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区(英文名:Weicheng District)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省咸阳市市的一个市辖区,成立于1987年5月,位于咸阳市区东部,渭河平原中部,秦都区以东,渭河以北,处于泾水、渭水交汇的三角地带。东西长约26.73千米,南北宽约17.92千米,面积272平方千米。渭城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105个行政村、6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约44万人。人民政府驻地为咸阳市渭城区文林路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渭城区初属咸阳分区,1950年5月改属咸阳专区,专署驻老城区中山街。1952年12月,分城、郊设县级咸阳市。1953年撤销专区,咸阳县、市改省直属。1958年12月,县并入市。1961年复设咸阳专区。1983年10月地改市后,原市改为秦都区。1986年12月,以乐育路为界,渭城区与秦都区分治咸阳市区。2017年,渭城区正阳办、渭城办、北杜办、周陵办、窑店办、底张办整体划转至西咸新区托管。
渭城区2023年生产总值334.88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91.1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09%;第三产业占比42.91%,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5.92亿元,占比2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771元。
渭城区曾获得“全国智慧养老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区”“全国先进基层组织”等荣誉称号。
命名由来
历史沿革
古代
渭城区境夏为有扈氏辖地,商代封予帝喾时司天官吴回的后代,名程(郢)。武乙三十四年(约前1108年)赐予周王王季。季历子周文王(周文王)营造丰京之前,曾居於程。周武王伐纣之后,封其弟毕公於此,遂名毕。毕、程国中心在韩家湾乡白庙村南汉安陵附近。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在今区境东部窑店乡一带营建“冀阙”宫廷。因其位于九荘山南、渭河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市”。历经惠文、悼武、昭襄、孝文、庄襄五王及始皇、二世两帝,为秦都区144年。秦始皇在咸阳置内史统领渭河平原诸县。秦末,项羽西屠咸阳,分秦内史为雍、翟、塞三国,谓之“三秦”。区境窑店以东属塞国,窑店以西属雍国。汉高帝元年(前206年)刘邦“还定三秦”后,在咸阳故城置新城县,七年并入长安。刘彻元鼎三年(前114年)复置,更名咸阳县。西汉还在境内刘知远陵寝处置长陵县,汉惠帝安陵陵寝处置安陵县,汉景帝阳陵陵寝处置秦庄襄王陵县。太初元年(前104年),分长安以东为京兆尹,咸阳市以西为右扶风,长陵以北为左冯翊,谓之“三辅”。境内长陵、阳陵二县属左冯翊,渭城、安陵氏三县属右扶风。东汉光武六年(30年),渭城并入长安。十五年(39年),明长陵、阳陵改属京兆尹,安陵仍属右扶风。
曹魏将长陵、安陵二县并入京兆郡的长安县,阳陵并入高陵区。渭城区境遂为长安、高陵二县县地。十六国后赵石勒(329年),分始平和长安在故渭城置石安县。前秦皇始二年(352年),分京兆在长陵城置咸阳郡,辖石安等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改属咸阳郡,泾阳县并入石安县。太和二十年(496年),咸阳郡由长陵迁至泾水北,(今泾阳县城区)。景明二年(501年),分石安复置泾阳县。宇文毓二年(558年),在灵武市兼置灵武郡。建德二年(573年),灵武郡、县均废,辖地并入石安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撤销咸阳郡,石安县并入泾阳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分泾阳、始平置咸阳县。宋金仍属京兆府。元属奉元路。明、清属西安府。明洪武四年(1371年),县城移至老城区。民国初属关中道,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改属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渭城区初属咸阳市分区,1950年5月改属咸阳专区,专署驻老城区中山街。1952年12月,分城、郊设县级咸阳市。1953年撤销专区,咸阳县、市改省直属。1958年12月,县并入市。1961年复设咸阳专区。1983年10月地改市后,原市改为秦都区。1986年12月,以乐育路为界,渭城区与秦都区分治咸阳市区。1987年5月,渭城区成立;2017年,渭城区正阳办、渭城办、北杜办、周陵办、窑店办、底张办整体划转至西咸新区托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渭城区位于咸阳市市区东半部,渭河平原盆地中部,秦都区以东,渭河以北,处于泾水、渭水交汇的三角地带。东面与高陵区接壤;西面和秦都区为邻;南面隔渭河与西安市相望;北面同礼泉县、泾阳县毗连。介于东经108°40′03"—108°57′36",北纬34°19′47"—34°29′17"之间,东西长约26.73千米,南北宽约17.92千米,面积272平方千米。
地质构造
渭城区属于渭河断陷盆地(渭河地堑),系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中秦岭大幅度抬升而形成。直到第四纪构造运动及种种外力作用,塑造分异出北部黄土台塬和南部冲积平原。北部黄土台塬的构造基础为渭北断块中的礼泉断阶部分(界于陈仓区—华县断裂带与扶风县—三原断裂带之间)。第四纪更新世方发生缓慢的相对抬升,原第三纪的湖盆露出水面。因地形平坦,利于黄土堆积,从而在新第三纪和早更新世的湖泊相沉积层之上堆积了中、晚更新世的黄土层,覆盖达80~100米,并且因气候的冷暖波动发育了7~8层古土壤,第四纪堆积物厚200~400米。此外,因新构造断谷的控制,形成台塬面上与梁状地定向排列的塬间洼地。南部的冲积平原早更新世以前为“三门湖” ,自中更新世晚期以后相继发生了三次河流下切、地壳相对抬升运动,从而发育了三级河流阶地与现代河漫滩。二、三级阶地属侵蚀堆积阶地,一级阶地为堆积阶地。阶地结构呈明显的“二元结构”,即底部为河床相砂砾石,上部为漫滩相细粒砂质粘土,且二、三级阶地表层覆盖厚度各异的中、晚更新世黄土层。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总厚度为400米左右。 在新生代形成的渭河断陷盆地的南部拗陷区,其北部以不宽的斜坡带接鄂尔多斯市地台,南邻秦岭古地槽。西安市—周至县拗陷伸入本区南部,形成本区为活动断层纵横切割的特殊构造格局。总体来看,南受秦岭北侧大断裂影响,北有三原县—扶风断裂带制约,东侧有泾阳县—渭南断裂带限制,中部陈仓区—华县断裂带(本区段称咸阳断裂带)自西向东横贯渭城区,构成本区构造地貌单元的一条重要分界线。这些断裂带至今仍在活动着,且发育规模较大,对本区地貌形态的格局有着深刻的影响,致北部黄土台塬与南部渭河冲积平原高差达70~100米。由台塬到河谷呈阶梯状倾斜,反映了地壳继承性的沉降运动。黄土台塬上发育一系列的洼地与梁垄,是由下伏构造活动造成。平原中发育三级河流阶地,既反映了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又反映出其强度和幅度。 依据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将渭河断陷盆地划分为四个大区①,本区占有挤压—扭动掀斜区中强烈掀斜上升区的南部。由于基底构造与新构造运动的差异,渭城区大致以咸阳断裂带为界,分为北部断坡翘起区和南部断谷沉陷区,又因受北山断块及南部秦岭断块长期构造上升挟持,第四纪以来的构造运动总的趋势是北翘南陷。
地形地貌
渭城区地貌为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向渭河谷底倾斜,大致以宝鸡峡北干渠为界,分为北部黄土台塬区和南部冲积平原区。北杜乡杨家寨南窑最高,正阳乡同仁庄东南最低,海拔在514~367米之间,高差147.0米。北部台塬区划分出台塬与塬间洼地两类,南部平原则划分为三级河流阶地、河漫滩及河床。
黄土台塬
北部黄土台塬,素称“五陵原”,受基底构造及新生代断层谷控制,塬面呈槽状洼地与梁状地定向排列,分为两个亚类:
黄土台塬分布于渭河三级阶地以北的广大黄土地区,总面积125.74平方公里,海拔高程433~514米之间,地面坡降2.5~3.5‰。组成物质上部为黄土状砂质粘土,含钙质结核具垂直节理,厚约80~100米,夹7~8层古壤;下部为亚粘土中粗砂等。塬面平坦,前缘与南部平原是以缓坡接触,分布连续,土层深厚,宜于机耕,为粮棉油主要产区。
塬间洼地分布于台塬之间。本区共有3处:北杜—底张—韩家湾洼地,面积39.1平方公里;岩羊庙村西侧洼地,面积0.28平方公里;龙华寺洼地,面积0.2平方公里。
渭河冲积平原
分布于本区南部。由于侵蚀堆积轮回的演变,发育成三级河流阶地和低平的河漫滩。各阶地发育规模不等,组成物质不尽相同,形成时代由高往低越来越新。
渭河河床海拔在367~384米之间。组成物质以细砂、粉砂、砂粘土为主。面积9.66平方公里。河床多变,两岸常塌陷毁田,威胁人民财产安全。
河漫滩,零星分布于渭河岸边,海拔高程在368~386米之间。组成物质下部以中粗砂、砾石、卵石为主;上部以砂质粘土、亚粘土为主,呈明显“二元结构”。面积9.05平方公里。土壤为淤土,局部有沼泽洼地。
一级阶地,分布于渭河北岸28.68平方公里范围内,常与河床或河漫滩直接接触,海拔高程在370~400米之间,宽0.5公里至数公里。组成物质上部为冲积型黄土状砂质粘土,下部为砂卵石层,属堆积阶地。土壤以潮土、淤土为主,次为沼泽土。属纯井灌区,旱涝保收,主产粮菜。
二级阶地,分布在渭河北岸一级阶地以北的东西长条带上,面积23.55平方公里,海拔高程在400~425米之间。阶地西部平坦,东部直接与黄土台塬相接。其后缘为本区统一密集的黄土窑洞带。组成物质上部为黄土状砂质粘土,下部为中砂、砾石、卵石等,属侵蚀堆积阶地。土壤以黑、红油土为主,阶坡属褐饧土。
三级阶地,分布在二级阶地中、西段以北的长条楔形带上,海拔高程在420~440米之间,面积32.5平方公里。组成物质上部为黄土状砂质粘土,厚约30米左右;下部为砂、砂砾、卵石等,属风积冲积形成的侵蚀堆积阶地。土壤以黄饧土、翙土为主,原坡为黄土魟。前缘以显著的陡坡与二级阶地接触,系咸阳断裂带的地貌显示。
气候特征
渭城区地处内陆,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性气候。表现为四季冷暖分明,春季(3月下旬开始)大地回暖,降水增多,冷空气活动频繁,易出现寒潮、大风、霜冻和春旱天气;夏季(5月下旬开始)气温最高,降水量大,光照充足,夏初和伏天多旱,后期易出现大风暴雨;秋季(9月上旬开始)初多阴雨,气温缓降,湿度大,光照少,后期气温猛降,干旱少雨;冬季(11月上旬开始)气候变冷,干燥少雨。
土壤类型
据1982年土壤普查,渭城区土壤分为6个土类、11个亚类、22个土属、51个土种。分布规律从北向南依次为翙土、黄土性土、淤土、潮土、水稻土、沼泽土。
自然灾害
渭城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连阴雨、风灾霜冻等,限制着气候资源的充分利用。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渭河是渭城区区的河流。由秦都区流入,经渭阳、渭城、窑店、正阳4乡,在同仁庄入高陵区境内。河段长25.06千米,年流量51.66亿立方米,平均流量为163.8立方米/秒,即使在枯水年,年径流量也达24.15亿立方米,而且无断流现象。
土地资源
2022年统计,渭城区耕地6292.78公顷(94391.70亩),其中水田3.17公顷(47.55亩),占0.05%;水浇地6163.52公顷(92452.80亩),占97.95%;旱地126.09公顷(1891.35亩),占2.00%。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5680.52公顷(85207.80亩),占全区耕地的90.26%;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565.41公顷(8481.15万亩),占8.99%;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33.08公顷(496.20亩),占0.53%;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2.31公顷(34.65亩),占0.04%;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11.46公顷(171.90亩),占0.18%。
园地2707.22公顷(40608.30亩),其中果园2499.97公顷(37499.55亩),占全区园地的92.34%;其他园地207.25公顷(3108.75亩),占7.66%。林地4128.77公顷(61931.55亩)其中乔木林地33.32公顷(499.80亩),占全区林地的0.81%;竹林地0.21公顷(3.15亩),占0.01%;灌木林地9.25公顷(138.75亩),占0.22%;其他林地4085.99公顷(61289.85亩),占98.96%。
草地674.56公顷(10118.40亩)其他草地674.56公顷(10118.40亩),占全区草地的100%。湿地334.26公顷(5013.90亩),内陆滩涂334.26公顷(5013.90亩),占全区湿地的10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573.77公顷(128606.55亩)其中城市5916.37公顷(88745.55亩),占全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69.01%;建制镇13.16公顷(197.40亩),占0.15%;村庄2246.51公顷(33697.65亩),占26.20%;采矿用地63.04公顷(945.60亩),占0.74%;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334.69公顷(5020.35亩),占3.90%。
交通运输用地3294.22公顷(49413.30亩),其中铁路用地300.80公顷(4512.00亩),占全区交通运输用地的9.14%;轨道交通用地37.31公顷(559.65亩),占1.13%;公路用地1541.77公顷(23126.55亩),占46.80%;农村道路329.58公顷(4943.70亩),占10.00%;机场用地1084.59公顷(16268.85亩),占32.92%;管道运输用地0.17公顷(2.55亩),占0.0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39.71公顷(11095.65亩),其中河流水面456.50公顷(6847.50亩),占全区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61.72%;水库水面4.17公顷(62.55亩),占0.56%;坑塘水面51.62公顷(774.30亩),占6.98%;沟渠171.91公顷(2578.65亩),占23.24%;水工建筑用地55.51公顷(832.65亩),占7.50%。
地热资源
渭城区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地热储量约2500亿立方米,已勘查和规划的地热出水量为372亿立方米,出水量大,温度高,水质优良,持续性好,富含、硫、锂、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达到优质医疗热矿水标准,极具开发利用价值。渭城区已凿成地热井7眼,井深1998—3558米,水温最高可达120℃,涌水量44.34—182立方米/小时,均为自流井,最大关井压力达1.2千帕。
植物资源
据清乾隆十六年(1751)《咸阳县志》物产果类记有杏、桃、梨、李、枣、葡萄、羊枣、石榴、中国樱桃、花红(花红)、柿、核桃、白果等;花木类记有木槿、月季、柳、桐、槐、柏、桑、、椿、榆、杨、苦竹、淡竹、皂荚等。据1983年农业区划调查,本区木本植物有豆科、榆科、苦木科、木兰科、松目、悬铃木科、楝科、杨柳科、蔷薇科等43科、81属、131种、240多个种类或品种。其中以杨柳科、豆科、蔷薇科分布较广。
动物资源
渭城区属华北区黄土高原地区的南部。其特点是:动物区系上以古北界成分和广泛分布种居多,东洋界成分的种数不多;森林动物贫乏,以北方农耕区的相关种为主;大型兽极少,多为一般种类;鸟类种类较多,具有南北混杂的状态。总的来看,是来自不同生态类群共同组成的人造景观动物区系。
兽
渭城区兽类约有26种。野生动物中食肉类以狐、狼、欧洲狗獾、艾鼬、黄鼬等为主。其中狼的数量随人类活动日益频繁而大减,农田旷野中已十分罕见。食虫类有水麝隩、长尾鼹、蹼麝隩等少数种类;翼手类以夜蝠、阔耳蝠、兔蝠等较多,也有马铁菊头蝠的分布;啮齿类以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长尾仓鼠、大仓鼠、达吾尔黄鼠、中华鼠等为主,另有营树栖和地栖生活的岩松鼠和花鼠。兔形目的草兔在本区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上述鼠类分布广泛,出没于农田地梗、崖畔。
禽
野生鸟纲有,以白天活动捕食小型啮齿类为主的鸢、雀鹰、灰脸鹰、红脚隼、红隼等隼形目猛禽;以捕猎夜间出没鼠类为食的主要有领角鸮、普通雕鸮、纵纹腹小鸮及长耳鸮等形目猛禽,这些在鸟类中数量很少,常见于田野、沟壕。近年来大量投毒灭鼠,使其二次中毒死亡,加之人为乱捕滥猎,致其数量剧减。本区南依秦岭北坡,渭河横贯,加之塘库星罗棋布,故鸟类种属较多。森林鸟类有斑啄木鸟、星头啄木鸟、三宝鸟、印度寿带、黑脸噪鹛、锈脸钩嘴鹛等,多见于农田宅旁栽培林或城市绿化林中;越冬鸟类有豆雁、赤麻鸭、绿翅鸭、绿头鸭、针尾鸭、脸鸭、赤颈鸭和鹊鸭等,大白鹭、大鸨、灰鹤等少数珍贵水、涉禽在渭河滩地一带也可见到。在渭河水域及许多稻田,还有苍鹭、池鹭、白鹭和夜鹭等涉禽栖息。常见的留鸟类有麻雀、喜鹊、大嘴乌鸦、小嘴乌鸦、红嘴山鸦、灰喜鹊、原鸽、珠颈斑鸠、大斑啄木鸟和鸡形目的环颈雉、石鸡等。夏候鸟常见的有四声杜鹃、大杜鹃、普通雨燕、家燕、金腰燕、黄雀及黑卷尾等,这些鸟类每年4—10月来本区营巢繁殖早成雏,以农林害虫为食,是有益的食虫鸟类。
两栖爬行纲
两栖类动物中常见的有中华中华蟾蜍、花背蟾蜍、黑斑侧褶蛙、中国林蛙等。爬行类有无蹼铅山壁虎、黄纹石龙子、斑丽麻蜥属及北草蜥等。蛇类中有赤链蛇、王锦蛇、白条锦蛇、黄脊游蛇和虎斑颈槽蛇等。
虫、鱼
野生昆虫甚多,常见于农田的有螟虫、二化螟、玉米螟、棉蚜虫、豆荚螟、红蜘蛛、金龟甲、象鼻虫、天牛金花、壳象、蝉、蝼蛄、松毛虫属、地老虎、蚊、蝇、蚂蚁等。蝗虫类有短星翅蝗、中华蚱猛、短额负蝗、大垫尖翅蝗、黄胫条文蝗、黄胫小车蝗等。鱼类早先在渭河有鲫鱼、鲤鱼、鲇形目等杂鱼种。
行政区划
渭城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105个行政村、66个社区居委会。其中,2017年,渭城区正阳办、渭城办、北杜办、周陵办、窑店办、底张办整体划转至西咸新区托管。截至2024年,渭城区直管街道为渭阳办、文汇办、新兴办、中山办。咸阳市渭城区人民政府驻地为咸阳市渭城区文林路9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渭城区总人口约44万人。
语言
渭城区所在的咸阳市属北方官话区中原方言关中地区片。
民族
渭城区内有21个民族,汉族人口占总人数的99.01%;回、藏、满、蒙等20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0.99%。
宗教
渭城区有谷家巷基督教堂、天主教祈祷所、清真寺、中五台道观等宗教活动场所。
经济
综述
初步核算,2023年,渭城区生产总值334.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91.17亿元,增长0.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09%;第三产业增加值143.71亿元,增长7.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91%。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5.92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7%。渭城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在全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下降3.5%;占全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44.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5.7%,其中工业项目投资同比下降5.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1%。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6.4%。房屋施工面积185万平方米,下降25%;其中,新开工面积10万平方米,下降70%。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24万平方米,增长11.6%;商品房销售额9.27亿元,增长30%。
第一产业
渭城区为中国农业早期发达地区之一。远在原始社会,先民们就沿渭河流域从事原始农业。秦都咸阳的“太仓市”(今窑店乡仓张村)“一积”就可盛粮10万石。汉代,在关中西部修建成国渠,农田始受灌溉之利。明、清至民国时期,农业较前有所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解放了生产力,再加上耕作技术的初步改革及农药、化肥的推广使用,农业得到恢复与发展。特别是80年代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水利、电力、良种、化肥进一步扩大使用,科学技术普及,使粮、棉作物单产、总产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987年至1990年,区政府投资1400万元,新打机井180眼,修复改造机井537眼,衬砌渠道187公里,改善灌溉面积7.5万亩。1990年底,农业机械总动力79444千瓦,各项农业运输机械2709辆,农业排灌机械总动力12169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50509亩,占耕地面积的91.45%。农业科技和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面积进一步扩大,渭城区推广应用增产菌14.3万亩,建立发展科技示范户1700户,培训各项农技人员1.7万人。保证农业全面发展。1990年渭城区农业总产值9904万元,比1987年的6451万元增长了54%;粮食总产达101125吨,平均亩产226.5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00多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棉花总产1178吨。农村改革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渭城区有农业经济联合体57个,从业人员882名;农村各种专业户1568个,年收入万元以上的204户。农村社会总产值21081万元,其中村办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等产值11934万元,商品生产率为54.7%。庭院经济总收入1200万元,比1987年增长了120%。涌现出年收入过千元的户数2845户,比1987年增长42.3%。
第二产业
2023年,渭城区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5.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6.12亿元,同比下降14.9%;销售产值315.71亿元,产销率达到99.87%。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集体企业0.76亿元,同比增长7%;股份制企业311.06亿元,增长15.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17.7亿元,比上年下降13.1%;利润总额19.4亿元,下降14.2%;利税总额92亿元,同比下降16.7%。
第三产业
建筑业
2023年,渭城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28户,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91.43亿元,比上年增长2.2%。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签订合同额1137.69亿元,增长21.2%。全区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17.94万平方米,增长28.8%。其中,新开工面积397.14万平方米,增长52.7%。
国内贸易
2023年,渭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限额以上贸易业企业(单位)完成零售额9.99亿元,同比增长5.4%。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3.44亿元,同比下降8.6%;商品零售额6.55亿元,同比增长15.9%;从消费类型看,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10.8%;汽车类同比增长27.7%;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39.6%、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34.1%。
旅游
2023年,渭城区举办“五月旅游惠民月”系列活动,推出“渭柳湿地体育公园—咸阳老街—咸阳湖景区”体育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咸阳老街城市漫步(City Walk)精品旅游路线全攻略,被各级媒体广泛宣传。2023年,渭城区累计接待游客296.38万人次,同比增长373.6%,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24.3%。旅游综合收入3.81亿元,同比增长580.72%,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4.7%,旅游市场整体复苏。
房地产业
2023年,渭城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6.4%。房屋施工面积185万平方米,下降25%;其中,新开工面积10万平方米,下降70%。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24万平方米,增长11.6%;商品房销售额9.27亿元,增长30%。
重要园区及企业
渭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咸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咸阳市渭城区,规划区域为乐育路——联盟二路以东、文林路及望贤路以南、民生路-毕塬东路延伸路以北、上林路以西区域,总用地面积约7.23km2。发展定位为:将渭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是集高端商务、科技产业、高端居住为一体的新型科技创新城,引领咸阳市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核心区域。
西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西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65年,致力于推进以口腔医疗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核心业务的专业化发展战略,在口腔医疗设备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形成了以“西诺(Sinol)”为核心品牌,以牙科综合治疗机和牙科手机为主导,涵盖牙科技工产品、口腔模拟教学系统、清洗消毒系统、影像系统、口腔多媒体教学系统和电动抽吸及空气压缩机系统在内的八大系列数十余种产品。2000年西诺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通过了德国TUV的CE认证;2004年西诺牌牙科综合治疗机和西诺牌牙科手机双双荣获陕西省名牌产品称号;2007年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证书、通过AA级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认证;2008年4月通过美国FDA认证;2007年9月生产的“西诺”牌牙科综合治疗机被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定为“中原地区名牌产品。
社会事业
教育
2023年,渭城区共有普通中学18所,专任教师1323人,在校学生2.8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专任教师44人,在校学生570人。普通小学7所,专任教师429人,在校学生10217人。
文化和卫生
2023年,渭城区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1个,综合文化站4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6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建设不断提升。依托咸阳老街,充分挖掘展示秦文化,打造老街沉浸式互动演绎系列活动,成功推出“穿越古今·相约老街”“凤凰和鸣 恋渭城”“秦时明月照咸阳市”等系列文化品牌,编排《徙木立信》《凤凰和鸣》《乘龙快婿》《秦印》等演艺节目。特别是今年春节期间举办“穿越古今·相约老街”元宵节盛世奇妙夜活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央视东方时空栏目多次报道。2023年,渭城区共有医院25家,卫生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0家,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共有床位数4875张,其中医院4817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57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407人,注册护士3269人。
环境和应急管理
2023年,渭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24天,较上年增加49天。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7微克/标立方米,较上年持平;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31微克/标立方米,较上年下降6%;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为84微克/标立方米,较上年下降6.7%;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为48微克/标立方米,较上年下降7.7%。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起,较上年增加1起,死亡1人,经济损失130万元。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3年,渭城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771元,比上年增加2656元,增长5.8%。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人数107563人,参加城镇工伤保险人数23547人,参加城镇生育保险人数19673人。2023年,渭城区4个街办、61个社区, 2023年12月末纳入城市低保904户、1292人,人均月保障标准平均879.12元;特困人员救助28人,其中4人为集中供养人员,其余24人为分散供养人员;全年累计实施临时救助167人次、发放救助金34.64万元。
体育
1987~1990年,渭城区各大工厂普遍建立了体育协会,基本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竞赛,另外,各乡镇也经常开展篮球、拔河、象棋等比赛。老年人体育活动也健康发展,1989年举办老年人比赛15次,参赛队28个,运动员达到3672人次。建立了训练中心基地,重点培训青少年运动员。近几年,先后参加咸阳市两届青年运动会,成绩居全市第二位。1987~1990年,相继给体育院校输送人才33名,其中体育院校12名,普通院校特招14名,中专录取5名,还有1名被选送“八一”女篮少年队。融音乐、舞蹈、杂技、球技为一体的苗苗女篮,1989年9月赴北京为第十五届亚洲男篮赛开幕式做了表演。同年11月,参加省少年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夺得冠军。
交通
渭城区交通方便快捷。西北最大航空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坐落境内,与西安北站一河之隔,陇海铁路、福州-银川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包茂、连霍、京昆等9条国家级高速公路交汇周边,银西高速铁路、西安北—机场城际轨道正在加快建设,拥有集航空、铁路、公路“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形成了到其他重要城市的“半日交通圈”。
人文
饮食
辣子蒜羊血
辣子蒜羊血是陕西咸阳市的传统美食,因调味品中必须有辣子、蒜而得名,是羊血最简便最大众化的一种吃法。辣子蒜羊血的羊血鲜嫩,汤味辣、呛、咸,花椒、茴香味窜扑鼻,很符合咸阳人的口味,因此在咸阳地区比较流行。
biangbiang面
biangbiang面是陕西关中民间传统风味面食,特指用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再手工擀成长宽厚的面条。由上等面粉精制而成,用酱油、醋、味精、花椒等佐料调入面汤,捞入面条,淋上烧热的植物油即成,既可口又耐饥。
石子馍
石子馍是陕西关中地区流行的风味食品,又称砂子馍、干馍、打馍。做法是将小石子倒在锅中烧热,再把饼面埋入石子中烙熟,成品馍表面凹凸,留有小石子的形状。饼面所用的面粉中要加入油和盐,还要配上新鲜翼柄花椒及其他调味料,制成馍坯。口味咸香干酥,易于消化,并且经久耐贮,不易变质。
腊汁肉夹馍
腊汁老潼关肉夹馍是关中一带的小吃,肉需用腊汁肉,用陈汤煨制,调料齐全,馍用咸阳特有的白吉馍,表皮松脆微黄,外脆里嫩,单独食用也是当地人日常的口粮,配腊汁肉做成肉夹馍则味道更佳。咸阳地区贩卖腊汁肉夹馍的摊点遍地都是,几乎随处都可以买到。
锅盔牙子
锅盔牙子是陕西省咸阳特有的地方有名小吃,它实际上和肉夹馍有异曲同工之效,但是馍更小,更脆。锅盔牙子选上等麦面粉和死面(不经发酵),揉压成马蹄糕状,上碳火炉烘焙,至表皮酥黄,内里熟透,横面切开,夹入秘汁卤肉。
油泼箸头面
油泼箸头面又称香棍面,是咸阳有名的一道小吃。该小吃是在煮熟的面条加入调料后浇泼上沸热的菜籽油而成,别有特色,制法独特,因为面条似筷子头粗细,故得此名。
民风民俗
非遗民俗“闹”元宵
2022年2月15日,为了给群众营造欢乐的节日氛围,现场感受传统民俗的文化魅力,渭城区在辖区各个广场开展元宵节文化惠民系列活动,用非遗文化展示民俗魅力,“闹”出虎年十足年味。现场吹埙、剪纸、捏泥人、煮汤圆,猜灯谜、文物解说、汉服展示,“无脚也无手,身穿鸡皮皱,谁若碰着它,吓得连忙走。”在文林广场、钟楼广场上,趣味十足的灯谜竞猜让众多市民抢先参与。字谜、成语、法律、生活等多个类别,既有通俗易懂的趣味猜谜,也有专业性强的业务知识答题,在钟楼广场民俗体验区,造型别致的泥塑摊前围满了观看群众。“我要一个冰墩墩,我要一个小老虎……”“猜谜语赢小泥人,大家快去猜谜赢奖。”在泥塑艺人的手中,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冰墩墩”展现在群众面前。
“穿越古今 相约老街”
2023年2月3日(正月十三)19:00,咸阳市区“穿越古今 相约老街”元宵节盛世奇妙夜活动在咸阳老街(北平街)精彩上演。本次演出采用沉浸式演绎方式,分四个篇章进行。第一篇章 “国泰民安”以威武锣鼓、多彩秧歌开篇,融入传统社火、高跷、舞龙舞狮、财神八仙与大头娃娃等民俗类表演,呈现出“老街烟火气,百姓尽康泰”喜人景象。第二篇章“盛世华章”以“生”“旦”“净”“末”“丑”等角色戏曲人物打斗、水袖、捎子表演,展现出“玉兔启新年,万民皆开颜”场景。第三篇“丝路首驿”以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意引出一支骆驼队和商旅不远万里来到咸阳市老街繁华集市的场景,抒发了“诗意诵渭城,丝路千古情”的意境。第四篇章“上元灯会”以唐宫夜宴大型古典歌舞开场,引入百名各朝代古装佳人持花灯巡游表演,此时天空瑞雪纷飞,还原古代元宵节灯会瑞雪兆丰年的盛世景象,表达了“万民祈天福,来年风雨顺”的美好意愿。
文化
渭城区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争相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和政治主张,写了许多优秀散文。如《商君书》《吕氏春秋》等均在当时的咸阳成书。秦人“击瓮叩釜,弹筝搏髀(bì,人的大腿)而歌呼呜”(《史记·李斯传》),这就是秦声。秦声经历代发展演变,形成腔调昂扬的秦腔,远播西北五省、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小篆“书同文”,小篆字体古朴秀逸,不仅统一了交流思想的工具,而且开创了书法的先河。秦都咸阳市宫廷里的杂技,名目繁多(包括武术、滑稽表演、音乐、舞蹈、演唱等),演技成熟,汉时称为“百戏”。渭城逢年过节,城乡内外,到处可见由“百戏”形成的千姿百态的高跷、芯子、竹马、龙灯等社火活动,在雄壮的鼓乐引导下,竞放异彩。由汉啁戏发展成的弦板腔,流传渭北农村。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曲》,清新贴切,诗意盎然,至今诵不绝口。新中国成立后,渭城人,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文学创作、绘画、书法、音乐等领域,涌现出了大批的优秀作者。如散文家毛琦、书画家成中艾、女作曲家原作哲、女书法家程岭梅等。特别是五十年代的周陵乡陵照村的“五一俱乐部”,成为农民业余文化的一面旗帜。
戏曲
秦腔
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戏曲梆子腔的鼻祖。秦腔发源、形成于陕甘(古秦地)一带,生长于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的广大地区,是“秦时、秦地、秦文化”的结晶。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清乾隆,秦腔艺人魏长生先后几次带秦腔进京演出而形成的秦腔的空前盛世,使秦腔流播于中国的大江南北。秦腔唱腔音色高亢激昂,传统唱腔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但也有婉转悠扬的闺阁唱法,秦腔是中国黄河流域粗犷耿直性格内涵的文化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歌赋音乐美术、舞蹈杂技、现代光电声的大综合艺术,受到西北乃至全国很多地方人民群众的喜爱。秦腔表演以四功五法,用戏曲小舞台,展现人生大智慧,以高台教化和愉悦身心体现着意识形态领域和大众文化娱乐的社会效应。
折子戏
2022年8月11日,“渭城:戏曲进乡村,国粹永流传”活动开始,折子戏《庵堂认母》《四贤册》《四郎探母》《别窑》等戏曲选段先后登场,现场观众发出阵阵赞叹和热烈掌声。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戏曲选段唤起了现场老人们的回忆,他们也不经意地跟随着台上的演员哼唱起来。
弦板腔
又称板板腔,弦板腔不仅是一份戏剧档案,也是声乐与民俗音乐档案,它婉转优美,唱腔豪迈,歌唱着西北人民特有的粗犷豪放与乐观向上的品质。
眉户
又称“迷胡”“曲子”“清曲”,广泛流传于陕西、山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眉户是在民歌连唱的基础上由地摊说唱逐渐过渡到舞台演出的,它主要有两种表演形式,一种仍保留地摊演唱的曲艺形式,唱本多系折子戏,一唱到底,很少说白;另一种采用舞台演出形式,有白有唱有表演,曲牌的选用比较自由。眉户是特色鲜明的地方戏曲剧种,曲调丰富,流传区域广,在我国戏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秦汉战鼓
古人作战,战鼓助威,相传秦汉战鼓是秦始皇掌旗官相传。秦始皇横扫六国、刘邦征战打天下,都用此鼓调,故而得名。秦汉战鼓流传承至今,大约有两千年的时间。秦汉战鼓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于陕西省咸阳市,汉阳陵脚下的掌旗寨村民们逢年过节一直打着的这种鼓调。秦汉战鼓增添了节日气氛,也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该鼓阵容少则三五十人,多则数百人,着古代将士服,主鼓后有“秦”字大旗,旁有数面副鼓助敲,百面铙锣紧随鼓调起伏。秦汉战鼓分为三部曲:第一部为出征曲,也叫慢三火,悠扬动听、威武庄严,听似严阵以待的部队,时刻准备取胜千里;第二部是交战曲,也叫紧三火,还叫鸭子拌嘴,紧凑激烈,排山倒海、刚猛高亢、震憾人心、鼓舞士气。第三部:凯旋曲,也叫不紧不慢再三火,奔放欢快,好似将士们克敌致胜、满载而归。秦汉战鼓鼓调通过“出征、交战、凯旋”三部曲调及八卦阵,三星镇、五星镇、七星阵等阵法和指挥作战的“追星棰、揽月棰、冲天棰、撼地棰”等棰法,完整再现了中国秦朝战乐的恢弘气势,对研究中国秦代军事文化有重要作用。
乞丐酱驴
陕西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想长寿,吃驴肉;要健康,喝驴汤”的谚语。驴肉是健康与美味并存的食物,咸阳的乞丐酱驴就是这样一家专门经营驴肉制品的传统餐饮。 传说民国二十一年,天遭大旱,大量灾民涌入京城。城内李家酱驴肉店常有饥民乞讨,店主宅心仁厚,凡来乞讨者均一碗驴肉汤烩菜两个花卷施舍。一日,整街遭火灾尽毁,唯李家酱肉店完好无损,原来是乞丐见火起后拼命相救,以死相报,故以安然,店主深受感动,于民国二十二年将老店更名为“乞丐酱驴”。“乞丐酱驴”蕴涵着李家世世代代扶危救难的做人原及达人济世的经商理念。后因社会动荡不安等诸多因素,“乞丐酱驴”的李家后人辗转来到咸阳市,之后虽无实体店面,但其制作技艺及经商理念却在家族中得以沿袭。今第四代的传人李鑫,硬是将一个祖传手艺从小地摊作坊做成了年产值6000多万元的品牌产业,在整理祖传配方的基础上,又不断完善,在保留“卤汁、老灶、老味道”的同时,又加入十多种名贵中草药,使之风味更佳独特,口味更加纯正。“乞丐酱驴”在经营“酱汁驴肉、阿胶驴皮、驴肉火烧”传统三绝的基础上,挖掘推出全驴宴,精包装手撕驴肉,五香熏驴肉,五香驴肉干,五香驴排等系列产品80多个品种,有近30家连锁店,遍及陕西、河南、山东多地。2015年“乞丐酱驴”荣获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的“后稷奖”和“优秀展示奖”,同时被评为“最具推广价值的致富项目”。
中华老字号张记馄饨制做技艺
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咸阳市的中华老字号张记馄饨已有近百年历史,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也一直沿用。张记馄饨皮由手工擀制而成,皮薄透亮筋道耐煮;肉馅刀剁棒捶,细腻黏润;包捏的馄饨,形状美观;鸡骨汤经过数小时大火煮,小火炖,汤鲜味美。馄饨盛入碗中,浇上鸡骨汤,放入虾皮、紫菜、冬尖、香菜、榨菜、韭黄、蒜薹等十余种佐餐的菜蔬,最后放入细细的鸡肉丝,真可谓色香味俱佳,食之回味无穷。同时根据不同顾客的需要,还采用多种加工制作方法,制作出水煮、生煎包和笼蒸等多个品种。张记馄饨选料讲究,制作独特,以带汤馄饨为主,汤鲜味美、营养丰富,在陕西关中以及西北颇有影响,是人们喜爱的传统小吃,深受广大咸阳人民的喜欢,200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
渭城区二月二古庙会
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月二古庙会”兴起于渭城区渭阳街道双泉村境内。相传唐朝时期,大病流行,瘟疫肆虐。孙思邈在这里收集药方,治病救人。当时为了快速治疗,药王就把自己研制的中药夹在面里,做成豆子形状,经过翻炒,加工成馍豆,散发给大家。人们吃完药王发的馍豆,病很快就好了。这里的百姓为了纪念药王孙思邈功德,就修药王洞,供奉药王,用以拜祭,慢慢地就形成农历二月初二日庙会活动。吃馍豆,祭祀药王的民俗就这样保留下来。每逢农历二月初二,双泉村附近八寨五村(苏家寨、老虎寨、黄家寨、李家寨、羊羔寨、北大寨、西大寨、东大寨,上塬、下塬、郭家塬、王家沟、马家堡)共同主办庙会,每村设一个会头,一般都由各村具有代表性人物担任。每年都有一名主会,主会则由主办村寨推选而来。主会与会头联系决定庙会活动,各项活动也都是主会领衔举办,主会职务每年轮换。逢二月二,每个村寨都敲锣打鼓、举着旗子、端着香盘、供品、纸活等前来供奉,在安国药王庙前举行祭祀活动,随后周边游客、商贾、善男信女纷至沓来,人数达数十万。各种规矩、礼仪、技艺均为主会、会头传授于下一任,历经一千多年,年年如此。
文物古迹
1950年后,渭城区共发现文物35000件(组),其中相当一批属珍贵文物,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艺术研究价值。如秦壁画、秦诏版、修武县府耳杯、战国盂、孔雀薰炉、西汉皇后之玺、鲁王虎符、龙凤空心砖、汉代玉马、玉熊、玉鹰、北周玉带、金花冠、唐代墓志、壁画、马蹄金、杨家湾三千兵马俑、阳陵从葬坑裸体彩绘陶俑、长陵陪葬陶牛、契苾明墓三彩马、骆驼、俑等。这些文物一部分在咸阳博物馆展出,一些珍品在省历史博物馆陈列,有的还在日本、新加坡等国巡回展出。境内各类文物327件处。分类有古遗址11处,古墓葬237处,古(近)代建筑5处,碑石70件。列为重点文物30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12处。尤以古墓葬之众,帝王陵墓及其陪葬墓之多而闻名于世,居省内首位,有“地下金字塔”和“古墓博物馆”之称。据传说古陵墓在建国前有900多座,1957年普查为700多座,现为27座,均分布在二级阶地北台原地带。现存古陵墓中以秦公陵、秦永陵和西汉的长陵、安陵氏、阳陵、汉渭陵、汉延陵、汉义陵、汉康陵及皇后陵闻名天下。加上文臣武将、皇亲国戚、豪门贵族的墓葬,星罗棋布在五陵原上。寺、庙、道观、亭、台、楼、阁始于秦朝,明、清时期得到发展,计有200余处。现存古建筑有千佛塔、凤凰台、安国寺、周陵献殿等。石刻、碑碣有唐兴宁陵、顺陵的阮翁仲、石马、石虎等。以唐武则天之母杨氏顺陵的一对石狮和独角兽最为驰名,被誉为盛唐时期石雕珍品。周陵(秦公、永陵)的祭祀碑,在省内有“陵墓小西安碑林博物馆”之称。
咸阳老街
位于渭城区,始建于洪武4年,是咸阳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内有中山街、北平街、东明街等30余条街巷。清渭楼美术博物馆、钟楼、咸阳博物馆(孔子庙)、凤凰台、安国寺、新兴油店、古渡遗址博物馆、古渡廊桥、咸阳湖等多处历史文化古迹和旅游景点。
清渭楼
以前名叫咸阳楼,是咸阳古城两千多年历史上的重要景观,它起建于秦朝,名咸阳市东楼,汉唐时期更名为“咸阳楼”,位于咸阳明城区东门外渭河一级阶地上,傍城而立,临渭区而显,是关中八景之一——咸阳古渡的集中体现。宋代以前,咸阳楼年久失修。赵祯在位时(公元1034~1037年),北宋诗人黄孝先任咸阳知县时重建用于观景,题名曰:“清渭楼美术博物馆”,历史上的清渭楼和黄鹤楼、鹳鹊楼、岳阳楼齐名。
凤凰台
凤凰台是陕西咸阳市区内唯一保存较完好的高台古建筑群,同时又是革命旧址,被誉为“咸阳古城明珠”,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中四大名台之一。相传,秦迁都于咸阳,秦穆公之女弄玉吹箫,引凤于此。凤凰台建筑别致,当年为咸阳市的制高点,上边有庙宇,廊檐参差,形似一群凤凰聚集一处,故曰凤凰台。 凤凰台台高6.1米,面积约600平方米,台上有大殿4座,台下大殿2座,为明清建筑风格,砖木结构,琉璃彩绘,气势恢宏,是咸阳保留比较完整的一处高台建筑。
安国寺
安国寺,位于咸阳市区仪凤街路口北,北依毕塬,南望渭河,原存明代古建三座,依次为安国寺、圣母行宫、武功关帝财神庙。据记载,安国寺创建于隋,盛于唐,明万历(1573)年间重修。大门正上方有“安国寺”三个楷书大字,书法洒脱,端庄有力。故有“咸阳的字安国寺”之说。《旧咸阳市县志》载“安国寺,内石佛一、铜像三、一佛、一关帝、一无量”,至解放前夕,随着寺庙被破坏而流失。2005年重修安国寺,增其旧制,刻古贤,复渭水之盛景,现有大殿四座娘娘庙、关帝庙、菩萨庙、城隍庙和圣水池,青砖布瓦,朱门玄关,忍冬蔓草,锦鲤芙蓉,牡丹月季,桂花清香,樱花绽放,梵香渺渺,木鱼声声,融合了佛教、道教、儒家的思想精华,院内殿庑雕梁画栋,复原了安国寺的原貌,恢复了昔日的庄严、肃穆、神圣。
新兴油店
新兴油店,时代在明——清,位于咸阳市渭城区东明街,A区(保护范围):建筑主体四周各向外延伸16米。B区(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向外延伸4米。 2008年9月1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新兴油店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陵
周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包含西周时期周文王陵、周武王陵两座陵墓。1956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杜千佛铁塔
北杜铁塔,在距咸阳市15公里的渭城区北杜街道,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所铸。1957年公布为省级文物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方形十级,高33米,边宽3米,纯铁铸成,内用青砖砌筑而成。层层有窗,门南向,中空有梯可攀登,四角柱铸成金刚力士像,顶立层楼,分外得体。各层环周有铸铁佛多尊,故名。间铸以奇花异草、珍禽怪兽,铸工精巧。塔座正南门额上有铁制匾额一块,正中铸有阳文“千佛塔”,塔身有铭文:“大明万历十八年,南书房行走太监杜茂铸造”,塔身保护完好,唯塔刹稍倾斜。
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
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 位于咸阳市区以东 15 公里的渭城区窑店街道秦咸阳宫遗址西侧,占地面积 35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720 平方米,1992 年成立文管所, 1995 年建成博物馆并对外开放,是以收藏和展示秦咸阳城遗址为主的专题性历史博物馆。公元前 350 年,秦孝公将首都从栎阳迁至今窑店镇附近的咸阳大地上,直至公元前 207 年秦朝灭亡,在长达 140 多年的时间里,这里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对东到柏家嘴,西至任家嘴,南临草滩农场,北达高干渠,东西 9.60 公里,南北 7.50 公里,面积达 72 平方公里的秦咸阳城遗址进行了测绘学,发现了以窑店地区为中心的秦宫殿建筑遗址、作坊遗址以及其它遗迹 230 多处。在此基础上重点对面积约 15000 平方米的秦咸阳一、二、三号宫殿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各类文物 5000 多件(组)。 1988年,秦咸阳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馆现收藏文物 316 件,其中二级文物 3 件,三级文物 18 件,一般及未定级文物 295 件。现有三个陈列室,陈列面积约 350 平方米。第一陈列室以沙盘模型的形式展示了秦朝以咸阳为中心的渭河平原离宫别馆、城市园囿的分布情况和主管景象。第二陈列室主要展示了几十年来秦咸阳城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主要有按考古发掘原样缩小制作的秦咸阳宫一号宫殿建筑遗址模型以及遗址内出土的龙凤纹空心砖、排水管道、植物纹瓦当、秦半两等珍贵文物。第三陈列室以沙盘的形式展示了对秦咸阳宫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建设规划。
长陵
长陵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和皇后吕雉的陵墓,位于咸阳市市渭城区窑店街道汉陵村,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邦,字季,沛丰邑人,公元前202年称帝,国号汉,建都长安,史称西汉。公元前195年,崩于长安,五月葬长陵,庙号“高皇帝”,谥号“高祖”,史称“刘知远”或“汉高帝”。长陵分为两周王陵、陵邑两部分。长陵陵园平面为方形,边长780米,周长3120米,占地面积约60万平方米,高祖陵与吕后陵同在一个陵园内。长陵邑位于陵园北部正阳镇怡魏村,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2200米,东西宽1245米,墙宽7—9米,现存城址的南、北、西三面城墙遗址(长陵邑无东墙),高2—6米,宽2—3米,残长4500米。
唐顺陵
顺陵是唐代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陵墓。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底张街道陈马村西南,龙枣村东北。北距咸阳市约18公里。是我国现存风貌最完整的古两周王陵之一。元献皇后死于李治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按王妃礼制修建杨氏墓冢。武则天称帝后追封其母为“荣国夫人”。将墓改为陵,称顺陵。陵园分为内外二城,内城也叫皇城,为方形,四角夯土墙仍很明显;外城系改墓为陵后所扩建。顺陵陵园南北长1264米,东西宽866米,占地面积110万平方米。陵前现有石人12尊,石羊、石狮各一对,华表顶1件,石础1对,莲花座1个。东门、西门、北门各有石蹲狮1对,北门外还有石马1对,南门有石走狮和貔貅各一对。天禄,又名独角兽,形似鹿,长一角,肩部有卷纹双翅,足为马蹄尾垂与石座相连。
中五台
咸阳中五台道观南临渭河,北枕莽原,东依汉阳陵,西牵汉茂陵,地势北高南低,呈黄土沟坡状,海拔最高430余米,最低380米,相对高差50米,为关中五台之首,著名的道教圣地。东风路、文林路和国际机场专线在此交会。周边地区风景秀美,人文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1993年被渭城区政府确定为宗教活动宫观。1994年被列为咸阳市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单位。近年来,随着道观的不断修葺,这里已成为南来北往的游客频临咸阳的必观景点。《咸阳县志》云:“中五台庙高数丈,峻峭如削,游人如织,香火鼎盛。”更直观地道出中五台道观曾经的兴盛。
咸阳博物院
咸阳博物院位于咸阳市中山街中段,1962年建馆并对外开放,国家一级博物馆,馆址为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所建咸阳文庙,属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5年2月咸阳博物馆更名为咸阳博物院,下设咸阳文庙博物馆和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
风景名胜
咸阳湖景区
咸阳湖,西起秦都区渭滨办南营村,东至机场高速公路公路桥,全长15.56公里。一期规划的“咸阳湖”位于咸阳铁路桥以东450米处至中华小区西侧,长5500米,水面宽度350至400米。续建后,咸阳湖将形成长13.4千米、宽500米-700米共1.08万亩景观水面景观。 “咸阳湖”生态景观建设渭河、沣河为主轴,以渭河两岸、沣河两岸与沣河新区为条带,形成以咸阳“五陵塬”为历史背景,通过渭河“咸阳湖”使水系与南北两岸现代景观相交融,各个景观相互渗透,极力营造人力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现代生态景观。每年的赏花节均在此举办。
陕西省陶园居现代农业园
陕西省陶园居现代农业园位于渭城区周陵办,地处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空港新城交汇处,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3公里。项目区东临迎宾大道,南依汉成王陵,西北两面紧靠咸宋公路(208省道)。规划总面积6068亩,涉及周陵办陵召村、王车村、五莊村、严家沟、马家窑五个行政村。其核心区规划2188亩。是集高科技农业示范、绿色农产品加工、休闲采摘、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型现代农业示范园。
张裕瑞那城堡酒庄
陕西张裕瑞那城堡酒庄是由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与意大利瑞那家族合作,投资8.3亿元,在陕西创办的首家以葡萄酒文化为主题的集葡萄采摘、葡萄酒文化展览、葡萄酒酿造科学展示、餐饮、会议、游乐、田园旅游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景区。(酒庄总占地1100余亩, 位于咸阳市渭城区渭城镇,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约5公里,距古城西安市约15公里)酒庄主要参观区域可分为两部分,室外观光景点有爱神广场、700余亩的酿酒葡萄种植园、爱的许愿池、鲜食葡萄采摘园、儿童乐园以及户外野餐区等。主城堡内规划有4D影院,葡萄酒的秘密,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故事展厅,酿造传奇,瓶储迷宫,亚洲最大地下酒窖,葡萄及展示和品鉴等。
大石头民俗度假村
大石头村因“天降巨石立村西”而得名,村内有十八景。东西营房首一景、千年古洞在村中、七斗八斗绕村转、村南花果多茂盛、金盆养鱼莲花池、鳖盖子盖上点金灯、骆驼项里挂银铃,凤凰点头叫三声。新八景飞机腾空首一景、别墅绿茵在村中,福银沣经绕村行,村西果木耐人看,天外飞石是神灵,绿地集团在村东,农家美食人称颂,观光农耕显神通。村内民间艺术工艺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这些工艺品大豆与民间传说有关,材质有陶瓷、泥塑、布艺、灯彩、吊饰、漆器工艺、砚石工艺、竹编工艺、漆器陶具、风筝、剪纸、麦秆画、年画、铅笔屑画、康卡、拓真画等。内容大都是惊世活泼向上、吉祥如意、长命健康、富贵有余、儿孙满堂等,用于民间传统节日、传统宗教民族饰品等。这些民间工艺品流传广泛,生动有趣,代表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日常活动。大石头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既赋有传承,又敢于创新,新居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大石头村先后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陕西省休闲农家明星村”“陕西省关中民俗度假村”“全国节能环保示范村”“咸阳市乡村旅游示范村”。
荣誉
参考资料
渭城区概况地图.中国小康网.2024-09-02
2018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民政部.2024-09-02
渭城区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渭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机构设置.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渭城区区情简介.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历史沿革.中国小康网.2024-09-02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地理环境.中国小康网.2024-09-02
咸阳市渭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爱企查.2024-09-02
渭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机构设置.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部门信箱.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2023年咸阳市渭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五个区”展开渭城高质量发展新画卷.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第二节 渭城区 .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4-09-02
渭城地质.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渭城地貌.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中国小康网●郡县●渭城区.中国小康网.2024-09-02
渭城区全国国土调查数据统计.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6
街办信息公开目录 .咸阳市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区委领导 .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语言.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4-09-02
县区统战|渭城区开展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微信公众平台.2024-09-02
渭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2023-2035)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信息公示.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渭城区财政局关于开展2023年度会计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西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企查查.2024-09-02
咸阳市渭城区6大推荐美食,这些地方美食值得你的品尝.百家号.2024-09-02
渭城非遗民俗“闹”元宵年味十足.中共咸阳市委宣传部.2024-09-02
连续三天!渭城区“穿越古今 相约老街”上元节盛世奇妙夜活动精彩上演.咸阳市广播电视台.2024-09-02
渭城文化.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秦腔.咸阳市秦都区人民政府.2024-09-02
渭城:戏曲进乡村 国粹永流传.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非遗记忆】陕西戏剧档案——弦板腔.学习强国.2024-09-02
眉户(华阴迷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9-02
秦汉战鼓.中国小康网.2024-09-02
乞丐酱驴.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中华老字号张记馄饨制做技艺.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渭城区二月二古庙会.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咸阳市渭城区文旅融合系列报道之一:老街文化知多少?.微信公众平台.2024-09-02
周陵.陕西省图书馆.2024-09-02
北杜千佛铁塔.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汉高祖刘邦---长陵.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唐代女皇武则天母亲杨氏---唐顺陵.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中五台.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咸阳湖景区.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陕西省陶园居现代农业园.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张裕瑞那城堡酒庄.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大石头民俗度假村.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渭城区荣获省级平安区称号 .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渭城区荣获工业经济发展多项殊荣.渭城区荣获工业经济发展多项殊荣.2024-09-02
渭城区荣获咸阳市2022年度政务公开先进单位.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渭城区被命名表彰为陕西省双拥模范城(县).渭城区人民政府.2024-09-02
咸阳市渭城区荣获2021年度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区”荣誉 .中国网.2024-09-02
渭城区喜获陕西省“双高双普”区称号.搜狐网.2024-09-02
咸阳市渭城区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荣誉称号.咸阳市人民政府.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