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果
腰果(Anacardium occidentale L.),别名槚[jiǎ]如树、鸡腰果、介寿果。灌木或小乔木,高4-10米。腰果是典型热带果树,是世界四大著名坚果之一。原产热带美洲,20世纪40年代开始传入中国,中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均有引种。腰果适应性极强、喜温、强阳性树种、耐干旱贫瘠,具有一定抗风能力,对土壤要求不高,栽培不耐寒,生长期需要很高的温度。
灌木或小乔木,高4-10米;小枝黄褐色,无毛或近无毛。叶革质,倒卵形,全缘,两面无毛。圆锥花序宽大,多分枝,排成伞房状,长10-20厘米,多花密集,密被锈色微柔毛;苞片卵状披针形;花黄色,杂性,无花梗或具短梗。核果肾形,两侧压扁,果基部为肉质梨形或陀螺形的假果所托,成熟时紫红色;种子肾形。
腰果仁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种子炒食,可加工糕点或糖果,作为甜品、点心、菜肴的配料。腰果是多用途经济树种,除果仁外还有多种副产品,包括果梨、果壳液、根、茎、叶花等,用途非常广泛。
2024年2月27日,第十三届国际腰果大会在越南广平省省会洞海市开幕。
引种历史
原产于巴西东北部地区,在15世纪末欧洲人到来之前,腰果已经被驯化了很久。16世纪引入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国家和地区。20世纪40年代开始传入中国,中国云南省、广西、广东省、福建、台湾均有引种。
中国海南岛于二十世纪40年代开始引种,1960年后,从斯里兰卡进口种子在粤、桂、滇、闽等省区进行过试种,后因寒害和失管荒芜等因素,只在海南岛和云南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区引种成功。1973年后又从坦桑尼亚进口种子,在广东、海南和云南进行推广种植,因栽植和管理不当,产量很低。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4-10米。
茎
小枝黄褐色,无毛或近无毛。
叶
叶革质,倒卵形,长8-14厘米,宽6-8.5厘米,先端圆形,平截或微凹,基部阔楔形,全缘,两面无毛,侧脉约12对,侧脉和网脉两面突起;叶柄长1-1.5厘米。
花
复总状花序宽大,多分枝,排成伞房状,长10-20厘米,多花密集,密被锈色微柔毛;苞片卵状披针形,长5-10毫米,背面被锈色微柔毛;花黄色,杂性,无花梗或具短梗;花萼外面密被锈色微柔毛,裂片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长约4毫米,宽约1.5毫米;花瓣线状披针形,长7-9毫米,宽约1.2毫米,外面被锈色微柔毛,里面疏被毛或近无毛,开花时外卷;雄蕊7-10,通常仅1个发育,长8-9毫米,在两性花中长5-6毫米,不育雄蕊较短,花丝基部多少合生,花药小,卵圆形;子房倒卵圆形,无毛,花柱钻形。
果
核果肾形,两侧压扁,长2-2.5厘米,宽约1.5厘米,果基部为肉质梨形或陀螺形的假果所托,假果长3-7厘米,最宽处4-5厘米,成熟时紫红色;在假果的末端,或梗的末端,里面的坚果核被一个内壳所覆盖,两层壳之间有厚厚的、具有腐蚀性和毒性的油。
种子
种子肾形,长1.5-2厘米,宽约1厘米。
植物分布
原产热带美洲,现全球热带广为栽培。世界上腰果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有印度、巴西、越南、莫桑比克、坦桑尼亚。莫桑比克是世界腰果主要产地,享有"腰果之乡"的美誉。在南、北纬20°以内地区都有栽培,但主要分布在15°以内地区 ,全球热带广为栽培。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福建省、台湾均有引种。腰果在中国有80余年种植历史,主要在海南省南部滨海沙土地区,以及云南省南部干热河谷低海拔坡地。
生长习性
腰果喜欢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温度较高的生境。腰果是典型热带果树,对温度十分敏感,温度是限制腰果地理分布的主要因子 。月平均气温23-30℃时腰果开花结果正常,20℃生长缓慢,低于17℃易受寒害,低于15℃则严重受害致死。腰果抗寒力随树龄增大而提高,但不论老龄或幼龄树其幼嫩器官对低温都敏感。腰果树表现为树冠外层结果,光照充足时结果较多。对水分的要求不高,较耐干旱。具有一定的抗风能力,密植成带的腰果树可以防风固沙。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除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沼地、重黏土和盐分过高的土壤不利于生长结果外,各类热带土壤均可栽种。腰果园建园应选择背风向阳、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滨海沙质土壤。
栽培技术
繁育技术
腰果苗木繁育的方法主要有实生育苗、嫁接育苗和压条繁殖。
一般情况下实生苗都是作为嫁接苗的砧木使用。实生苗的播种方法有大田直播和营养袋育苗两种。嫁接的方法主要有补片芽接、枝接、高接换种、靠接和微繁技术等。压条是腰果进行无性繁殖的有效手段,常用的压条方法主要有地面压条和空中压条。
田间管理
腰果幼龄果园一般实行浅耕,在每年7—8月进行1次浅耕即可,在腰果幼龄期要经常锄草,顺便疏松表土。根部覆草,能防止夏季高温灼伤腰果根系,保护腰果幼龄苗不受冬季冻害。幼龄腰果树通常以一梢二肥法进行施肥。在腰果枝梢要萌芽之时开始施促梢肥,在新叶由古铜色转绿时开始施壮稍肥。幼龄腰果树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此时须根较弱,缺水会严重影响腰果树的生长。腰果树怕涝,遇到暴雨台风天或雨季时,积水需及时排出。幼龄腰果树整形使腰果幼苗定植后尽快形成金字塔或伞形树形,主干高度合理,主枝分布均匀,枝梢生长健壮,有利开花结果。
病虫害防治
病害
腰果病害主要有花序疫病、猝倒病、流胶病、枝腐落叶病、叶腐病、炭疽病、黄色叶斑病、小叶病等。
虫害
腰果在其生长的不同阶段,受到60多种病虫为害。虫害主要有茶红褐盲蝽科、腰果树天牛、桃冠潜蛾、花穗蜘蛛和蓟马等。腰果虫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例如腰果铁蛀甲全年都能发生,其美国白灯蛾危害植株的茎干和根系;茶红褐盲危害峰期在1~3月, 9~10月份潜叶蛾危害最严重。
防治措施
在季风期发生的绯腐病,防治方法是在季风来临前结合修枝、喷施波尔多液,并用波尔多浆涂抹枝条。真菌引起的幼苗猝倒病,防治方法是注意苗圃排水和用波尔多液淋浸苗圃。
腰果铁蛀甲是一种茎干害虫, 管理不善及老龄的果园最易受害,在7~8月产卵期进行防治,在支柱周围土施666粉剂,随后用西维因或久效磷处理腰果树的褐露根。金虫幼虫主要危害腰果树根,可用西六合剂和甲拦磷防治。蓟马主要危害花和叶,使用久效磷防治。腰果角盲蝽 在海南岛广泛分布,严重危害腰果树嫩稍、花枝、嫩叶、幼坚果及果梨,防治对策为合理修剪,保持果园清洁;在稍期、花期、座果期各喷一次敌敌畏。腰果蛀果斑防虫有效药剂为溴氰菊酯,速灭杀丁、杀虫双和乐果,在大量果实即将进入中果期时喷洒,以后连续喷药2~3次。
用途
食用用途
腰果仁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腰果具有能量高、营养价值丰富及风味独特等优点,常作为零食被消费,也用于黄油、香蒜酱、面包以及糖果和巧克力等产品的加工。腰果的种子结构特殊,其成熟后的种子外种壳坚硬,且含油率高达45%~50%,食用油多用于硬化巧克力糖的原料。腰果梨是腰果整个果实中的主要部分,占总重量的90%以上,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假果可生食,可用来制腰果梨汁、糖浆、罐头,腰果梨酒、醋,淹渍腰果梨等。花梗可以榨汁作饮料,花能分泌花蜜,有香味,是很好的蜜源,花汁含有糖分可以取食。
经济用途
腰果是多用途经济树种,除果仁外还有多种副产品,包括果梨、果壳液、根、茎、叶花等,用途非常广泛。果壳油是优良的防腐剂或防水剂,还可提制胶。腰果壳液是一种干性油,在工业上用途广泛,是制造工业涂料、高级油漆、彩色胶片着色剂、刹车皮、合成橡胶以及海底电缆绝缘体的材料。
木材灰色至红褐色,硬度中等,可用作包装箱或直接作燃料,耐腐可供排船。树皮用于杀虫、治白蚁和制不退色墨水。
物种毒性
物种危害
果壳色棕、性粘、能腐蚀皮肤,加热提取时散发的烟雾虽无明显毒害,但会刺激呼吸道。腰果油在2015年修订的《危险化学品目录》中的腐蚀危险性描述为:皮肤腐蚀/刺激。特定树坚果(杏仁、腰果、榛子、野核桃、阿月浑子和核桃)为世界卫生组织和粮食及农业组织归类的8大食物过敏原之一,腰果过敏是一种较常发生的坚果过敏。
防治措施
腰果必须经过清洗以去除油,然后进行烘焙或煮沸以去除毒素,才能食用。针对腰果过敏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严格规避腰果过敏原及腰果共敏的食物过敏原、临床紧急治疗、耐受治疗等。
相关研究
活性成分
腰果营养成分丰富,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植物固醇和纤维素。腰果也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如β-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质、α-生育酚、γ-生育酚、硫胺素、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等。
腰果叶油对腐皮镰孢菌 (Fusarium solani) 、红色发癣菌12S (Trichophyton rubrum 12S) 、红色发癣菌5S等10种动植物真菌具有优良活性,浓度越高抗病活性越强。
过敏原
腰果中过敏原蛋白主要分为3类:7S豌豆球蛋白(Ana o 1)、11S豆球蛋白(Ana o 2)和2S白蛋白(Ana o 3),这3种蛋白被归类为种子贮藏蛋白,且都属于I类食物过敏原。Ana o 3蛋白是腰果主要的过敏原之一,高纯度腰果过敏原Ana o 3蛋白的纯化,为腰果过敏的研究提供基础,为腰果过敏原在热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资料
腰果.植物智.2023-03-05
腰果.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2023-03-05
第十三届国际腰果大会.澎湃.2025-03-13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