.2023-11-04
沙特改革开放新思路 旅游与石油要并举.BBC.2023-11-04
At-Turaif District in ad-Dir'iyah.unesco.2023-10-07
Rock Art in the Hail Region of Saudi Arabia.unesco.2023-10-07
Hegra Archaeological Site (al-Hijr / Madā ͐ in Ṣāliḥ).unesco.2023-10-07
Ḥimā Cultural Area.unesco.2023-10-07
‘Uruq Bani Ma’arid.unesco.2023-10-07
Al Masmak Palace.visitsaudi.2023-11-04
Visit King Fahd’s Fountain.visitsaudi.2023-11-04
Kingdom Centre Riyadh.skyscrapercenter.202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