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
李雄(274~334年),字仲俊,巴氐族,晋朝略阳临渭(今秦安县)人,西晋末益州流民起义领袖李特之子,十六国时期成汉开国皇帝,304~334年在位。
永宁元年(公元301年),李雄随父起兵于蜀,担任前将军。后打败荆州市孙阜援军,挽救流民政权于危亡。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李雄接替父亲李特和叔父李流为起义军领袖,率领流民军攻入郫城(今四川郫县),同年底用计攻克成都市,次年自称成都王,建元建兴。建兴三年(公元306年)李雄称帝,改元晏平,国号大成,定都成都,史称成汉。
李雄性宽简,虚己爱人,在位期间简刑约法,宽和政役,发展生产,年丰谷登;兴文教,立学官,使得境内安定;但因赏罚不明,行军无号令,用兵无部伍,给成汉政权留下隐患。
玉衡二十四年(公元334年),李雄头顶生疮逝世,享年六十一岁,谥号武皇帝,庙号李世民,葬于安都陵。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雄出生于晋泰始十年(公元274年),字仲俊,是流民起义领袖李特的第三个儿子,李雄身高八尺三寸,容貌俊美。少年时性格刚烈,时常周旋于乡里,得到周围有见识的人士器重。道家术士刘化预言说李雄仪表非凡,以后一定会成为人主。晋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 ,氐人齐万年造反,关西一带兵祸扰乱,加上遇到连年大荒,略阳、天水等六郡的百姓流亡、迁移,包括李特一家的氐族、汉族流民往南寻找粮谷而进入蜀地, 后来李特在蜀地起兵,任命李雄为前将军。
攻占郫城
太安二年(303年)二月十五日,李特在新繁镇(今成都新都区新繁镇)被益州刺史罗尚所杀。加上荆州市兵攻下德阳市(今四川遂宁),继任者李流心生恐惧,不顾李雄劝谏而向荆州兵前锋、建平郡太守孙阜投降。李雄则亲自率兵打败了孙阜的军队,同时,主帅、荆州刺史宗岱在垫江县(今重庆合川)病死,荆州兵退回荆州。李流非常羞惭,从此认为李雄的才能奇异,军中事务全部都交给李雄处理。六月,李雄率兵打败汶山知府陈图,攻占郫城(今四川郫县),后来在青城山隐士范长生的资助下,流民军重新振作起来。李流一向看重李雄有长者的德行,常常说能振兴家族的必定是李雄,告诫子侄们尊奉李雄。太安二年(303年)九月,李流病危,对众部将说骁骑将军李骧仁德精明,见识决断往往不凡,本来足以成就大事。但是前将军李雄英俊勇武,大概是上天的选择,可以一起接受前将军的命令,让他做成都王。不久李流去世,众部将共同推立李雄为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治所设置在郫城。
李雄让武都人朴泰假称当内应配合罗尚,诱骗罗尚来袭击郫城。罗尚派隗伯带兵攻打郫城,朴泰约定以举火为信号,李骧在路旁埋伏了军队,朴泰把长梯送出城外。隗伯的军队看到城中信号后便爬长梯登城,李骧则趁机发动袭击,大败隗伯。随后李骧一路追击,连夜赶到成都市城下呼喊万岁并假称已经攻占郫城,罗尚中计,李骧顺利进入少城,罗尚发觉自己中计后连忙退守太城,隗伯被李雄擒获,李雄没有杀他并将其赦免。
建立成汉
太安二年(公元303年)闰十二月,李雄攻打罗尚。罗尚的军队没有粮食,就留下牙门张罗守城,自己夜里从牛鞞水(今四川简阳市一段之沱江)向东逃跑。张罗打开城门投降,李雄进入成都后,因军队兵士非常饥饿,就率部众到郪县(今四川省三台县南江镇)寻求给养,挖掘野山芋当粮吃。蜀人流亡逃散,往东下到江阳区(今四川泸州市),往南进入七郡。李雄认为范长生有名德,且为蜀人所尊重,想要让他来当君主而自己做他的臣子,范长生没有同意。
永兴元年(公元304年),由于将领们执意请李雄即尊位,十月时,李雄便自称成都王,建年号为建兴,大赦全境,废除晋法,约法七章。李雄任命他的叔父李骧为太傅,兄长李始为太保,折冲将军李离为太尉,建威将军李云为司徒,翊军将军李为司空,材官将军李国为太宰,阎式为尚书令,杨褒为仆射。尊母亲罗氏为王太后,追尊父亲李特为成都景王。李雄认为李国、李离有智谋,有任何事都会先询问他们的意见再决定,于是李国、李离事奉李雄更加恭谨。范长生从西山乘坐素车来到成都,李雄在门前迎接,拿着表示礼节的手板,任命范长生为丞相,尊称为范贤。
建兴三年(公元306年),丞相范长生劝李雄称帝,于是李雄即皇帝位,改年号为晏平,国号大成,大赦全国。追尊父亲李特为景皇帝,定庙号为始祖,把母亲王太后罗氏尊奉为皇太后。加授范长生为天地太师,封为西山侯,允许他的部下不参与军事征伐,租税也都归他。
建国初,各位将领都倚仗李雄的恩德,互相争抢职位。尚书令阎式上奏疏,他认为如今国家的基业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将士们的班列位次有不同,便竞相请求设立官职,不符合典章旧制,所以应该建立制度来作为楷模法式。李雄听从他的建议,按照汉朝、晋朝的旧制,建立百官制度。
攻敌夺城
晏平二年(公元307年),天水市流民邓定、訇氐等人占据成固,进犯抢掠汉中,梁州刺史张殷派遣巴西知府张燕讨伐他们,邓定秘密派遣訇氐向李雄求救,于是李雄派太尉李离、司徒李云、司空李璜率领二万军队去救援邓定,大败张燕,张殷和汉中太守杜孟治弃城而逃。十几天后,李离等人带兵回师,把汉中百姓全部迁徙到蜀地。此前,饥荒瘟疫在南方连年爆发,逝者以十万计。南夷校尉李毅拒绝投降,坚决守卫,李雄设计诱惑建宁(今云南省)夷人去征讨南夷校尉李毅。李毅因病去世,城池被攻陷,杀死三千多名壮士,将上千名妇女迁徙到成都市。
晏平四年(公元309年)天水人訇琦等人杀了成汉的太尉李离和尚书令阎式,献出梓潼县向罗尚投降,成汉主李雄派太傅李骧、司徒李云、司空李璜攻打梓潼(今属四川),李云、李璜战败而死。当初,因成汉的巴西太守马脱杀害谯周的儿子,谯周的孙子谯登为报仇,在巴、蜀地区招募到二千流民进攻宕渠,杀了马脱并吃掉他的肝。随后谯登占据绵阳市(今四川绵阳),李雄亲自率兵攻打谯登,结果被谯登打败。罗尚派遣他的将领向奋在南充市(今四川南充)屯兵来威逼李雄,李雄率兵攻打向奋,但没有攻克。
晏平五年(公元310年),成汉太尉李国镇守巴西(今阆中古城),部下文石杀死李国,献出巴西投降罗尚。李雄率领众士兵退回欲攻打梓潼县,告诉他的部将张宝说:“你能攻下梓潼,我把李离的官职赏给你。”张宝于是杀人后逃亡投奔梓潼,訇琦等人都信任他,把他当作心腹。正遇到罗尚派使者到梓潼,訇琦等人出城送使者,张宝则在后边关团了城门,訇琦等人只好投奔巴西。李雄让张宝担任太尉。
李愚六年(公元311年),太傅李骧攻占绵阳市,擒获梓潼太守谯登。太保李始攻克巴西,杀死文石。于是成汉君主李雄宣布赦免境内罪犯,改年号为玉衡。谯登被押送到成都市,李雄想要宽恕他,但谯登宁死不屈,李雄将其杀害。
宽免降附
玉衡四年(公元314年),因流民势力杨虎、张咸相继投奔或将地盘送给李雄,李雄开始占有汉嘉、涪陵、汉中等地。李雄任李凤为梁州刺史,任回为宁州刺史,李恭为荆州刺史。李雄虚心而爱才,依据他们的才能安排职任,让太傅李骧在内管理教化百姓,李凤在外招抚怀柔,刑法政令宽大简明。李雄兴办学校,设置史官。减轻百姓赋税,成年男子每年每人交纳三谷,成年女子减半,病人再减半。每户的赋仅仅几丈绢,几两绵。另外李雄还减少劳役,对于新归附的人都免除徭役。当时天下大乱,而只有蜀地无事,谷物丰收,以至于门户不闭、路不拾遗,汉嘉的夷人首领冲归,朱提的审炤、建宁的都前来投靠成汉。但是,李雄滥封爵位,领导的成汉朝廷缺乏礼仪和官品,官吏缺少俸禄等级,并且他们还向百姓索取财物,军队缺少队伍建制,号令也不严。
玉衡五年(公元315年),汉大司马刘曜打败氐王杨难敌兄弟,杨难敌逃奔至昭化县,并派儿子来成汉作人质。 杨难敌逃奔到葭萌时,李雄的安北将军李稚给了他们兄弟优厚的宽慰,放他们兄弟回武都,但是杨难敌仗着地势险要干了很多不守法纪的事,于是李雄派遣李、费他、乐次、李敬等部将从白水桥进攻下辩,同时,征东将军李寿督统李琀的弟弟李攻打阴平来讨伐杨难敌。杨难敌派遣军队抵御他们,阻挡住李寿的军队,可是李琀、李稚可以长驱直入到达武街。于是杨难敌派兵切断他们的退路,四面夹击他们,俘虏了李琀、李稚,数千人死亡。李稚和李琀都是李雄的兄长李荡的儿子,因而李雄深切悼念他们,不断责备自己。
李雄派李骧讨伐越巂郡郡(今四川西昌市),越巂知府李钊投降。李骧向从小会进兵以攻打宁州(今云南省华宁县)刺史王逊,于是王逊让他的将领姚岳率领全部士兵迎战。李骧的军队失利,又遇到连日的大雨,于是李骧率领军队撤回,由于争着渡过金沙江,士兵死了很多。李钊到达成都市后,李雄给了他优厚的待遇,无论是朝廷的仪式,还是丧事的礼节,都由李钊决定。
确立储君
玉衡十四年(公元324年),李雄打算将兄长李荡的儿子——李班立为太子。但是因为李雄有十多个亲生儿子,群臣都想让李雄的儿子做太子,对此,李雄认为建立基业的功劳本该属于先帝,而兄长李荡是嫡亲血统,有品德且睿智,理应继承大统,但却在大业即将成功时死于战场,李班姿质仁厚,性情孝顺,好学并有所成就,以后必成大器。李骧和司徒王达认为李班不是亲生儿子,立为太子可能会产生篡位夺权的祸端,又以吴子和宋宣公的事例劝谏李雄再慎重考虑这件事,李雄没有听从,最后还是立李班为太子,李骧流泪感叹祸乱将从这时开始。
张骏致信
前凉文王张骏派遣使者送给李雄一封信,劝告他去掉皇帝尊号,附庸晋朝称藩属国。李雄回信称自己并无心做帝王,之前被士大夫们推举为王,于是想要成为晋朝有大功的臣子,退一步说也想成为守御边藩的将领,扫除边疆祸乱,让皇帝的天下保持太平安康,然而晋朝渐渐衰败,已经没有德望声誉。张骏十分看重李雄他的意见,不断派遣使者来往送信。巴郡曾在紧急情况下请求救助,说有军队从东面来。李雄说:“我曾经担心石勒跋扈,威逼侵犯琅邪,这一点我始终耿耿于怀。但没想到他竟然能够发兵,使人有欣然的感觉。”
张淳借道
因为中原地区祸乱丛生,死者众多,于是李雄频繁派遣使者进贡,表示想要与晋穆帝分割天下。张骏统领秦梁两地,在这之前,为了方便向京师报送表章,张骏派遣傅颖向成汉借道,李雄拒绝了这一请求。张骏又遣治中从事张淳向成汉表示归顺,自称藩属,以此为理由来借道。李雄称赞了张骏,夸其才能出众,英名盖世,所在之处地形险要兵马强盛,问及为何不在一方称帝的原因。张淳以世代先祖都是忠良之人为由,表明张骏并无称帝的心思,会继续拥戴朝廷。李雄为此感到惭愧,承诺如果琅邪能在中原使大晋振兴,他一定会带领部下助琅邪一臂之力。张淳回去后,向京师报送奏章,天子对此大加赞扬了他们。
逝世
玉衡十八年(公元328年)汉献王李骧去世后,李雄任命李骧的儿子李寿为大将军、西夷校尉。在此后几年间,派李寿先后攻陷巴东,阴平、武都,占有南中地区后,赦免境内罪犯。
玉衡二十四年(公元334年), 成汉主李雄头部生疮,身体原有很多创伤,等到病发时,旧伤痕全部化脓溃烂,儿子们都因厌恶而远远躲开,只有太子李班昼夜在身边侍候,不脱衣帽,亲自为他吮吸脓肿。李雄征召大将军、建宁王李寿接受遗诏辅佐朝政。六月丁卯(二十五日),李雄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在位三十一年。谥号武皇帝,庙号太宗,葬于安都陵。
轶事典故
生必大贵
李雄的母亲罗氏怀第一个儿子时,梦见两道彩虹从门口升向天空,其中一道虹中间断开,随即生下李荡。后来罗氏在去打水的过程中,忽然间像是睡着了,梦见大蛇绕在她的身上,随即有了身孕,但十四个月之后才生下李雄。罗氏制药常常说自己的两个儿子如果有一个先去世了,那活着的必定有大贵之相。最终李荡先于李雄死亡。
为母守丧
李雄的母亲罗氏去世时,李雄听信了巫师的话,觉得有很多忌讳,以至于不想让母亲入葬。他的司空赵肃劝告他应该深思熟虑,李雄才听从了。李雄想为母亲守丧三年,遭到群臣反对,但是李雄并没有听从。李骧想坚持反对李雄守居丧的礼节,询问司空上官惇的意见,上官惇认为尽哀即可,无需严格遵循丧服礼制。李骧看重任回处事果断绝决,而且李雄常常听从任回的建议,于是等到任回抵达后,李骧和任回一同去见李雄。李骧流着泪脱去头冠,坚持请求主公除去丧服。李雄随即大哭,拒绝了他的请求。任回见状跪着上前,以晋襄公系着墨出征,武王披着素甲检阅军队为例,劝谏李雄暂时割舍亲情,以国家大事为重,说完便强行扶李雄起来,帮他脱去丧服,让他亲理政事。
亲属关系
历代评价
李雄作为成汉的开国皇帝,唐朝史学家房玄龄在《晋书》中肯定了李雄建国的功绩:“天挺英姿,见称奇伟,摧锋累载,克隆霸业。”并将其比作孙权,但同时也指出李雄治国的失误给成汉政权留下隐患。在晋书中记载李雄缺乏经营国家的远见,虽为一国之君,却没有威仪,赏罚不明,在行军和吏治上都未建立应有的秩序,后期因遵循道德而将君位传给侄子,兵权传给外人,导致了国家不到十二年就覆灭。
东晋史学家常在《华阳国志》中也肯定了李雄将失败转为成功的能力:“特、流乘衅险害,雄能推亡固存。”同时也指出了李雄的失误“皇极不建”。
明代学者张大龄在所著的《晋五胡指掌》中将李雄评价为“不御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