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面积约205.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21.4%,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覆盖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江西省、湖北、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等11个省市。
长江经济带于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后确立了“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8年11月明确要求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区位优势,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自贸试验区长三角全覆盖,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融合,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截至2022年年末,长江经济带的GDP逐年上升,从2017年38.22万亿元,占全国的45.9%上升至2022年56万亿元,占全国46.3%。2022年,长江经济带地区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占全国的比重持续上升,区域内升级差距缩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各有发展。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位置境域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注入东海。长江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宜昌市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宜昌至湖口段为中游,长955公里。湖口县以下为下游,长938公里。长江水系众多,其中,流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45条,8万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赣江等8条,重要湖泊有太湖、巢湖、洞庭湖、鄱阳湖等。
长江流域,是指长江干流和支流流经的广大区域,共涉及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干流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湖南省、江西省、安徽、江苏省、上海市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支流展延至贵州省、甘肃省、陕西省、河南省、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福建省等8个省(自治区)。长江流域土地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8.8%。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4%。按上、中、下游划分,下游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面积约35.03万平方公里,占长江经济带的17.1%。中游地区包括江西省、湖北、湖南省三省,面积约56.46万平方公里,占长江经济带的27.5%。上游地区包括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四省市,面积约113.74万平方公里,占长江经济带的55.4%。
城市群结构
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状况形势严峻、长江水道存在瓶颈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区域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等。2014年,习近平在部署2015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争取2015年有个良好开局。至此,国家级三大发展战略浮出水面。
沿海主要城市
资料来源:
历史沿革
发展进程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意见》指出,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意见》明确,要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新增强动力、以开放提升竞争力,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高起点高水平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沿海沿江沿边全面开放,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长江经济带。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纲要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同时,《纲要》提出了多项主要任务,具体包括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构建东西双向、海陆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等。
空间布局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功能定位及各项任务的载体,也是长江经济带规划的重点,经反复研究论证,形成了“生态优先、流域互动、集约发展”的思路,提出了“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格局。“一轴”是指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市、武汉、重庆市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两翼”是指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提升南北两翼支撑力。“三极”是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发展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城市,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具体从城镇化而言,是要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龙头,以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地区为支撑,以黔中和滇中两个区域性城市群为补充,以沿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形成区域联动、结构合理、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格局。为此要发挥上海市、武汉、重庆市等超大城市和南京、杭州市、成都市等特大城市引领作用,发挥合肥市、南昌市、长沙市、贵阳、昆明市等大城市对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发展现代航运服务,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积极培育高端航运服务业态,大力发展江海联运服务。
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扎实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支持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以城市群都市圈为支撑的新动力源加快成长、城市群集聚程度和承载能力显著提升。自贸试验区长三角全覆盖,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融合,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七项重点任务
在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意见》中提出了七项重点任务。一是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二是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三是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五是培育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六是建设绿色生态廊道。七是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随《意见》还一并印发了《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建成横贯东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便捷高效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2016年,习近平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会上,他不仅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项国家级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更明确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
2018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方向。“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领导小组
2014年12月,中共中央成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组长,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担任副组长,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沿江11省市政府和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发展改革委。
领导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长江经济带发展,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多次深入长江沿线视察工作,多次对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掌舵领航、把脉定向。
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让长江经济带这条“巨龙”舞得更好,关乎当前和长远发展全局,要依靠改革创新,实现重点突破,保护好生态环境,将生态工程建设与航道建设、产业转移衔接起来,打造生态廊道,下决心解决长江航运问题,充分利用黄金水道航运能力,构筑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带动中上游腹地发展,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18年5月17日和12月14日,韩正副总理两次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人口
截至2018年,长江经济带总人口约5.99亿人,占全国的42.9%。其中,下游地区约2.25亿人,占长江经济带的37.6%。中游地区约1.75亿人,占29.2%。上游地区约1.99亿人,占33.2%。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约40.3万亿元,占全国的44.1%。其中,下游地区约21.15万亿元,占长江经济带的52%。中游地区约9.78万亿元,占24.3%。上游地区约9.37万亿元,占23.3%。
经济
在长江经济带地区,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三大国家级城市群。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中心区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心区范围包括长三角城市群26市及浙江省温州市,共27市。以下主要对应于国务院批复的规划区域,重点分析2019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发展特征。
资料来源:
主要优势
长江流域孕育了发达的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除沿海开放地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它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中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中国自2016年之后的15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应该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
资料来源:
战略定位
资料来源:
发展目标
2030年发展目标
水环境和水生态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功能显著增强,水脉畅通、功能完备的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全面建成,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立,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经济发展更具活力、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示范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
2020年目标完成情况
经济
截至2020年12月,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从2015年的42.3%提高到2019年的46.5%,2020年前三季度进一步提高到46.6%。新兴产业集群带动作用明显,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均超过50%。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最高的前十五大省市中,长江经济带占了10个,而且多数城市的人均GDP超过10万元。2018年长江经济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3万亿元,增长7.4%。同时,《报告》提到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向好,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高。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提升,长江经济带的通用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比重从50.6%提高到52.1%。
运输
长江干支线高等级航道里程达上万公里,14个港口铁水联运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沿江高速铁路规划建设有序推进,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改扩建等一批枢纽机场项目加快实施。截至2020年11月,长江经济带铁路、高铁通车里程分别达到4.37万公里、1.54万公里,比2015年分别新增9120公里、7824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6.37万公里,比2015年新增1.55万公里。
贸易
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建设融合程度更高,上海洋山港四期建成全球最大规模、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集装箱码头,宁波舟山港成为唯一吞吐量超11亿吨的世界第一大港,中欧班列线路开行达30余条。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形成。2016年以来,长江经济带新增8个自贸试验区、24个综合保税区,2019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2万亿美元。
绿色发展
崇明区、湖北武汉、重庆广阳岛、江西九江、湖南岳阳结合自身资源和禀赋特点,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浙江丽水、江西抚州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南平市,在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征程中,绿色发展、践行“两山”理论已经成为该市发展的主旋律,他们的发展模式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发展样本。2020年完成沿江11省市63个城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排查出入河排污口60292个;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1372个黑臭水体完成消除96.7%;全面开展长江岸线清理整治,2441个违法违规项目整改完成98.9%;沿江11省市325个自然保护区,重点问题点位2547个,整改完成2324个;长江经济带9973个乡镇级集中式水源地和5318个千吨万人以上水源地均已全部完成保护区划定。
词语规范
2020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有关方面对61个常用关键词的英文译法及其中11个关键词的英文缩写进行规范。其中包括:长江经济带(YangtzeRiverEconomicBelt)缩写:YEB。
成果
相关活动
2018年7月20日,“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在“长江第一湾”——云南石鼓镇启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该主题采访活动旨在挖掘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的文化、民俗、历史传承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展示长江经济带上各省市的文化之美、生态之美、发展之美、建设之美。
影响意义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华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有利于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参考资料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基本情况.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2023-10-14
国新办公布61个重大国家战略常用关键词英文译法.新华网.2023-10-14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2023-10-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中国政府网.2023-10-1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新华社.2023-10-14
两会聚焦|长江经济带2022年高质量发展成绩单.中国长江号.2023-10-17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武汉上海重庆列为超大城市.武汉晚报.2023-10-14
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政府网.2023-10-14
习近平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立了个规矩.央视网.2019-07-27
江西融入长江经济带 突出昌九一体化核心地位.新浪江西.2023-10-15
一江清水向东流——云南丽江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新华网.2023-10-15
长江经济带.国际在线新闻.2023-10-14
长江经济带打造三大增长极 汉渝定位升格超大城市.21世纪经济报道.2023-10-15
习近平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19-07-27
让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综述.新华网.2023-10-14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报告(2019-2020).长江经济网微信公众号.2023-10-15
扎实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求是.2023-10-14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新华网.2019-07-27
国家GDP破百万亿——晒晒长江经济带“成绩单”.人民资讯.2023-1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局网站.2023-1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2023-10-14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人民网.202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