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
沅江,又名沅水,属于长江支流,发源于贵州省东南部都匀市和麻江县,流域范围横跨重庆、贵州、湖北、湖南,终点注入洞庭湖;其全长1033千米,面积为89647平方千米,其中湖南省占51066平方千米。沅水左岸支流主要有湃水、辰水、武水、酉水等,右岸主要有渠水、潕水、溆水。
沅江流域跨扬子准地台和华南褶皱带两大构造单元,由一系列盆地与低山丘陵组成,属云贵高原二级阶梯向江南丘岭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主要介于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之间,多呈坝子形特色,东以雪峰山与资江为界,南以苗岭与都柳江为邻,西以梵净山与乌江相隔,北以武陵山与澧水分界,在这区间内形成了一个封闭、独特的自然地理单元。沅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生物资源丰富,典型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有包括银杏、篦子三尖杉等55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及黄腹角雉、大鲵等76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沅江流域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有煤、磷、铁、锌、铜、锰等金属和非金属资源。
早在30万年前,沅江流域就有人类活动,是湘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沅江流域水能水力资源丰富,建有三板溪水电站、挂治水电站、五强溪水力发电厂等多个水利工程设施,以及常德港、桃源港、泸溪港、辰溪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港等多个地区重要港口。此外,沅江流域文化内涵丰富,自然景色多样,包括南山、西洞庭湖等多个风景名胜。
命名
沅江,最早称名沅水。沅水得名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春秋中后期,人、巴人(今土家族先祖)多居住在澧水上游,楚人、越人多居住在沅、湘、资、中下游。因沅水两岸地广人稀、纸杯风貌,楚人、越人、濮人常在河中捕鱼,在岸边种稻,对这条大河充满敬畏,常常会在河边杀牲祭祀。越人、濮人称这条养育他们部落的河为“元”河,寓意为“第一大的河流”。
约在春秋战国之交,人们在“元”字旁边加三点水,作为河流的专称,之后人们便将“元水”书写成“沅水”。至战国中期前后,《鄂君舟节》《楚辞离骚》《山海经》等书中便多次出现了“沅”、“沅澧”、“沅湘”等称谓,这说明当时的沅江水已成为著名的地域地名。直到东汉末期,受《三国志周瑜传》称“江”为长江的影响,沅水才称名为沅江。
位置境域
沅江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武陵山脉南麓,是湖南省洞庭湖流域四大水系之一,属于长江水系。从自然地理环境来看,沅江流域东以雪峰山与资江为界,南以苗岭与都柳江为邻,西以梵净山与乌江相隔,北以武陵区山与澧水分界,在这区间内形成了一个封闭、独特的自然地理单元。其地理坐标在东经107°0′~112°0′,北纬26°′~30°之间。
沅江流域发源于贵州东南部,有南北两个源头:南源龙头江,源出贵州都匀市云雾山鸡冠岭,又称马尾河;北源重安江,源出贵州麻江县平越间的大山,又称诸梁江。两江在螃蟹上汊河口相汇合后,称清水江,先后流经台江县、剑河县、锦屏县、天柱等县至銮山入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境内,东流至黔阳黔城镇与巫水汇合,始称沅江。
沅江流域面积为89647平方千米,流域全长1033千米,是洞庭湖四大水系中最长的河流,在湖南境内流域面积为51066平方千米,占整个流域面积的56.8%,流经的范围包括湘、黔、鄂、渝四省市9个地区63个县(市、区)。沅江发育良好,支流众多,其中13条支流的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长度超过5千米以上的支流数目为1491条,属于羽状水系。
历史成因
地质演化
湖南境内沅江流域绝大部分地区处在雪峰—武陵弧形构造带内,这个构造带为湘西华夏系、新华夏系构造与湘北的东西向构造在不同时期联合形成,主体由板溪群地层褶皱断裂组成,构造线走向自南主而北,形成向北西突出的弧形构造。这一地区在历史上先后经历了武陵运动(四堡运动)、雪峰运动(晋宁运动)、广西运动(郁南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等多期构造变形,形成了比较复杂的陆内变形构造系统。
沅江流域所在的扬子准地台是一个含太古宙陆核(黄陵崆岭群)的古老块体,经历了后期古元古代和新元古代再活化。约920-890Ma,江南造山带经历了洋壳俯冲和岛弧型岩浆作用。约860-820Ma,华南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时是由浅海一半深海相碎岩系组成的裂谷盆地。约820-810Ma,扬子陆块与其东南缘的岛弧之间发生弧-陆碰撞(武陵运动)形成雪峰造山带,造成冷家溪群的变形变质。约820-720Ma,新元古代中期裂谷开启与南华冰期之间。武陵运动后,在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全球构造背景下,伴随着三幕大规模火山石浆活动,全省进入南华大裂谷阶段,发育了一套各地厚度不一的楔状沉积火山岩层系。以冷家溪群为褶皱基底,在武陵运动不整合面之上沉积了板溪群,顶部为南华纪冰期沉积超覆,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沉积盆地演化序列。中奥陶世至志留纪,前南华裂谷构造反转转化为前陆盆地,志留纪早、中期(S1-)属前陆盆地晚期阶段。泥盆纪中三叠世主要在湘桂区域总体沉降,进入陆表海盆地阶段。华南泥盆纪盆地是广西运动形成武夷造山带后的第一个沉积盆地,因此也称为“湘中盆地”。中侏罗世末发生早燕山运动,表现为陆内挤压变形,残存有原近东西向前印支期构造,并受后期中新生代构造破坏。
白垩纪一古近纪为区域断陷盆地阶段。其中,早白垩世伴随整个东南亚太平洋板块的斜向俯冲,分布广泛的NNE向构造影响到华南中东部地区,断裂主要受NNE~NE向正断裂控制。发育了雪峰山厚皮多层逆冲构造带,在构造带内发育一个小型断陷盆地——溆浦盆地。白垩纪末,在辰溪县、怀化市、沅盆地的东缘发育一系列由板溪群至二叠系地层组成的飞来峰和构造窗,直接掩覆于白垩系之上。新生代以来,由于受到印度板块持续向北推进,随着青藏高原的不断起及向东挤出作用,20Ma以来,南海海盆的不断扩张并产生了新生洋中脊,处于华南中心的雪峰造山带构造隆升,形成了现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地貌格局。
沅江的形成
沅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是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运动和河流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第四纪之初,沅江流域的地面隆起,河流开始强烈的下切侵蚀,形成峡谷地貌。沅江流域的地层主要由坚硬的板溪系岩石和第三纪红色岩层构成,其中板溪系岩石造就了狭窄深长的峡谷,而红色岩层则形成宽阔的丘陵和盆地。沅江在坚硬岩石中主要进行垂直侵蚀,而在红色岩层区则伴随着显著的侧蚀作用,导致河谷出现宽平地段,并易于形成沉积物堆积。此外,沅江流域的溶洞,特别是在二叠纪灰岩地带,表现为岩壁、溶洞等地貌特征。至今,沅江仍在其流域内不断侵蚀和塑造着地形地貌,展现出其水力资源开发的优越自然条件。
流域水系及特征
水系组成
沅江是湖南省洞庭湖流域四大水系之一,属于长江水系。主要支流有渠江、巫水、潕水、溆水、辰水、武水和酉水等河流。
干流河段
沅江自河源至湖南省怀化市黔城镇一段称清水江,长547千米。多系幽深峡谷,可划为上游。上游为云贵高原地区,多高山,海拔1000米左右,河道切割高山,形成很多高峰深谷,平原很少,只有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附近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至黔城间有小型盆地,上游河道平均坡降为1.07%。上游段水系较发育,汇入主要支流有巴拉河、台江河、南哨河,六河、亮江等。
沅江自黔城镇至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一段称为中游。中游河长389千米,两岸丘陵低山,河谷渐宽,水流平缓,海拔400米以上的地段,占全流域70%。海拔200米以下的地段,占全流域19%。丘陵中间有长短不一的峡谷。湖南怀化的辰溪县县至沅陵县县为盆地。主要支流有巫水、搬水、辰水、武江等。
沅江自沅陵县以下称下游,长223千米。这里山势大多低落,多丘陵和平地,无较大支流汇入。沅江下游折向东北,经桃源县、常德市注入洞庭湖。常德德山为沅江河口,德山以下及汉寿县境内为流入洞庭湖的尾闾。
主要支流
辰水
辰水又名锦水或锦江,又称麻阳河,源出贵州省铜仁县漾头,长150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000立方米/秒,经文昌阁,麻阳县、辰溪县等地,沿途与江家溪、尧市溪、太平溪等汇合,最后经潭湾至辰溪县城对河小路口注入沅江。
武水
武水发源于花垣县老人山,别名峒河(高岩寨至吉首县段),全长145千米,流域面积3574平方千米。先后流经花垣、凤凰两县、吉首县、张排寨、老寨,最后至泸溪县境(自此始名武水)汇入沅江。其中汇合的支流包括洽比河、龙舞河、小能溪、丹青河、能溪等。
溆水
溆水古作序水,也称溆水、龙潭河,有两个源头:一是溆浦县架枧田,二是郦梁山,于祖下坪汇合,全长143千米,流域面积3290平方千米,河流坡降0.191‰。先后经过龙潭、双江口、山羊河水库、溆浦县城、思蒙,最终于江口镇注入沅江。期间汇合黄沙溪、四都河、三都河等支流。
巫水
巫水即洪江,古称雄溪或熊溪,又名运水、竹舟江,发源于城步苗族自治县苗族自治县东巫山西南麓,全长244千米,流域面积4205平方千米。途中与黄山水、小言水、平水等汇合,流经城步、绥宁、会同、洪江四县市,最终经洪江市东注入沅江。
渠水
渠水又称渠江,即古叙水。渠江有东西两个源头:西源出贵州省黎平县地转坡,称播阳河,又称洪州河,向东至流团入湖南省境;东源县称通道河,又名临口镇河,源出城步苗族自治县南山大茅坪,两个源头至犁头咀相东源汇合。渠水全长285千米,流域面积6772平方千米,流经通道、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会同、黔阳等县,至黔阳托口注入沅江。
㵲水
水又称潕水,又称舞水或舞水,源出贵州省福泉县罗柳塘,全长444千米,流域面积10334平方千米,仅次于酉水。其流经黄坪、施秉县、镇远县、岑巩县、玉屏侗族自治县等县,期间汇合柳寨河、杨溪、罗旧溪、太平溪等,最终经倒水湾至黔城镇镇注入沅江。
酉水
酉水又称更始河,为沅水最大支流,有南北二个源头:北源又称北河,是为主流,源出湖北宣恩县酉源山;南源通称秀山河,源出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山羊溪,两个源头在四川秀山的石堤汇合,水量大增。酉水流域全长477千米,流域面积18530平方千米,先后经过湖南省保靖县的里耶镇、隆头、江口、泗溪口、马鬃岭、永顺县城、明溪县口、乌宿最后至沅陵县县城注入沅江。其中汇合的支流包括洗车河、花垣河、泗溪、白溪、猛洞河、古丈水(又名罗依溪)、施溶溪、明溪、酋溪等。
水文特征
径流量及变化
沅江流域年平均径流量的区域分配方面,由于降雨分布不同,径流的地区分布也随着不同,干支流各站年径流量与流域面积的大小相应。总体来说,沅江流域的径流量主要来自于沅江干流自身和酋水支流,酋水是沅水的大支流,流域面积占干流沅陵站22.5%,而径流量达28.2%,即497立方米/秒。其次是㵲水,年平均径流量156立方米/秒;辰水,年平均径流量151立方米/秒;渠水,年平均径流量103立方米/秒,其他支流年平均径流量均在100以下。
径流深度方面,沅水流域多崇山峻岭,平原较小,坡度大,峡谷多,水势较急。径流深分布随着地势与降雨的变化而有差异,其特点是由上游向下游逐渐增大:在溆水思蒙站上游、武陵山以东的沅陵、酉水高砌头、桃源等地与资江中下游形成800毫米的闭合区;中游安江镇、渠水岩头和潕水芷江侗族自治县以上为600毫米;在过渡地带为600~800毫米之间。
季节分配方面,沅水流域一般四月份进入汛期,四至八月各月平均径流量占年总量均在10%以上,五月份占的比例最大,约占18%左右,因此,连续最大四个月径流量约占全年总量的55~65%之间。秋冬季9月至次年2月,雨量较少,径流变化平缓,平均月径流量只占年总量的3.0~7.0%,以一月份最小,约占年总量的3%。
含沙量
沅江为少沙河流,年均输沙量为1410万吨,干流多年平均含沙量沿程呈递减趋势,但是中下游变化并不明显,沅江于流安江站、王家河站、桃源站多年平均含沙量0.160~0.220千克/立方米。沅江流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不均,汛期3-8月输沙量占全年的90%以上,其中5~7月输沙量占全年的80%以上。输沙量年际变幅也较大,桃源站最大年输沙量为1302万吨,最小年输沙量仅10.3万吨。
沅江干流规划梯级枢纽开发将使天然水位雍高,库区河道水面展宽水深增加,坡降变缓,流速降低,河流形态及纵向连续性和横向联系性发生明显变化,水库运行后大部分泥沙淤积在水库内,水库下游泥沙将大幅减少,坝下河道将产生以冲刷为主的冲淤变化。随着沅江于流各梯级建成蓄水,拦沙作用更为显著,干流的年输沙量将会减少。
水质
2010年,沅江干流中下游水体水质良好,除武水汇合口断面总磷超标,水质为IV类外,其余各断面水质均为II、III类。上游受磷化工生产影响,沅江上游水体污染较严重,部分断面水质为V类和劣V类,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和氨氮。清水江支流重安江的重安江大桥和风山桥断面水质为劣V类,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和氟化物。支流舞水、酉水、渠江、巫水、辰水、锦江和武水总体水质较好,除酉水花垣河支流松桃县木溪断面氨氮超标,水质为IV类外,其余各断面水质均为II、II类。
其他地理特征
气候
沅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气候干燥、寒冷、少降水,夏季温高、湿重、多雨。年均气温14.3~17.2℃,上游气温较低,中下游气温较高,有自西向东递增的趋势。
降水方面,沅江是一条典型雨洪河流,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其平均年降水量,一般由东向西渐减,由上游向下游渐增。大致从北纬26°~27.5°,即沅水支流渠江至芷江侗族自治县、麻阳苗族自治县一带,如一个降雨量较少的低值区,在1000~1300毫米之间。由低值地带向东北与西南降水量渐增,沅水下游五强溪一带与资江润溪至桃江县形成1600~1800毫米椭圆形闭合的高值区。其他地区在1400~1600毫米之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带为1000~1300毫米,这与四川盆地东来的气团形成的三峡雨区及南部来的海洋气团形成的黔东雨区有密切关系。就降水季节变化而论,沅水一般从四月份起,雨量才有显著增加。以四至七月最多,约占年雨量的55%左右,其中五月份约占年雨量的15%以上。其余各月约占3~8%。就各年来看,最大月雨量五、六、七、八月均有发生机会,而以七月份出现最大月雨量为最多。沅水流域降雨的特点是,常有局部的区域性的暴雨,暴雨以中、下游出现次数最多,雨量较大。
蒸发量方面,沅江年均蒸发量1023~1411毫米,水面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在北纬110度以西的山地,温度较低,云雾多,风速小,蒸发量小。铜信溪、凤凰县、吉首市、保靖一带在1000毫米以下,仅支流渠江上游与干流下游沅陵县、高砌头、王家河等地在1100毫米以上,其余各地在1000~1100毫米之间。沅江最大月蒸发量多发生在七月,占年总量16%以上,最小月蒸发量多发生在一月,仅占年总量的3.0%,5~9月约占年总量的66%。
地质
沅江流域在大地构造上跨扬子准地台和华南褶皱带两大构造单元,褶皱和断裂构造较发育。流域地震活动不强烈,处于构造稳定性好的地段。
沅江上游流域即清水江流域跨越扬子板块和雪峰隆起,整个流域西北部分属扬子板块,地层以古生界和中生界的沉积岩为主,包括寒武系和奥陶系的白云岩,志留系的粉砂岩,泥盆纪的白云岩及石英砂岩,石炭系的泥灰岩、白云岩,二叠系的燧石灰岩、硅质岩,三叠系的泥灰岩等;东南部分为雪峰隆起,地层以元古界板岩、变余砂岩等为主。清水江上游流经这两大板块,地层及岩性较为复杂。扬子板块与雪峰隆起以倾向东南的大型逆冲断裂—曼洞断层为界,受此挤压的影响贵州省东南部密集分布北东向断层,且多为逆冲断层。同时新生代以来受青藏高原的影响,西部的扬子板块也存在自西向东的挤压应力,形成一系列南北走向的皱褶带。
地形地貌
沅江流域涵盖黔东、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渝东南的酉阳和秀山以及鄂西的来凤等区域,流域面积十分广阔。从地理位置来看,这一区域由一系列盆地与低山丘陵组成,总体上属云贵高原二级阶梯向江南丘岭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主要介于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之间,多呈坝子形特色。在沅江流域比较典型的盆地有怀化市境内的沅麻盆地、芷怀盆地、安洪盆地等。
沅江流域因为河流的走向,流域内的上游、中游与下游地段之间,自然地理情况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整体而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沅江上游,位于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斜坡地带,支流巫水所流经的区域,位于黔东南州北部地区的岑巩县、镇远县等县,地形相对平坦,沿着㵲水两岸形成了狭长而又平坦的山间峡谷盆地地带。在沅江上游另一主要支流流经的锦江流域,地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和湘西台地的过渡区域,梵净山是武陵山区最高的主峰,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构造,低山峡谷丘陵结构,层状地貌明显,还沿着锦江形成了较为狭长的河谷地带,主要范围为江口、碧江区等地。
怀化境内有沅江流域的上游以及中游,境内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沅江上游流经的新显、芷江侗族自治县鹤城、中方以及洪江市等处,地形地貌大致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北部的镇远、岑巩等县相似,地形较为平坦,平均海拔在200~300米,这一区域最高的山为芷江的明山,由于㵲水长期的冲刷,这一区域形成了较为平坦的盆地地段。从地貌地势来看,怀化市境内沅江上游区域的主要地理特征可以概括为“山势东高西低,中部脊状凸起,地貌类型多样”。
自洪江以下至沅陵的下游区域,沅江进入峡谷遍布的中游地带,这一区域,地貌构造复杂,水流湍山高坡陡,山脉沿着沅江两岸分布。沿着沅江顺流而下,狭长的悬崖河谷地带逐渐消失,进入较为平坦的浦市境内,至此沅江河面变得宽阔,最宽处能够达到数百米。
土壤
沅江流域内土壤的主要类型为红壤、黄壤、紫色士、石灰土、潮沙泥土、水稻土等。
沅江流域可分为湘北洞庭湖平原区、湘西山地区、湘西北山原区三个自然地理区。常德市靠洞庭湖区属于湘北洞庭湖平原区,土层深厚,土壤自然肥力较高,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湘西山地区主要包括怀化市绝大部分,以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常德及邵阳市地区的一部分,其中旱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湘西北山原区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部分及怀化、常德地区的一部分,以黄壤为主,水稻土以黄泥田为多。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沅江流域植物区系组成上属于东亚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中地区,典型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据调查,流域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21科999属2722种,其中蕨类植物42科75属176种,裸子植物9科26属61种,被子植物170科898属2485种。流域内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5种,包括银杏、梵净山冷杉、红豆杉、伯乐树、珙桐等12种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及篦子三尖杉、翠柏、金钱松、闽楠、鹅掌楸、厚朴、峨眉含笑、香果树、川黄檗等4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流域还含有浮游植物9门67属86种。
动物
沅江流域动物地理区划隶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和西部山地高原亚区。据调查,流域共有陆生脊椎动物29目107科520种,其中两栖动物2目8科55种,爬行纲2目13科79种,鸟类17目61科311种,哺乳类8目25科75种。流域内分布有国家重点野生动物76种,包括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白鹤、金雕、熊猴、灰川金丝猴、林麝等1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大鲵属、白额雁、小天鹅、黑鸢、苍鹰、红隼等6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流域内还含有浮游动物74种,底栖动物42种、鱼类7目18科140种(包括亚种),其中鲤科种类最多,有83种,其次为花鳅科和鲿科,分别有16种、11种。沅江鱼类以广布性鱼类为主。
矿产资源
沅江流域主要矿产有煤、磷、铁、锌、铜、锰等金属和非金属资源。沅江流域存在巨型汞矿,即湘黔边境的万山汞矿田,已探明汞2.9*10^4吨。
同时沅江流域还有悠久的发现和开采黄金的历史。据《后汉书•郡国志》和5世纪的《水经注》记载,在益阳市南郊、邓石桥和谢林港一带,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年),即开始开采黄金了。地质学家刘祖彝1940年的报告说,当时全国产金总计30万两,其中湖南省占1/3,为10万两(3.12吨),主要产自雪峰古陆地区及沅江流域。代表矿区主要是汨罗江砂金矿,已探明储量12吨,为江南最大的砂金矿,既有河漫滩型,也有阶地型及河床砂矿,以河漫滩中砂金为主。湖南境内湘江、资江、沅江流域均有砂金矿存在,开发点甚多。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考古发现证明,沅江流域3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春秋晚期,楚人开始进入沅江流域黔中地区。熊通三十七年(前704年),楚国势力开始南浸,“开濮地而有之”,从而使沅江流域正式归入楚国的版图。自此,中央王朝逐步对沅江流域进行治理,无论是春秋晚期的军事征伐,还是秦汉的羁縻政策,抑或是元、明、清的土司制度及改土归流,这些民族政策的实施,都是致力于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沅江流域纳入中原王朝统一的国家管理体系之中。
早期历史
战国中叶楚威王(前339~前329年)时设立黔中郡,并在黔中郡各处要道修筑城池。秦国曾无偿赠予“汉中市之半”的土地,愿以地易地,与楚国交换黔中郡,楚怀王没有应允。自公元前280年始,秦国先后派司马错、白起、张若率军攻打楚国黔中郡,频繁的战争给黔中地区带来了大量的人口,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从而促进了黔中地区的发展。
秦代至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沅江流域黔中郡的基础上设置了洞庭郡,并大规模实施“移民实边”,逐步建立属国制与羁縻州制,使民族羁统治政策有了机构与制度的保证。汉承秦制,汉政府在地方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设置“道”国并行的双轨制统治对沅江流域进行治理。两汉时期,设武陵郡,下设十三县,各郡设太守,治理沅流域部分区域。两汉时期在沅江流域以“以其故俗治”与“毋赋税”民族治理方针,实施轻徭薄赋、移民实边、开通道路、重教化的民族政策。武陵郡太守在平定郡中动乱后施行各项教化举措,考虑到民族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适应了当时沅江流域地区复杂的社会形势,相当程度上促进了沅江流域的发展。
三国时期,沅江流域先后由蜀汉、孙吴控制,最后由曹魏统一,其间政权移替,战争不断,导致人民流离失所,大量南迁,沅江下游地区和中游地区也迁来了部分流民。当时三国集团仍沿袭秦、汉王朝羁縻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收少量谷物赋税,在汉族地区就横征暴敛,当地百姓不堪其苦,很多逃到了少数民族地区。南朝后期,沅江中游和沅江下游在政区建制上分离,中游设沅陵郡,下游为武陵郡。沅江中游和下游的政治分区基本上就这样延续下来。
唐朝总结了历代王朝的经验,在初期封授各地的大民族酋领为都督、刺史,带动了一些民族首领的归附,杂居荆,楚、巴、黔、巫中的“彭水蛮”先后归服于唐,使唐王朝在该地区统治稳定下来。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四年(910年),彭士愁任溪州刺史,不断扩大辖区,领域在今湖南永顺、龙山、保婧、古丈、溆浦、辰溪、芷江,湖北来凤、宣恩,四川酉阳、秀山一带,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割据政权。昭宗乾宁三年(896年),潭州刺史马殷占据湘北、湘中、湘南等大部分地区。马殷死后,马希范(马殷第四子)继位。马希范在位前期,与彭士愁盟誓议和,并立下了著名的"溪州铜柱”,从此,彭氏马氏分土而治,这为彭氏政权统治溪州八百年奠定了基础。
宋代沿袭和发展唐代的羁縻土司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设置羁州、县、洞,封授民族酋领担任世袭的州、县、洞长官。北宋初年,赵匡胤设灃、朗、奖、辰、锦、溪、叙等十五州及桂阳监,对先后归服宋朝的少数民族,封官定爵,实行“以蛮夷治蛮夷”之策,由部落酋领担任都督、刺史。王安石变法后,中央王朝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控制,彭氏势力范围向溪州核心地区收缩。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第十一世彭氏政权首领彭福石宠(彭福石冲)迁治所至灵溪河畔的老司城,自此老司城长期作为永顺彭氏政权的统治中心。
元代至明清
土司制度确立于元朝,完善于明朝并沿袭至清朝初期。沅江流域中以彭氏土司尤为著名。元朝在沅江流域建立的土司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不再设州,改置宣慰、宣抚、安抚、招讨、长官诸司,参用土酋为官。溪州彭氏政权也在此期间归入中央王朝的土司职官体系。明洪武六年(1373年)第十六世首领彭天宝升为永顺县等处军民宣慰使司,其下设六长官司,共辖“三州六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司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与进步是史无前例的,可以说湘西土司是元明时期治理沅江流域的中坚力量。
清王朝在西南地区确立统治过程中,除了承认明代以来的1078家土司土官以外,又新设了数百家土司。清代,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采用怀柔与压迫相结合的统治政策,在湘西土司中,首先收买和笼络土司,实行“一仍故封,不加改制”。于雍正四年至九年(1726~1731年)对西南各少数民族进行“改土归流”政策。雍正六年(1728年),被授以参将职,赐给世袭施州喇哈番称号,赏赐银一万两,安置于江西吉安。其弟彭肇模安置于常德市,其他土官离开司治所在地迁于各处。清廷诏令“设官分职议,改永顺司为永顺府以永顺为附郭,外设龙山一县,其保靖桑植皆设知县,属永顺府附辖”。永顺府的成立使沅江流域正式划入国家版图之内,而中原文化也随着王朝秩序理所当然地得以迅速传播,整个彭氏土司王朝也随之终结。
经济活动
截至2020年,沅江流域内总人口约2400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8300亿元。流域地区生产总值份额中,湖南省省占的比重最大,约4920亿元,占60%;贵州省其次,约2688亿元,占33%;重庆市和湖北省分别占6%和1%。
流域内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占作物总产量的90%,下游湖滨地区为中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1997年,流域湖南境内粮食总产量463.3万吨,棉花3.259万吨,油料29.81万吨,淡水产品15万吨,农业生产总值为202.48亿元。工业方面,流域内1997年工业产值384.66亿元,工业产值所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已达66%。主要工业有机械、食品、化学、纺织、建材、造纸等部门工业经济结构中,轻工业所占比重在50%以上,大于重工业。
水电工程建设
沅江干流总落差1033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根据《沅水干流规划复核报告(2003年)》,沅水干流梯级开发方案为13级,已建成的水电工程有三板溪、挂治、洪江、五强溪、凌津滩等。
三板溪水电站
三板溪水库(电站)位于沅水干流上游清水江中下游,锦屏县境内,是沅水干流梯级电站中唯一具有多年调节性能的龙头水电站,2006年12月全部机组投产后,电力全部供应湖南电网。水库((电站)正常蓄水位475.00米,相应库容37.48亿立方米,死水位425.00米,调节库容26.16亿立方米,具有多年调节性能,工程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电站总装机容量1000兆瓦,保证出力234.9兆瓦,多年平均发电量24.28亿千瓦时。
挂治水电站
挂治水电站位于沅水干流上游河段清水江的中下游,是清水江河流规划的第三级电站,坝址位于锦屏县境内,是沅水规划梯级的第3级,上距三板溪水电站18千米,下距锦屏县城7千米。坝顶高程327.00米,最大坝高44.00米,坝顶长317.10米。挂治水电站为低水头河床式电站,具有日调节性能,电站正常蓄水位322.00米,相应库容4184万立方米,死水位320.00米,调节库容710万立方米。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50兆瓦,采用3台单机容量50兆瓦的ZZ-LH-595轴流转桨式机组。电站保证出力42.5兆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4.021亿千瓦时,装机年利用小时数2681小时。
五强溪水电站
五强溪水电站位于湖南省沅陵县境内,是湖南省最大的水电站,也是沅江干流上最早建设、规模最大的水电站。1994年12月,五强溪水力发电厂首台机组投产发电,1996年12月,五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1200兆瓦,年设计发电量53.7亿千瓦时。
交通运输
航运
沅江流域沿岸港口众多,沅江湖南段干流港口自主要有洪江港、辰溪港、泸溪港、沅陵港、桃源港、常德市港、汉寿港、沅江港、茅草街港,另外还有贵州省黔东南港等港口。2014年,常德港、沅江港、桃源港货运总吞吐量为5755万吨,占总货物吞吐量的74.8%。沅江有多条航道,其中金紫-大江口长214公里,维护等级为Ⅵ级,能通航50~100吨级船舶;大江口-浦市长57公里,维护等级为Ⅵ级,可常年通航100~300吨级船舶;浦市-常德长282公里等级为Ⅳ级,有五强溪、凌津滩2个枢纽,均建有500吨船闸;常德-鲇鱼口长192公里,航道已达Ⅲ级航道标准,可通行1000吨级以上船舶,为沅江洪道,2020年,开始对该航道进行整治,,2021年,沅水常德至鲇鱼口2000吨级航道工程落成,该航道全长213千米,完工后,该段航道可达内河Ⅱ(Ⅲ)级级航道标准。
其他
沅江特大桥是常益长高速铁路关键控制性工程,建成通车后的常益长高铁从常德到长沙市仅需1小时。同时城陵矶港开行了至沅江等水系沿线港口的“水上穿梭巴士”。2019年,沅江的第一条过江隧道在湖南省常德市建成通车,洞庭湖流域中心城市之一的湖南省常德市由“水上跨越”进入“水下穿越”新时代,沅江隧道全长2240米,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60千米。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水污染加重
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的废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加之面源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沅江干支流的污染负荷日益加重。受上游磷化工生产的影响,上游清水江水质污染较严重,清水江干流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和氨氮,清水江支流重安江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和氟化物。沅江流域矿产资源丰富,岩石中蕴藏丰富的汞、锰、铜、锌、磷、镉等元素,沅江干流泸溪段、酉水花垣河段、酉水梅江秀山段、舞水岑巩——新晃段等河段重金属工矿企业分布较为集中,部分企业生产工艺和污水处理设施落后,且偷排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部分河段重金属污染,如酉水花垣河段、酉水梅江秀山段、舞水岑巩——新晃段均曾出现过重金属锰超标。
生态功能退化问题突出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使沅江水生态环境呈恶化态势,水生物资源退化、多样性下降,鱼类低龄化、小型化和低值化现象加剧。非法采砂严重破坏了河道的底质结构,河砂堆放占用河岸和河道,进一步削弱了河流水生态功能。水工程建设也对干支流水生境连通性和水文情势产生了较大影响,尤其是支流引水式电站导致部分河段出现减脱水河段,对河流水生态和湿地生态系统影响较为显著。沅江流域多为山地丘陵地区,坡耕地比例较高,部分区域森林植被资源保护力度不够,生态功能退化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土壤侵蚀加重、地质灾害增多、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等。
保护措施
长江十年禁渔工作
根据中国中央政府的有关部署,自2021年1月1日起,长江干流、大型大通江湖泊、重要支流和长江口部分海域实行为期十年的禁渔,常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根据相关统计,实施禁鱼工作之后,2023年非法捕捞数量同比下降28%,自2021年起,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公安机关月均查办涉渔行政案件1600多起、刑事案件500多起,市场监管部门月均查办相关案件300 多起,非法捕捞高发频发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长江干流和鄱阳湖、洞庭湖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由禁渔前最差的“无鱼”提升了两个等级。2021年实施禁渔以来,鱼类资源开始恢复。2022年标志性物种江豚的种群数量达到1249头,比2017年普查时增加了237头,实现历史性止跌回升;刀鲚溯河洄游至洞庭湖,已到了历史最远的分布水域。
水生态保护措施
泸溪县当地政府开展了沅江岸线生态造林和生态复绿工程,先后实施了长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湿试点、沅江水岸复绿、湿地公园洲滩造林等生态修复工程。该县在沅江岸线的浦市镇毛家滩、铁柱潭、浦溪等地实施长江防护林工程。新造以水杉、柏木、枫香树为主的水土保持林1000亩。对流域内代朝山、凤凰山等生态脆弱区域开展封山育林保护措施,封禁水源涵养林区24000亩。同时开展以净化水环境为目的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通过退耕还林还湿,结合适度蓄水引流、沟渠生态改造等工程改造措施,进行湿地改造和提质,净化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用水,保护流域周边的水生态环境。同时开展以治理沿江裸露地、废弃沙石场为对象的江岸土地植被恢复和复绿。
在沅陵县,当地政府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2021年完成人工造林2700亩,封山育林38000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3800亩,草地改良500亩,涉及全县23个乡镇及齐眉界和仙门两个国有林场。2023年,该县继续开展“武陵山——雪峰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计划投资4566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人工造林4700亩,封山育林21600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60877亩,草地改良1757亩。与此同时,当地为推进水生态保护,严防污水流入沅江,开展“厕所革命”,建立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生产生活污水,全部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排放标准。
风景名胜
南山国家公园
南山国家公园2016年8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设立,是湖南省唯一、中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园内现有国家Ⅰ级保护生物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生物43种,还有兰科57种。公园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国际候鸟迁徙通道、国家重点保护珍稀物种、中山泥炭藓沼泽湿地、山地草场等方面的资源具有国家代表性。在地形地貌条件上,南山国家公园整体以中山地貌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多样,公园内包括明竹老山、金童山、两江峡谷、白云湖、南山牧场等区域,其中有并不多见的高山湿地和沼泽地,地势高低悬殊,自然景色多样。
西洞庭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位于汉寿县境内,由沅、澧水汇聚而成,总面积35680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6960公顷。其核心区在西洞庭湖的大连障、目平湖、中尾洲一带,面积约7000公顷。1998年1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西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2002年1月,西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被国际湿地恢复组织纳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中国当时仅有的27块国际重要湿地之一。这里拥有河流、溪流、湖泊、苔草、芦苇、泥炭、沙滩、水稻田、山塘、鱼池、防浪林等多种湿地生态类型,是WWF(WWF)确认的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区之一。区内生长着湿地植物865种、鸟类207种、鱼类11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中华鲟、白鹤、白头鹤、中华秋沙鸭等10多种。与此同时,盛产鲤、鲢、鳜、鲭、鳊、鲫、银鱼、草鱼和龟、鳖等各种淡水鱼,为天然特种水产基地,湖洲上野生的绿色食品水芹、野芦蒿、石刁柏和葱米被誉为“洞庭四珍”。
高坎垅新石器时代墓地
高坎垅遗址位于中方县新建乡牛眠乡牛眠口村,距今5300~4600年之间。1981年文物调查时发现,1984年冬湖南博物院和怀化市地区文物工作队进行发掘,揭露面积680平方米,出土墓葬48座,各种文化遗物500余件,其中包括大量生产工具,如斧、凿、刀、铲、纺轮和陶纺轮;生活用具多为使用陶器,有罐、钵、碗、杯、瓮等。器形较大,轮制,多为黑皮陶系。另有少量彩陶器皿,此外有玉璜、玉铲、石镯、石璜等。
洪江古商城
洪江古商城现隶属湖南省怀化市,自宋朝以来,在多数时间里隶属会同县。从历史上看,洪江古商城起源于春秋,成形于唐朝,鼎盛于明、清。最初只是一个小村落,但是因为其位于巫水与沅江的交汇处,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水运条件,元末已成为湘黔交界处的大圩场及湘西南重要的驿站和商埠,以集散地方土特产如茶油、桐油、木材、白蜡、工艺制品等闻名于世。明、清时已成为湘西南物资集散地及商贸重镇,有“五省通衢”之誉。
参考资料
湖南非金属矿产概况是怎样的?.中国国情.2024-06-22
水电集团承建的挂治水电站首台机组成功并网发电.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4-06-19
加快建设沅江(清水江)高等级航道湖南段调研报告.皮书数据库.2024-07-05
常鲇两千吨级航道建设进展顺利.常德市人民政府.2024-07-07
张胜调研常鲇2000吨级航道建设情况.湖南省交通运输厅.2024-07-07
常鲇2000吨级航道建设工程项目部在沅江市落成.沅江市人民政府.2024-06-22
常鲇航道再升级!2000吨级“黄金水道”呼之欲出.常德市人民政府.2024-06-23
今天,常益长高铁全线贯通!.腾讯网.2024-07-07
“水陆空铁”全开,洞庭湖联通世界丨海边湖南·交通达海.腾讯网.2024-07-07
千里沅江第一条过江隧道建成通车.中国政府网.2024-07-07
泸溪多措施保护沅江水岸生态环境.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4-06-28
系统施治 还沅江一脉清水——沅陵县扎实做好水生态治理工作纪实.华声在线.202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