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
石达开(1831年3月—1863年6月27日),小名“亚达”,别名石敢当,广西贵县(今港北区奇石乡)人,祖籍广东增城(一说广东和平县),客家人。清末太平天国起义运动首领之一,太平天国“翼王”,中国近代军事家。
石达开出生富农家庭,幼年丧父丧母,独立门户养活自己。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七年(1847年),石达开追随洪秀全,入拜上帝教。随后参加金田团营,与洪秀全等人率太平军发动金田起义。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在永安建制,石达开被封为“翼王五千岁”。随后率领太平军与清军作战,并于咸丰三年正月(1853年1月)攻下南京市。此后,石达开先后重创湘军水师、三克武昌,但在“天京事变”后,石达开携太平军出走,先后转战于南方各省。同治二年(1863年),石达开与清军在大渡河南岸交战,被清军打败,被俘后于6月27日就义于成都市,年仅32岁。
石达开为太平军将领,辗转各方抵抗清军,为太平天国的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在安徽期间,推行“安庆改制”,增加太平军的粮税收入。在对外交往上,石达开坚持太平天国的正义立场,维护了太平天国的国际尊严。晚清政治军事人物曾国藩认为,太平军将领中以石达开最为悍勇,他也是其中最富谋略之人。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清道光十一年二月(1831年3月),石达开出生于广西贵县北山里那帮村(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祖先是从广东增城(一说广东和平县)迁来的客家人,世代务农。石达开出生时,家境是个相对富裕的农家。父亲名石昌辉,靠卖牛放牧逐渐富裕,母亲周氏,石达开共有兄弟姐妹四人,他是家中次子,也是唯一的男丁。石达开自幼喜欢读书,偏爱《孙子兵法》一类的书籍。
石达开未满十岁时,父亲就因病去世,后来母亲也亡故,家道中落。石达开只得放弃读书,回家务农。因为只有三个姐妹,石达开作为唯一的男丁,只能独撑门户。除了种田之外,石达开还做一些小生意。比如烧瓦窑,重操父亲贩牛旧业,还有运送炭火等。石达开早年与洪门首领罗大纲等人结识。在谋生之余,他还兼修武艺和文采,也结交了许多平天山矿区工人和广大农民,为之后的活动积累了社会资源。
参加起义
爱新觉罗·旻宁年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各地都有农民不堪压迫起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也不断激化。少年时期的石达开眼见广西政治如此黑暗,不再抱有读书科考的念头。恰逢当时建立了上帝教的农民领袖洪秀全与冯云山等人,进入广西传播上帝教。石达开因缘际会与其结识,他认为上帝教很有可能改变如今的社会现状,因此变卖家产,拜入其中并成为拜上帝会的一方首领。
道光三十年(1850年)六月,石达开奉洪秀全之令,回到自己家乡招募士兵准备起义。期间他不光要负责训练兵马,还监管财政。在所募集的士兵扩张到四千人左右时,石达开率军前往金田镇(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桂平市),与洪秀全等人所率各路兵马汇合,参加团营。并于次年,跟随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等人组织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石达开因此获得洪秀全信重,在这年三月,洪秀全在武宣东乡(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东乡镇)自立为“天王”,建立五军主将制,石达开被封为左军主将,成为太平军主要将领之一。
北讨东征
金田起义结束后,石达开屡立战功,率领麾下军队屡战屡胜。咸丰元年(1851年)六月,在象州中坪马鞍山突围之战中,石达开率军突袭,以少胜多。当时洪秀全等人决定率领太平军突围北上,石达开受封副先锋,与其他将领萧朝贵、林凤祥等为军队开辟前路。同年秋九月,太平军攻占广西永安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在此驻扎。两个月后,洪秀全在永安建制,石达开获封翼王,寓意“羽翼天朝”,号称五千岁,受杨秀清杨秀清节制。此后石达开随太平军转战数省。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从永安突围,石达开仍然与萧朝贵担任先锋,全军向北进军进入湖南省。太平军攻打湖南省会城市长沙市,西王萧朝贵在此战中阵亡,军队陷入清军反包围,形势危急。石达开率军西渡湘江,建立河西基地,为太平军运送粮草,又多次击败来袭的清军,取得“水陆洲大捷”,斩杀上千清军,重挫其士气。最后石达开率领太平军从河西安全撤军,成功逃出清军的反包围圈。此后石达开率太平军北上宁乡市(今属长沙),进军岳阳市、武汉市。同年十月至十一月,石达开领军接连攻下汉阳、汉口,还俘获一万艘船只。接着太平军攻克武昌,湖北巡抚常大淳举家自尽,石达开因在攻城及大东门之战中都立下战功,被赐居学院衙署。
咸丰三年(1853年),石达开随军自武昌东下金陵(今南京),期间太平军与清军之间大小作战数百起,只有石达开所部未尝一败,被清军称为“石敢当”,所过之处清军尽皆避让。石达开担任北洋水师先导兼节制陆军,带领太平军攻克黄州府等地。同年三月,石达开率部用地雷炸开金陵城门,成功占领金陵,后迎洪秀全入主金陵,在此定都并改名天京。
护卫天京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石达开留守天京,作为杨秀清杨秀清的副手,根据洪秀全、杨秀清的旨意,处理日常明朝军事和政务上的各种问题,同时独立负责天京的城防工作,还要同北王韦昌辉一起负责太平天国的外交事宜。当时太平天国内部开始奉行享乐主义,诸王在民间广选美女,又毁掉民宅来修建王府,只有石达开没有参与。
出镇安庆
咸丰三年(1853年)五月,太平天国为扩大辖地,巩固天京,派兵西征,攻克长江中上游各省,又占领安庆(今安徽安庆),再转攻江西省,在南昌市遭遇清军顽强抵抗,久攻不下。同年九月,石达开奉命前往安庆市,节制西征军事,同时接管当地的民政事务。镇守安庆期间,石达开首先加固安庆城防,他命令士兵修筑城墙,外筑土城,还设置多座炮台方便控制江面。接着又分兵攻取皖南皖北,两面夹击,在十月攻克集贤关(今安徽安庆市北),又接连攻克桐城市、舒城县,最后石达开指示部下炸开庐州城墙,顺利占领庐州(今安徽合肥)。安徽巡抚江忠源因兵败自尽。
石达开率领太平军占领了皖南皖北的大部分领土,并在这些地方建立太平天国的省、郡、县三级地方政治社会组织。经过其治理,安徽逐渐成为太平军稳定的后方。咸丰四年(1854年)初春,石达开回京述职,鉴于他经略安庆市获取的功绩,洪秀全和杨秀清授予他“电师”的称号,称“电师左军主将翼王五千岁”。
再度西征
咸丰四年(1854年),清军将领曾国藩所率湘军与太平军屡次交锋,太平军节节败退,被迫退出岳州(今湖南岳阳)、武昌。此时太平军的北伐也失利,形势危急,石达开临危受命,再次出镇安庆,主持西征。同年十二月,太平军在田家镇与湘军交战,再次惨败,战局进一步恶化,沿江要地接连失守,太平军水师损伤惨重。石达开看出想要扭转战局,必须加强水师,他一边在安庆市设立造船厂,昼夜赶制战船,一边加紧训练水师。后太平军与湘军在九江发生激战,经石达开领导指挥作战,太平军在九江和湖口县两次战胜湘军,湘军的水师力量几乎伤亡尽,仅陆军尚存。
咸丰五年(1855年)四月,取得九江和湖口两次大捷后,石达开率军反击,再次克复武昌,南京市到武昌的长江航道重新被太平军控制,打破了曾国藩借由长江航道攻入天京的设想。后来湘军再次围困武昌,石达开率领太平军在湖北、九江、武昌等多个地方与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展开战斗,双方互有胜负。因为湘军的主力都在围攻武昌,石达开发现他们在江西省的防守空虚,于是改变计划,在这年十一月挥师江西。短短几个月,石达开顺利攻占了江西七府一州五十余县,江西绝大部分区域落入太平军之手,仅剩南昌市、上饶市、大余县、饶州、赣州市五府还在清朝手中。据守南昌的曾国藩无可奈何,只能令围困武昌的湘军南下增援南昌。
事变出走
咸丰六年(1856年)九月,石达开所处的西战场军事节节胜利,就在他率军围攻南昌之际,天京事变爆发。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北王韦昌辉杀死杨秀清及其家眷,并清算其党羽,枉杀太平军两万多将士,扩大了天京事变。石达开得知消息,放弃围攻南昌,返回天京。他指责韦昌辉不该杀害如此多的将士,韦昌辉对其骤起杀心,石达开被迫出走天京,回到自己的大本营安庆市,他留在天京的家眷全部惨遭杀害。韦昌辉的滥杀,激起广大太平军的愤怒。同年十一月,洪秀全在众人的支持下诛杀韦昌辉及秦日纲,天京事变被平息,接着他们迎石达开回天京辅政,并尊其为“义王”。
石达开接受诏令,很快回到天京辅政。期间他在政治上着手天京事变的善后事宜,安定人心;军事上击退了来攻的清军,又发掘出年轻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在石达开的指挥领导下,太平军在安徽、湖北两省屡战屡胜,并顺利解除武昌和九江的围困之局。太平天国的军事形势日益稳定,石达开的个人威望也达到了最高点,这引起了洪秀全的猜忌。洪秀全加封自己的兄弟洪仁发、洪仁达为王,抑制石达开,又把他留在天京城,企图剥夺他的军政大权。石达开不堪忍受,最终在咸丰七年(1857年)五月,率众多将领和数万太平军出走天京,并布告天下说明自己出走的原因。
兵败西南
石达开出走天京后,先是进入安庆市,后江西省的太平军形势不利,咸丰七年(1857年)十月,石达开率军进援江西,并在乐平市、临江、抚州、上饶市、吉安县等地转战半年之久。当时他的麾下缺乏北洋水师,无法渡过赣江,最终只得放弃江西。在咸丰八年(1858年)4月转战浙江省,石达开先包围衢州市,又分兵去攻占丽水市(今浙江丽水市)等地,然而州久攻不下,清军的援军又接连进入浙江,未免陷入四面受敌的境况,石达开放弃浙江,转攻福建省,占领浙江等地。期间石达开麾下有部属接连脱离,甚至投降清军。
咸丰九年(1859年)初,石达开命手下石镇吉、赖裕新等人分兵进攻广东省、湖南省。同年五月,石达开亲率主力攻打湖南宝庆府,企图由此进入四川省,但最终败给清军,被迫进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石达开在广西北部与石镇吉会师,打算攻打桂林市,后因湖南清军赶来支援而放弃。这年十月,石达开率部占领桂林北部的庆远府,并以此为据点盘踞八月之久。而在广西期间,石镇吉战败回师途中被杀,不少老将士因颠沛流离,对太平军失去信心,纷纷脱离队伍返回老家。各路主力将领也陆续率军离开,石达开的实力遭到很大削弱,其所掌控的队伍十不存二。
兵败大渡河
因内部将士离散和外部清军通缉,石达开在广西重新召集人马,并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九月,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上,经湖南、湖北,转战川黔滇三省。同治元年(1862年),石达开率部进入四川省,建立四川根据地,准备渡过长江,夺取成都市。但是石达开三次抢渡长江都以失败告终,只得南下贵州省。同治二年(1863年)春,石达开再次率军从云南省进入四川,他令将领赖裕新率队作为先锋,又令李复率队作为后备,分三路军马入四川护卫应援。后赖裕新战死,石达开本人所率队伍也在横江战败,三路兵马没有及时会合。
同治二年(1863年)四月,石达开顺利带队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五月,石达开重金收买田坝彝族土司岭承恩与松林地番族土司王应元等人,请求让路,方便自己由西昌市进入冕宁县。可他不知道的是,赖裕新就是被岭承恩等人杀害。石达开率军抵达大渡河与松林河交汇处,虽沿途无清军驻防,但是因大雨河水暴涨,无法渡河。山洪爆发阻碍了太平军的进程,四川总督骆秉章趁机调集兵马将其包围,土司王应元、岭承恩等也被清军收买倒戈,切断了石达开的前路和后路。石达开组织军队抢渡大渡河,三次都以失败告终,将士死伤大半,粮草也消耗殆尽。眼见军队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石达开“决心舍命以全三军”,写信给骆秉章乞降。
投降被杀
同治二年(1863年)6月13日,石达开带领年仅5岁的幼子石定忠和宰辅曾仕和等人,奔赴驻扎在洗马姑(今四川石棉县南回隆彝族乡)的清军大营,想要用自己的性命换取手下将士的生存。而在他走后,清军违反承诺,将其留在对河大树堡(今四川汉源县南大树乡)的残部共两千多将士全部杀害,只有几百老弱被遣散。
同年6月27日,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市受审,公堂之上,石达开慷慨陈词,凌然不惧。他最终被判处凌迟处死,死前神色怡然,终年32岁。
人物成就
军事
天京事变前
石达开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从金田起义开始,石达开率领太平军屡立战功,在象州县击溃乌兰泰军,随军攻克永安。太平天国在永安建制后,石达开作为太平军先锋主将,转战湖南省,取得水陆洲大捷。又接连攻下汉阳、汉口,攻克武昌。太平军攻打金陵时,与清军交战数百起,唯独石达开未尝一败,令清军闻风丧胆。留守天京期间,石达开独立负责天京的城防工作,他下令在天京修筑工事,兴建营垒,这些举措加强了天京的防御。此后太平军开始西征,石达开两次奉命奔赴西部战场,他加固安庆市城防,又接连攻克桐城市、舒城县,最后顺利占领庐州,又两次击败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取得九江和湖口县两次大捷,并再次克复武昌,又攻破江西省大部领土,解除武昌之围。这些军事胜利极大地打击了清军,为太平天国开辟了新的局面,令太平军的军事形势处于一片大好状态,势力逐渐达到鼎盛时期。
天京事变后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石达开率军出走天京,在往后的几年时间,转战安庆、江西、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湖南省等数地,作战一再失利,最终兵败大渡河,一败涂地。其想要远征建立浙闽根据地的行动虽然失败,但也从侧面牵制了大量清军,为其他太平军队伍与清军作战获胜创造了有利条件。
政治
石达开还具备卓越的政治才能。他出镇安庆市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举措以安抚民心,史称“安庆易制”。石达开首先实行乡官制度, “以其土人为乡官”,有力打击当地地主恶霸势力,安抚了民心。同时还在当地推行不限资历、不论门第的开科取士制度,这为巩固和发展太平天国革命事业起到了正面作用。其次,为增加太平军的粮税收入,石达开推行“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一定程度限制了土地兼并,减轻农民负担。最后,石达开严格约束手下,禁止扰民害民,又四处张贴告示安抚百姓,安定地方的社会秩序,令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这些政治举措理顺了地方上的军民、官民关系,消除了群众的疑虑,令安庆市成为太平天国比较稳定的根据地,太平军的形象在百姓心中得以扭转。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太平天国的财政军需问题,还奠定了太平天国行之有效的、长期的农村基层政策。
外交
除去政治和军事上的才能,石达开在太平天国辅政期间,于外交上也有所建树。他积极联络国外势力,为太平军争取援助,又在对外活动中保持谨慎态度,坚持在支持太平天国的政权的前提下,与其他外国势力建立友好往来。例如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占领金陵后,法国、美国、英国等西方列强都投来关注。石达开与韦昌辉一同接待这些前来访问天京的外国公使,石达开作为太平天国一方的代表,向各国公使起草复信。他要求这些国家遵守太平天国的一切法律,在此基础上与其友好通商。石达开在外交上的举动,体现出当时太平天国所处的正义立场,并维护了太平天国的国际尊严。
人物作品
现存经考证比较确定为石达开亲笔所作的诗主要包括:《广西白龙洞提壁诗》《驻军大定与苗胞欢聚即席赋诗》《五言告示》。其中《广西白龙洞提壁诗》,内容为石达开与手下的唱和之作,在思想上表现出了石达开对天平天国的忠诚思想以及对将士的爱护。他所作的三首诗,从艺术性上看,不像清代许多诗歌一样晦涩难懂,而是易读易记,气势磅礴,展现其诗歌雅俗共赏的魅力。同时,石达开的诗作,还是抓住瞬间即刻创作的典范。而且他以诗歌的形式撰写公文,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创新。此外,石达开的诗歌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文学价值,其诗歌创作将内容与艺术性结合,值得后人深入研究探索。
人物评价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认为,太平军的将领都不是将才,唯独冯云山、石达开可用。
晚清政治军事人物曾国藩认为,太平军将领中以石达开最为悍勇,他也是其中最富谋略之人。
中国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左宗棠认为,石达开以狡诈悍勇闻名,在太平军中一向很得军心,才智在众多太平军之上,行为也是颇得人心,重视人才,是太平军的领袖,和自己畏忌的对手。
美国传教士玛高温认为,石达开是当时太平军的中坚人物,勇敢无畏,正直耿介,他性情温厚,深受群众爱戴。石达开的“电师”头衔,显示出他在军事上的雄才大略。石达开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敢做敢为的人。
清代学者凌善清称石达开“善战多奇计”,太平军与清军大小数百战,唯独石达开所部未曾战败受挫。清军称他为石敢当,石达开所到之处,清军都争着躲避。
历史学家苏双碧评价石达开,称:“石达开是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的一位杰出的农民领袖,在和清王朝的浴血斗争中,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但是他和历史上许多农民战争的领袖一样,受到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
吴振棣教授认为,石达开率兵远征四川省的错误是十分严重的,给太平天国革命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这是铁的事实不容抹煞。他的错误仍然是由于单纯的农民革命所具有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所造成的,没有能够克服农民固有的分散性、狭隘性,无法正确处理革命内部矛盾,这是必须加以总结和引为教训的。
历史学者吴廷嘉认为,天京事变中石达开整体上功大于过。认为石达开在出走天京,不再听中央的节制,并四处贴出布告,把内部的冲突公开化,从而分散了力量,涣散了军心,犯下了严重错误。但在另一方面,天京事变后石达开疾驰回天京,一面支持诛杀杨秀清,以严”君臣有别“,一面同韦昌辉斗争,极力反对滥杀无辜,及时确定了”防守为主、进攻为辅“的正确方针,数次击退清军的反击,是在当时条件下能制止事态进一步恶化的唯一策略,迎合了历史潮流,代表了太平天国广大群众的力量和意向。
汪精卫评价称:“石达开是太平人杰。”
原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居正题词评价石达开:“欲饮黄龙血,人头作酒杯。破家还汉业,揽辔铁群才。羽翼原无黍,豆箕实可哀。蜀山稚不逝,魂魄好归来。”
四川省布政使刘蓉评价石达开:“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实丑类之最悍者。”
文人陈澹然所撰的《江表忠略》中描述:“至今江淮间犹称,石达开威仪器量为不可及。”
忠王李秀成谈及各王优劣时说:“皆云中中,而独服石王,言其谋略甚深。”
黄彭年复唐炯书中提及石达开写到:“此贼举止甚稳,语言气概,不亢不卑,寓坚强于和婉之中。方其就死,纳履从容,若是我大清忠臣如此死法,叙入史传,岂不炳耀千载?如此人不为朝臣用,反使为贼,谁之过欤?”
人物关系
人物争议
出走之谜
出走原因
对于石达开出走天京的原因,目前史学界主要存在两种说法:
其一,“洪秀全猜忌说。”这是较为主流的观点,如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吴振棣指出,洪秀全存在“帝王思想”,任人唯亲,对石达开抱有深刻猜忌,排挤逼害石达开,所以石达开才出走南京市,对此洪秀全要负主要责任。学者李猛同样持有此观点。以学者罗尔纲为代表的,则认为石达开应当留在天京,“委曲求全”来维护内部团结,要石达开如同忠王李秀成那样,忍辱负重,用“忠贞行动”博得天王洪秀全信任,消除洪秀全对他的“疑忌”。
其二,“负气出走,分裂革命说。”一部分学者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牟安世认为,石达开率众出走是对洪秀全不满,实行分裂之举。石达开之所以天京出走,他本人的想法才是决定性作用。洪秀全的压制只不过加速了他出走的进程。这部分学者认为,石达开出走是经过精心策划,而非洪秀全逼迫,一时冲动的决定。
出走人数
关于石达开出走天京所带的士兵人数,史学界也说法不一。
其一,据清方奏报,石达开离京之时,随从士兵仅仅数千人,是到达安庆市后,才有人陆续投奔,汇聚到万人的军队。
其二,现代学者刘轼在《大清王朝未解之谜》中有记载,石达开离京时带走了20万人马,全是太平天国的精锐。
其三,现代学者周俊义在《石达开出走之辩》中,写下石达开率十几万大军从天京出走。
出走目的
关于石达开率众出走的意图,史学界也分为两派。
一派主张石达开是想要另立旗帜,自建政权。如著名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方之光认为,石达开就是在与整个太平天国闹分裂,他通过不同立场的清朝官员的记载和石达开杀害挽留自己的将士之举,得出结论,石达开是想要与太平天国抗衡,自称一队,实行分裂行动。
另一派则认为石达开出走,是为了避祸求全,缓解矛盾,如学者周俊义就分析了石达开的出走目的,认为他忠于天王,出走并不是为了起兵反对洪秀全,石达开率军四处征讨清军,缓解了太平军的压力。
投降争议
关于石达开向清军投降之事,据学者罗尔纲的《天平天国史稿》记载,石达开曾向四川总督骆秉章递了一封信,信中开头就有一句“一人而自刎,全三军以投安",学者周俊义认为,这证明石达开并非向清军投降叛变,只是想以个人性命换取广大太平军将士的安危。这只能说明他想法天真,并非乞降求生。
而另有一派同样根据石达开给骆秉章的信分析,却得出石达开就是在向清军乞降,以求苟且偷生。如学者廖伟章认为,石达开在信中提出要骆秉章宽宏大度,放过太平军将士,否则不会束手就擒,重点是请求清军不要杀害太平军,所以是一封乞降信,只能说明石达开是有条件的投降。学者苏双碧同样持此观点,认为石达开投降带着儿子一起去,说明有求生之意。
藏宝争议
石达开死后,关于他的传说非常多,后人打着他的旗号从事反清活动,用各种方式宣扬石达开的事迹。其中有一个关于石达开藏宝的传说。据说在石达开大渡河之战覆灭前夕,他自知凶多吉少,便把大量的金银珠宝藏在一个隐秘之处,他绘制了一副藏宝图,上书“面水靠山,宝藏其间。”的隐语,后人一直试图挖掘石达开的藏宝。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时期四川省主席刘湘听闻石达开的藏宝之事,调集了1000多名士兵去大渡河畔高升店的后山坡下,实行挖掘。士兵们发现那里有三个洞穴,被封得十分严实,挖开两个洞穴,里面只有少量的金玉和残缺兵器。第三个洞穴还未及挖开,便被蒋介石干预中止。后有研究人员去现场考查,认为第三个洞穴修建的很讲究,不像是太平军被困时仓促建成。石达开的藏宝究竟是否存在,仍然是个未解之谜。
功过争议
关于石达开的功过是非,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有的论者认为,石达开率军远征,第一高举太平天国旗号;第二仍然忠于天王;第三还在坚持抗清,没有任何可以指责的地方。而学者钟文典却认为,石达开远征是贻误大局,他违背军心民意,是他一生中所犯的最大的错误。钟文典指出,石达开出走,是一场误国、误军、也贻误自己的大悲剧。
在1981年召开的“石棉会议”上,与会方四川省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系、四川博物院、石棉县文教局联合探讨了石达开的功过问题。会议上,各地代表对于石达开在太平天国革命事业中建立的功勋予以肯定,认可他是一位杰出的农民主义领袖,为天平天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但是会上也有学者认为,石达开离京出走,远征不回是错误的,造成了太平天国的分裂局面;石达开远征在战略、战术上都是存在过错的。
死因之谜
虽然石达开被凌迟处死有相关记载,但民间还是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较为详细,说石达开并没有被清军围困住,而是突围出来了,之后他也没有回归太平军中,而是带着余部和大量的金银珠宝逃进了贵州省与广西交界的丛山中,并在那里修筑了一座山寨,藏兵驻军以待东山再起。然而没过几年天京被清军攻破,洪秀全病逝,太平天国彻底失败。石达开也失去了再次出山抗敌的雄心。另一种说法则较为简单,说当时投降的是与石达开长得极为相似的他的养子,他本人则在清军围剿当时就带着几个心腹化装逃走了。据说,还有人曾在四川省见过隐居的石达开。
趣闻轶事
武学大家
据《天平天国野史》记载,石达开武功高强,每每与人战斗,拳法精湛,踢踹对手腹脐下,可以将对方踢出数丈之外,甚至还可能达到数十丈之外,这项武功被称之为连环鸳鸯步。此外,有记载《北平国术馆讲义》,将石达开和达摩、戚继光等人并论为中国历史上的拳术大家。
石达开不仅武功出众,而且内外兼修,他和陈邦森比武的故事已成为典故。根据文字记载,两人相约各自击打对方三拳,受拳者不得还击,“邦森拳石,石腹软如绵,邦森拳如著碑,拳启而腹平。石还击邦森,邦森知不可敌,侧身避,碑裂为数段。”
后世纪念
翼王亭
翼王亭位于位于港北区东湖公园内,是1934年,由当地军政首脑白崇禧、李宗仁等人发起创建,为了纪念石达开的功绩而建。翼王亭的外观仿造古八角亭,乃双层平顶建筑,上敷青瓦,八根柱子支撑,整体古朴典雅。在翼王亭中悬挂着李宗仁题字“还我河山”的匾额。翼王亭被列为贵港市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时贵县政府在石达开系列纪念物的修缮工程中,将翼王亭上的题词近原字迹进行补书恢复。
石达开纪念碑
石达开纪念碑位于港北区中山公园内,这座纪念碑高达两丈有余,整体呈长方形,上面有李宗仁题字“石达开纪念碑”,碑上还有为石达开所提赞诗。石达开纪念碑,是民国二十三年,白崇禧提议,由广西政府拨款建成,贵港市县长欧仰羲作序,将立石达开纪念碑的缘由全部记录下来。
贵港市达开高级中学
贵港市达开高级中学是贵港市教育局直属的高级中学,学校以石达开的名字命名,始建于1941年。10月20日,在县立公医院后座(现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举行成立典礼,贵县私立达开中学从此诞生。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太平天国之魂:完美男人石达开为何被凌迟.文明风.2025-03-28
揭秘石达开藏宝窖:刘湘蒋介石等人都曾挖宝未果.凤凰历史.2025-03-28
贵港市港北区文物保护单位目录(2023年).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人民政府.2023-08-17
先烈石达开纪念碑:贵港独有的名人纪念碑.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人民政府.2024-04-05
贵港市达开高级中学简介.广西贵港市教育局.2025-03-28
你好,达开高中!.百家号.2025-03-28
太平天国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电影.2022-10-21
石达开 (豆瓣).豆瓣电影.2022-10-21
太平天国 (豆瓣).豆瓣电影.2022-10-21
太平天国 (豆瓣).豆瓣电影.202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