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碑刻

碑刻

位于镇海招宝山威远城内的七座碑刻,见证了明清时期的历史变迁。这些碑刻大多由当时的军政官员题写,内容涉及镇海口海防的重要性和抵御外敌的决心。每一块碑刻都是珍贵的书法艺术作品。1996年11月,这些碑刻连同其他海防遗址一起,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天清晏》碑

此碑为楷书,由明朝钦差督抚都御史苏茂相于明天启二年(1622)夏季所立。苏茂相,福建晋江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曾任刑部尚书。他在视察定海(即镇海)期间,目睹招宝山和金鸡山隔江相对,地势险峻,遂以此景为灵感,书写下“海天清晏”四字,并将其刻石立于招宝山顶。这一成语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欧阳熙碑,寓意“沧海波平、黄河水清、国内安定、天下太平”。

《撑半壁天》碑

该碑采用行书字体,由明朝镇浙都督何斌臣于明天启五年(1625)春季所立。何斌臣,浙江山阴人,以文武双全著称。碑文中“撑半壁天”一语赞扬了定海(镇海)军民在抵抗倭寇过程中展现出的英勇无畏精神。

《擎天鳌柱》碑

此碑同样为楷书,由明朝钦差镇守浙江省太子太保左都督郭钦于明天启七年(1627)冬季所立。

《天开图画》碑

该碑为行书,由明朝总镇两浙的太子少保杜弘域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春季所题。杜弘域,江苏昆山人,与其父亲、祖父均为明朝西北的著名将领。

《海天雄镇》碑

此碑为行书,由清代宁绍台道鄱阳县周彦于清爱新觉罗·旻宁十五年(1835)冬季所立。周彦,江西鄱阳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进士,曾在道光年间担任台湾府知府。碑文中的“海天雄镇”四字不仅赞颂了招宝山在海防中的重要性,也成为了镇海市的象征之一。

《永清四海》碑

该碑为行书,由清朝提督浙江省全省军务的欧阳利见于清光绪十年(1884)夏季所书。欧阳利见,湖南祁阳市人,光绪七年(1881)出任浙江提督,在中法战争中取得了镇海战役的胜利。

《天险崇开》碑

此碑为行书,由清代杜冠英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春季所题。杜冠英,安徽太平人,天宝诗人杜牧的后代,是一位著名的抗法名将。

参考资料

明清碑林.招宝山旅游风景区.2024-10-25

海天清晏,源自五代吴....新浪微博.2024-10-25

镇海口的1885,晚清最魔幻的时空.哔哩哔哩.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