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珙桐

珙桐

桐(学名: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又名鸽子树、空桐等,是蓝果树科

(Nyssaceae)珙桐属落叶乔木,多生长在海拔700-2400米的湿润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中,是中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甘肃省陕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以及贵州省云南省等省。在2021年8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将珙桐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珙桐高15~20米,胸径1米。树皮为深灰色至深褐色,呈不规则薄片脱落。叶互生,宽卵形或近圆形,长9~15厘米,宽7~12厘米,基部心脏形或深心脏形,边缘有三角形而尖端锐尖的粗锯齿。花杂性,常由两性花雄花同株组成球形头状花序,花序下有两片白色大苞片,苞片矩圆形或卵形,长7~15厘米,宽3~5厘米。核果单生,椭圆形或卵形,长3~4厘米,直径1.5~2厘米,紫绿色,有黄色斑点。果柄圆柱状;花期4月;果期10月。

珙桐号称植物界的“活化石”、“绿色熊猫”、“林海中的珍珠”。观赏价值高,盛花期头状花序下的白色大苞片,似展翅的群鸽栖于树上,故有“中国鸽子树”之称,是驰名世界的珍稀树种。其木材色白、坚重、纹理通直、不易变形腐烂,是制作家具、雕刻工艺品的新型优质材料。

名称来源

珙桐的花小而色淡,花朵被包裹在两个白绿色的苞叶中,苞叶又相互折叠在一起。远远望去,如树上挂满了迎风飞舞的手帕,又犹如群鸽栖息,故被中国人称为“鸽子树”。珙桐属的学名Davidia用于致敬法国传教士、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德(Jean Pierre Armand David, 1826-1900),珙桐的模式标本即由他在1869年采集于中国四川省宝兴穆坪镇。值得一提的是,谭卫道也是首个对大熊猫、金丝猴麋鹿进行科学描述的学者。1871年,法国植物学家亨利· 欧内斯特 ·拜隆(Henri Ernest Baillon,1827~1895)利用谭卫道的标本,将其发表,定名为 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珙桐的种加词 “involucrata” 为 “具显著总苞”之意,属名“Davidia” 用谭卫道的姓命名,珙桐的拉丁文意思即为“大卫发现的带有苞片的植物”。

演化历史

珙桐于一百万年前的晚白垩纪和第三纪时期发育起来,为第三纪古热带植物Ⅸ系的孑遗种。在第四纪以前,该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但在第四纪冰期尤其是盛冰期,冰川几乎覆盖了全球,世界各地的珙桐都灭绝了,只有中国中部及南部,由于特殊的地形,未受到冰川的影响,使生于此地区的珙桐得以幸存。珙桐的化石在北美地区、欧洲古地层均有出土,为研究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古植物学分布演化提供了重要佐证。其当前种群星散分布的状况,也说明珙桐是一种衰退性的种群。

研究历史

珙桐是被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德首次科学描述并科学命名。自从1869年在四川穆坪被发现以后,珙桐先后被引栽到各国,成了各国人民喜爱的名贵观赏植物。1904年珙桐被引入到欧洲和北美洲,成为著名的观赏树种。在中国珙桐也逐渐被引种到各地做为观赏植物,北京植物园引种的珙桐,已正常露天开花。这是中国大陆地区陆地栽培的最北位置。2008年4月,考察人员在对龙苍沟乡旅游资源进行考察时,意外发现了近10万亩珙桐群落,面积如此之大的成片野生珙桐树,在中国尚属罕见。

形态特征

蓝果树科珙桐属的落叶乔木。

植株

高15~20米,稀达25米,胸径可达1米。树皮深灰色至深褐色,常裂成不规则薄片剥落。树形端正,树枝上伸,树冠圆锥形或馒头形。珙桐是浅根性树种,侧根发达,毛细根特别多,形成了庞大的侧根系。

枝叶

幼枝圆柱形,当年生枝紫绿色,无毛,多年生枝深褐色或深灰色。冬芽锥形,具4~5对卵形鳞片,常成覆瓦状排列。叶纸质互生,无托叶,常集生幼枝顶部,阔卵形或近圆形,长9~15厘米,宽7~12厘米,顶端短急尖,具微弯曲的尖头,基部深心形至浅心形,叶缘有三角状粗齿,齿端锐尖,叶片上面为亮绿色,下面密被淡黄或白色丝状粗毛。侧脉8~9对,叶柄圆柱形,长4~5厘米,稀达7厘米,幼时疏生短绒毛。

花杂性同株,由多数雄花与一朵雌花两性花组成球形头状花序,直径约2厘米,生于小枝近顶端叶腋,雄花环绕于周围。花序梗较长,基部有2~3枚生花瓣状纸质大苞片,苞片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7~15厘米,稀达20厘米,宽3~5厘米,稀达10厘米。初淡绿色,继变为乳白色,后变为棕黄色而脱落。雄花无花萼,无花瓣,有雄蕊1~7,长6~8毫米,花药紫色。雌花及两性花具子房下位,6~10室,每室具1枚下垂胚珠,花柱顶端具6~10分枝,柱头向外平展,子房上部具退化花被及雄蕊。

果实

核果单生,长圆形,长3~4厘米,直径1.5~2厘米。外果皮为紫绿色,有黄色斑点及纵沟纹,中果皮肉质,内果皮骨质具深沟,3~5室,每室1种子,果柄粗壮,圆柱状。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欧美许植物园都栽种有珙桐,英国丘园和希列树木园,美国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等。瑞士日内瓦和美国白宫门前均栽有珙桐。。

中国分布

珙桐主要分布于甘肃省陕西省、湖北、湖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等省。

生长习性

珙桐广泛生长在27°01′~31°07′N,98°06′~111°01′E地区,多分布于海拔700~2400米的地带。珙桐生长区域的气候为凉爽湿润型,一般分布在多雨、多雾、夏凉冬季较温和的山坡沟谷地段。年平均气温8.9~15℃,1月平均气温0.43~3.60℃,7月平均气温18.4~22.5℃,相对湿度在80%以上,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喜欢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土壤,山地黄壤、黄棕壤、棕壤及红壤均能生长。在腐殖质层厚、湿润、疏松、团粒结构和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在5%以上的生境生长最好。珙桐幼树喜欢较荫庇的环境,进入中龄期后,对光的需要增加,是喜光中庸或中庸偏喜光的树种。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珙桐的花期为4月,果期为10月。自然条件下珙桐生长极为缓慢,一般生长到15~18年开花结果,25年后进入盛果期。珙桐的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其有性繁殖以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自然状况下珙桐的结籽率非常低,素有“千花一果”之说。珙桐结果有隔年现象,天然更新不良,种子休眠期长。珙桐种子壳坚硬且成熟期长,透水透气性差,阻挡着种胚对外界水分的吸收,一般要2到3年才能破壳发芽,自然繁殖十分困难。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珙桐的种子播种一般在秋季,将采集到的果实在潮湿环境下露天放置,采用沙藏催芽,在冬季栽入苗田。珙桐是多心室,一枚种子可育出多株苗木,长到一定程度,需要移栽。期间根据苗木生长状况及病害情况,适量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珙桐幼苗抵抗阳光的能力较弱,要适时遮荫。珙桐2年生苗即可出圃定植。

扦插繁殖

选用当年萌发的健壮嫩枝基部枝条于6月上旬进行,一般1~2年生母树嫩枝较优,其生根率和存活率较高。由于枝条有极性现象扦插时切勿倒插。插后要踏实,使插穗和土壤密接,插后立即灌足水。插育苗的成苗率在60%左右。扦插前若用ABT生根粉对插穗进行处理,成苗率可提高10%~20%。插苗成活后,要适时灌溉、松土、除草、施肥和病虫防治等工作。

嫁接繁殖

珙桐的嫁接选用2~3年生粗壮的实生苗做砧苗。穗条的选择上,选取已开花的树木的树冠中部、外围、向阳、无病虫害、健壮的长8~10厘米,带芽2~3个当年生枝条作穗条。一般落叶后采集,最晚在枝条萌发前2~3周采集。嫁接的方法主要采取枝接和T字形芽接两种办法,枝接在砧木树液开始流动时进行,T字形芽接一般在7~9月树木生长旺盛季节进行。

栽培技术

养护管理

珙桐是肉质根,喜凉爽湿润半阴的环境,较耐严寒,怕高温日晒,不耐干旱,最适生长温度为16~22℃,冬季温度低于5℃容易冻伤。用种子和扦插育苗,果核坚硬不易透水,种子有后熟性,采种后必须在低温下层积,播后两年才不整齐地发芽,苗期须搭荫棚。扦插以5~7月为宜,选用树龄较小的母树下部的半木质化、带叶枝条。若用生根剂配合处理,可提高生根率。

病虫防治

病害

珙桐幼苗常见的病害主要是立枯病,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洒。

虫害

虫害主要是地下的黄蚂蚁、地老虎、金龟子幼虫,危害时间在3~5月,可用甲敌粉或呋喃丹拌土,结合松土施入苗床。此外嫩叶和幼茎常有蚧壳虫和尺蠖等为害,也需要注意。

鼠害

鼠害伤根严重,可在春季采用人工机械与药剂相结合的方法防治,利用鼠、鼠套、人工挖鼠洞破坏生存环境等方式捕杀。也可用趋避剂、内毒素等药物进行综合防治,降低鼠口密度。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珙桐对生长环境要求很高,在夏季高温干燥地方不易引种,栽培推广的地区范围有局限性。多数野外生存的珙桐种群不稳定,虽然成立了自然保护区,但以倒金字塔型为主的年龄结构显示珙桐的种群仍处于衰退状态。

致危因素

珙桐仍存在多种致危因素。首先是外部因素。如全球气候的变化及森林的砍伐,以及人类挖掘野生苗栽植,导致珙桐分布范围日益减少。其次是内部因素。如珙桐的休眠期长,发芽率低,自然更新困难,果实坚硬,种子败坏严重。珙桐种子含有大量酚类化合物,这种化合物氧化正是褐化的主要因子,阻碍组织培养,给人工繁育造成了困难。

保护等级

在2021年8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将珙桐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保护措施

在中国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如湖北星斗山七姊妹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严格保护措施,在其它分布区设置保护点,制订具体的保护管理措施。加强对珙桐原产地和迁地保护,如秦岭国家植物园进行的珙桐迁地保育,杭州植物园也在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工作开展了对珙桐的迁地保育。加强教育,提高保护区居民的生态意识。积极开展生物技术引种栽培和繁殖试验,进行人工造林,扩大其分布区。处于保护的需要,对于人工过度采摘种子,应加以限制。

功用价值

科学价值

珙桐为古老、珍贵、稀有植物,在中国珍稀濒危保护物种名录中,珙桐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作为古老的第三纪遗留下来的物种,珙桐见证了百万年尺度的地理气候特征,为研究植被变化和分类提供了素材储备,在植物系统发育和地史变迁研究上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经济价值

珙桐果实含油量高,可作为工业用油。树皮和果皮可提取烤胶或制成活性炭;内果皮味道清香可提炼香精;果核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可提取营养蛋白质。其木材材质优良是制作家具、雕刻精美工艺品的新型材料。

观赏价值

珙桐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属孑遗植物。在盛花期头状花序下的2枚白色大苞片,极似展翅之群鸽栖于树上,故有“中国鸽子树”之称,并有和平象征的意义。随着栽培技术的进步,珙桐在中国一些植物园中生长存活,在欧美许多城市和街头也有种植。常植于池畔、溪旁及疗养所、宾馆、展览馆附近,并有和平的象征意义,成了闻名世界的园林观赏树种。

物种对比

光叶珙桐

光叶珙桐(拉丁学名: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 var. vilmoriniana),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产于湖北、四川、贵州等省,常与珙桐混生。

形态对比

叶片

从生物学特性上来说,两种珙桐叶下表皮差异较大,珙桐叶下表皮密被淡黄色或淡白色丝状单细胞粗毛,光叶珙桐的叶片较淡而质薄,叶下表皮无毛,或仅叶脉处被稀疏单细胞短毛或丝状粗毛,展叶初期,叶背面生有白粉状物。

种子

珙桐与光叶珙桐的种子外部形态呈明显不同,珙桐种子较光叶珙桐种子细长,种子外壳裂纹较深,其平均长比光叶珙桐种子长1厘米,平均宽比光叶珙桐窄0.9厘米,且珙桐种子的千粒重也高于光叶珙桐。

文化延伸

2017年被定为张家界市的市花。2022年5月19日在中国湖北省宜昌市榔坪镇成立的首个珙桐历史博物馆开馆。经过中国生态学家印开蒲等中外专家论证,榔坪镇乐园村是欧美珙桐原产地。1900年5月19日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在乐园村村民康远德帮助下,发现了珙桐,并将珙桐种子带往欧美种植,当年威尔逊照片中珙桐生长的地方,正是在榔坪镇乐园村的二墩岩自然保护区。

文化典故

友赠台湾

2008年12月23日,中国向台湾省赠送的大熊猫“团团”“圆圆”和17棵珙桐树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运抵台湾。四川省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受“5·12”地震灾区羌族同胞委托,以表达灾区同胞和大陆同胞对台湾同胞慷慨捐赠、无私援助的谢意。

昭君出塞

白洁美丽的珙桐花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西汉时,匈奴王入朝和好求亲,宫女王昭君为促使汉朝和匈奴和好,请嫁匈奴王。昭君出塞以后,思念家乡,写下了家书,托白鸽捎信回乡。这群鸽子结伴同行,不停地飞翔,越过了千山万水,终于飞到了兴山县湖北姊归的万朝山。疲惫不堪的鸽群在一棵高大的珙桐树上停留休息,一股寒流袭来,这群白鸽被冻僵在了树枝上,化成了洁白美丽的花朵,将昭君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凝结在了珙桐树上。

参考资料

珙桐 .Davidia involucrat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Davidia involucrata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2022-12-15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2-12-18

珙桐 .中国自然标本馆 .2022-12-15

上海自然博物馆首页.上海自然博物馆-藏品精粹.2022-12-15

..2022-12-15

珙桐属 .多识植物百科.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珙桐.濒危物种志.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中国鸽子树”——珙桐在秦岭国家植物园绽放.秦岭国家植物园.2022-12-15

植物界“大熊猫”——珙桐又到最美盛放时.浙江政务服务网.2022-12-15

..2022-12-15

互动活动|博物馆里来“寻宝”.张家界市博物馆.2022-12-15

我国首个珙桐历史博物馆开馆.长阳新闻.2022-12-15

新闻资料:赠台大熊猫与珙桐树.中国新闻网.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