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桤木

桤木

木(学名:Alnus cremastogyne Burk.),别名有水冬瓜树、水青冈、桦条等,是桦木科(Betulaceae)、桤木属(Alnus)下的一种乔木。桤木是中国特有种,在中国四川各地普遍分布,也分布于贵州省北部、陕西南部、甘肃省东南部等地,生于海拔500-3000米的山坡或岸边的林中,在海拔1500米地带可成纯林。

桤木的树皮灰褐色,鳞状开裂。芽具短柄。小枝无毛。叶圆状倒卵形、椭圆状倒针形或椭圆形,先端突短尖或钟尖,基部形或稍圆,无毛,上面中脉凹下,下面密被树脂点,脉腋有时微被毛,疏生细钝锯齿,尖头微内凸或前伸。小坚果卵形,长约3毫米,膜质翅宽仅为果的1/2。桤木的花期一般为4~5月,果熟期8~9月。桤木喜温、喜光、喜湿、耐水。能耐-10℃低温,分布区年均温15℃~18℃年降雨量900~1400毫米。桤木的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可适应酸性至微碱性土壤。较耐干旱瘠薄,对石灰岩紫色砂岩发育的土壤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但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土壤上生长最好。桤木的栽培繁殖一般采用播种育苗,为害桤木林的害虫主要有木叶甲和桤木灯蛾,病害有恺木锈病、煤污病等。

桤木的叶及根皮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吐血、血、崩漏、肠炎痢疾、风火赤眼和黄水疮等。桤木适于公园、庭园的低湿地庭萌树;或作混交片林、风景林;或作防扩林、公路绿化、河难绿化等,可固土护岸,改良土壤。桤木的木材较松,适合做薪炭及燃料,也可以用作镜框或箱子等用具。

形态特征

乔木,高可达30-40米;树皮灰色,平滑;枝条灰色或灰褐色,无毛;小枝褐色,无毛或幼时被淡褐色短柔毛;芽具柄,有2枚芽鳞。叶倒卵形、倒卵状矩圆形、倒披针形或矩圆形,长4-14厘米,宽2.5-8厘米,顶端骤尖或锐尖,基部楔形或微圆,边缘具几不明显而稀疏的钝齿,上面疏生腺点,幼时疏被长柔毛,下面密生腺点,几无毛,很少于幼时密被淡黄色短柔毛,脉腋间有时具簇生的毛,侧脉8-10对;叶柄长1-2厘米,无毛,很少于幼时具淡黄色短柔毛。

雄花序单生,长3-4厘米。果序单生于叶腋,矩圆形,长1-3.5厘米,直径5-20毫米;序梗细瘦,柔软,下垂,长4-8厘米,无毛,很少于幼时被短柔毛;果苞木质,长4-5毫米,顶端具5枚浅裂片。小坚果卵形,长约3毫米,膜质翅宽仅为果的1/2。

生长习性

喜光,喜温暖气候,适生于年平均气温15~18℃,降水量900~1400mm的丘陵及平原、山区。对土壤适应性强,喜水湿,多生于河滩低湿地。

分布范围

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青海省通常为栽培植物,亦有野生。分布于苏联中东、近东至欧洲

栽培技术

栽培方法

播种育苗

种子采收后,曝晒脱粒,装入袋中,置通风干燥处干藏或密封贮藏。种子纯度为75%~90%,千粒重0.7~1g,发芽率为30%~45%。春、秋两季均可播种,但以春播为好,春播宜在2月中旬~3月中旬进行。条播或撒播,撒播播种量3~3.5kg/667平方米,条播播种量2~2.5kg/667平方米。覆土厚度2mm,以不见种子为度。用长稻草覆盖,待幼苗大部分出土揭除盖草后,随即撒盖约2cm长的短节草,以保持湿润阴凉的环境。间苗、移苗宜在长出6~8片真叶时进行,间出的苗,可及时移植。移植株行距10cm×20cm。产苗量3万~4万株/667平方米。

育苗

选择土壤肥沃、湿润、疏松的沙壤土、壤土作圃地。施足基肥后整地筑床,要精耕细作,打碎泥块,平整床面。播种季节在3月上旬到中旬。条播育苗,条距20厘米,播种沟内要铺上一层细土。每亩用种子4斤。桤木种子细小,播后要薄土覆盖,可用焦泥灰盖种,以仍能见到部分种子为宜,然后盖草。

播种后13天左右幼苗出土。待幼苗大部分出土后,揭除盖草。幼苗出土后40天内应特别注意保持苗床湿润。6-8月上旬可每月施化肥1-2次,每亩每次施硫酸铵2-5公斤。桤木苗太密时。可以进行间苗移栽。移栽最好在6月份进行,此时苗高约8-12厘米。在雨后阴天或阴雨天,略带宿土,不仅可以全部成活,幼苗生长也好。

造林技术

造林从12月下旬苗木落叶后至次年2月中旬放叶前均可进行。桤木适宜在道路两旁、河流两岸和四旁造林。山地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山谷、山坡下部或中部。

造林密度:110-250株/亩。河渠、沟边、池塘水库沿岸,株行距1×2米;坡地用材林1.7×1.7米。1年生一级苗高度\u003e100cm,地径\u003e1.5cm。

整地方式:块状整地不小于60×1500px,深度不小于500px。栽植穴底径不小于750px,深不小于750px。整地要求表土翻向下面,挖穴要求土壤回填,表土归心。

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

煤污病

为害桤木叶片和枝条,阻碍叶面光合作用,严重影响桤木生长。

防治方法:加强抚育,适时间伐,以利通风透光;防治桤木上的蚜虫、介壳虫木虱;喷洒12~20倍松脂合剂或0.5~1度的石灰硫黄合剂,可达到治虫防病的目的。

斑点病

是病原真菌引起的。初期叶片出现褐色小斑,周围有紫红色晕圈,斑上可见黑色霉状物。随着气温的上升,有时数个病斑相连,最后叶片焦枯脱落。该病原菌生长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5℃至30℃,孢子萌发适温18℃至27℃,在温度合适且湿度大的情况下,孢子几小时即可萌发。本地区现已进入雨季,有植株栽植密,通风透光差,株间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高湿、温度适宜的环境,对病菌孢子的萌发和侵入非常有利,且病菌可反复侵染,不加以重视,可能会使病害大发生。

防治方法: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50%多菌灵1000倍液、大生1000倍液喷雾。

叶子黄化

缺铁的典型表现是嫩叶先黄化。

防治方法:

(1)“吃药片”。采取在树干上直接嵌入含有合铁的“绿亨铁王”药片。通过树木的营养吸收将铁均匀输送到树叶中去,从而补充有效铁元素。操作时只需在树干基部钻若干小孔,将药片按一量嵌入,再封上小孔即可。这种方法适用于轻度或中等黄化程度。

(2)“打吊瓶”。即将专用吊瓶营养液挂在树身1.3米左右,类似于给病人打吊瓶。

(3)“喷药水”。除了在根系部、枝杆部想办法外,还可以对树叶片进行喷施,由叶片吸收铁。

(4)“打注射”。就是给树干注射的技术来防治树黄化病。即用充电式电钻在树干上钻注射孔,深约1.2-1.5厘米至木质部,再用手动式树干注射器注射硫酸亚铁+纯净水+杀菌剂稀释液。

虫害治理

桤木金花虫

四川省一年发生三代,以成虫越冬,虫期极不整齐。食性专一,成虫、幼虫均只以桤木叶片为食,将叶片吃成网孔状或成缺刻。大发生时,每株树上常聚集成千上万头幼虫,将全株叶片吃光,幼树被害多形成枯梢,老树被害也严重影响生长。1958年四川灌县曾大发生,受害株达95%,但此后不常见。

防治方法:(1)二龄前的幼虫,可喷洒敌百虫800~1000倍液。

(2)成片高大的林内,可施放杀虫烟剂,每亩用药0.5~1公斤。

(3)大发生时,老树幼虫下树,在石隙、杂草、灌木上化蛹,初羽化的成虫体弱,不能飞翔,抗药力差,可在化蛹场所用50%马拉松乳剂或80%敌敌畏乳剂500~700倍液喷杀。

(4)保护盗蝇、瓢虫寄蝇科小蜂等天敌。

蝼蛄科

是苗圃中主要地下害虫。若虫和成虫咬食幼苗根部和种子,在苗床上钻成许多隧道,使幼苗根部与土壤分离,干枯而死。防治方法见柠檬桉

铜绿丽金龟

是幼苗、幼林、成林的重要害虫。成虫为害桤木叶片,幼虫啃咬苗根、嫩叶。

防治方法:

(1)灯光诱杀成虫,或以敌百虫、马拉松500~600倍液喷杀。

(2)振落成虫,加以杀灭。

(3)美国白灯蛾密度大的苗圃地,可撒以敌百虫粉,再翻入土中,每亩2~2.5公斤。

黄刺蛾

俗称洋辣子。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上的茧内越冬。幼虫食叶为害。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杀群集初孵幼虫或毁茧。

(2)灯光诱杀成虫。

(3)用敌百虫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剂800~1000倍液喷杀幼虫。

唐菖蒲大蓑蛾

大蓑蛾的幼虫蚕食叶片,7—9月危害最严重,可用90%的敌百虫0.1%溶液喷杀。亦可在冬季或早春人工剪摘虫囊。

金虫

防治时应于傍晚或凌晨进行,防治可用辛硫磷氯吡硫磷喷雾防治。

叶螨科

可用敌敌畏1200~1500倍液喷杀之,也可用40%乐果1500倍液喷杀。

主要价值

生态价值

桤木根系发达,具有根瘤或菌根,能固沙保土,增加土壤肥力,是理想的生态防护林和混交林树种,桤木喜水湿,多生于河滩,溪沟两边及低湿地,是河岸护堤和水湿地区重要造林树种,适应性强,耐瘠薄,生长迅速,是理想的荒山绿化树种。

经济价值

木材较松,宜做薪炭及燃料,亦可作镜框或箱子等用具。

树姿端庄,适应性强,抗风力强,耐烟尘,木材纹理细,质坚,能耐水,供桥梁、家具用材;茎皮纤维制人造棉和绳索。桤木木材淡红褐色,心材边材区别不显著,硬度适中,纹理通直,结构细致而松,耐水湿,可作为胶合板、造纸、乐器、家具等用材。树皮、果实富含单宁,可作染料和提制胶。木炭可制黑色发射药。叶可作绿肥。其叶产量高,含氮丰富,可作为绿色饲料。同时也是良好的蜜源树种。

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用于鼻衄,肠炎痢疾

性味:苦、涩,凉。

用法用量:3~5钱。

参考资料

桤木.植物智.2024-01-27

桤木.Species 2000.2024-01-27

桤木.中国医药网.201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