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于都县

于都县

于都县,古称“雩都县”,别称“雩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赣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东部,贡水中游。东邻瑞金市的瑞林、下坝、岗面、万田等乡镇和会昌县的西江、风凰、白鹅、洛口、庄埠等乡镇,南连会昌县的晓龙乡安远县的浮槎、塘村乡,西接赣县区的小坪、长洛、大田、江口、吉埠、三溪等乡镇,北眦兴国县的社富、留龙、杰村、江背、樟木、龙岗、梅窖等乡镇和宁都县的赖村镇。介于北纬25°35'48"~26°20'53",东经115°11'~115°49'51"之间。县境南北长83.25千米,东西宽63.33千米,距赣州市65千米,距南昌市422千米。总面积2893平方千米。于都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截至2022年5月8日,于都县辖23个乡镇357个行政村和1个工业园。县人民政府驻渡江大道566号。2022年,于都县户籍总人口为111.95万人。

于都县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居住。1957年6月,雩都县改称于都县。截至2015年末,于都县境内有1个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主要景区有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屏山风景区、重光宝塔公园、罗田岩、长征第一渡、何屋等景区。:1049

2018年,于都县被江西省生态环境厅评为第二批绿色低碳试点县。2021年,于都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18055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108元,增长13.4%。2022年于都县地区生产总值343亿元,比上年增长5.3%。

名称来历

因北有雩山得名。清同治版《雩都县志》载:“以北有雩山,故名雩都”。另一说是因“雩水而名”。《元和郡县志》载:雩都县“因雩水为名”。

历史沿革

于都县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居住。

西汉高帝六年(201年),设雩都县,属豫章那,所辖区域包括今于都、宁都县石城县安远县瑞金市会昌县寻乌县等县市地域,故有“六县之母”之称。东汉初平二年(191年),属庐陵郡。:1045

三国时期,属吴。吴嘉禾五年(236年),析庐陵郡设庐陵南部都尉,治所(古代政府驻地)雩都县灌婴垒(今县城),又析雩都县白鹿营设阳都县(今宁都县)。:1045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属南康郡,郡治雩都县。东晋永和五年(349年),南康郡治地由雩都县迁至章、贡二水间(今章贡区)。:1045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南康郡更名南康国,治所(古代政府驻地)复迁等都县。齐永明元年(483年),南康国复称南康郡。梁大同十年(544年),析雩都县南乡设安远县。梁承圣元年(552年),南康郡治地由等都县再迁至章、贡二水间。:1045

隋开皇九年(589年),南康郡改称虔州。隋大业元年(605年),复为南康郡。:1045

唐武德五年(622年),复为虔州,辖雩都县。五代十国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升雩都县瑞金监为瑞金县,析虔化县的石城场设石城县。后梁贞明四年(918年),雩都随虔州属吴。南唐昇元元年(973年),灭吴,雩都随虔州属南唐。:1045

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分江南为东西路,雩都随虔州属江南西路。元丰年间(1078~1085年),雩都为望县(4000户以上)。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虔州改称赣州,雩都属之。:1045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分全国为11个行中书省,江南西路改称江西等处行中书省,雩都随赣州市属之。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赣州改为赣州路总管府。元贞二年(1296年),赣州路总管府改称赣州路,雩都仍属之。:1045

明洪武二年(1369年),赣州路改称赣州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分全国为13个承宜布政使司,江西行中书省改称江西承宣布政使司,雩都属之。:1045

清,雩都属赣州府管辖。:1045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雩都县属江西省。民国三年(1914年),划全省为4道,雩都县属赣南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道,雩都县属江西省。民国十八年(1929年)4月,雩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成立,隶属中共赣南特委。民国十九年(1930年)4月,改称雩都县苏维埃政府,属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同年10月,改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民国二十年(1931年)11月,随江西省苏维埃政府隶属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月,为庆祝攻克县内最后一个由中国国民党地方武装占据的上宝土围的胜利,在雩北马安排脑(不久迁银坑镇)设胜利县,属江西省。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8月,雩都县属粤赣省苏维埃政府。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2月,在境内岭成立赤南县(次月改为登贤县),属粤赣省,同年7月,赣南省苏维埃政府在雩都县城成立,辖雩都县、登贤县、赣县区、杨殷县;同年10月,瑞西县在境内宽田成立,隶属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同年11月,兴胜县在境内仙下成立,隶属江西省;同年12月,雩西县在境内西部地区成立。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3月,雩都县属江西省第八行政区,境内胜利县、登贤县、瑞西县、兴胜县、雩西县消失。1949年8月,雩都县人民政府成立,属宁都分区。:1045

1952年8月,改属赣州专区。1957年6月1日,雩都县改称于都县。1999年7月,设地级赣州市,于都县属赣州市。:1045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于都辖9个镇、14个乡:贡江镇铁山垅镇盘古山镇、禾丰镇、祁禄山镇梓山镇银坑镇岭背镇、罗坳镇、罗江乡小溪乡利村乡新陂乡、靖石乡、黄麟乡沙心乡宽田乡葛坳乡桥头乡马安乡仙下乡车溪乡段屋乡。共有25个居委会、357个村委会。县人民政府驻渡江大道56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于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东部,贡水中游。东邻瑞金市的瑞林、下坝、岗面、万田等乡镇和会昌县的西江、风凰岽、白鹅、洛口、庄埠等乡镇,南连会昌县晓龙乡安远县的浮槎、塘村乡,西接赣县区的小坪、长洛、大田、江口、吉埠、三溪等乡镇,北眦兴国县的社富、留龙、杰村、江背、樟木、龙岗、梅窖等乡镇和宁都县的赖村镇。介于北纬25°35'48"~26°20'53",东经115°11'~115°49'51"之间。县境南北长83.25千米,东西宽63.33千米,距赣州市65千米,距南昌市422千米。总面积289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于都县地貌以低山、丘陵、盆地为主。四周群山环抱,东、南、北地势较高,逐渐向西部倾斜。雩山山脉、武夷山九连山余脉的展开,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于都断陷红岩盆地(简称于都盆地)。

气候

于都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9.7℃。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分别是8.2℃和29.7℃,极端气温39.9℃和-8℃,年均降水量1507毫米,4~5 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47% ,年日照时数1621.9小时,年均无霜期305天。河网密度每平方千米/0.44千米。

自然灾害

于都县主要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风灾、苞灾、冻灾等。水灾主要发生在春夏之交多雨季节,易出现洪涝灾害,每年均有程度不等的水灾,历史上较为严重的是民国四年(1915年)的大水,县城最高水位12664米,是有史记载的最高水位,城乡溺死、压毙者殊难数计,史称“乙卯大水”;1964年6月16日,为五十年一遇大水,县城最高水位125.39米,全县2.51万户6.18万人受灾,倒塌房屋5521间,死8人,伤58人。旱灾主要发生在秋季少雨所致,每年均有不等程度的旱灾,历史上较为严重的是1963年大旱,溪水断流,塘库多干调,受灾面积23.16万亩。风、雹灾有时发生,常是受强台风影响,较为严重的是1976年4月17日狂风夹雹,大树拔起,26个大队5060户社员受灾,损坏房屋8660间、早稻种子12.73万斤、水库2座,死1人,伤50人。冻灾主要受严寒影响,较为严重的是2008年1月底至2月初,边缘山区遭受百年未遇的雨、雪、冰冻天气灾害。此外,暴雨、春寒、小满寒、寒露风、高温干热及病虫害等局部性自然灾害时有发生。:1046

水文

于都县位于赣江源流的贡水中游,境内河流属赣江水系,总长度1283千米。贡水是流经县境的主要干流,汇集梅江、澄江、濂江、小溪河等4条较大支流。贡水干流和4条较大支流又汇集48条流域面积20平方千米以上的小支流。其中贡水在境内的长度66千米;区划成贡水、梅江、濂水等3个流域。 :1046

土壤

于都县地处亚热带南部,属常绿阔叶林生物气候带,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土壤有水稻土、草甸土、红壤、石灰(岩)土、紫色土、山地黄壤、山地草甸土等7个土类、 15个亚类、51个土属、114个土种。

环境

2021年,于都县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9.1%(较2020年新增优良天数10天,优良率提高2.47%),与去年同期相比,主要污染物浓度实现“二降”(二氧化硫下降40%、臭氧下降12.3%)、“二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持平)、“二升”(PM10上升39.28%、PM2.5上升22.22%)。境内地表水考核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到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达100%。全县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7.4%,医疗废物处置率达100%。截止2021年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均完成减排任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4.09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于都县境内有耕地35884.12公顷。水浇地30.07公顷,旱地2650.61公顷,种植园用地12649.05公顷。林地198648.77公顷。草地946.08公顷。湿地559.94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9869.3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6415.11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516.14公顷。

矿藏资源

于都县境内地下矿藏资源,有钨、锡、铋、锌、金、银、铜、铁、锰、稀土、灰石、透闪石耐火粘土等 28 种,是赣州市的矿产品基地。其中钨矿有大、中型矿区 7 处;煤、石灰石储量大,分布广。

人口

人口数量

2021年末,于都县户籍总人口为1117792人,比上年末减少1686人,其中城镇人口273330人,比上年末增加353人,乡村人口844462人,比上年末减少2039人。常住人口为906290人,比上年末增加734人,其中城镇人口404638人,乡村人口501652人,城镇化率达44.6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8354人。

民族构成

于都县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满、侗、瑶、土家等12个少数民族。:1045

经济

综述

2021年,于都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18055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1%。财政总收入241486万元,比上年增长7.3%。全年各项税收收入197629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1.8%,税比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含专款)660193万元,比上年下降12.3%。

第一产业

于都县粮食作物以水稻、红薯、大豆、杂粮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席草、带荠、瓜类、油料、蔬菜等。:1045

2021年,于都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332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4%。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47.1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137千公顷,同比增长0.3%。全年粮食总产量220200吨,比上年增加4805吨,同比增长2.23%。蔬菜产量302026吨;茶叶总产量508吨;水果总产量120379吨,其中,脐橙产量83511吨。肉类总产量97322吨,生猪存栏227990头。

第二产业

2021年,于都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042507万元,较上年增长9.0%,占全县GDP比重为32.8%,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60022万元,比上年增长17.4%,实现销售产值3057025万元,比上年增长17.3%,工业产销率达99.9 %。

第三产业

2021年,于都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7445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58494万元,增长25.4%。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53841万元,增长16.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70776万元,增长19.1%;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2569万元,增长27.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95947万元,增长30.5%。于都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261161万元,比上年末增长7.4%,比年初增加296437万元。

文化

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11月,于都县有客家文言文唢呐公婆吹等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有于都茶篮灯、江西省杖头木偶戏、江西悬丝傀儡戏、银坑镇舞、中石练兵习俗、于都敦本堂熊氏民间中医、赣州市擂茶制作技艺等7个省级项目,赣州市级非遗项目13个,县级非遗项目104个。

民俗节庆

于都县民间崇尚礼节,素有“上屋过来下屋客”之说,待客兴吃蛋、喝汤、包红包。砌灶、迁坟、清理粪池、做尿桶、抢救死难者、报丧、失足跌落厕所或池塘、孩童启蒙入学日、女婿第一次登门等,都要吃蛋,婴儿出生送给亲明好友红蛋以示报喜。喝汤多用以招待稀客和迎亲队伍。民间砌灶、做寿木、圆屋出水、落葬圆地,均需给匠人包红包,第一次登门的亲戚不论男女大小,回时主人需包红包相送,谓之“打发”。:1050

地方特产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于都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61所,其中,幼儿园344所,小学362所,初中41所,高中9所,职业中学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共有专任教师13946人。

于都县共有9所全日制高中为于都中学、于都二中、于都实验中学、于都县第七中学、于都县梓山中学、于都县第三中学、于都县第五中学、于都县第六中学、于都县新长征中学。

科技事业

截至2021年末,于都县境内授予专利权1398件,境内有效发明专利56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0.62件。国家、省、市重点研发计划共安排1个重点专项。共签订技术合同63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0155万元,比上年增长108.2%。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末,于都县有文化艺术中心1个,文化馆1个,全年组织大型文艺活动8场次,送戏下乡演出232场次;乡镇综合文化站23个,全年组织文艺活动92场次;长征源合唱团截止12月31日完成了543场公益巡演。图书馆1个,有藏书29万册;博物馆1个,文物藏品5449件(套),参观人数100.99万人次;拥有电视台1个,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体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于都县共组织有影响的各类群众健身活动25次,参与人数1.2万人次;县级体育社会组织21个(含俱乐部);二级裁判员发展人数35人,二级运动员发展人数3人;公共体育场地(县本级管理使用)8个,其中田径场1个,体育馆2个,全民健身广场4个,游泳馆(池)1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21年末,于都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089个,增长0.2%,其中,医院15个,乡镇卫生院28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所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门诊部、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1039个,其他还有卫监所、卫培校、单采血浆站。其中,于都县人民医院是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医院,于都县中医院是国家二级甲等医院,于都县妇幼保健院是二级甲等专科医院。2021年末,于都县拥有病床数5746张,比上年增长11.8%;全县医疗机构职工总人数6586人,比上年增长14.7%;全县拥有执业医师1596人,比上年增长3.4%;执业助理医师529人,比上年增长5.6%;注册护士3235人,比上年增长4.9%。

社会保障

2021年,于都县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633人,比上年少增1264人,下降18.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9%,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01995人,比上年末增加12132人,其中,企业参保职工78107人,比上年末增加11727人,参保离退休人员20930人,比上年末增加930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23888人,比上年末增加405人,参保离退休人员5959人,比上年末增加72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46610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984688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59575人,比上年末增加9485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29093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27100人,比上年末增加1000人。全年共有49227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镇居民4979人,农村居民44248人。全县有公办综合福利院、敬老院和光荣院共24个。全县有民办养老服务机构3个。

交通

综述

于都县已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路3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通航河道有贡水、梅江,总长123千米,常年通航10~35吨轮驳船,洪水期最大通航能力35~100吨级货轮机驳船和各种托轮货船。:1048-1049

公路

于都县有高雄—成都公路,境内长29.7千米。有瑞金—临沧公路,境内长61.0千米。有庄黄线、银金线、石镇线省道过境,境内长1329千米,通往宁都县会昌县等县。有县道14条,总长299.45千米。有厦门-成都高速公路过境,境内长47.7千米,双向4车道,有罗坳镇、于都、禾丰镇3个互通口,通往于都县城、罗坳、禾丰等地。:1048-1049

铁路

于都县有铁路赣龙铁路过境,境内长58千米,设于都1个车站,通往北京、上海市南昌市福州市厦门市、贵阳、太原市等地。

公共交通

于都县汽车客货站日均发送客车400辆,日客运量6300人次。:1048-1049

景区

于都县境内有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屏山、重光宝塔公园、罗田岩、长征第一渡、长征小道、何屋等景区。其中4A级景区有1个。

何屋为长征前夕毛泽东旧居,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位于县城濂溪路老北门,原为何姓人住家,占地面积636平方米,房屋30余间。:1049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教学点、江西省十大红色旅游景点。位于县城渡江大道东段,其前身为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占地面积60亩,由人口小广场、主题雕塑、集结广场、纪念广场、渡口码头、景观碑石、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等组成。纪念馆占地面积5.75亩,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展厅两层。:1049

被称为“长征第一渡”的“于都红军大桥”是于都县横跨于都河的第8座大桥,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8.6万红军主力从于都河上8个渡口渡河,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罗田岩为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县城贡水南岸楂林村323国道旁。距于都县城1千米,属丹霞地貌,面积20平方千米,由华岩禅院、摩崖题刻、卧云亭台、溪阁、罗岩碧波组成,其中周敦顾、岳飞文天祥王守仁等历代名人石刻80余品。主要景点有20处,罗田岩石刻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49

屏山风景区位于县境南部的靖石乡境内,旧名龙山,距于都县城约60千米。主峰海拔1312米,为于都县内较高峰,山麓四周百余千米,由山顶草原牧场、山腰森林、山间有奇石、瀑布、山脚度假山庄、山下奶牛村庄组成。屏山属典型的溶洞结构,山高如屏,有奇禽异兽,盛夏最高气温29℃。山顶处,明代农民起义军首领朱绍纲曾在此安营扎寨、练兵习武。:1049

 重光宝塔,位于县城西门323国道旁,宝塔高55.26米,塔型八面朔风,塔身七级重檐,每级设游廊;塔单层设子、午、卯、酉、四大正门。双层设乾、坤、艮、四大隅门,塔刹四级铸铁,塔台呈八角形,直径12米,塔体框架砖混结构,外砌青砖,着色调和,仿宋风格。宝塔旧名“慧明院塔”,始建于宋至和二年(1055年),后几经重修。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重修,更名“重光宝塔”,素有“雩都文峰”之称。文革时,被毁。2004年,全县人民自发捐资移址重建。

名村古镇

人物

荣誉

参考资料

于都县情介绍 .于都县人民政府.2022-10-10

自然资源 | 于都县人民政府.于都县人民政府.2022-11-20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2-11-21

于都县2022年GDP增长5.3%.于都县人民政府.2023-12-14

机构概况 | 于都县信息公开.于都县人民政府.2022-11-23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 绿色低碳发展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对第二批绿色低碳试点县(市、区)工作进行总结的通知.江西省生态环境厅.2022-11-20

于都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于都县信息公开.于都县人民政府.2022-11-19

于都县名称来历.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2-12-02

于都县行政区划 .于都县人民政府.2022-10-10

文化名胜 | 于都县人民政府.于都县人民政府.2022-10-18

自然资源 | 于都县人民政府.于都县人民政府.2022-11-19

于都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 于都县信息公开.于都县人民政府.2022-11-24

于都非遗美食“云上”飘香.赣南日报数字报.2022-11-20

唢呐艺术(于都唢呐公婆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2-11-20

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22-11-20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非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2-11-20

2022年于都县具有普通高中招生资格的学校计划表 | 赣州市教育局.赣州市教育局.2022-11-24

医院简介-江西于都县人民医院-江西于都县人民医院.于都县人民医院.2022-11-24

于都党务公开网-- 单位动态.于都党务公开网.2022-11-24

医院介绍 - 于都县妇幼保健院.医院大全.2022-11-24

于都县中医院.企查查官网.2022-11-24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通知公告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发布全省A级旅游景区名单的公告.江西省文旅厅.2022-11-23

文化名胜 | 于都县人民政府.于都县人民政府.2022-11-19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 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2022-11-24

江西省水利厅 通知公告 2019年度拟授予“江西省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市、区)”名单公示.江西省水利厅.2022-11-20

四部门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国家文物局.2022-11-20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通知公告 关于2021年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的公示.江西省文旅厅.202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