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尹
京兆尹,中国古代官名,是西汉治理京师长安所在的郡级地区的长官。
汉代京兆尹这一职官的设置,是秦朝内史官职的延续,至1928年该官职废止。汉代京兆尹按时间顺序分为西汉京兆尹和东汉京兆尹,作为职官的京兆尹,在其行使的职能方面,西汉和东汉有很大的不同。西汉时期的京兆尹既是地方行政官员,同时也是中央朝官,具有参与国家政务的权力,其秩位也比一般郡国守相的高。东汉京兆尹的职能和一般郡国守相的职能相同。西汉京兆尹的选任是国家非常严格和慎重的事情,而东汉京兆尹选拔与一般郡国守相无异。西汉京兆尹下属有长安市、厨两令丞,以及都水、铁官两长丞。唐开元初年(713年),改武威郡为京兆府,往往以亲王领雍州牧,而改雍州长史为京兆尹,并增设少尹,以理府事。北宋京兆府置牧、尹、少尹,但不常置。尹缺,则由知府理府事。清代时期,京都及附近30余县划为一特别行政区,称顺天府,长官称顺天府尹。民国初年仍沿清制,其辖区缩小为宛平街道等20余县。1914年10月,改称京兆,其行政长官又改称京兆尹,并颁布了《京兆尹官制》。
西汉的京兆尹对西汉王朝的社会稳定、政治以及经济都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东汉京兆尹对于东汉王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维护整个三辅地区的统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历史上,比较有影响力的京兆尹有赵广汉、黄霸、刘歆、韩愈等。
历史沿革
秦朝置内史管理京畿道地区,汉代沿置。刘启二年(前155年),京兆分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右内史为京兆尹,“京兆”与“京师”意同,绝高曰“京”十亿曰“兆”,因为天子所居,大众所聚,故称京兆。《春秋分羊传·桓分九年》:“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又《说之解字》:“尹,治也,握事者也。”京兆尹即治理者城之官。汉代京兆尹掌治十二县,与左冯翊、右扶风合作三辅。曹魏时改称京兆太守。后周都渭河平原,置京兆郡,长官复称京兆尹,隋朝沿置。唐开元初年,改称雍州地区(今北京历所在地)为京兆尹,并在当地增设少尹,以管理当地府事。后来,这个官职被取消,但人们仍习惯称呼京师所在地行政长官为京兆尹。唐朝时,京师所在的雍州府,以高资格的亲王担任长官。李世民、李显、李旦未即位时都曾担任过过一职务。实际上,这些亲王主要是挂个名而已,真正主管雍州事务的是州府长更天宝的京兆府设在长安西部的光德坊东南隅,京兆尹一般情况下为从三品官秩,手下有京兆少尹两名,还有功曹参军、司录参军、司户参军、司法参军、司兵参军、司仓参军、司士参军等。其官位相当于现今局一级的官员。虽然官居高位,但要坐稳唐朝的京兆尹的官位却没那么容易,其更换频率相当高。北宋京兆府置牧、尹、少尹,但不常置。尹缺,则由知府理府事。清代时期,京都及附近30余县划为一特别行政区,称顺天府,长官称顺天府尹。民国初年仍沿清制,其辖区缩小为宛平街道等20余县。1914年10月,改称京兆,其行政长官又改称京兆尹,并颁布了《京兆尹官制》,设立京兆尹公署京兆的地位与省同,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直到1928年废《京兆尹官制》后,京兆尹官职才彻底从此历史舞台上退出。
行使职能
汉代京兆尹按时间顺序分为西汉京兆尹和东汉京兆尹,二者在行使职能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西汉京兆尹是京师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既是地方行政官员,同时也是中央朝官,其具有参与国家政务的权力,秩位也比一般郡国守相的高,主要原因在于西汉时期的盐铁等事务都是隶属于中央政府的大司农,而只有三辅地区除外。因此,西汉京兆尹在西汉王朝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东汉京兆尹的职能与一般郡国守相没什么差别。
西汉
地方职能
司法审核权
西汉京兆尹对下属各县发生案件的结果具有司法审核权。据史书记载, 隽不疑在任京兆尹期间 ,“京师吏民敬其威信,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 ‘有所平反活几何人? ’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言语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隽不疑其母根据他对下属各县案件的审核情况,而对他的态度迥然不同。这说明西汉时期京兆尹对下属各县的案件拥有审核权,对于冤案等,京兆尹有权予以平反,同时这也体现了京兆尹对属县官员施政行为的一种监督。
选举推举权
西汉京兆尹对京兆尹地区贤良方正的选举具有推举权。举贤良方正是西汉王朝自刘彻以后所采取的一种人才政策,是西汉王朝官员的重要来源之一。据 《汉书》 记载何武在任京兆尹期间, “二岁,坐举方正所举者召见辩辟雅拜,有司以为诡众虚伪。武坐左迁楚内史,迁沛郡太守,复人为廷尉”。从上述史料来看,京兆尹对于所举贤良方正要负责,所举人才不合格是要受到处分的。这说明,京兆尹具有对京哉地区贤良方正的最后推举权,进而掌握这一地区的选举,加强对京兆尹地区的管理和控制。
辖区管理权
西汉京兆尹具有对长安市的管理权。“右内史刘彻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属官有长安市、厨两令丞,又都水、铁官两长丞”。从上可以看出,京兆尹的属官中有长安市、厨两令丞,这说明京兆尹具有对长安市的管理权。又据史书记载,由于 “京师浸废,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这种情况甚至惊动了当时的天子,张敞被调任京兆尹以后, “上以问敞,敞以为可禁”。于是 “敞既视事 求问长安父老,偷盗酋长数人,居皆温厚,出从童骑,闾里以为长者。敞皆召见责问,因贳其罪,把其宿负,令致诸偷以自赎。偷长日: ‘今一旦召诣府,恐诸偷惊骇,愿一切受署。’敞皆以为吏,遣归休。置酒,小偷悉来贺,且饮醉,偷长以赫污其衣裾。吏坐里闾阅出者,污赫辄收缚之,一日捕得数百人。穷治所犯,或一人百余发,尽行法罚。由是市鼓稀鸣,市无偷盗,天子嘉之”。因此,京兆尹的职权当中,对于长安市场的管理,是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兆尹有权根据实际情况维护长安市的市场经济秩序,对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人予以惩处。
特殊事件处理权
西汉京兆尹具有对发生在长安中的特殊事件的处理权。西汉京兆尹不仅具有维护京师长安日常生活治安的职责,而且还具有对发生在长安城中的特殊事件的处理权。例如: “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旎,衣黄襜褕,著黄胃,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 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并莫敢发言。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或曰: ‘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曰: ‘诸君何患于卫太子,昔卫后庄公职责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春秋》是之。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遂送诏狱。”这是一起发生在刘弗陵始元五年的事件,因有人冒充已死的卫太子,企图颠覆当时刚刚建立的汉昭帝政权。这对当时西汉所有在京官员造成 了巨大的思想冲击,以致 “右将军勒兵网下,以备非常。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并莫敢发言”。在这个关键时刻 京兆尹隽不疑果断地将冒充者抓捕,并送往诏狱,处理了这一起特殊事件,不仅维护了京师长安的正常社会秩序,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也维护了西汉王朝的稳定。正因为京兆尹有这一职能,隽不疑才能成功处理这一特殊事件。
道路管理权
西汉京兆尹具有对京钱地区驰道的管理权和对这一地区骑士的征发权。如黄霸在任京兆尹时, “坐发民治驰道不先闻,又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劾乏军兴,连贬秩”。这虽然是对黄霸的处分,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西汉京兆尹具有对所辖境内驰道的管理权,负责道路的日常维护等事务,另外对骑士有征发权,且如果征发不力,就要受到贬秩的处分。
镇压权
西汉京兆尹具有对京师长安及其附近地区不法豪强的镇压权。西汉时期京师长安及其附近地区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地区,再加上西汉王朝长期执行强干弱枝的迁徙政策,不断地将山东省各地的豪强大姓迁到京畿地区,以便于控制和管理。这种情况便造成了京师长安及其附近地区治安复杂、盗贼横行、豪强不法之徒众多等问题。据 《汉书》记载: “京兆典京师,长安中浩穰,于三辅尤为剧。”故京师长安号称是当时全国最难治理的地区。而作为这一地区的最高长官,京兆尹对于这些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对京师的治安状况。例如 :“久之,郅都死,后长安左右宗室多暴犯法,于是上召宁成为中尉。其治效郅都,其廉弗如,然宗室豪桀皆人人惴恐” “刘彻即位,徙为内史。外戚多毁成之短,抵罪髡钳。”又如赵广汉在任京兆尹时, “郡中盗贼,闾里轻侠 ,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西汉京兆尹对于京畿地区不法豪强及其治安的管理,是其重要的职责所在。 正是由于京兆尹对京畿地区不法豪强及其盗贼的打击和镇压,京师长安及其附近地区才收到 “京兆政清,吏民称之不容口” 的效果。
中央职能
奏朝请
西汉京兆尹作为京畿地区的最高长官,相对于一般郡国守相还拥有奏朝请的权力。关于这一点,严耕望先生在其著作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秦汉地方 行政制度(甲部) 》中的畿辅特制条下,说 “孙辑胡广汉官解诂 ‘三辅职如郡守,独奏朝请。’谓其职除治民如郡守外,独得奏朝请也”。由此可见,奏朝请是京兆尹不同于一般郡国守相的职能,这也体现了西汉京兆尹具有中央职官和地方职官双重性质。
定策皇帝
西汉京兆尹可参与定策皇帝。如赵广汉在任京兆尹时, “是时,昌邑王征即位,行淫乱,大将军霍光与群臣共废王,尊立汉宣帝。广汉以与议定策,赐爵关内侯”。由此可以看出,京兆尹作为京畿地区的最高长官,参与了西汉王朝定策皇帝这一重大国家事务。
国家文化设施的修缮
西汉京兆尹可参与对国家文化设施的修缮。例如,刘歆在任京兆尹时 “使治明堂辟雍,封红休侯”。刘歆对儒家经典有一定的造诣 ,同时他也是王莽复古的主要助手,热心于严格按照儒家经典来管理国家。他在担任京兆尹时,主持修建了明堂辟雍等国家文化设施。这说明西汉京兆尹具有参与国家文化教育设施的修缮方面的职能。
参政议政
西汉京兆尹既然具有奏朝请的权力,则自然具有参政议政的权力。如张敞为京兆尹时, “敞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之。”又据 《汉书》记载: “后赵广汉为京兆尹言 ‘我禁奸止邪,行于吏民,至于朝廷事,不及不疑远甚’。”从上面这些史料可以看出,西汉京兆尹,除了负责京师长安及其京畿地区的社会秩序以外,还可以参与一些国家事务,甚至是一些很重要的国家政务。
东汉
东汉定都洛阳市,长安不再是京师,因而作为职官的京兆尹的职能基本与一般郡国守相无异,之所以还称 “尹” 是因为 “其京兆尹、左冯诩、右扶风三人,汉初都长安,皆秩中二千石,谓之三辅。中兴都雒阳,更以河南郡为尹,以三辅陵庙所在,不改其号,但减其秩。其余弘农、河内、河东三郡。其置尹,冯诩、扶风县及知府丞奉之本位”。因此,东汉京兆尹除拥有和一般郡国守相相同的职能之外,还必须照看好在其辖区内的西汉帝王陵。
官员选任
汉代京兆尹的选任与一般郡国守相一样,都需要经过一个严格的选拔过程。总体上来看,东汉由于定都洛阳市,京兆尹地区已不再是京畿重地,因而京兆尹的选任也就显得与一般郡国守相无异。西汉京兆尹的选任则不同,由于京兆尹在西汉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比较特殊的地位,因而西汉京兆尹的选任是国家非常严格和慎重的事情。另外,西汉京兆尹的选任有试用期,即 “守京兆尹”, 合格方可为京兆尹,不合格则被贬黜。
西汉
地方官员被选任
刺史
《汉书》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记载: “久之,刘彻崩,刘弗陵即位,而刘将闾孙刘泽交结郡国豪禁谋反,欲先杀青州市刺史。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摧为京兆尹 赐钱百万。"
郡国守相
《汉书》卷七十六 《赵尹韩张两王传》记载: “本始二年,汉发五将,军击匈奴征遣广汉市以太守将兵属蒲类将军赵充国。从军还复用守京兆尹,满岁为真。
京辅都尉
《汉书》卷七十六 《赵尹韩张两王传》记载: “赵广汉字公孙子都 …… 以治行尤异 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
中央朝官被选任
光禄大夫
《汉书》卷七十六 《赵尹韩张两王传》记载: “于是凤荐尊……迁光禄大夫,守京兆尹,后为真,凡三岁。
司隶校尉
《汉书》卷七十六 《赵尹韩张两王传》记载: “晋成帝立,征章为谏大夫,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王尊免后,代者不称职, 章以选为京兆尹。
少府
《汉书》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记载: “迁少府,八岁,刘骜欲大用之,出骏为京兆尹,试以政事。
丞相司直
《汉书》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记载: “迁为丞相司直……上以为任公卿,欲试以治民,徙方进为京兆尹,搏击豪强,京师畏之。
大鸿肪
《汉书》卷八十六 《何武王嘉师丹传》记载: “王嘉字公仲,平陵人也。……征人为大鸿护,徙京兆尹,迁御史大夫。
宗正
《汉书》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记载: “光闻而恨之,复白召德守青州刺史。岁余,复为宗正……德宽厚,好施生,每行京兆尹事,多所平反罪人。”
羲和
《汉书》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记载: “太后留散为右曹太中大夫,迁中垒校尉、羲和、京兆尹,使治明堂辟雍,封红休侯。
大司马司直
《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碑传》记载: “帝祖母傅昭仪崩,钦使护作,职办,擢为泰山、弘农知府,著威名。刘衎即位,征为大司马司直、京兆尹。
长信少府
《汉书》卷十九下 《百官公卿表下》记载: “长信少府薛瑄为京兆尹,一年贬为淮阳相。
宰衡护军
《汉书》卷十九下 《百官公卿表下》记载: “宰衡护军武襄为京兆尹,数月迁。
选任情况
以下根据文献记载,将西汉京兆尹的选任情况列表如下:
东汉
地方官员被选任
郡国守相
《后汉书》卷四十八《杨李翟应霍爱徐列传》:“延光三年出为酒泉市太守。叛羌千余骑徙敦煌市来抄郡界,酚赴击,斩首九百级,羌众几尽,威名大震。迁京兆尹。
京兆虎牙都尉
《后汉书》卷六十四 《吴延史卢赵列传》: “先是中常侍唐衡兄珐,为京兆虎牙都尉,郡人以珐进不由德,皆轻侮之。岐及从兄袭又数为贬议,玹深毒恨。 延熹元年,玹为京兆尹,岐惧祸及,乃与从子戬逃避之。”
屯骑校尉
《后汉书》卷四十七 《班梁列传》: “长子雄,累迁屯骑校尉。会叛羌寇三辅,诏雄将五营兵屯长安,就拜京兆尹。”
讨虏校尉
《后汉书》卷五十八 《虞傅盖减列传》: “盖勋字元固,敦煌市广至人也 ……后去官,征拜讨虏校尉。……帝方欲延接勋,而赛硕等心惮之,并劝从温奏,遂拜京兆尹。”
中央朝官被选任
侍中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列传》:“彪字文先,少传家学。初举孝廉,州举茂才,辟公府,皆不应。熹平中,以博习旧闻,公车征拜议郎,迁侍中、京兆尹。”
尚书令
《后汉书》卷二十九《申屠刚鲍永那挥列传》:“寿字伯孝。善文章以廉能称……三迁尚书令。朝廷每有疑议,常独进见。肃宗奇其智策,摧为京兆尹。”
尚书
《后汉书》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史弼字公谦,陈留考城人也。 父敞,顺帝时以信辩至尚书、郡守。此处引《续汉书》曰:‘敞为京兆尹,化有能名,尤善条教,见称于三辅也。”
选任情况
以下根据文献记载,将东汉京兆尹的选任情况列表如下:
俸䘵
西汉
东汉
官职下属
西汉
据 《汉书》记载 “右内史,刘彻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属官有长安市、厨两令丞,又都水、铁官两长丞。” 这说明西汉京兆尹还具有一般郡国守相所不具备的特种属官。
历史影响
西汉
社会稳定
西汉太初元年, 汉武帝正式分右内史为京兆尹和右扶风, 京兆尹区域正式形成, 以京师长安为中心, 下辖十二个县。京兆尹乃至三辅地区作为西汉王朝的核心统治区, 充分发挥了其根据地的作用, 为加强中央集权, 西汉王朝实行陵邑徙民政策, 尽可能地将全国的不稳定因素集中到三辅地区, 同时又从三辅地区抽调人力, 去各地平定叛乱, 维护西汉王朝的社会稳定, 从这一角度来看, 西汉王朝在抽调三辅人力时, 京兆尹肯定予以积极配合, 从而维护了西汉整个社会的稳定。
国家政治
一方面, 西汉京兆尹作为掌治京师及其京兆尹地区的行政长官, 在官职 上, 具有双重性质, 它既是京兆尹地区的行政长官, 同时也是西汉王朝的重要中央官员, “ 三辅皆秩中二千石, 号为卿也。” 京兆尹可以参政议政, 对一些重要国家事务发表自己的看法, 正因如此, 京兆尹对于西汉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则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文献记载中关于担任过京兆尹的人物事迹来看,该职位对于西汉国家政治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
国家经济
西汉时三辅地区是重要的经济区域, 这一方面得益于三辅地区的自然条件, 另一方面也与西汉统治者在此地区的苦心经营有很大关系, 其中以京师长安为中心的京兆尹地区的发展则与京兆尹对该地区的良好治理有密切关系, 形成以京兆尹为核心的三辅 经济带, 使其经济实力强于关东地区, 为西汉王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经济基础, 最终在经济上实现了汉初统治者内重外轻的设想, 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以京兆尹为核心的三辅地区的幵发, 进而对西汉的社会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
东汉
东汉京兆尹对于东汉王朝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当羌人叛乱几乎涉及到整个武威郡地区时, 京兆尹能够在东汉朝廷的统一调度下, 联合右扶风和左冯翊, 维护东汉王朝在整个三辅地区的统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扩散其影响力, 直至影响到整个三辅地区,成为东汉王朝在关中维护其政治统治的重要官职。
代表人物
赵广汉
赵广汉(前?~前65年),字子都,西汉涿郡蠡吾县(今博野县)人。他年轻时担任过郡吏和州从事,因德才兼备而被推举为茂才,并很快升为阳翟县令。接着,又因政绩优异调任京畿都尉,并试任京兆尹。随后,当了数年颍川知府,又被任命为京兆尹。
赵广汉执法如山,常常冒犯朝廷的贵戚大臣,最终被奸臣诬告为“有伤风化,大逆不道”,遭到腰斩的悲惨结果。赵广汉死后,老百姓争着为他收尸,送葬。正直的文人将他的事迹编成歌谣,广为传播。多年后,史臣班固赞叹道:“广汉虽坐法诛,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强,小民得职,百姓追思,歌之至今。”
黄霸
黄霸(?—公元前51年),字次公,淮阳阳夏(今河南省大康)人,后徙云陵(今陕西淳东南),西汉名臣。少学律令,昭帝时任河东均输长、河南知府丞。时官吏以严酷为能,他独以宽和著名。宇文赟即位,闻其持法平,召为廷尉正。历任丞相长史、扬州市刺史、颍川太守、京兆尹、太子太傅、御史大夫,宣帝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任丞相职。他性情温良谦虚、理事以法律为准。擅长治理地方,务劝耕桑,节用殖财。治民以教化为先,力行教化而后诛罚,以此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宣帝称赞他是“贤人君子”“国家栋梁”。《汉书·循吏传》中曾有“自汉兴,言治民吏,以霸为首”的记载。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去世,谥“定侯”。和龚遂均为循吏的代表,后世并称“龚黄”。
刘歆
刘歆(前53—23),西汉古文经学家,目录学家。刘向之子,字子骏,后改名秀,字曹颖叔。刘骜时为黄门郎,后受诏与其父刘向总校皇家群书。刘向死后,他继父职为中垒校尉。继父业,撰成《七略》,为中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基本上就是依据《七略》写成的。刘歆主张为古文经学立博士,同今文经学诸儒论辩,得罪执政者,因而外任河内、五原、涿郡太守。王莽执政,立古文经学博士,刘歆累官至京兆尹,封红休侯。王莽篡汉,刘歆为国师,封嘉新公。后欲谋杀王莽,事泄自杀。《隋书·经籍志》著录他有集五卷,已佚。明人辑有《刘子骏集》。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孟州市(今河南孟州)人。李适贞八年(792)中进士,后历任监国察御史、刑部侍郎,国子监祭酒、京兆尹、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曾贬为阳山县(今广东阳山)令,后因谏李纯迎佛骨,贬为潮州市刺史。卒谥文,故称韩文公,又因其曾官吏部侍郎,故称韩吏部。因其郡望河北昌黎,故称韩昌黎。唐朝文学家,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以明道“,复古崇儒,排斥佛老,摒弃六朝以来的浮艳文风。苏轼评价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将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诗歌创作上,崇尚雄奇怪异,提倡”以文为诗“,著有《韩昌黎集》。
历史典故
京兆尹温璋
《太平广记》卷九《温京兆》讲了这么一个故事。长安京兆尹出行实行静街制度,静通衢,闭里门,有挡道者,杖杀之。某日,京兆尹温璋(咸通六年(865)至咸通十一年(870)在京兆尹任)从朱雀门大街南行至南城门途中,一个黄衣老人便因没有回避而遭到鞭刑。老人受刑之后竟然若无其事地离去,温璋察觉情况不异,找人打听,知道老人原来是掌管人命运的真君,隐身在城南的兰陵坊。温璋赶紧到兰陵坊亲自赔罪,请求真君放过,后来真君没有祸及温的家人,只让他自己受到应得的报应。
五日京兆
张敞担任京兆尹时,发生”杨恽大逆案“。张敞跟杨恽颇有私交,杨恽被处死之后,许多人就落井下石,那些奏章、封面都被搁下不处理,山雨欲来风满楼,张敞的京兆尹眼看不保。
此时,张敞命一名官吏絮舜查一个案子,絮舜不听他的,对同僚说:“他这个京兆尹最再干五天,还查什么案?”然后就回家睡觉去了。
张敞听到这话,命手下逮捕絮舜,日夜审问,判他死刑。行刑之前,张敞派主薄(相当于主任秘书)送一张字条给絮舜:“五日京兆的威力如何?冬季已尽,想要活命吗?”推想絮舜并未求饶,所以最终被处决。
立春(冬天之末)那天,廷尉的“行冤狱使者”出巡,接受人民陈情。絮舜的家属抬着尸体,向使者出示张敞的字条陈情,使者乃弹劾张敞“滥杀无罪之人”。汉宣帝不愿杀张敞,只将他免为庶人。张敞缴出京兆尹官印,随即离开长安。
几个月以后,京城(长安)吏治松弛,不时听到追捕盗匪的警鼓。京师之外,冀州的治安最坏,巨盗横行。宣帝于是想到张敞的能力,就派使者去宣召张敞。张敞的妻子、家人听说皇帝使节来,哭成一片。张敞却笑着对他们说:“我现在是个亡命的庶人,要抓我治罪,由郡政府派个小吏来就够了,如今来的是天子使者,那是天子要再起用我啊。”
果然,宣帝任命他出任冀州刺史——刺史俸禄只有六百石,比京兆尹二千石差一截,但有权弹劾知府。
参考资料
文史 | 为什么我们总把西安误当长安?.今日头条.2024-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