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下辖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处,下辖7县1市,总面积1.55万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末,全州县常住人口247.63万人。
湘西州地处武陵山东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中低山、中山为主。境内河流有沅江及其支流酉水和武水、澧水等。为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湘西州在元时为恩州宣慰司、永顺宣慰司及葛蛮安抚司地。清置永顺府和凤凰、乾州、永绥直隶厅。1952年,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区。1957年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至今。
2021年,湘西州实现生产总值792.11亿元,增长8.7%。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4.4%、30.2%、55.4%。主导产业以旅游业为主,是中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之城。有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遗址,世界地质公园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凤凰古城、里耶镇等历史名城;还有极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苗族族四月八、苗族赶秋等。湘西州也是“中国椪柑之乡”“中国有机茶之乡”,有泸溪椪柑、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龙山百合等特色农产品。还是西部开发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首倡地。
名称由来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57年成立,因地理位置处于湖南省西北部且为土家族和苗族聚居区而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两汉
周郝王三十年(公元前285)秦郡守张若伐楚,占巫中(今常德市)及江南,置黔中郡,今州境在其辖内。
秦二十六年(前221年),州境属黔中郡,郡治设在今沅陵县西。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黔中郡为武陵郡。
新朝天凤四年(17年),“怀化市夷”(今泸溪县一带)首领田强,拒受王莽铜印,以“吾辈汉臣,又不事他”为旨,派其子田鲁等率兵从五溪而下,屯兵在沅江以东,抵抗莽军。
东汉州境仍属荆州武陵郡,但郡治移到临(今常德市)。建武二十三年(47年)武陵精夫相单程等率众起事,汉光武帝派武威市将军刘尚领兵镇压。刘尚进入武溪镇(今泸溪地)后,因武溪“山深水疾,舟师不能进”。相单程乘机率部据险截击,刘尚全军被歼。次年,光武帝派者李嵩和中山知府马成率军征剿武溪诸族,被诸族联合击败。建武二十五年(49年),光武帝又令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征剿,后病死军中。十月,相单程被监军宋均等设计杀死。
三国-晋朝
三国时境域初属蜀,后属吴,属荆州武陵郡和天门郡。孙权黄龙二年至三年(230~231年)五溪诸族曾反抗孙吴孙权“清定南土”。
晋代境属荆州武陵郡。晋成帝咸和四年(329年),五溪诸族反晋,荆州刺史长沙市郡公陶侃、咨议参军张诞率兵镇压。
南北朝
宋代,境域分属荆州天门知府和郢州武陵太守。刘彧泰始年间(465~471年)酉溪(今酉水)流域少数民族首领田头拟反抗宋廷奴役,并杀死宋使,田头拟死后,其弟田娄侯继称“蛮王”,继续发动五溪诸族起义,攻至武陵郡城。
齐代沿袭宋制。
南梁,天监十年(511年)前依齐制。天监十年后,州境分属郢州夜郎郡、卢州(郡级)、武陵郡、南阳郡和荆州天门郡。
陈代,境域分属沅州夜郎郡、沅陵郡、南阳郡和北园的北衡州(郡级)。
隋唐-五代
隋时境域分属沅陵郡和澧阳郡。
唐贞观元年(627年),境域分属山南东道的州澧阳郡、黔中道的辰州卢溪郡、锦州卢阳郡、溪州灵溪郡。卢溪郡,隋朝时为沅陵郡,天宝(620年)改名。李纯元和六年(811年),辰、锦二州诸族起兵反抗徭役暴政。朝廷派黔中经略使崔能、湖南省观察使柳公绰和南平节度使严俊率军平息无果,即改为安抚政策,依起义首领张伯靖改隶荆南的要求,并委任为荆南军前驱使。至此反徭役战事暂告平息。
五代十国境域分属辰、澧、溪3州。辰州,同唐辰州卢溪郡;澧州同唐澧州澧阳郡;溪州同唐溪州灵溪郡。后晋高祖天福四年(939年)溪州刺史彭士愁率军攻楚属常德市(今常德一带)、澧州(今澧县一带),次年与楚王结盟约刻于铜柱,立于溪州州城。
宋元
宋代境域分属荆湖北路辰州卢溪郡的卢溪县,沅州潭阳郡的麻阳县,荆湖北路的保静州、永顺州、下溪州、南渭州、施溶州、上溪州,其均为羁縻州。赵顼熙宁三年置镇溪寨(今吉首市),后又置丰溪寨(今花垣县吉卫),是封建王朝在湘西苗族聚居地设立最早的两个军事机构。
元代境域属湖广行省恩州军民安扶司,治婺州(今贵州婺川县)。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吴天保带领湘西苗、瑶诸族,起兵反元,后吴天保战死,义军相继瓦解。
明清
明代境域分属辰溪府的卢溪县(含今泸溪县、吉首市地)、永顺县等处军民宣慰使司(含今永顺、古丈县、龙山县地)、保靖县州军民宣慰使司(含今保靖、花垣县、凤凰县地)。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永顺宣慰使彭翼南奉调开赴苏州市、松江区沿海地区,抗击倭寇。
清代境域分属辰沅永靖道辰州府泸溪县;永顺府永顺县、保靖县、龙山县,古丈厅;乾州古城、不死鸟、永绥3个直隶厅。清雍正五年(1727年)废除历时817载的土司世袭制度。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攻占泸溪县、乾州厅、永绥厅等。
中华民国
1914年,境域乾城、泸溪、凤凰、永绥、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8县属辰沅道,治凤凰。
1934年11月16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大败湘西军阀陈渠珍,时称“十万坪大捷”。
1935年5月,湖南省政府在沅陵县设置湘西绥靖处,辖沅陵、慈利县等19县,分5个行政督察区。
1936年6月,湘西绥靖处由19县增至25县,划为4个行政督察区。
1938年,湖南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保靖、古丈、永顺、龙山4县为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永顺。乾城、泸溪县、凤凰、永绥属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乾城。
1940年5月,湖南省85个县调整为10个行政督察区。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4县为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永顺。乾城、泸溪、凤凰县、永绥4县属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沅陵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同年10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集团军进驻湘西剿匪,1950年12月底,匪患基本肃清。1965年,残余匪患全部肃清。
1952年8月1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划乾城、凤凰、永绥、泸溪县、古丈、保靖6县地,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区(地师级),区治设乾城县所里镇,隶湖南省,辖6县,即乾城、凤凰、花垣、泸溪、古丈、保靖。
1952年9月湘西行政区及所属永顺县、沅陵县、会同3专区撤销,其永顺、龙山、桑植县、张家界市4县由湘西苗族自治区代管,至12月正式接管这4县。
1955年4月28日,湘西苗族自治区改为湘西苗族自治州,州治州域不变。
1957年9月20日,湘西苗族自治州撤销,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88年5月18日,大庸县升为地级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桑植县划归大庸市(现张家界市)。
2016年1月,湘西州政府迁至吉首市吉凤街道至今。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现辖7个县1个市115个乡镇(街道)。州政府驻地湖南省吉首市吉凤街道武陵山大道21号。
地理
位置境域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部,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东北部。东部与怀化市、东北与张家界市交界;西南与贵州省接壤;西部连重庆市,西北邻湖北省,位于东经109°10′~110°22.5',北纬27°44.5'~29°38'之间。东西宽120千米,南北长212千米,总面积1.55万平方千米,占湖南省面积的7.3%。
地质
湘西自治州地质构造复杂,出露地层除石炭系缺失外,自中元古界冷家溪群至新生界第四系均有分布,大部分层序完整,分层标志明显,沉积类型复杂,横向变化显著,过渡特色突出。岩石类型以碳酸盐岩为主,其次为碎屑岩和浅变质岩,火成岩偶见。侵蚀、溶蚀、剥蚀作用强烈,断裂构造较发育,导致山体切割厉害,起伏落差大,岩溶发育,溪谷纵横,密度大,耕地零碎,土壤差异性大,工程地质复杂。
地形地貌
湘西州处于云贵高原东北边缘,武陵山腹地,武陵山脉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差较大,垂直差明显。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第二阶梯之东缘,是由以中低山、中山为主的山地、山原地貌。州内1000米以上山峰200余座,境内平均海拔800~1200米,最高峰为龙山县大灵山海拔1737米,最低点为泸溪县武溪镇龙溪出口河床海拔97.1米,高低差1639.9米。
湘西州西北山地属中山区,由云贵高原的东侧和鄂西山地南端的山地构成,海拔高度在800~1000米;东南山地属中低山区,由西南向东北走向的武陵山及其支脉构成,海拔在500~800米;西南为低山丘陵,海拔在200~500米。
湘西州岩溶地区发育石芽、天峻石林、溶斗、溶沟、峰丛及落水洞、暗河、溶洞等形成千姿百态地貌景观。
气候
湘西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夏半年受夏季风控制,降水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冬半年受冬季风控制,降水较少,气候较寒冷干燥。既水热同季,暖湿多雨,又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热偏少;气候类型多样,立体气候明显。春季始于3月中旬末至下旬初,夏季始于5月底至6月上旬,秋季始于9月上旬末至中旬,冬季始于11月下旬前期,是以冬季最长,秋季最短。截至2010年,湘西州年平均气温16.4℃~17.2℃,月平均气温最低在1月,为4.61~5.4℃,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月,为26.5~27.7℃,5~9月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其中7~8月月平均气温为25℃以上。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9℃~40℃、最低气温在-2℃~5℃左右。≥10℃积温为5021.0~5345.0℃左右,无霜期290~315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300~1400毫米,雨量多集中4~9月汛期,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3%左右。太阳总辐射量3574.5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日照时间数1030~1380小时。
水文水利
水文
湘西州河流属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主要河流有沅江市及其支流酉水和武水、澧水及其支流杉木河和贺虎溪等。州境除泸溪县有40千米沅江干流、永顺县有17.5千米澧水干流外,其余均为沅江、澧水支流。州内流程5千米以上河流368条,河流总长6308千米。其中流程100千米以上河流5条,50千米以上16条,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55条。
沅江为洞庭湖水系四水之一,发源于贵州省东南部,有南北二源:南源出自贵州都匀县云雾山,为龙头江,又称马尾河;北源起于贵州麻江县平越间的大山,称重安江。沅江全长1033千米,流域面积8.92万平方千米,流经州内长40千米。
武水为沅江一级支流,发源于花垣县老人山、火焰洞一带,一部分水流沿牛角河与大龙洞瀑布会流,始称“峒河”,沿下经吉首市等入沱江,称“武水”,汇入沅江。武水干流全长141千米,流域面积3574平方千米。
酉水为沅江一级支流,有南北二源:北源为主流,源出湖北省宣恩县酉源山;南源称秀山河,源出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山羊溪,酉水全长477千米,流域面积1.85万平方千米,州境长度233千米,流域面积9099平方千米。
澧水有北、中、南三个源头,北源为主源,源出桑植县杉木界;中源又名绿水河,源于桑植县西北的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源又名上洞河,源出永顺县万山,干流全长388千米,流域面积1.85万平方千米,州境流域面积1236平方千米。
水利
截至2020年,全州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4座,小型水库660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5.5359亿立方米。建成引水工程3941处,年供水量35194万立方米,灌溉面积5233.3公顷。已开发建成水电站211处,装机容量701兆瓦,年发电量225843万千瓦时。电力提灌共733台装19890千瓦,灌田12.84千公顷,有酉水、武水两个大型灌区。
土壤
湘西州土壤共有7个土类、21个亚类、88个土属、258个土种。成土母岩主要是石灰岩、红色砂岩、白云岩、凝灰质板岩、页岩和凝灰质砂岩。主要土壤有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草甸土、石灰土、酸性紫色土、碱性紫色土,土壤垂直分布规律明显,500米以下为黄红壤,500~1000米为黄壤,1000米以上为山地黄棕壤土。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湘西州内耕地面积17.71万公顷;园地6.72万公顷;林地115.81万公顷;草地0.73万公顷;湿地0.12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67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22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03万公顷。
矿产资源
湘西州位于全国19个重要成矿带之一,为湖南省唯一部级整装勘查区。截止2020年底,已发现48种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38种,其中金属矿产10种,非金属矿产29种,水气矿产2种。主要优势矿产资源为钒、锰、铅、锌、汞、钾、磷、含镁白云岩、页岩气。初步探明页岩气储量4.8万亿立方米,占全省的70%,可采储量超过1.4万亿立方米,开发潜力巨大。其中锰、铅、锌、钒、汞、铝、紫砂陶土矿居湖南省之首,有“锰都钒海”之称。锰矿石保有矿石量1440万吨,钒矿五氧化二钒保有量653万吨,铅矿保有金属量57万吨,锌矿保有金属量353万吨,铅锌矿保有金属量410万吨。
水资源
湘西州气候湿润多雨,水系发达,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且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形成地表、地下水综合利用的格局。截至2020年,州地表水资源量115.2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1.54亿立方米,水域面积25419.16公顷。
生物资源
湘西州动植物资源丰富,被誉为“野生动植物资源天然宝库”和“华中地区动植物基因库”。
截至2022年,湘西州有野生陆生脊椎动物4纲25目90科389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云豹、林麝、金雕、中华秋沙鸭、中华白鹳、白颈长尾雉雉等7种,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熊瞎子、猕猴、中国大鲵等48种。属于国家三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华南兔、红嘴相思鸟。
截至2022年,湘西州有野生植物有217科3800种以上。主要材林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柏木、桤木、湿地松、香椿、樟木、楠木等;主要经济林树种有油茶、油桐、板栗、枣子、核桃、柑橘、柿子、花椒、杜仲、黄檗、厚朴和莫茱萸等;野生药用植物985种,国家重点保护名贵中药材26种,药材主要有密花豆、乌药、栀子、茯苓、野菊花、野蔷薇果等。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水杉、珙桐等8种;二级保护植物有胡桃、银杏、白豆杉等40种。
自然灾害
湘西州自然灾害主要是气象灾害,为干旱、洪涝、大风、冰雹、冰冻等,其中以干旱、洪涝、冰冻为主要灾害。
以夏秋旱危害最大,受害面积最广,历史上因干旱而造成江河枯竭、禾稻枯萎、赤地千里、道相望的记载很多。在1989~2010年间,全州发生较大旱灾15次。2005年6月上旬至8月上旬,州境大面积高温少雨,全州水库山塘仅为可蓄水量的29%,有224座水库、4049口山塘干涸,524条溪河断流,35.5万人及21.61万头牲畜饮水困难,100多家工业企业缺水停产,直接经济损失21.8亿元。
发生频率高,基本为十年九遇,地域分布特点明显,具有季节性,主要发生在4~9月,每年各县市平均有13~15次大到暴雨出现,其中暴雨、大暴雨年3~5次。2010年5~7月,全州先后发生19次洪涝灾害,强降雨出现频率为近10年之最,总降雨量、降雨密度与强度、一小时降雨量、一次降雨量5个超历史。全州因灾倒塌房屋6045间,农作物受损23840公顷,绝收2050公顷,死亡25人,226家工矿企业因灾停产,直接经济损失52.73亿元。
冻害出现时间多在2月,其次1月,州内严寒期虽不长,但冰冻天气常有,也会出现特别严重的年份。如2008年1月13日至2月3日,全州平均气温-1℃,较历史同期偏低5~6℃,出现长达13天日均气温≤0℃的严寒天气,部分地区出现大雪和持续冰冻,导致10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0.04亿元。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总人口290.2万人,常住人口246.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8.5万人,农村人口117.6万人。城镇化率52.21%,较去年提高0.64个百分点。全州全年出生人口1.96万人,出生率6.46‰。全年死亡人口1.35万人,死亡率4.44‰。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2.02‰。
民族构成
湘西州有土家族、苗族、汉族、回族、瑶族、侗族、白族等多个民族,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点,全州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60544人,占22.53%;少数民族人口为1927561人,占77.47%。其中,土家族人口为1078151人,占43.33%;苗族人口为830948人,占33.40%,为州内主要人口。
土家族,土家人自称“毕兹卡”,1957年1月被正式认定为土家族。土家族族源主要有四种说法:“巴人说”,认为土家族是古代巴人后裔;“乌蛮说”,认为湘西北土家族是中唐以后由贵州省迁来的乌蛮的一支;“土著说”,认为湘西北土家族是当地土著先民的后裔,与进入此地后的部分巴人、乌蛮以及江西人长期融合而形成的人们共同体;“人说”,认为湘西北土家族是古代賨人后裔。
苗族,自称“果雄”或“仡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为“苗族”。系古代“九黎之后”“三苗之裔”。自九黎战败南迁,经三苗西迁后,苗族先民在湘西境内定居。
政治
经济
湘西州是以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生态文化旅游业为主导、现代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为支撑,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先导的产业体系。有黄金茶,酒鬼酒等知名产品和凤凰古城、老司城遗址等旅游胜地。2021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792.11亿元,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4亿元,增长9.2%;第二产业增加值239.19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438.91亿元,增长7.6%。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6.5%、34.2%、49.3%;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3.9%。
2021年,全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60元,增长8.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74元,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32元,增长9.7%。
第一产业
湘西州第一产业主要是以柑橘、猕猴桃、茶叶、烤烟、百合、中药材、蔬菜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和以湘西黄牛、湘西黑猪、湘西山羊为主的特色畜牧业。截至2021年,湘西州建成了全球最大富猕猴桃基地、中国最大的柑和百合基地、湖南省最大的茶叶基地和中国优质烟叶基地。全州农产品“三品一标”有效认证达56个,注册中国驰名商标4件、地理标志商标4件、湖南省著名商标34件,特色农产品有泸溪椪柑、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龙山百合、比耳脐橙等,“中国椪柑之乡”泸溪县、“中国有机茶之乡”古丈县享誉全国。
2021年,全州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13亿元,增长10.4%。其中农业产值128.1亿元,增长6.6%;林业产值5.40亿元,增长6.1%;牧业产值62.81亿元,增长17.8%;渔业产值2.28亿元,下降6.3%;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54亿元,增长7.2%。粮食总产量91.94万吨,增长1.6%。
第二产业
截至2021年,湘西州工业转型升级,矿业经济整治整合,矿产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43.6%左右降至29.5%左右。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至50%以上。湘西州第二产业主要为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锂离子电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特色食品产业及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知名的有酒鬼酒、湘西腊肉、果醋、老爹猕猴桃果汁、茶油、姜糖等。其中酒鬼酒、湘泉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23年,湘西州工业增加值183.6亿元,下降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5.0%,其中国有及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23.6%,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下降27.4%。规模工业三大门类中,采矿业下降64.9%、制造业下降8.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6%。规模工业主要行业中,黑色金属台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8.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8%,医药制造业增长14.0%,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下降36.8%,食品制造业增长25.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日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19.7%。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9.6%,占全州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7.7%。
第三产业
湘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快速,文化旅游业为主导产业,2021年,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成功创建全州首个5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条磁浮观光快线在凤凰县试运营,“神秘湘西”品牌知名度的提升等,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415.26万人次,增长4.9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55.65亿元,增长17.2%。接待入境游客0.11万人次,旅游创汇收入17.12万美元。
2021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31亿元,增长14.3%。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8.57亿元,增长14.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9.74亿元,增长13.0%。
经济功能区
湘西州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湖南省“一带一部”规划的重要节点,处于中西部结合部,承接南北、沟通东西。2018年11月,湘西州成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承接产业示范区。州内有湘西经开区工业园、酒鬼酒生态工业园、保靖县新中合光电科技产业园区、泸溪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山县宝塔工业园区等工业园区。
湘西高新区是湘西州委州政府直接管理的省级开发区,前身为吉凤工业园,2011年更名为湘西经济开发区,2019年2月获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23.06平方千米,行政区划面积18.85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6个社区,约4万多人,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新材料、大健康和文化旅游“一主三特”现代产业体系。先后被国家和省授予“湘西国家锰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湖南省生物产业自治州基地”“湖南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湖南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湖南省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园区”“武陵山创新创业基地”等荣誉称号。2021年,湘西高新区实现GDP80.5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居全州第一位,总量居全州第六位。
人文
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0年,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遗存达3200多项。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苗族赶秋)、非遗名录1000余项。国家级非遗名录26项、省级非遗名录84项、州级非遗名录244项。因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国家级民族民存续状态良好,湘西州被列为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试点单位,2010年5月,文化部批准设立“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咚咚是土家族一种极其古老的簧管气鸣乐器,起源于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经历了从只能吹一个音的骨哨演变为能吹两个音的鸟哨,到最后终于形成三孔一筒音的咚咚喹。它主要流传于龙山县等土家族聚居地区。用直径约1厘米,长约10~14厘米的细竹尾制作而成。咚咚喹发声清脆明快,由模拟鸟语虫鸣、风吹泉流之声而形成写意性的音乐语汇和固定的曲牌。传统曲牌有【咚咚喹】、【巴列咚】、【呆嘟哩】等二十多种,内容以土家语儿歌为主,词曲兼具,可吹可唱,吹唱结合。
湘西苗族鼓舞流传在州境内的吉首市和凤凰县、泸溪县、保靖县、花垣县、古丈县等县。起源于汉代以前,产生在苗族祭祀活动中,而苗鼓更是成为了湘西苗族的圣物。湘西苗族鼓舞常见的有花鼓舞、猴儿鼓舞、女子单人鼓舞、男子单人鼓舞、团圆鼓舞等几十种舞种。湘西鼓舞节奏明快,动作舒展大方,民族特色浓郁。
土家族打溜子是土家族地区流传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合奏,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湘西州酉水流域土家族聚居的永顺县、龙山、保靖、古丈4县68个乡镇。土家人的婚嫁、寿诞、年节喜庆都要打溜子,特别是土家族的传统舍巴日更是少不了打溜子。由溜子锣、头、二钹、马锣组成打溜子乐队,将各类乐器的技巧融于一体,并充分发挥每件乐器的演奏技艺。现存的土家族溜子曲牌约有100个,其内容可分为绘声、绘神、绘意三大类。在中国少数民族器乐艺术中,打溜子独特的组合和演奏技艺自成系统,非常具有代表性。
土家族摆手舞现主要流传于州境内龙山、保靖、永顺县等县,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夜间表演,产生于土家族古老的祭祖仪式中,已有近千年历史。湘西土家族摆手舞集歌、舞、乐、剧于一体,表现开天辟地、民族迁徙、狩猎捕鱼、中国神话、饮食起居等广泛而丰富的历史和社会生活内容。其舞蹈内容以上述仪式程序结构而成,舞蹈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其音乐包括声乐伴唱和器乐伴奏两部分,声乐主要有起腔歌和摆手歌,乐器主要是鼓和锣,曲目往往根据舞蹈的内容及动作而一曲多变。摆手舞的动作特点是顺拐、屈膝、颤动、下沉,表现风格雄健有力、自由豪迈。
文物古迹
截至2019年底,湘西州共有14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溪州铜柱伫立在永顺县芙蓉镇河畔街,为八棱中空柱体,每棱宽15厘米,直径39厘米,高398厘米,重5千斤。于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溪州刺史彭士愁与长沙市楚王马希范战后双方会盟后所铸,盟誓“我不征求,永无金革之余,克保耕桑之地”,以铜柱为界,并铭誓词《复溪州铜柱记》于铜柱上。铜柱的铸立奠定了溪州安宁及土司治湘八百年的基础,对研究湘西古代文化及民族等具有重大意义。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包括永顺县塔卧镇塔卧居委会、隆华居委会、龙山县茨岩塘镇和兴隆街乡的革命旧址。保存有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省革命委员会、红四分校、省委党校、无线电总台、红军医院、兵工厂、天主堂会议旧址、保卫局、供给部等,是红二、六军团为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所遗留的主要旧址,为配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西征起了很大的作用。红四分校旧址内设有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1986年正式开馆,馆名由肖克将军题写。纪念馆共展出布告、地图、印章、梭标、火枪、铁叉等文物80多件,照片200多幅。
里耶古城遗址
里耶古城考古遗址公园位于龙山县里耶镇,遗址包括里耶战国古城遗址、麦茶古墓群、魏家寨西汉古城、清水坪西汉古墓群、大板东汉古城遗址、大板古墓群、溪口遗址等遗存。2001年在里耶战国古城遗址内发现古井5口,井内出土秦简37400余枚,是中国一次性出土秦简之最,为过去出土秦简总和的10倍,简文20余万字,内容为官署档案,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里耶古城遗址及秦简的发掘出土是21世纪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传统服饰
在古代,男女都是色彩斑烂布,上穿花衣,下着百褶裙,头蓄长发,包储色花帕,穿船形花鞋,佩带银饰。清改土归流后,男子以裤代裙,穿对襟衣。女装无领,胸前袖口和裤筒滚边绣花,分两大类:胸襟式和云肩式。头帕因地而异,凤凰县境苗族喜用花帕;花垣县一带的苗族喜用青帕;泸溪县、古丈县和吉首市东部地区常包白底挑黑花头帕。
土司时,男女服饰不分,皆为一式,头裹刺花帕,衣裙尽绣lace。宋元明时期,土民服花衣短裙,露顶赤脚,披发椎髻,好持刀箭。清改土归流后,土家族男青年喜穿对襟衣,腰束绣花带,挂绣花荷包。中老年喜穿满襟衣。土家姑娘爱穿镶有梅花条的满襟衣,裤脚蓝底镶青边或青底镶蓝边。有些地方,土家族姑娘喜着挑花围裙,用青蓝布裹脚,穿刺绣花草凤蝶总科瓦式或立式布鞋。
饮食特产
饮食
湘西州在饮食上除了喜酸辣之外,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颤子饭、社饭、米豆腐、篙菜粑、腊肉炒黄鳝、蜂蜜扣肉、血粑鸭、黄炯土鸡、麦酱煮团鱼、泥鳅拱豆腐、桃花虫、红椒炒酸肉、包谷酸辣鱼、枞菌炒肉等。
社饭是湘西苗族、土家族特色美食,主要由龙蒿、野葱、糯米、大米、腊肉等多种配料混合蒸制而成,吃社饭,主要在社日(即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进行,民间习惯称为“过社”,做社饭和食社饭也是当地人们缅怀古人,祈求年景顺利、五谷丰登、家运祥和的一种传统习俗。
即“桃花盛开时溪水所生可食之虫”,是湘西苗族民俗时令菜肴,营养丰富,亦称“桃花虾”“沙虫”,苗语称“大供务”。是浅水溪流中多种爬虫类水生物的总称,常见的有七、八种,如龙虱幼虫、蜻蜓幼虫等,多栖息于水质优良的溪流之岩石穴下,或水草丛中。村姑孩童以网捞之,微火焙干,加姜葱蒜辣椒油炒,其味鲜嫩,甘美,乃下酒之佳肴。
蒿菜粑是将糯米和大米混合后打成粉,再掺入处理好的新鲜龙蒿,揉成团后,放入腊肉、黄豆粉,腌菜等不同的馅料,最后用桐叶包好蒸熟。蒸好的蒿菜粑混合了臭蒿和桐叶的味道,香味独特,口感软糯。
地方特产
湘西州物产丰富,地方特产有:保靖黄金茶、龙山百合、凤凰姜糖、泸溪椪柑、吉首河溪香醋、湘西酸肉、湘西猕猴桃等等。
保靖黄金茶历史悠久,素有“一两黄金一两茶”之称。据《明世宗嘉靖实录》记载,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巡抚湖广贵川都御史陆杰途经保靖县时,与下属百余人身染瘴气,时有苗族老阿婆采门前百年老茶树叶沏汤饮之,瘴气立愈。其当场赐谢金条一根,并将此茶上报为贡品。至此始,保靖县的茶叶就有了“一两黄金一两茶”之说,其茶树也冠上了“黄金茶”之名。
龙山县是百合的天然产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药食两用百合--"有斑百合"生产基地,素有"百合之乡"之称。龙山百合因其形态卷曲、颜白如玉、味微苦、营养价值高而闻名。2009年,龙山百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0年,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姜糖是凤凰县的传统特产,起源于乾隆,迄今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姜糖口味辣中有甜,甜中带辣,两种不同的味道恰到好处的中和,回味悠长。被誉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方言
湘西州汉语方言属西南官话。明时为了加强对湘西土司的控制,在各级土司机构中委派流官同土司共同管理政务,既达到了巩固其统治的目的,也促进了官话的传播。到了清代,不会官话的,一律不准送试,使官话在湘西地区得到发展和巩固。但湘西地区在先秦时代属楚黔中地,方言受古楚语的支系湘语的影响很大,由二源合流而成的湘西方言,无论在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语风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湘西汉语方言大体可分为四个土语区,即:龙山、永顺土语区;保靖县、花垣县、吉首市、古丈土语区;凤凰土语区;泸溪土语区。
民俗
土家族婚姻习俗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有“同姓为婚,婚嫁不用轿,背负新人,男女混杂”的婚姻现象,有出嫁前“哭嫁”,迎亲时“拦门”“找莫毕”“抢蒙帕”“拦轿断煞”“踏门槛”“过七星灯”“抢床”等习俗。
苗族婚俗的历史发展轨迹与土家族有许多相似之处,婚姻比较自由,多有以歌为媒的婚恋习俗如“跳月”“边边场”等。
为纪念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每年9月20日自治州成立纪念日,湘西自治州行政区域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
土家族节日有土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土家年,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月大过农历二十九,月小过二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将土家年列为地方法定节日,休假一天。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土家织锦史称“寅布”“溪州斑布”“土锦”等。土家语称“西兰卡普”,汉语叫“土家锦铺盖”或“土花铺盖”。唐宋时期,土家织锦是给朝廷纳贡的珍品。它是以棉纱为经线,用各色自染的丝、棉、绒线为纬线,采取通经断纬的方法,反面挑花织成。它与侗锦、壮锦、傣锦并称为我国少数民族四大名锦。
挑花,又称挑纱、数纱、十字绣、十字挑花、扯扯花,是湘西民间工艺的一种基本针法。有单面挑和双面挑两种,整齐对称,结实美观。
湘西染色工艺中最为突出的是蜡染、扎染和印染。
宗教信仰
道教进入湘西州的最早的记录为晋朝时,道教丹鼎派倡始人之一的葛洪(283~?)曾到永绥厅的尖岩山修道。20世纪50年代后,民间有“土道士”打着道教旗号从事超度亡灵等活动,但非正统道士活动,属民间寄托哀思的习俗。截至2011年,全州首批378名道教教职人员得到省道教协会全员认定和省宗教局全员备案,获得全国道士证书。
湘西州佛教为净土宗和禅宗思想中的曹洞、临济两派,东晋成帝咸和至咸康年间(326~342年),以禅宗为主的佛教从四川秀山护国寺传入龙山,唐后正式成为曹洞派。明初,临济派由四川省“碧峰寺”和“双桂堂”传入永顺。截至1990年,全州县有寺庙37座,僧尼116人。
基督教(新教)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芬兰国路德教会大庸总堂牧师梅先春传入永顺。20世纪初,天主教传入湘西州境内。截至2011年,全州有58名基督教(新教)教职人员。
崇尚神灵是湘西楚巫遗风的核心内容。旧时湘西人的神灵信仰系统庞大驳杂,与儒道释巫,杂揉为一体。既有图腾崇拜、祖灵信仰,又有万物精灵和各宗教派别的神灵信仰。所以山水草木、鸟兽虫鱼,在湘西人的心中是无物不灵,无物不神,不同的神灵,有着不同的祭祀形式。
湘西苗族在远古时代曾是华族中最为强盛的部落之一,并以信鬼好巫而著称,也有多神崇拜,有所谓三十六堂神、七十二堂鬼之说。他们信奉祖先神盘瓢、蚩尤,亦崇拜白帝天王,其最有影响的祭祀活动是“椎牛”“吃猪”“接龙”等。
社会事业
教育
湘西州的学校教育始于东汉建武年间(25~56年),宋均治理“五溪蛮夷”,见“其俗少学者,信巫鬼,为立学校”。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泸溪县建学宫,广立孔庙。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创东洲书院。明代在凤凰县设五寨长官司司学,设镇溪军民千户所所学。清光绪年间(1900-1902年),乾州厅创乾州高等小学堂,为湘西第一所改制的新型小学;永绥厅改绥阳书院为女子初等小学堂,开湘西地区女校之先;永顺府改灵溪书院为永顺府官立中学堂。中华民国时,湘西各县都兴办了县立初级中学。
2023年,湘西州各级各类学校1308所,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学校3所,中等职业学校27所,普通中学180所,普通小学205所,幼儿园652所。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有教职工2131人,中等职业学校有教职工1513人,普通中学有教职工16681人,普通小学有教职工11304人,特殊学校有教职工181人,幼儿园有教职工9317人。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有在校学生73085人,中等职业学校有在校学生24325人,普通中学有在校学生173760人,普通小学有在校学生219516人,特殊学校有在校学生885人,幼儿园有在校幼儿81711人。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毕业生20040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7779人,普通中学毕业生51487人,普通小学毕业生38824人,特殊学校毕业生11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学率100.3%,小学年巩固率102.8%;初中升学率81.3%,初中年巩固率99.8%。各类民办学校433所,民办学校在校生61147人。
体育
截至2016年,湘西运动员共获世界级赛事53金25银9铜,获国家级赛事111金79银49铜。其中有3位奥运会冠军,获得4枚金牌,2次打破世界纪录和奥运会纪录。
2023年,湘西州各类体育运动场地4248个,已建成体育馆30个,游泳池16个。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50次,获得亚洲冠军2个,全国冠军15个。
医疗
截至2021年,全州有卫生机构2962个,其中医院69个,妇幼保健院(站、所)9个,专科疾病防治院(站、所)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5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15个,乡镇卫生院197个,村卫生室2168个。全州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9789人,增长6.8%。医院拥有床位16304张,乡镇卫生院拥有床位5499张。其中三级甲等医院2家: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医院。全州县市二甲医院、建制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行政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
科研科技
截至2021年,全州共有省级重点实验室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3家,科技孵化器3个。全年实施科研项目65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25个、州级33个。全州授权专利1189件,其中发明专利73件。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全州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纪念馆10个。全州拥有广播电视台9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6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82%,有线电视实际使用户数18.95万户。全州建有综合档案馆9个,开放各类档案134.79万卷。
人居环境
2021年,湘西州环境空气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8.9%,PM2.5平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4.0%,PM10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7.3%,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63,较上年下降3.0%,在全省14个市州中排名第1。全州39个国、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100%,无Ⅳ~劣Ⅴ类水质断面,14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截至2021年,全州有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中国湿地公园,8个国有林场,有自然保护区33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3.75万公顷。全州森林覆盖率70.24%。
社会保障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十三五期间,全州三分之二的贫困人口通过产业扶贫带动实现稳定增收脱贫,83%的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上,实现8县市全部脱贫摘帽,111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5.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基本消除。其中花垣十八洞村、凤凰蒲塘、夯卡村等成为全国脱贫攻坚典型。
2021年,全州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6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52%,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1443人。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7975人,发放资金总额1.47亿元;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42395人,发放资金总额4.5亿元。年末儿童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303张,儿童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儿童749人。新改建公办养老机构9所,公办养老机构新增床位756张。拥有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242个。新建城乡养老服务示范点5所,养老服务示范点新增床位15张。
交通运输
综述
湘西州在过去,由于地理、历史、经济等因素制约,曾被外界称为“中国的盲肠”。经过不断发展,逐步构筑起外联内通、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截至2021年,州府吉首市成为全国18个高速公路枢纽城市之一,龙永、永吉高速建成通车,龙桑高速开工建设,融入了长沙市、重庆市、桂林市、贵阳“4小时经济圈”,形成了以州府吉首为中心的湘西“2小时经济圈”。2021年12月6日,张吉怀高速铁路开通,全州融入长沙“2小时经济圈”,湘西州迈入“高铁时代”。2022年12月26日,湘西边城机场正式启动飞行校验工作,湘西州进入航空时代近在眼前。
公路
湘西州有209和319两条国道公路,矮寨盘山公路被誉为国道209线的公路奇观;有常吉、张花、吉茶、吉怀、凤大、龙永、永吉等高速公路;截至2010年,有公路桥梁714座,特大桥4座,其中吉茶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矮寨大桥,开创了“4个世界第一”。
截至2021年底,全州公路通车里程13225千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82千米,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和二级路、乡乡通水泥沥青路、村村道路硬化。全州客货运输换算周转总量17.19亿吨千米,其中客运量1948.85万人,下降24.3%,旅客周转量12.79亿人千米,下降36.8%;货运量1989.95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15.87亿吨千米。全州民用车辆拥有量49.14万辆。
铁路
1989年,枝柳铁路更名为焦柳铁路,途经州境永顺县、古丈县、吉首市、泸溪县和凤凰县5个县市,州境长132千米,设车站17个。2002年,吉首站由三级站升为二级站。2007年,焦柳铁路石怀段电气化改造竣工运行。
2019年,黔江区至张家界市常德铁路,州境内里程约66千米,州内设龙山客运站、水沙坪越行站凤岩村越行站。2021年12月6日张吉怀高铁通车,设芙蓉镇、古丈西、吉首东、凤凰古城、麻阳西5座客运车站。截至2021年底,铁路通车里程370千米。
水运
截至2010年州内有有主要港口23处,其中客运码头8个,泊位13个;货运码头15个,泊位24个。截至2019年末,州内河航道总里程1126.2千米,其中等级航道198.2千米,等外级航道928千米。全州共有水运企业20家,各类营运船舶454艘,水路旅客运输量127.6万人,水路货物运输量54万吨。
公共交通
截至2019年末,湘西州有公交车线路41条,全州县公交车辆453辆,全州八县市公交车覆盖率100%;客运班线共计266条,其中省际62条,市级76条,县际128条,客运班线车辆811辆,其中旅游班线车辆241辆,农村客运公司40家,农村客运车辆1356台。
机场
湘西边城机场为民用支线机场,满足C类及支线飞机为主,位于湘西州花垣县花垣镇老天坪村,距花垣县城17千米,距州府吉首市35千米,占地3525亩,航站楼面积1.1万平方米,飞行区跑道长2600米、宽45米,停机位5个,可起降波音738和空客空中客车A321等机型,设计首期年进出港旅客30万人次,机场及场内外配套总投资28.48亿元。于2022年12月26日,正式启动飞行校验工作。
景区名胜
湘西州历史文化厚重、自然山水神奇秀美、民族风情浓郁。有“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凤凰古城、出土秦简的里耶镇、八百年土司王都老司城等历史知名城镇;有“天下第一漂”的猛洞河漂流景区、吉首德夯国家风景区、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等自然风景区;十八洞村、矮寨镇等景区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截至2021年,全州有A级旅游景区36个,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3。
2020年7月7日,中国湘西地质公园被正式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湘西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湘西州的武陵山腹地,总面积2710平方千米,纵跨湘西州7个县市,包括矮寨、天星山、芙蓉镇、红石林、十八洞、吕洞山、洛塔7个园区,拥有丰富地质遗产,如2个寒武纪“金钉子”、奥陶纪红石林等,还有160处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于2021年成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它位于湘西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由被誉为国际桥梁界“珠穆朗玛峰”的吉首市矮寨大桥、精准扶贫首倡地花垣县十八洞村、“天下鼓乡、天然氧吧”吉首市德夯大峡谷等景区共同组成。十八洞村、矮寨等景区还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中宣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猛洞河漂流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永顺县猛洞河支流司河,全长47千米,最精彩处位于哈妮宫至牛路河段,长约17千米。该景区两岸多为原始次森林,有十里绝壁,十里瀑泉,十里画卷,十里洞天的美誉。其中有急流险滩108处,大小瀑布20处。有哈妮宫、三角岩、鸡笼门、遇仙峡(捏土)、阎王滩、落水坑、梦思峡、鲤鱼剖肚、三大炮等景点。2002年2月,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天下第一漂”。
历史名城
湘西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全州拥有1处世界文化遗产土家族千年古都老司城遗址、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等1517处历史文化古迹、172个传统村落和321个国字号生态文化旅游品牌,还有沈从文故居、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等13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区域性防御体系南方长城等1500多处历史文化古迹。
又名福石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永顺县城东部的灵溪河畔,湘西土司王都城,始建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老司城遗址是迄今发现的最为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都城遗址,被评为“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惊世大发现”,被称为“中国的马丘比丘”。它与湖北唐崖上司城遗址、贵州遵义海龙屯遗址联合代表中国土司遗产于2015年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凤凰古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位于凤凰县,依沱江而建。古城历经四百多年,仍保存完好,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之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历史名镇
始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为永绥直隶厅协城之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地处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自古就有“三峰标楚蜀,一水隔川黔,一脚踏三省”的美誉。沈从文先生曾以茶峒为背景,写出了名著边城。
浦市,原名浦口,清代康熙改为浦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位于沅江中游西岸,距泸溪县县城22千米。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就流放到此,并留下了《涉江》《橘颂》等名篇,汉代伏波将军马援也曾在这一带征战,是一个因军事独立、因商业而兴的古镇。
芙蓉镇原名王村,因是土司王居住地,而得名,它有着两千年的历史。后因电影《芙蓉镇》的影响而改名芙蓉镇。因得酉水舟之便,上通川黔铁路,下达洞庭湖,享有“酉阳雄镇”之美誉。
里耶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龙山县南部,历史上称为“楚蜀通津”,是土家族的发祥地,距今有2300年左右的历史。2002年里耶古城的发现,包括古城、古井及秦简,其中出土的37400余枚秦简,被誉为“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
著名人物
荣誉
参考资料
这里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文旅.湖南公共文旅云微信公众平台.2025-01-06
最新入馆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5村上线.传统村落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2025-01-08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1-07
州情介绍-走进湘西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1-09
湘西自治州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1-09
湘西州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湘西州统计局.2023-01-18
湖南车牌归属地.车主指南.2023-03-07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1-09
学校概况.吉首大学.2023-01-18
湘西边城机场预计明年3月通航.今日头条.2023-01-12
张吉怀高铁开通运营 贯通湘西主要旅游景区-中新网视频.中国新闻网.2023-01-18
历史沿革-走进湘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1-09
湘西世界地质公园23日揭碑.湘西州政府门户网站.2023-01-24
民风民俗-走进湘西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1-07
特色农业-走进湘西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1-09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1-07
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州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搬迁的通告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审批服务局.2023-01-09
行政区划 .吉首市人民政府.2023-01-07
行政区划.泸溪县人民政府.2023-01-07
行政区划.凤凰县人民政府.2023-01-07
行政区划.花垣县人民政府.2023-01-07
走进保靖.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1-07
乡镇简介 .古丈县人民政府.2023-01-07
行政区划 .永顺县人民政府.2023-01-07
行政区划.龙山县人民政府.2023-01-07
湘西州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 (2021-2035 ).湘西自治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01-12
湘西自治州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湘西自治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01-12
新型工业-走进湘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1-09
自然资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4-03-27
为野生动物营造和谐家园 ——湘西州推进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纪实.湘西州林业局门户网站.2023-01-17
湘西自治州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湖南省统计局.2024-02-04
湘西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统计局.2023-01-09
刘涛任湖南省湘西州委书记.北京日报客户端-今日头条.2024-10-19
湘西州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党组会议和第三十八次主任会议.新湖南.2024-10-19
机关简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1-11
湘西州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湘西州政府门户网站.2023-01-11
政府数据.湘西州政府门户网站.2023-01-12
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湘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湘西州政府门户网站.2023-01-12
湘西自治州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4-07-08
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湘西自治州“十四五”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湘西州政府门户网站.2023-01-17
全国人大代表龙晓华: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湘西州政府门户网站.2023-01-17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走进湘西.湘西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1-30
湘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介.湘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3-01-12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湘西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1-07
湘西州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项目基本情况 统计表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旅游广电局.2023-01-09
土家族咚咚喹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2-19
湘西苗族鼓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2-19
土家族打溜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2-19
土家族摆手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2-19
湘西自治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及基本情况.湘西自治州文化旅游广电局.2023-01-12
春天与味蕾相约,这样的社饭你馋了吗?.今日头条.2023-02-19
桃花虫.湘西团结报.2023-02-19
乡下年味.湘西团结报.2023-02-19
中西部投资 - 特色产物.经济带网.2023-03-22
保靖黄金茶.今日头条.2023-03-22
央视财经频道《消费主张》聚焦龙山百合.龙山县人民政府.2023-03-22
凤凰姜糖.经济带网.2023-03-22
2011年全年宗教工作总结.湘西州民族宗教事务局.2023-01-18
学院简介.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官网.2023-03-06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广播电视大学.湖南中创教育网.2023-03-06
奥运冠军光环照耀下的成才之路.湘西州教体局.2023-01-18
中国第一位女子举重奥运会冠军——杨霞.湖南省体育局.2023-01-14
龙清泉.国家体育总局.2023-01-18
向艳梅.国家体育总局.2023-01-18
医院概况 » 医院介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23-01-18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医院.2023-01-18
湖南省自然保护区名录 .湖南省林业局.2023-01-17
湘西州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颁布.湘西州林业局门户网站.2023-01-17
湖南省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名单.湖南省林业局.2023-01-17
湘西州三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正式获批国家级湿地公园.湘西州林业局门户网站.2023-01-17
精准扶贫首倡地的“诗和远方”——写在张吉怀高铁开通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1-24
破解交通瓶颈-走进湘西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1-07
矮寨盘山公路入选湖南“最美公路”候选路段.吉首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1-18
【年轮】矮寨大桥:一跨惊天地 天堑变通途.吉首市人民政府.2023-01-18
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湘西自治州“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湘西州政府门户网站.2023-01-12
自然地域-走进湘西 .湘西州人民政府.2023-03-22
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晋升“5A”.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1-24
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1-14
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参加世界地质公园网络“迎新”仪式.湘西州政府门户网站.2023-01-24
天下第一漂.永顺县人民政府.2023-01-24
世界文化遗产-走进湘西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1-07
历史文化名镇-走进湘西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1-07
图说湘西.湘西自治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01-15
熊希龄.凤凰县政府门户网站.2023-01-17
李烛尘 (1881—196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2023-01-17
沈从文.凤凰县政府门户网站.2023-01-17
李文采-.中国科学院学部.2023-01-15
湖湘人物.湖南图书馆.2023-01-15
一等功臣:宋祖英 - 中国军网.中国军网.2023-01-14
【湘西州】正式获批“国家森林城市”.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1-14
我州荣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湘西州政府门户网站.2023-01-14
我州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荣誉称号.湘西州政府门户网站.202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