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山
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山东省栖霞市东南22.5公里处,是胶东半岛著名的高山之一。公园面积达到6000多公顷,其中心游览区面积为586.5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3.2%。公园内有牙山主峰,海拔达到806米,因其三峰巨石矗立陡险异常,形如锯齿,故得名“锯齿牙山”。公园内的木本植物有65科289种,草本植物有600余种,鸟兽类有200余种。牙山气候宜人,空气含氧量高,阴离子多,湿度大,空气质量优,是天然氧吧。此外,牙山地区在清代七抗清时曾屯兵于此,是胶东抗日根据地之一。1941年3月,八路军在此击败蔡晋康,牙山地区宣告解放。牙山东麓有英灵山革命烈士陵园,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重要的风景旅游点。
简介
因其主峰三个,分称大牙、二牙、三牙,大牙、二牙山势陡峭险峻,令人望而生畏,三牙较低缓,林相整齐茂密,且三峰巨石矗立,陡险异常,形如锯齿,故称“锯齿牙山”。
牙山雄踞胶东半岛半岛中心,北控烟台市、南瞰海莱平原,是昆嵛山和大泽山东西两大山系的纽带,是胶东的战略要塞。
牙山森林面积6000多公顷,其中心游览区586.5公顷,森林覆盖率93.2%。景区内木本植物65科289种,草本植物600余种;鸟哺乳纲200余种。牙山气候宜人,空气含氧量高,阴离子多,湿度大,空气质量优,为天然氧吧。公园有省内面积最大的天然藤本林,更有罕见的大面积、高密度的“三花”(映山红、锦带花、山樱桃)混交群落。每年“清明节”开始,漫山遍野的山樱桃、野杜鹃和锦带花自下而上相继绽放,整个牙山成为花的海洋,花期连续三个月之久,姹紫嫣红,赏心悦目。
牙山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三峰争雄、观日台、神龟石、隐仙洞、影山湖等四十多处自然景观错落有致。有金元时期道教全真派创始人邱处机修道遗址、遗迹和草庵庙、天官院、永昌院等庙宇遗迹,有清代胶东半岛农民起义领袖于七起义屯兵、作战遗迹和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许世友将军指挥牙山战役现代革命史迹等十八处人文景点。
牙山故事
故事一:远古时,东海龙王不知为何得罪了齐天大圣孙悟空,老孙要整他,就挑石填海,最后一担撩下后倒了一下鞋里的沙土,便形成了现今栖霞市唐家泊镇境内的固山。这一担的后头是艾山,前头就是牙山。
故事二∶牙山前坡下的桃村,历史上就是交通重镇。每到赶山会,那里便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这一天临近中午,正是热闹地时候,集市上出现了一位漂亮的少女,但见她瓜子脸,丹凤眼,樱桃小口微微含笑,尤其那乳黄色的旗袍,和风吹来飘飘然动人心扉。她不停的到处走,到处看,脚步轻盈地踩不死个蚂蚁,人们都看呆了。突然一个大胡子老头疯狂地向少女扑去,少女扭腰闪过便钻进人群。好多人都在骂老头不正经,他并不理会,穿着人空追,当他一把抓住少女的头发时,善良正义的牙山人终于忍无可忍,故意把他跘了个嘴啃泥。少女趁机向着牙山方向跑掉了。
在人们的一片斥责声中,老头爬起来委曲地说:‘你们有所不知,这位少女是长白山人参国的一位公主,自幼好玩好热闹,只因不堪忍受长白山深山老林的寂寞,私奔到牙山定居。我费了几十年功夫才找到她,谁想让你们坏了我到手的好事,不信你们看’,他伸开抓少女头发的那只手,只见手里握着地的确是一把人参毛。
故事三∶
“牙山后坡深山里有一座庙,庙里的和尚大都活到一百多岁。有一年南方的一个和尚前去参访,由于迷恋牙山的秀丽风光和满山遍野的宝藏,所以一直住了两月有余,好客的方丈多方照顾,使那个和尚很受感动,临走时给了方丈一包茶叶以示报答。
和尚走后,方丈掂着这包不足二两重的茶叶想,你走时背去一大麻袋药材,却留给我这么点茶叶,南方人真是小气,不屑一顾,把茶叶往门眉上一撩,也就忘记了。
过了几年,这位和尚又回来了,方丈热情与其舒旧,只是只字未提茶叶的事。不巧,一个小和尚突然肚子疼,都翻白眼了,方丈大惊,南方和尚却泰然自若地说:“莫急,我略懂医术,让我看看。”只见他号了号脉,若无其事的从一小纸包里取出点东西冲了杯水给小和尚喝下,稍倾,小和尚的肚子咕咕响,南方和尚说:‘去吧,他要方便’。
待小和尚从茅房出来跪地拜谢时,已是完好如初,精神焕发。
方丈又高兴又惊奇地问:“大师用的什么灵丹妙药,如何这般见效呢?”
南方和尚不无得意地说:“不是什么灵丹妙药,正是你山上的茶叶,也就是我上次临走时留给你的那一种,此茶名叫牛心茶,无病防病,有病治病,洒家游遍九州大川峻岭,三山五岳,只有你这儿才有。这牙山牛心茶,真乃稀世之宝啊!”
方丈悔悟当年错怪南方和尚,又侥幸没把那包茶叶扔掉。趁客人出门赏景之际,赶紧从门眉上取下那包茶叶,清除厚厚的灰尘装进秘匣里。以后仔仔细细一点点饮用,最后活到一百二十岁。
“牙山自古多英雄”,三百多年来,于七牙山造反的故事世代相传,人们一直赞颂他抗清起义的惊世奇迹。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兵从海上直驱山东半岛,首破宁海县(今牟平区),接连又攻陷福山区、栖霞市、莱阳市、文登区、平度市等县。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为,时值连年亢旱,天灾兵祸,民不聊生,反清怒火,一触即发。清顺治五年(1648年),于七在广大农民的支持下,号召武勇千余,奔上牙山,高高竖起了义军大旗,开始了武装反清斗争。经过两年的准备、教练,抗清力量日益壮大。顺治七年,于七起义率起义军2000余人,东出牙山,与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义军合力围攻宁海州。起义军斗志昂扬,冒死爬城,锐不可当,很快攻破宁海城,杀死知州刘文淇,声威大震。清廷闻报,惊恐万分,急命登州调集各路人马来与于七交战,但都被义军打得丢盔卸甲,大败而回。
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调集精东将军济席哈、兵部郎中舒穆禄图喇、山东省总督祖泽傅等所谓三大帅,重兵“会剿”于七,列营牙山周围。由于义军迭次主动出击,重挫清兵于十字线、营盘一带,但终因寡不敌众,只得退居牙山,誓死扼守。在几次争夺战中,义军居高临下,越战越勇,清兵屡攻屡败,伤亡惨重。据说在战斗最危急的时刻,当清兵攻到大牙的一条通道口时,于七身处这里的“子石”旁,挥动大刀,奋勇拼杀,将陆续爬上来的清兵,一个个砍下山崖,横尸遍谷,血流成河,一直杀了三天两夜(山前有个小村叫“血灌亭”,即因此而得名)。
面对牙山天险难攻,清兵无奈,便采取长围久困的战术,以三万多人马把牙山围得水泄不通,到翌年二月,被久困的义军粮断水穷,牙山终被攻陷。战斗失利后,义军殉难者甚多,于七起义趁夜幕突出重围,潜逃崂山区削发为僧,躲过劫难。在崂山华严寺皈依佛门,法名“善和”。为华严寺第二代住持,康熙十一年(1672年)病故。寿至94岁。
于七起义,留给人们的遗迹和传说很多。他在牙山屯兵时,立义军大旗于山峰之上,旗穴尚存,粗若碗口,深如竹筒。在义旗右侧有一座老庙,是当时义军首领的议事厅,惜已塌,名存实无。由大牙向东,依次可见傲然挺立的三个山头,称之“大寨村”、“二寨”、“三寨”,而寨名由来,系于七起义当年布兵而得。在牙山前麓有一潭碧水,宽阔数亩,清澈见底,相传这就是当年于七的饮马湾。
旅游信息
牙山森林公园有牙山黑绒山羊特色名吃和多种土产绿色植物食品,有各种干鲜果品采摘园。是科考、探险、健身、度假,旅游的理想之所。
牙山森林公园交通方便,栖霞市汽车站有直达牙山森林公园专车;青岛市、烟台市等旅客可沿国道204线(原烟青一级路)在桃村镇向西入省道文三公路经唐家泊镇到牙山森林公园;烟台、蓬莱等地北部旅客亦可沿同三高速公路或烟栖公路在臧家庄镇镇向南入臧唐(臧家庄至唐家泊)线经亭口镇到牙山森林公园。
牙山曾是明末清初于七起义失败后的藏身地,山上有试刀石等景观。
位置境域
牙山,为胶东半岛高山,因其三峰耸立,形如锯齿而称“锯齿牙山”。位于栖霞市城东南22.5公里处,绵亘于唐家泊镇东部和桃村镇西部地域。地理坐标北纬37°12′,东经121°03′,总面积40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805.8米。
主要山峰
牙山四周群峰矗立,余脉连绵起伏。西有大泽沟顶、石山、松山、老虎窝、老虎头、老寨顶、孤顶、箩箱顶、泰山等;东有崖犬岭、马山、望母顶、英灵山等;北有水培水仙顶、老鹞窝、清香崮、和尚顶、老庙顶、赵树顶、小天等。
牙山主峰,位于栖霞市桃村镇西上寨村渤海拔805.8米。有三峰,分称大牙、二牙、三牙。三峰耸立,攒聚如笔,古时曾称“聚笔山”。从西南方向看去,三峰并列如锯齿,故又称“锯齿山”。牙山三峰各具风姿。大牙如笋初发,直刺云空;二牙如砣盘居,坡陡如削;三牙似蚕横卧,灵秀苍翠。三峰之间有隘口,俗称“大风口”。清代于七起义抗清曾屯兵于此。大泽沟顶,位于牙山西侧,海拔695米。山上多石,山势陡峭。植被多为赤松。民谚云:“大牙矮,二牙高,三牙搂着二牙的腰”。
老虎窝,位于牙山西略偏北处,海拔645米。因曾有老虎出没而得名。山势险峻,松林郁浓。
老寨顶,位于牙山西北,海拔685米。此山坡势略缓,山之阳植栎类,山之阴多为松。
老虎头,位于牙山西侧,海拔524米。山上多岩石,山势较缓,远望如虎盘踞。山上多松。
水仙顶,位于牙山之北,与牙山一襟相连,与西之大泽沟顶遥遥相望,海拔638米。山峻坡陡,山上多为赤松。
老庙顶,位于牙山北之上阁子村东,为牙山余脉延展之山峰,海拔574.9米。山势较缓,阳坡为柞,阴坡多为松。山南一脉相承鼎立3座山峰,分别为旗杆顶、和尚顶、西屋顶。其东北有南天门和小天等山峰;西与赵树顶和西老天脉脉相连,隔谷相望。
崖犬岭,位于牙山之东,与牙山一脉相承。海拔632米。山势较陡,岩石裸露,峰顶光秃。山腰多为松、柞等乔木或灌木。
马山,位于崖犬岭之东,与望母顶属一山两峰,海拔分别为549.3米、542米。为牙山东支山脉之终端。山上多石,有松及栎类灌木。
英灵山,位于牙山东麓望母顶之前,海拔310.6米。山势丰满,孤而不陡,两侧山脉似长臂伸展,气势端庄。原名英灵山,1945年建胶东革命烈士陵园后,更名英灵山。
地质地貌
在大地构造上大部分地区处于鲁东隆起区之胶北隆起中段,该隆起自元古代形成以来,一直处于上升剥蚀环境中。在中生代地壳运动中发生差异运动,胶北隆起继续上升,而市境南缘蛇窝泊及东缘桃村一带则发生凹陷,归属胶莱凹陷的边缘。故地层广泛出露太古界——元古界变质岩系。中生代侏罗系及白垩系地层则出露于东部及南部。西北、东南边缘地带还分布有印支期及燕山期的中酸性、酸性岩浆岩。在区域构造上位于栖霞腹背斜核部,该构造占据了市境的80%面积,孕有臧家庄镇盆地。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占主导地位的是北东向的新中原地区系断裂构造体系。
侵蚀构造低山区境中东部与西北部为低山区。除牙山和艾山两座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其余多数山峰海拔400米以上。其地势特点是沟深谷狭,山峻坡陡,脉脉相连。沟谷深处呈“V”字型,浅处呈“凹”字型。山岭顶部土层较薄,岩石大量裸露,多为荒坡岭地或石质山岭,坡度20~25°;中下部为岭坡梯田,呈台阶形环山而列,阶差大。坡度15~20°。此类地貌为栖霞市主要用材林和经济林区,多分布于唐家泊、庙后、大庄头、占、大柳家、金山区、刘家河、亭口镇、松山、苏家店等乡镇及桃村镇、连家庄乡的部分地域。
花岗闪长岩以牙山岩体为代表,其面积100平方公里。
土壤植被
土壤
棕壤面积最大,在各乡镇皆有广泛分布。棕壤性土(Aa)分布于山地丘陵的中上部的石质山岭、荒坡岭、岭坡梯田、岭地等地貌单元上,酸性岩类棕壤性土广泛分布于山地丘陵的中上部。非生石灰性砂页岩棕壤性土主要分布在山东坡桃村镇肖格庄东部等地带。典型棕壤(Ac)主要分布于山丘中下部的岭坡梯田、岭地、沟谷梯田、沿河阶地及倾斜平地上缘。洪积冲积棕壤主要分布于山东坡桃村镇。
褐土性土(Ba)主要分布在一些石灰岩、钙质岩、石灰性砂页岩及石灰性砾岩的山地丘陵上。其中钙质岩类褐土性土分布在桃村镇上桃村北、接官亭等的山丘。石灰性砾岩褐土性土分布在松山乡下紫现头北 、曲林庄东南 ;桃村镇前埠等处山地。褐土亚类(Bd)主要分布在沟谷和岭地上,其中洪冲积褐土主要分布于松山乡前铺至后铺一带。
牙山地域土壤瘠薄,不同的土壤类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群落。全市野生植被,山丘中上部一般是针叶乔木赤松;石灰岩、钙质岩区,多为侧柏。草本植物主要有羊胡草、石竹、野枯草、黄背草等;灌木有酸枣树棘、苑条、荆条、栎等。棕壤性土及褐土性土的地域,山丘中部一般为针叶、阔叶混生乔木,主要有栎类、刺槐、赤松;
石灰岩、钙质岩区则有侧柏分布。灌木有柞、酸枣棘、苑条、荆条等;草本植物主要是黄背草、狗尾草、百里香属、野枯草等。
中间层棕壤性土形成地带,山丘中下部多为阔叶乔木,主要有杨、刺槐、臭椿、梧桐、榆等;钙质岩区则有树分布。灌木主要有紫穗槐、柞等;草本植物有黄背草、狗尾草、茅根、剌孩草、苦菜、山蒜、车前、刺儿菜、马唐及蒿草等。
普通棕壤形成地带,山涧泊地、倾斜平地主要为阔叶乔木,有刺槐、杨、榆、柳等;灌木有紫穗槐、腊条、桑、红皮柳等;草本植物有马唐、白茅草、三棱草、马齿苋、 菜、灰草及蓼科蒿草等。
典型棕壤及潮棕壤的形成地带,河滩地的阔叶乔木主要有杨、柳、刺槐等;灌木有紫穗槐、腊条、桑、绵柳等;草本植物有芦苇、白茅草、蒲草、三棱草、木贼、止血马唐、及蓼科蒿草等。
在草木植被中,人工栽培植物占有一定比例。粮食作物中,主要有小麦、玉米、番薯、大豆、谷子、高粱、糜子等;经济作物中,主要有花生、蔬菜、药材等。整个农作物覆盖率占总覆盖率的40%。人工栽种林木和果树,主要有油松、刺槐、侧柏、杨、柳、榆、椿、楸、桑、柞、三球悬铃木、苹果、梨、桃、李、杏、柿、栗、枣、樱桃等。其覆盖率占总覆盖率的32%。
天然林木多,人工林木少;针叶林木多,阔叶林木少。历史上,山丘林木繁茂,滩、坡、山间平原蒿草旺盛。中国抗日战争前自然植被覆盖率达35%。战争年代,山区林木遭破坏,致使部分山岭荒秃。新中国成立后,封山造林,绿化荒丘,使林木覆盖率得到恢复。1960年代末及1970年代初期,因“左”的影响加上松毛虫属、松干蚧为害,1977年林木自然植被覆盖率下降到17%。1978年落实林业政策,采取以封为主,封、造、管结合的林业生产措施,林木自然植被覆盖率恢复到25.48%。
水文特征
栖霞市境内,径流多属山溪性,源高流急,速涨速泻,夏季汛期常山洪暴发致灾,冬春两季则往往河涸流断。“只有离境之水,却无入境之流”,为胶东半岛主要河流发源地,也是罕见的贫水区。牙山也是多条河流的发源地。
大清河,发源于牙山之阴。弯转西行,于刁崖后折南,经唐家泊南下,穿过钓鱼岛峡谷天然石坝,形成急流瀑布。向南河床渐宽入蛇窝泊,在其西南与源于杨础的沙峨河等4条支流汇成一流,南入昌阳县境,与漩河、杨础河等汇成东五龙河,注入南黄海。栖霞市境内全长40.5公里,流域面积353.95平方公里。河沿岸在蛇窝泊地域形成河谷冲积平原。
清阳河,原名安濬河,主要发源地有二:一源出自牙山之阳,经后野及营盘蜿转东行,从英灵山前横穿兰烟铁路,经桃村镇南,由方格庄东汇入主河流;一源出自栖霞市与海阳市市交界之榆山,主流经海阳之取水东行,在郝家庄与发源于栖霞境内的康家河合并,转流牟平区境之埠西头地域,而后折回栖霞桃村境内,与西来之牙山支流及楚留支流交汇,沿栖霞与牟平交界地带北去,经铁口境有4条溪性支流注入,由梁家东入福山境汇入大沽夹河,北流黄海。栖霞市境内全长35公里,流域面积209.92平方公里。河沿岸在桃村、铁口等地域形成河谷冲积平源。
大楚留河,有三源:一源牙山之东;二源牙山之阴;三源清香崮。三支流汇入卧龙,流入大楚留、楚留店,东入清阳河。河长15公里。
清水河县,河长40.5公里。发源于牙山之阴。流经刁崖后、唐家泊、钓鱼岛、石坝、蛇窝泊,南入莱阳东五龙河。
牙山花岗石地区,分布风化裂隙潜水含水层,其岩性分风化细密的裂隙岩和风化的花岗岩两种类型。风化细密的裂隙岩含水层的裂隙开张程度及深度与岩石矿物成份有关,风化厚度10~40米,地下水埋深5米左右。主要分布于大庄头南部、唐家泊、大柳家、栖霞街道、寺口、小庄及苏家店一带的胶东半岛群地层中。风化的花岗岩裂隙水含水层多因剥蚀作用所致,地下水埋深2米左右,风化厚度20米左右。可供人畜饮用和部分农业用水。1980年代,利用矿泉资源生产汽水、果酒。
气候特征
牙山所在区域属暖温带,东亚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季节交替分明,四季温差率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为11.3℃;年平均降雨量753.8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07天。主要气象性灾害有旱灾、洪灾、雹灾及连阴雨等,其中威胁最大的是旱灾,发生频率高、范围广,有“十年遇九旱”和“满山流水响,庄稼才能长”的谚语。
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
碳酸钙。市域石灰石资源在山东半岛处于优势地位。主要分布于臧家庄镇、亭口、寨里、松山、中桥、大庄头、庙后等乡镇,储量丰富,出露面广,质地优良。总储藏量在6亿吨以上,其中臧家庄镇德林庄储藏量即达3.05亿吨左右。品位属一级品,氧化钙含量一般在48%以上,氧化镁含量一般在1.2%左右。市内开采生石灰石烧制石灰有着悠久的历史,尤以臧家庄镇德林庄的石灰最为有名,灰膏率高,灰质纯白,凝聚力强。
花岗石。牙山西坡唐家泊镇境内的花岗石储量占全县总储量的80%左右。花岗石大面积裸露于地表,易于开采,花纹优美,可塑性强,便于加工。为上等建筑材料。
金矿石,牙山两麓桃村镇、唐家泊镇北部等地域都有分布。矿脉长达50余公里。经探测黄金总储藏量为25万两。大部分矿石含金品位高,颇有开采价值。为山东省省黄金储量和黄金生产的重点县份之一。
铜矿石。仅分布于牙山山脉。矿体以含铜脉石英型为主,呈扁豆状,精矿品位在13.91~17.56%。经钻探总储藏量为832吨,其中C级储量262吨,D级储量570吨。唐朝曾有人开采。1958年重新组织开采,牙山铜矿建成投产。1964年10月因资源濒于枯竭而停止开采。牙山铜矿,迁至牟平区孔辛头。
铁矿石。分布于唐家泊、桃村等乡镇的部分地域,矿石品位含铁在20~40%左右。矿体小且分布零散。
植物资源,市内分野生木本植物和野生草本植物两类。野生木本植物有65科286种。其中乔木197种,灌木48种,花木21种,灰叶南蛇藤20种。以市境中部及西北部的山区分布种类最多,数量亦较大。主要用材乔木有赤松、刺槐、榆树、毛白杨、楸树、泡桐、楸叶桐、加杨、杂交杨、旱柳、垂柳、臭椿、枫杨、黑松、麻栎等。主要经济树种有苹果、梨、桃、杏、李子、葡萄、山楂、板栗、核桃、柿子、大枣、车厘子、桑、花椒、海棠、石榴、君迁子(软枣猕猴桃)等。主要灌木有紫穗槐、白腊、胡枝子、黄荆、杞柳、绣线菊、杜鹃、野蔷薇、郁李、栎类、酸枣树棘等。古老稀珍树木有银杏、赤松、桧柏、桧柏、国槐、楸树、枳、刺楸、杜梨等。由外地引进的主要树种有:落叶松、兰考泡桐、刺柏、白榆、水杉、杂交杨、赤杨、华山松、三球悬铃木、樟子松、火炬松、铅笔柏、园柏、龙柏、雪松、杜仲等。
野生草本植物中,有农田禾本科杂草92种。其优势草种主要有马唐、蟋蟀草、画眉草、马齿苋、莎草、铁苋菜、皱果苋等为主;平原地以马齿苋、马唐、蟋蟀草、刺儿菜、皱果苋、莎草、荠菜、铁苋菜等为主;麦田杂草以娘蔫、荠菜、泥采菜等为主。
野生饲草资源亦较丰富,经普查共有367种,以禾本科的黄背草、野古草、止血马唐、狗尾草等为主。其中尤以马唐、狗尾草等为营养成份较高的饲草。
动物资源,栖霞市市动物分类,野生无脊椎动物11种,野生无脊椎节肢动物门752种,无脊椎节肢动物中昆虫纲已鉴定出744种,其中害虫561种、害虫天敌179种、资源昆虫4种;有脊椎动物230种,两栖纲8种,爬行纲9种,鸟类200余种,哺育动物13种。据清《栖霞县志·物产》记载:“兽则狼、獾、狐、貉亦间有之。”1949年在牙山、艾山等地域,时见野狼出没。
其它动物有草兔、刺猬亚科、欧洲狗獾、猞猁、狐属、黄鼬、蝙蝠、田鼠、乌龟、壁虎、蛇类、蟾蜍、青蛙等。鸟类有鸮形目、大山雀、红原鸡、黑枕黄鹂、黄雀、杜鹃、喜鹊、乌鸦、麻雀、燕子、大杜鹃、啄木鸟科、珠颈斑鸠、斑鸠、鹌鹑、百灵、叨鱼郎、山鹰、红尾伯劳、水鸭、、等。昆虫纲有蜜蜂属、螳螂、蝉、蟋蟀科、直翅亚目、蝈蝈、蜚蠊目、凤蝶总科、差翅亚目、蚯蚓、蜘蛛、蛴螬河虾、抱卵蟹、水蚤、蜴、蝎子、虻虫、蚰蜒、蚜虫、玉米螟、棉蛉虫、花生蚜、东方黏虫、地老虎、松干、天牛、赤眼蜂、瓢虫、牙茧蜂、草蛉、螟虫、长距蜂、黑蚱、蚊、蝇、蛾、桑蚕、椿蚕、土元等。
药材资源
根茎类。黄芩、丹参、桔梗、防风、北柴胡、远志、地丁草、前胡、紫参、苦参、地榆、苍术、葛根、穿山龙、玄参、天花粉、天门冬、乌头、紫草、威灵仙、何首乌、藜芦、天南星、芦根、茅根、山药、薤白、芍药、野百合、小蘖、黄芪、党参、升麻(原变种)、泽泻、土大黄、漏芦、桑姜、葱根、大蒜、魔芋、徐长卿、白头翁、紫莞、山豆根、射干、茜草、黄首乌、玉竹、狼毒、平贝母、七叶一枝花、毛知母等52种。
叶及全草类。翻白草、茵陈蒿、益母草、野艾蒿、桑叶、苏叶、紫苏梗、败酱、酢酱草、蒲公英、青蒿、荠菜、车前、马齿苋、大百部、金钱草、蜈蚣草、萱草、刺儿菜、稀签草、鸭跖草、鬼针草、何首乌、水杨梅、扁蓄、瞿麦、野薄荷、浮萍、侧伯叶、伸筋草、仙鹤草、透骨草、猫眼草、刘寄奴、水芹、猪毛菜、火绒草、细辛、香薷、藿香、荆芥、木贼、柽柳、食用葛、葛叶、迎红杜鹃、夏枯草、龙胆、白薇、柄腺山扁豆、石韦、龙葵、问荆、葎草、老鹳草、水水蓼、爬山虎藤、寄生、香附子、大、血见愁草、马兰草、瓦松、地锦草、土三七、旱莲草、牛蹄叶、穿叶蓼、麻叶、鼠曲草、山梗菜、三棱草等72种。
果实类。桃仁、苦杏仁、莱服子、瓜篓、苍耳、牛蒡、车前、桑椹子、马兜铃、麦芽、谷芽、小茴子、韭子、圆叶牵牛、赤小豆、酸枣仁、薏米、绿豆、急性子、葱子、浮小麦、荞麦、丝瓜络、枸杞子、紫苏、白芥子、莬丝子、山楂肉、王不留、刺槐子、白扁豆、核桃仁、油栗、柏子仁、蒺藜、大枣、小花椒、芝麻、松子、酸浆子、冬葵子、地肤子、葶子、郁李仁、蓖麻、火麻仁、山虎刺花、萝摩子、水红子、蛇床、救荒野豌豆等51种。
花类。野菊花、湘蕾金银花、鸡冠花、黄花、葛花、洋金花、石花、月季花、牡丹、旋覆花、玉簪花、芫花、凤仙花、宽叶香蒲、向日葵属、款冬等16种。
皮及木类。桑皮、桑枝、蒙古栎、榆皮、柿蒂、西瓜皮、狗奶根皮、箭羽等8种。
其它药类。虿尾虫、土元、蝉蜕、蛇蜕、鳖、蝼蛄科、蚂蝗、鸡内金、蟾蜍、乌梢蛇、獾油、刺猬皮、桑蛸、蜂房、灵芝、蜂蜜、蜂蜡、蜂王浆、猪苓、茯苓、木耳、松蘑菇、夜明砂、狗胃、羊肝、驴肾、泥鳅、地龙、僵蚕、斑矛、人中白、大秃马勃、瞎眼、蜗牛、滑石等35种。
1959年,县药材公司组织药材考察队。对牙山、艾山等进行考察,野生药材的蕴藏量在250万公斤左右。1972~1977年,县卫生部门组织医务人员及乡村医生上山查药、采药,初步查明野生中药材约230种。新中国成立前采收中药材,多为民间自采自用,少数农民拿到外地销售。1955年后,县药材公司委托基层供销社代收,发动群众大量采集。1958年,共采收中药材44个品种,总收购量为7.4万公斤。1960年代后,采收中药材渐成为群众家庭副业和学校勤工俭学主要项目之一。1976年,中药材采收品种增加到165种,总收购量达到61万公斤。1982年,达182个品种,总收购量为25.7万公斤。蝎子、益母草、酸枣仁等的采收量居山东省之冠。蝎子年最高采收量为0.5万公斤,酸枣仁年最高采收量为15万公斤,益母草年最高采收量为3.9万公斤。县内产黄芩质量较好,素有“栖芩”之称。
森林资源
1949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在牙山天宫院、草庵庙等原有山林的基础上,征收当地群众部分山岚建成牙山林场,总面积8742亩,其中林业用地7082亩。国营牙山林场于1956年下放为县级林场。全场分两个林区,主要树种为赤松、麻栎、刺槐等。1960年和1974年,先后由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引进地中海柏木、杉木和樟子松、水杉、落叶松等。自建场到1985年,总投资128.94万元,总收入129.65万元。1985年,林木总蓄积量为6437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6163立方米,散生木蓄积274立方米。共有职工41人,拥有固定资产50万元。
北麓有罕见的古刺楸出自石缝间,以它胸围2.40米的身躯,将整块石岩撑得四分五裂,故被称为“劈山树”。树龄为700余年。
文物胜迹
1879年(清光绪五年),知县黄丽中诗作:“锐峰凌空,攒聚如笔,东望日出,大如车轮,五色祥云,水天一色”,形象地描述了牙山景致。
兵工厂旧址中国抗日战争年代,八路军于牙山北麓老庙沟设牙山兵工厂。老庙沟蜿蜒曲折,纵深四五华里,地形复杂、隐蔽。迄今尚存有围墙、战壕和兵工厂厂房遗迹20多处,碾火药砣子完好无损。
英灵山革命烈士陵园英灵山原名灵山,位于牙山东麓。1945年春,胶东人民为安葬于抗日战争中以身殉国的烈士忠骨,在此修建革命烈士陵园。1947年竣工后,遂更名为英灵山。
社会经济
建置
栖霞市历史悠久。据杨家圈出土文物考证,远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聚居。金阜昌二年(1131年),析蓬莱区阳疃镇及昌阳县北境置栖霞县。元、明、清时期皆属登州府;中华民国初先后属胶东道、东海道;1928年废道,直属山东省;1940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隶属北海专署。1941年,析县境东部置栖东县,至1953年两县合署,先后属莱阳专署、烟台市;1983年地区改为省辖市。
军事
牙山,历为军事要塞。清代,唐家泊武举于七起义以牙山为根据地起义抗清,山中仍留有“旗杆窝”、“饮马湾”和“大寨村”、“二寨”等遗迹。1941年3月,在许世友指挥下,进行了牙山战役。一举歼灭投降派蔡晋康部1800余人,从而打开了整个胶东半岛抗日斗争的新局面。
于七抗清。1648年(清顺治五年),武举于乐吾(于七)出于义愤,同官府派去唐家泊村敲榨勒索的官兵发生争斗,解救了被捕群众数人,接着他在全村百姓支持下,同前来实行报复的官兵对垒,多次取胜,参加者与日俱增,并同邻近各县的抗清起义军建立了联系。至1650年,以于乐吾为首的义军主动出击,一举攻克宁海州(今牟平区),杀死知州刘文琪,使清廷大为震惊。1661年(顺治十八年)夏,于乐吾之弟于九,在莱阳宝泉山庙会上同当地恶霸宋彝秉发生斗殴,致宋夹嫌上告兵部,称“于七图谋不轨”。清廷闻讯大惊,遂令新任山东总督祖泽溥亲赴胶东半岛予以镇压。祖刚到济南市下车时便得到了“于九、于十拒伤官兵”和“于七起义手刃邑宰”的消息,立即羽檄纷驰,调兵遣将,发往胶东剿灭。于乐吾知祸在眉睫,随即利用牙山之险,招集旧部,重举抗清旗帜。
同年冬,以济席哈为首的清兵3万余人进逼牙山前。在初期的战斗中,义军以无比的英勇,寻机攻杀处于优势的清兵,并利用夜间袭击敌营,“施放万人敌”,使拥挤作一团的官兵不知所措。接官亭一战,双方伤亡惨重,致血流成河。随后,因官兵迂回攻击义军大本营——营盘,义军不得已退守牙山群峰,以居高临下之势,用擂石打击强行登山的清兵。作为义军首领的于乐吾异常勇猛,他独自据守在“大牙”的唯一通道——“门橛石”,将攀援至此的官兵悉数砍下山崖,“血凝刀,以沸水洗之,致水为之赤”。次年春,义军在水穷粮断的困境中,最终失败,除于乐吾只身逃出重围外,坚持至最后的50余名义勇和眷属皆罹难。自起义到失败,栖霞人惨遭杀戮和被迫逃亡者达7000余人,青年儒生受株连者300余人。
牙山战役。牙山之战系胶东五个月反投降的关键性战役。1941年3月战斗打响之前,蔡晋康的司令部与卫队营280余人驻刁崖后村。其第一团200人驻唐家泊;第三团三营300人驻大杨家、泉水;第五团之一、二营共400余人驻亭口、中村,三营200余人驻炉房;第六团之一、二营300余人驻下张家村,三营100余人驻唐家泊;武工队150余人驻清香崮、三条箭、李老铺一带;其九区专员公署和县政府驻刁崖前、东宋庄一带。
3月15日晚,西路的八路五旅与东路的五支队和清河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同时发起攻击。西路由许世友司令员亲自率领,从蓬、黄、栖边界之根据地分三路直指牙山蔡晋康盘踞地。
16日,右路的14团,经陡崖、唐山头、大柳家,包围了下张家村;左路的五旅独立团,经丰粟、枣林,包围了亭口;中路之13团经下马家、金山,包围了大杨家村,率先歼灭守敌后继续向泉水夼之敌进攻,接着,与蔡晋康亲自率领的增援部队——卫队营展开激战。17日拂晓前,左路之独立团攻克炉房;右路14团尽歼唐家泊之敌后,以小部分向东南方向扫荡残敌,以大部分向北挺进,相继击溃蔡部教导团、军训处、专员公署和县政府,直抵刁崖后附近。至此,右路与中路会合,分两路尾追300余名残敌至桃村,交战一昼夜,将其压缩在桃村西南一隅。18日拂晓,左路克亭口,敌一部就歼,大部逃往蓬莱;下午6时,负伤之蔡晋康带残部百余人向南逃窜,战斗告一段落。计歼敌1800人,牙山地区宣告解放。
生态保护
2003年5月,山东省政府批准建立栖霞牙山自然保护区,范围为:栖霞境内,东经120°51′~121°08′,北纬37°11′~37°19′,是以保护中国赤松原生地和分布中心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7899公顷,其中,核心区6247公顷,缓冲区6157公顷,实验区5495公顷。
2005年12月,成立山东牙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10140.00公顷,建设单位为栖霞市国有牙山林场。地址在栖霞唐家泊镇。
参考资料
牙山国家森林公园.烟台市人民政府.202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