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区
东川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昆明市市辖区,位于昆明市最北端,幅员面积1858.7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东川区常住人口为25.77万人,主要以汉族为主,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彝族、回族、苗族和布依族。
东川地处云贵高原北部边缘,境内山高谷深,地势陡峻,以小江为界,东侧为乌蒙山系,西部为哄王山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干、雨季节分明。区境在秦为西南夷地。西汉置堂琅县。南诏蒙世隆置东川郡,东川名始于此。明洪武年间置东川土府,属四川省管辖。清康熙改土归流置东川府,改隶于云南布政司。新中国成立后属昭通市专区。1958年10月成立东川市。1998年12月,撤销东川市,设立昆明市东川区。截至2022年,东川区下辖2个街道,6个镇,1个乡,区人民政府驻铜都街道市府街8号。
东川区是川滇两省经济文化交汇地,境内有悠久的铜文化历史,被誉为“天南铜都”,玉碑地遗址、大桥村安顺桥、茂麓冶铜遗址等4处遗址遗迹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境内轿子雪山燕子洞一带是彝族的发源地之一,口弦音乐(彝族口弦)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境内有红土地旅游区等旅游景区。
东川区地处川、滇两省四地交汇的中心腹地,是出滇入川的重要门户,境内功东高速、东格高速贯穿东川南北,金东大桥连通川滇两省。该区是国家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21年经济总量位居昆明市辖市县区第十二,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其中小江谷地冬季蔬菜种植为特色产业,形成以铜为主的有色金属和磷化工2大传统产业为主导,以稀贵金属、新型建材、新能源、生物制药4个新兴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2022年,东川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8.2亿元,2021年,东川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2.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1:26.9:64。
名称
南诏蒙世隆置东川郡,东川名始于此。1958年始用东川市地名。南诏东川名称的由来,与东川郡区域内山川的分布、区域的位置有关。当时的东川郡,西 以普渡河、金沙江为界,东以牛栏江为界,北至金沙江与牛栏江汇合口,南连寻甸。区域内地 貌基本上是四川夹3山,又位于金沙江之东,所以是金沙江东面的高山深谷的称谓。另据学者研究,当与四川省会川有关,因东川郡究其地理方位而言,居于会川以东,故名东川。另一说为少数民族语地名,是源于东川部落名的改易地名。
历史沿革
先秦
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是全省少数几个拥有古代、近代和现代产业文明的地区之一。
夏、商时东川地区据《东川府志》所述为劳浸、靡莫部落,属古九州的梁州,东川即为梁州管辖。
秦汉至南北朝
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正式归入汉王朝中央版图,置堂琅县,属益州郡、犍为郡管辖。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越巂郡’’,该郡管辖15个县,其中的“三"县,后属东川境。永初元年(107年),堂琅县被裁撤,并入朱提县,为犍为县属国,并设置懈犍为属国都尉。
三国时期,原“西南夷”地区的益州、永昌、牂牁、朱提等郡统称“南中”,由蜀汉政权管辖,建兴元年(223年),“南中”豪族反叛。平叛后,新建立了越嶲、建宁、云南省、永昌、兴古、、朱提“南中七郡”,由庲降都督总领,东川仍称堂琅县,属朱提郡。晋灭蜀后,分南中益州的建宁、云南、永昌、兴古四郡为“宁州”。
晋灭吴之战统一全国后,分全国为十九州,宁州为十九州之一,统领南中七郡,东川为宁州的朱提郡所辖。太康三年(282年),晋朝裁撤宁州建置,改为南夷府,其所辖三绛县撤销,合并于堂琅。东晋太宁元年(323年),成国夺取宁州。东晋南夷校尉兼宁州刺史王逊派大将姚岳,把成汉军统帅李骧阻挡于堂琅,李骧战败撤军回还。咸和八年(333年)正月,李雄出兵攻克宁州,并改宁州为建宁国,封李寿为建宁王,晋失南中,堂琅属成国地。
隋唐至宋元
隋初,杨坚在云南省和贵州省西部设置恭州、昆州和协州,东川属恭州管辖。
唐武德四年(621年),东川仍属恭州所辖,县名改为唐兴县。后东乌蛮强盛,仲牟由后裔骂弹改唐兴为那扎那夷。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南诏统一云南,建“南诏国”,东川属南诏国管辖,设拓东节度东川郡,属南诏,“东川”一词首次记入史册。
宋代大理国时期,东川属大理国管辖。统治者段氏在大理国前期置二都督、六节度,东川为六节度之一。后期,废除了以军事统治为主的节度、都督制,建立了以政治统治为主的“府”“郡”制,改设八府、四郡、三十七部。东川属四郡之一,管辖今东川、会泽、昭通全境、贵州威宁等“六部”。行政级别比大理国前期还高,且管辖范围更大,一直延伸到四川会川、建昌两府的东南部和贵州省的西北部。
元初,区境属押赤城。至元十一年(1274年),云南建立行省,至元十五年(1278年),东川又改称畔军民总管府,隶属于乌撒乌蒙等处宣慰司管辖。至元十八年(1291年),因今属四川会理、会东、西昌市的会理州、麻龙州、姜州、通安州四州划由东川管辖,东川便由府级升格为路级,仍隶属云南行省。
明清时期
东川土官禄鲁祖归附明军后,傅友德代表朝廷授他为东川土知府。明朝初年,东川府属云南布政司管辖,其辖境范围沿袭元制。洪武十七年(1384年),设东川军民府,属四川布政司川南道,首次由四川管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六月,东川军民府被废,二十六年(1393年)五月,又予恢复。元、明以后,禄氏家族已成为滇东北地区的大姓。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军分三路入滇,东川土知府禄万兆向清军投诚,配合攻打大西军安西王李定国部。次年正月,清军进入昆明市后,经略洪承畴题请朝廷,给禄万兆领赐了东川军民府大印。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十一月,朝东川定为军民府,委任知府,归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永宁道管辖。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朝廷开始改土归流,委派官员到东川任职。雍正四年(1726年),设东川军民府,属云南布政司。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东川法戛少数民族首领禄天裕据巢患边,总督西林觉罗·鄂尔泰派遣总兵张耀祖、参将哈元生镇压,事平之后,哈元生在东川屯田。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东川军民府改为东川府,云南省省辖。同治元年(1862年)十月,太平天国冀王石达开亲率4万主力部队进入东川境,多次攻打府城,未克。光绪九年(1883年),东川府添设会泽县。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东川废府设县,并入昭通,同年东川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川县又更名会泽县,属昭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九军团长征途经东川,从树桔渡口过金沙江入四川。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滇北矿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同时接管东川矿业公司事务。后改称滇北矿务局。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区纵队三支队二十三团进驻汤丹,6月建立的中共会泽县委和“边纵”三支队双重领导的会(泽)、巧(家)边区,包括了现在的东川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10月8日,经中共云南省委批准,成立中共东川矿务局委员会。12月12日,经西南军政委员会批准,撤销东川矿务局筹备处,成立东川矿务局。
1954年4月5日,划出会泽县五区、七区,成立由省直辖的东川矿区政府。
1958年10月,成立地级东川市,原昭通地区的会泽县并入东川。1964年12月,会泽县划属曲靖地区。
1984年,阿旺公社由寻甸县划入东川市,改设为阿旺区。东川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市,是全国唯一的贫困地级市。
1998年12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地级东川市,设立昆明市管辖的县级东川区,1999年2月正式划归昆明市管辖。
2011年1月,划出舍块乡、红土地镇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两县划出的其他乡镇,成立昆明倘甸产业园区和昆明轿子山旅游开发区。
地理
位置境域
东川区位于昆明市最北端,经纬度为东经102°48′~103°19′,北纬25°57′~26°33′,东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相邻,南与昆明市寻甸县相接,西与昆明市禄劝县相靠,北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相连,并与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和会东两县隔金沙江相望。南北最大纵距84.6千米,东西最大横距51.2千米,幅员面积1858.79平方千米。
气候
东川区地处低纬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干、雨季节分明。11月初至翌年5月下旬为干季晴天多,雨量少,风速大,蒸发强,5-10月为雨季阴天多,降水多,境内山高谷深,形成了典型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7.8℃。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000.5毫米,月最大降雨量208.3毫米,日最大降雨量153.3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年日照时2327.5小时,年蒸发量1856.4毫米。最大风速40米/秒,多西南风。相对湿度76%。大风天一般出现在1~4月,大风天数最多为1979年60天,最少为2004年3天。东川因地处干热河谷,无霜期天数最多为1982年354天,最少为1992年262天。
地质
地质构造
东川地处川滇经向构造带与华夏系东北向构造带接合部位。全境分属康滇地轴和滇黔川鄂台塌地质构造单元。小江深大断裂带位于康滇地轴东缘,是东川主要构造带,且由数条断层组成,断层两侧岩石挤压极为强烈,形成数百米宽的压碎岩或廉棱岩带,破碎带最宽处达2千米,小江断裂带的雏形早在远古时代已形成,长期处于活动状态,一直是小江流域的重要古地理边界和岩相变化带。小江深大断裂带从蒋家沟一带开始向南分为东西两支。东支以西,呈长期发育的大型线状隆起,以经向构造为主,盖层不发育,属康滇地轴地质构造单元;东支以东,以华夏系东北向构造为主,盖层发育,属滇黔川鄂台塌地质构造单元。大自河断裂系小江断裂的东支,沿新村盆地从北至南经凉水井、三江口、山脚村,由数条断层组成,分支较多,断裂走向北东,倾向南西,倾角陡,靡棱岩、碎粉岩带宽100-500米,规模巨大、压兼扭性,扭动方向以左旋为主,亦有右扭迹象。乌龙街断裂系小江断裂西支,从北至南沿小清河向上游延伸,经钻天坡、乌龙街直到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的金源乡,断裂走向北东一南西,倾向南东,破碎带宽度100-200米,由廉棱岩、角砾岩、碎粉岩组成。
晚第三纪受青藏高原隆起的影响,云南高原结束低海拔的夷平时期而抬升,同时金沙江、小江下切形成河谷,形成了海拔4000米以上山岭和多级夷平面及1100米以下的两江河谷。同时在断裂附近也发育成一些断陷盆地,接受第四纪沉积。
地层
东川区主要有前震旦系昆阳群的板岩、千枚岩、白云岩,下震旦系的澄江砂岩,上震旦系灯影组大理石,下寒武系泥质灰岩及页岩,中、上泥盆纪碳酸盐岩、沉积砂岩、粉砂岩、泥岩,石炭系以在页岩为主夹煤层。下二叠系为阳新灰岩及峨眉山玄武岩,三叠系、保罗系以砂岩、粉砂岩、页岩为主夹碳酸盐岩,第三系主要为勃土岩、粉砂岩夹褐煤层。
第四系主要有湖积层、冲积层、洪积层交替叠加,分布于姑海、新村、乌龙、玉碑地、林家渡、牛场坪、格勒坪子等河谷区,由山前洪积扇、泥石流堆积物及河漫滩组成,其厚度不稳定,分选性差,成分复杂多变,主要是碎石、砾石、沙蒙古土和其他混合物。
中生界和古生界地层多分布于枯牛寨山脊、棋王山山脊,海拔3200米以上地区岩性为页岩、灰岩、砂岩及玄武岩;震旦系地层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石将军、滥泥坪、大黑山、梨树坪等地,岩性为砂岩及各种白云岩。前震旦系昆阳群地层分布最广,从河谷区到高山区均有分布,厚度近百米至数千米,是一套浅至中等变质的各种板岩、白云岩、石英岩和辉长岩等。
地形地貌
东川地处云贵高原北部边缘,境内山高谷深,地势陡峻,以小江为界,东侧为乌蒙山系,最高峰枯牛寨海拔4017.3米,向南延伸进入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境内,向北经会泽县的大海梁子至海拔700米的金沙江河谷;西部为哄王山系,最高峰雪岭海拔4344.1米,为"滇中第一峰",南延轿子山进入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北经石将军人站石延至金沙江河谷。主要山脉有钻牛寨山、哄王山,两山呈南北走向,东西排列,隔小江对峙。
东川境内金沙江与小江的交汇处小河口,海拔695米,是昆明市海拔最低点。东川以河谷盆地为中心,中山纵贯南北,高山对峙东西,山地面积占97.3%,河谷盆地占2.7%;其中大于35度的陡急险坡占全区总面积的29.1%。全区根据高程、地形和气候条件,分为河谷区、半山区、山区、高山区。河谷区为海拔1600米以下地形比较平缓开阔,且有山前倾斜小平原及河流阶地分布。半山区为海拔1600~2400米,因地表水长期切割,狭窄的"V"形深谷密布,地形起伏、多变。山区为海拔2400~3200米,地形稍缓,局部还有面积不大的平地和洼地分布,似高山丘陵。高山区为海拔3200米以上,除部分山脊较平缓外,大部分地区因水溯源侵蚀,地形陡峻。
水文水利
水文
东川境内河流均属金沙江水系。小江为主要河流,其支流有小清河、块河、乌龙河、大桥河、深沟、黑水河、黄水菁沟等,全部是山间性河流,特点是流量小、变幅大、流程短、纵坡大,侵蚀力强,部分河流河床不稳,含沙量大,易暴发泥石流。小江及其支流汇水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99毛。此外,流经境内的河流还有普渡河及其支流基多河、洛白河,汇水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6.5%,直接注入金沙江的因民大水沟、水井山沟等,汇水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14.5%。
小江古称碧谷江,发源于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车湖,经功山由南向北流贯区境至小河口汇入金沙江。下段小江桥以下称小江,统称小江。全长140.25千米,流域面积3086.2平方千米,平均坡度1.3%,最大流量674立方米/秒,最小流量6.1立方米/秒,平均流量386立方米/秒。功山至仓房段22.9千米,仓房至林家渡段,长45.1千米,此段最大流量为674立方米/秒,河段含沙量高达200千克/立方米,河床平均每年上升0.2米。林家渡至小河口段,长33.7千米,纵坡1%,含沙量高,河水浑浊,在汇入金沙江处形成较大的泥石流冲积扇。
东川区地下水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大类,分布在新村盆地和矿区。地下水绝大部分以泉水方式汇入河道,在山区河流的径流中不含地下水径流。境内岩层富水性受地形和地质构造的双重控制和影响,已查明的富水性岩层有9个。水质多为无色、无味、无臭、透明清澈的矿泉水,水温7~13℃,总硬度平均值为7.3,矿化度每升约0.1克,最高不超过5克,pH值平均为7.3,呈中性或弱碱性,主要为重碳酸盐钙镜水和重碳酸盐钙饵水,对混凝土、金属材料等无腐蚀性损坏。
水利
东川区境内有小二型水库4座,即花沟水库、龙潭水库、关鹰岩水库、保家地水,唯一蓄水的是龙潭水库,新建中型水库1座,即坝塘水庠,有引水工程810件,境内有5个城市水厂。境内有中型引水灌溉水利工程团结渠水利工程,1975年建成投入使用,全长50.338千米,灌溉面积3.24万亩。2021年11月,东川区水井山水库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设计库容243.1万立方米。
龙潭水库位于红土地镇龙潭村,距区政府驻地40千米,属金沙江流城一级支流的乌龙河流域。库区以上流域面积45平方千米,正常蓄水位2169米,死水位2152.5米;设计洪水位2170.5米。大坝为黏土心墙坝,最大坝高24米,坝顶高程2173米,坝底横向总长90米,加顶纵向总长76米,水库总库容14.08万立方米,工程于2000年10月动工,2001年4月30完工。
土壤
东川区境内土壤共10个土类,23个亚类,45个土属,62个土种。红壤为境内主要土壤,占总面积的47.9%。暗棕壤为境内森林土壤,占总面积的1.6%。亚高山草甸土为境内草坡地植被土壤,占总面积的8.4%。其余燥红土占总面积的7.1%。水稻土占总面积的2.4%。冲积土占总面积的3.9%。石大理石土占总面积的7.4%。紫色土占总面积的3.2%。黄棕壤占总面积的8%。棕壤占总面积的10.1%。境内地带性土壤随平均海拔变化,垂直分布差异明显。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为燥红土;海拔1500一1700米地区为褐红壤;海拔1700-2200米地区为红壤;海拔2200-2550米地区为黄红壤;海拔2550-2900米地区为黄棕壤;海拔2900-3500米地区为棕壤、暗棕壤;海拔3300米以上地区为亚高山草甸土。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昆明市东川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东川区有耕地面积28087.66公顷,园地面积2410.10公顷,林地面积88227.28公顷,草地面积44468.29公顷,湿地面积1121.36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7258.5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875.00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926.49公顷,其他土地面积10245.09公顷。
水资源
东川区地表水年均总量9.3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3045立方米,高于全国而低于全省。境外流入客水年均总量7.37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达16.69亿立方米,流出境外水量16.21亿立方米,高山区年径流量占全区年径流量的67.4%,半山区年径流量丘全区径流量的26.9%,河谷区年径流量占全区径流量的5.6%。地下水总量为2.74亿立方米,径流模数4.68升/秒·平方千米。水能理论蕴藏量49.17万千瓦,其中小江格勒坪子蕴藏量为18.36万千瓦,占全区总量的37.3%;小清河蕴藏量为13.13万千瓦,占全区总量的26.7%。
矿产资源
东川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经探明铜矿有350万金属吨、磷矿1亿多吨,金、铁、铅锌等矿产储量丰富。截至2023年,已发现矿产17种(含共、伴生矿产),纳入储量统计库管理的矿产有14种共54个矿区(床),其中大型5个、中型13个、小型36个;按矿种划分,能源矿区2个、金属矿区44个、非金属矿区8个。全区纳入储量统计库管理的主要矿产查明资源量为:煤炭5884.14千吨、铁矿45202千吨、铜1635913吨、金26405千克、磷矿199332.62千吨、铅385669吨、锌254818吨、银366.74吨、锗128吨、水泥用灰岩27813千吨、水泥配料用黄土450千吨。其余建筑石料用灰岩2405.03万立方米、建筑用砂31.51万立方米、砖瓦用页岩64.65万立方米。全区8个乡镇(街道)均有矿床(点)分布,但主要分布于因民镇、汤丹镇、拖布卡镇。
森林资源
东川区森林覆盖率为41.35%,林地面积88227.28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22.35万立方米,干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下,主要植物有木棉、牛角瓜等。暖温性针叶林分布于海拔1500~2700米之间,常见植物有云南松、华山松、油杉等。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海拔2700~3100米之间,常见植物有乳状石标、野八角、箭竹等。寒温性针叶林分布于海拔3100~3500米之间,主要植物有急尖长苞冷杉、高山松、高山标等。寒温性灌丛分布于海拔3500米以上,主要植物有箭竹、垂枝侧柏、曲枝香柏等。2016-2020年,全区完成荒山造林15.3万亩,低效林改造2.5万亩,完成杨属、凤凰木栽植18.58万株,每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管护167.5万亩,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项目2.3万亩,完成天保工程森林抚育3.6万亩。
生物多样性
植物
东川区境内有木本植物662种,分属106科265属。其中乔木268种,灌木361种,木质藤本33种。列为国家珍稀保护植物的有云南红豆杉、急尖长苞冷杉、云南铁杉、云南七叶树等。草本植物种类较多,其中饲用草本植物有267种,有旱茅、黄背草、芸香等。
动物
东川区境南部、西部森林为禽兽类主要栖息地。有黑麂、岩羊、貉等30多种动物,其中岩羊、獐、马麝、大灵猫和鳞甲目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鸟纲有红原鸡、锦鸡、猫头鹰等100余种,以山鸡、锦鸡较多。海拔1300米以下河谷区,有雁群飞来越冬。西部高山区为鸟类迁飞息歇。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红腹角雉、白腹锦鸡、淡腹雪鸡等10余种。本地鱼种有南方马口鱼、昆明裂腹鱼等15种。境内有昆虫种类147科1083种。境内采集鉴定天敌昆虫191种,分属33科,其中瓢虫35种,东川食螨瓢虫为特有种,穴点沃天牛、东川大树蜂等,亦为东川特有虫种。
生态功能区
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东川区和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处,总面积16456公顷,由轿子山片区和普渡河片区组成,保护区相对高差3144.1米,具有干热河谷硬叶常绿栎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山顶青苔矮林、寒温灌丛、寒温草甸等7个植被型、11个植被亚型、17个群系组和28个群系,保存了滇中高原最为完整的原生植被和生境垂直带谱,保护对象为针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保护区共记载有野生维管植物154科507属1611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攀枝花苏铁和西藏红豆杉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金铁锁、西康玉兰等7种,乌蒙绿绒蒿、毛脉杜鹃等16种植物为轿子山特有。保护区还记录有哺乳动物79种、鸟类167种、两栖爬行动物47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林麝、金雕、鳞甲目3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有中国豺、黄喉貂、大灵猫、小灵猫、中华鬣羚、中华斑羚等。
自然灾害
东川区主要自然灾害为地震、泥石流、滑坡、洪涝、冰雹、风雪、干旱。山体破碎,地势不均,土层瘠薄,地质侵蚀严重,加上干旱少雨气候特点,水土流失、石漠化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密布,截至2022年,境内有泥石流沟113条,其中小江流域107条,金沙江流域6条,灾害性泥石流沟80余条。东川地处小江断裂带中北段,历史上曾发生过1733年7.8级强震和1966年6.5级、6.2级地震,与滇东北川滇交界的全国7级地震危险区相隔不远。
2005年4-5月,东川出现历史罕见旱灾,造成农作物受灾13.08万亩,成灾5.9万亩,绝收3.16万亩。同年9月24日凌晨2时30分许,法者乡晓光桥村发生山体滑坡,致1人遇难。同年8月5日21时45分,东川、会泽县交界处发生4.7级地震,同日22时14分,再次发生5.3级地震,东川区117个乡镇受灾,涉及24761户95648人,房屋倒塌2419间,面积55540平方米,造成滑坡体隐患点37个,沟渠塌方97.92万立方米,转移安置609户2216人,沼气池受损1624口。地震造成经济损失2.25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292.32万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东川区下辖2个街道,6个镇,1个乡。区人民政府驻铜都街道市府街8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东川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34294人,占总人口的51.50%;女性人口为126450人,占总人口的49.26%。总人口性别比为106.2,0-14岁人口为49501人,占总人口的18.98%;15-59岁人口为163634人,占总人口的62.76%;60岁及以上人口为47609人,占总人口的18.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4993人,占总人口的13.42%。
2023年末,东川区常住总人口为25.65万人。在全区常住人口中,城镇常住人口16.3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9.3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3.74%。
民族
东川区民族主要以汉族为主,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彝族、回族、苗族和布依族,有少数民族38个,少数民族人口约2.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8.23%。少数民族中彝族12952人占48.98%、回族5054人占19.11%、苗族3423人占12.94%、布依族1441人占5.45%。世居少数民族多聚居于山区和半山区的45个自然村,共设民族村6个,其中彝族村4个,回族村1个,布依族村1个。
语言
东川方言属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的滇东北片方言,以小江河流为界,分为东西2个小片方言:即原属巧家县的汤丹、因民、法者乌龙等乡镇较接近巧家话;新村、碧谷、姑海、绿茂、杉木王等乡镇接近会泽话。内部词汇、语法基本一致,语音略有分歧。东川方言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声母系统与普通话完全一致;韵母比普通话少,较多的复元音韵母单元音化,鼻音韵母鼻化;四呼不全,没有撮口呼,凡普通话撮口呼的字,东川话都读齐齿呼。
宗教信仰
东川区境内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清代,汉传佛教经江南少陵寺道高和尚传人,并收徒传经。清雍正年间,随铜矿开采,大批佛教信徒从湖广、四川省等地迁入,相继在汤丹、新村、碧谷、拖布卡镇等建寺庙。道教在清乾隆经四川传入,先后在新村、汤丹、碧谷等地建盖道观10余座。其体系有"全真““正一"之分,散居东川各地。基督教约在1870-1880年之间传入东川,教会活动集中在法者、阿旺、舍块、拖布卡等乡。伊斯兰教伊斯兰教随回族迁徙而传入。截至2022年,境内共有34个宗教活动场所。
经济
综述
东川区是昆明市连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联系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是典型的资源输出型矿业城市和铜工业原料的供应产地,以铜矿采选、冶炼为主的衰退型资源枯竭城市,与昆明市及全省其它县(市、区)相比,经济体量较小,2021年经济总量位居昆明市第12,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其中小江谷地冬季蔬菜种植为特色产业,第二产业以矿业开采为主,境内有上市企业2户。
2022年,东川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8.2亿元,同比增长3.2%。202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2.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1:26.9:64。
第一产业
东川区农产品有水稻、小麦、豆类、玉米、薯类、核桃等,小江谷地生产大量冬季蔬菜。2022年,建“一村一品”示范村28个,新增“三品一标”企业9家、产品12个,培育“十大名品”7个,新增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25家,新增3个省级、5个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2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
东川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为“东川花椒”“东川大洋芋”“东川果蔬”等,境内有东川花椒产业园、“东川大洋芋”农业产业园、小江干热河谷特色农业产业园、东川大蒜产业园等农业产业园。核桃产业种植成果24.47万亩,油茶种植1万亩,花椒种植1万亩,黑橄榄种植0.15万亩,林下药材种植3万亩,共有省级林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示范社3家、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家。
东川区畜牧业以牛、羊、猪、兔、鸡为主,高寒山区发展牛、羊草食畜,二半山区发展猪、禽养殖,河谷地区发展渔业水产养殖。截至2021年,境内有生猪规模化养殖场36个,肉牛规模化养殖场17个,肉羊规模化养殖场22个,水产养殖总面积1529亩,完成牧业总产值7亿元,生猪存栏12万头,牛存栏3.6万头,羊存栏16万只,肉类产量2万吨,禽蛋产量2583吨,渔业产量1098吨。
2023年,东川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22.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5%,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完成11.78亿元,下降7.4%;林业产值完成1.93亿元,增长26.6%;牧业产值完成7.06亿元,增长20.3%;渔业产值完成0.35亿元,下降27.3%;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完成0.91亿元,增长8.3%。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新成效,花椒产业、“东川大洋芋”产业、小江现代农业产业、中草药产业、畜牧养殖产业、大蒜产业等六个产业建设持续推进。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硕果累累,“三品一标”获证4家企业4个产品,其中绿色食品3家企业3个产品,有机食品1家企业1产品。入选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区域公用品牌1个、入选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企业5家。培育和打造区域公共品牌3个,其中“东川大洋芋”获评国家地理标志。继续推进“三变”改革试点,完成全区14个试点村(5个区级、9个镇级)“三变改革、五大合作”阶段工作。
2023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328527万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020万元,增长8%。
第二产业
东川区被纳入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名单,形成了以铜为主的有色金属和磷化工2大传统产业为主导,以稀贵金属、新型建材、新能源、生物制药4个新兴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境内有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拓展钢、昆明金水铜冶炼、昆明昆明川金诺公司化工、昆明金沙人化工、华新水泥、国投风电为等大型企业。2022年,新增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13.13亿元。
矿业经济是东川区的支柱产业,全区有采选矿企业97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户,铜采选企业占比100%。黑色金属产业以铁矿开发和加工为主,铁矿石选矿企业20余家,年矿石处理能力200万吨,磷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家,磷矿石开采能力150万吨/年,磷酸氢钙生产能力40万吨/年,硫酸生产能力85万吨/年。
东川区新兴产业为新能源资源产业,境内有乌东德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2个国家级电站,东川区野牛风电场等风电场。境内机械制造产业包括了专用设备制造企业11户,通用设备制造企业11户共计22户。
第三产业
东川区第三产业以批发和零售业、旅游文化为主导产业。2022年,新增13家限上商贸企业、1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实际利用市外内资64.81亿元,利用外资400万美元。2021年,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2151万元,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21824万元。
2023年,东川区共接待游客362.33万人次,同比增长22.1%。旅游总收入36.08亿元,同比增长47.9%。
经济功能区
云南东川产业园区是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分为四方地碧谷片区、太阳谷片区和天生桥片区,园区规模为17.82平方千米,未开发用地11.51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底,园区共聚集有色金属及稀贵金属相关企业61户,拥有金水铜冶炼、贵益金属、铂生金属等有色金属及稀贵金属新材料冶炼加工行业头部企业,以及金水矿业等有色金属及稀贵金属资源综合利用企业。2022年,园区13家企业产值过亿,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01.54亿元。
社会
教育
截至2022年末,东川区有各级各类学校共120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基础教育117所,其中幼儿园70所,小学33所,普通初中10所,普通高中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有各级各类学校学生45162人,有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3867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75人,基础教育3792人,有各级各类学专任教师3308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2.0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8.7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23%。境内设有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东川校区,东川区职成教中心是云南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东川校区位于昆明市东川区金江路延长线1号,开设10个五年制大专专业。校区举办院校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省级示范性高等院校,截至2021年12月,设有7个二级学院(部),开设51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1288人,专任教师465人。
医疗
截至2022年末,东川区有医疗卫生机构210家,其中公共卫生机构2家,医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0所,镇卫生院8所,村卫生室148所,诊所、医务室34所。床位总数达到1565张,有卫生工作人员234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68人,注册护士479人,有社会办医疗机构33个,其中社会办医院4个,医院床位219张,有卫生工作人员188人,6家卫生院建成省级示范中医馆、123个村卫生室设有中医服务室,区人民医院入选国家首批“千县工程”。境内东川区人民医院为三级综合医院。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东川区建成部颁三级公共图书馆1个,部颁一级公共文化馆1个,文化站9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42个,文化馆总馆1个,分馆6个,服务中心30个,图书馆总馆1个,分馆8个,基层服务点7个,图书馆特色分馆2个,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2个。2022年,建成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个。先后举办东川百姓春晚、春节文艺系列活动、中国东川泥石流国际汽车越野赛文化嘉年华系列活动等文化活动。
科技
2019年,东川区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资金8970万元,获得昆明市科技保障民生项目、科技特派员、科普精品基地、科技创新等项目立项支持的5项,有高新技术企业2家,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家50家,有7个专家工作站,中国科学院在境内设有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云南东川泥石流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2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户,6户企业备案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省级专精特新“成长”企业11户、“小巨人”企业2户,全社会研发投入8550万元。
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云南东川泥石流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始建于1961年,位于云南省东川区绿茂乡蒋家沟境内,2006年通过科技部的全面验收,正式成为国家重点野外台站,截至2023年8月,有研究人员22名和技术人员3名,领域方向为地球物理学与自然灾害研究。
体育
东川区连续举办中国东川泥石流汽车越野赛等体育赛事,中国·东川国际泥石流汽车越野赛获“2020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截至2020年,全区体育场地占地面积43.0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占地面积1.51平方米,全区体育场地516个,室内篮球场3个,标准足球场3块,羽毛球馆1个,游泳池3个。2022年,新增6条全民健身路径、5个农民健身工程点。
人居环境
东川区获评云南省巩固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暨国家卫生县城达标考核优秀县。2022年,东川区新增1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作业率80%以上,新增城市绿地4.06公顷,新建1个花卉主题小游园、改造1个花卉主题公园,城区主次干道装灯率达100%、亮灯率达95%,森林覆盖率41.35%。
社会保障
2022年,东川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98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3503人,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7.5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建成幸福食堂2个、老年活动场所4个。截至2022年,共有各类养老机构7家,养老床位1110张,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达22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个,共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个。
交通
综述
东川地处川、滇两省四地交汇的中心腹地,是出滇入川的重要门户,境内功东高速、东格高速贯穿东川南北,金东大桥连通川滇两省,东川支线铁路横贯境内。
公路
截至2020年,公路里程2643.765千米,公路密度为142.29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公路160.56千米,主要高速公路为功山至东川高速公路、东川至格勒高速公路、格勒至巧家高速公路。境内有东川汽车客运站等客运站。2021年,公路运输周转总量19222万吨公里。2023年,东川区绿美农村公路完成54.44公里。
铁路
截至2022年,东川区境内为东川支线,该线建于1958年,全线长97余千米,境内设有东川站,由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工务段管辖。
航空
截至2022年,东川区境内暂无机场,距离昆明长水国际机场120多千米,规划建设东川通用机场,机场投资12亿元,在总面积约1331亩内建设机场工程及场外配套工程包括跑道、联络道、机位、航站综合楼。
航运
截至2022年,东川区境内暂无港口,规划建设东川港,该港位于白鹤滩水电站库区,是川滇两省四地接合的枢纽地,也是云南省水运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东川港建设项目分两期实施,正在实施的一期工程主要包括格勒中心作业区一期工程、格勒旅游客运中心一期工程,奚家坪村、树桔、龙潭湾3座旅游码头等。
公共交通
东川区境内有昆明市安通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昆明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东川分公司公共交通运输机构,有营运车辆128辆,其中城市公交51辆,城乡公交77辆,公交运营线路42条,其中城市公交运营线路9条,线路总长2066千米。
人文
综述
东川区是川滇两省经济文化交汇地,轿子雪山燕子洞一带是彝族的发源地之一,人文资源丰厚,民族风情浓郁,东川的彝族、布依族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庆祝活动,在阿旺镇、红土地镇、原姑海乡、汤丹镇、舍块乡等地许多村寨仍保持着彝族原始宗教及文化的遗痕,有鲜明彝族特色的民居。境内有悠久的铜文化历史,被誉为“天南铜都”。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东川区共有可移动文物1400余件(套),其中三级文物77件套。有不可移动文物58处,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
大桥村安顺桥
大桥村安顺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汤丹镇纸厂村小清河上,光绪年间钦命云南省矿务大臣唐炯筹资建造。该桥是东川区境内唯一保存完整且至今仍在使用的清代铁索桥,那是汤丹至昆明运铜古道的必经之路,也是清代东川红运之路的咽喉要道。桥为东西走向,桥身为8根直径8厘米的铁索组成,铁索均为圆圈环扣而接。6根铺底为面,每边1根为护栏。护栏高0.67米,上下铁索间用直径2.5厘米的铁条连接形成方格状的护栏。桥身全长24.3米、宽1.75米,桥身距水面约11米。桥面用直径1厘米的圆铁条横排敷面。桥两头引桥路面用大青石铺砌,6根桥索埋于青石岩层下,桥端各有2座护栏系索墩,用整块青石打凿而成,露出地表高1米、宽0.6米、厚0.3米,2根作护栏的铁索穿凿其上。河岸用条石垒砌成孤形保坎,保坎宽6.8米、高3.1米。
金沙江树桔红军渡
金沙江树桔红军渡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原是红军渡江指挥所,位于金沙江树桔渡口北岸,距渡口约500米,原是老船工饶树清、饶树标家居住的地方。渡口现存有中国工农红军渡江纪念碑及红九军团渡江指挥所旧址,建有东川树桔红军渡长征纪念馆,占地面积19347.3平方米,共有展板121块,图片529张,浮雕2组:红军渡江场景和树桔群众为红军做饭场景,沙盘1个,雕塑3组。
玉碑地遗址
玉碑地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昆明市东川区铜都街道办事处营盘村南,处于金沙江支流的碧谷江西岸一独立台地上,遗址面积约18000平方米。2013年3月至5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完成了玉碑地遗址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300平方米。玉碑地台地为南北向长条形,东西两侧地势较低,中间略高,呈缓坡状。发掘区位于遗址中部偏西。文化层堆积为台地中间薄,两端厚。文化层厚从0.5米至3.0米不等。发掘共清理房屋15座、灰坑49座和瓮棺6座。出土器物有陶器、青铜器、石器和骨器。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口弦音乐(彝族口弦)
口弦音乐(彝族口弦)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口簧琴属于簧乐器。东川彝族口弦为单片竹弦,用丝线拉动或者手指弹拨发出声音。口琴采用质坚干透的安吉金竹,通过削制而成,口弦为直条状,头部呈剑形,尾部穿小孔用于拴线悬挂、固定到骨制外筒,簧片上刻有小舌叶。演奏口弦时,左手拇指和食指夹住弦柄,将簧舌部分置于两唇间,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来回拨动口弦尖端,引起簧舌振动,便发出嗡嗡的声音,口腔为共鸣箱,以口形的变化、气流的大小、吸气呼气来调解掌握音程及音量。还可以抻动口弦,在簧片的尖端系有一条丝线,演奏时以指牵线使簧片振动发音。演奏者利用双唇向前突出,增加共鸣、扩大音量,并借以口型交换和控制呼气等方法,变化出不同的音色。
彝族刺绣制作技艺
彝族刺绣制作技艺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绣是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之一,刺绣工艺手法甚多,不受经纬限制,表现力强,适宜于绣花草纹样,多见于彝族衣饰。饰品精美细致,质地较松软。一般多用于男女上衣、妇女头帕、女裙、男裤、荷包、烟包等。刺绣手法较多,有垫绣、引绣,以及缠针、乱针、长短针等,多以挑、压、镶等工艺结合,根据图案色彩的需要,以红、白、青、绿、蓝、黄等线交替使用,图案纹,饰有较为形象的动物、植物、山水、天象和抽象的各种几何形图纹。
习俗
节庆习俗
火把节是彝族传统节日中较古老的,也是最盛大的节日,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开始至六月二十六日结束。东川每年过火把节,规模最大的为阿旺拖落村的场子。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全镇各族群众都换上节日盛装,赶往山上。文艺演出过后,火把节便进入一个小高潮——斗牛。
“密枝节”是彝族以独特的方式缅怀和再现祖先曾经生活过的古老社会形态,密枝林是神圣不可冒犯的圣境,不准在密枝林中伐木折枝,不准在林中放牧、捕猎。祭密枝头天,全体司职人员到密枝林清扫干净,请毕摩念经,驱赶不吉利的东西。节日活动完全在密枝林中举行,天色大亮,全体人员开进密枝林,入林后即各尽其职。长岭子地区密枝节习惯于每年春耕播种之前,一般过三天至七天。活动前两天一般是打扫卫生,其余的日子或相邀上山狩猎,或结伴下河捕鱼,唯不准下地务农。妇女们可做针线活,浆洗衣物或者料理家务,亦不准下地干农活。
婚庆习俗
东川境内拖潭村彝族保留有公房习俗,姑娘至14岁成年后,晚上要离家到公房去参加彝族的社交活动,公房是彝族年轻人唱歌跳舞的固定场所,在这里遇到心仪的对象才可以进入谈情说爱的阶段。
民族服饰
黑彝多穿细布、土布,白彝、干彝多穿自织麻布。男子青布缠头,身着黑色大襟衫、白色围腰,穿青色或白色麻布裤,披毡衫或羊皮褂,终年赤足。妇女穿青色或蓝色土布大襟衫,罩青色或白色麻布褂,腰缠宽五寸、长二丈的白色羊毛裹肚围腰,佩戴银、铜手镯及大耳环,多赤足。未婚少女穿白色麻布筒裙,发辫盘于头顶,用青布或花布作圆盘套头;已婚妇女穿花色麻布百褶裙,裙边镶各色穗子,包头。法者干彝女子善用火草叶编织。
饮食
东川区山区居民以玉米棒、阳芋、荞麦为主食,坝区以稻米、包谷、红薯为主食,有东川面条、破酥包子、滇味炒面、东川糍粑、鸡丝凉卷粉、包谷粑粑等特色美食。
开花洋芋
东川洋芋是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的特产,东川洋芋淀粉含量高,开花洋芋主要产自李子沟村,该洋芋皮红,蒸煮后肉质金黄,外沙里糯,口感甘沙,味道绝佳,其营养丰富,尤以粗纤维、蛋白质、铁、维生素c、B1和B2的含量丰富,被誉为“东川大洋芋”。
东川卷粉
东川卷粉,采用米淘洗干净,浸泡数小时后带水磨成浆,放入特制的蒸屉摊薄蒸熟,晾凉后取出卷成筒状,食时用刀切成块,放入碗中待用,凉卷粉软糯、滑爽,咸鲜带酸甜微麻辣,此小吃多于夏季流行。
地方特产
东川面条
东川面条,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东川面条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生产环境及水资源的特殊性,所加工的面条具有清洁卫生、外观整齐、无色素和不含添加剂等优点,筋骨好、久煮不烂、面汤清亮。2015年8月1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东川面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东川大洋芋
东川大洋芋,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开花薯1号和开花薯2号(绿树阳芋)为主,其中开花薯1号:扁圆型,红皮病深黄肉,顶端芽眼凹陷,蒸煮表皮开裂(开花),洋芋风味浓香,口感酥沙。开花薯2号(绿树洋芋):扁圆型,黄皮黄肉,顶端芽眼凹陷,蒸煮表皮开裂(开花),洋芋风味香,口感沙面。干物质含量≥18%,总淀粉含量≥10%。
传统村落
碧谷街道汪家箐村坐落在海拔2400米的汪家箐,因汪姓人家居在山箐里而取名汪家箐,截至2023年8月,全村共有104户人家,417人,以汉族为主。全村呈块状聚居在山箐以南的半坡山坳,村内石板房依山势、地形搭建而成,房屋间间相接、排排相联,形成了一定的建筑规模,以石块砌墙,石板盖顶,条石铺路,采石制石凳、石磨、石臼,石床、石枕、石灶等,整个村落房屋、街道、生产工具、生活用具都是用石头和石板制成。2014年,汪家箐村被列入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风景名胜
综述
东川区境内有红土地旅游区、东川大峡谷运动康养旅游度假区、格勒湖旅游区等旅游景区,1个云南省乡村健康旅游目的地示范点,1个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3个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村,2个省级旅游名村,3个省级森林乡村。
重要景点
红土地旅游区
红土地旅游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以北偏东方向,昆明市东川区红土地镇,因土壤里含铁、铝成分较多,形成了绚烂夺目的色彩,是云南红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每年9~12月,当地农民在近百里土地上辛勤耕种,已开垦的土地和已经种上小麦等农作物,与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水彩画,景象壮观。
牯牛山景区
牛山,古称福在山,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东部。牯牛山主峰有两座山峰,其中最高峰海拔4017米,是乌蒙山最高峰。仰望山峰,酷似两只犀利的牛角直刺天空,护佑着东川大地,牯牛山也因此而得名。景区有紫霞宫、翠玉坡、升仙台等景观。
著名人物
对外交流
由上海市普陀区对口帮扶东川区,截至2022年,上海市普陀区已派出第十一、第十二批普陀援滇干部人才赴东川区。
重要荣誉
2020年2月,东川区入选2020中国美食百佳县市、2020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7月,东川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3月,东川区被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评为2020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2021年8月,东川区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乡村振兴局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22年5月9日,东川区入选第五届云南省全国文明城市候选名单。
参考资料
Discovering the beauty of our motherland from 400 kilometers above the earth.央视网.2023-08-12
东川概况.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1
东川区情(2022年).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09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8-11
东川区2022年常住人口基本情况.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0
2023年东川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1
全力推动东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昆明市人民政府.2023-08-11
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1
东川区“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0
走进东川支线.昆明铁道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1
东川区情简介(2021年简版).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1
“国际博物馆日”流动展览进校园活动 .昆明市东川区第一小学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1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云南省人民政府.2023-08-11
昆明市省级文保单位名录表.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8-11
喜讯!东川彝族口弦入选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潇湘晨报百家号.2023-08-11
昆明市东川区概况(2021年).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1
昆明统计年鉴-2021.昆明市统计局.2023-08-12
东川区“十四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0
东川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1
综合查询.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8-11
东川地名的由来.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2023-08-10
铜都东川的历史足迹与不凡成就.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09
东川历史.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09
城市水厂一览表 (2023年).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0
公益诉讼筑牢水利工程“安全坝”.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检察院.2023-08-11
东川区水井山水库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昆明市人民政府.2023-08-11
昆明市东川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数据公报.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1
东川区情概况(2022年).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25
东川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25
东川区林业和草原“十四五”发展规划.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0
昆明市都有哪些自然保护区?详情看这里→.掌上春城百家号.2023-08-11
「聚焦COP15」滇中天然物种基因库:轿子山自然保护区.中国青年报百家号.2023-08-11
东川区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2021—2025).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0
牵线搭桥助招商 实地调研促振兴.中华工商网百家号.2023-08-10
昆明市东川区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东川区人大常委会 .2023-08-10
东川区政府领导.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0
政协昆明市东川区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召开第十一次(扩大)会议暨全体委员情况通报会.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0
东川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东川发布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1
东川区2023年常住人口基本情况.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4-05-24
主动对接争取支持 推动东川区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东川统一战线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0
宗教活动场所基本信息.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2023-08-10
东川区“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0
东川区“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0
东川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3-08-10
“小产业”做出“大市场”!东川区不断壮大“家门口”的富民产业.云南省乡村振兴局.2023-08-11
全面发展养殖业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东川三农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1
昆明市东川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4-07-11
昆明市东川区概况(2019年).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1
东川区:稳增长 稳就业 促转型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昆明新闻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1
东川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4-08-01
云南东川产业园区“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0
东川产业园区获评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0
东川区2022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0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22质量年度报告.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23-08-11
东川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0
昆明市东川区人民医院简介. 昆明市东川区人民医院.2023-08-11
东川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使用情况报告.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0
(东文旅发〔2020〕22号)关于对政协昆明市东川区第五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第30号提案的答复.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1
昆明市东川区7个专家工作站通过“云南省基层科研工作站”设站审核备案.乐云网.2023-08-11
台站简介.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2023-08-11
人员组成.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2023-08-11
昆明市东川区概况(2020年).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1
东川区养老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09
东川区“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0
【好消息】东川开通客运站至昆明南部汽车客运站公交线路!.东川发布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1
投资12亿、占地1331亩!云南又一个机场要开建了!.云南信息报百家号.2023-08-25
昆明东川港客运码头主体工程基本成形.新华网云南.2023-08-25
未来水运可达上海!昆明东川港一期工程预计明年10月前完工.潇湘晨报百家号.2023-08-25
昆明市东川区交通运输局关于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昆明市东川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51100号提案的答复.昆明市人民政府.2023-08-11
行走东川 感受红土地的厚重与活力.多彩香江百家号.2023-08-25
昆明市市级文保单位名录表.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8-11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昆明市人民政府.2023-08-11
明清东川铜矿采冶遗址和铜运道路调查记.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2023-08-11
东川有个神秘的天空之城,宝藏无数!.东川报百家号.2023-08-11
【纪检人·镜头】天南铜都—悠久的古铜文化史.昆明市纪委市监委.2023-08-11
山海相连,共享美景!一起来打卡宜川“结对兄弟”东川的宝藏美景.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2023-08-11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到金沙江边,看树桔红军渡的新变化.掌上春城百家号.2023-08-11
东川树桔红军渡长征纪念馆一期项目建成.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1
东川玉碑地遗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23-08-11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昆明市人民政府.2023-08-11
关于东川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推荐项目名单的公示.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1
旅行指南,全新出炉 | 趣玩东川——阿旺欢迎您!(二).阿旺彝乡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1
走进东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川彝族文化密枝节.东川发布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1
东川美食排行榜 不服来战!.东川发布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1
【东川美食】吃货 ,东川懂你!.文旅东川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1
东川面条.新农村商网.2023-08-10
东川大洋芋.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信息查询系统.2023-08-10
东川扶贫信息【第二期】.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1
大自然的调色板 .经济参考网.2023-08-11
昆明市东川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十四五”专项规划.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2023-08-10
登顶牯牛山,一览群山小!.东川报百家号.2023-08-11
云南东川:雄奇壮观的牯牛山.新华网手机版.2023-08-11
乌蒙之巅——昆明东川牯牛山:全国罕见的距离城市最近、海拔最高的标志性山峰.昆明文旅百家号.2023-08-11
谢崇文.中国小康网.2023-08-11
杨振昆.中国小康网.2023-08-11
上海普陀区对口帮扶昆明三县区脱贫致富.云南网社会频道.2023-08-11
普陀区热烈欢迎、欢送第十一、第十二批普陀援滇干部人才.上海普陀党建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1
【小康榜】“宫小主”2020中国美食百佳县市.小康杂志社.2023-08-10
【百县榜】择一城终老,你会选择哪里?“2020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出炉.小康杂志社.2023-08-10
【百县榜】郡县治,中国榜——中国县域发展榜启动.小康杂志社.2023-08-10
四部门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国家文物局.2023-08-10
农业农村部 应急管理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县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2023-08-10
甘肃23个!国家乡村振兴局重点帮扶县确定.人民资讯百家号.2023-08-10
第五届云南省文明城市候选名单公示.百家号.202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