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胡
前胡(学名:疆前胡属 praeruptorum Dunn)为伞形科(Apiaceae)疆前胡属(Peucedanum)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白花前胡、鸡脚前胡、官前胡。在中国分布于安徽、浙江省、湖北等地。前胡多垂直分布于海拔600-1000米的向阳山坡疏林缘、山坡路边灌丛中及山谷溪沟边,在阴坡疏林或林缘中也有生长,但数量少。前胡属于阳生植物,但喜冷凉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较耐寒冷和干旱,适宜生长在肥沃深厚、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前胡高0.6-1米,根圆锥形,末端细瘦,常分叉。茎圆柱形,髓部充实。基生叶具长柄,基部有卵状披针形叶鞘;叶片轮廓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三出式二至三回分裂。复伞形花序多数,顶生或侧生,伞辐6-15;总苞片无或1至数片,小总苞片8-12,卵状披针形;小伞形花序有花15-20;花瓣卵形,小舌片内曲,白色。果实卵圆形,背部扁压,棕色,背棱线形稍突起。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前胡的根可入药,具有疏散风热、降气化痰的功效。并且,其根中含有香豆精类化合物、甘露醇、谷甾醇等多种营养成分,可洗净食用。
植物历史
历史记载
前胡始载于中国汉代医学著作《名医别录》,书中记载“前胡似芘胡而柔软,此近道皆有,生下湿地,出吴兴者为胜”。中国明代医学著作《本草纲目》中记载“前胡有数种,唯一苗高一二尺,色似斜蒿,叶如野菊而细瘦,嫩时可食,秋月开醦白花,类蛇床子花,其根皮黑肉白,有香气为真”。中国清代植物学著作《植物名实图考》所附前胡为白花前胡。从《本草纲目》所述形态,结合《植物名实图考》前胡图来看,均为白花前胡,因此白花前胡为中药前胡正品。
命名由来
前胡的拉丁名为疆前胡属 praeruptorum,其中Peucedanum是为纪念古希腊哲学家、自然学家、植物学家泰奥弗拉斯托斯(Theophrastus,约公元前372—约公元前287),Peucedanum是其曾经使用过的名字。种加词praeruptorum意为粗糙不平的地方,指的是前胡多生于岩屑堆中。
形态特征
前胡为多年生草本,高0.6-1米。
根、茎
根颈粗壮,径1-1.5厘米,灰褐色,存留多数越年枯鞘纤维;根圆锥形,末端细瘦,常分叉。茎圆柱形,下部无毛,上部分枝多有短毛,髓部充实。
叶
基生叶具长柄,叶柄长5-15厘米,基部有卵状披针形叶鞘;叶片轮廓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三出式二至三回分裂,第一回羽片具柄,柄长3.5-6厘米,末回裂片菱状倒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至截形,无柄或具短柄,边缘具不整齐的3-4粗或圆锯齿,有时下部锯齿呈浅裂或深裂状,长1.5-6厘米,宽1.2-4厘米,下表面叶脉明显突起,两面无毛大籽筋骨草,或有时在下表面叶脉上以及边缘有稀疏短毛;茎下部叶具短柄,叶片形状与茎生叶相似;茎上部叶无柄,叶鞘稍宽,边缘膜质,叶片三出分裂,裂片狭窄,基部楔形,中间一枚基部下延。
花
复伞形花序多数,顶生或侧生,伞形花序直径3.5-9厘米;花序梗上端多短毛;总苞片无或1至数片,线形;伞辐6-15,不等长,长0.5-4.5厘米,内侧有短毛;小总苞片8-12,卵状披针形,在同一小伞形花序上,宽度和大小常有差异,比花梗长,与果柄近等长,有短糙毛;小伞形花序有花15-20;花瓣卵形,小舌片内曲,白色;萼齿不显著;花柱短,弯曲,花柱基圆锥形。
果实
果实卵圆形,背部扁压,长约4毫米,宽3毫米,棕色,有稀疏短毛,背棱线形稍突起,侧棱呈翅状,比果体窄,稍厚;棱槽内油管3-5,合生面油管6-10;胚乳腹面平直。
物种分布
分布范围
野生前胡主要分布于中国安徽、浙江省、湖北等地,前胡栽培种则主要分布在中国湖北、贵州、重庆等地。
生长环境
前胡多垂直分布于海拔600-1000米的向阳山坡疏林缘、山坡路边灌丛中及山谷溪沟边,在阴坡疏林或林缘中也有生长,但数量少。前胡分布区域的生态气候以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为主,年平均气温在12℃-26℃,年平均降水量约为405-17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80%。
生长习性
前胡属于阳生植物,但喜冷凉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较耐寒冷和干旱,其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适宜生长在肥沃深厚、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前胡多在4月下旬出苗,3-5天后展叶,5月开始抽蕾,花期8-9月,果期10-11月,随后地上部位枯萎而死。
前胡多在第一年营养生长,第二年开始抽开花,其在野外多呈片状和带状分布,群落盖度一般在40%-50%左右。前胡一般不适宜生长在茂密的森林下,主要与部分灌木、亚灌木和茅草植物相伴生。主要伴生植物有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茜草(Rubia cordifolia)等。
栽培技术
播种
前胡播种繁殖时,若在平地栽培需将种植地土壤耙碎作,若在山坡栽培宜在土质深厚处深耕,使土壤暴露,经过冬季严寒风化后,于翌年春季锄地做畦。整地完成后于3-4月播种,播种前用温水浸种催芽,然后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撒播或条播,播后覆土并稍微压实土壤,再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分根
前胡的分根繁殖于3-4月进行,分根时选取无病虫害、生长粗壮、长有新芽的根头作种,将其分开后直接栽植于种植穴中,填满穴土并压紧土壤,浇透定根水,以利缓苗和发根。
田间管理
除草
除在整地时可采用草甘膦除草外,其余时间主要使用人工除草。前胡除草一般在3-4月苗期结合松土锄草1-2次,5月末至9月初植株生长茂盛期可集中拔草2-3次,此时不轻易动锄,以免损伤植株。夏季雨后需松土拔草。
水肥
夏秋季久旱时,需及时在清晨或傍晚给植株浇水,追肥后及时灌水,梅雨季节注意清理沟系。前胡一般需施肥三次,即播种前整地时施底肥,7月下旬施促根肥,9月份施壮根肥,肥料以人畜粪尿腐熟肥,尿素,复合肥等为主,施腐熟肥或者复合肥时注意不要伤及叶、根。苗期至7月中旬不宜追肥,以免植株当年抽薹开花,影响前胡产量。
折枝打顶
前胡实生苗通常在翌年抽薹开花结果,而分根苗当年即可开花,因此对于分根苗需及时折枝打顶。一般在其出苗时,紧挨地面剪除新萌苗,反复3-4次即可避免后期开花,或待其花茎形成时从基部折断花茎。
病虫害防治
前胡栽培当年较少发生病虫害,第二年可能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病害主要是根腐病,虫害以、胡萝卜微管蚜为主。发生根腐病时需及时拔除烧毁病株,并用多菌灵、托布津或根腐宁药液浇淋根部土壤,防止病菌蔓延。胡萝卜微管蚜发生时,可喷施乐果乳液杀虫,也可利用瓢虫等天敌加以控制,还可用黄板诱杀。蛴蹧发生时可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或放置茶色食虫蛇、金虫、黑土蜂等进行生物防治,还可用辛硫磷乳油拌皮配成毒饵,施于种植穴内,诱杀幼虫。
用途
医学药用
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前胡的根可入药,具有疏散风热、降气化痰的功效,可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痰郁、咳喘痰多、痰黄稠黏、呕逆食少、胸膈满闷等病。
食用营养
前胡根含有香豆精类化合物、甘露醇、谷甾醇、半乳糖醇、胡萝卜苷及紫花前胡皂苷等多种营养成分,其嫩根洗净后可炖肉、炖汤食用。
主要品种
中国传统用药习惯将前胡药材分为两个品种,一般产于浙江、安徽的称为宁前胡,产于湖北、四川等地的称为信前胡。其中宁前胡为主要栽培品种,约占中国前胡的80%左右,信前胡以野生为主,约占中国前胡的20%左右。
相关研究
医学研究
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前胡具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在给大鼠注射前胡水醇提取液后,可使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缩短,或立即停止心律失常的发作,血压、心肌收缩及心率也有短时间降低。并且前胡含有前胡素、北美芹素等香豆素类化合物,可起到促进大鼠的心率恢复,改善其心脏的工作效率等作用。
抗氧化研究
中国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学者王德才等人通过实验研究前胡香豆素组分的抗氧化效果,发现结果其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并且也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其抑制活性与前胡香豆素组分的剂量呈正相关。
物种对比
前胡与紫花前胡(Angelica decursiva)同为中药前胡的基源植物,二者形态特征相近,可进行物种对比。
参考资料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5-25
Peucedanum praeruptorum.植物智.2023-05-25
紫花前胡Angelicadecursiva.植物智.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