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孙权

孙权

孙权(公元182年—公元252年),字仲谋,会稽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开创者,孙吴第一位皇帝,229年5月23日-252年5月21日在位,是政治家、军事统帅,称吴大帝。

孙权父亲孙坚曾任长沙郡太守、破虏将军,封乌程侯;兄长孙策曾任会稽郡知府讨逆将军,封吴侯。孙权早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遗命孙权继承其职位;孙权在张昭、张纮、周瑜、程普等人的辅佐下,统治江东,招贤纳士,镇抚山越,多次率兵击退曹操大军的进攻。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与刘备结盟,在赤壁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派吕蒙袭取荆州,擒杀刘备部将关羽。曹丕称帝后,孙权向魏国称臣纳贡,被封为吴王;曹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蜀汉国主刘备亲率大军讨伐孙吴,孙权命令陆逊率领大军迎击,在夷陵击败蜀汉大军。孙吴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建都武昌区,国号吴。孙权统治江东五十余年,对内实施屯田,休养生息,兴修水利,发展经济,开拓边疆,但刑法严酷、赋税严重,直到战事减少后赋税政策才有所改善;对外与魏国、蜀国时战时和,因势而变,维持了孙吴政权的长期稳定。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发二宫之争,导致朝廷动荡。神凤元年(252年),孙权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认为孙权在军事上略胜刘备,在政治和外交上胜了曹丕,充分显示了孙权随机应变、极纵横捭阖之能事,堪称三国时期第一流的外交家,加强了孙权对江南的统治地位。晋朝史学家陈寿对此也作出了高度评价,赞誉孙权有越王勾践的英范,是才智杰出之人。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刘宏熹平十一年(公元182年),孙权出生于会稽郡富阳区 。其父孙坚战死后,兄长孙策朱治等人的扶持下,依附袁术,继续统领孙坚生前的将士。孙权则跟随兄长和母亲武烈皇后一起迁居丹阳市(今江苏省丹阳市)投靠舅父吴景。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因孙策四处转战,孙权随母亲一起先从曲阿迁至和县(今安徽和县),后迁往阜陵(今安徽全椒县十字镇百子村)居住。次年,孙策起兵渡过长江击破刘繇(yóu),孙权及家人又被接回曲阿。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十五岁的孙权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诸郡,被任命为阳羡县(今江苏省宜兴市)县令,会稽郡知府朱治察举他为孝廉,扬州市刺史严象察举他为茂才,后来又代理奉义校尉一职。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孙权跟随兄长孙策征讨庐江县太守刘勋。刘勋败逃后,孙权又进军沙羡县(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讨伐黄祖,收得了庐江、豫章二郡。

初领江东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袁绍官渡(今中牟县)对垒相持,孙策准备暗中进攻许昌市(今河南省许昌市),迎取刘协,便秘密整顿军队、部署将领。但进攻还未开始,孙策就在单独外出时,遇到了曾经的会稽郡太守许贡的门客,并被门客刺伤,且伤势甚重。于是,孙策请来长史张昭等人,表示现在中原正在大乱之中,只要凭借吴、越的士兵和民众,以及三江的险固,便足以观其虎斗成败,并请求张昭等人日后要尽心辅佐孙权。然后,孙策又将十九岁的二弟孙权叫到面前,将会稽太守、讨逆将军、吴侯印绶交与孙权。到夜间,孙策去世,时年二十六岁。

孙策去世后,孙权痛哭不已。在张昭的劝说下,孙权即刻换下丧服,骑马外出巡察军营。此时孙权只占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郡,而且这五郡的边远险要之地尚未完全归从。张昭、周瑜等人认识到可与孙权一起成就一番大业,故此甘心服事于他。孙权以太师太傅之礼对待张昭,以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军统领兵卒。此外,他还广招贤能,礼聘名士,鲁肃诸葛瑾等人便做了他的幕僚。他分遣部署诸将,镇压抚恤山京族,讨伐那些不服从者。曹操上表奏请任命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任会稽太守,驻守吴郡。

讨伐黄祖

因孙权的父亲孙坚、姑父徐琨两人均是在攻打黄祖时战死,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孙权决定率军往西讨伐黄祖,随后击败黄祖的水军,只有城池尚未攻克,而此时山越族又开始叛乱。孙权撤军路过豫章,派吕范平定鄱阳县程普讨伐乐安县太史慈统领海昏县韩当周泰吕蒙等都被任命为那些难以治理的各县县令或县长。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孙权再次西征黄祖,掳掠他的百姓而返。次年,孙权继续征伐黄祖。黄祖命令都督陈就率领水军抗击,都尉吕蒙打败黄祖的先锋部队,亲手斩下陈就的头。凌统董袭等以全部精兵乘胜进击攻城。黄祖听说陈就被杀,弃城逃走,骑士冯则追击砍下了他的头,俘虏黄祖的部属男女数万人。

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春,孙权征讨江夏。同年九月,曹操攻入荆州,刘琮率众投降,于是曹操收编了刘琮的水军,一时间水、步两军发展到几十万人之多。孙权的谋士们听说这一消息后,都感到不安和担忧,便有不少人劝孙权迎降曹操。这时,只有周瑜、鲁肃坚持抗击曹操的主张,周瑜为了劝说孙权,把曹操说成汉朝的反贼,孙权有大才,又有父兄留下来的江东几千里地,加上手中兵士精壮、粮草充足,正是应该为汉朝铲除奸邪祸患的时候。孙权听完周瑜一席话之后,十分赞同迎敌的想法,于是派遣周瑜率领精兵三万,进驻夏口,与程普等人与刘备军合力迎击曹操,两军相战于赤壁。

这时曹操军队的士卒不少人染有疾病,刚一交战,曹军即败,退兵驻扎长江北岸乌林地区,而周瑜等人则驻军长江南岸。周瑜的部将黄盖提出,如今敌众我寡的形势,难以与曹军进行持久战,但曹军战船全都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将其烧毁打败。于是周瑜调拨几十艘大船战舰,船内装满柴草,在柴草上浇满油膏,外面罩上帷幕,上面插上牙旗,先让黄盖写信给曹操,欺骗说要前来投降;又预备一些轻便快捷的小船,分别系在大船的尾后,于是船队依次向前驶去。

曹操军中官兵都认为是黄盖来投降了,随后黄盖下令解开小船,将大船同时点火。当时风势威猛,大火蔓延江北烧到岸上的曹军营寨。片刻之间,烟火冲天,曹军人马被烧死淹死者不计其数,于是曹军全军败退,返还保守南郡。刘备与周瑜等又继续率军合力追击,曹操留下曹仁领军驻守江陵城,自己径自退还北方。周瑜与程普又领军挺进南郡,隔着大江与曹仁对垒,最后曹仁只好撤军。

对峙曹刘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周瑜和曹仁相互对垒相持一年多,杀死的兵卒很多,最后曹仁弃城逃走。孙权以周瑜为南郡知府。刘备上表奏封孙权代理车骑将军,兼任徐州牧。刘备兼任荆州市牧,驻守公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孙权分析豫章郡另置鄱阳郡,分析长沙郡另置汉昌郡,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驻守陆口。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孙权将治所迁至秣陵。次年,修筑石头城,改秣陵为建业。孙吴听说曹操将南下侵犯,于是又修筑了濡须坞。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率军攻打濡须坞,同时又担心长江北岸各郡县被孙权占夺,便下令将百姓向内地迁移。百姓得知后自相惊扰,自庐江县、九江、蕲春、广陵一带,总共十多万户的百姓全部东渡长江,投靠了孙权,合肥市以南只有皖城城内还有人。孙权率军迎敌,与曹操军相持了一个多月,曹操望着孙权军队军容严整,自觉进攻无望,于是率军撤退了。次年五月,孙权征讨皖城,攻破皖城后俘获庐江知府朱光、参军董和,以及城内男女百姓数万人。

同年,刘备平定了蜀地,孙权便派诸葛瑾前往向刘备讨还荆州各郡。刘备不仅不归还,部下关羽还将孙吴人全部撵走。孙权知道后大怒,于是派遣吕蒙指挥鲜于丹、徐忠孙规等领兵二万,攻取长沙、零陵区、桂阳三郡,派鲁肃领一万人马驻守巴丘,用以防御关羽。孙权住在陆口,为各路军队的指挥、调度。吕蒙军队一到,长沙、桂阳县二郡全部归服,只有零陵太守郝普不愿归降。正好刘备来到公安,派关羽领兵三万挺进益阳,孙权于是召回吕蒙等人回援鲁肃。吕蒙派人诱降郝普,郝普投降孙吴,吕蒙得到三郡的将领、太守后,领兵东还,与孙皎潘璋归并鲁肃军队共同前进,在益阳抗击关羽。双方还未交战,恰逢曹操进军汉中市,刘备害怕丢失益州,便派使向孙权求和。

孙权派诸葛瑾回访,两国重新结好为盟,于是平分荆州,长沙、江夏区、桂阳以东地区归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地区归属刘备。刘备返回益州时曹操已经退兵。孙权从陆口返还后便征讨合肥,但未能攻下合肥,便撤军东归。兵士全部上路后,孙权与凌统、甘宁等在逍遥津以北被魏国大将张辽所袭击,凌统等拼死保护住孙权,孙权骑着骏马冲过津桥才逃脱而去。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冬,曹操进驻居巢,于是又前来攻打濡须坞。次年春,孙权命都尉徐详拜访曹操请求归降,曹操派使者回复孙权同意修好,立誓重新结为姻亲。

平定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部将关羽在襄阳市围攻曹操部将曹仁,曹操派遣左将军于禁前往救援,正好碰上汉江洪水暴涨,关羽用水军将于禁率领的三万多步骑兵全部捕获,并押送至江陵县,只剩下襄阳城未攻下。孙权心内畏惧关羽,对外又想讨伐关羽向曹操表功,于是写信给曹操,请求讨伐关羽来效力。曹操正想让关羽与孙权互相争斗,就叫驿站传送孙权的书信给曹仁,让曹仁用箭将信射出城给关羽。关羽看信后犹豫不决,但未撤围。同年闰十月,孙权征讨关羽,先是派吕蒙领军袭击公安,俘虏公安守将傅士仁。吕蒙率军至南郡,南郡太宁糜芳献城投降。吕蒙占据江陵,抚恤那里的老弱兵民,释放被囚禁的于禁。孙权命陆逊另率军攻取宜都郡,得到屈原故里枝江市枝城市后退军驻守夷陵区,固守峡口,以防御蜀军的进攻。

关羽还军当阳,向西退保麦城。孙权派人前往诱降,关羽假装投降,在城楼上树起旗帜,摆置草人迷惑孙权,自己乘机逃走,兵士们都散离,只有十几名骑兵跟随他。孙权先派朱然潘璋在关羽的必经之路截击。十二月,潘璋的司马马忠在章乡抓获到关羽及其子关平、都督赵累等,于是孙权平定荆州。

夷陵之战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尊号魏文帝,改年号为黄初曹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四月,刘备于益州称帝,年号为章武。同年秋七月,刘备为夺回荆州市、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孙吴。孙权派遣使者致信请和,刘备盛怒拒不答允。孙权命令陆逊大都督,假节,督率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所部五万人马抵御刘备,同时派遣都尉赵咨出使魏国。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驻军在巫山县秭归县一带,被蜀将吴班冯习等人在巫县击败。蜀军进军归,并派遣使者诱降武陵的少数民族部落,授给他们印信,答应封赏他们。于是各县及五溪一带的夷民皆叛吴降蜀。

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春正月,刘备率军返回秭归,将军吴班、陈式率领水军驻扎夷陵区,沿长江东西两岸安营扎寨。陆逊帐下将军宋谦等攻打蜀军的五个兵营,成功攻破后并杀了蜀军守将。二月,刘备自秭归率领众将进军五溪,镇北将军黄权督率江北各军,在夷陵道与吴军交战。蜀军分头占据险要地方,前后连设五十多个兵营,陆逊根据各营轻重派出相应兵将抵抗。夏六月,屈原故里十余里外出现黄气,有几十丈宽。此时,吴将陆逊令全军将士每人拿着一把茅柴,用火攻的办法攻破蜀军的营寨。顷刻间形成熊熊大火,陆逊便率领各军同时进攻,斩杀了蜀将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人,攻破蜀军四十多处营寨。刘备的将领杜路、刘宁等走投无路而被迫请降,而刘备也只得从亭退回秭归,由陆路撤回奉节县,并改鱼复县为永安县。孙权派遣将军李异、刘阿等人继续追剿蜀军,蜀军土崩瓦解,死者数以万计。刘备乘黑夜逃走,只有驿站里的人自动挑担兵卒扔下的铠甲、铙,在隘口烧化以阻断追兵的道路,刘备才得以逃入白帝城。蜀军船只军器、水军步兵的物资,一下子全都丢失殆尽,兵卒尸体随水漂流,拥塞江面而下。孙权听说刘备驻屯在白帝城后,徐盛、潘璋、宋谦等争相上奏请求再出兵进击,擒获刘备,孙权与陆逊、朱然等人商议后决定将兵撤还,派遣使者求和。刘备答应求和,并派太中大夫宗玮前去议和,夷陵之战就此结束。

攘外安内

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至黄武七年(公元228年)间,孙权致力于排除外患、安定内部。因戏口守将晋宗杀死将军王直后率领部下逃奔投降了魏国,继而魏国任命晋宗为蕲春太守,屡次侵犯孙吴边境,于是孙权命令将军贺齐率领糜芳、刘邵等袭击蕲春,刘邵等活捉了晋宗。后又命全琮率军平定讨伐山越族的反叛。鄱阳县太守周鲂假装叛离东吴,引诱魏将曹休,孙权前往皖口,派将军陆逊督率诸将在石亭大败曹休。

因多年的战争导致百姓无法耕种农田,北方的敌人也已经退缩逃窜,中原之外暂时没有战事。从黄武四年(公元225年)开始,孙权下命各州郡守对百姓实行宽容安息的政策,还在长沙、永州市、桂阳三郡交接边界的穷险地区设立十个县,置东安郡,任命全琮为东安郡的郡太守。

登基为帝

黄龙元年(公元229年)春,东吴公卿百官又进劝孙权称帝,这一次孙权没有拒绝,于四月十三日在南郊正式登基为帝,当日大赦,改年号,并追谥父亲破虏将军孙坚为武烈皇帝,母亲吴氏为武烈皇后,哥哥讨逆将军孙策为长沙桓王,立吴王太子孙登为皇太子,将军官吏们都纷纷晋爵加赏,国号"吴",史称孙吴。

蜀汉卫尉陈震前来庆贺孙权登基,于是孙权与蜀使商议平分天下,豫、青、徐、幽四州属吴;兖[yǎn]、冀、并、凉四州属蜀。司州的土地,以函谷关为界分属两国。同年九月,孙权迁都建业,就住在原来的府第中,不再另建新宫殿,征召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孙登,掌管迁都后武昌的事宜。孙权登基为帝后,继续镇抚外敌,派遣太常潘濬平定了武陵少数民族,派吕岱领兵讨伐并俘获了李桓,派陆逊讨伐并击败了彭旦,派诸葛恪平定了山越叛乱。

晚年昏聩

晚年的孙权不听大臣规劝、皇权专制。嘉禾元年(公元232年)冬十二月,魏国辽东知府公孙渊派校尉宿舒、阆中市令孙综前来向孙权称藩,并进献紫貂、良马。孙权大喜,加封公侯渊爵位。次年三月,孙权送宿舒、孙综返归辽东,并派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等领兵万人,带上金银财宝奇货异物,加上“九锡”之礼的全套用品,经海路送给公孙渊。举朝大臣,自丞相顾雍而下全都规劝孙权,认为公孙渊其人不可信,对他的恩宠礼遇不能太过,只需派遣官兵数百人护送宿舒、孙琮回去即可,孙权没有接受规劝。后来公孙渊果然将张弥等杀死,将他们首级送到魏国,没收了他们的兵马、物品。孙权大怒,企图亲自征讨公孙渊,尚书仆射薛综等极力谏阻,孙权才作罢。

二宫之争

孙权为吴王时于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四月立长子孙登为吴王太子,称帝后立孙登为皇太子。赤乌四年(公元241年)五月,皇太子孙登去世,时年三十三岁;而次子吴建昌侯孙虑也早于嘉禾元年(公元232年)春正月去世,年仅二十岁。于是,孙权将十九岁的第三子孙和立为皇太子,第四子孙霸为鲁王,而鲁王孙霸所受的宠爱厚待,与太子孙和几乎没有两样。

赤乌七年(公元244年)起,孙和、孙霸不和的消息传到孙权的耳里,孙权便下令禁止他们与外界往来,借此让他们专心向学。但此举却遭到了督军使者羊瞆的坚决反对,他上疏奏明孙权,认为太子和鲁王在外名声远闻,如果大小官员听说二宫一起被禁绝与宾客来往,一定会感到失望,而且此举还会造成邻国心存疑虑,议论纷纷。

孙霸觊觎太子之位,便拉帮结党,发展势力。骠骑将军步骘、终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阴附鲁王,潜毁太子。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郡知府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固等奉礼而行,尊事太子。中朝外朝官僚将军大臣举国中分,形成拥嫡和拥庶两派。孙霸谋夺太子位的野心日益暴露,陆逊、顾谭及太子太傅吾粲等拥嫡派数陈嫡庶之义,理不可夺。而孙权听信拥庶派全寄杨竺的谗言,吾最终被关进监狱处死,顾谭被流放交州

后来,孙权将孙和软禁,骠骑将军朱据、尚书仆射屈晃率领众多将吏头上抹泥,将自己捆绑起来,接连几天到宫门外为孙和求情,孙权十分反感这样的行为,便萌生了废太子的想法。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上奏,引述晋献公申生、立姬奚齐,以致晋国大乱的史实进行劝谏,而朱据、屈晃又固执地劝谏不止。孙权大怒,将陈正、陈象满门抄斩,将朱据、屈晃拖进大殿,杖打一百,群臣中因劝谏而被诛杀流放的多达几十人。

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七月,孙权正式废除太子孙和,被流放到故鄣。鲁王孙霸被赐死,将曾参与诬陷诽谤太子的鲁王党羽全寄、吴安、孙奇诛杀。十一月,孙权正式立小儿子孙亮为太子。

生病去世

太元元年(公元251年)夏五月,孙权册立皇后潘氏,大赦,改年号。当初临海郡罗阳县有所谓神人,自称名王表。他周游民间,语言饮食,跟常人没有什么区别,但却看不到他的形体。于是,孙权派遣中郎将李崇带着辅国将军罗阳王的印绶去迎请王表。王表随同李崇一起出门,与李崇及所经过地方的郡守县令的谈论,李崇等不能改变他的论见。所经过的山川,王表总要派婢女向所在神灵报告。秋七月,李崇与王表到达,孙权专门给他在沧龙门外修建了宅第,多次派身边的大臣给他送去酒食。王表预言一些水旱小事,往往都得到应验。秋八月初一,天刮大风,江、海浪翻涛涌,平地水深八尺,吴郡高陵的松柏全被拔起,郡城南门被大风吹倒。冬十一月,孙权祭祀南郊回来后,即生病卧床。十二月,遣驿使传书召大将军诸葛恪回来,拜封为太子太傅,并下诏省徭役、减征赋。   

太元二年(公元252年)春正月,孙权立原太子孙和为南阳王,居长沙;儿子孙奋为齐王,居武昌;儿子孙休为琅王牙王,居虎林。二月,大赦,改年号为神凤。四月,孙权病逝,时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加谥为“大皇帝”,庙号太祖。秋七月,安葬于蒋陵

为政举措

政治举措

首先,孙权统领江东后,在内政上立法严峻、刑辟重切、请求宽刑一类的议论,不绝于书。比如长吏在官,不得奔父母之丧,违者判死刑;违诏无功者,杀;督将亡叛,士兵逃匿,杀其妻、子;图逆不轨者,夷三族;夸大战功者,罪徙边远;公务失误者,行“自坐”之法等等。在大臣任命上,孙权为了专制权力,不用刚正忠直的肱骨之臣为相。军事统领的任命上,各将军互不相统,直接向孙权汇报情况;另外还临兵设督,战役结束后帅职自销,确保了军权的集中。

其次,孙权还重吏治,改弊政。在位期间,孙权一共支持大臣进行过两次改革。第一次是由暨艳、徐彪主持的针对官员在位贪污以及官员任用不当的吏治改革;第二次是由吕壹、秦博主持的以管制酒业为由,主要针对官吏营私舞弊以及官吏过多导致老百姓不胜其烦而进行的反腐败改革。但两次改革都以失败告终,为了平抑众怒、稳定局面,孙权将暨艳、徐彪、吕壹等人赐死,自己也深以自责。

经济举措

首先,由于当时江东地区生产较落后,人口也较稀少,为了巩固江东,首先要发展农业。因此,孙吴政权一面设法引入境外人口,派兵把海岛人口驱进大陆,又浮海至辽东一带掳回男女人口。一方面将生荒地分给无地人民,并自孙权父子以下,都分受生荒,以奖励开垦,孙权还颁布了“宽息”“增广农亩”等诏令。

其次,在征战年间,东吴赋税严重,百姓苦不堪言。战事减少后,孙权便下诏减轻赋税,嘉禾三年(公元234年),颁布了第二次有关减免征役赋调的诏令。赤乌三年,颁布了第三道和第四道诏令,制止“侵夺民事”“开仓以赐贫穷”,以减轻农民负担。孙吴政权还兴修水利,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和防止水灾,孙权在黄龙二年(公元230年)筑东兴堤以遏巢湖,其余重点水利工程大都是围绕首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而兴修的,还开凿了从云阳到达长江的运道。

此外,孙权还注意国内贸易的发展,并为其创造条件,甚至还重视与敌国之间经济交往。对于远域,包括西域、天竺、大秦等国商人来做买卖都表欢迎。三国时期,货币经济处于衰落。孙权也采用了刘备铸大钱的办法,但未能解决实际问题,后只能又颁布禁大钱的诏令。当时,东吴的手工业有了明显进步。晋人左思吴都赋》说,吴地葛布之细者比绫罗丝绢还柔软。造船业,烧瓷业、建筑业、水上交通和航海技术都取得了可喜成就。另外,吴地盛产盐铁,孙权也很重视产盐地方,设司盐校尉、盐池司马等官;产铁的地方,置冶令、冶丞等。

军事举措

在军事上,孙权采用“保江东”的防御方针。因此,北面建筑濡须水口(安徽巢县东南),控制巢湖、芍陂作为重镇,以防魏军南下,曹魏也在这一线设防,西置重镇于宜昌市,以备蜀军东进;同时,凭靠长江天险,大修水师和水上防御,以水军为主要兵种。所以除去条件有利,他能扩充地盘以外,总是保存实力,从不主动进攻。

此外,孙权还擅长驭将用贤,在赤壁之战时,任用周瑜而大破曹军;平定荆州市之争时,任用吕蒙而大获全胜;夷陵之战时,起用陆逊而成大功;石亭之役时,任用周鲂之谋而收获奇功,而这几次大战役都关系着江东的生存,孙权都稳操胜券,皆是他善于识人和用人的结果。

外交举措

在外交上,孙权在保证孙吴安全的大前提下,对曹魏、蜀汉奉行比较灵活的因时制宜的外交策略。首先,孙权以借荆州为代价联合刘备抗击曹操一方,通过赤壁之战又遏止了督军南下,从此奠定了三国分立的基础。然后,孙权不惜向曹操称臣,借用曹军的力量和牵制,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进一步实现了雄踞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立国理想,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均势。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曹丕称帝后,孙权继续向曹丕称臣,被封为吴王。最后,孙权又联合刘备抗曹,不仅稳定了三分的均势,还为开发江南做出了重要贡献。黄初四年(公元223年),吴、魏正式断绝了国家来往,但双方仍有贸易往来。

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万名士兵乘船到达夷洲(今台湾)。这支船队从章安街道(今浙江临海东南)启程,经台州湾出海,沿海岸航行到福州市泉州市,然后横渡台湾海峡,在今台南市嘉义市一带登陆。登陆后,卫温、诸葛直将台湾土著居民数千人迁往中国大陆。这是历史上记载中国大陆和台湾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接触,同时也侧面说明了中国大陆人民确已到达台湾,并和当地人民发生了联系。

除此以外,东吴还与印度、大秦(今罗马)、日本扶南(今柬埔寨)等国之间通过外交方式互相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吴造船业、农业及对外贸易的发展。 孙权曾多次派遣使者谢宏、中书陈恂等人出使辽东,并与句骊国(高句丽)建立外交关系,册封其王为单于。

主要作品

孙权的主要作品有《城武昌下令诸将》《策命孙权九锡文》等。

历史评价

东汉

东吴

蜀魏

两晋

唐宋

元明清

近现代

轶事典故

出生传说

干宝《搜神记》卷十记载,武烈皇后初次有孕时,即梦见有月亮入其怀中,后来生下了孙策。而第二次怀孕时,竟夜梦红日东升,黄龙入体,接着就生下了孙权。吴夫人将此二梦告知丈夫孙坚,孙坚听后十分开心,并说日月是阴阳之精华凝聚而成,梦见日月入怀,乃是贵不可言,他的子孙将来一定会发达的。果然后来的孙策、孙权称霸江东。

还有一种传说是孙坚在洛阳讨伐董卓时,有道紫色光气从一间茅厕里闪出,尔后便发现了孙权与传国玉玺。丢弃在厕所里的孙权是个蓝眼珠、紫头发的婴儿,众人以为是不祥之兆,避之不及。但孙坚与孙策不相信,遂将弃婴带回家抚养长大,结果后来孙坚和孙策双双战死。大臣们因此非常恐慌,纷纷计划离开东吴,东吴便成了“东无”,也就是“无人才之国”。但有个叫周瑜的却不离开,继续尽心扶持孙权的东吴大业,大臣们见状又返回效力,东吴也由此因“祸”得福。

成语典故

嘲啁无方,据《蜀志》中说孙权“性既滑稽,嘲啁无方”。他曾在宴会群臣时,叫人牵上一头驴,写上“诸葛瑾”三字,嘲讽诸葛瑾的脸有驴长,对自己的臣子爱开玩笑,对盟国的使者也不例外。一次,费祎出使吴国,孙权设宴招待他,然而费祎还未到来,孙权却指使群臣在费祎入场时,大家只管坐在位子上吃,不必起来迎接,看他怎么办。费祎来了,孙权作为一国之主,起身礼貌地迎接他,而东吴群臣得了命令只顾自己低头猛吃,这场景太令人尴尬了。但费祎不愧是位老练的外交家,马上化解了这尴尬,说道:“不死鸟来翔,骐骥吐哺,骡子无知,伏食如故。”把自己比作凤凰,把孙权比作骐骥,却把孙吴群臣比作了驴骡,实际上也是间接地批评了孙权,真是恰到好处。

宝剑六柄,紫电龙光——紫电为宝剑的名字,龙光——宝剑的光芒。据说吴大帝孙权有宝剑六柄,其二名紫电。

召见秦论,孙权黄武五年(公元226年),有个叫秦论的秦国商人从海路抵达当时吴国统治的交趾郡越南北部地区)。交趾太守吴邈立即派人把秦论送到吴国首都拜见孙权。孙权详细地询问了大秦国的情况及风土人情,秦论一一回答,后来秦论随孙权到南京,他看到了吴国俘虏的山越土著,觉得比较稀奇,告诉孙权:大秦那边从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于是,孙权就送了男女各十名山越人给秦论作为奴仆,并且派会稽郡的官吏刘咸送秦论回国。如果刘咸顺利到达大秦,那将是中国使节第一次抵达罗马帝国。可惜的是,刘咸在半路上得病去世,秦论只好一个人回国。

奇特体貌

据《江表传》记载,孙权出生时长得十分奇特,蓝眼睛、紫头发,方颐大口,目光颇有神采。其父孙坚认为这孩子有贵相,对他特别寄予希望。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记载孙权为“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世说新语》中记载,孙权相貌威武,司马懿东晋权臣桓温都颇为神似他。

孙郎射虎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十月,孙权亲自骑着马去庱亭这个地方射虎,他所骑乘的马被老虎抓伤,孙权把双戟投向老虎,老虎受伤并试图逃走,孙权的侍从张世趁机用戈再击老虎,最后成功把老虎抓住。重臣张昭一看,脸色都变了,立马上前询问孙权刚刚是用什么去抵挡老虎的,并说为人君者,应该是能够驾御英雄,驱使群贤的人,怎么能驰逐于原野,与一头猛兽比骁勇。如果一旦发生危险的事情,岂不是要被天下人耻笑。孙权感谢了张昭的提醒,并说自己少年不懂事,还好有张昭在身边。但经过此事之后,孙权还是不能控制自已想要骑马射虎的心情,于是命人做了一辆射虎车,车中不设盖,有一人驾驶,自己则站在里面射兽。当时有脱群的野兽扑向他的车,但孙权每次都亲手搏斗并以此为乐。张昭尽管苦谏,孙权却常笑而不答。

不计前嫌

孙策在世时,曾让吕范负责财务账目。当时孙权还年轻,经常私下里有求于吕范,吕范必定向孙策禀报,不敢擅自答应孙权的要求,当时他就因此事颇有声望。孙权任阳羡县县长时,有私用的财物,孙策有时要审查,功曹周谷就将孙权的花销记在另外的账本上,使孙策无法查询责问。后来孙权统掌国事时,以吕范忠诚,故特别信任,而周谷则因善于欺瞒上司更换账本被撤职。黄武七年(公元228年),吕范被升任为大司马,印绶尚未授给,他便生病去世了。孙权便身着丧服哀悼,派使者追授印章绶带。还都建业时,孙权路过吕范墓前痛喊他的名字,边喊边流泪,还用牛、羊、猪三牲来祭祀他。

孙权劝学

有一天,孙权叫来吕蒙,并告诉吕蒙现在既然已经当权掌管政事了,就不可以不学习了。而吕蒙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则表示,让吕蒙学习并不是想要他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只是想让他粗略地阅读一些书籍,了解历史罢了。孙权还继续劝说道,如果说到军中事务繁多的人,没有人能比他这个皇帝繁忙,但他依然经常读书,因为他自认为读书是有很多好处的。吕蒙听完后,于是就开始学习。后来,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发现吕蒙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听到后很高兴,还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提拔囚虏

孙权率军攻下荆州后,城里的将士们都纷纷投降归附,只有潘濬称病不见。于是,孙权派人抬着床去把潘濬接来。潘濬被抬到孙权面前时,依然掩面不肯起,还不停地悲哭哽咽。孙权告诉他,过去的丁父是的俘虏,楚武王任其用为将帅;彭仲爽是申的俘虏,楚文王命他为令尹,他们二人虽为俘虏却仍受提拔和重视。如果潘濬投降的的话,一定会也会受到孙权的重用提拔。孙权一边说着,还一边用手巾擦干潘濬的泪水。潘濬被孙权的话语和举动打动,于是连忙下地拜谢。后来孙权任用潘濬为治中,一并管理荆州的事务。

爱护臣子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五月,孙权派遣凌统、吕蒙等人向西夺取长沙市零陵区桂阳县三郡。孙权率军征讨合肥市失败,正当撤军东归时,魏国将军张辽等突然杀到逍遥津公园北面。凌统率领亲兵三百人冲入敌军重围,保护孙权突围,随行将士全军覆没,只有凌统一人生还。孙权见到凌统平安回来后,十分欣喜,用自己的衣袖为凌统擦泪,劝慰凌统,后又任命他为偏将军,加倍补充他的本部兵卒。后来凌统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凌烈凌封,年龄都才几岁。孙权便将他们带到宫内抚养,对他们爱护相待与自己的几个儿子一样,每有太子宾客进见,便招呼他俩让客人看,并说这是他自己的孩子。后又让葛光教凌烈两兄弟读书,十天让他们练习骑马一次。孙权为了追录凌统功绩,封凌烈为亭侯。

广纳忠言

孙权当上吴王后,在欢庆宴会快要结束时,亲自起身巡行斟酒,虞翻趴在地上装醉,不端酒杯。孙权一离开,他又坐起来。于是,孙权非常愤怒,手里抽剑要刺他,陪坐的人无不惶恐惊惧,只有大农刘基起身抱住孙权劝说,孙权却表示曹操都能将孔融杀死,他对虞翻自然也不需要怜惜。刘基没有放弃,继续言语劝说孙权,请求他收回成命。结果虞翻真的免去一死,孙权也因此事告知左右,以后他喝酒之后说杀的人,都不得杀。

封土放火

嘉禾元年(公元232年),割据辽东公孙渊孙吴称藩,孙权决定派大规模使团册封公孙渊,张昭坚决反对。孙权与其反复争辩,最后不能忍受,抓着刀便说要杀了张昭。最后,孙权还是遣使前往辽东,张昭愤恨自己的话不被采纳,于是退居不朝。孙权在盛怒之下,命令人用土封住张昭的家门,以示张昭永远不必出门了。张昭也用土从门内将门堵住,以示他也永远不打算出门。结果,公孙渊出卖孙吴,杀了孙权派到辽东去的使者张弥许晏。这时孙权才感到后悔,数次派人请张昭上朝无果,但又不愿道歉示弱,于是下令用火烧张昭的家门,以此逼他出门。但这方法也没吓倒张昭,因此孙权只好又下令将火又扑熄,在张昭家门前久站不去。最后,张昭才在儿子的搀扶下,出门与孙权和解。

家族成员

后世纪念

孙权墓

孙权墓,又称为“蒋陵”,位于南京市中山门外紫金山南麓梅花山,梅花山古称孙陵岗,又名吴王坟。原有步夫人墩,赤乌元年(公元238年)追拜步夫人为皇后,后与孙权合葬于此,如今该墓的具体地点已经无从考究。

孙权墓是南京地区最早的一座六朝陵墓,但陵墓的建造规模、地面建筑、地下陵寝等都未见有史书记载。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营建孝陵时,保留了孙陵岗,仅将孙权墓前的一对石麒麟迁移,迁往何处无考。中华民国在岗上广植梅花,故名梅花山,今为赏梅胜地。1982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东吴大帝孙权纪念馆

为纪念孙权葬于梅花山,1993年,中山陵园管理处在梅花山东麓建成一座孙权故事园,园中心是一尊高大的孙权石像,高5.1米,石像西南侧,有一座扇形孙权故事画廊,嵌有12幅孙权故事浮雕石刻,生动再现了东吴大帝纵横驰骋的一生。2012年12月,“孙权故事园”改名为“东吴大帝孙权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纪念馆采用院落组合与汉代江南民居风格,主体建筑为扇形环抱式结构,主馆前方是一片半开放式广场,孙权的雕像矗立在广场的中心位置。馆内向游客们展陈了古都南京厚重的文化积淀,通过图文展板、视频影像、场景组合等手法,再现了孙权与三国、孙权与南京、孙权与钟山的雄伟历史画卷。纪念馆内还有3D影院,播放孙权割据江东、建都南京、发展东南的介绍片。

研究书目

资治通鉴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智囊全集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戏剧形象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六朝石刻.江苏在线.2024-12-27

西山每寸土都有名人脚印,吴王城诉说千年往事.鄂城区政府网.2024-12-27

东吴大帝庙:孙权故里话三国.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2024-12-28

孙权--三国时代东吴建立者 .临安政府网.2024-04-10

FM98.1·每日一“典”:三国(6)——孙吴:三分天下.微信公众平台.2024-04-10

【文史天地】东吴大帝孙权 .微信公众平台.2024-04-10

..2023-08-02

..2023-08-02

..2023-08-02

三国志.微信读书.2024-09-25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国学大师.2023-08-09

微史记 | 秦论:和孙权聊天的罗马商人.news.yangtse.com.2024-06-03

刘纂.历史记.2023-08-07

《三国演义》(全两册).豆瓣读书.2023-07-23

..2023-08-07

..2023-08-07

..2023-08-07

龙凤呈祥.豆瓣电影.2023-07-23

..2023-08-07

赤壁.豆瓣舞台剧.2023-07-23

..2023-08-07

三国春秋(1976).豆瓣电影.2023-07-12

神通术与小霸王(1983).豆瓣电影.2023-07-12

诸葛亮(1985).豆瓣电影.2023-07-12

诸葛亮(1985).豆瓣电影.2023-07-12

三国志:关公(上集) .豆瓣电影.2024-06-25

三国志:关公(下集) .豆瓣电影.2024-06-25

唐美云.qq音乐.2024-06-25

关公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电影.2024-10-26

神通 (1993).豆瓣电影.2023-07-12

孙权轶事(1993).豆瓣电影.2023-07-12

东方小故事1994 52添字得驴-4分59秒.优酷.2024-10-26

三国演义(1994).豆瓣电影.2023-07-23

三国英雄传之关公(1995).豆瓣电影.2023-07-12

诸葛孔明(1996).豆瓣电影.2023-07-12

一代枭雄曹操(1999).豆瓣电影.2023-07-12

武圣关公.猫眼电影.2023-07-18

赤壁(上)(2008).豆瓣电影.2023-07-18

赤壁(下)(2009).豆瓣电影.2023-07-18

三国 (2010).豆瓣电影.2024-06-23

廉石传奇.猫眼电影.2023-07-18

回到三国(2012).豆瓣电影.2023-07-18

武神赵子龙(2016).豆瓣电影.2023-07-18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2017).豆瓣电影.2023-07-12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孙权.漫漫看.2023-07-12

虎啸龙吟 (2017).豆瓣电影.2024-06-23

少儿也三国.豆瓣电影.2024-06-21

剧有少年初长成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颁奖盛典回顾.微信公众平台.2024-06-21

三国的世界(2018).豆瓣电影.2023-07-12

三国志新解(2020).豆瓣电影.2023-07-18

真·三国无双 (2021).豆瓣电影.2023-07-18

一统三国(2022).豆瓣电影.202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