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南县
全南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赣州市下辖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最南端,东临龙南县,南靠广东翁源、连平县,西接广东始兴县,北邻广东南雄县,北东与信丰县交界,总面积1534.27平方千米。截止到2023年9月,全南县下辖6个镇、3个乡,县人民政府驻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城厢镇含江路14号。截止到2022年末,全南县常住人口169354人。
全南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地貌类型大致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水域三种。全南县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夏无酷热,冬少严寒,日照偏少,雨水充沛的气候特征,县境内主要有桃江、黄田江两大水系。全南原名虔南,因地处赣州市(今赣州)之南而得名,1957年改称全南至今。据当地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全南县是赣州的生态农业大县,第一产业以蔬菜、果业为主要农业支柱产业,第二产业以电子信息、新材料为主导,同时发展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第三产业以商贸物流、文化和旅游为主导产业。全南县202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94亿元,位列赣州市第2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5.0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4.6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1:42.1:41.8。全南县处在105国道、赣粤高速与京珠高速的公路连接线上,境内的主要交通干线有大庆-广州高速公路、国道G535、省道S549、省道S454等。
全南县被称为“中国氧吧”“长寿之乡”;拥有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8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坊宗圣公祠和大岳江东围)、3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全南桃江中国湿地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桃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公园(梅子山省级森林公园);此外,县内的龙源坝镇雅溪古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名称
全南原名虔南,因地处赣州市(今赣州市)之南得名虔南;又一说:唐虔南镇得名,此地为隋虔州之南陲而名虔南,虔州又因虔化水为名,民国置虔南县,后因字生僻,1957年5月1日,虔南县,改为全南县。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据金龙镇含江村出土的石铲、石镞等文物考证,全南县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秦汉至三国时期
秦朝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36郡,并置南县(辖地包括今全南、龙南市、定南县、信丰县、上犹县、崇义县、南康区、大余和广东省的南雄市、始兴县、仁化县等县),隶九江郡,虔南属南埜县地;西汉高祖四年(前203年)改九江郡为淮南国,高祖六年置豫章郡,虔南仍属南垫县地;西汉末年(9—23 年)改豫章郡为九江郡,虔南隶属同前;东汉刘秀建武元年(25年)九江郡复名豫章郡,南埜县改称南野县,虔南属南野县地;刘协兴平二年(195年),析豫章郡置庐陵郡,南野隶之,虔南仍属南野县地。三国时期,虔南属吴;嘉禾五年(236年),分庐陵郡置南康郡,并析南野地置南安市,虔南属南安县地
魏晋南北朝
西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改南安县为南康县,虔南隶之;太康三年废南康郡置南康郡,虔南属南康郡南康县地;南北朝时,南康郡曾改称南康国,后又复为南康郡,虔南均属南康县地。萧赜永明元年(483年),南康国复为南康部,虔南属南康部南康县地。
隋唐五代
杨坚开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为虔州,虔南属虔州南康县地;李世民贞观元年(627年),废郡改道,虔南属江南道虔州南康县地;李治永淳元年(682年),析南康区东南部地置南安县,虔南属南安县地;李隆基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全国析10道为15道,分江南道为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虔南属江南西道的虔州南安县地;天宝元年(742年),改南安县为信丰县,并在县南部置虔南镇(今龙南县及全南南片),虔南属信丰县地。五代十国时期,后梁贞明四年(918年),改信丰南部的虔南镇为虔南场;南塘保大十一年(953年),将虔南场改为龙南县,至此,虔南南偏属龙南县,北片属信丰县。
宋元
北宋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龙南县改名虔南县;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改南康郡为赣州市,虔南县复名龙南县,隶属同前;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江南西路为江西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江西行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龙南县并入信丰县,虔南属信丰县;孛儿只斤·海山至大二年(1309年)复置龙南县,虔南北片属信丰县,南片属龙南县。
明清
朱元璋吴二年(1365年),改赣州路为赣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江西行中书省为江西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下设府、县,虔南隶属同前;清初沿明时建置,虔南仍分属赣州府下辖的龙南市、信丰两县;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八年(1848年),划龙南之大龙、新兴、太平和信丰县之镇南、杨溪、步口、回戈7堡为(军事)分防地,分防汛驻观音阁,隶赣县后营,次年改归横营统辖;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划龙南县的大龙堡、新兴堡和信丰县的镇南堡、杨溪堡、步口堡、回戈堡置虔南厅,隶赣州府,虔南从此列为县一级政权建置。
中华民国
民国2年(1913年),统一全国县制,虔南厅改为虔南县,隶属江西省政府;民国3年(1914年)全国设省、道、县三级,江西省分为四道,虔南县隶属赣南道;民国15年(1926年),废赣南道,虔南县复隶江西省政府。民国17年(1928年)8月,社大曾屋成立了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小组;民国18年(1929年),毛泽东等率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途经龙下,在此播下了革命火种,龙下、社迳、江口等地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先后建立农民协会、赤卫队和苏维埃政权。民国21年(1932年),撤销南昌行营党政委员会,将江西省划为13个行政区,虔南县隶属第十三行政区;民国22年(1933年),第十一、十三两个行政区合并,改名赣南政务专区,次年又改称第九行政区,虔南县隶属第九行政区;民国24年至31年(1935年至1942年)全省行政区虽几经变更,虔南县均属第四行政区。民国38年(1949年)8月2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虔南,9月1日成立虔南县人民政府,隶属赣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上旬,叶剑英率部解放广州、广东省,与随从人员方方途经虔南,下榻于县人民政府,召见了县主要领导人黄通等。1951年6月隶属赣州专员公署;1954年6月隶赣州专区公署;1957年, 虔南县改称全南县,8月1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南县委员会成立;1958年,墩头乡划归龙南市管辖;1964年5月隶属赣州专员公署;1970年,属赣州地区;1978年7月隶属赣州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1月13日,恢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全南县委员会,12月3日,全南县革命委员会改为全南县人民政府;1999年6月撤地设市后,全南隶属赣州市至今。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全南县位于江西省最南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14°10'~114°52、北纬24°34'~25°8'之间;东临龙南县,南靠翁源县、连平县,西接始兴县,北邻广东南雄市,北东与信丰县交界;全南县域东西长77.9千米,南北宽49.9千米;总面积1534.27平方千米。
气候
全南县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夏无酷热,冬少严寒,日照偏少,雨水充沛的气候特征;全南大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在16~19℃之间,各地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县内以黄田江下游地区为最高,中部的小叶及西部边缘山区为最低,年平均气温为18.8℃;全南县的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年平均降水量1653.5毫米,全南县3~8月平均月雨量在150毫米以上,为多雨季节,10月至次年1月平均月雨量在100毫米以下,为干旱季节,4~6月雨量平均为648.2毫米,雨量占全年39.2%,为汛期,10~12月雨量平均仅为109.8毫米,为秋冬干旱期;全南县霜期短,无霜期长,平均无霜期为301天。全南县境内阳光年辐射总量为104322.0卡/平方厘米,月辐射量最高值出现在每年7月,为134492卡/平方厘米;最低值出现在3月,为5503.8卡/方厘米。89—2000年,全南县平均风速为1.2米/秒,年际变化很小,只有少数年份有±o.1距平。各月平均风速相差也不明显。县内的大风(瞬时风速≥17.0米,秒)均伴有雷雨,偶有龙卷风出现。12年中年均出现大风1.8次,均出现在3-9月。出现大风最多的年份为1998年,共计6次。历年瞬时最大风速为27.0米/秒,风向偏南,出现在2000年7月1日。全南县境内风向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季多冷空气活动,以偏东风为主,夏秋季受到副热带高压影响,地面以偏南风为主,冬季多受大陆高压控制,地面吹北风,全年风向为西南偏南。
地质
区域地层
全南县出露的地层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纪,石炭系、侏罗系、白垩系及第四系,占有面积754.8平方千米,为全县总面积的49.64%。震旦系是县内出露最老、分布最广的地层,主要分布在木金北部、竹山南部与北部、陂头北部、大庄西南部;寒武系主要分布在大庄、乌桕坝、大吉山镇、兆坑、龙下及上江等境内;奥陶系主要分布在下寒洞村西及大庄北西边界处;泥盆系主要分布在木金、中寨北西部、小慕西南部、县城附近、竹山南边至南东边;石炭系主要分布在小慕、木金至县城一带;侏罗系主要分布在中寨、南迳及大庄境内;白垩系主要分布在陂头西部、县城南部;第四系主要分布在县城、南迳、乌柏坝、陂头等城镇附近河流两侧之山间谷地。
岩浆岩
全南县岩浆出露面积768.2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0.5%,主要分布在县境东北部、中部的西边、南部,岩浆岩种类有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碱性岩等,其中以酸性岩最多,大小岩体36个,尤以陂头岩体最大,龙源坝岩体次之。
地质构造
全南县地处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与赣州市于山新华夏系构造带及粤北“山”字型构造东翼的复合部位,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
南北构造带(经向构造带),全南县境中部东边震旦系,存在一个轴向南北、轴延长10余千米的复式褶皱,称子脑复式向斜。此构造形迹属七碛——九曲褶断带的一部分。
北西构造带,全南县内龙下和上江东北的寒武系,延伸到信丰县崇仙地带,构成一个北西走向、轴长20余千米的复式褶皱,称崇仙复向斜。在大庄一带的震旦系和寒武系为北西向复式褶皱,称大庄复式背斜。
东西构造带(纬向构造带),在全南县城附近有东西走向的挤压褶皱构造,称全南向斜。在大庄、南迳、金龙的中滩、中寨的寒洞和大吉山镇北边等地,存在着东西走向、延长几千米的压性断裂,均为南岭纬向构造带的一小部分。
北东向构造带,从大庄的黄洞向北东,经过小慕北侧,到木金的夹水口,有着全南县内规模最大、延长最远(40余千米)、伸入龙南县城(30千米)的北东向大断裂(粤北山字型的东翼)。
北北东向构造带(新华夏系、中华夏系),在大吉山附近和大庄西边,发育着几条走向小于NE250°,延长几千米的压扭性断裂,属于新华夏系断裂。在兆坑和木金各发育着一条走向NE300°~35°、延长10余千米的压扭或扭性断裂,属于中华夏系断裂。以上两构造形迹属于赣南于山新华夏系构造的组成部分。
地形地貌
全南县地处五岭山脉,群峰连绵,沟壑纵横。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县内有主要山峰178座,其中千米以上高峰6座,最高峰为西南饭池嶂海拔1145米,最低海拔为东北上江长尾洲180米。山丘之间夹有小块河谷平原,为耕地之所在。地貌类型大致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水域三种:
山地
全南县境内山地广大,面积为671.21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44.14%。其中800米以上的中山有12.01平方千米,500~800米低山有659.2平方千米,分布全县各地。中山多分布在大吉山、茅山、大庄、小叶岽、寨下等地。山簇主要由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纪、侏罗系、岩浆岩地层构成。山势陡峻,沟谷交错。山顶多呈锥形,山脊似鱼背状,山坡度多在35°~45°之间;沟谷多呈V字型,深而较窄。山地积物较厚,植被较好。
丘陵
全南县境内丘陵次于山地,面积为581.19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8.22%,其中300~500米的高丘256.99平方千米,200~300米的低丘324.2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龙源坝、陂头、上江、南迳和县城一带。大多以岩浆岩组成,坡度一般在20°~30°之间。排田、垄田、油茶林及茶、果、桑园大多分布于此丘陵区。
平原水域
县内平原多是山间谷地、河谷地,与低丘、岗地相互交错,地势较为平坦,面积为219.41平方千米,加上水域48.83平方千米,合计268.2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17.64%。平原主要分布在桃江、黄田江两岸,以金龙、龙源坝、陂头、上江、南迳面积居多。平均海拔一般在200米左右,高出河床2~12米之间,土层较厚,土壤肥沃,是县内主要粮食、经济作物产区。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全南县有大小河流142条,总长765.4千米,河流密度0.5千米;其中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3条,100平方千米以下的139条,总长765.4千米,主要河流有桃江、黄田江。
桃江
桃江为县内主干流,发源于赣粤交界的饭池嶂东麓,自西向东流经茅山、乌柏坝、南迳、城厢、金龙等乡(镇、场),绕经龙南折回县北龙下乡,在上江汇合黄田江水流经信丰、赣县注人贡水,境内流程109.9千米,流域面积888.31平方千米,主要支流39条,总长383.3千米。
黄田江
黄田江是桃江一级支流,发源于雪峰山北麓,自西向东流经寨下上窖村,进入广东始兴县下窖村折回县境,再经龙源坝、竹山、陂头、社迳,在上江口注入桃江,境内流程73.5千米,流域面积631.66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40%,主要支流22条,总长266.7千米。
地下水
全南县境内内地下水属典型的基岩裂降水分布区,但也杂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可动量为4.4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径流模数为15.2亿~25.2亿立方米解方千米。地下水发自西南及边缘高山,分别向北、东排泄。由于县内山势陡峻,地下水坡度较大,径流条件较好,水交替作用强烈。
水利
截至2018年3月,全南县境内共有中小型水库49座;其中,中型水库有3座,分别是黄云水库、龙兴水库、虎头陂水库;有仙女陂水库、下龙井水库、上营水库等6座小(1)型水库;有烧斗水库、下坑水库、若湖塘水库、乌泥坑水库等40座小(2)型水库。
黄云水库
黄云水库地处江西省全南县境内的桃江左岸支流,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93.7平方千米,兼具灌溉、养殖、发电、生态涵养功能。
龙兴水库
龙兴水库位于全南县金龙镇岗背村南,距县城6.5千米,湖面1.5平方千米,库区正常水位库容量为1712万立方米。
土壤
全南县的土壤分为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石灰(岩)土、红壤、山地黄壤、山地草甸土七个类别。
水稻土,面积为8906.6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6.16%,分布于全县各地,是主要的耕作土壤,也是粮食作物的基础土壤。
潮土,分布在江河两岸,一般为砂土、砂壤土,面积224.6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0.15%。该土通气性和耕作性良好,宜种红薯、豆类及经济作物。
紫色土,面积5353.3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3.7%,分布在低山及高、中丘陵地区。此土壤多长芒萁杂草,间有稀疏林。
石灰(岩)土,面积10.6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0.01%,宜喜钙的林木生长,主要分布县南丘陵地段。
红壤,面积为128246.6公顷,占土壤总面积88.75%,广泛分布在全县低山、丘陵地区,是发展林业较好的土壤资源。
山地黄壤,面积为1713.3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1.19%,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区。
山地草甸土,面积仅为37.4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0.03%,主要分布在海拔ll 14米的雪峰山顶上,适宜种植中药材植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全南县第三次国土调查,全南县有耕地8306.96公顷,种植园用地(园地)4811.80公顷,林地129413.27公顷,草地450.13公顷,湿地57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382.0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584.98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741.52公顷。
矿产资源
截至2020年底,全南县已发现的矿种主要有钨、锡、稀土、、、锆、铪、铅、锌、锰、铁、银、铋、、铍、普通萤石、白陶土、正长石、水泥用大理石、脉石英、煤、、地热水、矿泉水、建筑用石料、砖瓦用粘土、炭质页岩等27种矿产,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数21种,列入资源储量表的矿产地23处(有5处具共伴生矿种),大型储量规模矿产地4个,中型储量规模矿产地5个;全南县优势矿产资源主要有钨矿、轻稀土矿和萤石矿,截至2020年底,钨矿保有资源储量位居赣州市第三,萤石矿位居第四,轻稀土矿在全南县境内广泛分布。
全南县的能源矿产有煤炭和地热水等,截至2020年底,煤炭保有资源量为177.5万吨,地热水保有量5265立方米/日;
全南县的黑色金属有铁矿,截至2020年底,保有资源量2.2万吨;
全南县的有色金属有铅锌矿0.3、锡矿(伴生)、钼矿(伴生)、钛铁矿(伴生)等,截至2020年底,铅锌矿保有资源量0.3万吨、锡矿(伴生)保有资源量0.27万吨、铋矿(伴生)保有资源量0.28万吨、钼矿(伴生)保有资源量0.07万吨、钛铁矿(伴生)保有资源量58686吨;
全南县的稀有、稀土矿有钽矿、锆矿、铍矿(伴生)等,截至2020年底,钽矿保有资源量2067万吨,钽铌矿(共生)保有资源量1313万吨,锆矿保有资源量17725万吨,铍矿(伴生)保有资源量4273万吨。
全南县的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有萤石,截至2020年底,保有资源量269.6万吨。
全南县的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有玻璃用砂岩、玻璃用脉石英、水泥用大理石、白陶土、长石等,截至2020年底,玻璃用砂岩保有资源量166万吨,玻璃用脉石英保有资源量141.9万吨,水泥用灰岩保有资源量37.8万吨,高岭土保有资源量16.5万吨,长石保有资源量万吨。
水资源
全南县的多年平均径流为29.77亿立方米,其中境内径流13.5亿立方米,外县流入过境水16.33 亿立方米;县境内南片径流深920毫米,北线径流深860毫米;境内地下水可动量为4.4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径流模数为15.2亿-25.2亿立方米秒/平方千米;全南县多年陆地蒸发量为701.4毫米,南片为677.8毫米,北片726.7毫米;县境内地热泉水主要分布在南迳热水、茅山、金龙乌泥坑,水质属重碳酸钠钙型,水温适度,地表恒温不变,泉流四季稳定;南迳热水温泉位于南迳镇热水村坳上,面积约1平方千米,热水呈东西向泉群冒流;茅山温泉位于茅山桥下河中,泉水呈股状,间歇性冒气水质属重碳钾钠钙型;金龙乌泥坑温泉位于金龙镇乌泥坑乌龟墩,含有锗、等20余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为弱矿化度中性低温重碳酸钙型低钠优质矿泉水。
森林资源
全南县境内森林资源丰富,2021年,全南县获评“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截至2022年1月,全县森林覆盖率83.39%,林地199万亩。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全南县境内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伯乐、苏铁、银杏、水杉、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多杆香樟、华南五针松(原变种)(唯全南有)、半荷风、闽楠、浙江楠、金毛狗、杜仲、鹅掌楸、厚朴等。2019年在全南县金龙镇合头村杨公坑发现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闽楠、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乐昌含笑。
2022年6月,在全南县桃江源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两种正处于花期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兰科——血红肉果兰和虎舌兰,其中血红肉果兰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首次在江西省发现。
动物
全南县境内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黄腹角雉、蟒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黑鸢、苍鹰、赤腹鹰、鹊鹞、游隼、燕隼、褐翅鸦鹃、草号鸟、雕号鸟、领留鸟、白鹇、大灵猫、水鹿、中华鬣羚、虎纹蛙、平胸龟、大鲵属等。省级保护动物有:(普通)鸬鹚、(中华)鹧鸪、东胸灰胸竹鸡、环颈雉、山斑鸠、珠颈斑鸠、普通翠鸟、蓝翡翠、家燕、红尾伯劳、棕背伯劳、红嘴蓝鹊、画眉、红嘴相思鸟、大山雀、黄鼬、鼬獾、花面狸、豹猫、毛冠鹿、黄麂、中华蟾蜍、黑斑侧褶蛙、石蛙、小壁虎、鳖、玉锦蛇、乌梢蛇、灰鼠蛇、滑鼠蛇、银环蛇、眼镜蛇属等。
自然保护地
截至2023年3月,全南县有3个自然保护地分别是赣州市桃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江西赣州梅子山省级森林公园和江西桃江中国湿地公园。
江西桃江国家湿地公园
江西桃江国家湿地公园隶属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桃江水系,是贡水的一级支流,赣江的二级支流以及赣江的重要水源地之一,位于全南县东南部,范围包括县城东南部的龙兴水库、西部虎头陂水库及水库第一重山脊线汇水区以内的林地和水域,此外还有县城附近的仙女陂水库及串联三座水库的桃江河堤最高水位线以内的水域及河漫滩地。江西全南桃江湿地公园四至范围为:公园东、北部至桃江与龙南县界,南邻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至虎头陂水库库尾,整体成 Y 字形,公园东西及南北跨度长达 20 千米,总面积 898.9平方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 24°35′29″~24°46′50″,东经114°25′25″~114°36′43″。
江西全南桃江国家湿地公园类型为河流湿地。公园内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湿地景观丰富,由河流、滩涂、水库和水田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中国南方乡村湿地组合的代表。其典型而又独特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保存有一大批较为原始的动植物种群,是一个具有生物物种多样性、古老久远的天然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的典型性、植物垂直分布的明显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科学“宝库”的独特性的湿地公园,是亚热带地区的绿色“基因库”。截至2019年1月,桃江湿地公园及周边山林共有湿地维管植物216种,野生脊椎动物共计390种。
桃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
桃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全南县南部,南岭山脉北段,东南与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邻,西北与广东省翁源县、始兴县(广东省车八岭国级自然保护区)接壤,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全南县唯一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层间植被资源丰富,区内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典型性和完整性,保护着全南县大面积的原生性较强的常绿阔叶林,同时也保留了典型的中亚热带恢复型森林生态系统。
梅子山森林公园
梅子山森林公园位于江西省全南县境内,共有梅子山景区和天龙山景区2个景区;森林公园总面积为180.51平方千米,其中梅子山景区面积为54.66平方千米,天龙山景区为125.85平方千米;该森林公园按地貌成因类型及其形态特征,分为侵蚀构造中低山地貌、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和河谷侵蚀堆积地3种;梅子山省级森林公园内土壤类型有紫色土、石灰土、红壤、山地黄壤、山地草甸土5个土类;公园内的森林植被景观主要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森林公园内有脊椎动物115种,哺乳类20种,鱼类35种,爬行、两栖纲有11种,鸟类57种。
自然灾害
灾害类别
全南县县域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别有低温、冰雪、霜冻、干旱、洪涝以及大风、冰雹等。
低温,全南县低温有春寒、小满寒和寒露风三种。春寒在春季3月中旬至4月上旬连续5天以上气温低于10℃或气温突变、日平均低于5℃的低温阴雨天气;小满寒发生在小满节气前后,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小于20℃的低温。全南县境内轻型寒露风出现日期平均为每年9月22日,重型寒露风出现日期平均为9月30日;寒露风最早年份为2000年9月15日,最迟年份为1989年的10月11日。
洪涝,全南县为丘陵山区,洪水易涨易退。因全南县境内水库等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大范同的严重洪涝灾害少有发生。1989~2000年,全县共出现暴雨或大暴雨53次,平均每年4~5次。最多年份为1990年8次,最少年份为1997年2次。其中大暴雨共出现10次,最多年份2次,最大日降雨量159.3毫米。因洪涝造成灾害较严重的年份有1992年和1994年。
干旱是全南县最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大部分年份均有不同程度的出现。
大风是指瞬时风速≥17.0米/秒的灾害性天气。全南县出现最多的是雷雨大风,龙卷风偶尔出现。大风均分布在3-9月内,其中80%以上集中于6~8月,少数雷雨大风强度大、持继时间长,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冰雹,全南县境内南线、北线、中线的冰雹灾害较全南县测站偏多偏强,并伴随龙卷风出现,1993年、1995年和1996年均有特大或罕见冰雹出现,造成严重受损。
灾情纪实
1999年12月21一27日,出现连续7天(部分山区达9天)的冰冻天气,全南县城测站极端最低气温-6.8℃,为建站以来仅次于1975年(-7.9℃)的次低值。全县柑桔受灾面积2066.6公顷,成灾率达70%,植株死亡近20%。全县商品蔬菜受灾1133.3公顷,减产50%。果树和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万元。
2000年7月1日,全南县城测站最大瞬时风速27米,秒的大风天气,为建站以来历史最大值。在竹山、陂头一带造成灾害,数以千计树木被折。
2019年6月9日至13日,全南遭遇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洪灾,民房进水6085间,房屋损坏3437间,转移群众304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180.5公顷,桥梁损毁28座,直接经济损失4.03亿元。
行政区划
截止到2023年9月,全南县下辖6个镇、3个乡,县人民政府驻赣州市全南县城厢镇。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止到2022年末,全南县户籍总人口192963人,其中城镇人口70469人,乡村人口122494人,全年出生人口1323人,出生率6.9‰,死亡人口745人,死亡率3.9‰,自然增长率3‰;全南县常住总人口169354人,其中城镇人口95259人,乡村人口74095人,城镇化率为56.3%。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南县有常住人口169503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占比51.27%,女性人口占比48.73%,性别比为105.20;年龄结构中,0-14岁占比23.60%,15-59岁占比58.66%,60岁以上占比17.74%,65岁以上占比12.23%。
民族
全南县以汉族为主,有、瑶、回、壮等少数民族。境内瑶族村是全省仅有的2个瑶族少数民族行政村之一。截至2017年5月,全南县陂头镇瑶族村有3个村民小组,瑶胞58户、人口328人、总劳力164人、外出打工约30人。
语言
全南方言,属于客家方言的一种地方方言,全南方言的形成,与县内居民来源、属住历史和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全南方言大致分成四片:即南线的城厢话片和南迳话片,北线的龙源坝话片和社迳话片;县境内方言的差异主要在语音上,表现为发音和调值不尽相同,其中南迳话少2个的韵母,在各个方言小片内,其语音也有部分差异,全南方言与普通话对照,基本词汇大多相同,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同义扩大或缩小、单音节多,古词语保留,动词多而复杂等。
宗教信仰
全南县境内的主要宗教有佛教和基督教。
佛教
宋代,全南县境已有佛教活动,在青龙山建有光相寺,由僧人普济大师卓锡主持,其后陆续建有中寨南山寺、乌柏坝山蜂寺和西林院、杜迳鼓楼院等;明洪武元年(1368年),大龙堡上山村陈启洪捐田产兴建智灯寺;清乾隆十六年间(1751年)寒洞建有高隐庵;后又建有大龙堡西仁庵、中泰兴隆庵等。全南县境内的佛教派别属汉语系,有光明寺、天龙山寺、一如禅寺等佛教活动场所。
基督教
县内的基督教属于耶稣“新教”,于1989年从外县传入,教徒主要集中在县城以及大吉山矿区,没有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
经济
综述
2022年,全南县的生产总值达106.94亿元列全市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列全市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列全市第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1:42.1:41.8,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4%、54.4%和33.2%。全南县发展蔬菜、粮食、果业、养殖、水产、种养等领域的农产品深加工业,并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两个工业集群产业。
第一产业
全南县形成了以蔬菜、果业为主的农业支柱产业;全南县是江西省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国家级高山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全南县拥有全南富蔬菜、全南柑、全南荸荠、葡萄、野生灵芝等一批农产品品牌,并重点发展灵芝茶、禾合酒、客家熏鸡等农副产品。全南县有认证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4个、有机蔬菜品种21个、5处21个基地富硒产业发展区、8个富硒农产品品牌、富硒产品32个、“全南葡萄”“全南柑”“全南荸荠”等3个地理标志商标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批准,“三品一标”累计达13个。2022年,全南县第一产业增加值17.21亿元。
高山蔬菜是全南县培育多年的特色农业,也是全南县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主要面向粤港澳市场,以“龙头企业+合作社+职业菜农”“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生产。2022年,全南县建成有机蔬菜基地4000亩,蔬菜产业年产值突破7亿元,自然之星获评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现代牧业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第二产业
全南县的第二产业以电子信息为主导,发展光电显示、电子新材料等细分领域,还发展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传统产业;截止到2022年,全南县电子信息企业达80余家、产业集聚度60%,引进赣锋锂业、国威锆铪、盛和新材料、北方稀土、贵航电子等新材料“头部企业”,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雏形初具;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分别达42.2亿元、54.3亿元。2022年,全南县第二产业增加值45.05亿元。
2012—2022年,全南县主要发展的领域有5G通讯组件、5G终端产品等产业链以及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锆铪新材料等产业;十年间引进络鑫科技投资30亿元,华派光电投资25亿元,在新材料新兴产业方面,引进赣锋锂业(投资20亿元)、国威锆铪(投资20亿元),落地盛和新材料项目(年产3300吨)。
第三产业
全南县第三产业以商贸物流、文化和旅游为主导产业。全南被列为第二批、第七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22年12月19日,粤港澳大湾区农副产品直供产业园暨江西供销(全南)冷链物流园正式开园,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占地96亩,总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可以实现年24万吨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的周转运营能。2022年,该县举办“百城百夜”文旅消费季、“双品网购节”电商助农营销等20余场商贸活动。
截止到2022年,全南县成功创建3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个省AAAA级和3个省AAA级乡村旅游点;全南县主要发展鼎龙十里桃江、天龙山景区、中国攀岩小镇、雅溪古村景区等4个核心景区以及沙坝仔、高车、古家营、曾屋等10个乡村旅游点;2022年,全南县接待游客629.4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9.88亿元。
经济功能区
江西全南工业园区
全南县工业园区始建于2001年4月,并于2006年3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更名为“江西全南工业园区”,2008年8月,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首批10个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试点单位之一,于2011年1月经省政府同意被正式命名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园区总规划面积3500亩,主要发展建材、铸造、木竹加工、小水电、针织机械等五大工业主导产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2-2022年,全南县新建学校10所(新全南中学、燕园实验中学、第四小学、县幼儿园、第二幼儿园、第三幼儿园、中寨乡幼儿园、大吉山镇幼儿园、龙源坝镇幼儿园、社迳乡幼儿园),新增教育用地面积600多亩,新增建筑面积22.27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4830个,招聘培养1163名教师(含86名师范定向培养毕业生),成立了10个县级名师工作室,有4位教师被评为省学科带头人,有17位教师被评为省骨干教师。
截止至2022年末,全南县职业高中招生629人,在校生1889人,毕业生208人;普通高中招生1957人,在校生5245人,毕业生1188人;初中招生2454人,在校生7627人,毕业生4101人;小学招生2170人(含特教班),在校生14041人,毕业生2441人;全南县适龄残疾儿童少年133人,随班就读96人,送教上门37人,入学率100%;全年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分别为193、701人,比上一年增加4、110人。同年,全南县完成燕园实验中学、职业技术学校改(扩)建,第三公办幼儿园开园,新增学位1830个。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末,全南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8家,其中医院6家,卫生院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家,诊所(医务室)51家,村卫生室93家,实际开设床位1151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402人,其中,执业医师365人、执业助理医师145人、注册护士500人、其他卫技人员392人;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投入使用,人民医院康复大楼、疫情防控集中收治病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建设完工,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合作关系,柔性引进医学人才24人。
文化事业
截止至2022年末,全南县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机构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9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99%。
全南县文化馆
全南县文化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位于全南县体育中心,属于国家县级二级文化馆;文化馆总面积2200平方米,有演奏汇报厅、舞蹈室、器乐室、书法美术室和排练厅等多个功能活动室,馆内设有12项免费服务项目,其中常设项目8项,分别为书法、摄影、美术、非遗展览和其他服务项目等。
全南县图书馆
全南县图书馆位于全南县城厢镇文化路14号,属于国家县级二级图书馆,该馆总面积2400平方米,常年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功能科室分为综合阅览室、外借室、盲文阅览室、文献资料室、多功能厅、报告厅、自习室。
科技事业
2022年,全罗南道县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家,总量达到26家,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9家;全年获认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络鑫、秦锐、铭鑫荣3家企业研发平台获批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和载体数量达28个;完成2022年度县本级科技项目25项,上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0项,其中省级3项、市级7项;建成“智慧全南”应用和示范场景383个,上云上平台企业达685家,大吉山钨业数字化矿山开发及5G智能管控运营一体化项目入选省级数字技术应用“机会清单”,县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选市级第一批数字经济集聚区。
体育事业
截止至2022年,全南县共有体育场地面积42.9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3平方米,建成田径场18个、乒乓球场145个、网球场5个、篮球场126个、足球场地16个、门球场6个、羽毛球场37个,此外,还建有篮球馆、游泳馆、田径场足球场在内的全南县体育场馆,有乡镇健身广场6个、86个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
2022年11月,全南县被江西省体育局提名为江西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23年3月,全南县举办第二十九届全国攀岩锦标赛暨巴黎奥运会国家攀岩集训队选拔赛。
全南县体育运动中心
全南县体育中心位于县城新城区百年广场东侧,占地面积45亩,主体工程建设总投资1300余万元,主要设施为1个8跑道400米塑胶田径场、2个网球场、3个篮球场和可容纳2086人标准看台及主席台组成。
全南县体育场馆
全南县体育场馆项目占地面积103亩,包括室内篮球馆、室内羽毛球馆、400米塑胶田径场、室外健身场所等,其中篮球场面积约450平方米,最大可容纳2380人(活动座位896个,固定座位1484个)。2022年,全年县成功承办第六届全国少年攀岩锦标赛、江西省青少年攀岩锦标赛。
人居环境
2022年,全南县新(改)建农村户厕425座,建成“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新农村点64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22座,打造美丽宜居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庄9个、示范庭院1200个,空气优良率达98.2%、县集中式饮用水水质优良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以上,全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7平方千米、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1.6万亩,改造低质低效林4.2万亩。
社会保障
2022年,全南县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914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699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505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81205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8461人,共有770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5775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373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017人享受城市和农村免费医疗求助,共有898人享受国家抚恤优抚,该年新增养老点位80个。
交通
综述
全南县60%地段与广东省接壤,处在105国道、赣粤高速与京珠高速的公路连接线上,大广中国高速公路途经全南县内。2022年,全南县完成公路货运量122万吨,公路客运量35万人,公路货运周转量20130万吨千米,公路客运周转量1269万人千米。境内的主要交通干线有大庆-广州高速公路、国道G535、省道S549、省道S454、县道X877、县道X879、县道X347等。
公路
截至2022年,全南县仅有1条高速,即大广高速途经全南县境内3.1千米;1条国道,即G535途经全南县境内42.5千米;2条省道86.8千米,即S454途经全南县境内49.8千米和S549途经全南县境内37千米;8条县道133.6千米;24条乡道174.2千米;287条村道359.5千米,全南县9个乡(镇)和86个行政村均实现了通水泥或油路。2022年,全南县农村公路总里程1066.421千米,其中县道三级公路里程104.797千米,占县道总里程的78.5%,比例位列全市第一,乡道双车道里程70.623千米,占乡道总里程的37.5%,超出全省平均比率,全南县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全南县已经开通了客运班线20条,公交线路11条,新购置10辆新能源公交车,新建公交站台25个,新建农村客运候车亭38个,全南县有公交车30辆、出租车40辆、运营客车100辆、旅游用车10辆。全南县城区拥有一个立体停车场,5个临时停车场,共有停车位1370个。
人文
综述
全南县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县内拥有雅溪围屋等文物保护单位,不仅如此,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雅溪围屋群(土围和石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预备名录;境内还有全南客家熏鸡、赣南脐橙糕等美食,以及茅山春酒、紫心番薯等当地特产。
文物古迹
截止到2023年9月,全南县拥有8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榭坊宗圣公祠和大岳江东围)。
雅溪围屋
雅溪围屋素有“小家碧玉”“古代别墅”之美誉,雅溪村的两座围屋都有一两百年的历史,其中一座土围居于村西,宗祠居于村东,两座古建筑之间矗立着一座造型精美、保存完好的石围,石围和土围相距不过百米;土围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土围呈长方形“口”字,由土坯砖砌而成,高三层,每层17间房;石围建于清光绪年间,坐落在山间水溪之畔,屋后的凤凰山终年浓荫蔽日、四季常青。2006年,雅溪围屋被列为第五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乌桕坝李氏宗祠
乌坝李氏宗祠位于江西全南县乌桕坝乡,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占地面积约有一千五百平方米。该祠堂是为颂扬李氏老主母杨氏育子有为而建。据全南县志记载,明代洪武年间,李氏家族李有言、李有教、李有敏等分别荣任南潭州知州、常德府同知、邵武府经历等官职,曾为李氏光宗耀祖,后人引以为荣。
全南县第一党小组成立旧址
社迳乡老屋村是全南县第一个党小组诞生地,位于社迳乡西端,距县城55千米,总面积25平方千米,该村以全南县第一个党小组旧址—永新围屋为依托,新建了红色环村参观路线、创新设置全南县首个“初心馆”“全南县委党校大曾屋分校”,同时建立了党员教育培训基地。2018年,全南县第一党小组成立旧址被列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止到2022年,全南县拥有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南中寨香火龙
舞香火龙是客家人在元宵佳节祈盼丰收和国泰民安的一种传统习俗,客家村民已传承数百年,列入了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香火龙”用稻草捆扎而成,把香火点燃插在稻草上,一般长达数十米,夜幕初临时,全村人将香火点燃,由数人用木棍高擎,演绎出不同的造型和动作,全身红光闪闪的香火龙在客家古村来回穿梭,象征着来年好运和日子红红火火。2010年,全南中寨香火龙列入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全南蓝巾帕制作技艺
赣州市客家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明了一种御寒保暖的头巾和做家务时防止衣物变脏的拦身帕,加之其以蓝色为主色调,久而久之人们便把它称为蓝巾帕,在全南客家传统婚俗中,蓝巾帕是女方必备的嫁妆,全南蓝巾帕属纯手工制作,是北方头巾文化的延续,更是赣南本土文化的重要代表;2010年,全南蓝巾帕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全南谭坊举人龙
全南谭坊举人龙是县域内最独具特色传统舞龙表演项目,起源于康熙帝五十二年(1713年);全南谭坊举人龙为纯手工制作,主要分为龙头、龙身、龙尾三大部分;举人龙一般是正月出行进户拜年,出行前要在祖祠、社官前举行开光、拜神、呼龙、抢红上珠等仪式,回来后要再到祖祠、社官前拜神,到村后的龙脉上送龙。2013年,全南谭坊举人龙列为江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饮食
全南县内居民以大米为主食,早餐饭粥结合,中餐、晚餐大米干饭;县内居民喜吃咸辣味,佐料离不开辣椒,平日来客多以猪肉、豆腐款待,婚嫁喜庆办酒席则以猪肉、鸡、鸭、鹅、鱼为主食;民间还有“吃茶”习惯,常用的茶点主要有腊子、炒米、工农糕、红薯片等。
赣南脐橙糕
赣南脐橙糕是以被誉为"柑橘属珍品"的赣南脐橙为主要原料,佐以白沙糖等辅料,采用专利技术精制而成;产品内含鲜果因有的果酸、维生素c、果胶等多种营养成份和微量元素,保持了脐橙鲜果特有的浓郁果香,酸甜可口,口感独特,嫩糯细腻,具有舒心开味,消食顺气,提神醒脑等功效。
磨斋
磨斋是全南县的特色小吃,其色泽金黄、爽口弹牙,带着纯天然“灰水”特有的清香;磨斋的主要材料是大米,磨斋的制作需要采集新鲜的槐花,制作灰水(将吊茄子树或者牛骨草烧成灰,由灰调制的水),通过磨米浆、入锅和米浆,磨斋成型等步骤便可完成其制作。
全南客家熏鸡
客家熏鸡是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一种古老的客家民俗手工技艺美食,相传发源于明朝末年全南县田背村一带,是客家人在缺衣少食的年代里用智慧造就的一道美食;首先用食盐将处理好的鸡进行腌制,再将整鸡沥水风干,最后用灶火进行熏制即可;如今,每逢重大节日,客家人仍会端上一只熏鸡祭祀先祖。
习俗
节庆习俗
春节时,早晨男主人早起,开门燃放爆竹,谓“开门迎喜”,待早饭备好后到厅堂敬祖;初一这天,大多在亲族之间互相拜年,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大吉"一类贺喜话,凡来拜年,主人都以酒、腊味点心热情招待;初二城镇开始走亲访友,上门拜年,农村作兴到宗祠、祖厅、社官、土地庙祭祖敬神,俗称“拜社年";初三称为“穷鬼日”一般不外出,不宴请,首要事是把初一以来清扫的垃圾送至村边,发三柱香后而烧毁,俗称“送穷鬼出门”,是日,农村有煮红薯吃的习惯,俗称“剥老鼠皮"意即"煮灭老鼠"(薯与鼠谐音);初四起,亲朋好友互相走访,妇女回娘家,走亲戚更为盛行;初一起开展舞狮、舞龙活动,走村舍、串圩镇,锣鼓喧腾,爆竹声此起彼伏,一直延续到元宵节。
婚庆习俗
县内传统婚嫁习俗主要包括传庚、报期、婚娶三个环节。传庚俗称“排生辰八字", 先由男方父母托媒向女方父母达意说合,女方同意后,将子女“生辰八字”写成庚帖交男方,男方请星命先生“‘合庚"(俗称“合八字"),无相克之嫌,即进行议婚;报期俗称“报日子”, 男方择定归亲吉日为合期,备礼物、书红帖送往女家请允,女家同意,吉日选定,女家不同意,则另选佳期;婚娶,吉期到,双方都装灯结彩 ,贴红喜对联,办丰盛酒席,请亲戚朋友,女家在男家迎亲吉日前一天,给新娘开容洗头、梳妆和洗澡,男家也在迎亲吉日先一天备好原先讲定的猪肉、鲜鱼、米果等彩礼请挑夫送至女方家中,归门日,女家宴罢亲友即打发新娘于归,新娘更衣打扮,嚎啕大哭,俗谓“哭嫁”,片刻则到厅夏拜辞祖宗,同时告辞亲人,亲人均赠送“红包”,之后由兄弟背上迎亲婚车归男家,到男家后经过“斩煞”“拜堂”、吃“合委蛋"和闹洞房等,婚嫁即告结束。
艺术
技艺
2014年,全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传统的擂茶制作中,需要的工具包括擂钵、擂棍、捞子;制作时,先将所配置好的食材,按比例放置擂钵内,用擂杵沿钵内壁顺沟纹走向频频捣、旋转磨成茶泥;喝擂茶时,将擂好的茶泥放在擂钵里或大盆里,用滚烫的开水冲泡,再倒入少许高山茶油,并用擂杵搅拌稍许,至此,擂茶的制作完成。
2010年,全南客家熏鸡制作技艺列入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南客家熏鸡起源于全南县大吉山镇田背村一带,因明朝末年一村民看见正在吃米糠的母,于是把米糠放在火锅底料,鸡放在米糠上,一起烧鸡而流传下来。客家熏鸡取材方便,制作程序简便,最重要的是要掌握抹盐分量和熏制时间。
舞蹈
瑶族花棍舞起源于瑶族的“朝皇仪式,整个仪式涵盖了瑶族音乐、舞蹈、服饰、饮食、风俗、信仰等众多文化因素;舞蹈和着有时低沉婉转、有时高亢雄奋的山歌曲调,仿模瑶民在生产生活中打猎、筛米、擂茶、挖笋等动作,舞步粗犷大方、节奏复杂多变,时而舒缓、时而激烈;2008年,瑶族花棍舞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全南车马灯是一种报农时、节气,帮助农耕的传统舞蹈,起源于全南县南迳镇马古塘一带;全南车马灯唱词精辟简练,车马灯的音乐常伴有以“十二月花会”为主题的一段灯歌,音乐结构完整,旋律优美动听,主要乐器用二胡和笛子;马灯表演有三个层次:“走车马”“跳加冠”“捡红包”;2010年,全南车马灯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地区特产
茅山春酒
茅山春酒为农牧渔业部部优金樱酒系列产品,根据古代秘方及养生药理学,以深山珍果—金樱子为原料,采有南国优质糯米和合三鞭、当归、黑参、龟板、阿胶等十多种名贵药材,取特有帽峰清泉水,用传统工艺精酿而成,经五年陈酿出厂;茅山春酒色泽褐红,金亮透杯,味醇厚、醇香、回味悠长,具有补肾补血,温中益气,固精健滋之功能。
蚕丝被
全南县种桑养蚕历史悠久,是江西省重点蚕桑县,该县所生产的丝制品多次获奖,蚕丝富含有人体必须的18种氨基酸,细腻而光滑,素有人体第二肌肤的美誉;全南县蚕丝被采用100%桑蚕丝原料和传统手工制作,贴身柔软、轻盈舒适、透气性好、冬暖夏凉,有保护皮肤、促进睡眠、防螨抗菌、吸湿排汁等功效。
黑花生
黑花生也被称作黑皮花生、黑粒花生,口感比一般花生要香甜,黑花生的优势在于它特殊的营养价值,黑花生内含钙、钾、铜、锌、铁、硒、锰和8种维生素及19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还富含硒、铁、锌等微量元素,其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机体免疫、心脑血管保健等方面作用非凡。
风景名胜区
综述
截止到2022年,全南县创建了3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重点乡村旅游村(全南县龙源坝镇雅溪古村)、2个省AAAA级和3个省AAA级乡村旅游点。
重要景点
天龙山旅游度假区
全南县天龙山旅游度假区,属于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大庆-广州高速公路全南出口右转800米左右,是粤港澳大湾区进入江西省的门户,景区总规划面积3平方千米,总投资20亿元,分为全南驿站、文化休闲、禅修康养、客家田园和营地度假五大板块;景区内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佛教寺院——天龙山寺、有惊险刺激的3D特效玻璃桥、有赣南首个高空观光索道等多个景点项目。
雅溪古村
雅溪古村位于全南县龙源坝镇,属于国家AAAA级景区,同时也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雅溪古村是赣州市第一批非遗小镇,开发总投资2.5亿元,开创“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双加模式,建成了全南首个客家民俗文化综合展示馆、二十四节气展示馆、客家擂茶馆、客家磨斋坊、客家豆腐坊、客家米酒坊以及农耕文化展示厅。
全南县攀岩小镇景区
2022年,全南县攀岩小镇景区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以攀岩为主题,涵盖了攀岩酒店、岩屿餐厅、攀岩训练基地、水上运动、户外拓展、VR体验、农业采摘等60多种业态,可以满足各年龄阶段的游客体验需求,同时也是一个集运动休闲、户外运动、亲子陪伴、健康生活、乡村旅游、企业团建一体的游玩地。
重要人物
重要荣誉
2015年,全南县获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20年,全南县荣获“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同年,全南县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
2021年,全南县获得“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称号。同年,全南县获得全省2020年度城市功能与品质综合考核先进县城。
2022年,全南县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同年,全南县通过“美丽活力乡村+乡村民宿”联动建设先行县认定,保留“美丽宜居先行县”称号。
2023年,全南县获得“全省利用省外项目资金先进单位”称号。
参考资料
全南县情简介.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2
地理气候.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2
推深做实林长制,擦亮生态底色——访全南县县级林长、副县长肖进林.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20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10-02
统计用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3-10-02
全南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2
全南县天龙山旅游度假区.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3
百城百夜 | 全南:非遗助推旅游 古村再现辉煌.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2
全南县桃江公园.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3
汽车牌照的含义.烟台市人民政府.2023-10-20
全南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2
历史渊源.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2
京东集团与赣州3个生态农业大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今日头条.2023-10-20
客家风采 赣南民间特色美食——全南磨斋.今日头条.2023-10-21
小县攀新高——全南县激发新动能推动工业驶入发展快车道.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15
关于印发全南县重点产业链链长制 工作方案的通知.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3
关于全南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2
全南县交通运输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打算.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3
江西赣州市全南县:小县里的大美公路.国际在线城市频道.2023-10-03
中国氧吧、长寿之乡——全南县.新华网.2023-10-0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江西省人民政府.2023-10-02
江西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江西省人民政府.2023-10-02
赣州市第三批文保单位名单出炉!.赣州市博物馆.2023-10-02
振兴发展十周年 | 全南:对接大湾区 奋力谱新篇.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3
全南县林业局召开全南桃江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工作调度会.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3
独家整理 | 江西全省191处自然保护区完整名单来了!(收藏).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3
独家整理 | 江西全省182处森林公园完整名单来了!(收藏).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3
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2023-10-02
综合查询.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10-03
全南县2018年水库大坝安全责任人名单表.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3
哇!江西省全南县黄云水库这么好看!.中国环境网.2023-10-03
我县饮用水源地专项执法行动初显成效.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3
全南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2
关于全南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成果的公示.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18
全南:林下“生金”绿色富民.今日头条.2023-10-20
全南:山黛水清满眼绿.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20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 全南:绿色发展绘就美丽画卷.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21
全南发现两种珍稀濒危无叶兰.客家新闻网.2023-10-21
全南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公示.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21
江西全南桃江国家湿地公园.安仁县人民政府.2023-10-21
美爆了!赣州这13个国家湿地公园,你被哪一个圈粉了?.今日头条.2023-10-21
【走遍江西100县】全南:世界冠军的诞生地,江西的南大门.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平台.2023-10-18
人民至上——全南县众志成城抗6·10洪灾纪实.客家新闻网.2023-10-03
县委领导.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2
聚焦县“两会” | 全南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2
县政协“深化深赣合作,更好承接大湾区优质产业转移”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召开.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2
全南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21
赣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赣州市人民政府.2023-10-16
赣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三号).赣州市人民政府.2023-10-16
「重磅」喜大普奔!全南又获新名片,以后请叫我“省级生态县”!.今日头条.2023-10-21
县情介绍 图说全南.全南党务公开网.2023-10-21
全南县陂头镇瑶族村简介.赣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2023-10-21
宗教活动场所基本信息.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2023-10-21
全南:“农”墨重彩土生金.人民网百家号.2023-10-03
全南:“农”墨重彩土生金.人民网.2023-10-15
全南依托电商助力发展生态农业.江西省农业农村厅.2023-10-15
全南:特色产业引领农民增收致富.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15
高山蔬菜.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2
2023年全南县政府工作报告.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2
全南县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赣州市人民政府.2023-10-03
江西供销(全南)冷链物流园正式开园.新华网.2023-10-03
全南县工业园区简介.赣州市人民政府.2023-10-03
【十年砥砺奋进路 赣州教育谱新篇】全南县:砥砺十年 奋进未来.赣州教育微信公众平台.2023-10-18
全南县文化馆免费开放信息.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16
全南县图书馆开放信息.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3
全南:全民健身蔚然成风.客家新闻网.2023-10-18
喜大普奔!全南县喜提江西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南县人民政府.2023-10-21
攀岩全国锦标赛全南落幕 湖北队获三金三铜创佳绩.湖北广电长江云.2023-10-21
全南县体育中心2022年开放工作方案.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3
全南县体育馆2022年开放工作方案.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3
全南县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3
非凡十年 | 全南: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3
以路为媒 脱贫攻坚“加速跑”.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3
全南县人民政府.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3
全南:客家熏鸡香飘远.客家新闻网.2023-10-02
赣南脐橙糕.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2
茅山春酒.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2
紫心番薯.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2
雅溪围屋:围屋中的小家碧玉.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3
江西省第六批684处文物保护单位公布.中国经济网.2023-10-16
乌桕坝李氏宗祠.中国小康网.2023-10-21
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 | 社迳乡老屋村:激活红色动力 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全南党员之家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3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通知.江西省人民政府.2023-10-16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江西省人民政府.2023-10-02
全南雅溪古村:“火龙”飞舞闹元宵.全南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2
江西赣州全南“非遗”名单知多少.西部文明播报百家号.2023-10-16
全南蓝巾帕制作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2023-10-03
江西赣州非遗展示|传统民俗:全南谭坊举人龙.人民资讯百家号.2023-10-03
全南美食——磨斋.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2
全南:国家级非遗项目“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2
香飘远方!带您探寻全南客家熏鸡的“前世今生”.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2
客家熏鸡助力脱贫致富.江西省人民政府.2023-10-03
12月26日晚播出!全南瑶族花棍舞团队上中央电视台表演啦.全南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2
江西赣州非遗展示|全南传统舞蹈:花棍舞.西部文明播报百家号.2023-10-02
有声海报丨觅·赣南非遗之韵(25)全南车马灯.客家新闻网.2023-10-02
蚕丝被.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2
黑花生.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2
江西:青山绿水间绽放“美丽乡愁”.新华网.2023-10-16
这一夏·乐不思暑 | 全南攀岩小镇暑期钜惠精彩来袭!.全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微信公众平台.2023-10-16
2014年、2015年、2016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3-10-03
全南入围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公示名单.赣州市人民政府.2023-10-03
全国爱卫会关于命名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的决定.卫健委网站.2023-10-03
特大喜讯!全南蝉联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先进县.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3
关于表扬2020年度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考核先进单位的通报.江西省人民政府.2023-10-03
喜讯!全南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全南县人民政府.2023-10-03
赣州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赣州市人民政府.2023-10-03
通报表扬!江西104个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上榜.南昌新闻中心.2023-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