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
城隍是道教中的城池守护神,以及管阳世人间的善恶福报、兼管阴曹幽冥的神。
城隍被人格化为神是随着道教的兴起开始的,最早见于历史记载的是三国时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的芜湖城隍。据《礼记》记载,城隍的前身是“水庸”,是一位水神。到了南北朝时期,《北齐书·慕容俨传》记载的一则“城隍显灵”的故事,使城隍成为民众心中的城池保护神。到唐代时,全国各地都普遍建起了城隍庙。城隍之神被正式列入祀典,成为规定祭祀的神灵,与朱元璋有关,太祖朱元璋曾是土地庙里的小和尚,对城隍神极为尊崇,成为皇帝后根据明朝行政区域划分及官制级别,把天下所有的城隍都敕封相应的官位爵级,使都城隍、府城隍、县城隍有了等级划分。
据《诸神传奇》及各地方志记载,各地城隍神互不相同,一般由在该城市为官或生活过的廉吏、忠臣、英雄、品行正直或做善事的人担任,包括苏缄、周新、黄歇、霍光等。历史记载很多朝廷命官到地方上任时,首先要到城隍庙祭拜一番。城隍一般会在清明节,以及农历七月十五 、寒衣节出巡,缉拿危害百姓之鬼魅、查屈死鬼魂、平反冤假错案等。“城隍”实际上是城墙和护城河的总称,具有保卫城市安全的作用。
信仰
中国古代的城市,一般用土来筑城墙,城墙的四周都挖有护城的堑壕,有水的称池,没水的称隍,所以这种护城的壕沟就叫“隍”。城隍本指护城河,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
据史书记载,城隍信仰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兴起,梁武陵王时,某地乡民在筹祭城隍时,突然间窜出一条红色的蛇,绕着牲牛不去。由这段记载可知梁时祭祀城隍在中国南方已是件极为寻常之事。及至隋唐一统天下,初因祭祀城隍的习俗仅流行于江南一带,故于唐初尚未被列入祀典,但是中唐以后,各州郡相继设立城隍祠,可见此时的城隍信仰已逐渐发展成全国性的信仰。当时张九龄曾有《祭洪州城隍文》,五代十国之际吴越王有重修《城隍神碑记》,南宋陆游亦有《宁德县城隍庙记》,由此可知,中唐以来都县大多有祭祀城隍之活动。
及至明代,朱元璋于洪武二年正月“封京都及天下城隍神”。当时的京都(南京应天府)的城隍神被封为“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汴、、鸠、和、滁等州朱元璋“龙兴之地”的城隍亦被封为正一品王爵,其他府城隍则为“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被封为正二品,州城隍“鉴察司民城隍威灵侯”为正三品,县城隍“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为正四品。清代初年又加封北京、南京、西安市、福州市四地为“都城隍”,而后台湾的新竹城隍庙受光绪帝敕封,亦称都城隍。所以自清代开始,民众一般把城隍归为下列几类:都城隍(公爵,威灵公)掌管省;府城隍(侯爵,绥靖侯)掌管府;县城隍(伯爵,显佑伯)掌管县。当然在一些特殊地点或特殊机构中也都存在着这四类以外的城隍。如苏州市除了府城隍之外,还有布政财帛司“城隍”庙、按察纠察司“城隍”庙、粮巡道城隍庙。长洲县的城隍还兼“七省漕运都城隍”,即漕运总督的城隍;赤阑相王庙兼苏州的江南织造城隍神。
中国的城隍信仰在历代帝王的推崇下遍及中国各地,几乎每个县城都有一两座建筑雄伟堂皇的城隍庙,
总之,城隍神原是城镇的守护神,后来渐由守护神演变成对应于人间政府所派遣的“阳官”的“阴官”,专责这一地区的大小阴间事务。但凡新官到任前需到城隍庙斋宿;上任日,更需在城隍前完成祭礼才能就任,请求城隍爷一起协助地方政治事务。北宋欧阳修所写的祭城隍文中提到:“吏竭其力,神以灵,各供其职,无愧斯民”,显示了当时官吏们对城隍的敬重和与城隍互相依赖的关系。
官职部属
城隍下辖有文武判官、各司大神、甘柳将军、范谢将军、牛马将军、日夜游神、枷锁将军等神。
其中城隍的僚佐为各司,而各司依各庙配置,并不相同,有三司(如阴阳司、速报司、纠察司)、六司甚至到四司或六司之说,且各司名号也不尽相同,大部分以阴阳司为诸司之首。阴阳司是城隍爷的第一辅吏,协调诸司,监察诸案后,方陈报于城隍。
信仰对象
各地城隍一般多由历史上的忠良贤达来担任,如福建都城隍庙奉祀的是刘邦的御史大夫周苛,周因忠贞不屈,痛斥项羽,而被处烹刑。战国时代的黄歇黄歇,因连横抗秦有功,即被奉祀为苏州市城隍。也有一些是对当地开化民智、提高民生有很大贡献的国主或官员,如四川缙云县城隍就是云县首任知县李阳冰,绍兴市城隍庙供有功于民的庞玉大将,宁化城隍庙城隍为巫罗俊,广州城隍爷是五代十国时的南汉皇帝刘䶮。也有“廉洁奉公,拥政爱民”的“清官”,如杭州市城隍周新,朱棣即位时,任之为监察御史,多所弹劾,贵戚震惧,当时被视为冷面寒铁,曾任浙江省按察史。北京地区是明朝一代忠良杨继盛,安徽青阳城隍庙是清官海瑞等等。
由此,大多城隍庙里挂有“纲纪严明”、“浩然正气”、“护国庇民”、“我处无私”、“节义文章”、“发扬正气”等匾额,还有“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善恶到头终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善行到此心无愧,恶过吾门胆自寒”等楹联。这些匾额与楹联的核心是歌颂城隍爷的功和德,劝人行善不作恶。
国内著名
东南三大城隍:苏州市城隍黄歇黄歇、杭州市城隍文天祥、上海二城隍秦裕伯。
热河都城隍:热河都城隍神乃康熙帝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爱新觉罗·弘历亲封其为都城隍神,封神名号为方隅,“方隅”意思是他管理的是大清的“疆域”,是各地城隍之主。因此,热河都城隍神也由此而传为天下第一城隍。
其他知名城隍:北京城隍杨继盛、福州市城隍陈文龙、福建省都城隍周苛、芜湖市城隍徐盛、柳州市城隍柳宗元、苏州城隍春申君、州城隍苏缄、南昌市城隍灌婴、绍兴市城隍庞玉、曲沃县城隍申生、济南市城隍铁铉、郑州城隍纪信、和县城隍范增、谷城城隍萧何、杭州城隍周新、台南小南门城隍朱一贵。
参考资料
城隍是古代城池守护神 地方官上任先拜城隍爷.半岛新闻.2023-11-11
郑州城隍庙里说城隍.郑州晚报数字报.202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