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黎族自治县
昌江黎族自治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直辖县,位于海南岛西部,濒临北部湾,全县陆地总面积约1622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1078.72平方千米,海岸线长65.97千米。截至202年末,昌江黎族自治县常住人口23.55万人。
昌江黎族自治县地势东南高北部地,南部为山地,北半部为丘陵台地;属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干湿季节明显。隋大业三年(607年)以至来县地析置昌化县属临振郡;宋熙宁六年(1073年)并入宜伦县;万丰三年(1080年)复置昌化县,属昌化军;1914年更名昌江县;1987年成立昌江黎族自治县。截止2022年10月,昌江黎族自治县下辖7个镇,1个乡;政府驻地石碌镇昌江大道县政府办公大楼。
昌江黎族自治县拥有2100余年历史,是黎族“三月三”的发源地,非物质文化遗产31项,其中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风景名胜有棋子湾、十里画廊等。
昌江黎族自治县以稻谷、番薯、玉米、木薯、花生、甘蔗等为主产,累计注册农商标108个,昌江芒果和海南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山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截至2022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51.0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8.0:40.0:32.0。
名称
隋大业三年(607年)称昌化县,因海南岛第二大河一昌化江从五指山发源流经县境且于此入海而得名。因与浙江省的昌化县同名,改名为昌江县。后海南省筹备建省,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建制,将昌江县改名昌江黎族自治县。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新石器时期,昌江县境内就有人类活动。
据《琼台志》记载,“唐虞”为南交,三代为扬越之南裔,秦为象郡地之外徼,属秦朝遥领。
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始置至来县(辖区包括今东方县),隶属儋耳郡辖。
梁大同年间(535年—545年)废儋耳郡地,置崖州区,该县境归属崖州辖。
隋唐至宋元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珠崖郡为珠崖郡,又析西南地置临振郡,同时以汉至来县地析置义伦、昌化、吉安三县,昌化、吉安设在昌江县境内。
唐武德元年(618年)置儋州市,治义伦,领昌化。同时吉安入昌化。
唐贞观元年(627年),又析昌化县复置吉安县,属岭南道。天宝(742年),改儋州为昌化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昌化郡为儋州,废吉安县置洛场县。昌化县仍属儋州辖,五代十国属儋州。
宋熙宁六年(1073年),改儋州为昌化军,废昌化、感恩县为藤桥镇,以隶于琼管安抚司。元丰三年(1080年),复置昌化县,属昌化军辖。
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废昌化军为宜伦县,昌化县归属琼州辖,十四年(1145年),复置昌化军,昌化县归属昌化军辖。端平二年(1235年),改昌化军为南宁军。
元朝,昌化县属南宁军,隶属琼州路。
明清时期
清代,昌化县仍属儋州,光绪十一年(1905年)升崖州区为广东直隶州,昌化属崖州辖。
顺治十一年(1654年)陈武率海盗从昌化港登岸,夜袭昌化城。翼守潜伏昌化城作内应,杀戮城守李跃祖,生擒知县欧阳思,夺取县印鉴,破坏城池。15天后,琼镇左营王魁访儋得知,派徐登云协助总兵围攻陈武,陈撤走。
中华民国
民国3年(1914年),昌化县改名为昌江县。
民国7年(1918年),广西军阀龙济光部队进驻昌江县。
民国22年(1933年),3月,国民党第一集团军警卫旅长兼琼崖抚黎专员陈汉光部队从军营村进入昌江境内。6月,中共琼崖西南临时工委(简称西南临委,下同)成立,年秋,西南临委成员符明经、王业熹、李汉、冯安全等,乘船到达昌江县的海尾、新街和感恩的新村坳等地,秘密开展革命活动。
民国31年(1942年)10月,日本侵略军勾结国民党顽固派,围攻抗日村庄,屠杀共产党员,迫使,党政领导机关连同区常备队及革命家属一起转移到才地山区,建立才地革命根据地。
1949年,隶属海南特别行政区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2月,琼崖临时人民政府决定撤销昌江县政府和感恩县政府,在原2个县的行政区域内设立昌感县,归琼崖临时人民政府南区专员公署管辖。
1961年5月,东方县分置东方、昌江、白沙3个县。白沙黎族自治县管辖原有的行政区域, 东方县、昌江县的区域以昌化江为界,南岸归东方县,北岸属昌江县管辖。昌江县政府驻石碌镇。昌江县归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管辖。
1987年9月,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2月31日,停止办公,昌江县改设昌江黎族自治县,隶属广东省海南省和海南建省筹备组领导。1988年4月13日,海南建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归海南省直辖。
地理
位置境域
昌江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西部,介于北纬18°53′~19°30′,东经108°38′~109°17′之间;东与白沙黎族自治县毗邻,南与乐东黎族自治县接壤,西南与东方市以昌化江为界对峙相望,西北濒临北部湾,东北部隔珠碧江同儋州市相连。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岸线长65.97千米,包括自然岸线42.66千米,人工岸线22.61千米,河口岸线0.7千米。辖域陆地总面积约1622平方千米,管辖海域面积约1078.72平方千米。
气候
昌江黎族自治县地处热带北缘,属于典型的干湿交替热带季风气候区,阳光充足,热量丰富,干湿季节明显,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岛屿气候。平均气温在24.1~25.1℃之间,6、7月份为最高温度,平均最高温度为28.6~31.7℃,平均最低温度为17.1~20.6℃;平均降雨量为1646.9毫米,最多雨量(1978年)2416.8毫米,最少雨量(1977年)1106.1毫米;平均日照为2000-2600小时,平均风速为2.7米/秒,12月为最大3.2米/秒,4月为最小2.3米/秒。
地质
地层
昌江黎族自治县地层区划属南海岛屿海南岛地层区西北分区。出露地层分为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等四大类。下古生界,极板群变质岩系厚度大于1000米。分布在土外山金矿的戈枕断裂带上下盘。岩性特征分为两大类。即区域变质岩和混合岩,并大致以戈枕断裂为界。上古生界,石炭系下统的各岩系由石碌群变质岩系、岩关阶、三棱山组、大塘阶青天峡组等组成。中生界白垩系,下统鹿母湾群下亚群厚度950~20000米,分布于王下地区的东南部,以泥、砂质为主的浅海相沉积。新生界第四系,中更新统的海相与陆相第四级及第三级阶地,厚度各5~15米,岩性均为土砂卵石等,属古洪积层。
构造
昌江黎族自治县属海西地槽的昌江坳陷。境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按方向分组主要有:1、东西向深断裂,2、北东向断裂,3、南北向断裂,4、北西向断裂。规模最大的是东西向的昌化江——南吕深断裂,其次是北东向的戈枕断裂及南北向的芸红岭高岭断裂,其余的均规模较小,北东向与北西向两组断裂互相配合,在局部地区组成棋格状断裂,地层褶皱构造属海西构造层。主要褶皱构造是石碌复式向斜,其余地段的地层绝大部分呈单斜构造产出,仅在保由地区的二迭系地层中有一南北向的芸红岭燕窝岭向斜。
地形地貌
昌江黎族自治县地处五指山余脉的西北侧,地形地貌复杂,分为山地、丘陵、山间谷地(谷地)、台地,平原阶地、沙滩等六个类型。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自西北向东南,由平原阶地——台地——丘陵——山地逐级上升。
昌江黎族自治县山地分布于东南的王下乡、七叉镇及石碌镇等地区,总面积54600公顷,占全县地面积34.3%,山脉走向从南到北伸延,高端与乐东黎族自治县交界的称猴岭(海拔1654.8米)起,经雅加大岭(1518米)、黄牛岭(1202米)到七叉大岭,这一带属于中山地带;其余山脉延续向北伸延,经七叉岭、昂牙岭、金牛岭、马岭到保梅岭,这一带属于低山地带;面积有20.12万亩。往下乡地域属中山地带,山高坡陡,河溪短促,河床比降大,但原始森林保留较好,七差乡属低山地带,海拔500米以下。
昌江黎族自治县丘陵地貌面积18833.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1.8%,分布于山地周边,从山地过渡到台地的中间地带,即昌化江东侧,南从燕窝岭(483米)起,向北经戈枕岭到金牛岭,海拔高150~400 米,属高丘陵地带,从金牛岭沿石碌岭向东到牙营、鸡心、鸡实,再转北经金松岭,马鞍山到保梅岭西北,海拔高度100~350米,属低丘陵地带。
昌江黎族自治县台地地貌面积大,仅次于山地,面积33066.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0.7%,主要分布于县中部的叉河镇、十月田镇、石碌镇、乌烈镇,坡度小,海拔多在4080米。
昌江黎族自治县谷地从七叉镇到昌化江东侧形成一条丘陵地带,面积14.36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向东与海南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昂牙岭、鸡山岭低地相望,南从南在村起,直到金牛岭脚止,中间形成一个山间谷地,素称“七叉盆地”,地形坡度平缓,平均海拔为100~160米。
昌江黎族自治县平原地貌多属海岸地貌,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海尾、昌化等,面积54.06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2.6%,地势平坦。
昌江黎族自治县沙滩主要分布在昌化、海尾、乌烈、十月田、叉河等,面积5.73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45%。
水文水利
水文
昌江黎族自治县境内大小河流17条,其中,昌化江、珠碧江为两大流域。其中,昌化江流域面积1237平方千米,占24.0%;珠碧江流域面积231.2平方千米,占20.9%。主要河道:一级河沙地河、卡叉溪2条,总长18.5千米;二级河石碌河、南罗溪、保突沟3条,总长57.7千米;三级河7条,总长147.7千米。河流总长度317.9千米,河网密度5.08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23.28亿立方米,年排涝量25.3亿立方米,年最大排涝量33.2亿立方米;地下水径流量平均79039立方米,降水渗入量为5600立方米。地下水可供用资源量(均匀布井水量)为1584立方米。全县大部分地区水质较好,属中性淡水。
潮汐以日潮为主,属不正规日潮型。每月约有14天为日潮,其余天数为不正规半日混合潮。半月潮的天数在1个月中占5〜14天不等,日潮时一天涨潮时间1〜14小时。海尾港最低潮位为0.00米,最高潮位为3.00米;新港最低潮位0.00米,最高潮位3.3米,涨潮时流自西北外海流向港内,退潮与此相反;昌化港最低潮位为0.5米,最高潮位3.3米。
水利
昌江黎族自治县已建成蓄水工程38处,大小水库共计17座,水面面积1174.61公顷,设计总蓄水量3.2亿立方米。其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石禄水库、滑竹沟水库、新田坝水库3座。其它14座水库作为重要的农业灌溉和行洪调蓄区。
土壤
昌江黎族自治县土壤分为10个土类、19个亚类、46个土属、122个土种,土类主要有山地黄壤、砖红土壤性红壤(赤红壤)、砖红壤、沉积燥红土、滨海沙土、水稻土、盐渍土等。山地黄壤,分布在王下乡及七叉镇内的中山山地,在海拔750~ 1200米之间,面积14460公顷;砖红壤性红壤(赤红壤),分布在石碌镇、七叉镇和王下乡境内海拔400~800米的山地,总面积24666.7公顷;砖红壤,分布在保梅岭以西,三架岭、峨沟岭以东的石碌、十月田、叉河等镇内的低丘地带,总面积 52333.3公顷;燥红土,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海尾及昌化等镇海拔20~50米之间的地带,总面积20333.3公顷;滨海沙土,分布在海尾、昌化等镇的滨海平原及沙滩地带,平均海拔在20米以下,总面积9800公顷;水稻土,全县各乡镇均有;潮砂泥土,分布在昌化江和珠碧江下游出海口处。
自然资源
水资源
2021年度,水资源总量为15.18亿立方米,降水量为27.13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为14.7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3.982亿立方米,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0.4122亿立方米;总供水量1.83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754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为0.080亿立方米;总用水量1.834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根据2013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昌江黎族自治县土地总面积162050.58公顷,耕地面积为37685.24公顷,园地面积为19163.21公顷,林地面积为85490.58公顷,牧草地面积为1027.32公顷,其他农用地面积3833.74公顷,城乡建设用地面积5585.1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542.69公顷,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227.51公顷,其他建设用地面积453.31公顷,未利用地面积7041.81公顷。
矿产资源
昌江黎族自治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查明矿藏有铁、铜、钴、金、铅、白云石、石灰岩、石英砂、花岗石等。石碌铁矿储量为全国富铁矿储量的71%,总储量4.404亿吨,其储量大,质量好,誉为“亚洲第一富铁矿”。其次是石灰岩,储量大,品位高,海南省90%石灰岩资源,是制造特级水泥的上佳原料。已开采利用的矿藏有铁矿、铅锌矿、铜矿、金矿、石灰岩、石英砂、花岗岩等。其中,石碌铁矿位于县城石碌镇境内,矿区面积11平方千米,年产量460万吨。
森林资源
昌江黎族自治县森林面积142.5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8.64%。全县林地包括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其中林地面积142.52万亩,疏林地面积485.6亩,灌木林地面积5.53万亩(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147.1亩),天然林面积76.47万亩,人工林面积65.99万亩。全县乔木林中,天然阔叶混面积68.57万亩,桉树面积23.04万亩,橡胶面积21.75万亩。
药材资源
昌江黎族自治县药用植物179种,药用植物种类资源较丰富,其中国家重点中药材42种,海南省重点药材20种,少数民族民间常用的草药种类有117种,主要应用于清热、祛风湿、补益、解表、活血化瘀等多方面。除国家或省重点药用植物种类,常应用于民间的中草药有117种;较丰富的药材有九节、黄荆等;珍稀药材有半枫荷、柬埔寨龙血树和土沉香等;还有野生龙眼、海南龙血树、水蕨、半枫荷等濒危植物资源。
海产资源
昌江黎族自治县鱼类资源丰富,沿海渔场分布较广,自南至北有咸田港、昌化港、沙渔塘港、海尾港、新港5个。昌化渔场是南海四大渔场之一。水产资源主要有印度对虾、锯缘青蟹、细点圆趾蟹、螃蟹等30多种。淡水鱼类品种主要有罗非鱼、鲈鱼、鲣鱼等。藻类有马尾藻、红番、石花菜、麒麟菜分布广,藏量大,常年可打捞。主要海湾有棋子湾、昌化湾、双塘湾。海湾适宜养殖鲍鱼、愿麟菜、江篱、鱼、虾、蟹等水产。
海岸线资源
昌江黎族自治县岸线类型主要包括以砂质海岸、基岩海岸、珊瑚礁海岸为主的自然岸线和以养殖、盐田、码头、挡浪墙等为主的人工岸线。该县海岸地貌分布砂质海岸、基岩海岸和珊瑚礁等海岸类型。昌化港和新港岸段分别位于昌化江和珠碧江出海口,淤积较为严重,以砂泥质底为主,水深偏浅,滩涂面积较大,海岸稳定性差。昌化港以北至峻壁角岸段,属于基岩海岸,广泛分布有大小不一的礁石,海岸委婉曲折,岸壁陡峭,海岸稳定性好,水下地形较陡,等深线分布较密,10米等深线距岸约100~200米。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昌江黎族自治县境内有海南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天然林区,有野生动物达1000多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类动物有黑长臂猿、云豹、坡鹿、山鹧鸪等;二类保护动物有熊瞎子、鳞甲目、猕猴、果子狸、三线闭壳龟等。鸟纲:野禽品类有野鸭、孔雀雉、白鹇、山椒鸟属、鹦形目等;哺乳类:黑冠长臂猿、坡鹿、云豹,水鹿等;两栖纲:黑眶蟾蜍、沼水蛙、细刺蛙.花细狭口蛙等;爬行纲:圆鼻巨蜥裸耳飞蜥、斑飞蜥、细鳞树蜥、变色树蜥等;昆虫纲:黄蜂、蜜蜂属、金虫等;无脊柱类:山蚂蝗、蜘蛛。
植物
昌江黎族自治县植物资源有野生原始木林种类1400多种,属热带雨林区独有A类品材有坡垒、海南紫荆木、母生、降香、荔枝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有76个科属460多种,生长2000多种珍贵兰花。引进树种:木麻黄、窿缘桉、大叶相思、杉木、马占相思、非洲楝、马尾松、油木、刚果桉、香樟木、南洋杉、园相等。
自然保护区
昌江黎族自治县有7个自然保护地,保护面积60108.25公顷。
海南保梅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海南保梅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昌江、白沙黎族自治县等市县境内,总面积3844.3公顷,主要生态系统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属自然生态系统类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种子植物和陆栖脊椎动物,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6种,包括国家1级保护植物海南苏铁,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海南紫荆木、北油丹、青梅等5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蟒蛇、海南山鹧鸪、海南坡鹿-1,国家Ⅱ级保护动物鳞甲目、凤头鹰等31种。
自然灾害
昌江黎族自治县自然灾害有旱灾、热带气旋及暴雨、西南干热风、低温阴雨、清明风和寒露。热带气旋所带来的暴雨天气为昌江黎族自治县主要灾害,1991~2010年,年均出现达到影响标准的热带气旋个数为3个,达到严重影响标准的台风10个。最为严重影响的热带气旋为1996年9月19~21日出现的“96 • 18”号台风和2005年9月出现的18号台风“达维” ,两个台风瞬间风速 34 米/秒(相当12级),最大风力12级以上,曰降雨量为704.8毫米,造成昌化江和珠碧江与历史最高水位相比分别高出1.2、1.8米,全县受灾18个村庄,人口2.6万人,翻沉和毁坏渔船155艘船,冲毁公路180处、桥梁16座,农田1000公顷,农作物面积500公顷,牲畜家禽被冲走15万头(只),直接经济损失2.3亿元。
行政区划
截止2022年10月,昌江黎族自治县下辖7个镇,1个乡;政府驻地石碌镇昌江大道县政府办公大楼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昌江黎族自治县常住人口23.5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0.14万人,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23%。人口出生率8.94‰,人口死亡率6.39‰。从年龄结构看,0-14岁人口4.59万人,占人口比重为19.49%;15-64岁人口16.42万人,占人口比重为69.72%;65岁及以上人口2.54万人,占人口比重为10.79%。
民族
昌江黎族自治县是多民族杂居的县份,有黎族、苗族、壮族、回族等27个少数民族,汉族与黎族、苗族是境内主要聚民族。汉族,主要分布在县城的石碌镇以及昌化、海尾、乌烈等镇,黎族主要分布在王下乡和七叉、叉河、十月田、石碌、乌烈等镇。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县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41560人,占60.98%;少数民族人口为90564 人,占39.02%,黎族人口为86864人、壮族人口为1352人、苗族人口为675人、其他民族人口为1673 人。
语言
昌江黎族自治县语言多种多样,主要有黎语、村话、临高话、军话、儋州话、海南话、粤语和“苗语”等二十多种语言。黎语是县境内集居区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苗语”分布范围最小,山区和半山区主要使用黎语,沿海地区的北部主要使用儋州话,中部主要使用军话,西南部主要使用村话。
黎 语
黎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方言是昌江黎族自治县使用人数最多的黎话方言,分为罗活土语和侾炎土语。主要分布在石碌镇的保梅、水头、牙营、保突、山竹沟、水富、片石、尖岭、香岭等村,叉河镇的峨港、叉河、老羊地、排岸、老宏、唐村等村,十月田镇的王炸、保平、塘坊、好青、沙田、才地、万善等村,乌烈镇的峨沟、峨港、白石等村,七叉镇的重合、七差、尼下、乙洞、乙劳、乙在、大章、大仍、红峰等村,王下乡的三派、钱铁、大炎、洪水等村。
儋州话
儋州话属汉藏语系汉语粤语系统,主要分布在石碌镇的居民委员会,海尾镇的海尾、沙渔塘、海农、五大、南罗、新港、长山、大安、三联、五联等村。
军话
军话属汉藏语系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系统。据史书记载这是古代从大陆迁来海南省的兵士和仕官留下的语言。主要分布在乌烈镇的乌烈、纳凤、长塘、道隆等村,海尾镇的沙地、打显等村,昌化镇的昌城、杨柳、新城、咸田等村,十月田镇的姜园村。
宗教信仰
昌江黎族自治县有佛教,道教。佛教传入昌江黎族自治县始于唐朝,乾封中(667年)置景昌观,而后历经宋元明清几代的发展,县境内先后建有宁寿寺、治平寺等寺庙。道教在昌江黎族自治县历史悠久,笃信道教者,有事均请道士超亡、祭、斋醮、祈福等。1950年,全县有寺庙17处,有道士124人。其中香火最盛,求神抽签人数多的庙为峻灵王庙,
经济
综述
昌江黎族自治县以稻谷、马铃薯全粉、玉米、木薯、花生、甘蔗、西瓜、西瓜子为主产,同时有采矿、钢铁、发电、水泥、农机、造船、制糖等工业产业,依托王下乡为“中国第一黎乡”,浪论村、宝山村等自贸港新兴旅游“网红”打卡地,打造“山海黎乡·纯美昌江”旅游品牌。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51.09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42.3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0.4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8.2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8.0:40.0:32.0。2022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20元,收入水平仅低于海口市、三亚,全省市县排名第3名。
第一产业
昌江黎族自治县以稻谷、番薯、玉米、木薯、花生、甘蔗、西瓜、西瓜子为主产,西瓜、火龙果、樱桃番茄、哈蜜瓜等为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昌江芒果、十月田圣女果、香水菠萝、海尾地瓜、南疆对虾属、乌烈羊、叉河鸡等农业品牌,芒果培育品种40余种,成为省内最优的芒果基因库,全国芒果无公害科技示范县等。已累计注册涉农商标108个,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地认证)17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个,昌江芒果和霸王岭环颈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2022年,粮食总产量26424.3吨,糖料总产量250798吨,蔬菜总产量353221.9吨,水果总产量338036.8吨,肉类总产量14418.3吨,水产品总产量6.67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12亿元。
第二产业
昌江黎族自治县以采矿、钢铁、发电、水泥、农机、造船、制糖等为主产业,矿产开采、尾矿贫矿精选、成品矿深加工、废矿渣利用、水泥生产至环保建材为产业循环链条,全省97%水泥熟料集约在昌江生产。发展新型节能墙体保温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等新材料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并依托太阳能发电,一体化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在清洁能源方面,128家企业进驻清洁能源产业园区,其中世界500强投资企业6家,其中海南核电、海南矿业、海螺水泥、华润水泥控股、华盛水泥等规上企业14家,总产值占全县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93%。2022年,全县工业增加值46.6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3.6亿元,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02亿元。2021年,清洁能源发电占到全省发电量的三分之一,核电产值达145亿元。
第三产业
昌江黎族自治县以旅游业为主导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推进黎锦、黎陶等黎族特色手工业,引进陶器展览、制陶演示、制陶体验、研学、民族歌舞表演等项目,依托王下乡为“中国第一黎乡”,浪论村、宝山村等自贸港新兴旅游“网红”打卡地,打造“山海黎乡·纯美昌江”旅游品牌。2022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8亿元,全县接待游客193.24万人次,排名全省第三;实现旅游总收入10.59亿元;房地产完成投资9.13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1.10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32.45亿元。
经济功能区
昌江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昌江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位于海南岛西部,距省会海口市180 千米,于2004年8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园区开发边界面积15.27平方千米,工业园区呈现“一区三园”的空间布局,“一区”即昌江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三园”即太坡园、叉河园和昌江核电产业园(飞地产业园)。入园企业26家,拥有昌江核电、海南矿业、海南钢铁有限公司、华盛水泥、华润水泥控股、司克嘉橡胶制品等基础雄厚的规模以上企业8家。
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
园区拟于2025年初步形成核电关联产业体系,于2030年前形成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总规划陆域面积为1665.89公顷,规划目前包含:“核电关联及新材料产业先导区、太坡零碳制造及科创服务区、叉河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核电现代海洋产业试验区”四个区域,依托核电基地建设清洁能源产业园,具有独特的基础条件,将为海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2021年,海南(昌江)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正式纳入省级产业园区。产业园按照“一园多区、一区一特”进行产业布局,主要分为核电关联及新材料产业先导区、太坡“零碳”制造及科创服务区、叉河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及核电现代海洋产业试验区四个区域。截至2021年,已签约武汉材谷金带科技有限公司核级焊接材料、超高纯铁基材料、高端覆层复合材料、非晶纳米磁性材料,湖南行者环保碳酸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等5个先导项目。
社会
教育
2022年,昌江黎族自治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01所(公办74所、民办27所)。其中,幼儿园43所、完全小学28所、小学教学点11个、初级中学4所、九年制学校11所、完全中学2所、十二年制学校1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全县在校学生42800人,其中,小学阶段在校生19417人、初中阶段在校生9454人、普通高中阶段在校生4585人、职业高中阶段在校生1502人。在园幼儿7842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2858人(专任教师2817人),其中,在编教职工2786人、未入编特岗教师69人、编外高中教师3人。
文化事业
2022年,昌江黎族自治县有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个、村(社区)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86间。全年送戏下乡62场,其中文化惠民下乡演出49场,戏曲进乡村、进校园8场。
昌江县博物馆
昌江县博物馆位于昌江县石碌镇东风路17号文化大楼,登记进入藏品总帐的文物件数为772件,其中古代文物分为化石类、石器类、陶器、瓷器、铜器、铁器、其它金属器七大类,共274件,近现代文物分为陶器、瓷器、武器及其它四大类,共94件,民族民俗文物分为陶器、竹木器、棉麻制品、饰品及其它五大类,共367件,货币主要为清代的方孔钱,共37件。
科技
2022年,昌江黎族自治县投入省级财政资金80万元,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14个,涉及科普示范学校4个、科普示范村3个、科普示范基地2个,科普示范社区3个、科普示范农技协2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家,新增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涉核头部研究机构和1家县级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研发项目150余项,取得授权专利170件,软件著作权25件,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9项。海南核电《剂量率仪表自动旋转检定装置》获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医疗
2022年,昌江黎族自治县各类卫生机构143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个、乡镇卫生院12个。全县医疗机构拥有病床位共1014张。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211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667人。执业(助理)医师522人、注册护士792人、药师(士)94人、技师(士)113人。
体育
2010年,昌江黎族自治县建有标准田径场、足球场3个(综合),游泳池 2个,门球场3 个, 网球球场1个,羽毛球场3个,篮排球场、兵兵球桌遍布县城各中小学校,2021年,新建体育馆,篮球场2个、排球场1个,羽毛球场4个,昌江黎族自治县举办海南美丽乡村绿色骑行、全国业余围棋公开赛、第三届“全民健身杯”体育系列比赛等活动。
社会保障
2022年,昌江黎族自治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698人,城镇失业再就业人员410人,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50人;全县农村外出务工5.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71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8452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6827人,城乡居民医疗参保人数182719人,参加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5926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99006人。全县城乡低保对象3150户7864人,城乡特困供养对象567户586人,残疾人护理和生活补贴64.07万人次913.94万元。
人居环境
2022年,昌江黎族自治县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优良,监测有效天数359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1.922,优良天数比例为98.1%。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₂)、二氧化氮(NO₂)年平均浓度分别为25、13.8、5、6微克/立方米,臭氧(O3)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118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第95百分位数浓度为0.8毫克/立方米。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理量78073.34吨,无害化处理率100%。造林绿化面积8500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58平方米/人,森林蓄积量949.42万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62.55%。
交通
综述
昌江黎族自治县已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路等3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是海南省岛西对接南北对流,水陆路立体交叉的重要黄金交通枢纽中心。全县实现96%的农村“村村通”水泥混凝土道路工程,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四通八达交通网络。
公路
昌江黎族自治县有西线高速公路(境内长35千米),225国道公路(境内长22千米),省道石昌公路(长58千米),石霸公路(全长约12.3千米),有县乡(镇)级公路8条,总长135.1千米;村级公路85条,总长324.32千米。2022年,全县公路货物周转量11784万吨千米,公路旅客周转量7216万人千米。
铁路
昌江黎族自治县有2条铁路,分别是粤海铁路(境内长14千米),石八铁路(境内长12千米);有棋子湾火车站。
棋子湾火车站
棋子湾站位于昌江县乌烈镇道隆村附近,距棋子湾约10千米,距昌江核电厂约12千米,距昌江县城(石碌镇)约23千米。车站北距棋子湾旅游公路约6千米,距高速公路出口约12千米,为本线中间站。车站设到发线4条,按“两台夹4线”布置。
航运
港口
昌江黎族自治县境内有昌化、海尾、新港、沙渔塘 4个主要港口。其中,昌化港,位于昌化江入海口北岸,历史上曾称乌泥港、大港等,系海南岛西海岸较大的海港之一,也是昌江县唯一的一个开放口岸基地,航运于广州、阳江市、江门市、湛江市等地,港口码头设有县内、岛内、岛外三个泊位,可停泊50吨以下的渔船3000多艘,年吞吐量达7千吨以上,港口水路航线在岛内可通往各市 县18个港口。岛外可通至广东省、广西港口等。至2010年, 港口运输逐年萎缩,4 个港口已转为渔业港口。
渡口
新港渡口,位于海尾镇新港居委会珠碧江入海口。2010年,拥有渡船2艘。大风渡口,位于昌化镇大风村南,昌化江北岸。2010 年,有渡船2艘。
公共交通
2011年,昌江黎族自治县共有52辆城市公交车、35辆出租车、有昌江汽车站。2022年,全县推广新能源汽车319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比重为39%。
长途汽车站在昌江大道与海榆西线交叉口处位置布置新的长途汽车客运站及 与其相应的附属配套设施减少对外交通与城区内部交通的相互干扰。太坡新长途 客运站建成后,现有的长途汽车站可改为公交车始末站。
文化
综述
昌江黎族自治县文化底蕴深厚,拥有2100余年历史,既是黎族“上巳节”的发源地,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有非物质文化遗产31项,其中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物古迹
昌江黎族自治县历史悠久,3千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文物遗迹较为丰富。出土的历代文物品主要有石器、铜器、金器、银器、玉器、铁器、陶器、货币以及革命文物等。昌江黎族自治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个。
信冲洞遗址
信冲洞遗址位于昌江县七叉镇西南昌化江支流南阳溪左岸的混雅岭信冲洞内。该动物化石地点发现于1995年,洞口高出南阳溪水面约20米,洞口高约15米,内深约10米。主要在洞穴内次生的裂隙堆积中出土了较为丰富的动物化石,包括灵长目、食肉目、奇蹄目、偶蹄目、啮齿目、长鼻目及爬行纲、鸟类、鱼类等,重要的化石有巨猿、剑齿象属、中国犀、鹿、牛、野猪等哺乳类动物化石,有的还属于灭绝种动物。2013年3月5日,信冲洞定名为信冲洞遗址,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昌化故城
昌化故城位于昌江县昌化镇昌城村内,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为一座千户所治所城。从明正统十年(1445年)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在长达近500年的时间里,它一直为昌化县县治所在地。故城平面近呈正方形,周长约1950米,面积约近25000平方米。城墙为夯筑而成,墙外壁包砖,城墙残高约2米,宽约5米,原有雉555个。昌化故城保存至今已有近600多年历史,现为海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止2021年,昌江黎族自治县有非物质文化遗产31项,其中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培养制陶、织锦等非遗传承人26名。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是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的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黎族原始制陶技艺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在六七千年前,黎族原始制陶技艺就已经出现于海南地区,东汉之后黎族原始制陶记入史册。黎族制陶工具包括木杵、木臼、木拍、木刮及竹刀、背角无齿蚌、钻孔竹棍、竹垫等,制陶过程由挖陶、挑陶土、晒陶土、粉碎陶土、筛陶土、和泥、制坯、干燥、准备烧陶、点火烧陶、取陶、加固等12个步骤组成。制成品主要有釜、、瓮、碗、罐、蒸酒器、蒸饭器等器型。泥条盘筑法之类的原始制陶工艺至今在海南岛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大坡地区仍有传承,这对史前制陶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2005年,昌江“黎族原始制陶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黎族民间故事
白沙黎族自治县是黎族聚集的山区,黎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故事更是源远流长,至今流传的民间故事有几百个。黎族民间故事大体可分为神话、传说和故事三大类。白沙民间故事丰富,主要有:《仙婆岭的传说》《马岭的传说》《甘工鸟传说》《山的传说》《雷公蛇和乌龟》《白石仙婆》《二姑娘和龙子》《雷公蛋》《宝石仙女》《帕龙萨掘井》《蟾蜍求婚》《孤儿与螺女》《猎手斗鬼》《渔夫与鬼》《阿清与八哥鸟》《总管四》《帕采与黑蛇》《聪明的奴子》等。
习俗
苗族银饰
苗族银饰是海南省苗族同胞最喜爱的传统饰物,主要用于妇女的装饰。品种多样,从头到脚,无处不饰,包括头饰、面饰、颈饰、肩饰、胸饰、腰饰、臂饰、脚饰、手饰等,体现出完美的整体装饰效果。海南苗族的银饰,多数是由本民族的银匠制作,富有民话传统特色和民族风格。苗族的银饰主要有银冠、银角、银梳、银耳环、耳柱、耳坠、项圈、项链、亚领、手镯、戒指等。这些银饰多为苗族银匠手工制作。结构上有对称式、均衡式、连接式和放射式等。工艺方法有铸炼、捶打、编结、刻花、雕纹等。图案多系龙凤花鸟等动植物纹样。
黎族舞蹈
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舞蹈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黎族舞蹈主要起源于自己的生活、生产活动及特有的自然崇拜和宗教文化观念表现。黎族的舞蹈按其来源分主要可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反映祭祀祖先和企求平安的舞蹈,如《跳娘舞》《跳鬼舞》《老古舞》《平安舞》等;其形式主要有年舞、罗鼓舞、祝福舞、打碗舞、捉鬼舞、招福舞等。第二类生活舞蹈,有《清音舞》《钱串舞》《打柴舞》等;其中《打柴舞》因动作健美,气氛热烈,经过历代的流传,已经成为黎族舞蹈中最有特色的一支。黎族舞蹈第三类主要是来自劳动方式的演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黎族姑娘的《米舞》。
洗龙水
洗龙水,是海南省最有地方特色的端午节。端午节海南人都在祖屋摆上香案祭祖,而洗龙水,相比于吃粽子、赛龙舟更显重要。是全岛土著居民所必须进行的神圣“仪式”,《崖州志》中记载,五月端午,“又采芦花、香草、艾,浸水供神,浴体,或折艾悬门,以避疫。”洗龙水寄托了海南人民祈求健康平安的心愿,海南人相信,洗龙水可以洗去身上的病魔和晦气,强身健体,经过龙水洗浴的孩子,会得到龙神的保护,一年之中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正因如此,这一过节方式已经成为海南省人民过端午节最有特色、经久不衰的民间习俗。
三月三节
“黎族三月三”,黎语称为“孚念孚”,是海南黎族、苗族同胞祭祀祖先、祝福新生、歌颂爱情的吉祥节日,以昌江黎族自治县和东方市为盛。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携米酒、香竹饭,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一起,祭拜祖先。之后,人们或是载歌载舞,或是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趣味体育活动,热闹非凡。1988年海南建省后,“上巳节”节庆文化活动更多地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如与“椰子节”“香蕉节”融合在一起,使传统节日增加了促进商贸交流的功能,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传统村落
昌江黎族自治县有国家级传统村落1个。
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洪水村位于海南岛中南部、以五指山为中心的热带雨林,是诸多全球濒危物种和海南岛特有物种的庇护所,亦是黎族人民长期定居、创造独特岛屿性部族文化的场所。约3000年前,第一批黎族先民聚居于此,创造出神秘灿烂的民族文化。王下乡黎族农民居住的山区自然村落,四周高山起伏,林木繁茂,河流纵横,自然资源丰富,保持着典型的原始生态环境,有“海南小西藏”之称。黎族茅草屋主要有两种样式,分别为船型屋和金字形屋。船型屋最具代表性,为黎族住宅演变的第二阶段,有高架船型屋与低架(落地式)船型屋之分,其外形像船篷,拱形状,用红、白藤扎架,上盖茅草或葵叶;金字型屋为人字或金字顶,为黎族住宅演变的第三个阶段,以树干作为支架,竹干编墙,再糊稻草泥抹墙。房顶再戴一顶“草帽子,草帽子”编织得十分细密和有序,造型为“人”字;这样的屋顶造型保证雨水顺流直下,远远望去,整座茅草房呈“金”字造型。2014年11月,洪水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饮食文化
昌江黎族自治县以大米为主食,以红薯、玉米、芋头等杂粮为辅;县沿海地区居民以鱼汁、萝卜干、小鱼虾、西瓜皮等腌制品为常备菜食,烹调方式多种多样。
白斩乳羊
白斩乳羊是昌江特产美食,毛色光亮,肌肉丰富,肉质结实,与野羊一样,脂肪少,肉味鲜,味道美,特别滋补,被誉为山珍。昌江乳羊一般在断乳后就可以食用,尤以乌烈乳羊最负盛名。白斩乳羊味道十分鲜美可口,清香浓烈,让人食欲大增,久吃而不厌,回味无穷。汤和内脏要是用来煮粥或用当地西瓜皮渗煮味道更佳。
黎家竹筒饭
黎家竹筒饭又称竹筒香饭,海南省黎族传统美食,是用新鲜竹筒装着大米及调味品烤的饭食。黎族民间,多在山区野外制作或在家里用木炭烤制。竹筒饭通常是用山兰稻(一种旱稻)中的“香稻”并配肉类为原料,放进新鲜的粗穗龙竹或山竹锯成的竹筒中,加适量的水,再用香蕉叶将竹筒口堵严,置于炭火中烤烤,绿竹渐焦,好闻的竹香便会渐渐溢满屋子。削掉烧焦的竹筒表皮即可用。
椰子饭
“椰子饭”又名椰子八宝饭。椰子的营养价值很高。中医认为,椰肉味甘,性平,味甘,性温,有生津、利水等功能。是药食两用的佳品。当脾胃倦怠、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身体虚弱时,将椰肉切碎,并加入适量的鸡肉和糯米,蒸熟后饮食,效力更佳,因为鸡肉、糯米及椰肉三者皆滋补,用炖汤的方式处理,补益功效更加显著。
地方特产
昌江黎族自治县土特产比较丰富,主要有海南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山鸡、芒果、腰果、木棉、松脂、红白藤、西瓜子等。
霸王岭山鸡
霸王山鸡也称山栏鸡或原鸡,是家鸡的始祖,它的活动量非常大,会上树,还被称为“会上树的鸡”。原产于昌江霸王岭的深山老林里,是由霸王岭野生红色山鸡经过长期的驯化培育而成,该鸡体型娇小近似家鸡,肉肥而不腻,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具有适应性和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粗放粗养、采食量少和价格高等特点。霸王岭山鸡在2016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9年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
海南雪茄烟叶
海南雪茄烟叶,是海南省特产,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海南雪茄烟叶外观颜色棕红至棕褐,色泽均匀,叶片薄,叶组织细致,叶脉细,油份充足,拉力强,叶面平坦,吸味具有较浓郁的雪茄香味,香气较纯正、较浓郁,劲头适中,余味较干净、较舒适;燃烧性较好,灰色灰白。2016年3月31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海南雪茄烟叶”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昌江芒果
昌江是“中国芒果之乡”,人工种植芒果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宋年间。昌江芒果果形长卵形,饱满,单果重350-500克;果皮橙黄色,均匀,表皮光滑细腻;果蒂周围无黑点,坚实,肉感好;皮薄核小,汁多肉厚,纤维少,肉质细腻,果肉淡黄色,香味浓郁,酸甜适中。在霸王岭脚下的七叉镇,至今仍生长着数千株百年以上树龄的野生芒果树,成群散落在村庄或田间地头,形成了一片在全省甚至全国百年罕见百年芒果树群,最老的芒果树有600多年树龄。2018年2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昌江芒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风景名胜
综述
昌江黎族自治县旅游资源丰富,有被称为“物种基因库”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南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片区;有奇峻秀丽的桂林十里画廊;有奇石林立、沙白如雪的棋子湾等。全县有国家AAA级景区1个,国家级AA级景区2个。
主要景区
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
海南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昌江黎族自治县东南部,其主要山峰都在1000米以上,主峰高1495米,是热带野生动植物的宝库。是我国热带生物资源超级丰富的地区之一。林区内原始林木种类达1400多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树种如见血封喉、陆筠松等有27种。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海南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位列十七大旅游景区之一。园区内还有海南长臂猿、奇特的水文景观、奇石怪岩等,适合登山漫步休闲。2020年4月30日,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荣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十里画廊
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十里画廊”位于南尧河上,从牙迫村往西,连绵五千米,山体石灰岩长期受到雨水的冲刷和腐蚀,形成了陡峭垂直的峭壁,峭壁的表面自然形成千奇百怪的黑、红、青等多种颜色的图案,这些图案千姿百态,如鬼斧神工一般。更像一幅水墨山水长卷,因此被人们称为“十里画廊”。
棋子湾
棋子湾位于昌江西部,在昌化镇以北3千米处,距昌江县城石碌镇55千米。其特点石多沙白浪静。海岸奇峰林立,怪石嶙峋多姿,色彩各异,如:祭海石、观鱼石、怪石群、仙浪洞、火焰石等。水清见底,沙细质软,洁白如银。周边林木苍翠,山花烂漫,绿草如茵,银色的沙滩与湛蓝大海连成一片。当站在高处观赏海景时,那弧形的沙滩宛若一个巨篮,湾内红蓝绿黄白紫青七色石块星罗棋布、块块光滑润洁、晶莹透亮,故人们称海湾为“棋子篮”。 棋子湾周边有昌化古城遗址、渔港、四通岛,珊瑚礁、昌化岭神奇石景观等,是昌江黎族自治县也是海南省拟重点开发的综合旅游区。
昌化岭风景区
昌化岭风景区位于石碌镇西50千米的海滨,岭高460米,奇峰兀立,林翠花艳,山泉长流,素以岩奇、山青、花香、泉甜而闻名于世。 昌化岭上岩洞繁多且奇特,而首绝当推岭巅之洞天仙境。由六块巨大的岩石垒成,巨石底面平整光洁,洞的中间有一圆井,深约六米,井水清甜,人们名之“玉液”。洞中又有一条20多米长的石缝通道,人称“一线天”。昌化岭古来闻名,历代文人墨客、渔民农夫,官吏商贾慕名游览者络绎不绝,留读者论坛题句不计其数。
重要人物
重要荣誉
2014年4月25日,昌江黎族自治县获授“中国木棉之乡”荣誉称号。
2015年5月8日,昌江黎族自治县获得“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0年5月,获得“2019年度昌江黎族自治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0年8月14日,昌江黎族自治县荣获“第十届海南省双拥模范县”荣誉称号。
2021年2月11日,昌江黎族自治县荣获第二届海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
2021年6月,昌江黎族自治县获得“全国芒果无公害科技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COP15中国角海南日丨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成果宣传片《遇见王下》.海南生态环境.2023-07-23
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昌江黎族自治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修编》的通知.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2
第三章 气 候.海南史志网.2023-07-22
昌江黎族自治县.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7-23
统计用区划代码(昌江黎族自治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3-07-22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7-22
2022年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1
海南昌江:“十里画廊” 奇秀壮美醉游人.央广网.2023-07-21
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2
昌江乌烈至西环高铁棋子湾站旅游公路实现功能性通车.人民网.2023-07-21
海南昌江黎族文化“快闪”广州城市地标.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1
非遗技艺 世代传承.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1
昌江概况.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3
全力打造产业协调、科学发展的新昌江.人民日报.2023-07-22
第一章政区概况.海南史志网.2023-07-31
第一章 建 置 区 划.海南史志网.2023-07-22
2020年最美家乡河——昌江篇.海南省水务厅.2023-07-22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历史沿革.中国小康网.2023-07-22
昌江历史沿革.中国招商引资信息网.2023-07-22
大 事 记 (一).海南史志网.2023-07-22
昌江黎族自治县城市特征.丝绸之路经济带网.2023-07-22
第一章 地 质 地 貌.海南史志网.2023-07-22
第二章地理环境.海南史志网.2023-07-31
人物,交通,自然灾害、土壤、体育.海南史志网.2023-07-23
昌江黎族自治县2021年度水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2
昌江黎族自治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关于《昌江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2
昌江黎族自治县2018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2
昌江黎族自治县林业局关于昌江黎族自治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的公示.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2
一分钟看海南保梅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人民网.2023-07-31
第二章 地理环境.海南史志网.2023-07-31
陈儒茂当选昌江黎族自治县委书记.海南省人民政府.2023-07-22
何顺劲.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2
梁明.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2
谢志军.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2
2022年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01-12
第一章 政区概况.海南史志网.2023-08-03
昌江黎族自治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2
黎族百科.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023-07-31
海南的语言文化.中国青年网.2023-07-31
海南方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07-31
非凡十年看海南 | 昌江:绘出山海黎乡新画卷.海南省乡村振兴局.2023-07-22
昌江黎族自治县2022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2
昌江:山海黎乡瓜果飘香.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2
128家企业入驻海南(昌江)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人民数字联播网.2023-08-03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8-03
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到昌江参观考察文化产业 点赞昌江文化.澎湃新闻.2023-07-22
2022年昌江经济社会结构优化、质量提升、亮点纷呈.海南省人民政府.2023-07-23
园区概况.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1
海南昌江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简介.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31
海南(昌江)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纳入省级产业园区.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2
海南加快建设昌江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 为自贸港提供清洁能源保障.中国新闻网.2023-07-31
博物馆志.昌江县博物馆.2023-07-21
奋楫海之南 扬帆自贸港 | 昌江:科技助力山海黎乡高质量发展.海南省科学技术厅.2023-07-21
县人大常委会就县政府关于计划、预算执行、财政决算及审计工作等情况进行调研(图).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3
关于遴选昌江黎族自治县体育中心工程(二期)监理单位的公告.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3
对中国人民政府商协会议昌江黎族自治县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委员提案第29号的答复.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3
2021年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3
第六章基础设施.海南史志网.2023-07-21
关于叉河至霸王岭公路项目老宏村.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1
西环高铁14个站点效果图曝光 个个“高富帅”.海口新闻网.2023-07-31
行走海南昌化港:千年丝路渔港的沉浮新生.中国新闻网.2023-07-31
他用“两条鱼”让中国的水产品走向世界.汕头民生档案-微信公众平台.2023-07-31
昌江县志-自然环境.昌江县地方特色多媒体资源库.2023-08-03
昌江县交通运输局关于恢复昌江县道路客运班线运营有关事宜的通告.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1
2011年昌江黎族自治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1
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昌江黎族自治县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委员提案 第76号.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1
海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海南省人民政府网.2023-07-21
标 题: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 海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海南省人民政府.2023-07-21
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范围的公告.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1
昌江县志-文化.昌江黎族自治县图书馆.2023-07-21
信冲洞动物化石地点.昌江县博物馆.2023-07-21
昌化故城.昌江县博物馆.2023-07-21
跟着非遗看海南 |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陶土为釜 文明可掬.云南网.2023-07-21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2023-07-21
海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2023-07-21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21
白沙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新浪海南.2023-07-21
海南苗族银饰.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1
黎族舞蹈.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1
洗龙水,海南端午节的独特习俗.海南省人民政府.2023-07-21
王羲之、杜甫笔下的“三月三”,究竟是个什么好日子?.西北民族大学.2023-07-21
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2023-07-21
“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入选世界遗产预备清单.海南省人民政府.2023-07-21
将民生工程与保护民族文化相结合.光明网.2023-07-21
第一章 民 情 风 俗.海南史志网.2023-07-21
昌江黎族自治县美食:白斩乳羊.凤凰网海南频道.2023-07-21
【发现海南之美】舌尖上的昌江特色美食 美味融化整个味蕾.凤凰网海南频道.2023-07-21
【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海南美食.海口网.2023-07-21
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南史志网.2023-07-21
会上树的霸王岭山鸡,三种吃法让美味翻倍!.海南文旅频道.2023-07-21
昌江“合作组织+农户”养殖霸王山鸡.凤凰网.2023-07-21
海南雪茄烟叶.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新农村商网).2023-07-21
【三多三好】昌江:小芒果大产业 寻访“热带水果之王”产业发展之旅(图).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1
昌江芒果.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新农村商网).2023-07-21
昌江探索多种旅游业态打造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人民网.2023-07-21
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荣获国家3A级旅游景区称号.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2023-07-21
关于昌江和丰兰花博览园和昌江聚源花卉博览园获评国家AA级旅游景区评定的公示.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1
抽盲盒,赢海南景区门票!抽中哪里就去哪里,快乐就是这么简单.新浪海南.2023-07-21
海南如何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这幅自然画卷给出答案.澎湃新闻.2023-07-21
棋子湾简介.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1
昌化岭.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1
昌江科举时代的两位进士.海南省人民政府.2023-07-20
一、传.海南史志网.2023-07-20
二、人物简介.海南史志网.2023-07-20
昌江获授“中国木棉之乡”荣誉称号.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0
昌江县红十字会被评为全国红十字系统先进集体.海南省人民政府.2023-07-20
关于2022年海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候选单位、海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候选人和海南省工人先锋号候选集体的公示.昌江黎族自治县总工会.2023-07-20
【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某驻训部队向昌江县政府赠送牌匾表感谢(图).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0
【精神文明创建】昌江荣获第二届海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7-20
芒果飘香挂满枝 昌江举办采摘节走出农旅好路子.中国质量新闻网.2023-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