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佛坪县

佛坪县

佛坪县,古称“佛爷坪”。是中国陕西省汉中市下辖县,佛坪县位于陕西省汉中市东北部,介于东经107°41"至108°10",北纬33°16"至33°45"之间。截至2023年7月,佛坪县辖6个镇,44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总面积1279平方公里。

佛坪县地处中国自然地理之南北分界线的秦岭南麓,总体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春秋战国时期属汉中郡城固县(今城固县)地。爱新觉罗·旻宁四年批准设立佛坪厅。民国2年(1913)2月,佛坪厅改为佛坪县(为三等县)。1958年11月4日,佛坪县撤销。1961年9月,恢复佛坪县建置,县城复设袁家庄。1996年2月,汉中市地区改设地级汉中市,佛坪县属汉中市辖。2021年3月,因人口少,陷入“撤县风波”。

佛坪县古有傥骆、子午道,今有108国道、345国道和西汉高速公路穿越县境,西安至成都高速铁路在县城设站。佛坪县的主要产业为特色农业种植、养殖和全域旅游产业等。2022年,佛坪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42756万元,同比增长6%,三次产业结构比17.25:19.39:63.3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32元。

佛坪县虽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1.19%,因繁衍栖息着国宝大熊猫、川金丝猴而誉满国内外,2016年高铁开通后,佛坪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主要旅游景区有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坪峪景区等,同时还有古墓葬、古建筑等文物古迹。佛坪县被世界旅游组织认定为最具5A级生态旅游开发价值的地区,是陕西省首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县。

名称

佛坪县名由佛而起,很早以前,当地老百姓因在土里挖出二尊“佛爷”石像而将此地叫“佛爷坪”,“佛爷坪”原属西安市周至县厚子乡老县城村,几经区划建置,后称佛坪。爱新觉罗·旻宁五年(1825),清政府为了加强对开凿于汉魏时代、穿越秦岭天险的傥骆古道的管理,在此筑城建署,创建了佛坪厅。1913年,改厅为县。1925年,县城由北南迁,“佛坪”就成了秦岭以南一个县的名称沿用下来。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佛坪属汉中郡城固县(今城固县)地。

秦朝至隋朝

西汉时,佛坪属汉中郡安阳县地。王莽建立新朝后,属新成郡安阳县辖。成汉时,永和三年(347),成汉灭亡,佛坪归东晋。废兴道、蒲池县,属黄金县。隋代,地属黄金县地,归洋州(今西乡县丰宁)辖;大业三年(607),黄金县改属汉川郡辖。

唐朝至清朝

唐代,归属洋州黄金县。宋代,北宋乾清四年(966),黄金县撤销,并入真符县,归利州路洋州辖。

爱新觉罗·旻宁四年(1824),清廷批准设立佛坪厅。

道光五年(1825),废周洋县丞,割洋县东北部和周至县西南部,在原周至县厚畛子乡佛爷坪始设佛坪厅,属汉中府辖。

民国时期

1912年,佛坪厅仍属汉中府。

1913年2月,佛坪厅改为佛坪县(为三等县)。厅同知改称县知事。县衙改称县行政公署(简称县署)。袁家庄巡检改设袁家庄县佐。县署内设仍沿用清时的3班5房;县以下实行区、段、牌制,区设总办,段设承伸,牌设牌头。仍属汉中府辖。

1914年,陕西省废府设道,佛坪隶汉中道辖。

1926年,县城由佛爷坪迁至袁家庄,县署改名县政府。1927年,县知事改称县长。

1928年,省撤销道建制,佛坪县属省直辖。

1935年,陕西省政府下设行政督察区,佛坪县属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今汉中市)管辖。

1936年,县以下基层组织实行保甲制。县辖联保区,联保区辖保,保辖甲。

1940年,县以下联保区改为乡(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

佛坪县于1949年12月8日解放,同月29日正式成立佛坪县人民政府,属陕甘宁边区汉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县以下废除保甲制,实行区、乡、村制。

1950年,属陕南行政公署辖。1951年,属陕西省南郑区专员公署辖。1954年,属陕西省汉中专区专员公署辖。1955年4月,佛坪县人民政府改称佛坪县人民委员会(简称“县人委”)。1958年9月15日,县以下撤销区、乡、村建制,建立人民公社(简称“公社”)。

1958年11月4日,佛坪县撤销。所属公社分别由洋县石泉县县、周至县辖。1961年9月,恢复佛坪县建置,恢复县人委。县城复设袁家庄,仍属汉中专区专员公署辖。

1968年7月31日,佛坪县县级以下各公社相应成立革命委员会。县革命委员会隶属汉中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9月,县林业局申报成立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次年正式成立,设管理局及保护站,隶属国家林业部。

1981年1月,县革委会更名为佛坪县人民政府。

1984年1月1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佛坪县委员会成立。5月,改公社为乡,公社管理委员会改称乡人民政府。同时,佛坪县志编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成立,开始编纂《佛坪县志》

1990年,佛坪县设1镇10乡(袁家庄镇、龙草坪乡、长角坝乡、东岳殿乡、西岔河乡十亩地乡、大河坝乡、石墩河乡、陈家坝乡、栗子坝乡、岳坝乡),59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268个村民小组。

1996年2月,汉中市地区改设地级汉中市,佛坪县属汉中市辖,至今不变。

2010年,佛坪县共辖4镇5乡,59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263个村(居)民小组。

2011年,撤销佛坪县栗子坝乡、岳坝乡合并设岳坝镇,撤长角坝乡设长角坝镇,撤石墩河乡设石墩河镇,撤十亩地乡设十亩地镇。

地理

位置境域

佛坪县地处中国自然地理之南北分界线的秦岭南麓,位于陕西省汉中市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7°41"至108°10",北纬33°16"至33°45"。佛坪县东接安康市宁陕县、石泉县,北临周至县太白县,西南接洋县。佛坪县总面积1279平方公里。

气候

佛坪县由于东西向秦岭主脊的屏障作用,使县境气候明显区别北坡,为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地带。境内山清水秀,气候温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6℃,年平均气温最高13.6℃,年平均最低气温11.1℃。年平均降雨量938mm。年最大降水量为1356.4毫米;最少降水量680.9毫米。年平均日照1819.5小时,占年可照时数的41%;春季多大风,少雨,气温回升慢,大风日数占年总数的39%;9~10月易出现秋淋,民间素有“十年九淋”之说。总辐射以夏季最多,达37.31千卡/(cm)2,占年总量的35.5%。

地质

佛坪地处南秦岭海西褶皱带和杨子准地台两大地质构造单元的交接部位,以南部水田坪村附近的深大断裂为界,前者居主体。总的构造特征是:褶皱、断裂发育,侵入岩广泛出露,构造形态多不完整。区域构造线以近东西向为主。

地层

佛坪县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震旦系、寒武—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露震旦系下统跃岭河群,上统陡山沱组、灯影组。寒武—奥陶系为尚未划分的跨系地层单元,分布于长角坝乡的两河口—龙草坪一带。下部为石墨石英岩、石墨长英变粒岩及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石墨透闪透辉岩;上部为石墨百云岩夹大理岩、白云岩及角闪片麻岩、石英片石等,厚约136米。志留系下统区内仅出露下统地层。主要分布于两河口的东、南侧至岳坝一带,以及十亩地、大河坝、界树梁等地。主要岩性为含石墨石英岩、变粒岩夹云母石英片岩、片麻岩等。厚度大于140米。泥盆系中统分布于十亩地案板沟及雄黄沟口以西、界树梁以北地区,不整合覆于志留系下统之上。岩性为白云质泥质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灰岩、板岩夹砂岩、千枚岩及大理岩、泥质灰岩等。

地质构造

佛坪县地跨秦岭梁褶皱带、佛坪褶皱带和米汉元台凸3个次级构造单元。秦岭梁上古褶皱带为黄柏原上古褶皱带的一部分,因岩体侵位,为一构造形态不完全的向斜构造,由上古生界地层组成。主要断裂有雄黄沟脑北西向和界树梁北侧北东向两组。县境仅跨米汉元台凸单元的东北角边缘,以大断裂与南秦岭海西褶皱带分界。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该区内发育晚古代花岗石辉长岩等。呈北西~南东向延伸的一组断裂,对槽台发展、岩体侵入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形成于前震旦纪,具有多次活动的特点。县境内侵入活动十分发育,岩浆岩广泛分布,以中酸性岩为主。侵入活动有晋宁、海西、印支、燕山四期,其中以中生代印支期酸性侵入活动规模最大。

地形地貌

佛坪县地处秦岭腹地,总体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县境北界秦岭主脊自西而东有黄桶梁、光头山,为南北坡分水岭,亦为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东有天花山、老庵子;西有烂店子梁、观音山;中部有鳌山、文观庙梁蜿蜒伸展,接连娘娘山主峰,构成倒挂的“山”字型骨架,形成低山和中山的高程差异,县东西两半以山相隔,汇集为金水、椒溪两个水系。蒲河系过境水,与椒溪交于三河口。三条河道纵贯全县。山体多呈中切峡谷,沟壑纵横,群峰四起。河沟两岸分布大小不等的洪积、冲积、淤积台地,地势较平坦,为基本农田的分布区。

水文水利

河流

佛坪县河流属长江水系汉江支流。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77公里。县境内共有大小河溪24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溪47条,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5条。属汉水一级支流1条,二级支流13条,三级支流20条。总长984.2公里,总流量为11.762亿立方米。

金水河位于佛坪县西都,属汉水一级支流。因下游沙内含金,农民常在金水河口淘金,故得名。发源于岳坝乡的光头山南坡,在县境流程52公里。流域面积507平方公里,较大支流有:西河、新店子河、东河、吕关河等小溪。

椒溪河属汉水的二级支流,子午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龙草坪乡的北庙子,该地原有花椒树林,产白花椒,故得名。县境内流长80.5公里,流域面积592.1平方公里,较大支流有:大东河、沙窝河、小东河等小溪。

蒲河系汉水的二级支流,子午河的一级支流。因上游盛产蒲木,故得名。县境流程22公里,流域面积123.15平方公里,县境内主要支流有养马沟、三河沟、文家沟、三郎沟、枸园沟、石桥沟、金竹沟、石墩河等小溪。

水利

1949年12月8日以来,佛坪县修水塘建水库20余处,年可蓄水100万立方米以上,调节水资源防止大量流失。利用主要河道的自然落差,修建县、乡、村水力发电站,发挥了水能资源优势。 

土壤

佛坪县的土壤分为水稻土、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潮土、亚高山草甸土6个大类,15个亚类,29个土属,11个土种。因受亚热带季风气候控制和县境内山地气候影响,佛坪县土壤类型的分布具有水平带状分布和环状半环状立体式分布相间的特点。黄棕壤和棕壤是佛坪县的主体土壤,分别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8.93%和48.41%。以水平地带分布的黄棕壤为基带。同时,随山地起伏,各地又相间着垂直性环状半环状土壤分布。一般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为黄棕壤;1500~2300米区域为棕壤;2300米以上地区为暗棕壤;2700米以上山源带分布有少量高山草甸土。区域性土壤有水稻土、淤土,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河谷两岸及坡麓。水稻土与黄棕壤中的亚类黄褐土构成佛坪县主要农耕土壤。其余为自然植被下的自然土壤。

自然资源

矿物资源

佛坪县境内有铁、金、铜、、、钒、石墨、刚玉白云母褐帘石蛭石长石、石英石、蓝晶石方解石晶体、粗粒白云大理石、大理岩、花岗石、稀土元素等20种矿藏资源。其中部分矿品位较低、储量较小、不宜大规模开挖。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佛坪县有耕地1334.19公顷(20012.85亩)。园地1104.68公顷(16570.2亩)。林地120782.66公顷(1811739.9亩)。草地114.03公顷(1710.45亩)。湿地80.07公顷(1201.05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80.14公顷(11702.1亩)。交通运输用地585.62公顷(8784.3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644.94公顷(24674.1亩)。

森林资源

截至2023年9月,佛坪县山大林深,境内林地面积占全县面积的80%,全县境内森林覆盖率率91.19%。木类有柏、松、枣桦等。西北部为原始森林区,森林植被保持完整,许多濒危、古老或具有“活化石”之称的植物在这里得到庇护,如:独叶草桃儿七属延龄草秦岭冷杉、太白红杉等。

生物多样性

植物

佛坪县境内共有植物5门180科1603种。其中,地衣类5科12种;苔藓植物20种30种;蕨类24科71种;裸子类6科20种;被子类125科1470种。这些植物中,药用植物904种;纤维类植物98种;糖及淀粉类植物130种;油脂及芳香油类植物248种;科类植物100种;观赏类植物370种;其他类植物136种。参照国家环境保护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85年10月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境内有保护植物23种。其中二类保护植物有连香树星叶科杜仲、银杏、独叶草秦岭红杉、狭叶瓶儿小草、大棵青杆山白树水青树10种,三类保护植物有秦岭冷杉庙台槭华榛金钱槭领春木水曲柳天麻、野大豆、厚朴、青檀、桃儿七属、银鹊树、延龄草13种。

动物

佛坪县境内采集收集到蝶类标本120种,虻类11种。其中有19种蝶和2种虻为陕西省最新发现。发现野生脊椎动物439种。其中鱼类55种,两栖纲15种,爬行纲27种,鸟类239种,兽类103种。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境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属、大熊猫、云豹、豹、虎、羚牛黑麂黑鹳金雕大鸨等10种。二级保护动物猕猴鳞甲目、豺、熊瞎子小熊猫属石貂黄喉貂水獭亚科大灵猫猞猁金猫小灵猫、林麇、普氏原羚鬣羚斑羚属岩羊、鸳鸯、鸢、赤腹鹰雀鹰松雀鹰、普通鵟、红信、大鵟血雉红腹角雉勺鸡白冠长尾雉、锦鸡、灰鹤、佛坪红翅绿鸠红角鸮领鸺鹠纵纹腹小鸮长耳鸮山瑞鳖大鲵属秦岭细鳞鲑等39种。

自然保护区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78年,是经国务院批准,在佛坪县境内建立的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27169.7公顷,区内森林覆盖率95%以上,区内竹类主要有巴山木竹、秦岭箭竹、龙头箭竹等,为大熊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其中秦岭箭竹为模式标本产地。区内植物共235科、755属、1583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10种。脊椎动物29目、82科、227属、338种:兽类68种,鸟类218种,两栖爬行纲38种,鱼类15种;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8种,二级保护动物39种。1985年在区内发现的棕色大熊猫丹丹”,被生物学界称为一大奇观而轰动国内外。其后,2次在野外拍摄到棕色大熊猫影像,2009年11月1日,科研人员又发现一只棕色大熊猫,至此,该区共发现4只棕色大熊猫。主要自然景观有火地坝瀑布、灯盏窝瀑布、黑龙潭瀑布群、三仙峰、鲁班寨、龟山等;主要的人文景观有骆古道遗迹、何氏民居等。2022年4月,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授予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自然灾害

佛坪县自有记载以来,自然灾害频繁,春季多旱,夏季多暴雨、冰雹,秋季多淋易洪,农作物多发生低温秋封,冬季偶有大雪新中国成立以前,人、畜易发瘟疫,禾稼多虫害。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人、畜医疗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治,加强农作物保护,人、畜疾病及禾稼病虫害减少;60年代起,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使农业小旱小淋不成灾,大旱大淋少灾害。1958年“大炼钢铁”,以及70~80年代因砍伐树木较多,水旱灾害加剧,应引以为戒。

水灾

佛坪历史上洪灾较多。1990年后,洪水灾害发生频率增加。1990年至2000年间,佛坪县境内发生特大暴雨4次,累计造成经济损失4000余万元。2000年至2010年累计发生10余次特大暴雨袭击,造成经济损失超过7亿元。2013年7月18日佛坪全县8个镇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全县共有6875人受灾,2015年6月28日佛坪县普降大到暴雨,造成该县直接经济损失1.699亿元。2021年9月26日,佛坪县普降大到暴雨。佛坪县7834人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56.05万元。

旱灾

佛坪县春旱(3~5月),平均2年1次,影响小麦生长及玉米棒播种;初夏旱(6月~7月上旬),平均6年1次,影响包谷生长及插秧;伏旱(7月中旬至8月),平均2年1次,影响包谷、水稻抽穗灌浆;冬旱(12月~2月),平均1.5年1次,影响小麦生长及阳芋播种。

1990年1至6月,全县因干旱缺水,1000余亩水田插不上秧,6000余亩秧田受旱,其中400多亩秧田重旱成灾。1992年6月,特大干旱,292.7亩秧苗缺水死亡,627亩秧田缺水,改种旱粮作物;2500余人、1000多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冰雹

佛坪历史上冰雹灾害较频繁,平均每年1.2次,发生于3~9月,4~6月最多。20世纪50年代,连年发生冰雹灾害,此后逐年减少。1990至2010年,只发生过一次严重的冰雹灾害。2000年6月16日佛坪县全县遭受冰雹、狂风袭击,造成经济损失600万元以上。

雪灾、霜冻和低温

春播期间(4~5月中旬)易发生连续低温(8℃以下),年均一次,造成水稻烂秧,小麦、油菜、果树减产,玉米棒缺苗。秋季(7月下旬~8月)低温(20℃以下),平均3年2次,易造成水稻、包谷秋封减产。

佛坪历史上,约10年出现一次雪、霜冻灾害。1990年后,只出现过一次较重的雪灾,1999年4月4日,全县普降大到暴雪,长角坝乡东河村积雪厚达10厘米,温度骤降,新发的树芽全部枯死,山茱萸等经济林木受损严重。此后,未出现过严重的雪或霜冻灾害。

大风、雷电灾害

大风平均每年22.4次,最多年111次,最少年4次,灾害性大风多发生在夏季,最大风速28米/秒,伴雷雨出现,阵性强,势力猛,常吹断玉米棒苗及树木,毁坏房屋。1990至2010年,只有1997年11月15至16日遭受特大风灾。全县损坏房屋2850间,砸伤13人,毁坏猪牛圈舍1340间,砸伤猪760头,损坏通讯线路135米,铁索桥3座。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7月,佛坪县辖6个镇1个街道办,4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5万,总面积1279平方公里。县政府驻佛坪县新街2号。

政治

佛坪县领导班子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佛坪县总人口3.5万,人口数量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时增加0.9万人左右。2010年每平方公里25人。2021年户籍总人口32360人。其中,男性17297人,女性15063人。乡村人口18206人,城镇人口14154人。

民族

佛坪县人口以汉族为主,汉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9%以上,少数民族不到全县总人口的1%。1955年后,全县已无原居少数民族后裔。后来的少数民族人口,或因干部职工工作安置调入,或因婚迁入。1990~1999年,全县只有回族6人,居住在县城。此后,由于外出务工、婚嫁和公务员招录,少数民族人口有所增加。2010年,全县有少数民族9人,其中壮族2人、彝族1人、土家族3人、仡佬族1人、羌族1人、侗族1人。

语言

佛坪置县较晚,且人口稀少。居民多来自四川省、湖北、湖南省、安徽、河南省等省及本县安康市紫阳等县,其方言常有浓厚的川、楚口音。又因佛坪大部地区历代为洋县所辖,故本地方言又受洋县话影响,形成两种方言并存且相互渗透的局面。按照语言分区,佛坪县方言均属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区。

宗教信仰

清代至民国时期,佛坪县境内居民多信奉鬼神,打猎、灾祸、节令、生产、疾病、丧葬等,多祈求鬼神保佑,灾避难。境内有寺庙多处,民国17年(1928),全县有佛教徒44人(男25人,女19人),道教徒34人(男23人,女11人)。27年(1938)英籍天主教传教士美生由洋县来佛坪传教,发展教徒,无人参加。1964年,全县有佛教徒7人(男2人,女5人),道教徒47人(男46人,女1人)。自60年代起,县内只有个别佛教徒。至80年代,民间尚有部分群众相信鬼神。

佛教

佛坪旧时佛教比较兴盛。民国及其以前,境内有石印寺、复兴寺、老庵寺、迴龙寺等多处佛教寺院。其中袁家庄镇肖家庄村的石印寺规模较大,分上、中、下三殿,总面积近50亩。在发掘遗迹中,曾出土铜镜、元宝、碗等唐宋时代生活用品,还有保存完好的部分地下暗洞,人称地窨。

道教

佛坪县无依法批准的道教活动场所。道教信徒极少,影响亦小,虽有少数信道者,也只是到汉中、周至楼观台等道教场所朝拜焚叩。属道教范畴的堪舆学和火居道,在佛坪民间有一定影响。

经济

综述

近年来,佛坪县发展“一旅二养三药”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已形成林下经济、药源基地、特色农业、农村电商、绿色工业、清洁能源、绿色食品加工业等产业体系,其中佛坪山茱萸、佛坪土蜂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佛坪县有10万余亩山茱萸年产量在1000吨左右,年产值达3000万元左右。截至2023年,佛坪县培育林下经济品牌企业3家、家庭农场5家、种植养殖大户30户。

2022年,佛坪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42756万元,同比增长6%,三次产业结构比17.25:19.39:63.3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32元,增长6.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39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21元。

根据2022年生产总值(GDP)数据,佛坪县经济在汉中市各区县GDP排行榜中位列第11位。

第一产业

截至2023年,佛坪县已形成特色农业种植、臻药种植产业、现代化养殖产业、冷水养鱼等产业集群。其中,通过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种植苍术白鲜皮、白芨、黄精丹炉焰等珍稀中药材,带动周边种植农户年均增收10000元。依托冷流水资源,发展鲟鱼鳟鱼冷水鱼养殖场11个,大鲵属养殖专业合作社13家。2022年村民各类养种植业,共养蜂300箱, 猪苓种植10.5亩,发展山茱萸、板栗垦抚管理1500亩,一户种植五味子5亩,六户共养鸡150只,一户养牛7头。佛坪县山茱萸种植已经发展成为佛坪的支柱产业。

202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4626万元。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42814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8553万元,林业产值1268万元,牧业产值10788万元,渔业产值1238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67万元。

第二产业

佛坪县工业在县域经济中所占份额相对较小,近年来佛坪县主要发展绿色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有绿色食品药品生产,特色旅游纪念品生产、山茱萸生产加工、“绿叶仙棕”工艺品加工厂等产业群,截至2022年,实现年度3000多万元经济效益、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

202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27677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577.5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8858万元,其中,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总产值7620万元。

第三产业

佛坪县依托山茱萸等优势资源,坚持“生态立县、林药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发展乡村旅游,举办茱萸花海踏春游等旅游节庆活动,拉动第三产业发展。已形成乡村旅游产业、大熊猫生态经济、康养研学、电子商务等为主要的新兴产业。其中佛坪县以发展猕猴桃采摘园、山茱萸观光、冷水稻观光园等乡村旅游产业,共带动195户,694人脱贫。围绕熊猫经济建成熊猫谷4A级景区,熊猫森林酒店、“十八谷”“秦岭四宝”、精品民宿等项目,实现日游客量达5000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63%。2022年,佛坪启动了“电商陪跑”计划,逐步开发出菌菇火锅底料、菌汤包、蕨根粉等产品,日均外发客单量增长到800件。

202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90453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243.8万元,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完成零售额22261.4万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104万元。全年接待游客225.0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5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佛坪县有普通中学2所(一个初中,一个高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10人,在校学生数1019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10所,小学专任教师172人,在校学生161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数量10所,专任教师47人,在校学生944人,惠普性幼儿园占比为100%。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佛坪县拥有1个医院,各类卫生、计生机构64家个,实有床位数162张。卫生技术人员290人,其中执业(含助理)医师87人,注册护士92人,药师(士)16人,技师(士)20人。2022年,佛坪县人民医院加盟陕西省骨科医疗集团,成为市红会医院协作医院,红会医院将落实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政策,从多方位对佛坪县人民医院进行帮扶,帮助佛坪县人民医院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7个,博物馆2个。其中图书馆、文化馆为国家三级馆。秦岭•佛坪博物馆是一个集科普研学、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秦岭人与自然博物馆是一座全面展示秦岭生物多样性的博物馆,被誉为西北标本第一馆。

体育事业

截至2021年,佛坪县于2011年8月建成了佛坪县田径运动场,同年10月在田径运动场东侧的秦泉西路建成了体育健身长廊,2014年10月建成了佛坪中学球类运动场,2019年9月新建佛坪县体育馆,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已实施了1个社区体育健身器材、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8个。2022年,佛坪县政府打造毅行健步走、职工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组织举办社区运动会,足球三级联赛、山地户外等活动。

人居环境

截至2022年,佛坪县森林覆盖率91.19%。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PM2.5平均浓度1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2天。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9.9%、96%,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单位GDP能耗0.2849吨标准煤/万元,降低率为4.742%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佛坪县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4168人,失业保险参保1951人,工伤保险参保3418人,生育保险参保2836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6501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100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101人。全县共有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1个,床位350张,年末在院人数286人。城镇低保人数278人,累计发放保障金208.49万元;农村低保人数1548人,累计发放保障金797.44万元;特困供养对象390人;优抚补助人数113人,发放抚恤金136.44万元。佛坪全县校园“一键报警”装备与公安全部联网,实现校园安全视频监控全覆盖。

交通

综述

佛坪地处陕西南部、汉中市东北部,古有“灙骆”“子午”道分别从境内西北、东南经过,道路崎岖,交通不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交通事业得到发展。距离西安市200公里,距汉中150公里,108国道、345国道、西汉高速公路穿越县境,西成铁路客运专线纵贯佛坪东西,并在县城规划区内建站,2016年建成通车后,到达西安只需40分钟,到达成都市只需2小时。融入“关天1小时经济圈”和“成渝2小时经济圈”。

公路

佛坪县村村通公路,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周边村镇形成公路交通网。截至2021年,佛坪县公路里程达757.952公里。公路运输总周转量下降0.2%。1967年12月西(岔河)大(河坝)公路(又称西汉高速佛坪连接线)建成通车,全长31.89公里。1971年7月108国道公路通车,境内长71.86公里。2007年10月西(安)汉(中)高速公路通车境内长8.88公里(主干道7.5公里)。2008年河口)陈(家坝)公路建成通车,全长22.65公里。

铁路

2016年,佛坪县西成铁路客运专线建成通车。全长658公里,在秦岭段隧道群长达110公里,最长的秦岭天华山隧道达15.98公里。铁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12.2%高标准建设的西成高铁站前广场、明清徽派建筑风格老街、西山公园、大秦岭佛坪博物馆、体育馆等,城投大厦、水务大厦、大河坝旅游接待中心等项目成为佛坪的新地标。

公共交通

截至2023年,佛坪县有8辆公交,9辆出租,为配合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佛坪县2021年共享汽车上线,地点在佛坪高铁站。为方便宁陕县石泉县旅客在佛坪高铁换乘,2023年4月25日又开行佛坪高铁站至宁陕县城、石泉两河镇的客车和公交车。

人文

综述

早在新石器时代,佛坪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商周秦汉,灙骆道和子午道相继开通,创造了佛坪的文明进步史,留下许多珍贵而厚重的古文化遗产。佛坪境内有16座位置重要、地形险峻,山顶筑有寨、堡的大山。这些山可谓一山一史、一寨一故事,反映了佛坪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历史。20世纪30年代,佛坪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向前、徐海东、程子华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佛坪战斗和活动过,留下“四打佛坪”遗址、上沙窝红军旧址、红军标语、无名烈士墓等诸多红色文化遗迹。佛坪境内口头文学(山歌、民间故事)流行较多,民间表演艺术风格粗犷古朴。新中国成立后,文化艺术事业逐步发展,文化设施不断增加。但由于长期形成的山区封闭的文化环境,本县与外地文化交流较少,文化基础薄弱。

饮食

佛坪县境内农村四季以米、面、玉米棒、黄豆、阳芋、红薯为主。中等人家一日三餐,有的食米饭,以面条为菜。喜以大块肥肉待客,客宴甚丰,每必劝酒至醉。婚娶喜事招待客人, “四品四盘”六座碗;白事(丧葬),“两品四盘”或“一品四盘”六座碗。宴席座次:老人或主客居上,长者或陪客左右,晚辈或相宜人下席;敬酒:先上,再左右,后下席。70年代以前,每到春季,粮食短缺,多有青黄不接者。高山地区以洋芋为主,常食洋芋蜂蜜糍粑;较多,以此待客。80年代后,粮食渐足,农民食用自给有余,城市居民开始注意生活营养。

佛坪县具有地方特色菜肴和知名小吃,主要有:佛坪三香、板栗焖土鸡、佛坪菜豆腐、佛坪热面皮、粉皮炒腊肉等。

佛坪三香

佛坪三香是佛坪县的传统名菜,已被列入陕西省名菜名录。由猪里脊肉、鸡蛋、黄花、木耳、玉兰片等做成。

板栗焖土鸡

板栗焖土鸡是以农家饲养的土鸡为主要原料,将土鸡肉切块,加板栗、酱、香料等用文火焖煮,鸡肉肥厚鲜嫩,板栗软面可口,香味独特浓郁。

佛坪菜豆腐

佛坪菜豆腐是将上好黄豆洗净、浸泡,打磨过滤后将制取的豆浆入锅烧煮,沸腾时用农家自制的酸水点制豆腐,在豆腐凝结前撒入青菜,豆腐凝结后将淘净的大米入锅用慢火熬煮,米粒黏稠软烂,豆腐青白相间,味道微酸,就青红辣椒、香菜等小菜食用,老少皆宜、养胃可口。

佛坪热面皮

佛坪热面皮是用优质陈放两年以上的籼米,泡24小时以上,洗淘干净后,打成米浆,加温水搅合成浆汤,舀进专用蒸笼的笼布上蒸至上气两分钟,蒸成薄软的片状,取出溜在盛好热汤的碗中,放入烫熟的配菜,便可食用。此为佛坪特色小吃,也是佛坪人的主要早点之一。

粉皮炒腊肉

粉皮炒腊肉是腊肉煮熟后切片,将用淀粉煎做而成的粉皮切成方形或菱形,与腊肉、辣椒等同炒,腊肉肥而不腻、香辣透亮,粉皮柔软鲜香,为佛坪农家招待客人传统菜肴。

习俗

传统婚俗

佛坪县传统婚俗一般要经提亲、合八字、看门户、订婚、迎娶等环节。新中国成立后,婚俗更新,不再发八字,提倡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婚事新办,取消繁琐礼节。嫁娶仍设酒宴庆贺,以待宾客,往往三日不绝。陪嫁物品多为新式家具,殷实之家有陪嫁彩色电视机等高档商品者。城镇机关干部职工多以茶、烟、糕点、糖果等招待来客,亦有备酒宴待客者,亲朋送礼金相贺。

丧俗

皋兰佛坪县旧时的丧葬程序一般为报丧、入棺、守灵、封棺、发丧、下葬、祭七等环节。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90年以后,丧葬之俗崇简。农村丧葬多沿用旧俗;城区机关干部、职工去世后,通过开追悼会(一般发丧前进行),献花圈、挽联寄托哀思,祭奠亡者。

民间艺术

耍狮子

耍狮子一般于农历破五节至十五日晚,县城及陈家坝、西岔河、大河坝、长角坝等集镇耍狮子。用竹篾及彩纸糊狮头,以布及麻丝作狮身,制作2~4只狮子,一人持狮头,一人作狮身,另一人扮笑和尚持拂尘在紧锣密鼓声中引逗狮子作各种翻滚腾跃舞姿,如“过天桥”“上木杆”“滚绣球”“翻天印”等。围观者多以花炮燃放助兴,谓“烧狮子”。“狮子”挨户到各机关单位及居民门前祝贺新春,主户则置烟、酒或“红包”(红纸内包钱)相酬谢。同时主户“摆阵”(即出字谜或哑谜、高难动作等),让舞狮主持者“破阵”,破阵之后才能结束耍狮,取得谢品。

彩船

彩船亦称“跑旱船”。一般于春节期间与“狮子”同行,也有单独耍彩船者。用竹篾及彩色纸扎制彩船,内一“船姑娘”与“艄公”动作相配合,在鞭炮和欢快的鼓锣声中,作启船、过街、刨沙、圆场、唤风、闯滩、上水等舞蹈动作。舞蹈动作完后,大河坝、陈家坝等地,有竹笛二胡三弦琴、小碟、木鱼碰铃、四页瓦等乐器伴奏,演唱腰鼓等小曲小调,如《绣荷包》《双探妹》《五更月》等。袁家庄等地只唱花鼓戏、八叉戏,锣鼓伴奏。彩船与牌灯、彩灯相配,船身及彩灯上写有“吉祥如意”“风调雨顺”“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太平盛世”等字。彩船在县城、陈家坝等地较流行。 

社火

社火亦称“哑巴戏”。清代至民国时,石墩河、大河坝、十亩地及陈家坝、袁家庄等地流行有地社火、平台社火,大河坝还流行高台社火。地社火:由一些10多岁左右的小孩扮演古典戏剧人物,在场地中作圆场舞步小跑,每场可演数折戏,一般在春节期间夜晚进行。平台社火。在方桌上固定站立2~4个着戏装、化妆的戏剧人物(一般由10岁左右小孩扮演),一次扮10多台戏,人抬戏桌,走街串户表演,一般在白天进行。高台社火,俗称悬台子,芯子社火,本县不多见,解放前袁家庄、东岳殿流行过。在方桌中钻一孔,竖贯一铁棒,铁棒上再横担固定铁棒,将六七岁小孩固定在铁棒立脚扶手上,然后按剧目着装,一般为2层,人上悬立人。这三类社火均选择秦腔剧目中的一些折子戏扮演,如《白蛇传》《五典坡》《送京娘》《保皇嫂》等。

高跷

高跷俗称柳木腿,白天进行。流行于袁家庄、西岔河、大河坝地区。表演者为10多岁的男女少年,扮演秦腔剧人物,一行几人到十几人不等。以三、四尺高的木棍绑在腿上,踩着木棍,边走边舞。民国时期,陈家坝高跷有“张果老拉驴上板桥”:一人扮演张果老拉驴,一人扮驴,用竹篾彩纸扎一驴套在扮者身上,踩着高跷,从尺多高的木翘板上通过,精彩而惊险,须技艺高者表演。

车车灯  

车车灯又称车舞,陈家坝一带流行。用竹篾彩纸扎制小推车,“车姑娘”坐其内,一人扮“丑角”拉车,一人扮“须生”老者推车,做推、拉车及上坡、下坡、平地推车等姿态,边舞边唱边走;旁有扮手持木棒、脚着麻鞋、以棉花团为耳环的“丑旦”老妪及担货担的驼背和尚,共同起舞逗乐。

蚌壳舞

蚌壳舞用竹篾彩纸扎成蚌壳状,由一姑娘扮蚌壳精,蚌壳可将扮者包裹其斗内,蚌内安小电珠,随蚌壳一开一合,电珠一明一灭,另有扮丹顶鹤及渔翁者,做蚌鹤相而舞,时而鹤以喙啄蚌,蚌夹鹤喙于壳,相持而舞,渔翁与蚌鹤共舞,取“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之意。舞间配以音乐或瑞安鼓词

双人抱跤

双人抱跤俗称二鬼扯蛋,流行于陈家坝、石墩河一带。用纸等物品制一假人头及两腿脚,一人抱在身上,成两人相抱状,在地上转滚扑卧撕打,滑稽可笑。

端公舞 

端公舞本为清代及民国时期民间迷信活动,流传较广。《佛坪厅志》载同知贾荣怀所作《佛坪竹枝词》中说:“见说端公颇不端,淫词兢唱跳神坛,巫风久染三巴俗,厉禁还须仗好官。”后演化为一种民间歌舞形式。以民间小调串编一些易上口的唱词,用迷信内容的舞姿,如启度、上坛、端花盘、过阴、查花树、耍坛、下坛等舞蹈动作。新中国成立后,端公舞渐无。

地蹦子

地蹦子从清代起,陈家坝一带逢年过节、婚寿喜庆节日,跳地蹦子以示欢乐。在家户堂屋门口或小院内,置一方桌为舞台,由二至三名化妆着戏装的艺人、在锣鼓管弦乐声中,站立台上边舞边唱花鼓、道情、端公、八岔等曲调,内容如《古老六说媒》《贾金莲赶船》等。亦有毗邻的几家同时开台演唱,隔街互唱互答,或戏唱骂打俏。

文物古迹

佛坪县境内的古遗址主要有聚落遗址、古战场遗址、古道遗址、军事设施遗址、桥梁码头遗址、水利设施遗址、寺庙遗址等,共34处。据统计,聚落遗址5处,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块土地上定居生活;古道遗迹14处,表明佛坪古代商贸繁荣,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军事设施遗址8处,最早可追溯到宋金时代,表明佛坪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本地居民具有骁勇善战的习性;寺庙遗址7处,多为清代以后的古建筑,规模不大,分布密度较大,表明宗教比较兴盛。

古墓葬

佛坪县境内有文化内涵的单体古墓葬58座(墓碑楼或碑刻47座),墓葬群11处(墓冢57座、墓碑楼或碑刻46座)。绝大多数是清代墓葬,宋代墓葬仅发现2座,均为普通墓葬。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分别是唐宜人墓、李文奇墓,均在长角坝乡境内。这些古墓葬,为研究佛坪的人口来源和当地的丧葬风俗提供了实物资料。

古建筑

佛坪县境内的古建筑主要有清代民居、寺庙、店铺作坊等类型,共28处。其中岳坝乡何氏民居建筑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是佛坪现存最古老、保留最完整的古建筑。现存寺庙10处(高桥村观音庙、狮子坝观山庙、下岳坝火神庙、大古坪关帝庙、东河台关帝庙、老庵村关帝庙、古墓岭庙、高桥村红花寺、孔家湾药王庙、上沙窝复兴寺),其中复兴寺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店铺作坊2处(大古坪造纸作坊遗址、石墩河供销社旧址)。古井1处(土地堂水井),在大河坝镇五四村三组。

石窟寺及石刻

佛坪县境内的石窟寺及石刻,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尤以女儿坝禁赌碑、十亩地禁诈乡民碑更具有历史价值。这两通石碑保存完整,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国家文物局印发《“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中指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文化自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增进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11月,佛坪县文化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初步确定1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建立相应的文本及录像资料。2009年7月,佛坪县政府公布“佛坪情歌”、“佛坪神仙豆腐制作技艺”、“手工弹棉花”为本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12月,汉中市人民政府公布“神仙豆腐制作技艺”、“手工弹棉花”为汉中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佛坪情歌

佛坪情歌是当地群众在劳动生产、生活中抒发情怀的歌曲,被当地人视为“爱情的灵魂”。1981年在《群众音乐》杂志上发表的歌曲《山泉流过青石岩》,以及许多唱红一时的民俗音乐体歌曲的主旋律,大都源于佛坪情歌。至2010年,传承人有苏发友、吴大明、孙召鼎等。

神仙豆腐

神仙豆腐是佛坪山区特有的一种季节性、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养颜美容的特殊功效。原料是神仙树(食虫类双翅六道木)和鸡骨头树(学名双楯木)叶,将树叶捣烂,去渣,放置锅内搅拌熬煮,凝成豆腐状半透明体,拌以调料,清香可口。制作流程属于传统工艺,所用加工器具多为原始木质器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神秘色彩。至2010年,传承人有覃成娥、高英等。

手工弹棉花

手工弹棉花自清道光初年由外地流民传入佛坪县。先用弹花弓将生棉花弹涨理顺,再制成棉被状,或装入棉衣。该手艺祖辈相传,满足人们制棉被衣物等生活之需,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吴长东为传承人,佛坪县城原老街设有弹花作坊。

特产

山茱萸

山茱萸是传统名贵中药材,又称枣皮、药枣、山萸肉等。《本草纲目》列山茱萸为滋补上品,云:“久服,明目强力长年。治脑骨痛、疗耳鸣、补肾气、添精髓、止老人尿不节。”有较高的药用食用价值。其味酸、涩,性微温,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之功效。

佛坪县是全国山茱萸三大栽培基地县、国家级山茱萸药源基地县、国家级山茱萸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山茱萸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山茱萸干果达1000吨以上。

野生板栗

板栗是中国特产的一种著名干果树种,栽培历史悠久。种仁含丰富的淀粉、糖和蛋白质等,是优良的“铁杆庄稼”,也是传统出口商品。佛坪以野生板栗为主,兼有人工栽培,所产板栗品质纯正,口味地道,为干果中之上品。

银杏

银杏是世界上现存的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为特产树种,被誉为“活化石”。银杏的种子俗称千年银杏树,用途广泛。种仁营养丰富,既是滋补食品,又是常用的中药,也是出口的土特产品,佛坪县野生银杏分布广泛,自90年代以来又大量引进良种苗木人工栽植。2019年3月12日,近200名机关干部职工在金家坪120亩的荒坡上种植银杏树5000余株。2008年,佛坪县仙果寺旁的银杏古树被列入《佛坪县古树名木保护名录》,成为自然文化遗产。

土蜂蜜

佛坪地处秦岭南麓腹地,花草资源丰富,中华蜜蜂养殖历史悠久。所产土蜂蜜色泽金黄、品质地道、口味独特,且纯净无杂。佛坪土蜂蜜入选省级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

风景名胜

综述

佛坪旅游资源优势突出。横亘中国南北的秦岭,恢宏巍峨,南北方交界的特殊区位和地貌,造就了佛坪奇美的自然风光。境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绿岭逶迤,河流缥碧,泉溪漱玉,山色水韵,奇幻无穷。,是被世界旅游组织认定为最具生态旅游开发价值的地区,是全省第一个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县。特别是“佛坪风光十二景”——狮子崖曦光、湘子岭匪寨、女儿潭碧波、佛光寺大佛、光头山杉林,药子岭牛群、天花山草甸、大坪峪猴戏、沙窝子茱海、灯盏窝叠瀑、鲁班寨佛光、大坪峪熊猫,勾心摄魄,魂萦梦绕,让人驻足回首,流连忘返。先后投入1.8亿元,开辟东河台—岳坝、凉风垭—大城壕等旅游环线,初步建成休闲观光、科考探险、宗教礼佛、国际观鸟、森林探秘等8条旅游线路,形成了“保护区有野生熊猫、景区有野化培训熊猫、县城有熊猫主题博物馆”的产品体系。

佛坪文化悠久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雷锲”先民活动,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秦汉傥骆古道、子午古道蔓境而过,佛坪成为商贾云集、多元文化荟萃之地,北方秦梁、南方楚蜀文化熏陶孕育了质朴阳刚、灵秀柔美的佛坪人民。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徐海东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战斗生活,留下光辉足迹,被誉为“革命老区县”。

佛坪熊猫谷景区

佛坪熊猫谷景区位于秦岭南麓腹地,陕西省汉中市东北部,紧邻108国道,距佛坪县城20公里、汉中市160公里、西安市170公里,为国家4A级景区。佛坪熊猫谷景区地处秦岭大熊猫走廊带和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境内,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景区内峰岭叠嶂,溪水清澈,奇石灵异,林木葱郁,山花堆聚,时而碧潭映石,时而飞瀑跌雪,时而曲径通幽,时而溪鸣鸟叫,使人心旷神怡。三叠泉、女儿滩、二龙戏珠、双心池等景点浑然天成,三圣峰、母女峰、栖云峰等天趣神功。大熊猫秦岭亚种野化培训基地中,大熊猫憨态可掬;金丝猴属大峡谷里,金丝猴群灵俏飞跃;锦鸡园内,红腹锦鸡环颈雉美丽惊艳。

大坪峪景区

大坪峪景区位于县城北22公里,地处陕西省龙草坪林业局辖区内,紧邻108国道。2008年,建成秦岭珍稀雉类百鸟园。2009年9月,县政府与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在景区内共同建立秦岭大熊猫野化培训基地,3只大熊猫入园训化,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大熊猫。2010年,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西北大学科研人员在景区开展秦岭南坡金丝猴属社群组织结构研究,实现野生金丝猴种群与游人的零距离接触,常年稳定有金丝猴70~140只。

秦岭人与自然宣教中心

秦岭人与自然博物馆又名秦岭人与自然博物馆,位于县城南端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院内,2004年3月建成开放。该中心占地1200平方米,有12个主题展区和1处模拟生境,展出秦岭野生动物姿态标本350余件,秦岭景观与生物多样性图片450余幅,陈列着世界唯一的棕色大熊猫丹丹”的实体标本,被誉为“西北动物标本展览第一馆”。199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列入全国首批“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环境科普教育基地”。同时是汉中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药子梁羚牛谷景区

药子梁羚牛谷景区在县城北约24公里,地处陕西省龙草坪林业局辖区,佛坪、周至县宁陕县三县交界处,海拔2548米,素有“秦岭羚牛村”之誉。在此可以看到成群的羚牛、高山草甸、原始森林、云海、佛光和山水瀑布景观。

沙窝乡村旅游景区

沙窝乡村旅游景区地处长角坝乡境内,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景区有奇石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李文奇墓、程氏古墓、复兴寺、红军旧址,红豆杉鲟鱼养殖基地、天生桥、大湾千亩山茱萸观光示范园、妖精潭等景点,沿途种植有向日葵、秋英、薰衣草等观赏植物。

瓦寨子白冠长尾雉观赏区

瓦寨子白冠长尾雉观赏区地处西岔河镇瓦寨村。有观赏鸟类—白冠长尾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游客在该区域能够比较容易观赏和拍摄到此鸟。

金水河、吕关河鸳鸯观赏区

金水河、吕关河鸳鸯观赏区地处境内金水河流域,在佛坪县西部的栗子坝乡境内。被誉为爱情鸟的鸳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冬候鸟,每年11月下旬从西伯利亚飞临此处,在河谷觅食、嬉戏,翌年3月中旬飞离。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中央人民政府.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8-03

佛坪县情.佛坪县情.2023-07-25

行政区划.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7-25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7-26

佛坪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8-16

联系我们.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7-25

佛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7-26

佛坪县志.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07-29

历史沿革.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7-27

“撤县风波”后的佛坪:牌照打菜照种,“我们有的,外面永远不会有”.腾讯网.2023-08-01

佛坪县狮子坝村:产业合作社培育“四大”支柱产业促农脱贫.佛坪县人民政府网.2023-08-10

冯永清调研脱贫产业发展.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8-10

佛坪:筑牢乡村产业振兴基础.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8-10

佛坪投资指南.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7-28

佛坪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7-26

综合查询.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7-31

陕西省发布撤乡并镇及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公告.中国政府网.2023-08-01

水资源.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7-26

矿产资源.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7-26

佛坪县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统计公报.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7-26

佛坪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7-27

佛坪县.佛坪县志.2023-09-11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2023-09-11

动植物资源.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7-26

全省首个!佛坪保护区被授牌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7-27

陕西佛坪暴雨造成经济损失逾千万 大熊猫未受影响.中国经济网.2023-07-31

暴雨致陕西佛坪4人死亡12人失踪 近两万人受灾.中国经济网.2023-07-31

佛坪:全力抢修水毁设施.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7-31

佛坪县镇(办)村(社区)联系方式.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7-26

“80后”搭档,惠理出任陕西佛坪县代理县长.今日头条-澎湃新闻.2025-03-01

县十九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三次主任会议.佛坪县人大网.2023-08-16

跟踪督办“掷地有声” 代表建议“花开有果”——佛坪县人大常委会督办代表建议工作侧记.汉中市人大常委会.2025-03-01

政协要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佛坪县委员会.政协佛坪县委员会.2025-03-01

汉中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7-27

汉中市佛坪县:秦岭深处的“生态卫士”.西部网.2023-09-11

佛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9-11

地理标志|佛坪:茱萸花开金灿灿 助农增收引客来.腾讯网.2023-09-11

佛坪:林下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新动能.汉中市人民政府.2023-09-11

汉中市各区县GDP排行榜-汉中十一个区县经济排名-汉中GDP最高的区县排名.排行榜123网.2023-08-16

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 陕西佛坪产业扶贫带动村民增收.人民网.2023-08-16

三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项目落地佛坪.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8-16

打好“熊猫牌”,念好“山水经”,走向“致富路”.佛坪县人民政府网.2023-08-16

陕西​佛坪10万亩山茱萸扮靓大秦岭 打造山茱萸产业链助推乡村振兴.腾讯网.2023-09-13

绿色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绿色工业类项目).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8-10

税惠助力点燃“熊猫经济”.税惠助力点燃“熊猫经济”.2023-09-13

佛坪县:以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腾讯网.2023-09-13

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佛坪县人民医院加盟陕西省骨科医疗集团.西安市人民政府.2023-07-28

佛坪县人民医院.健康网.2023-07-31

离开浪浪山,到佛坪清凉一“夏”.佛坪县人民政府网.2023-08-02

佛坪县体育设施建设情况.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7-27

佛坪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8-10

县教育体育局多举措保障校园安全.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8-10

佛坪县交通运输局系统2021年部门综合预算.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7-28

经济日报:西成高铁:穿越秦岭天堑.中国铁路网.2023-07-29

古道明珠.静美佛坪—西成高铁穿越秦岭的桥头堡.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8-01

佛坪(熊猫谷+新基地)攻略.微信公众平台.2023-08-01

高铁-自驾无缝衔接,网红共享汽车登陆佛坪!.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7-31

“相约秦岭”佛坪·宁陕·石泉公共交通专线开通啦!.微信公众平台.2023-08-01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8-01

山茱萸.三秦游.2023-08-01

山茱萸花开遍“佛坪” 讲不完的秦岭乡村助农故事.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8-01

野生板栗.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8-01

银杏.三秦游.2023-08-01

我县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8-01

山城秋色浓 银杏叶黄映古刹.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8-01

土蜂蜜.三秦游.2023-08-01

佛坪土蜂蜜入选.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8-01

佛坪旅游简介.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8-01

熊猫谷景区.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7-31

佛坪县荣获“省级森林城市”称号.汉中市城管委.2023-07-31

全国爱卫会关于2019年国家卫生城市(区)和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复审结果的通报.卫健委网站.2024-04-04

佛坪成功取得第一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区)创建资格.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7-26

佛坪入选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07-31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命名第一批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通报.陕西省人民政府.2024-03-27

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公布 广东5地入选.南方网.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