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山椒鸟

山椒鸟

山椒鸟科的1属。体长160~200毫米;嘴形狭而侧扁;尾呈深凸状,甚长,最外侧尾羽不及尾长的一半。翅形稍长而尖,飞羽10枚;尾羽12枚;多数雄鸟的体羽为黑色和红色,雌鸟呈黑、橙黄或灰色。世界有11种,主要分布于东半球温暖地带。中国有6种,主要分布于东南部温暖地带。山椒鸟 雀形目山椒鸟科山椒鸟属(Pericrocotus)10种亚洲鸟的统称。山椒鸟通常结群活动于树木顶端。山椒鸟主要取食松毛虫属、象、瓢虫甲等农林害虫,是益鸟

山椒鸟简介

山椒鸟 雀形目山椒鸟科山椒鸟属(Pericrocotus)10种亚洲鸟的统称。多数种类的雄鸟黑红相间,雌鸟淡黄与灰色相间。栖居于从阿富汗到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的森林中。成小群,不断发出洪亮圆润的叫声,在树梢觅食昆虫。赤红山椒鸟是常见的广布种,长23公分(9)。

生活习性

山椒鸟通常结群活动于树木顶端。在空中捕捉飞虫后,返回原地,栖息枝头;或者集群活动在树枝间啄食昆虫。飞行时红黄色互相辉映,边飞边鸣,此呼彼应。繁殖期间成对生活,5~6月间在海拔较高的山地树顶端营巢,巢呈杯状,用细草、根须、松针等柔软的植物筑成,巢外敷以青苔、蜘蛛网加固;巢通常距地面20~25米。每窝产卵2~5枚。卵白色、灰白色、浅蓝绿色,并缀斑点或斑块。雌鸟孵卵,雄鸟在巢区附近警戒。孵化期13~14天。常见的种类有长尾山椒鸟灰山椒鸟等。

山椒鸟主要取食松毛虫属、蝽象、瓢虫甲等农林害虫,是益鸟

物种列表

粉红山椒鸟Pericrocotus roseus

小灰山椒鸟Pericrocotus cantonensis

灰山椒鸟Pericrocotus divaricatus

小山椒鸟Pericrocotus cinnamomeus

琉球山椒鸟Pericrocotus tegimae

火红山椒鸟Pericrocotus igneus

三色山椒鸟Pericrocotus lansbergei

白腹山椒鸟Pericrocotus erythropygius

长尾山椒鸟Pericrocotus ethologus

短嘴山椒鸟Pericrocotus brevirostris

他山椒鸟Pericrocotus miniatus

赤红山椒鸟Pericrocotus flammeus

灰喉山椒鸟Pericrocotus solaris

长尾山椒鸟

中文绿背龟鮻:无中文俗名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Bangs et Phillips,1914

拉丁文名:Pericrocotus ethologus

同物异名:Pericrocotus ethologus Bangs et Phillips,1914

英文名:龙姓南蜥属 Minivet

物种特征:体大(20厘米)的黑色山椒鸟。具红色或黄色斑纹,尾形长。红色雄鸟与粉红山椒鸟灰喉山椒鸟的区别在喉黑;与短嘴山椒鸟的区别在翼斑形状不同且色泽较淡,下体红色。雌鸟与灰喉山椒鸟易混淆,区别仅在上嘴基具模糊的暗黄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本种特有的甜润双声笛音pi-ru,第二音较低。

分布于阿富汗至中国及东南亚。常见于海拔1000-2000米处。

指名亚种繁殖于华中地区及西南;laetus繁殖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及东南部;yvettae仅限于云南省西部。

结大群活动,在开阔的高大树木及常绿林的树冠上空盘旋降落。

灰山椒鸟

中文白颊灰卷尾灰喉山椒鸟、呆鸟、宾灰燕儿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Raffles,1822

拉丁文名:Pericrocotus divaricatus

同物异名:Lanius divaricatus Raffles,1822

英文名:Ashy Minivet

物种特征:体型略小(20厘米)的山椒鸟。特征为体羽黑、灰及白色。与小灰山椒鸟的区别在眼先黑色。与鹃的区别在下体白色,腰灰。雄鸟:顶冠、过眼纹及飞羽黑色,上体余部灰色,下体白。雌鸟色浅而多灰色。

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

飞行时发出金属般颤音。

分布于东北亚及中国东部。冬季往南至东南亚、菲律宾大巽他群岛指名亚种繁殖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于台湾可能也有繁殖。迁徙时见于中国华东及华南。

罕见于高至海拔900米的落叶林地及林缘。在树层中捕食昆虫。飞行时不如其他色彩艳丽的山椒鸟易见。可形成多至15只鸟的小群。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