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凤仙花

凤仙花

凤仙花(学名:Impatiens balsamina L.),俗名指甲花、急性子、凤仙透骨草等,是凤仙花科凤仙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凤仙花原产中国、印度、马来西亚,主要分布在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及非洲,少数种类也分布在欧洲、亚洲温带地区和北美洲,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西北云南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的种类较为丰富,其中价值最高的凤仙花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等寒冷之地,赤峰地区还有被称为“佛顶珠”的优良品种。

凤仙花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可达60~100厘米。茎直立粗壮;叶为互生,最下部叶有时为对生;叶片为披针、倒披针形或者狭椭圆形,叶片边缘有锐锯齿,叶柄长1~3厘米;凤仙花为单生花或者在叶腋处2~3朵簇生,花瓣为单瓣或重瓣,花色为白色、粉红色、紫色,花梗长2~2.5厘米;苞片位于花梗基部,线形;雄蕊有5,花蕊为花丝线形,花药为卵球形;花的子房为纺锤形,表面密被柔毛。凤仙花蒴果为宽纺锤形,长10~20毫米;凤仙花种子圆球形、黑褐色、多数,直径为1.5~3毫米。凤仙花花期在7~10月。

凤仙花宜生长在温暖、光照充足地带,喜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寒冷。凤仙花便于栽培管理,给予适当水分和肥料,可在日光温室或户外草坪生长良好,常于庭院栽植作观赏用。凤仙花茎及种子可入药,可用于治疗关节痛、闭经等。

历史考证

凤仙花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最为久远。唐时(618~907)就已作为观赏花卉种植,凤仙花瓣还用作女子染指甲。到了宋代(960~1279)凤仙花品种增多,更有《金凤花》描述:“雪色白边袍色紫,更饶深浅四殷红”。据明代(1368~1644)的《华夷花木鸟兽珍玩考》记载,凤仙有红、白、紫、蓝圆色;《三才图会》称凤仙有五色,双台、洒金者,或一本开二色花;高濂的《草花谱》更是说到凤仙有单瓣、重瓣之分,花色有六色。到了清代(1644~1911),凤仙花品种剧增。在清·汪等编著的《广群芳谱》卷四十七中对凤仙花有详细描述,“凤仙……人家多种之,极易生。二月下子,随时可再种。……结实累累,大如中国樱桃,形微长,有尖,色如毛桃,生青熟黄,触之即自裂,皮卷如掌,故又有急性子之名。苞中有子,似萝卜子而小,褐色。气味微苦,有小毒。治产难积块噎膈下骨哽……。叶甘,温,滑,无毒。活血消积……。”

凤仙花的花头、翅、尾、足似凤状,在民间又被称为“金凤花”,常用其花和叶染指甲。传入欧洲、美洲后,因其仔荚在轻碰之下便可弹射出花籽来,被人们称作“别碰我”,故得英文别名“Touch me not”,美语为“Dont't touch me”。而印度中东等地区则将其称为“海娜(Henaa)”,凤仙花草含有天然的大王椰子树色素,早就在中东地区有种植,有记载古埃及艳后就使用这种花来染头发,而且印度著名的身体彩绘也是采用其来染色。

形态特征

茎叶

凤仙花花茎直立粗壮,花茎不分枝或有分枝,花茎幼时被疏柔毛,基部直径可达8毫米,具有有多数纤维状根,其下部节常膨大。叶片为互生或下部有时为对生,叶片为披针形、倒披针形或者狭椭圆形,长4~12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基部为楔形,叶片边缘有锐锯齿,两面无毛或被疏柔毛,侧脉有4~7对;叶柄长1~3厘米,上面有浅沟,两侧有数对具柄的腺体

凤仙花为单生或在叶腋处有2~3朵簇生,花色为白色、粉红色或紫色,花瓣为单瓣或重瓣;花梗长2~2.5厘米,表面密被柔毛;花梗基部的花苞片为线形;侧生的萼片为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3毫米,唇瓣呈深舟状,长13~19毫米,宽4~8毫米,被柔毛,其基部急尖成长1~2.5厘米内弯的距;旗瓣为兜状,圆形,先端微凹,背面的中肋具有明显的狭彩云阁状突起,顶端具有小尖,翼瓣具有短柄,长有23~35毫米,有2裂,其下部的裂片小,呈倒卵状长圆形,上部的裂片接近圆形,先端2浅裂,外缘近基部具有小耳;雄蕊为花丝线形,花药为卵球形,顶端钝;子房为纺锤形,密被柔毛。

果实

凤仙花的蒴果为宽纺锤形,长10~20毫米,密被柔毛。凤仙花的种子为圆球形,直径1.5~3毫米,黑褐色。

物种分布

凤仙花原产中国、印度、马来西亚,   主要分布在亚洲热带亚热带及非洲,少数种类也分布在欧洲、亚洲温带地区和北美洲,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西北,云南、四川、广西和西藏的种类较为丰富,其中价值最高的凤仙花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等寒冷之地,   赤峰地区还有被称为“佛顶珠”的优良品种。凤仙花喜阳光,耐热、不耐寒,喜疏松肥沃的土壤,生存力强,在较贫瘠的土壤中也可生长,最适合生长在18-28度的舒适环境中。

生长习性

凤仙花性喜阳光,怕湿,耐热不耐寒,适生于疏松肥沃微酸土壤中,但也耐瘠薄,在较贫瘠的土壤中也可生长。不耐水淹,易自播繁衍。生长适温15~26℃。凤仙花可适应多种生长环境,便于栽培管理,可在日光温室或户外草坪生长良好,花期7~10月,多栽植于庭院作观赏用。

繁殖方式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在春季进行播种,在播种前将苗床浇透水,使其保持湿润,播种完成后需要在其表面覆盖0.5~0.8厘米厚的土层,压实,不可立即浇水,以免把种子冲掉,在20~25℃条件下1周左右即可发芽。幼苗生长迅速,在苗高6~10厘米时即可进行间苗、定苗。幼苗移植1次后种植于园地或者花盆,种植于园地时花苗每株的行距相差应为30~40厘米。

扦插繁殖

剪取一年生带茎尖的枝段6~8厘米进行插繁殖,需留下茎尖的两片嫩叶,其余叶片可剪去。扦插条下端剪为斜面,扦插前晾至斜面剪口渗出液稍干即可。扦插后需注意保湿。待扦插苗生根后即可移栽到花盆或园地中。若扦插在夏季进行,需对扦插苗进行遮阳处理,防止高温灼伤扦插苗。

栽培管理

栽植

凤仙花一般在春季进行播种。可播种在苗床内后移植幼苗转栽,或者直接在庭院花坛播种。幼苗生长快速,需及时进行间苗,经过1次移植后可以定植于园地或者盆栽。

水肥管理

凤仙花苗定植后需要及时浇水。处于生长期的花苗需要定期施肥、浇水,特别是夏季植物的蒸腾作用大,需要定期对植株浇水,并保持土壤有一定的湿度。降水较多时应注意排水防涝,避免凤仙花的根、茎发生腐烂。夏季浇水应选择清晨或傍晚,避开中午高温时段,特别是开花期,不能受旱,否则容易造成落花。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凤仙花常见病害有白粉病、褐斑病和立枯病等。

白粉病

凤仙花白粉病主要在叶片和嫩梢上发生。在发病期间可用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洒防治,同时需要将患病叶、病株拔除,集中销毁,减少传染源。在进行药物喷洒时,不可在高温下喷药,避免发生药害作用。

褐斑病

凤仙花褐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尤其发生在高温多雨的季节。在褐斑病发病初期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甲基托布津液,或百菌清液进行喷洒防治。

立枯病

凤仙花立枯病主要发生在根茎部。在发病初期将患病植株拔除后,喷洒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多福可湿性粉剂、甲基立枯磷乳油进行防治。

虫害防治

凤仙花常见虫害有根结线虫、侧多食跗线虫螨和芋双线天蛾等。

根结线虫

根结线虫病会导致凤仙花的根部呈肿根状,造成地上部生长不良。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使用锌硫磷乳油,或敌百虫(美曲膦)、敌敌畏乳油、阿维菌素乳油等对患病植株进行药液灌溉。

侧多食跗线虫螨

侧多食跗线虫螨病主要发生在凤仙花的幼嫩部分。发生盛期喷洒阿维菌素乳油或高渗苯氧威进行防治。

芋双线天蛾

芋双线天蛾的幼虫会蚕食凤仙花的叶片,迫害严重时可将叶片全部消灭,使植株死亡。在幼虫量少时,可进行人工捕杀,成虫可利用其趋光性使用黑光灯诱杀。幼虫量多盛期,可喷施Bt悬浮剂或伏杀磷乳剂进行防治。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凤仙花的茎及种子可入药。凤仙花的茎称为“凤仙透骨草”,可用于祛风湿、活血、止痛,治疗风湿性关节痛、屈伸不利有效;其种子称为“急性子”,有软坚、消积之效,可以治疗噎膈骨鲠咽喉、腹部肿块、闭经等。

食用价值

凤仙花的植株可以食用,嫩株可炒食,又可烧、烩、腌、泡,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凤仙花还可制作凤仙花酒、凤仙花茶。

经济价值

凤仙花的适应能力强,栽培技术要求比较简单,收益相对较高,基于其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各地市场都可长期收购,具有比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

观赏价值

凤仙花属植物种类繁多,花形奇特且变化多样,花期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我国的凤仙花属种质资源丰富,广泛分布在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等地区,其中云南有110多种,最为丰富。凤仙花可种植在庭院向阳处,或将盆栽摆放在有阳光照射的走廊、客厅、书房和卧室窗边都可。依据品种形态的不同,凤仙花也可供夏季的花坛、花镜、花篱栽植,增强景观可观赏性,其中矮小而整齐的可作盆花,而高大类型的于夏季可代灌木进行庭院布置。

相关研究

凤仙花的提取物中具有同时拮抗组胺H1受体和PAF受体成分,这种组分具有比较好的抗急、慢性过敏作用;凤仙花内的新萘醌类化合物impatienolate和balsaminolate具有选择性抑制COX 2作用;急性子乙醇提取液作为促透皮液对对对乙酰氨基酚有较好的促透皮作用等,因此,对凤仙花有效活性物质进行广泛深入研究,可以对凤仙花更好地深度开发利用。

参考资料

凤仙花 Impatiens balsamin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植物智.2022-12-28

凤仙花.在线中国植物志.2022-12-28

..2022-12-28

凤仙花.中国物种名录2022版.2022-12-28

..2022-12-28

【植物科普】常见植物之凤仙花.微信公众平台.2025-04-27

凤仙花盆栽养殖方法.龙南市人民政府.2025-03-04

..2022-12-28

..2022-12-28

..2022-12-28

..2022-12-28

..2022-12-28

..2022-12-28

..202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