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
武威市,简称“武”或“凉”,古称凉州、姑臧、雍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地级市,地处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东端,总面积32351.6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武威市常住人口144.51万人。
武威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分为三部分:西南部为祁连山脉地,中部为走廊平原,东北部为沙漠。市境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日照充足,降水少,蒸发量大。西汉时,霍去病击败匈奴,河西走廊纳入西汉版图,境内置武威郡,隶属凉州刺史部。晋朝时,武威郡属凉州。宋时,在凉州置西凉府,属甘肃军司。清时,置凉州府,属凉庄道。2001年5月,撤销武威地区设立地级武威市。截至2023年6月,武威市下辖1个区、2个县和1个自治县。
武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汉唐文化、五凉文化、边塞文化、贤孝文化等多种文化。境内历史文化遗存以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稀世珍宝西夏碑、“陇右学宫之冠”文庙、“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等为代表。武威自古就是多民族融合交流的地区,藏、汉、土等民族风俗习惯原始风貌保留完整,葡萄酒文化、饮食文化等历史悠久,武威郡贤孝、凉州宝卷、凉州攻鼓子、华锐藏族民歌、土族格萨尔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另外,境内还有古浪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文化遗迹。武威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有雷台景区、文庙景区、武威沙漠公园、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等知名景区。截至2025年3月,武威市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0处、AAA级16处、AA级2处。
武威市处于兰州市、白银、银川市、西宁市城市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和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中间地带,是西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奶产业、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等是武威市重点产业。武威地处西伯利亚铁路的咽喉地位,是西部重要的交通隘口城市。兰新、干武铁路、G30、金武高速、G312国道贯穿全境,金昌金川机场距武威60千米。2024年,武威全市生产总值达750.02亿元。
名称
武威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石羊河上游。武威在西汉初为匈奴所占据,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征服河西,为了纪念这一胜利,后来把这块地方取名武威,并设武威郡,以显示西汉王朝的军威和武功到达河西而得名。西汉时称姑臧,东汉时改称武威。明代改凉州卫,清代改武威县。1985年改为武威市。
历史沿革
先秦至三国
公元前3300年至前2050年今武威市下双镇、丰乐镇,古浪县裴家营乡,天祝藏族自治县东坪乡等处,考古发现石刀、敲打器、石斧等石器,刀柄、骨锥、骨饰等骨器,彩陶杯、盆、罐、钵、夹砂素面陶罐等陶器。说明在五千多年前的马家窑文化时期,武威地区一带已有人类活动。
西汉文帝前元六年(前174年)匈奴占领河西。
西汉建元三年(前138年)刘彻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张骞一行百余人,从长安出发,经陇西县、过黄河进入河西走廊,被匈奴所扣。元光六年(前129年)逃出匈奴地界,出使西域诸国后于元朔三年(前126年)返回长安。
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春,霍去病击败匈奴,河西走廊纳入西汉版图,后置武威、酒泉市、张掖市、敦煌市4郡。境内置武威郡隶属凉州刺史部,领10县。
东汉刘协兴平元年(194年)六月,武威郡隶属于雍州,领14县。
东汉建安十一年(206年)七月,凉州太守张猛杀雍州刺史邯郸商,雍州兵围攻武威郡,张猛焚楼自杀。
三国曹丕黄初元年(220年)十月,重置凉州,辖武威等7郡,武威郡领14县。
三国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凉州卢水胡治元多等,进犯河西。魏文帝召回邹歧,以京兆尹张既为凉州刺史讨伐胡。张既声东击西,以奇兵制胜,平息了河西战乱。
西晋至南北朝
西晋初,隶属武威郡,辖7县。司马邺建兴二年(314年)五月,张寔建立前凉,建元永安,设置凉州、河州、沙州、定州、商州和秦州共6州。武威郡属武威郡,领9县。
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年)十月,吕光改元太安,定都姑臧,史称后凉。后凉辖武威等26郡,武威郡领7县。司马德宗义熙四年(408年)十一月,秃发傉檀称凉王,首都移至姑臧,置武威郡等14郡及邯川护军。武威郡隶属凉州,领7县。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五月,段业创建北凉,置有凉、秦、沙3州。武威郡隶属秦州,仍领7县。晋安帝隆安四年(400年),李暠建国西凉,以汉人一万户侨置会稽、广夏2郡,余户分置武威、武兴、张掖3郡。武威郡仍领7县。
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年),太武帝拓跋焘亲征河西,灭北凉,据河西,境内仍为武威郡,属凉州,武威郡领林中、襄城2县。
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年),灭北魏,据凉州,置武威、昌松、魏安、番禾、广武5郡。武威郡领4县。
北周世宗宇文觉二年(558年),置凉州总管府,治所姑臧,统武威、广武2郡。武威郡领8县。
隋至五代
杨坚开皇元年(581年),废武威郡,置凉州总管府,治所姑臧。隋炀帝大业初年(605年),废凉州总管府,复置武威郡,郡治姑臧县,领4县。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出巡河西,命裴矩以厚利诱高昌王麴伯雅及伊吾郡唐朝39吐屯设等,召使人朝。六月,在焉支山(又名燕支山,在永昌山丹两县交界处)举行盛大集会,会见高昌王麴伯雅、伊吾吐屯设及西域27国使者,令武威、张掖市士女盛妆纵观,衣服车马不鲜艳者,郡县督课之。方圆数十里内,骑乘充塞,载歌载舞,以示中国之盛。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武威鹰扬府司马李轨举兵反隋,攻占河西诸郡,自称大凉王。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八月,突厥袭凉州,败杨恭仁,掠男女数千人而去。武德八年(625年)四月,凉州胡人睦加陀引突厥袭都督府,被长史刘君杰击退。武德九年(626年)三月,突厥进攻凉州,被都督长乐郡王幼良击退。
李世民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10道,凉州属陇右道。武威郡属凉州,辖治范围仍沿用隋朝建置。李隆基天宝(742年)又改凉州为武威郡,辖5县。
唐至德二年(757年)正月,河西兵马使盖庭伦与武威九姓商胡安门物等杀节度使周泌,聚众六万造反。武威大城之中,小城有七,胡据其五。唐支度判官崔称与中使刘日新以二城兵攻之,经十七日乃平。
李亨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武威郡为凉州。李豫广德二年(764年),凉州被吐蕃占据,置西凉府。李柷天佑四年(907年),朱温废帝建立后梁,之后黄河流域先后由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更替建国,史称“五代”时期。“五代十国”时西凉府虽领神鸟、嘉麟2县,曾间置节度使或留后,但始终为吐蕃自立政权自置官吏统治。
宋至清
赵匡胤建隆元年(960年),吐蕃部族在西凉府设置西凉府折葛支、西凉府六谷部首领潘罗支等自立政权。赵光义至道二年(996年)七月,北宋辖管西凉府,领姑臧、神鸟、番禾、昌松和嘉麟5县。李仁孝明道元年(1032年),李元昊攻占甘、凉二州,从此,河西属西夏版图。赵祯景祐三年(1036年),在凉州置西凉府,属甘肃军司(治张掖市)辖。其下所置史无记载。
宋绍圣元年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西夏重修凉州护国寺,并立《重修凉州护国寺感通塔碑》。碑现存武威市文庙。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孛儿只斤·忽必烈在永昌府置永昌路,降西凉府为州。永昌路属甘肃行省,辖领西凉州和庄浪县两个县级政权。
明洪武五年(1372年),置甘州卫(今张掖)和庄浪卫(今永登县),统领河西地区。
明洪武十年(1377年)凉州都指挥濮英增修并加固了武威城。是年春,武威郡人百户刘林,抵抗元残余势力也先帖木儿的进犯,战死于窦融台下。当地人改窦融台为刘林台(今皇娘娘台),以示纪念。凉州千户江亨防守和戎时,将和戎改名古浪县,并筑城,古浪自此得名。
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正月,在庄浪设置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统领河西各卫所。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由庄浪县徙治甘州。辖张掖市5卫(甘州左卫、右卫、前卫、后卫、中卫市)及永昌、凉州、庄浪、西宁市、临河等卫户所。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部将贺锦西征,占领了武威郡,并设官治理。
清代承明制,为西宁道。辖凉州卫、镇番卫、永昌卫、庄浪卫武公古浪守御千户所。清康熙二年(1663年),改为凉庄道。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改凉州卫为武威县,改永昌卫为永昌县,改庄浪卫为平番县,改镇番卫为镇番县,改古浪县守御千户所为古浪县。置凉州府,治所武威县,隶属凉庄道。领5县及庄浪茶马厅。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凉庄道为甘凉道,治所武威县。凉州府隶属甘凉道,领5县及庄浪茶马厅。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二年(1842年),林则徐被遣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途经武威,清留住8天。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林则徐获释回归,奉命代署陕甘总督,处理祁连山脉与青海省藏民骚乱,途经武威住一个多月。
清同治元年(1862年),陕西回民反清军的反清斗争蔓延到甘肃省,延续10年之久,武威郡受害极大。是年十月武威开始办团练。
清宣统三年(1911年),齐振鹭二次发动抗暴斗争失败,被杀于武威城大十字。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初沿清制。民国十一年(1922年),废除府州,分甘肃道为甘凉道和安肃道。甘凉道治武威县,领9县。
民国十六年(1927年)5月23日凌晨5时20分,武威、古浪县一带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震中烈度为11度。古浪县城几乎所有房屋倒塌。
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13日国民革命军团长刘志远率100余人,突袭武威郡镇守使马廷勷的住所,马仓皇出逃。7月21日,马廷勷卷土重来,攻陷凉州城,进行大屠杀、大焚掠,雄伟的凉州城北城门楼被烧毁。中国国民党委任的县长张东瀛被马部士兵杀死,史称“凉州事变”。
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镇番县为民勤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七月,甘肃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成立,辖8县,治所武威。
1936年11月13日,红27师81团沿黄羊川北上,击退守敌,占领古浪县城外的东升和边墙屲。14日,81团向古浪城发起进攻。15日,红9军全军进抵古浪县城。红9军共两个师、六个团,加上军直属部队6000余人,在古浪城苦战三天,歼敌2000余人,但自身伤亡2400余人。中国工农红军古浪征战前后10天左右,将士们英勇顽强、浴血奋战、舍身忘死、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纪律严明、作风严实、爱护人民的优秀品德,永远留在了古浪人民心中。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3月7日,日本侵略军12架飞机空袭永昌县返回时,以机关枪扫射武威县城。
民国三十年(1941年),将甘肃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改为武威专员公署,治所武威县,辖武威、民勤县、永昌、古浪县、永登5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14日,甘肃行政公署武威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下辖武威、永登、景泰、古浪、民勤、永昌6县。
1950年5月,天祝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归武威分区管辖撤销张掖市分区,张掖、民乐县、山丹县三县划归武威分区;将景泰县并入靖远县。
1955年10月,武威、酒泉市两专区合并,成立张掖专区。
1961年11月,恢复武威专区,辖武威、民勤、永昌、古浪和天祝藏族自治县。
1963年10月,永登县、景泰两县划归武威专区。1969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右旗划入武威专区。1970年3月,永登县划归兰州市。
1979年7月,国务院决定将阿拉善右旗交由内蒙古自治区管辖。
1985年4月,撤销武威县,设立县级武威市。同年5月14日,景泰县划归白银市。至此,武威地区辖县级武威市及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共3县1市。
2001年5月,撤销武威地区设立地级武威市,原县级武威市改称为凉州区。武威市人民政府驻地凉州区,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共3县1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武威位于东经101°49′~104°16′,北纬36°29′~39°27′之间。地处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东端,东靠白银市、兰州市,南部与青海省为邻,西与张掖市、金昌市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连。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0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26千米,总面积32351.69平方千米。其中陆地32077.75平方千米,占99.15%,水域273.94平方千米,占0.85%。
气候
武威市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降水少,蒸发量大,夏季短而炎热,冬季长而寒冷,气温日、年较差大,空气干燥,多干旱、大风、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年平均气温为7.7℃.气温1月最冷,平均气温-8.75℃,7月最热,平均气温21.9℃。武威地区阴雨天气少而光照充足,全年实际日照时数长达2570小时~303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8%~68%,是中国日照时数最多地区之一。由于气候干燥,降水少,近地层空气水汽含量较少,中、北部川区年平均相对湿度为45%~54%,南部中低山区为55%~58%。武威地区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空气干燥,且多风沙天气,造成蒸发量大,川区年蒸发量达2020毫米~3040毫米,相当于年降水量的12~23倍,从年内变化看,5月~6月蒸发量最大,12月至次年1月蒸发量最小。年平均降水158.3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月~7月,秋季8月~9月,8月为全年降水量最多的月份为39.9毫米。武威地区地处河西走廊东部,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影响,盛行西北风,年平均风速2.0米/秒。
地质
武威市地层发育比较全,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纪、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均有分布。武威地区地质构造单元上属祁连山脉褶皱系,在由西北向转向东西向的转折带上。根据李四光板块学说,这一地区乃是阿拉山古陆块前沿祁连山吕梁弧西翼的一部分,处在板块与地槽的接触带与走廊过渡带上。主要褶皱有天堂寺前震旦系单斜构造、加里东期的车轮沟一毛藏寺复式背斜、海西一印支期的旦马向斜、红腰岘一双龙向斜等。主要断裂有北西西一东南向尖山台大断层组、西北向毛毛山、松山一老虎山深大断层组、北西向喜鹊岭的深大断层组、南北向华隆沟断裂等。
地形地貌
武威市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地势呈西高东低,局部地形复杂。地形可分为三带。南部祁连山脉区,海拔在2100米~4800米之间,山脉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中部平原绿洲区,海拔1450米~2100米之间,地势平坦。北部荒漠区,海拔1300米左右。境内最高峰天祝岗什卡雪峰咔哇掌位于县境西北,海拔4872米,最低点民勤白亭海位于民勤县北部,海拔1020米。
土壤
武威市地跨祁连山区、河西走廊、腾格里沙漠三大地貌单元,地质结构复杂,地貌特征多样,气候、水文地质、成土母质和人为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土壤的多样性。从西南到东北差异很大。西南部高山地区土壤都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变化规律,东北部地区地势平缓,土壤和植被变化过渡平缓,差距不明显。武威市土壤的种类可分为16个土类44个亚类57个土属。按照地势高低依次分布,有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山地灰褐土等。
水文水利
水文
武威境内所属黄河流域与内陆河的石羊河流域两大河流。黄河流域在武威境内过界水量23.15亿,通过长度68千米,主要有流域的大通河、金强河、松山、新堡河、石门河5条水系10条河流的一级沟22条,291千米,二级沟1049条,1023千米,三级沟1248条,769千米,沟壑密度每平方千米1.95千米,黄河流域面积3620.22平方千米,占武威市行政辖区面积的11%。石羊河流域总面积4.16万平方千米。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面积2.91万平方千米,占武威市行政辖区面积的89.95%。从东到西有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8条河流,8条一级河流总长717千米,二级河流118条1804千米,三级河流3149条5503千米,四级河流4641条4084千米,河网平均密度1.57平方千米。
武威市高山湖泊集中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区和高山峡谷区,是第四纪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蚀湖和冰湖。其中比较大的有马牙雪山拉姆兰措湖、德木却兰措湖,冰沟河源头的紫尔龙海(亦称冰沟天池)等。武威平原地区的湖泊分为两类:冲积扇前缘之间低洼湖泊和位于细土平原上的河道湖。有邓马营湖、黑马湖、熊爪湖、武始湖等。地下水的分布与地表水源的分布基本一致,天祝藏族自治县及其边缘的西南部地区比较丰富,且埋藏度浅;向北、向东进入古浪县、武威后水量逐次渐少,至民勤县境内地下水最少,埋藏度最深。地下水包括基岩裂隙水、碎屑岩裂隙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三大类型。
水利
截至2022年末,武威市已建成中小型水库17座,调蓄水池440座,万亩以上灌区22个,推广高效农业节水技术25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38。累计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27处,供水管线达2.79万千米。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3%,供水保证率达到9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红崖山水库位于武民公路60千米处,设计库容1.27亿立方米,水库面积30平方千米,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沙漠水库。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武威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武威市耕地425653.77公顷(638.48万亩);种植园用地11711.76公顷(17.57万亩);林地874477.05公顷(1311.72万亩);草地968298.05公顷(1452.45万亩);湿地27081.67公顷(40.62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8664.93公顷(103.00万亩);交通运输用地28979.70公顷(43.47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7949.61公顷(41.92万亩)。
矿产资源
武威市矿产资源主要以煤炭和非金属类矿产为主。已发现煤炭、油母页岩、铁、钛、铜等各类矿产45种;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的有煤、铁、锰等34种;优势矿产为煤、晶质石墨、芒硝、石膏等。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地292处,其中大型矿床11处,包括煤、稀土、晶质石墨、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砂等;中型矿床13处,包括煤、芒硝、石膏、电石用石灰岩、水泥用石灰岩等;小型矿床268处。其中煤炭已探明储量为16.7亿吨;石灰岩已探明储量为4.02亿吨(其中:电石灰岩0.21亿吨,水泥灰岩3.81亿吨),远景储量约18.91亿吨(其中:电石灰岩3亿吨,水泥灰岩15.91亿吨);石膏已探明储量为9.8亿吨;油母页岩已探明储量8.73亿吨;芒硝已探明储量0.08亿吨;钛铁矿、石墨、稀土储量分别为28万吨、667万吨和70万吨。
风能资源
武威市民勤县红沙岗、独青山,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滩和古浪县黄花滩等区域是风能富集区,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在6.27—7.12 米/秒,年平均风功率密度267—287瓦/平方米之间,风电场风功率密度等级为1-2级,年风能有效利用时数达2200小时以上,极具风电开发价值。区域内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强烈,主要风向为西北风,风速稳定,空气浮尘少,环境质量好,可以确保风电设备安全运行。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建成风电项目装机规模145万千瓦,在建风电项目装机规模155万千瓦。
光热资源
武威市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时数在3000—3500小时之间,年太阳总辐射量5040—6300兆焦/平方米之间,属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域。尤其是凉州区九墩滩、民勤县红沙岗、古浪县黄花滩等区域,地形地貌平坦,可利用戈壁荒漠面积大,具有良好的太阳能开发利用条件。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建成光伏发电项目装机规模315万千瓦,在建光伏发电项目装机规模300万千瓦。
水资源
2022年,武威市水资源总量14.9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036立方米。年末7座重点水库蓄水总量1.04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长20%。全年总用水量14.37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3%。其中,生活用水0.89亿立方米、增长10.9%,工业用水0.21亿立方米、下降46.5%,农业用水11.32亿立方米、下降5.8%,生态用水1.95亿立方米、增长17.5%。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216立方米、下降19.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4.9立方米、下降53.7%。
威地区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11.83亿立方米,入境水资源27.88亿立方米,河川径流量39.71亿立方米。境内消耗和转化的水资源11.31亿立方米。出山径流量10.74亿立方米,出境水资源28.4亿立方米。武威地区平均年地下水天然补给量6.301亿立方米,地下水综合补给量9.412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地下水天然补给量5.45亿立方米,综合补给量8.07亿立方米。
林地质资
截至2022年,武威市林地面积1312万亩,其中,凉州区72万亩、民勤县802万亩、古浪县92万亩、天祝藏族自治县346万亩。森林面积922万亩。森林面积按区域分:南部祁连山脉水源涵养林355万亩、中部绿洲防护林56万亩、北部防风固沙林511万亩。森林蓄积量1050万立方米,其中武威郡区61万立方米、民勤县5万立方米、古浪县33万立方米、天祝县951万立方米。
草地资源
截至2022年,武威市草原总面积1452.43万亩,约占全市国土面积3.23万平方千米的30%,其中:天然牧草地1000.07万亩,人工牧草地0.24万亩,其他草地452.12万亩。主要分布在南部祁连山区和北部荒漠地区。凉州区草原总面积163.17万亩,占全市草原总面积的11.23%,其中,天然牧草地面积104.96万亩,人工牧草地0.03万亩,其他草地58.18万亩;民勤县草原总面积456.7万亩,占全市草原总面积的31.44%,其中,天然牧草地面积135.73万亩,人工牧草地0.01万亩,其他草地320.96万亩;天祝县草原总面积473.19万亩,占全市草原总面积的32.58%,其中,天然牧草地面积470.56万亩,人工牧草地0.16万亩,其他草地2.47万亩;古浪县草原总面积359.37万亩,占全市草原总面积的24.74%,其中,天然牧草地面积288.82万亩,人工牧草地0.04万亩,其他草地70.51万亩。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武威市野生植物涉及3门8纲44目108科499属1611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发菜);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2种(冬虫夏草图、绵刺、瓣鳞花科、蒙古扁桃、桃儿七属等)。纳入CITES华盛顿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种(兜蕊兰、凹舌兰、珊瑚兰、火烧兰、肉苁蓉等)。
动物
武威市境内有野生脊椎动物1门5纲29目81科200属351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陆生脊椎野生动物72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种(金雕、玉带海雕、猎隼、荒漠猫、雪豹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5种(大鵟、云雀、赤狐、豹猫、马鹿等)。甘肃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灰雁、斑头雁、赤嘴潜鸭、渔鸥、大白鹭等)。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2年末,武威市共有3个自然保护区。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在1982年建立的省级沙生植物保护区的基础上,经甘肃省政府批准将面积扩大28倍后,于2002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处民勤县境内,石羊河流域下游,南北长约90km,东西宽约6.5~125km不等,批复面积389882.5公顷,实际管理图示面积396493.29公顷,约占民勤县国土面积的1/4、武威市国土面积的1/8,因区内有汉代连城、古城遗址而得名。保护对象:极端脆弱的荒漠生态系统、荒漠天然植被群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古人类文化遗址。
自然灾害
武威市自然灾害类型主要有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主要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寒潮、霜冻、雷电、暴雨洪涝和冰雹等。
武威市地处祁连山脉河西走廊地震带,地震频发,历史上武威市及邻接地区有明确记载的地震多达47次。如1927年的古浪八级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波及甘肃省、青海省、陕西省等地,造成武威4万余人死亡,倒塌房屋4万多间,引发区内多处滑坡,其中灯山滑坡,造成1个村庄被掩埋。2022年1月8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该地震对武威市影响较大,导致域内多处山体有潜在滑坡、崩塌危险。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末,武威市下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仁和路36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武威市常住人口144.5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1.31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9.35%,比上年末提高1.1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1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84‰;死亡人口1.52万人,死亡率为10.5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2‰。
民族
武威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地区,聚居着汉、藏、回、蒙古等41个民族,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共有8.13万人,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是全省民族工作的重点地区之一。
语言
武威是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多民族,多语言。在汉辟河西前,这里曾居住着大月氏、匈奴等少数民族,河西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后,曾有大量中原官吏、将士、移民迁入河西,语言发展呈多元化。加上受长期居住在河西的少数民族,如吐蕃族、党项族、蒙古族、藏族等民族语言的影响,逐渐产生了武威方言。根据方言的特点划分,武威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的西北次方言。按照现在地域划分,武威方言主要包括凉州区方言、民勤方言、古浪县方言和天祝藏族自治县方言。同普通话相比,武威方言在语音方面的差异较大,声母系统中z组声母与zh声母有混读的情况,韵母系统中有前后鼻韵母不分的现象等差别。例如武威口音的最大特色就是把普通话里前鼻音an en in un 发成后鼻音ang eng ing ong。比如把“山药”(阳芋)说成“桑月”,把“吃饭fan”说成“吃放fang”;把“分fen手”说成“风feng手”; “声音yin”说成“声英ying”;“结婚”hun说成“结烘hong”。
宗教信仰
武威市是一个多宗教并存的地区,截至2022年末,武威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齐全。有罗什寺、海藏寺、龙泉观等宗教活动场所。其中,凉州大云寺是武威历史上最古老的一座佛教寺院,位于武威城东北隅,创建于晋朝升平年间(357-361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武威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随着古代民族迁徙,商旅往来,域外的宗教如佛教、袄教、东方基督教(拜占庭)中的一支——景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武威开始出现多种宗教并存的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务院设立民族宗教事务局,主管全国宗教事务工作。地方各级也先后设立了民委及宗教局、处、局(科)等管理机构。武威地区于1979年在行署设立民族事务委员会。1983年改为民族宗教处。
东汉后期,武威郡原致力于经学的一批名士儒生,开始崇信佛教。晋朝永嘉之乱后,竺法护由长安至凉州避乱,把他所翻译的佛教经典也带到了河西。根据武威天梯山石窟中吐蕃文物和壁画证明,藏传佛教于吐蕃占领凉州后传人。道教传入武威,约于两晋时期,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道教开始在甘肃省广泛传播时,盛行于一批儒土之中,他们崇尚道家,侈谈玄学。伊斯兰教,武威人称回教、小教或清真教。李治永徽二年(651年),阿拉伯帝国国王遣使朝贡,以后伊斯兰教随大食人传入中国。近代学者马凡在其《河西的环境》一文中认为,“回教在河西的历史颇久,唐代以后由新疆一带进而达河西,河西遂成为回教向东发展的根据地。天主教是由比利时耶稣会士法国人方玉清(教名方德望)到凉州、甘州一带传教。主要在武威西乡松树庄,永昌东乡九坝、永宁堡,山丹东乡老君甘泉子、徐家盘山等地传教。基督教也称新教。最早到武威传教的基督教传教士是英国籍劳牧师。武威基督教有4个派别,即内地会、中华基督教会、浸信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经济
综述
武威市,处于兰州市、白银、银川市、西宁市城市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和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中间地带,是西部重要的交通隘口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武威市打造了“三大特色产业带”、发展“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壮大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奶产业、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等7条重点产业链。2022年全市经济总量迈上660亿元大关,达到663.35亿元,总量居全省第5位。
2024年,武威全市生产总值达750.02亿元。
第一产业
武威市是传统农业大市。牛、羊、猪、禽等是武威市农业八大优势主导产业。2022年,新认证“三品一标”7个,累计达332个、居全省第3位,新增“甘味”品牌11个,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4个,农产品外销量达70%以上。农业增加值连续9年稳居全省第一。武威市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79.7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八大优势主导产业产值287.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75.6%。
截至2022年末,武威市初步形成凉州区发放、四坝、羊下坝,民勤县苏武、三雷,古浪县永丰滩镇、土门等城郊、井灌区乡镇为主的精细蔬菜产业带;以古浪县黄花滩移民区、凉州区、民勤县沿沙乡镇为主的戈壁农业产业带;以天祝藏族自治县南阳山片区、哈溪,古浪县黄羊川、十八里堡等沿山冷凉区乡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带;以天祝县金强川区、凉州区张义山区以及古浪县黄羊川、十八里堡等南部山区或二阴山区乡镇为主的高原有机外向型蔬菜产业带。全市发展蔬菜的乡镇达到83个,占乡镇总数的90%以上,常年生产茄果类、叶菜类等9大类300多个品种的多样化种植结构。
2022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9.48万亩,总产量291.36万吨,其中设施蔬菜面积22.5万亩,总产量达到120万吨以上,位居全省第1位。全市食用菌产量10.6万吨,居全省第一位。全市食用菌“三品一标”产品达到7个,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2项,注册食用菌商标5项。2021年9月武威市被成功授予“中国食用菌之乡”,天祝藏族自治县被成功誉名“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全市羊饲养量1102.1万只,存栏量619.1万只。民勤县获誉“中国肉羊之乡”“中华苏武沙羊美食之乡”。申请获得“武威郡羊羔肉”“民勤羊肉”“天祝羊肉”等地理标志产品品牌5个。武威是中国唯一被命名的“中国葡萄酒城”。“凉州皇冠梨”“民勤红枣”“民勤枸杞”被认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河西走廊酿酒葡萄入选“甘味”知名区域公用品牌。
第二产业
食品加工、奶产业、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信息产业、特色医药等是武威市工业重点产业。2022年,武威市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88.2亿元,比上年增长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
2019年,武威市引进伊利集团建设武威伊利绿色生产及智能制造示范应用项目,从签约到一期建成投产、到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用了不到三年时间。2022年,武威市制定印发《武威市奶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把奶产业链确定为全市7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同时,确定武威伊利股份为“链主企业”,初步形成了以乳制品加工为核心,集饲料加工、包装印刷、生物医药、物流物联等为一体的奶产业集群,产业链总投资超过100亿元。2022年,奶产量达30.5万吨,奶产业链条实现产值60.69亿元。
武威市引进远景能源、嘉寓集团、特变电工等行业头部企业,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截至2022年6月,风电装备制造已形成2吉瓦风机总装、400套大兆瓦级风电叶片生产能力,累计生产风机140台、叶片1230支。太阳能光伏装备制造已建成3.5吉瓦光伏组件、400兆瓦光伏逆变器生产能力,累计生产组件800兆瓦、逆变器400兆瓦。
第三产业
文化旅游产业是武威市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2017年以来,武威市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振兴第三产业的重要龙头和支柱产业来发展,投资百亿元实施了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项目。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提升改造及改扩建工程、苏武沙漠大景区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武威温泉度假村、头道槽沙漠旅游景区、塔尔湾冰雪嘉年华等一批由社会资本投入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成投用。全市宾馆饭店发展到513家,床位数达到3.23万张。星级饭店发展到22家(其中,四星级饭店4家、三星级饭店15家、二星级饭店3家)。A级景区发展到23家(其中,4A级7家、3A级13家、2A级3家)。旅行社23家。旅游商品生产销售单位40多家。2022年武威市举办了2022年“中国旅游日”武威分会场主题宣传等宣传推介活动,发布精品旅游线路18条,其中1条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线路。
2022年,武威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亿元。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234.7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8.5亿元。全年累计接待游客94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6.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7亿元、比上年下降21.04%。
经济功能区
武威市共有7个工业园区,其中包括甘肃武威工业园区、甘肃武威黄羊工业园区、武威民勤红沙岗能源化工工业集中区、武威古浪工业集中区、武威天祝金强工业集中区等5个省级工业园区。
甘肃武威工业园区始建于1993年,2006年3月被省政府认定为第一批省级开发区,园区总规划面积15.94平方千米,已建成区面积9.88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园区已初步构建起了以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及饮料制造等主导优势产业为基础,新型建材、综合加工、包装印刷产业为补充,配套发展商业商贸、物流仓储等产业。园区先后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绿色园区”。先后引进伊利股份、福建达利、青岛啤酒、甘肃电投、新疆天康、亿利洁能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园区。园区现有规上工业企业32户。2022年,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6.5亿元,同比增长11%。
社会
教育
2023年,武威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863所,在校(园)学生(幼儿)265184人。其中,高职院校2所,在校学生22187人、减少1770人;中等职业学校12所,在校学生15227人、减少551人;教师进修学校1所;普通高中20所,在校学生29404人、减少905人;初级中学109所,在校学生50420人、增加2032人;小学384所(教学点177个,完小207所)、减少60所,在校学生103358人、增加577人;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学生163人;幼儿园332所、减少25所,在园幼儿44425人、减少581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初中在校学生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率96.7%(其中升入普通高中比率61.2%,升入中职学校比率35.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6.5%。
武威职业学院是经教育部备案、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先后融合了武威教育学院、武威财贸学校、武威师范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915年的武威师范学校。2018年甘肃省教育厅、武威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在学校联合设立“中科低碳新能源技术学院”,是中科院在全国首次、也是唯一与高职院校的联合办学。学校占地面积1646亩(包含太阳能光伏电厂面积),建筑面积42.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2.8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45亿元,图书馆藏书154万册。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武威市有艺术表演机构2个,文物保护机构23个,图书馆5个,国有博物馆纪念馆11个,文化馆5个,乡镇文化站101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100%。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6%,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85%。
科技
2022年,武威市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47项,其中省级49项。登记各类科技成果85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家,累计达到69家;新认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29家,累计达到73家,入库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149家。选派科技特派员612名。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1.1亿元,同比增长32.1%。全年获得授权专利1136件,其中发明专利39件、实用新型专利1025件、外观设计专利72件。有效发明专利307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12件。
2021年,由武威市新金城种业有限公司研发的“优质、多抗、耐贮运金城系列西瓜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项目荣获2020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医疗
2023年末,武威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877个。其中公立医院12个,综合医院6个,中藏医院5个,专科医院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27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个,卫生院96个,村卫生室121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9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4个,卫生监督所(中心)3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20个。年末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493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263人,注册护士6917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4882张,其中医院10735张,卫生院2509张。全年总诊疗人次958.14万人次,出院人数40.4万人。
武威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42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急救、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综合医院。是兰州大学医学院、甘肃省中医药大学、河西学院等高等院校教学医院。一期建设项目于2013年7月开工建设,2015年7月20日落成启用,建筑面积25.46万平方米。医院目前设有临床科室30个,二级临床学科50个,医技科室7个,行政后勤职能科室31个。现有6个疾病研究所,3个重点实验室,7个市级重点学科和1个省级重点学科,医院日均门诊量达2000人次,单日门诊量最高达3836人次,住院病人数最高达1441人。设置手术间17间,目前开放11间,单日手术量最高达46台次。
体育
截至20221末,武威市共有市体育馆、市体育场等8个公共体育场馆、25个乡镇体育健身场、14个乡镇及社区体育健身广场、69个乡镇和社区体育健身中心、1125个村级体育场,34个足球场,配套健身路径110余条。各级各类体育场地5482个,体育场地面积347.4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37平方米。有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4000多人,体育单项协会(俱乐部)20家,国民体质监测点5个。每年组织体育赛事活动1000场次以上,举行武威市区万人健步行、天祝藏族自治县赛马大会、民勤县沙漠半程马拉松赛、古浪县长城徒步走等体育活动。2023年末,武威市共有体育场地5928个,体育场地面积360.3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6平方米。全年在省级以上体育比赛中,荣获奖牌69枚,其中金牌22枚、银牌13枚、铜牌34枚。
武威市体育场位于武威职业学院西北侧,占地面积34401平方米,可容纳2.2万人,为乙级中型体育场,是校地共建市列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建设有8条400米标准环形塑胶跑道及人工草坪足球场,跳高、跳远场,百米直跑道,障碍水池,室内跑廊等设施。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武威市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09万人,其中离退休人员5.54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参保7.43万人,其中离退休人员2.1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0.73万人,其中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数26.15万人。年末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75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领取人数2444人。年末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5.87万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1638人。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11万人、比上年增加0.28万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1.55万人、比上年减少4.9万人。社会救助: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1.31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5.33万人,农村特困供养0.58万人。年末福利院1所,在院人数172人;民办养老机构7所,拥有床位4188张;农村敬老院9个。年末各类养老机构拥有床位数7548张。
生态环境
2022年,武威全市14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比例为100%。全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89天,优良天数比率为79.4%,比上年下降6.4个百分点。全市完成造林面积24.11万亩。其中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面积10.8万亩。森林覆盖率(含保护区)达到19.01%。完成防沙治沙35万亩、人工造林40万亩、封育22万亩,治理退化草原76万亩、水土流失面积27平方千米。高效实施“五赋两转一打造”工程,开展水生态综合治理。严控地下水开采,用水总量控制在15.67亿立方米以内。
交通
综述
武威,东接兰州市、南靠西宁市、北临银川市和内蒙古自治区、西通新疆,处于西伯利亚铁路的咽喉地位,是西部重要的交通隘口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兰新、干武铁路、G30、金武高速、G312国道贯穿全境。金昌金川机场距武威60千米。
公路
截至2021年末,武威市公路总里程达13234.206千米。其中:国道963.309千米,省道1264.817千米,县道2392.313千米,乡道2382.459千米,村道6231.308千米。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612.192千米,一级公路188.571千米,二级公路992.053千米,三级公路1510.071千米,四级公路9620.49千米,等外公路310.829千米。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40.9千米。
铁路
截至2020年末,武威市铁路运营里程447千米。境内有兰新铁路和干武铁路两条普通铁路。在境内设有武威站、武威南站等火车站。武威火车站位于武南镇,也是武威铁路分局的所在地;武威南站已建成为兰新复线国际列车编组站和干武电气化终点站。2010年12月20日,武威站房改建工程正式竣工。新建武威站房建设场地位于武威市既有火车站站址,站房按线平式中型旅客站房设计,整体建筑呈“一”字形,分东中西三部分,主体建筑为三层,局部建筑为四层,建筑总长158米,南北宽32米,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8.6米,最多可容纳3000名旅客候车。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末,武威市公交公司拥有新能源公交车519辆,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公交公营、绿色出行。开通公交线路53条,开通夜间公交班线5条,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32.12%。拥有出租车2359辆,探索推行了定制客运,市民出行更加便利。落实了“温馨公交卡”“爱心公交卡”等公益惠民政策。
文化
综述
武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武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以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稀世珍宝西夏碑、“陇右学宫之冠”文庙、“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等珍贵历史文化遗存为代表,汉唐文化、五凉文化以及天马文化、边塞文化、贤孝文化等各展异彩,形成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武威自古就是多民族融合交流的地区,藏、汉、土等民族风俗习惯原始风貌保留完整,葡萄酒文化、饮食文化等历史悠久,凉州贤孝、凉州宝卷、凉州攻鼓子、华锐藏族民歌、土族格萨尔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魅力。另外,还有像古浪战役纪念馆等一些“老前辈”传承的红色文化。
地域文化
汉唐时期的凉州,是地位重要的边城。自刘彻开辟河西扬其武功布其德泽以来,凉州就是迁客征士建功立业的边关。长河落日、瀚海阑干、金山烟尘、头射石,这些雄奇、苍凉的意象,往往是汉唐文人诗歌的表现意象。众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佳作,如王维的《凉州赛神》、元稹的《西凉伎》、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等等。在凉州的历史里,还留下了简墨迹、姑臧大都、凉州大马、霓裳羽衣等等汉唐文化印迹。
关于天马,最早见于《史记》。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派汉使携重金前往大宛求马,未果,汉使被杀,财物被抢。刘彻大怒,遂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前后两次征伐大宛,最终得到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3000匹凯旋而归,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玉门关时仅余阿哈捷金马1000多匹。此前汉武帝得到乌孙马,赐名曰“天马”。得到大宛大宛马后,便更改乌孙马为“西极”,命名大宛马为“天马”,并作《天马歌》赞之。经过汉武帝的推崇,天马的故事逐渐在中原大地流传开来。1969年,武威雷台汉墓中出土了以天马为原型铸造的马踏飞燕。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以汉代天马为原型铸造,1969年出土于武威雷台汉墓。1983年,铜奔马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五凉文化是凉土诸国在政权更迭与历史嬗变中形成的涵盖河西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各个层面的精神产品,是以武威郡为核心都邑的地域文化系统。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即经史学术系统、佛教文化系统和典章制度系统。五凉时期的学人在经学、文学、史学、哲学、天文、地理、艺术等方面发表见解,著书立说,很多成果被载入《晋书》《魏书》《北史》等“官修国史”中,形成了“史不绝书”的经史学术系统。如《十三州志》《敦煌灾录》《甲寅元历》《凉书 》等等。五凉时期从前凉张天锡主持翻译佛教经典开始,形成了佛教史上“凉土译经”体系,而至北凉开凿四大石窟形成了影响中原石窟风格的“凉州模式”,汇聚成颇具特色的佛教文化系统。天梯山石窟有“石窟鼻祖”之誉,它不仅影响了莫高窟的建造风格,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能有今日辉煌,也离不开“天梯山石窟”的影响。
凉州贤孝又称“凉州劝善书”,是流行于武威市凉州区城乡及毗邻的古浪、民勤和金昌市永昌县部分地区的一种古老而悠久的民间曲艺说书形式,其形成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元末明初。历史上凉州贤孝的演唱者多为盲人,师徒相承,口传心授。其内容主要以表演英雄贤士、烈妇淑女、孝子贤孙、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的故事为主,寓隐恶扬善、喻时劝世、因果报应、为贤尽孝等宗旨于其中,故名“贤孝”。武威郡贤孝的表演形式为一人自行伴奏说唱。唱词语言以凉州方言为主。凉州贤孝的音乐唱腔十分丰富,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曲牌,既有“凉州杂调”,又吸收了地方民歌的曲调,融汇化用,自成一格。
饮食
武威自古为多民族聚集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使得武威美食文化也呈现多元、多样化基调。尤其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畅通,中西文化交汇,为武威饮食文化注入了世界性元素,使当地饮食品种更加多元,特别是面食更加丰富。明、清时期,在西北甚至流传着“吃在武威”的佳话。武威是个富庶而乡浓的田园城市,出产的面粉好,面食就做得自然不会差。武威人饮食习惯,大多以面食为主,一日三餐一周七天,不管是三套车、凉面还是面皮子、牛肉面,都是铁打的胃口流水的面条。
武威“三套车”由武威郡行面、腊肉、冰糖大枣茯茶组成。“三套车”经营主要集中在武威市北关市场。行面制作时,先将优质面粉加少许盐,拌水和成行面硬团,发行后再切成条状备用。有顾客时,按照顾客的要求再捋成宽窄不等的长条状,入锅煮熟,盛入碗中再加预先配备好的由腊肉、木耳、蘑菇等制作的卤汤即成。腊肉由新鲜猪肉或猪肚加入传统腊汁及炖肉调料,经特殊烹调工艺制成,肉质香而不冲、肥而不腻、熟而不烂、肉色金黄。红枣茯茶是由冰糖、桂圆、核桃仁等加水熬制而成,味道香甜可口,色泽浓艳。
凉州大月饼,也称中秋月饼。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武威有句俗话:“五月端五穿出来,八月十五端出来”,其实端出来的就是凉州大月饼。凉州月饼,具有数十层各色花纹,且十分漂亮,其最大特点是“大”。凉州大月饼的做法看似简单,但每一个步骤都寄托了人们对中秋团圆的美好寓意。在武威,中秋夜家家户户都要以凉州大月饼以及瓜果、美酒赏月,庆祝佳节,庆贺丰收。如今,凉州大月饼通过登录中国中央电视台,已成为中国中秋文化重点关注的饮食文化。
艺术
武威郡攻鼓子是流传在武威市凉州区北乡一带尤其是四坝镇的一种民间鼓乐舞蹈。据有关专家考证,攻鼓子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上,四坝镇一带曾是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早在西汉以前,这里曾是野泽,海子遍布,水草丰美,许多游牧民族纷至沓来,在这里逐水草而居。少数民族素来骁勇善战,能歌善舞。众多少数民族汇聚一地时,乐舞更加发展兴盛起来,在凉州乐舞中,鼓是最重要的乐器之一。史书记载:环行急蹴舞攻鼓。这便是攻鼓子的起源。2008年,凉州攻鼓子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属传统舞蹈类项目。
华锐藏族民歌流传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及其周边区域,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据敦煌市文献资料的藏文残卷记载,古代藏人有用民歌作为交流沟通方式的习惯。到公元11世纪,“勒”体民歌成为安多群众最为喜爱的民歌形式之一,逐步繁衍发展起来。作为安多藏人的一支,华锐藏人继承并发扬了“勒”体民歌的形式和内涵,逐渐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华锐藏族民歌。华锐藏族民歌具有生动朴实、通俗易唱和抑扬顿挫的风格特征。按内容可分为叙事曲、情歌、哭嫁歌、讽喻歌等,其演唱形式包括独唱、对唱、齐唱、载歌载舞及问答式等多种,代表作品有《福禄绵羊歌》《创世纪三部曲》《席赞》等。
凉州半台戏又称“半台小戏”,是流传于凉州民间的一个传统戏曲品种。作为一种民间戏曲演出形式,半台戏在凉州北部,尤其是永昌镇、双城镇、下双镇等地较为盛行。凉州半台戏剧目繁杂、内容丰富,多以喜剧或闹剧为主,唱词极富特色,既有诗词化的娴雅婉转,又有口语化的通俗顺畅,还不失民间的生动鲜活。其唱腔曲牌约有百余首,成联缀体结构,民间称之为“联套”。2008年,凉州半台戏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遗”名录。
习俗
大年初一清晨,凉州乡间有“出行”的习俗。那天一大早,家人携带酒肴、香火、馍馍等祭品,赶着牲畜,到院外田野里,摆上祭品,燃着香火,并燃起一圈麦草火,然后男女老幼,牵着牲畜,绕着火堆顺时针转几圈、逆时针转几圈。德高望重的长者念诵祈祷神灵保佑出行大吉、人畜兴旺之类的祝词,然后燃放鞭炮。牲畜也得到了特别的优待,能吃到祭奠的馍馍。回家时,再将剩下的馍馍揣在怀中,此意是“空怀出门,满怀进门”,取其吉利之意。现在这一习俗在多数地方还保留着。
武威春节期间有闹社火的传统。凉州社火是融合装扮、造型、技巧表演的传统民俗艺术,除了常有的舞龙、耍狮之外,还有春官老爷、鼓乐队、腰鼓队等表演内容。每年正月初六,敲锣打鼓的社火队会走进每一位村民家,为他们高唱吉祥的贺词。正月初九,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也是乡镇社火进城汇演的日子。那一天,武威城区主要街道要封路,以便社火队行进展演。凉州社火最为壮观的表演是四坝镇的“攻鼓子”,给人以威武雄壮、粗犷豪放的美感,使观者更能感受到西北人的狂野与洒脱。
赏花灯是武威元宵节传统的民俗活动,每年元宵节,凉州区武南镇白塔寺、永丰镇“普康田园综合体示范园”都要举办大型灯会。武威百姓赏花灯的习俗由来已久,唐代薛用弱撰写的《集异记》记载了一个传说,内容是李隆基曾夜游武威郡,观看西凉灯会,称赞西凉府灯会的盛大。而在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乡亲们有“诵念凉州宝卷”的习俗。乡亲们念的卷,正式名称是“河西宝卷·武威”,也叫“凉州宝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服饰
天祝,藏语称华锐,意为英雄之地。华锐藏族服饰历经千余年的传承、交融和发展,形成了在华美富丽中透露出宁静与厚重的独特风情。天祝藏族的服饰制作不但有藏族传统风格,而且还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其主要特点是袖短、轻便。既适合放牧,又适合于农业生产。长袍面料的多用于哗叽、黑华呢、特制布等。衬衣一般用绸料或其他面料做成。帽子有狐皮帽、礼帽、锦边帽等。天祝藏族特别宠爱“鸽子青”礼帽,锦边帽或叫四片瓦帽,这也是本地方服饰的独特之处,在其他藏区很少看见。天祝藏族与其他藏区在选系腰带上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其他藏区一般系一条,而天祝藏族要系多条,尤为年轻妇女至少要系两条腰带,材料均为质地良好的红、水红、绿等绸缎。男子常系一条,腰间带有七寸小刀,背上锡制酒壶显得精悍威武。鞋有马靴、布鞋、棉鞋、轻便鞋等。2008年华锐藏族服饰被列入第二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建筑
自明清以来,“四合院”是凉州城区居民住宅的主要形式,凉州“四合院”的主要特点是:木框架的结构形式,对称式的空间布局;每座院都设纵轴线和横轴线安排上房、厢房和倒座,形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四合院”;由院墙、院门、庭院组成,周围高大的围墙,构成封闭性较强的整体;装饰方式多样,对建筑的形体、木构件的形状和组合均作了艺术处理,并把砖雕、木刻、书法、绘画有机地融入建筑物的有关部位。名人府第都有门楼,上有名人题款(匾额),是书法艺术中的精品。“四合院”不仅具有居住功能,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价值。如陆家大院、民勤瑞安堡等。
民勤瑞安堡俗称“王团堡子”,位于民勤县城西南3.5千米处的三雷镇三陶村,庄堡集民宅和防御工事为一体,融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身,是河西走廊民居建筑的代表作。瑞安堡系民国时期民勤县地方保安团长、大地主王庆云(字瑞庭)的庄院,取其“瑞”“安”二字故名。瑞安堡坐北朝南,呈长方形,东西宽56米,南北长100米,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围墙高12米,底宽6米的版筑土墙,上砌高约2米的女墙及门楼、角楼、巡房等,堡内有大小建筑140余间,院内建筑采用四梁八柱的榫卯结构,坚固防震,以木结构承重,有“墙倒房不塌”的说法。庄堡整体布局中蕴含着“一品当朝”“凤凰单展翅”的讲究。
文物古迹
武威市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有103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83处。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简称西夏碑,存放于武威市西夏博物馆内,是迄今所见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字数最多的西夏碑刻。树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碑首呈半圆形,龟,碑通高2.6米,宽1米,厚0.3米。碑文一面为西夏文,楷书28行,每行65字。碑阴为汉文,额篆“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碑文楷书,竖行26行,满行76字。碑文记前凉张天锡始建护国寺塔数有灵验,至西夏天民安四年(1093)修复因地震而倾斜的塔身之功德。
武威文庙,位于武威市区东南隅,是一组造型雄伟的,始建于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历经扩建,规模庞大,号称“陇右学宫之冠”。孔子庙坐北向南,原由东中西三组建筑物构成。东为文昌宫,中为文庙,西属凉州府儒学,现存建筑以文庙和文昌宫保存完好。总面积1,500平方米,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之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末,武威市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9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9项、县(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36项。有4名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7名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57名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72名县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河西宝卷主要流传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一带,河西宝卷是在唐朝敦煌变文、俗讲以及宋代说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吟唱的俗文学。变文、俗讲和说经主要吸收和沿袭了敦煌市佛教经典的结构,而凉州宝卷则在继承的同时将之进一步民族化、地方化和民间化,使其成为中原地区民间讲唱文学的一种形式。河西宝卷有佛教类、历史故事类、中国神话类、寓言类四种类型。河西宝卷的主要形式是讲唱过程中韵白结合,有说有唱,以“接佛声”为主要手段吸引听众积极参与演唱。据调查,现存凉州宝卷脚本约有30卷,大多为木刻板和手抄本。
《格萨尔》,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长的英雄史诗,它起源于藏族,后来传播到蒙古、裕固族等民族,并且在传唱过程中不断进行修改、补充、再创造,逐步形成具有各自民族特色、渗透各自民族文化的本民族英雄史诗。天祝土族《格萨尔》源于藏族《格萨尔》,又不同于藏族《格萨尔》,具有鲜明的土族特色,蕴含大量的土族传统文化。2006年,土族《格萨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作品名录”,2009年再次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文化名镇
截至2021年,武威市有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古浪县大靖镇。大靖镇位于古浪县东部80千米处,是古丝绸之路东线重要的交通要冲和重要商埠,是甘肃省四大古镇之一,2007年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大靖镇自汉唐开源辟土、置县设郡,明清扩修城廓、防守经营至今,自古就有“扼甘肃之咽喉,控走廊之要塞”之称,乃历史上中国兵家必争之地,亦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现存有财神阁、青山寺、关林、马家祠堂等文物古迹。
历史文化街区
2020年1月,甘肃省公布了第二批甘肃省历史文化街区名单,武威市文庙历史文化街区、武威市古钟楼历史文化街区、武威市罗什寺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其中。罗什寺、古钟楼和文庙三片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武威老城区东北部,是武威城区历史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的区域。武威文庙是目前西北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属全国三大孔庙之一。街区主要构成包括文庙建筑群及其北侧传统黄土民居集中区域等历史街巷格局和街巷空间。罗什寺历史文化街区以鸠摩罗什寺塔及现有寺院为核心,街区构成主要为鸠摩罗什寺西侧传统黄土民居集中区域。鸠摩罗什寺是研究五凉文化和汉传佛教、西域佛教的珍贵遗存,也是佛教文化名城、古代北方佛教中心的见证。古钟楼历史文化街区以大云寺古钟楼为核心,街区构成主要包括古钟楼及其西侧、南侧传统黄土民居集中区域。
地方象征
2021年2月3日,武威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武威市市树市花的议案》,决定市树为黑槐、市花为月季。
国槐树干端直、树冠宽广、枝多叶密,树龄长、耐旱耐寒,是良好的绿化树种,也是武威市的乡土树种,国槐还有吉祥、幸福、美好的象征意义。月季株型多姿,花容秀美,花色艳丽,芳香馥郁,既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也是世界主要花卉,享有“花中皇后”之美誉,也被赋予了“持久、永恒、长寿、吉祥”的美好寓意。月季花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象征着武威市人民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和活力。
风景名胜
综述
武威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雪山、草原、绿洲、沙漠、戈壁并存,景色丰富独特秀丽。文物古迹遗存众多,是甘肃省的文物大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度优势明显。境内有雷台汉墓景区、文庙景区、武威沙漠公园、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等知名景区。截至2021年,武威市A级景区有23家。其中,4A级7家、3A级13家、2A级3家。
重点景区
雷台景区
雷台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武威市城区内,有着丰富的汉代历史遗迹及文物,是丝绸之路上的精品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景点有汉墓(马踏飞燕出土地)、凉州词陈列馆、雷台汉文化陈列馆、汉风格大门、天下第一马以及凝聚汉文化精粹的巨型浮雕、牌楼、图腾柱和堪称“世界之最”的整体被放大6倍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队列等。1969年9月在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的马踏飞燕是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文庙景区
文庙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凉州区崇文街,始建于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文庙由三部分组成,东为文昌宫,中为文庙,西为儒学院,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对称,结构严谨,是一组造型雄伟的宫阙式建筑群,被誊为“陇右学宫之冠”,是西北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属全国三大孔庙之一。主要景点有文昌宫、山门、崇圣祠、大成殿等。武威文庙内的匾额,保存在桂籍殿内,最为引人注目,多达44块。这些匾额涵盖了从康熙到民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尽是文章能手、书法大家匠心独运的杰作。匾额内容有“天下文明”“书城不夜”“聚精扬纪”等,其中“聚精扬纪”“书城不夜”两匾,被收入《中华名匾》—书。
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
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古浪县城西南角,占地15万多平方米,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一期名录”,是甘肃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是在红西路军第9军古浪战役遗址上建成的纪念馆。全馆以“西风烈·战旗红”为主题,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浮雕、声光电技术以及实物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往昔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在硝烟战火中的革命历程。
对外交流
2018年,武威市与白俄罗斯明斯克州斯卢茨克区正式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2023年2月27日下午,乌鲁木齐市政协、武威市政协建立友好政协座谈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标志着两地政协友好政协关系正式建立。
重要人物
重要荣誉
1986年,武威市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05年,武威市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12年10月,武威市被命名为“中国葡萄酒城”。
2018年,武威市荣获“全国十大最具人气旅游目的地”金峰奖。
2018年,武威市入选全国“畅游中国100城”榜单。
2019年,武威市荣获“最美中国·优质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
2019年11月,武威市位列“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排名TOP100”第49位。
2019年11月,武威荣获“2019全域旅游发展优秀城市”称号。
2020年10月,武威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参考资料
2023年,你最想打卡“天马故里”武威的哪里?.微信公众平台(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6-11
地理概况.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4-17
2022年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4-25
武威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6-07
行政区划.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07
量质齐升 跃步向前——武威市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观察.甘肃省人民政府.2025-02-06
武威市国家A级旅游景区名录.古浪县人民政府.2023-06-11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07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3-01
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交通概况.中国小康网.2023-06-12
我市确定国槐为市树月季为市花.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1
地理概况.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3-20
武威市人民政府.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4-17
文化资源.甘肃文联网.2023-06-11
武威市情.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2
武威市行政区划.武威市人民政府.2025-04-11
武威市区位优势.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1
2022年武威经济总量突破660亿元.武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06-12
武威市情.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5-11
甘肃各县的来历,每个甘肃人都该了解.澎湃新闻.2023-04-17
红西路军鏖战古浪.古浪县人民政府.2023-06-12
我市水利投资实现“开门红”一季度完成投资2.11亿元 同比增长9%.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2
红崖山水库.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2
武威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1
资源状况.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5-16
武威市林草地及野生动植物资源情况.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1
武威市林草地及野生动植物资源情况.古浪县人民政府.2023-06-12
甘肃省自然保护区名录(截止2009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3-03-19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在.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3-06-09
我市扎实推进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1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1
气候概况.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1
武威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1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市委书记王国斌主持.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2
马得明.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2
马秀兰.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2
武威市人民政府.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2
——我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综述.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5-02
【陇上趣方言】异彩纷呈的甘肃方言口音.甘肃省经济研究院.2023-06-09
市民宗委督查调研古浪县宗教活动场所“三整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工作开展情况.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3
凉州:党报订到宗教场所.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3
凉州区举行宗教界“国好•法大”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会.甘肃统一战线.2023-06-13
武威历史上最早的寺院大云寺及其历史演变.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2023-06-13
8+N优势主导产业.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1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1
——武威市做优现代农业系列报道之二.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1
武威市“六项行动”强工业增强经济发展支撑力.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1
——武威市着力推动奶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综述.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1
武威:大抓工业兴产业.武威发布.2023-06-11
武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民勤县人民政府.2023-06-12
——2022年全市文化旅游工作综述.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2
全市工业园区分布示意图 [图].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6
甘肃武威工业园区.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2
2023年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省统计局.2024-06-25
学校简介.武威职业学院.2023-06-11
武威市文化馆基本情况简介.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09
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拟命名名单公示,武威市文化馆等4家单位上榜!.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2023-06-09
武威市图书馆简介.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09
武威市博物馆简介.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1
武威市一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级表彰.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2
2023年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省统计局.2024-06-25
武威市人民医院基本情况.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09
武威文旅这十年——体育篇.微信公众平台(甘肃省体育局).2023-06-17
武威市体育场全景.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2
武威市境内公路现状.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1
——武威市过去五年发展成就综述.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7
武威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1
中铁十局承建的甘肃省武威站房改建工程竣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23-06-11
——我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纪实.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5-29
汉唐简牍文化:中国简牍文化的瑰丽一页.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6
品味武威文创:从马踏飞燕到神驰天马.武威文体广电旅游网.2023-06-16
五凉文化的影响概述.武威市凉州区人民政府.2023-06-16
五百年间延绵一脉的五凉文化.武威文体广电旅游网.2023-06-16
天梯山石窟,凭什么享誉中国石窟“鼻祖”的名号?. 微游甘肃.2023-06-17
贤孝(凉州贤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6-11
武威人吃面,究竟有多少花样!.微游甘肃.2023-06-11
武威人美好的一天,从这些美食开始.微游甘肃.2023-06-11
西北名吃武威“三套车”.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1
凉州大月饼 喜迎中秋节.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1
凉州攻鼓子即将亮相黄河之滨!.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1
藏族民歌(华锐藏族民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6-11
“半台小戏”闹元宵.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1
武威人的年味.武威文体广电旅游网.2023-06-11
“天祝风情—天祝县民族服饰文化展”在武威市博物馆隆重开展!.武威文体广电旅游.2023-06-12
美!藏族传统风格和地方特色兼具的天祝藏族服饰.凤凰网.2023-06-12
凉州建筑文化.武威文体广电旅游网.2023-06-12
陆家大院 隐于闹市中的古民居.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6
武威市重点文化旅游景点推介③塞上“大宅门”——民勤瑞安堡.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7
武威:保护历史遗珍 赓续千秋文脉.微信公众平台(武威日报).2023-05-22
不可移动文物信息.国家文物局.2023-02-06
甘肃武威这12个地方被国家重点保护,看看都是些啥宝贝?.武威文体广电旅游.2023-06-11
武威:非遗绽放迷人光彩.武威文体广电旅游网.2023-05-22
河西宝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6-11
鼓舞(凉州攻鼓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6-1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6-12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6-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档案信息网.2023-06-12
如何编好名镇名村志(一).庆城县人民政府.2023-06-17
大靖镇.古浪县人民政府.2023-06-17
如意甘肃 | 古浪大靖镇:这处“天上的街市”,就挂在河西走廊.澎湃新闻.2023-06-17
武威有3个!省政府公布第二批甘肃省历史文化街区.澎湃新闻.2023-06-17
武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2
雷台景区.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1
文庙景区.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1
英雄篇章 古浪记忆 ——走进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武威文体广电旅游网.2023-06-11
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1
武威日报评出2018年武威市十大新闻.古浪县人民政府.2023-06-11
乌鲁木齐市政协与武威市政协建立友好政协关系.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3
凉州“十大历史名人榜”及入选理由.凉州融媒.2023-06-11
距这匹“神马”出土已经五十年了,甘肃举行一系列精彩活动都是为了它.兰州新闻网.2023-06-12
我市荣获“最美中国·优质旅游目的地城市”殊荣.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2
《2019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数报告》在京发布 北京深圳三亚位列前三.中国网.2023-06-12
喜讯|武威荣膺“2019全域旅游发展优秀城市”.武威市凉州区人民政府.2023-06-12
我市第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殊荣.武威市人民政府.202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