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语:İstanbul;英语:Istanbul)地处土耳其西北部,东南距首都安卡拉350千米。伊斯坦布尔其覆盖范围与伊斯坦布尔省相同,亦是伊斯坦布尔省首府。伊斯坦布尔当亚欧两洲交通要冲,扼黑海进出咽喉。伊斯坦布尔地跨欧亚大陆之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两岸,成为世界上唯一横跨两大洲的城市。欧洲部分(色雷斯)和亚洲部分(安纳托利亚),而欧洲部分又由天然港口金角湾分为南部的旧城和北部的新城,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亚洲终点。伊斯坦布尔面积5343.22平方千米。截止2023年底,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人口最多的城市,有1566万人。
伊斯坦布尔海峡、马尔马拉海和金角湾从三面环绕着城市,在海峡南端的最窄处,飞架着一座建于1973年的世界第四大悬索桥、欧洲第一大吊桥-7月15日烈士大桥。伊斯坦布尔历史可以上溯到80万年前。根据主流说法,伊斯坦布尔于公元前658年由希腊人兴建,依山筑城,称拜占廷。324年,君士坦丁一世从罗马迁都于此,重新营建。330年,改名君士坦丁堡,别称新罗马。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成为东罗马(即拜占廷帝国)的首都。5~9世纪,先后沦为匈奴人、十字军、阿拉伯人乃至保加利亚人争夺的重要目标。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取,改名为伊斯坦布尔。自此至1923年的470年间,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1923年,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阿塔土克领导民族解放斗争,击退欧洲势力,据小亚细亚半岛立国,废除苏丹和哈里发制度,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并定都安卡拉,奥斯曼帝国灭亡。伊斯坦布尔至此结束了作为历代王朝首都1600多年的历史。
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土耳其最大的工业、商业、运输、广告和经济机构都位于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占土耳其全部工业生产的38%和全国税收的40%。此外,伊斯坦布尔约占全国出口的57%和全国进口的60%。该市拥有土耳其商业企业总数的30%,伊斯坦布尔商会(ITO)和伊斯坦布尔工业商会(ISO)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会之一。
伊斯坦布尔作为一座历史古城,拥有众多名胜古迹,著名的有托普卡帕故宫、蓝色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等。在1985年,伊斯坦布尔历史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0年,伊斯坦布尔当选为欧洲文化之都。在两年后又当选为欧洲体育之都。2018年11月,世界城市排名发布,伊斯坦布尔进入世界一线城市行列。
名称由来
伊斯坦布尔公元前658年由希腊人兴建,称拜占廷。拜占庭这个名字源自于拜扎斯,他是来自墨伽拉城的希腊人的领袖。公元330年,当君士坦丁一世将这座城市定为首都时,称之为新罗马,直到他下令替换为君士坦丁堡。在第一个千年末,有报告称希腊语使用者提到去那里的旅行称为“eis tēn polin”,意思是“进入城市”,而不是“前往君士坦丁堡”。到了13世纪,这个希腊语短语已成为这座城市的称谓:Istinpolin。经过几个世纪以来的一系列语音排列,这个名字变成了伊斯坦布尔。直到1930年土耳其邮局正式更改名称之前,这座城市仍然以君士坦丁堡的名称命名。
莱戈斯
公元前33世纪,希腊人在爱琴海和黑海沿岸开辟殖民地。伊斯坦布尔在这段历史中应运而生。公元前13世纪,迁徙到此地的希腊人色雷斯部族将这里命名为莱戈斯。
拜占庭
公元前657年,希腊的墨伽拉王国的王子拜扎斯获得阿波罗的神谕,在黑海与地中海交汇处修筑了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即拜占庭。
君士坦丁堡
从公元324年起,拜占庭城内大兴土木,君士坦丁一世以自己的名字Constantine加上希腊语表示城市的polis作为拜占庭的新名字,即“君士坦丁堡”。为了表示对旧都罗马的继承,君士坦丁堡也被叫做“新罗马”或“第二罗马”。9世纪后,“伊斯坦布尔”(Istanbul)成为君士坦丁堡的俗称。
康斯坦丁尼耶
1457年,奥斯曼帝国正式将首都从阿德里安堡迁往君士坦丁堡。土耳其人没有采用拉丁语的“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而是选用早就在中东地区流传,被阿拉伯、波斯等伊斯兰国家所采用的“康斯坦丁尼耶”(Constantinyye)。16世纪后,伊斯坦布尔专指首都老城区,康斯坦丁尼耶则包含了伊斯坦布尔及加拉塔等新城区。平民们更习惯用伊斯坦布尔来称呼自己的城市,康斯坦丁尼耶则获得帝国的官方认可。
伊斯坦布尔
自16世纪起,俄罗斯多次发动对土战争,掠夺了大量奥斯曼帝国领土。俄国和奥地利甚至计划瓜分奥斯曼帝国,支持希腊重建拜占庭帝国。但由于列强间的矛盾,君士坦丁堡仍被奥斯曼帝国掌控。为了救亡图存,奥斯曼帝国于1839年开始了西方化改革。帝国在1876年颁布了首部《宪法》。为了不让自己的国家沦为西方的精神附庸,在改革中还要强调本国的文化元素。例如宪法中写道“帝国的首都是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之名首次得到官方认证。
在苏丹看来,伊斯坦布尔显然比西方味十足的君士坦丁堡更适合自己。首都的最高军政和民政长官的头衔中冠以“伊斯坦布尔”,叫做伊斯坦布尔阿迦(Istanbul ağası)和伊斯坦布尔埃夫迪(Istanbul efendisi)。奥斯曼帝国驻外使馆和法院使用的公文也改用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没有被强制推广,心有不甘的西方人仍称这里为君士坦丁堡。他们认为这座城市仍是西方文明的一部分。而奥斯曼帝国自己则康斯坦丁尼耶与伊斯坦布尔混用。
1922年11月土耳其国民议会废黜了苏丹,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共和国建立后,“国父”穆斯塔法·阿塔土克领导了的世俗化改革运动。为进一步塑造现代土耳其民族,建立统一的土耳其国家,出于民族主义的考虑,“君士坦丁堡”一词被彻底取消。
自1930年起,该城名字正式改为伊斯坦布尔。随着世俗化改革的推进,阿拉伯式的书写系统被拉丁字母取代。土耳其修改了邮政电信业务,各国不能再发送信件给“君士坦丁堡”。Istanbul最终取代Constantinople被全世界所采纳。
历史沿革
史前时期
2011年,在今日伊斯坦布尔市中心的耶尼卡皮(Yenikapı)新地铁站下方发现了一具遗骨,其生活年代可以上溯到公元前6300年到公元前5800年(时间接近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正式“城镇”遗址,土耳其中部的加泰土丘[Çatalhöyük])。在广义的色雷斯半岛上——这个半岛位于黑海与爱琴海之间,伊斯坦布尔就位于这个半岛的东缘,岛上的雅林布加兹洞穴(Yarımburgaz Cave)发现了大伊斯坦布尔地区最早的人类居民遗迹——矛头,骨头碎片,石英、石英岩与燧石制作的石器。洞里一些遗骸的年代可以上溯到80万年前(比智人早了60万年),这使位于大伊斯坦布尔的这处遗址成为近东最古老的一个人类居住地点。
公元前5500年左右,黑海大洪水事件使得伊斯坦布尔地区的地形形成。冰盖融化造成海平面急剧上升,洪水席卷内陆,冲刷出伊斯坦布尔海峡。黑海原本是较浅的淡水湖,从此变成濒临海洋的内陆海,湖中的淡水贝类也被咸水贝类取代。短短三百天的时间,海平面最高攀升了七十三米左右。金角湾成为了拥有天然港湾的河口,有基达里斯(Kydaris)与巴比泽斯(Barbyzes)这两条人称“欧洲甜水”(Sweet Waters of Europe)的泉水注入。
公元前657年,希腊的墨伽拉王国的王子拜扎斯获得阿波罗的神谕,在黑海与地中海交汇处修筑了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即拜占庭。。公元前546年左右,波斯人强行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控制了拜占庭,并且以达斯库里乌姆(Dascylium)为首府,扶植当地的希腊僭主统治拜占庭。
拜占庭城邦时期
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于公元前512年占领了拜占庭;在公元前496年的爱奥尼亚起义期间,拜占庭从波斯人的控制中溜走,后来又被波斯人夺回。公元前478年,一支雅典舰队占领了拜占庭,拜占庭随后成为提洛同盟的成员。随着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的衰弱,拜占庭人承认了斯巴达的霸主地位。尽管阿尔西比亚德斯围攻并重新夺回了拜占庭,但斯巴达在公元前405年击败雅典后再次确立了其统治地位。公元前343年,拜占庭加入了第二雅典同盟,并在三年后摆脱了马其顿王国腓力二世的围攻。围攻的解除被归功于女神赫卡忒的神圣干预,并通过铸造带有她的星星和新月的硬币来纪念。拜占庭在亚历山大大帝的领导下接受了马其顿的统治,直到马其顿势力衰落时才重新获得独立。在公元前3世纪,拜占庭的国库被抽干以贿赂掠夺的高卢人。作为罗马统治下的一座自由城市,拜占庭逐渐落入帝国控制之下,并在维斯帕先皇帝统治下短暂失去了自由。公元196年罗马皇帝塞普蒂米乌斯·西弗勒斯(Septimius Severus)站在篡位者佩森尼乌斯·尼日尔(Pescennius Niger)一边,屠杀民众,夷平城墙,并将拜占庭残余部分并入土耳其的佩林图斯市(或赫拉克勒亚,现代马尔马拉雷利斯)。随后,塞普蒂米乌斯·西弗勒斯(Septimius Severus)重建了拜占庭,但规模更大。尽管在公元268年再次被加列努斯洗劫一空,但两年后拜占庭足够强大,能够抵抗哥特人的入侵。在随后内战和叛乱中,罗马帝国零星爆发,拜占庭一直未被波及,直到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第一位接受基督教的罗马统治者——的到来。公元324年9月18日,君士坦丁在克里索波利斯战胜了敌对皇帝瓦莱里乌斯·李锡尼的军队,成为整个罗马帝国东西方的领袖。他决定将拜占庭定为他的首都。
罗马帝国时期
君士坦丁时代
330年5月11日,君士坦丁将首都迁至拜占庭,并称其为君士坦丁堡,意为“君士坦丁之都”,别称“新罗马”。君士坦丁划定城市面积将近8平方公里,城墙往西延伸超过1.6公里,君士坦丁划定的新边界使君士坦丁堡足足有古典时代拜占庭的三倍大。君士坦丁一世最初的任务之一就是为这座城市围上一道新城墙,每隔一段距离就有城门穿过,无论从陆上或海上都能看见这道屏障,从兴建完成之日便一直拱卫城市至今。395年,日趋衰弱的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和西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
查士丁尼时代
在查士丁尼一世(527-565年)的统治下,中世纪的君士坦丁堡达到了发展的顶峰,已成为控制欧亚两洲之间商路的中转站和两大陆的贸易中心。在查士丁尼一世统治之初,君士坦丁堡人口估计约为50万。532年,君士坦丁堡的一大部分地区在镇压尼卡起义期间被烧毁。查士丁尼一世在尼卡起义中遭到严重损毁的城市中心区大兴土木,工程历时5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是圣索非亚大教堂。542年,君士坦丁堡遭到了一场瘟疫的袭击,使得全城近四成的居民死亡,对君士坦丁堡造成了严重打击。由于7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上已同早期罗马帝国大不相同,因而历史上称为“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时期
由于君士坦丁堡在拜占庭帝国中的中心角色、其地缘政治位置以及它的财富,波斯人和阿瓦尔人(626年)、阿拉伯人(674至678年,以及717至718年再次)、保加利亚人(813年和913年)、在860年、941年和1043年,来自基辅周边的维京人后裔罗斯人、佩切涅格人(1090-1091年)相继围攻君士坦丁堡,但所有围攻均无功而返。1203年,威尼斯共和国执政官恩里科·丹多洛(Enrico Dandolo)率领的30万十字军,开始了历史上的第四次十字军东侵,矛头直指拜占庭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1204年,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后掠夺基督教堂和黄金圣像,将精美的艺术品熔化成金子,将大批基督教圣物载回威尼斯,并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建立拉丁帝国,残存的拜占庭皇族逃到小亚细亚半岛。1261年,拜占庭帝国复国。但君士坦丁堡的政治和经济已经开始衰退,君士坦丁堡这座文明古城逐渐沦为世界的二流城市。
奥斯曼帝国时期
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后,从埃迪尔内迁都于此,君士坦丁堡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改名伊斯坦布尔,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一是修复被损坏的城墙,重新安置城内居民,恢复人口规模;二是开展城市化改造,将包括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内的基督教堂改为清真寺,新建包括苏莱曼清真寺在内的诸多清真寺;三是重新规划街道,开创新的商业中心卡帕·卡斯巴扎;四是建设托普卡帕故宫,君士坦丁堡逐渐从基督教的堡垒转化为伊斯兰文明的象征。1616年,奥斯曼帝国古典主义建筑的最后典范之作——蓝色清真寺建成。18世纪,伊斯坦布尔遭遇多次火灾而受损严重。阿布杜·哈米德一世为恢复和修缮城市做了许多努力,并建立诸如图书馆、学校、施粥所等公共机构,开启城市现代化的早期尝试。19世纪中叶,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奥斯曼苏丹引进西方城市发展技术,修建跨越金角湾的桥梁,引入供水、电话等设施。
土耳其共和国时期
1920年,协约国军队占领伊斯坦布尔,穆斯塔法·阿塔土克领导了民族独立运动。1923年在洛桑缔结的《洛桑条约》是土耳其共和国建立的基础。它对签署国尤其是土耳其至今仍具有重要影响基本划定了土耳其的边界、承认了土耳其人的民族权利,对土耳其建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规定了签约国的长久义务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以后,为了引导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向东方发展,彻底摆脱奥斯曼帝国的传统影响,更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整体安全,土耳其议会决定迁都,从过去的伊斯坦布尔定都到土耳其的第二大城市安卡拉。从此,千年古都伊斯坦布尔仅成为土耳其共和国的经济、商业、金融与文化中心,它在国家中的政治地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时期,随着大量农村居民搬到城市寻找工作,伊斯坦布尔的规模和人口急剧增加。在20世纪下半叶,伊斯坦布尔的人口增长了近10倍,给伊斯坦布尔的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且,在中东大城市的典型模式中,过度拥挤,污染和城市服务不足成为主要的社会问题。同样,在容易发生剧烈地震活动的地区,不合格和未注册建筑的激增极大地导致了地震期间的高死亡人数;1999年8月,伊斯坦布尔附近的一次地震造成15000多人死亡。
在21世纪初,伊斯坦布尔吸引外国投资推动了城市的快速更新。除了交通和基础设施的重大改善外,还对旧建筑进行了翻新或重新利用,恢复了古老的建筑,并建造了引人注目的新建筑和摩天大楼。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人口增长了近三分之一。2013年,政府宣布计划在盖子公园(Gezi Park)建造购物中心后面临大规模抗议活动,该公园是该市中部仅存的绿地之一。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伊斯坦布尔是连接欧洲和亚洲大陆的桥梁。该市北临黑海(Kara Deniz),南临马尔马拉海(Marmara denizi),中部为伊斯坦布尔海峡,西北与特基尔达格(Tekirdağ)下属的萨雷(Saray)区相邻,西与特基尔达格下属的切尔凯兹科伊(Çerkezköy)、乔尔卢区(Çorlu)相邻,东南与特基尔达格(Tekirdağ)下属的马尔马拉-埃雷格利(Marmara Ereğlisi)西区相邻,东北与科贾埃利下属的坎迪拉(Kandıra)区相邻,东与科贾埃利(Kocaeli)下属的科尔费兹(Körfez)区相邻,东南与科贾埃利(Kocaeli)下属的格布泽区相邻。伊斯坦布尔处在北纬41~33度、东经26~29度之间,面积5343.22平方千米。
气候
伊斯坦布尔的气候比较独特,是被人们称作为地中海气候的一种干燥炎热的半大陆性的变型,正处在地中海气候开始向大陆性气候转换的过渡带上。具有地中海气候的显著特征属于黑海(Karadeniz)和地中海(Akdeniz)之间的过渡气候,是马尔马拉(Marmara)地区多雨的城市之一。该市全年最低气温为零下11度,最高气温为40度,平均相对湿度为75%。虽然伊斯坦布尔一年中的所有月份都很潮湿,但该市最潮湿的时期被确定为12月至1月,湿度为80-85%。虽然由于湿度大,降雪并不频繁,但在12月至3月期间,降雪量很少。
地质
由于经历过多次的地质板块运动、山脉运动、海洋运动和冰川运动,伊斯坦布尔地区的地层构造较为复杂,地层厚度大、涉及地质时期跨度大,在深层有寒武纪以前的古生代地层,在此之上则覆以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地表的地层主要构成有第四纪冰河砂砾层,以及部分第三纪山地砂岩盆地。
地形地貌
伊斯坦布尔的地势较为平坦,起伏变化不大,地表一般比较破碎,但也有一些比较平坦的小块地面,多为新第三世纪沉积物,很少有超过1000米的高地,是由一系列非常清晰的东西走向的断层构造而形成的南北排列的低地。伊斯坦布尔平均海拔39米,海拔高度比土耳其城市平均海拔小684米。
伊斯坦布尔有七座山丘,每座山丘顶上为帝国清真寺。最东边的山丘坐落于萨拉基里奥角,托卡比皇宫即位于此地。隔金角湾相望的另一座锥形山丘则是今日贝伊奥卢区的所在地。亚洲一侧的于斯屈达尔状况相似,地势逐渐朝着博斯普鲁斯海岸下行,而沙姆西帕夏和阿亚兹马的地形则更加多变,与岬形似。伊斯坦布尔的最高点为恰姆勒加山(英语:Çamlıca Hill)(即強穆勒佳清真寺所在地),海拔288米(945英尺)。伊斯坦布尔北部的平均海拔要高于南部海岸,有些地方海拔超过200米(660英尺),而一些海岸悬崖陡峭形似峡湾,尤其是在伊斯坦布尔海峡北端同黑海交汇处。
在欧亚板块交界处的地质地壳运动以及冰川作用的影响下,伊斯坦布尔地区的整体地形和地貌相当多样化。整体上伊斯坦布尔地区的地形主要由海拔较低的海岸平原、中高海拔的山地和高原以及狭长的海峡和海湾组成。伊斯坦布尔所在的恰塔尔卡半岛和科贾埃利半岛是被侵蚀的高原。博斯普鲁斯海峡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穿过这些高原的中部。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博斯普鲁斯海峡是一个充满海水的断层洼地。即北部的这些高海拔地区在过去曾是黑海与马尔马拉水域的分水岭,在地中海的海平面上升后,才越过了这道分水岭。因此,伊斯坦布尔海峡所在的地方也可以看成是两条主要河流汇入的河谷。在地壳挤压隆升过程中,原先河谷的欧洲部分不断向南倾斜,河谷东部的亚洲部分不断向北倾斜,河谷的最终破裂造就了博斯普鲁斯海峡。
伊斯坦布尔散布在色雷斯和伊兹密特的半平原之间。这些高原被南北两面的黑海和马尔马拉海所包围,并且整体上向西北偏西和东南偏东方向延伸。高原占整个伊斯坦布尔地区的74.4%,但被伊斯坦布尔海峡分成了西边欧洲和东边亚洲两部分,东西并不对称。海峡以西的欧洲地区高原,表面基本平坦,仅略微起伏,而东部的高原波浪起伏较大。最主要的高原有三个,分别是是贝伊奥卢高原、伊斯坦布尔高原和于斯屈达尔高原,其中贴近伊斯坦布尔海峡和金角湾的是贝伊奥卢高原;金角湾和马尔马拉海之间的三角形半岛,是旧伊斯坦布尔的所在地,被称为伊斯坦布尔高原。于斯屈达尔高原与贝伊奥卢高原、伊斯坦布尔高原一样被侵蚀分为了几个部分。
伊斯坦布尔北部是山地,其中最高峰是艾多斯山(Aydos)山,海拔537米,是伊斯坦布尔地区的最高点。伊斯坦布尔地区南部和西部基本上都是平原地区,主要是由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的低洼地带、河流三角洲和海滩构成的较大面积的海岸平原,河流三角洲地区河网发达,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其中色雷斯(Thrace)平原是伊斯坦布尔地区最大的平原,也是其主要农业区。此外,伊斯坦布尔地区还有大量的丘陵地带,特别是在伊斯坦布尔海峡两侧。伊斯坦布尔的地貌主要由其复杂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水系决定。城市地处欧亚板块交界处,因此地震活动频繁,地形地貌变化剧烈。此外,伊斯坦布尔的海岸线十分复杂,由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金角湾的存在,使得伊斯坦布尔的海岸线达到了200多公里。
水文水利
水文
伊斯坦布尔位于马尔马拉盆地。马尔马拉盆地由许多小流域合并而成,面积为2357公顷,已成为土耳其的中型盆地之一,伊斯坦布尔的领土约占该盆地的24%,由于它受到来自北方的黑海气候的影响,该盆地在水资源方面状况较好,年平均水量为5800000000立方米。伊斯坦布尔的大多数河流都是自发形成的,但长度很短,水体也不规则的,其中一些在夏天干涸,在春天由于大雨而泛滥。
伊斯坦布尔地区没有大的河流,该地区主要河流有:伊斯特兰卡溪流(Istıranca Deresi)、萨兹利溪(Sazlı Dere)、纳卡斯溪流(Nakkaş Deresi)、卡拉苏溪(Karasu Deresi)、卵石溪(Çakıl Deresi)、阿里贝科伊溪(Alibeyköy Deresi,也称阿里贝溪)、卡格塔尼河(Kağıthane Deresi)、里瓦溪(Riva Deresi)、希吉兹溪(Hiciz Deresi)、库楚克苏溪(Küçüksu creek)、格克苏溪(Göksu Deresi)、塞利曼德河(Sellimandre Deresi)和雅拉溪(Yalak Deresidir)。其中最大的河流是里瓦溪(Riva Creek),它也是科贾埃利半岛(土耳其语:Kocaeli Yarımadası)最大的河流。里瓦溪(RIVA Creek)全长71公里,发源于科贾埃利(Kocaeli),由东南向西北方向流动,在里瓦(Riva)村附近流入黑海。库楚克苏溪(Küçüksu creek)和格克苏溪(Göksu creek)是流入伊斯坦布尔海峡的两条主要河流。
虽然伊斯坦布尔的水资源丰富,但伊斯坦布尔政府仍然修筑有几个水库,除了人工水库外,伊斯坦布尔有三个小而重要的湖泊,这三个湖泊都在伊斯坦布尔欧洲一侧,分别是特科斯湖(Terkos göl)、大切克梅杰湖(Büyükçekmece göl)和小切克梅杰湖(küçükçekmece göl)伊斯坦布尔。特科斯湖也称为杜鲁苏湖,与海相隔,有淡水,因此该湖用于伊斯坦布尔城市供水。面积为11平方公里的小切克梅杰湖(küçükçekmece göl)和面积为16平方公里的大切克梅杰湖(土耳其语:Büyükçekmece göl)位于马尔马拉海沿岸,两者都是潟湖,但与马尔马拉海的联系都未完全中断,因此靠近海洋的湖水盐度较大。
水利
伊斯坦布尔政府修建了两个主要的水库,分别是阿里贝大坝(Alibey Barajı)和奥梅尔利大坝(Ömerli)。阿里贝大坝(也称阿里贝柯伊大坝,以与之相邻的Alibeyköy区的名字命名)是一座建于1983年,与阿里贝溪相连,用于供应饮用水和工业用水。奥梅尔利大坝建于1972年,与里瓦溪相连。该大坝是伊斯坦布尔地区最大的大坝,水容量为2.2亿立方米。伊斯坦布尔亚洲地区几乎全由奥梅尔利大坝供水。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位于欧亚大陆的交接处,土地资源的主要用途分为居住、工业、交通、农业和绿地保护区。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土地利用频繁转换,尤其是住宅和商业土地的需求持续增长。虽然伊斯坦布尔不是一个农业城市,但其周围地区仍有一些农业用地,种植蔬菜、水果和橄榄等。伊斯坦布尔周边地区还有相当部分土地覆盖着森林,是城市的重要天然绿肺。
矿产资源
伊斯坦布尔的矿产资源不是很丰富,但是黏土矿床方面储藏丰富。在伊斯坦布尔境内约有1亿吨粘土。在拜科兹区(Beykoz)和加塔尔卡区(Çatalca)有石英岩矿。加塔尔卡区(Çatalca)还拥有玻璃砂矿。伊斯坦布尔的另外两个重要矿产是锰和褐煤矿,锰分布在埃于普苏丹区(Eyüpsultan)和加塔尔卡区(Çatalca)附近,总储量约有331000吨;褐煤主要分布在埃于普苏丹区(Eyüpsultan)、西莱区(Şile)和伊斯坦布尔邻省亚洛瓦(Yalova)周围,褐煤总量约为10750000吨。
林木资源
伊斯坦布尔的林木主要分布在城市住宅区周围和自然森林。伊斯坦布尔由于其地理位置、地形结构、高地、土壤和气候特征十分适合大片天然林木生长。由于伊斯坦布尔境内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之间没有重大差异,森林的自然生长区域几乎遍布全省各地。当然,在降雨更为丰富的黑海沿岸,自然比南部沿海和内陆地区拥有更密集的森林。但因为城市化缺乏合理规划和人口的快速增长等社会问题导致伊斯坦布尔的森林面积迅速减少,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目前,伊斯坦布尔地区森林共有238710.4公顷。
水产资源
伊斯坦布尔的水产资源也很丰富,在马尔马拉海和黑海有红鱼、鲷鱼、鲣鱼、奇努克鱼和刀鲚等海鱼。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在土耳其自然生长的一万多种植物中,大约有1/4生活在伊斯坦布尔,其中一些植物是地方性的。伊斯坦布尔大约有2500 种天然植物,拥有橡树、小叶黄杨、云杉、山毛、栗树、松树、鹅耳枥、槭属、梧桐和柏树等植物品种,植物种类丰富,种类繁多。在伊斯坦布尔的亚洲地区,森林和灌木丛中主要是杜鹃花、枸杞、杨梅、吱吱声、黑莓、石楠和灌木物种、坚果、蔓越莓、山灰、毛蕊花、月桂和榛子等。该地区还有其他草本植物,如草甸毛茛、母菊、三玫瑰、荨麻和野花。
动物
伊斯坦布尔的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在伊斯坦布尔省与邻省亚洛瓦(Yalova)交界附近的山区和森林中可以看到棕熊。从特科斯湖西北端到伊斯特拉卡山脉和森林一带,生活着大量的鹿。但由于过度的捕猎,这些动物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除了这些动物外,伊斯坦布尔境内还有野猪、狼、狐属,以及斑鸠、鹌鹑、野鸭、大雁、鸨等鸟类。
自然保护地
贝尔格莱德森林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林区,位于伊斯坦布尔欧洲一侧的加塔尔卡(Çatalca)半岛的最东端。东部的伊斯坦布尔海峡和北部的黑海是其天然边界。虽然它是拜占庭和奥斯曼帝国帝国时期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饮用水来源;今天,由于它为城市提供的水远远低于城市的需求,因此其娱乐功能占主导地位。贝尔格莱德森林也是伊斯坦布尔及其周边地区生活的重要地区,同时它是大量鸟类、爬行纲和哺乳动物的自然栖息地。
法利赫·勒夫克·阿泰自然公园位于伊斯坦布尔萨利耶区(Sarıyer),它成立于2011年,以记者、作家和政治家法利赫·勒夫克·阿泰的名字命名,是贝尔格莱德森林内的九个自然公园之一。自然公园提供远足、骑自行车和野餐等户外活动。
阿夫西科鲁自然公园位于伊斯坦布尔省西莱区(Şile)的奥梅尔利大坝(Ömerli)以北的高速公路上。该地区于2011年被土耳其农林部宣布为自然公园,占地约64,872公顷(160,300英亩)。
自然灾害
由于伊斯坦布尔地区位于地质活动活跃处,这一断裂带由北安纳托利亚延伸至马尔马拉海,在该城历史上导致了数次重大地震,其中最为严重的地震之一发生于1509年,随后的海啸冲破了城墙,导致超过10,000人死亡。1999年震中位于伊兹密特的地震导致18,000人死亡,其中1,000人居住于伊斯坦布尔的郊区。伊斯坦布尔民众对于未来更为严重的地震表示担忧,而为了满足伊斯坦布尔迅速增长的人口需求而建造的建筑可能无法抵御这样的灾难。地震学家称2030年伊斯坦布尔发生7.6级地震的可能性超过百分之60。
行政区划
根据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颁布的1984年1月第2972号法律和同年3月颁布的第195号法令,伊斯坦布尔大都会市政府(Istanbul Metropolitan Municipality)成立在1984年3月23日成立。最初,伊斯坦布尔大都会市政府只能管理伊斯坦布尔的城市中心,占伊斯坦布尔省的35%,伊斯坦布尔省的其余部分则由伊斯坦布尔特别省行政当局管理。2004年7月,土耳其政府重新定义了大都市市的概念,从此大都市的边界将与省级边界重叠。
由于伊斯坦布尔位于两个大陆的交汇处,因此有着独特的地理和行政划分。根据土耳其法律规定,土耳其行政区划等级为省、市(县)、乡、村。伊斯坦布尔划以土耳其海峡为界限,分为亚洲区(安纳托利亚)和欧洲区(色雷斯)两个大区。欧洲区和亚洲区再进一步细分成不同的行政区,总计39个行政区,其中欧洲区下辖25个行政区,亚洲区下辖14个行政区。
以上参考资料
政治
政府
伊斯坦布尔大都会市政府能够将其管辖权扩大到整个伊斯坦布尔省,并承担省政府的责任。目前,伊斯坦布尔大都会市政府的权限集中在行政管理,而伊斯坦布尔特别省政府的职责仅限于学校、住宅、政府大楼和道路的建设和维护,以及艺术、文化和自然保护方面。
伊斯坦布尔大都会市下辖39个直辖市(区),是伊斯坦布尔地区的二级地方政府。每个区市都有自己的市长和议会,市长和议会议员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区市政府负责在其边界内提供市政服务,如供水、污水处理、废物管理、社会援助、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和交通。伊斯坦布尔省向土耳其大国民议会派出98名议员,共有600个席位。为了选出议员参加土耳其大国民议会议会(Grand National Assembly of Turkey)中,伊斯坦布尔分为了三个选区,欧洲区域设置两个选区,亚洲区域设置一个选区,分别选出28名、35名和35名国会议员。
政要
人口
人口数量
截止2023年底,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人口最多的城市,有1566万人。
族群
地跨欧亚两洲的特殊区域位置,人口流动量大,外来人口多,因此伊斯坦布尔的族群成分十分复杂。土耳其人是伊斯坦布尔的主要民族,占总人口的大多数,约占80%左右。库尔德人是土耳其的第二大民族,再伊斯坦布尔也是占比第二大的民族,约占伊斯坦布尔总人口的10%左右,亚美尼亚人、犹太人、希腊等少数民族总共占10%左右。
语言
伊斯坦布尔官方语言为土耳其语,少数民族同时使用库尔德语、阿拉伯语、亚美尼亚语和希腊语等。流行的主要外国语包括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近年来,随着中原地区战略合作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汉语也已成为当地流行的主要外国语之一。
宗教信仰
伊斯坦布尔主要以伊斯兰教为主,超过90%的人口是逊尼派穆斯林。阿列维派作为第二大宗教群体。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土耳其人民,包括伊斯坦布尔的居民,是穆斯林,主要属于逊尼派,基督教(包括东正教、希腊正教等)和犹太教也有一定的信众,尽管人数相对较少。除此之外,伊斯坦布尔也有小规模的其他宗教团体存在。宗教多元化是这个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尊重宗教自由也是土耳其共和国宪法的一项原则。
根据Diyanet2023年统计的数据,土耳其永久性清真寺的数量为89,676座。伊斯坦布尔有3,581座清真寺。
经济
综述
伊斯坦布尔作为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扮演着非常重要的经济角色。它地跨亚洲和欧洲两大洲,其独特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和物流中心。伊斯坦布尔不仅是国内市场的枢纽,也是多个国际商业和金融活动的重要平台。这个城市是土耳其最主要的工业区之一,制造业非常发达,涵盖汽车、电子、机械、化学品、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同时,伊斯坦布尔还拥有繁荣的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教育、健康、运输和旅游业。金融业尤其发达,许多国内外银行和金融机构在这里设有分支机构。旅游业也是伊斯坦布尔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中有众多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截止2022年底,伊斯坦布尔GDP为2760亿美元,人均GDP为17349美元。尽管如此,伊斯坦布尔的经济也面临诸多挑战,例如货币波动和通货膨胀等问题。但它继续作为一个连接东西方的桥梁,为土耳其乃至周边地区提供经济增长和创新的动力。
第一产业
伊斯坦布尔的第一产业即农林牧副渔业,随着伊斯坦布尔其他经济部门和产业的逐步发展,伊斯坦布尔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但是也得益于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程度提高,因此伊斯坦布尔的人均耕地面积虽少,但土地生产力却相当高。然而,农业部门远远不能满足伊斯坦布尔的水果和蔬菜总需求。其中,伊斯坦布尔农业领域最主要的部分是花卉种植,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花卉市场消费最多的城市。为了满足花卉在伊斯坦布尔市场的巨大需求,亚洛瓦省(Yalova)和坎利卡瓦克-埃米尔干(Kanlıkavak-Emirgan)之间建立了现代化大型花卉温室。由于拥有全国最大的人口,土耳其肉类、牛奶和乳制品消费最多的城市也是伊斯坦布尔。同样,仅靠伊斯坦布尔自身产能并不能满足伊斯坦布尔人民的需求。由于临近马尔马拉海、伊斯坦布尔海峡和黑海,伊斯坦布尔的渔业资源颇为丰富,渔业在第一产业中也较为重要。
第二产业
伊斯坦布尔作为土耳其的经济重镇,第二产业即工业在这里十分发达。在伊斯坦布尔,有多个工业园区和自由贸易区,汇集了众多的制造业和加工业企业。制造业是伊斯坦布尔重要的工业部门,包括纺织和服装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化工产品及食品加工等。伊斯坦布尔的纺织业历史悠久,长期以来一直是出口导向型的产业之一。汽车制造业也十分重要,许多国际和土耳其本土的汽车公司在此设立有生产工厂。电子制造业和家电生产也在伊斯坦布尔地区十分活跃,出口产品到世界各地。除此以外,伊斯坦布尔也是土耳其主要的化学品生产地,生产的化学品涉及塑料、化肥、药品、清洁用品等。食品加工业也不可忽视,包括橄榄油提炼、乳制品加工、饮料生产等领域都有企业在当地经营。第二产业的繁荣为伊斯坦布尔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城市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然而,工业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例如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冲突、环境污染等。
第三产业
伊斯坦布尔的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该地区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表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这包括金融服务、旅游业、教育、医疗、零售、交通运输、房地产、酒店和餐饮服务等。金融服务业在伊斯坦布尔尤为发达,该城市是土耳其金融中心。许多国内外银行、保险公司和投资机构都选择在此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伊斯坦布尔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也是该地区乃至全球的重要金融市场之一。旅游业是伊斯坦布尔一个显著的服务业板块,拥有极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著名的历史景点如圣索菲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托普卡帕故宫等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此外,伊斯坦布尔的美食、夜生活和购物体验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教育和医疗服务也是伊斯坦布尔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内有许多知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同时,该地区有先进的医院和医疗中心,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交通运输是伊斯坦布尔服务业的又一支柱,包括空中、海上、陆地交通,这对于连接亚欧大陆、促进人员和货物流动非常关键。伊斯坦布尔的阿塔图尔克国际机场和新建的伊斯坦布尔机场都是重要的中国国航枢纽。零售业在伊斯坦布尔同样不容小觑,从传统的巴扎市场到摩登的购物中心都一应俱全。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也在城市化的推动下,经历了快速的增长。酒店和餐饮服务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繁荣起来,伊斯坦布尔提供从奢华的五星级酒店到经济型酒店的丰富选择,同时,众多的餐馆提供了从传统土耳其美食到国际菜系的多样选择。总而言之,服务业在伊斯坦布尔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且仍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对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有显著作用。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识字率、学校、学生和教师数量最高的城市之一。20世纪90年代便已经有216所幼儿园、967所小学、75所私立小学、360所中学、72所私立中学、25所职业技术中学、123所高中、73所私立高中、109所职业技术高中、6所私立职业技术高中。目前,伊斯坦布尔共有57所大学,其中13所是公立大学,44所是私立大学。主要是伊斯坦布尔大学、伊斯坦布尔技术大学、博阿齐奇大学、马尔马拉大学、耶尔德兹技术大学和米玛尔·思南美术大学等。许多军事院校也位于伊斯坦布尔,例如库莱利军事高中、海军学院和高中、空军学院、图兹拉步兵学校、军需和金融学校以及其他一些军事院校。
伊斯坦布尔大学是土耳其历史最悠久的公立大学,其主校区位于伊斯坦布尔的法提赫区(Fatih)。2019年,它是土耳其唯一一所进入世界500强大学排名的大学。目前,大约73000名研究生、本科生和在该大学学习。教职员工和研究人员大约12000名。
马尔马拉大学是一所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公立大学。马尔马拉大学设有18个学院、12个研究所、4个学院和4个职业学院,其学术单位提供五种语言的教育,包括土耳其语、英语、法语、德语和阿拉伯语,使其成为土耳其唯一一所提供五种语言教育的大学。
医疗卫生
伊斯坦布尔目前拥有有234家医院,其中164家是私立医院,16家是大学医院,54家隶属于土耳其卫生部。
文化事业
伊斯坦布尔拥有大量图书馆,其中44.18%的图书馆是市立图书馆,20.93%是大学图书馆,包括罗马、拜占庭和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大量藏书。就历史文献收藏而言,最重要的图书馆是托普卡帕故宫图书馆、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图书馆、贝亚兹特国家图书馆、苏莱曼尼耶图书馆、伊斯坦布尔大学图书馆和阿塔图尔克图书馆。
伊斯坦布尔电影节
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节(土耳其语:Uluslararası İstanbul Film Festivali)由伊斯坦布尔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是土耳其第一个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国际电影节。它每年四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电影院举行。正如其规定所述,该电影节旨在鼓励土耳其电影的发展,并在土耳其电影市场上推广优质电影。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节最初成立于1982年,是一个“电影周”,由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节背景下的六部电影组成。参加电影节的电影主题仅限于“艺术与电影”,以保持活动在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节的背景下。该庆祝活动于1983年以“伊斯坦布尔电影日”的名义实现,该庆祝活动在整个电影节期间的一个月内举行。从1984年开始,该事件作为一项单独的行动获得了声誉。它被移至4月的月份。1985年,音乐节节目包括两个竞争部分,一个是国家级的,另一个是国际性的。“电影荣誉奖”从1987年开始颁发。凭借放映的大量电影以及其节目的一致性和灵活性,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日在随后的几年中牢固地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在世界主要电影节中占有一席之地。1989年初,该活动被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联合会认可为“竞争性专业电影节”并获得批准。
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
该博物馆位于托普哈内(Tophane)和古尔哈内公园(Gülhane Parkı)附近的埃米诺努(Eminönü)区,估计有超过100万份档案。博物馆提供从巴比伦时期到亚历山大大帝雕像的瓷砖的收藏品。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土耳其、希腊和罗马文物。
交通
综述
伊斯坦布尔的公共交通包括各种服务,如郊区火车、地铁、有轨电车、怀旧电车、缆车、缆车、公交网络、地铁、渡轮和海上巴士,1500多万人口提供服务。
公路
伊斯坦布尔地区的高速公路颇为发达,车流量巨大。伊斯坦布尔境内的国道长度为650公里,省道长度为326公里,连接欧洲、小亚细亚半岛和中东地区的国际E-5高速公路也经过伊斯坦布尔。这些道路上有73个村庄。其余的村庄通过二级公路与主要道路相连。土耳其全国注册的机动车中有四分之一都在伊斯坦布尔。
铁路
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铁路网的重要交汇点。安纳托利亚一侧有海达帕萨(Haydarpaşa)火车站,色雷斯一侧有西尔克奇(Sirkeci)火车站,两者之间有渡轮连接,但每天的运力有50到60左右辆货车,并且还通过海底隧道连接欧洲和亚洲大陆,增加更多运力。
机场
伊斯坦布尔机场于2018年10月29日正式投入运营,一期工程年客流量达9000万人次,工程全部完工后总客流量达2亿人次。伊斯坦布尔机场提供飞往350多个目的地的航班,被视为新的航空中心。
萨比哈·格克琴国际机场是服务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两个国际机场之一。萨比哈·格克琴机场位于两大洲伊斯坦布尔的亚洲部分,是阿纳多卢捷特航空和飞马航空的枢纽机场。该设施以世界上第一位女战斗机飞行员萨比哈·格克琴(Sabiha Gökçen)的名字命名。
桥梁
7月15日烈士大桥,是连接亚洲和欧洲的三座桥梁之一,它基本上是一座依赖重力的悬索桥。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在1973年建成时,是世界第四长的悬索桥,也是美国以外的第一座悬索桥。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长1500米,宽34米,由八条车道组成,其中两条用于紧急情况。
文化
伊斯坦布尔历史区
伊斯坦布尔历史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遗产之一。1985年,伊斯坦布尔历史区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伊斯坦布尔历史区域位于巴尔干半岛与安纳托利亚、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波斯弗如斯佩宁苏拉。伊斯坦布尔的历史区域包括被公认为拜占庭和奥斯曼帝国帝国时期独特建筑杰作的古迹,涵盖古代君士坦丁堡竞技场、6世纪的哈吉亚•索菲亚教堂和16世纪的苏莱曼清真寺等。
风俗
土耳其浴:是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后起源于奥斯曼帝国的湿式蒸汽浴。土耳其浴起源于奥斯曼帝国,在受到罗马浴场的启发后传播到中东。曾经被苏丹和宫廷精英使用,如今为游客和怀旧的当地人提供服务。土耳其浴包括用蒸汽或热空气浸泡在温暖的空气中,按摩,最后是冷水浴或淋浴。典型的土耳其浴包括洗涤、使用手工编织的毛巾kese进行传统的身体去角质、泡沫洗涤和按摩。游客通常会得到一条peshtemal,一条小棉毛巾来包裹自己,以及一条洗完澡后使用的传统毛巾。
饮食
茶和百吉饼
锡米特是伊斯坦布尔的象征性口味之一,过去被称为西米德·哈尔卡(Simid-ihalka),可追溯到1593年。从历史半岛到琴盖尔柯伊(Çengelköy),几乎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有小贩和面包店出售,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都有茶水相伴。
鱼肉三明治
埃米诺努的鱼肉三明治卖家,新鲜鱼肉的香味直达加拉塔桥,不仅是当地和外国游客最常光顾的地方之一,也是伊斯坦布尔人一年四季最常光顾的地方。
栗子
栗子,是冬季不可缺少的美食,几乎在伊斯坦布尔的每个区都能遇到这种味道。街头小贩出售的栗子尤其吸引游客的目光。
风景名胜
综述
伊斯坦布尔横跨两大洲,介于两海之间,是一个拥有帝国历史的城市的典范,综合了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时代的辉煌与奥斯曼帝国帝国时代众多建筑物。伊斯坦布尔拥有独特罕见的自然美景,风格奇异的名胜古迹。圣索菲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托普卡帕故宫是遍布全城的众多历史建筑中的一部分。
主要景点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被认为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圣索菲亚大教堂最初是东正教教堂,自1453年奥斯曼人征服伊斯坦布尔后,被穆罕默德二世穆罕默德二世改建为清真寺。在1934 年11月24日开始用作博物馆。
蓝色清真寺
17世纪初,奥斯曼帝国苏丹阿赫梅特一世命令土耳其建筑师迈赫迈特·阿加兴建,故名叫苏丹阿赫梅特清真寺。它于1609年动工,1616年建成。因为,该清真寺内部装饰的瓷砖和玻璃均为蓝色格调为主,因此蓝色清真寺的称呼更加流行。
托普卡珀宫
这是奥斯曼帝国定都于伊斯坦布尔后,建立的第一座王宫,为区别于建于19世纪的多尔玛巴赫切宫,托普卡珀宫常被称为“老王宫”。
耶雷巴坦地下水宫
耶雷巴坦地下水宫位于圣索菲亚大教堂西南稍前方,原名巴斯里卡水库。这个由拜占庭皇帝下令兴建的地下水库,因有无数从水下升起的大理石柱而称为“地下水宫”。
苏莱曼尼耶清真寺
该清真寺系奥斯曼帝国苏莱曼大帝命令土耳其建筑学家米马尔·希南建造。苏莱曼尼耶清真寺占地4500平方米,仅次于蓝色清真寺,为土耳其第二科威特大清真寺。
多尔玛巴赫切宫
多尔玛巴赫切宫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建于19世纪,为奥斯曼帝国最后六位苏丹的宫殿。为区别于15世纪建成的托普卡珀宫,习惯称其为“新王宫”。
著名人物
对外交流
伊斯坦布尔的第一个友好城市是1965年的里约热内卢,然后是1972年的下关和1975年的拉霍尔。自2016年4月以来,伊斯坦布尔的最后一个友好城市是第比利斯。
数据来源
除“友好城市”外,伊斯坦布尔还与许多城市签署了“合作议定书”(佛罗伦萨意大利1988年,多伦多加拿大1990年,斯德哥尔摩瑞典1990年,斯特拉茨堡-法国1991年,瓦尔沙-波兰1991年,布达佩斯匈牙利1992年,布拉格捷克1992年,哈瓦那古巴1992年,喀布尔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1992年,西安-中国1997年,雅典-希腊2000年,那不勒斯意大利2000年,首尔-韩国2005年,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2006年,莫斯科俄罗斯2006年,巴黎-法国2009年,卡萨布兰卡-摩洛哥2009年,维也纳奥地利2011年,拉合尔-巴基斯坦2011年,京都 - 日本2013年)和其他几个城市的“善意协议”(米兰 - 意大利2005年,第比利斯 - 格鲁吉亚2006年,佩奇 - 匈牙利2008年,庆尚北道 2010年韩国,彭贾普 - 巴基斯坦2010年和2011年,波哥大 - 哥伦比亚2012年,卡拉奇 - 巴基斯坦2012年,法兰克福 - 德国2012年,亚丁 - 也门2012年,麦加 - 沙特阿拉伯2012年,朱巴 - 苏丹2012年,达喀尔 - 塞内加尔2013年,蒙罗维亚 - 利比里亚2013年,阿克拉 - 加纳2013年,恩贾梅纳 - 乍得2013年,广州 - 中国2015年)。
重要荣誉
相关事件
数据截止于2022年
参考资料
伊斯坦布尔.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6-21
君士坦丁堡,为什么改名“伊斯坦布尔”?.澎湃新闻.2024-06-21
三大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政府.2024-06-21
ilcelerimiz.istanbul.gov.2024-02-07
土耳其统计局:2023年土耳其人口增至8537万.百家号.2024-06-21
土耳其国家概况.外交部网站.2024-06-23
Gross Domestic Product by Provinces, 2022.tuik.2024-07-11
历史和旅游景点.伊斯坦布尔政府.2024-06-23
TURKEY COUNTRY CODE.countrycode.2024-06-23
欢迎来到伊斯坦布尔机场.turkishairlines.2024-06-23
萨比哈·格克琴国际机场.istanbul.2024-06-23
伊斯坦布尔.turkpidya.2024-06-23
İstanbul Üniversitesi.İstanbul Üniversitesi.2024-02-09
Marmara Üniversitesi.Marmara Üniversitesi.2024-02-09
İSTANBUL İlçeleri.cografya.2024-02-08
经济.istanbul.2024-06-23
Historic Areas of Istanbul.世界遗产公约.2024-02-09
伊斯坦布尔:文化之城是这样锤炼的.凤凰网文化.2024-06-23
国际名城市长访谈——伊斯坦布尔:东西方文明在此交融.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24-06-23
世界城市排名权威发布:北京首进四强深圳成世界一线.新浪财经.2024-06-23
Istanbul Introduction.大英百科全书.2024-07-12
History.britannica.2024-06-21
拱卫.汉典.2024-07-11
君士坦丁堡.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7-11
1453: The Fall of Constantinople.worldhistory.2024-07-12
伊斯坦布尔:跌宕起伏的城市变奏曲.光明新闻.2024-07-11
Istanbul.encyclopediaofukraine.2024-07-12
昝涛︱土耳其革命史三题:国际法、领袖与帝国.澎湃新闻.2024-06-22
History.britannica.2024-06-23
连接亚洲和欧洲的城市.伊斯坦布尔政府.2024-06-22
气候.伊斯坦布尔政府.2024-06-22
Istanbul elevation.elevation.2024-06-22
伊斯坦布尔 / 伊斯坦堡 地形图.topographic-map.2024-06-22
Marmara Bölgesi.cografya.2024-02-08
连接亚洲和欧洲的城市.伊斯坦堡政府.2024-01-28
İstanbul Nehirleri Irmakları Haritası.Türkiye Haritası.2024-02-08
İstanbul'un Su Kaynakları.iski.istanbul.2024-02-08
三大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堡政府.2024-01-29
FALİH RIFKI ATAY TABİAT PARKI.istanbul tabiat parklari..2024-02-08
avcikoru.avcikoru.2024-02-08
Polonezkö y Tabiat Parkı Nerede, Nasıl Gidilir? Polonezkö y Tabiat Parkı' nda Neler Var?.CNN TURK.2024-02-08
"Disaster Awaits Cities in Earthquake Zones".The New York Times.2024-02-03
İstanbul Mülkî İdare İl Haritası.harita.gov.2024-02-07
土耳其大国民议会.中国人大网.2024-02-07
人物丨挑战埃尔多安的人:伊斯坦布尔新市长的颠覆、爱与背叛.澎湃新闻.2024-06-23
Our Administrators .istanbul.2024-06-23
Türkiye' nin etnik yapısı nedir, ne değildir..etnikce.2024-02-08
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土耳其)指南(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4-02-07
İstatistikler.diyanet.2024-06-23
Health Statistics Yearbook 2021.T.C. SAĞLIK BAKANLIĞI SAĞLIK BİLGİ SİSTEMLERİ GENEL MÜDÜRLÜĞÜ.2024-02-09
ĠSTANBUL’DA KÜTÜPHANELER.INTERNET ARCHIVE.2024-02-09
Istanbul Film Festival.istanbul.2024-06-23
Museums In Istanbul.istanbul.2024-06-23
Boğaz Köprüsü.istanbul.2024-06-23
世界文化遗产—伊斯坦布尔历史区域.宣讲家网.2024-07-12
Istanbul' s Best Hammams: Have an Amazing Turkish Bath Experience.istanbultouristpass.2024-07-02
伊斯坦布尔的街头美味.伊斯坦布尔政府.2024-07-02
Istanbul Travel Guide.nationalgeographic.2024-07-12
君士坦丁一世.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6-23
查士丁尼一世.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6-23
穆罕默德二世.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6-23
凯末尔·阿塔图尔克,M. .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6-23
Sister Cities of Istanbul.allaboutistanbul.2024-06-23
2019全球城市500强研究报告及榜单.globalcitylab.2024-06-23
土耳其发生恐袭已致6死81伤,回顾2015年来土耳其重大袭击事件.今日头条.2024-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