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果老
张果老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的八仙之一,因年岁大,人称张果老,号通玄先生。在民间传说中,他常背负一道情筒,倒骑白驴,云游四方,宣唱道情,劝化世人。所乘白驴,日行万里,夜间折叠入纸,放入箱中,白昼以水之,还成一驴。
张果老的历史原型是道教丹道大师张果,据传,张果擅长法术,常隐居在恒州、中条山,往来汾晋之间。张果最初现于世间于武则天时期,武则天派人传召,张果却不肯面圣,并以诈死逃避。唐玄宗李隆基执政期间抑佛兴道,几次派人寻访张果最终如愿,唐玄宗欣赏他的法术,拜他为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张须陀回到曲阳县。唐玄宗李隆基敕封张果为仙翁,改邢州五峰山为张果老山,并为张果修建了一座栖霞观,改观后的山洞为仙翁洞。有人说他终老于恒山之中,也有人说他最终升仙。
唐五代关于张果老的传说形成了张果老法术故事的基本形态。在宋金之际,张果老就已经加入八仙行列。在金墓八仙砖雕中就能够看到张果老的形象,是以一个倒骑白驴的老道出现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张果老法术故事也在宋金时期获得了广泛的传播。明朝时期,吴元泰所撰《八仙出处东游记》记载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典故,其中张果老以纸驴投水中而得以渡海。清朝的《历代仙史》和《古今列仙通纪》记载了张果法术故事,情节均本《明皇杂录》并无明显变化。
相传张果老在恒山隐居潜修,留下了不少神话传说。2006年8月21日,张果老大型石雕像在北岳恒山主峰天峰岭镌成揭幕。广宗县县城西南13公里仁彰村仙人张果老墓,张果老山则位于邢台市市西部15公里处,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上榜单位,邢台古八景之一,邢台市文物保护单位、邢台市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
形象设定
形象
张果老容貌苍老,白头发、白胡子,头戴道冠,身着道袍,手拿扇子,左手持物,形似“鱼鼓”,常倒骑一白驴,日行万余里。
法器
毛驴
张果老倒骑白驴,不需要骑驴的时候,毛驴驴变成一张纸,可以折叠起来放在巾箱。要骑时,喷点水就可以骑。毛驴可以日行数万里,更可以飘洋过海,无所不能。
渔鼓
道教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他的法宝是渔鼓,渔鼓是用竹筒做的,最早相传是一头用鱼鳔蒙住的,所以叫渔鼓,相传张果老的渔鼓“频敲有梵音”,能占卜人生。
仙术
胎息术
民间传说中的张果老,据说擅长“胎息术”,可以累日不食,吃饭时只喝美酒,吞三粒黄色的丸子。
喷水成驴
传说张果老出行时常倒骑一头白驴,怀抱道情用的渔阳简板,日行万里,到了没目的地之后,将白驴像纸一样折叠起来放在箱子里,要骑时弄出来用水一喷就可以了。宋代《三洞群仙录》卷十五“柳融粉龟张果纸驴”条引《高道传》指出:“张果常乘一白驴,日行数百里,休则叠之,其厚如纸,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噢之,复成驴矣。”
人物原型
概述
张果老的原型是李隆基时代著名的道教丹道大师张果,据《旧唐书》《新唐书》《大唐新语》的记载,张果的活动范围在今大同市境,活动时间大约在武则天至唐玄宗天宝。张果兼修内外丹。张果的胎息功夫即属于内丹术的一种。此外,两次征召过程中,张果或佯死,或气绝复苏,均表明张果内丹功夫很深。张果吸食的三黄丸,乃是由雄黄、雌黄和硫作原料炼制而成,属于外丹术。张果受到唐玄宗的厚待,唐玄宗下诏赐以官爵;归山时,又赏赐绢帛并弟子;亡故后,又起造官观以示纪念。
真实的张果在金丹、胎息诸道术上造诣不凡,在道教理论尤其是哲学上有重要贡献。他留下内外丹道方面的理论著作《神仙得道灵药经》《丹砂诀》和《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等。其中《神仙得道灵药经》《丹砂几诀》等对后世的炼丹化学和制药化学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经历
唐玄宗召见
李世民、李治听说张果的大名,想请他去,张果不去。后武则天又派人请他,张果装死还是不去。据说到李隆基时,专门派通事舍人裴晤到恒山请他。裴晤一看张果,齿落发白,不像像得道的神仙,心里就有几分看不起,张果表面不动声色,与裴晤行礼方毕,突然两眼翻白,口吐白沫,一头栽在地上死了。裴晤这下吓得不轻,忙不迭地焚香诵念天子求道之意。一会儿张果醒来,裴晤不敢再提相请之事,赶快回去向玄宗报告。玄宗听说请不来张果,又命中书舍人徐峤带着盖有玉玺的亲笔信,秦铜车马奉迎,才把张果迎了过来。
玄宗见到张果后,疑惑张果是得道之人,怎么容颜衰老,张果就说自己大器晚成,得道时牙齿就掉得差不多了。如果皇帝不喜欢,就干脆把它们全弄掉得了,说完就用手把头发全拔光,又将几颗牙齿全都敲掉,搞得满口是血。李隆基一看大惊,赶快让人扶他去休息。过了一会,张果摇摇摆摆走了出来,相貌虽然没变,但满头黑发,一口整齐雪白的牙齿。
玄宗下诏赐号
有一次,唐玄宗要去咸阳市打猎,就请张果同去观看。捕获一头大角鹿,此鹿与寻常的鹿相比,稍有差异。厨师刚要开刀烹宰,张果看见了,就连忙阻止,说是仙鹿,已经有一千多岁了,当初刘彻元狩五年在上林游猎时,他曾跟随其后,汉武帝虽然捕获了此鹿,但后来把它放生了。玄宗不相信,张果告诉玄宗,汉武帝放生时,用铜牌在它左角下做了标志。于是李隆基命人查检,果然有一个二寸大小的铜牌,只是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玄宗又问张果汉武帝狩猎是哪年,张果老说已经过去八百五十二年。唐玄宗命人核对,果然无误。于是晓得张果是个千来岁的人。
张果老说自己是“尧时丙子年生”,又说自己“尧时为侍中”。唐玄宗总想知道张果老的具体年岁。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玄宗叫宫中方士邢和璞来测算张果老的岁数。邢和璞算不出来,最后无可奈何地上奏玄宗说:“此人没有寿限,不知是神是鬼。”
当时,宫中还有一个道士叫师夜光,据说有分辨人鬼的高术。这一天夜里,李隆基命张果老与自己同坐,然后召师夜光来察看。师夜光来到后,看了老半天,便大声问:“张果老怎么还不来呢?”说得座的众人捧腹大笑。张果老当时也笑着说:“师夜光只能见鬼不能见人!”
玄宗的疑问没有得到解决,,玄宗问有位叫叶法善的道士,叶法善自己一说就会死,要玄宗答应救他才说,玄宗同意了。叶法善说张果老是混沌初分一只白蝙蝠精。说完就七窍流血而死,玄宗按承诺请张果老救活了叶法善。
唐玄宗确认张果老的仙人身份,下诏就授他“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
拒婚回恒州
张果老住在东都集玄院内,不少朝臣来访问长寿仙道之事,其中最常来的要数秘书监王迥质和太常少卿肖华。
这一天,王迥质与肖华和张果老交谈得正起劲的时候,张果老突然发话道:“自古道:‘聚妇得公主,平地生公府。’真可敬可畏。”王、肖二人对张果老的说话正感到莫名其妙的时候,中官捧着圣旨来了,要皇妹玉真公主下嫁张果老。圣旨宣读后,张果老笑而辞谢;王、肖二人才恍然大悟刚才张果老说的没头没脑的话,更加敬佩他的未卜先知。
张果老辞婚不久,感到首都为是非之地,不宜久居,便上奏李隆基要求返归山林。
玄宗同意了张果老的要求,特派两个人做他的弟子侍候他,又赠他布绢三百疋,并命令沿途驿站,护送他到恒州蒲吾县。
天宝(公元742——756年)唐玄宗忽然心血来潮,又想起了张果老,立即派人到中条山召请张果老到京城,张果老一见来使,便倒地死去,两个弟子便就地将他入棺埋葬。若干年后,起棺迁葬时,开棺一看,棺内空空,才又知道他是成仙而去。后来,皇上下诏于此地建栖霞观以作祭祀之所。
著作
张果的有关著作,见载于志书和丛书中。《旧唐书》本传称张果著《阴符经玄解》。《新唐书·艺文志》载有张果著作六种:《阴符经太无传》一卷、《阴符经辨命论》一卷、《气诀》一卷、《神仙得道灵药经》一卷、《罔象成名图》一卷、《丹砂诀》一卷。《崇文总目》卷九著录《丹砂诀》一卷。《郡斋读书志》中的《大还丹契图》为张果所作。《王屋真人口授阴丹秘诀灵篇》反映了张果的丹道思想。《宋史》卷二百五著录张果《阴符经注》一卷、张果《紫灵丹砂表》一卷,《宋史》卷二百七著录张果《伤寒论》一卷。《明史》卷九十八著录张果《星宗命格》十卷、《文武星案》六卷。此外,张果还著有《道体论》《三论元旨·道宗章》等。
哲学思想
张果以道体论为中心的哲学思想。张果在道教理论上,其主要的理论贡献尚在对道教哲学的探索,尤其是对“道体”问题的专题研究达到当时的一流水平。
张果对道教哲学的探讨,留下的著作主要是《阴符经注》和《道体论》,而其精湛之作乃在后者。《道体论》分《老子道经上》《问道论》《道体义》三篇。但所论却集中在道与道体。形式为问答体,所论辩的问题环环紧扣,层层深入,有很强的逻辑联系。《道体论》一万一千言,提出和回答了道论中的一百五十来个问题,全面地探讨了道体的各种规定,从道与德、道体与物、道体与空间、道体与现象、道体与教化、道体与是非、道体与修道等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讨论。
《道体论》理论上的出发点,是《老子》中的《道经》,在《道经》中,又抽出道、德两个范畴作为入手研究之柄。
张果认为,综合一切空间和物质(“空无万有”的“混成之体”)与道是“亦一亦二”的关系。意即所谓混成,要在于收(综合、统摄)。收即包含多样性。而道之要在于“通”,通即没有内在的差异,所以二者为异。但通收二者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的,所以又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道、物之间的关系可说是物即是道,道即是物,那么道体能否从现象界去把握呢,张果认为这问题不那么简单。总之,道是非有非无,不受形质所拘,也不是名言所能把握(“妙绝形名”),但又是广包一切,无所不在(“体同万物”)。道体本虚寂,而圣人因机设教,有机则有迹。而修道者的入手之处则要“鄙粗迹显妙宗以可悟耳”。从有形有质隔碍之物,悟入无形无象妙极圆通的道体(“就隔辨通”)。渐此深入,达到玄之又玄的境界。这样张果又回答了“道”和“教”的关系,修道与合道的关系。
历史演变
身份地位的演变
在宋金之际,张果老就已经加入八仙行列,但在八仙队伍中的位置也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稳定。
在元代散曲中就发现邓学可《乐道》中有一支曲子《太平年》专咏八仙:“汉钟离原是个帅首,蓝采和本是个俳优,悬壶翁本不曾去沽油,铁拐李险烧了尸首,贺兰仙引定曹国舅,韩湘子会造逡巡酒。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度了数千年的绿柳。”可见,这支八仙队伍便没有张果老和何仙姑二人。但元代折子戏《张果老度脱哑观音》则已经将张果老纳入八仙授受体系。
明代的著述中有张果老因被度脱而加入八仙的说法。彭大翼《山堂肆考》指出:“拐仙姓李名孔目,有足疾,王母娘娘点化升仙,封东华教主,以铁拐一根,前往京师度汉大将军钟离权,后权封开悟传道帝君,洞宾度张果老度何仙姑,果老又度曹国舅。”在《东游记》小说中,作者也指出张果老“后隐于恒州中条山,得受宛邱、铁拐诸仙论道说法,往来汾晋间,长生不老。”不过,明代也有说法将张果老排除在八仙之外,如《三宝太监西洋记》以元壶子、风僧寿替代张果老、何仙姑。
法术故事的演变
自《大唐新语》《唐国史补》记载张果老事迹后,李德裕《次柳氏旧闻》、郑处诲《明皇杂录》、张读《宣室志》、李亢《独异志》、沈汾《续仙传》相继记载了张果老故事,体现出传奇化的色彩。后来的记载对原有情节作了改动,以增加其传奇色彩。比如《明皇杂录》《续仙传》将佯死情节改造为“须臾臭烂生虫”。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水成驴”“去发击齿”“预知尚主”“杯化道士”“屡试仙术”“辨仙鹿”“前身为白蝙蝠精”等传奇性情节,从而使得这一故事神仙化。唐代文人除了对这类传奇加以载录外,也纷纷作诗加以宜扬。《全唐诗》载顾况有“梨园弟子传法曲,张果先生进仙药”之诗句,贯休《遇道者》有“只应张果支公辈,时复相逢醉海隅”之咏叹。
经历唐宋时期的弘传,张果老法术故事已大体定型,并大量记载于宋金元文献尤其是宋金元类书中。并在宋金时期获得了广泛的传播。
张果老法术故事宋初类书《太平广记》记载了最完备的张果老法术故事,《太平广记》卷二二“罗公远”条引《神仙感遇传》《仙传拾遗》和《逸史》就记载了罗公远、叶法善和张果老等人的斗法故事。宋代《三洞群仙录》卷十五“柳融粉龟张果纸驴”条引《高道传》指出:“张果常乘一白驴,日行数百里,休则叠之,其厚如纸,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噀之,复成驴矣。”此外,《绀珠集》《类说》《古今事文类聚》《云笈七签》等类书也纷纷记载了张果老法术故事。
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张果”条的记载完全本自《明皇杂录》,但以异说的形式提供了两个新情节:一种是武则天征张果时张果佯死,“后隐于凤州,夏居豆积山,冬居篱篇山,明皇聘不至。”第二种是张果随陈峤到东京时,“其李隆基游温泉,幸东都”。
明代《仙佛奇踪》和《广列仙传》记载张果老法术故事,明代嘉靖年间的吴元泰所著的《八仙出处东游记传》(又称《上洞八仙传》,简称《东游记》)第一回开头那句话:“话说八仙者,铁拐、钟离、洞宾、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而铁拐先生其首也。”又据《东游记传》,八仙过海时,吕洞宾倡议说不得乘云而过,须各以物投水,乘所投物而过。于是,铁拐李投杖水中,自立其上,乘风逐浪而渡;韩湘子以花篮投水中而渡;吕洞宾以箫管投水中而渡;蓝采和以拍板投水而渡。其余张果老、曹国舅、汉钟离、何仙姑等各以纸驴、玉板、鼓、竹罩投水中而渡。终俱得渡海,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清代《历代仙史》和《古今列仙通纪》记载了张果法术故事,情节均本《明皇杂录》并无变化。
形象的演变
宋代,有关张果老倒骑驴的题画诗就已经出现:“云是尧时丙子生,狂踪怪迹恣幽情。拗驴面目不须看,一任骑来颠倒行。”宋朝范成大《吴船录》卷上记载宋代就已经有了张果老壁画,金朝元好问有《跋文献公张果老图》,金代张行中也有题画诗《右丞文献公所画张果像》,诗云:“古来人物画为难,惊见仙公树石间。莫把丹青齐右相,太平勋业在人囊。”在金墓八仙砖雕中也能够看到张果老的形象。
在元代永乐宫壁画《八仙过海》图中,张果老也身其间。从元代和明初的折子戏、散曲可知,张果老在八仙中的形象和他骑驴过赵州桥密切相关。元无名氏散曲《双调·水仙子》咏八仙,其中咏张果老曲辞云:“驼腰曲脊六旬高,皓首苍年纪老,云游走遍红尘道。驾白云驴驮高,向赵州桥城压倒石桥。拄一条斑竹杖,穿一领粗布袍,也曾醉赴蟠桃。”云子所作《中吕·迎仙客》咏叹张果老时,对其白驴加以描写:“混元初,张果老,白驴踏着虚空倒。”在杂剧《李云卿误上竹叶舟》中张果老自报家门云:“曾向赵州桥上过,世人传说到如今。贫道张果老是也。道号通玄子,贫道常骑一白驴,日行万余里。”《八仙过海》折子戏中可以看到:方巾、边道服、不老叶、执袋、缘儿、白发、白髯、驴扇。驴扇是一种象征性道具,《八仙庆寿》中有说明:“扮张果手拿扇子,扇上立一白驴上。”总之,八仙队伍中,张果老是以一个倒骑白驴的老道出现在人们的心目中的。
元胡祇著有《张果老匣出白驴图》、元范檀著有题画诗《题张果骑驴图》、明王直有《张果老赞》、明张宁有《李在张果老图为甥许璋跋》《张果对御图》《张果骑牛图》也相继出现。在所有的题画诗中,明僧庵的题画诗《题张果骑驴图》最具哲理:“举世多少人,无知这老汉。不是倒骑驴,凡事回头看。”这幅画在清代仍然存在。
八仙出现在绘画里,后来八仙就成为工艺美术的重要题材,凡瓷器、木雕、漆画、泥玩具、面人、刺绣、剪纸,无不有八仙。不但八仙的形象为人熟悉,就是他们所持的“道具”:汉钟离的芭蕉扇、吕洞宾的宝剑、张果老的渔鼓简板、韩湘子的笛子、蓝采和的花篮、何仙姑的荷花、铁拐李的呀呀葫芦、曹国舅的拍板。这八样东西成了八位仙人的代表。
张果老的著名故事是骑驴。他乘一白驴,日行万里,休则折叠之,其厚如纸,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馔之,还成驴矣。张果老和驴遂分不开了。单幅的张果老画像,大都骑驴。若是八仙群像,他大都也是地下走,因为画驴太占地方。别人都走着,他骑驴,也未免特殊化。单幅画张果老,往往画他倒骑毛驴。
相关传说
得道升仙传说
老子点化说
传说,在上古的时候,中条山腰的上庄有个山洞,山洞内住着一群蝙蝠,约有数百只之多,其中一只白蝙蝠,因受老子李的点化,吸食天地之间的灵气精华,历经万年的修炼,幻化成一位英俊的男子,他仁义善良,上知苍天理数,下懂民间巧匠之术,老子命其名为张果。张果的含义是:张开博大的胸怀和治世的法术,以练成道家的正果。因为张果经常赐善于人,又教人不淫不邪,不偷不贪,宽容大度,和睦相处,知荣知耻,帮人测定黄道吉日,求吉避祸,于是,人人都尊他为仙人。张果曾修炼过的山洞,自然也被人们誉为“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或“神仙洞”。后来,张果被菩萨封入八大仙之列,因他在八仙之中年龄居长,又被称为“张果老”。
吃人参传说
关于“八仙”的民间传说十分广泛,在淮北市文化传说中,张果老是烈山蔡里人。张果从小体弱,父母便把他送到了附近的大方寺,希望他在寺里修身养性,或许身体就强健了。张果到了大方寺,拜和尚普善为师,暮鼓晨钟,吃斋念佛,每天下山挑水。
有一天,张果在挑水回寺的路上,遇到一男一女两个孩童,两个孩子找他要水喝,张果就让孩子喝水桶里的水,奇怪的是,这两个孩子肚量很大,一仰头半桶水就下去了。张果只能挑着半桶水回去,当然,因为挑水太少被师父认为是偷懒,少不了责打。第二天,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张果只好如实把发生的一切告诉了师父。于是,普善就教给他应付的办法。当两个孩子俯下身子喝水的当儿,张果拿出师父给他的系着红绳的钢针,一下戳在男娃的屁股上,男娃站立不稳,一下子倒进了井里,女娃则逃走了。
张果把男娃从井中捞起来,带回寺里交给师父处理,师父让他支起大锅烧水,将男娃煮在锅中。原来,这两个娃娃不是人,而是千年人参,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普善师父交代张果后,就出门请客人了。眼看天色已晚,师父还不回来,张果饿了,锅里又飘散着阵阵香味,张果按捺不住,于是将人参娃娃捞出后吃掉,然后把锅里的水也给拴在旁边的毛驴喝了。
吃了人参的张果怕师父回来责打,一不做,二不休,索性骑上毛驴下山,匆忙逃走,由于走得急,驴子也是倒着骑的。当跑到老龙脊附近的一块平台上,张果和驴子腾空而起,得道升仙了。
如今,在烈山区烈山镇榴园村,有一口泉水从不干涸的井,叫“参井”,传说是张果老捞人参娃娃的井;还有一口“丹井”,传说是张果老成仙后,手指一指就出水的井;龙脊山天梯上还有一排脚印,是张果老走过的痕迹;张果老升仙的地方叫“升仙台”,还有张果老练功洞,毛驴打滚处等等与张果老传说相关的地方。
倒骑毛驴
传说张果老原先在朝为官,攒了不少银钱。后来他嫌做官不太容易,怕做不到头,落人笑话,便辞官回老家。走啊走,走到老家的营子边儿齐,老远看见一个姑娘,苗条条的在地里拣棉花。就跟人家搭起腔来调戏姑娘,被姑娘抢白后,知道姑娘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时恨不得往地缝里钻,也不好意思回家了,赶紧转身到深山修炼去了。张果老虽没回老家,可自己做错的那事总搁在心上。他感到没脸见人,从那儿起,一直骑毛驴。
仙迹传说
柿饼技术
张果老幻化成人间凡人后,同当地一女子结为夫妻,成为上庄唯一的一户。张果夫妇和邻村的父老弟兄联合制做石磨、木具、炼铜冶铁,制造锄、镰、、犁、耙,开垦土地,种植五谷,建构房屋,使当地的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于是,也影响了周边的十里八乡,张果的智慧和为人也就迅速远传他方。张果夫妇在山上培植了五亩柿子园,每年秋季,在柿子成熟后,他们夫妇亲自制削刀、旋车,将柿子去皮,再经晒、凉、捂、放过程,制成美味蜜甜的柿子饼,或作贡品,或作礼品,或推到市场作商品出售,都很受人们的欢迎。
张果夫妇将出售柿饼得到的钱币,用来买生放生,将别人从河里捕到的鱼、蟹,从天空、悬崖、树杈捉到的鸟纲,从山林捕到的走兽,都买来放生,使之再回归大自然。有些人不理解张果夫妇买生放生的做法,张果便耐心地给他们解释说,人也好,飞禽走兽也好,就是花草树木,都是老子李聃的儿女们,都有活生生的生命,和人类都是兄弟姐妹,要生存谁也离不开谁,只有共生才能永远共存,只能相互保护,绝不能伤害。在张果的劝说教化下,中条山一带就成了人和其它生物和谐相处之地。至今,张村垣一带的山村,凡见小孩伤害飞禽之事便有老人出面干涉,并讲解人与自然共生的道理。
传说,民间传统的将柿子加工成柿子饼的技术就是张果老夫妇创造的。
四方碑传说
北宋干德四年隆冬,张果老应铁拐李之邀在重庆江津石笋山聚会,骑驴回归途中在一山坳处,见一行乞母女在路边依偎,乞妇约40来岁蓬头垢面气息奄奄,女孩约8岁左右,女孩趴在即将冻死的母亲身上哭泣,情景异常悲惨,正在这时一个弹棉絮的老汉经过,见此惨状立即过去,将自己刚刚为别人弹好的新棉絮覆盖在乞妇身上,并拿出自己的食物给乞妇母女食用,张果老被眼前的一幕所感动,他立即下驴走上前去,倾囊救济并为乞妇施药治病,直到乞妇病愈。
张果老转身问弹棉絮的老汉的姓氏,赞赏他的义举,老汉回答说自己姓崔,家就在对面,这是小事不值一提,张果老被老汉的质朴而感动,他拿出拐杖就地将大石劈成一块巨型方柱,将所见所闻写于石柱四方之上,歌颂老汉之功德,以此告诫乡里,要学习老汉的善举。在离开时张果老对老汉说道,你做手艺太清苦了,我要给你子孙一座金山,要让你的子孙用这座金山普济乡里带动一方人,以后你的子孙中有用多个金字命名的人就是该人。但是不要刻意而为。张果老将石碑立于该处,给了乞妇母女很多钱便骑驴离去,这块碑因为四面刻字而被人称为“四方碑”。老汉目送骑驴远去的张果老,知道遇见神仙,回思老汉的话语想来想去就不知道什么字用的“金”字最多,既然神仙都说了随缘就不要刻意去思索。后来据人们分析如同金山用金子最多的当属“鑫”字,那老汉的后代如果有叫“崔鑫”的就应当应验张果老的传说,就著名学者华轩居士考证,江津石笋山下的确有四方碑的地名存在,至于在四方碑一带有没有出现叫崔鑫的富豪却无从考证。
赵州桥
隐居在中条山的仙人张果老得知鲁班建了一座大石桥,就骑上毛驴直奔赵州而来。半路上,张果老碰见一个推车一个拉车的柴荣和赵匡胤,张果老便对他俩说了鲁班修赵州桥的事。
来到赵州桥头,三人仔细一看,这座独孔桥像一道长虹横跨南北,心中不由暗暗惊叹:鲁班造桥果然名不虚传。可他们要对这座桥进行检验,就问鲁班:“你造的桥能禁得起我们骑驴推车通过吗?”鲁班自信地回答:“别说你们的毛驴推车,就是千军万马都过得去。”三位仙人很不服气,于是张果老招来天上的日月星辰装进自己的褡裢里,柴王爷和赵匡运用法力搬来了三山五岳搁在太平车上。
张果老倒骑着小毛驴,柴荣推车,赵匡胤拉车,三人由南向北开始慢慢上桥。三位仙人还没走到桥面中间,大桥就开始摇晃起来。鲁班见状连忙飞身桥下,举起一只手,用尽全身力气托住了桥身,使得大桥安稳如初。
桥面上,毛驴上坡吃力,留下了几个深深的蹄印;小车载物太重,车轮碾出了一道深沟;赵匡胤用力过猛,柴王爷右脚打滑跪在桥上,留下一个大大的膝盖印。大桥下面,鲁班用手托桥留下了一个大手印。赵州桥上便留下了这些“仙迹”。
于是,后来的民俗音乐《小放牛》里这样唱道:“赵州桥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荣推车轧了一道沟。”
信仰与纪念
张果老石雕
恒山,与泰山、华山华山、南岳衡山、嵩山并称为五岳。相传我国神话中的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的,在恒山留下了神话传说。2006年8月21日,作为恒山道教文化的“形象代言人”,张果老大型石雕像在北岳恒山主峰天峰岭举行了隆重的镌成揭幕仪式。该雕像高3.99米,质材是灰色大理石,基座背面刻有《广列仙传》记载的张果老进出恒山的故事。
仙人张果老墓
仙人张果老墓位于广宗县县城西南13公里仁彰村,在村西岭之半,名曰柏林坡,此村存有“果老故里”碑石一幢。《庆阳府志》、《正宁县志》都有记载:“张果老墓在县(罗川)东七十里。”“县东有洞,相传果老隐居炼丹处,故有墓在焉。”张果老墓,现在桥山腹地西坡镇的碾盘山下。明左都御史景清曾赋诗《题真宁县境》云:“果老升仙遗墓存,蒙恬赐死故城荒。”
张果老山
张果老山,又名仙翁山,位于邢台市西部15公里处,主峰海拔449米。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上榜单位,邢台古八景之一,邢台市文物保护单位、邢台市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位于邢台市信都区会宁镇景刘庄村西,传说张果老逃避李隆基招赘驸马,掩人耳目隐居此山修行悟道而得名。唐玄宗为纪念他,封此山为仙翁山,并传下圣旨救建栖霞观以祭之。以后又经历了官府修建,先后曾设三宫殿、广生殿、大悲关帝殿等。1993年,邢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收录邢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张果老山现保留有神仙洞、广生殿、仙翁祠、水帘洞、张果洞、白鹿洞、真武殿、玉皇殿等;还有与传说故事相关的遗迹和景物,如拧劲柏、苦梦树等。院内遗存大量古碑、石像,神驴、送子麒麟等石刻,栖霞观内有唐朝文物张果老雕像,特别是保存有李隆基召见张果老为其修建仙翁祠的“圣旨碑”。张果老山历史上已经形成了以道观、庙宇、洞府、古木、苍柏为特色的道家名山。
古碑刻——敕封仙人记
《邢台县志》以及邢台市张果老山上的唐代开元二十三年的古碑刻记载,石碑上的内容为:仙翁张姓果名,邢州广宗人也,隐于襄阳条山,常往来邢间。昔人传其乘一白驴,日行千万里,修则叠之,置巾箱中,其厚如纸。乘则以水喷之,如故。初邢州西北三十里许有山,翁常游玩,见内有溜射之水出,又见有云梦山下左右居民苦水,翁一指,顾井泉益涌,一方永赖,因名井曰“指圣”。一夕曾至赵州过桥,问土人曰:桥可渡否。众人大笑曰:此桥车马犀象走如无物,奚难一驴。翁至桥,桥即动摇,再步即解散矣。至今帽迹蹄痕犹在。开元二十三年,神益显著,李隆基闻之,遣通士舍人裴晤驰馹迎之,肩舆入宫,果试仙术,殊不能穷,日加礼遇。时有道士叶法善者,亦多知之,玄宗曰:果何人也。法善对曰:混沌未分,即有果之神也。玄宗曰:果信神已随南行,果化云而去。遂降旨封其山为仙翁山,建一观为栖霞观,立庙祭祀,至今香火不绝。又为本住持道人置焚田三顷,北至圣井,地一十五亩,井东地一十亩,打驴岭地五十亩,东南至小孤山,西南至百花山,西北至龙门峡,东北至山,四至为界附焉。道士叶法善门人李山童主其祀焉。
文化内涵
中国人不认得八仙的大概很少,“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一个人唱不了《八仙庆寿》”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俗话。如果没有八仙,中国的民间工艺就会缺了一大块,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也会缺了一块。
祝寿
八仙本为仙人,又定期赴蟠桃大会,为王母娘娘贺寿,故常被取作祝寿的素材。八仙的图案常见于画稿、建筑、家具、什器、衣物之上,或仰望寿星,或举杯向西王母祝寿,或衬以古松仙鹤,题“八仙仰寿”“八仙庆寿”“八仙祝寿”“群仙拱寿”等。又,八仙所持物件葫芦、扇子、玉板、荷花、宝剑、萧管、花篮、渔鼓,称“暗八仙”,亦称“八宝”,吉祥图案常以此代八仙以达意,寓意亦在祝颂长寿。周宪王《瑶池会八仙庆寿》吕洞宾唱:汉钟离遥献紫琼钩,张果老高擎千岁非,蓝采和漫舞旗袍袖,捧寿面是曹国舅。岳孔目这铁拐护得千秋,献牡丹是韩湘子,进灵丹的是徐信守,贫道啊,满捧着玉液金瓯。”意思是八仙都来向老太爷或老太太庆寿。
度人
八仙突出的事迹是“度人”。他们度人并无深文大义,不像佛教讲精修,更没有禅宗的顿悟,只是说了些俗得不能再俗的话:看破富贵荣华,不争酒色财气等等,就是抛弃一些难于满足的欲望。另外一方面,他们又都放荡不羁,随随便便。他们多数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有什么吃什么。在克制欲望与满足可能的欲望之间,保持平衡,求得一点心理的稳定。达到这种稳定,就是所谓“自在”。“自在神仙”,此之谓也。这是一种很便宜的,不费劲的庸俗生活理想。
倒骑驴
张果老毛驴倒骑,是有寓意的。倒骑,表示来去无定向,任凭毛驴随意地走,走到哪里算哪里,这样显出仙人的洒脱;另外,倒骑,是向后看。不看前而看后,有一点哲学的意味了。总之张果老倒骑毛驴,是可以使老百姓失笑,并且有所解悟的。至于此老何时从赵州桥上过,并在桥石上留下一串驴蹄的印迹,则不可考。“张果老骑驴桥上走”,《小放牛》的歌声传唱了多年。
艺术形象
文学艺术
诗歌
绘画
相关书籍
影视形象
人物关系
八仙是一个仙人集体,一个八人小组。但是他们之间其实没有多大关系。他们不是一个时代,也不是一个地方的人。他们不是一同成仙得道的。他们有个别的人有师承关系,不知道这八位是怎样凑到一起的。因此像王世贞那样有学问的人,也“不知其会所由始”。
八仙中老则张果老,少则蓝采和,富贵如曹国舅,贫贱如铁拐李,风流书生吕洞宾,大汉将士钟离权,韩湘子洒脱,何仙姑美丽,组成了一个贫富、长幼、男女交织的团体。作为一个团体,最早起于元代,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吴元泰神魔小说《八仙出处东游记》的问世才基本确定下来。
参考资料
民间故事 | 张果老传奇故事.微信公众平台.2024-04-13
张果老.正宁县人民政府.2024-01-24
道教与鱼 | 参悟上善若水,鱼成为载道的生灵.微信公众平台.2024-04-13
太平广记故事-张果老的传说.中华网.2024-04-14
美如仙境:山西旅游9个地方最值得去.网易.2024-04-23
张果老.淮北市人民政府.2024-04-13
张果生平及思想论要.哲学中国网.2024-04-14
成仙得道的过程.凤凰网健康.2024-04-14
还原历史上的真实“八仙”(图).央视网.2024-01-24
海州历史上神人名人传略.东海史志网.2024-01-24
张果老山.北京旅游.2024-01-24
【古建高平】仙翁一去不复返.高平市人民政府网.2024-04-13
民间故事:八仙过海.智能感知与先进计算研究中心.2024-01-24
张果老“到”恒山(图).新浪网.2024-04-23
仙人张果老墓.中国小康网.2024-04-23
【志载冀往】河北名人传——邢台卷.微信公众平台.2024-04-13
民间传说中的张果老是玩魔术高手.凤凰网.2024-04-13
【收藏】神仙系列|八仙之张果老.微信公众平台.2024-04-13
张果老.平陆县人民政府.2024-04-13
文化石家庄|千年古桥的美丽传说.微信公众平台.2024-04-14
此人自称活了3000岁, 可在跟鲁班打赌后,行为古怪!(2).中华网.2024-04-13
此人自称活了三百岁,皇帝召唤他问长寿秘诀,他当场敲掉自己牙齿.搜狐网.2024-04-13
张果老山-旅游商品.邢台张果老山旅游区.2024-04-14
张果老山.邢台市人民政府.2024-04-13
张果老倒骑驴图.古诗文网.2024-04-25
张果老小刻.古诗词网.2024-04-25
题四仙像四首(其三)张果.古诗词网.2024-04-25
[张果老] 诗词搜索结果.古诗词网.2024-04-25
品鉴丨泉州市博物馆藏李霞八仙人物图.中国通.2024-04-25
近代 李霞 人物图 轴.福建博物院.2024-04-25
豆瓣.豆瓣.2024-04-25
杨家将 杨家将 (1985).豆瓣电影.2024-04-25
八仙的传说 (1985).豆瓣电影.2024-04-25
西游记 西游记 (1996).豆瓣电影.2024-04-25
东游记 (1998).豆瓣电影.2024-04-25
天地争霸美猴王 西游记贰 (1998).豆瓣电影.2024-04-25
笑八仙之素女的故事 (2002).豆瓣电影.2024-04-25
八仙全传 (2008).豆瓣电影.2024-04-25
碧波仙子 (2011).豆瓣电影.2024-04-25
蓬莱八仙 (2030).豆瓣电影.2024-04-25
《蓬莱八仙》热拍 赵毅演绎喜感铁拐李亮点十足.人民网.2024-04-25
剑侠 (2014).豆瓣电影.2024-04-25
仙班校园 (2016).豆瓣电影.2024-04-25
小戏骨:八仙过海 (2018).豆瓣电影.202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