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城区
谯城区,中国亳州市下辖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西、北、东三面分别与河南省的鹿邑、商丘市、夏邑县、永城市交界,东南与涡阳县相邻,南与太和县接壤。辖区面积2226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谯城区下辖3个街道、19个镇、2个乡,2022年常住人口为152.7万人。
谯城区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缘,地形平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微倾,为典型堆积性地貌。属暖温带半湿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境内河流均属淮河水系,涡河、西淝河、包河及其支流,组成三个水系。“”地属古豫州。夏末商初,商王汤于境内建都,称亳。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之战,在当地置谯县。唐朝谯郡隶属河南道。唐武德七年(624年),谯郡更名为亳州市。唐开元年间,诏以亳州为“十望”州府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亳县。1986年3月,改亳县为亳州市(县级),隶安徽省阜阳地区。1998年2月,亳州由省直接管辖,2000年5月设立地级亳州市,原县级亳州市改为谯城区。
谯城区形成中药材种植加工、农副食品加工、酒类制造、医药制造、花茶类制造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2022年,谯城区地区生产总值为804.2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87.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2.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84.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0.9:41.4:47.8。2022年1-5月份,谯城区在安徽省104个县(市、区)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第99位。限上消费品零售额36.7亿元,排名第16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名第13位。谯城区是中原经济区核心发展区和中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京九铁路贯穿南北,商合杭高速铁路贯穿全境;济南—广州高速公路、泗许高速纵横交织,105国道、311国道、307省道穿境而过。
谯城区历史悠久,是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有“曹操运兵道”曹操运兵道、魏晋曹氏墓群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有二夹弦、华佗五禽戏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牛肉馍、曹操鸡、华祖焖鸡等一批特色美食;古井酒文化博物馆、花戏楼、曹操地下运兵道、南京巷钱庄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名称由来
谯城区以古县名命名。谯城自古就是州郡所在地,西周公国称焦,有焦城,后改焦为谯,唐朝以前曾有谯郡、谯郡等名,今遂以谯为名。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
上古时,“亳”地属古豫州。夏末商初,商王汤于境内建都,称亳。周初,境内始称焦,姬发封神农氏后裔于焦,置焦国。姬贵十七年(公元前528年),楚平王为加强楚北方的防卫,在焦城的基础上修建谯城,改焦为谯,境内始称谯。春秋时期,焦属陈国,陈于此营建“焦邑”,与焦邑毗连的是“夷邑”。焦、夷二邑是当时东南地区与中原腹地相沟通的交通要道,也是战略重地。公元前637年,楚将成得臣率师伐陈。夺取焦、夷二邑,遂为楚地。楚平王筑谯城,并派太子建驻守城父,把亳州市一带作为楚国北部边境的重要依托。使得当时的谯、夷地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之战,在当地置谯郡,隶泗水郡。秦末,陈胜、吴广令大将葛婴西克谯城。西汉至东汉,名称未变。西汉,谯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东汉建武十八年(42年),河南省刺史治于谯县。建安末年置谯郡,治于谯县。三国曹丕(曹丕)皇初二年(221年),鉴于谯在军事、政治、经济方面的地位,亦是皇族本籍,谯被封为“陪都”。晋朝,谯为豫州谯国。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晋于谯县侨置陈留郡小黄县,自此谯县又称小黄县。
北魏正始四年(507年),置南州,治小黄县。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因当地古为商汤都城,改南兖州为亳州市,州治所仍设于小黄,“亳州”之名,始见于此。亳州从此成了南亳的后身。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小黄县为谯县。隋末,朱率家乡子弟起义,给隋朝封建统治以沉重打击。
唐朝谯郡隶属河南道。唐武德七年(624年),谯郡更名为亳州。唐开元年间,诏以亳州为“十望”州府之一。天宝(724年),亳州又改名谯郡。乾元元年(758年),谯郡再次更名为亳州。
北宋至道三年(997年),亳州隶属淮南路。熙宁五年(1072年)分淮南为东西两路,东路治扬州市,西路治庐州。亳州市属淮东路。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入侵淮、泗地区。亳州沦为金地,隶属金之“南京路”。金灭亡后,亳州复归南宋。
元代亳州隶属河南江北省汴梁路。元至元八年,令归德自为一府,割亳、徐、邳、宿四州隶之。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刘福通拥立韩林儿称帝,定都亳州。
明清时期
明,洪武初,废谯县、城父县,并入亳州。洪武六年(1373年),改亳州为亳县,隶凤阳府州。弘治九年(1496年),改亳县为亳州,隶凤阳府。清顺治二年(1645年)始,亳州仍隶凤阳府。雍正二年(1724年),亳州升为直隶州,辖太和、蒙城两县。雍正十三年(1735年),亳州降为散州,改隶颍州府,太和、蒙城亦归颍州管辖。清咸丰年间,为反抗清朝统治,亳州子弟聚众为捻,揭竿而起,征战10余年,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同治三年(1864年),析亳州东乡十三保入新设的涡阳县境。
中华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淮上军进军谯城。民国元年(1912年),改亳州市为亳县,隶安徽省凤颖六泗道(后改名为淮泗道)。民国28年(1939年)4月底,日本侵华军攻陷亳县城,县政府南迁古城集。翌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观堂、刘集、泥店一带,建立了人民抗日政府一涡北办事处,后改称亳县抗日民主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境内两种政权并存,中国国民党控制城关、城郊和交通要道;共产党在边远农村先后建立了雪(永)商亳、商亳鹿、鹿亳太(毫县)、雪涡、涡亳等边区县级革命政权。
民国37年(1948年)2月,亳县全境解放。8月,中共豫皖苏二地委设亳州市,辖城关及郊区一带。次年2月,撤销临时政权建制,建立亳县(民主)政府,隶皖北区行政公署阜阳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亳县。1952年8月毫县隶安徽省阜阳专区。1956年6月,改称毫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8月19日,建立亳县革命委员会。1980年9月撤销亳县革命委员会,恢复亳县人民政府。1986年3月,改亳州市为亳州市(县级),隶安徽省阜阳市。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由阜阳市代管。1998年2月,亳州市由省直接管辖,2000年5月设立地级亳州市,原县级亳州市改为谯城区。
地理
位置境域
谯城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3'~116°06',北纬33°25'~34°05'。西、北、东三面分别与河南省的鹿邑县、商丘市、夏邑县、永城市交界,东南与涡阳县相邻,南与太和县接壤。谯城区东西宽约46千米,南北长约72千米,辖区面积2226平方千米。
气候
谯城区地处北温带南部,属暖温带半湿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适中,季风明显,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为14.5℃,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气温为-0.1℃,极端最低气温为-20.6℃(1959年2月5日)。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气温为27.5℃,极端最高气温为42.1℃(1966年7月18日)。年平均绝对湿度为13.9百帕,相对湿度为71%。年平均降水量814.3毫米,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平均降水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58.3%左右,其中,7月份最多,平均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27%左右。冬季平均降水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7.6%左右,其中,1月份最少,平均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2.2%左右。年平均日照市时数为2425.3小时,日照率为57%。年平均大于0℃的积温为5337.9度。全年以偏北风最多,频率为8%,其次是东风,频率为7%。年平均风速为2.3米/秒。
地质
地层
谯城区地层属(华北)皖北地层区阜阳小区及淮北小区,其下分布有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以及新生界的第三系、第四系。地表全为第四系覆盖。地层由上而下,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形成于1.5万年前至今)、更新统(形成于250万年前至1.5万年前),厚度为0~74米左右。新生界第三系上统(形成于2250万年前),厚度约为598~758米。新生界第三系下统(形成于6700万年前至2500万年前),厚度约243~305米。第三系渐新世一始新世,厚度约318~748米。古生界二选系上统,厚度为683米。古生界二迭系下统,厚度为200~385米。古生界石炭系,厚度约143~253米。古生界奥陶系,厚度约427米。古生界寒武系,厚度约500米。
地质构造
谯城区位于中朝准地台华北坳陷南缘的界首坳陷带,第四系广布近东西向与北北东向构造发育。
谯城区内次级属印支期(古生界三迭系一2.3亿年前至1.95亿年前一晚期的造山运动)褶皱构造。自北向南有张集背斜:位于西北部,轴向近北东,南窄北宽,北延出境,南以大吴集断层,东以梅城断层为界,核部由寒武系、奥陶系地层组成,两翼为石炭系、二迭系。毫县背斜:位于亳州城到梅城一带,为北东走向,南北以断层为界,核部地层为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两翼为石岩系、二迭系,轴部新生界厚度500~600米,两翼大于700米,为一含煤构造。观堂背斜:位于观堂一带,呈北东走向,背斜开阔平缓,核部由寒武系、奥陶系地层组成,两翼为石岩系、二迭系,含煤,有利地段为背斜两翼。与背斜相间的有喜玛拉雅山期凹陷,包括鹿邑凹陷,五马凹陷。谯城区境内有4组断裂构造发育,分别为亳州市一淝河集断层、泥店一油河集断层、张完集断层、大吴集断层。
地形地貌
谯城区地形以平原为主,为典型堆积性地貌。谯城区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缘,地形平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微倾,坡降约1/7500,最高处海拔42米,东南略低,海拔32米。涡河两侧大部分区域于全新世(1.5万年前至今)晚期接受黄河泛滥最新沉积,南部局部地区未受波及,为晚更新世晚期堆积,按成因一形态分类,分三个地貌类型。
冲积平原,由全新世黄泛堆积物组成,分布于境内油河集以北广大地区,沿涡河发育的为泛滥微高地。一般比远离河两侧地区高出0.5~3.0米,主要为淡黄色亚砂土。在泛滥微高地外与剥蚀平原相接地带为泛滥坡平地,地势低平,向南北倾斜,亚粘土为主,厚约0.5~4.0米。
剥蚀的冲积平原,其坡向与黄泛冲积平原大体一致。自全新世以来,一直受剥蚀,次级地貌类型主要为河间平原,分布于南境古城一带,地势低平,主要为晚更新世棕黄色亚粘土夹少量砂疆。
微地貌,东北部和南部多浅平洼地(当地称“湖洼地”)。主要的有原清游湖、舒安湖低洼地带。缓岗一般呈条状分布,少数为独立的缓岗,较大的有位于城郊的南北虎头岗、东西钓鱼台、南五里岗、牛屎孤堆,青凤岭、东西观稼台、明王台、望花台、四女孤堆及伍员庄户等遗址,均高出一般地面,为缓岗地貌。
水文水利
水文
谯城区境内河流均属淮河水系,涡河横贯中部,东南流入淮河。西淝河流经西南边界,经茨淮新河入淮,包河流经东北部,入浍河达淮河。涡河、西淝河、包河及其支流,组成三个水系,其中涡河流域面积最大,西淝河次之,包河最小。
涡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为1881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84.5%。主要支流左岸有小洪河、毫宋河、武杨河、老武河、大观新河等;右岸有油河、赵王河等。境内涡河河段长66千米。上源为惠济河,发源于河南省开封市西北部黄河南大堤下,东南流向,流经杞县、睢县、柘城县、鹿邑,自安溜乡入境;另一上源发源于河南中牟县东,东南流向,流经河南省通许、太康县、鹿邑,自代桥入境。两源流至十八里集西之两河口合一,东向流经十八里集、城区北关、十九里集、大寺集、东钓鱼台、百尺河,至义门入涡阳县境。
西淝河古称夏淝河,上游河南省境内称清水河。境内西淝河流域面积为24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10.8%。西淝河是一条界河,境内的支流均在左岸,主要有穿杨新河、汪杨新河、青沟、董沟、麦秸沟、田沟、新建沟、反修沟、连乡沟等。发源于太康县之马厂集,东南流向,经鹿邑小十字河入境。今之西淝河(上段),起于淝河集北之王河口,东南流向,经亳州市和太和县、涡阳县边界,至利辛县宋台子入茨淮新河。流经当地边界长32.4千米。河道断面:上宽35~64米,底宽16~41米,深4.5~5.5米,最大排水量426秒立方米,大于3年一遇排涝标准,除涝面积10万亩,桥梁配套5座。
包河古称泡河,清称苞河。境内包河流域面积88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4%。主要支流有康家沟、洪河岔、黄沟等。包河发源于河南省商丘市西北之尚楼村,东南向,流经商丘、亳州、永城市,至宿县临涣集入浍河。境内河段,自颜楼乡北部郭庄入境起,至刘集乡北部边界之马张楼出境止,长26千米。河道断面:上宽45~50米,底宽19~24米,深4米,排涝标准为3年一遇,除涝面积9万亩,桥梁配套9座。
水利
谯城区共有大型涵闸2座、中型涵闸3座、小型涵闸82座,总蓄水量0.77亿立方米;其中涡河大寺闸水利枢纽工程为境内最大的涵闸工程。
大寺枢纽浅孔闸修建于1978年。2005年,大寺枢纽浅孔闸进行除险加固,并新建深孔闸和船闸,2008年12月竣工投入使用,主要包括浅孔闸、深孔闸和船闸三部分,控制流域面10575平方千米。大寺枢纽设计正常蓄水位34.84米,最高蓄水位35.34米,排涝面积112万亩,灌溉农田30万亩,兼有排涝、灌溉、交通、航运等综合利用功能,成为涡河上一座综合性Ⅱ等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
涡河防洪应急工程修建于1982年,堤长42.7千米,防洪标准大于10年一遇标准,低于20年一遇标准。1985年,分别在十八里集、水上社、韩郢、陈庄、十九里集处,修建防洪涵洞5处。截至2023年,涡河堤防外缘边界线长度122.93千米,堤防左岸自豫皖省界至刘寨北,堤防右岸自豫皖省界至谯城涡阳县界右岸。
土壤
谯城区土壤分为2个大类,5个亚类,9个土属,30个土种。土类为砂黑土、潮土。亚类为砂礓黑土、碱化砂礓黑土、黄潮土、盐化潮土和碱化潮土。土属为砂礓黑土、青白土、淤黑土、白碱土、淤土、两合土、沙土、花碱土和盐碱土。谯城区土地总面积331.37万亩,其中砂礓黑土类11.44万亩,占耕地面积33.63%,主要分布在境内南部,即赵王河以南地区,潮土类219.93万亩,占总面积的66.37%,主要分布境内北半部,赵王河以南的油河、铭河、清水河、西淝河沿岸也有零星分布。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谯城区耕地145872.98公顷,其中,旱地面积为144700.06公顷,水浇地面积为1172.92公顷。种植园用地2405.31公顷,其中果园面积为741.16公顷,其它园地面积为1664.15公顷。林地13176.94公顷,其中乔木林地面积为10393.90公顷,竹林地面积为8.9公顷,灌木林地面积为15公顷,其它林地面积为2759.14公顷。草地面积为526.4公顷。湿地面积为1.08公顷,皆为内陆滩涂。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总面积44363.76公顷,其中城市面积为7449.24公顷,建制镇面积为3499.54公顷,村庄面积为33219.8公顷,采矿用地面积为91.34公顷,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面积为103.8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7238.8公顷,其中铁路用地面积为405.81公顷,公路用地面积为1910.84公顷,农村道路面积为4921.88公顷,港口码头用地面积为0.27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11617.1公顷,其中河流水面面积为3181公顷,水库水面面积为7.78公顷,坑塘水面面积为1706.27公顷,沟渠面积为5116.5公顷,水工建筑用地面积为1605.55公顷。
水资源
2022年,谯城区水资源总量为6.48亿立方米。平均降水量为784.4毫米,折合水量17.46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为3.09亿立方米,折合平均径流深138.8毫米,占亳州市年径流量比例为28.4%。地下水资源量3.59亿立方米,占亳州市27.9%。
矿产资源
谯城区矿产资源匮乏,主要有煤、石油、矿泉水。土壤中含有硝、碱,有白碱土、花碱土和盐碱土等。地下埋藏有少量的煤、石油,具体储量不详。减店镇地下蕴藏有天然优质饮用矿泉水,经检测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其稳定供应量约为1000万吨。
生物资源
谯城区植物资源丰富。经济类植物包括:花生、芝麻、油菜、蓖麻、向日葵、薄荷、甘蔗、棉花、菸叶、麻泡、蘸麻、火麻子等。蔬菜类包括:白菜、青萝卜、胡萝卜、葱、姜、菠菜、韭菜、苋菜等。瓜果类包括:西瓜、香瓜、番薯、金瓜、菱角、芡实等。竹木类包括:灰竹、桂竹、镰、泡桐、松、柏、桧等。家畜有:黄牛、奶牛、马、驴等。家禽有:鸡、鸭、鹅、鸽、火鸡等。境内共有中药材171科410种,其中植物类107科295种,动物类64科99种,芍药、菊花、桑皮、花粉冠以“毫”字收入《药典》。
生物多样性
植物
谯城区有园林植物156种,分属67个科,其中裸子植物5科,被子植物门62科。蔷薇科植物17种、禾本科5种、柏科5种、木樨科7种、杨柳科5种、菊科5种、豆科7种,另外有桑科、杨柳科、芍药科、忍冬科、松目、鸢尾科、银杏科等。草甸植被中野生草类品种有莎莎草、拉蓼子草、甜萋萋芽、地锦草、婆婆针等。竹木类有灰竹、桂竹、镰、泡桐、松、柏等。花草类有牡丹、菊花、弄岗报春苣苔、月季、玉兰等。谯城区古树名木保存较为完好,一级古树13株,二级古树15株,三级古树86株,其中包括高龄泡桐、银杏树、朴树、黄连木、苦楝树等珍稀古树。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鸭脚子
动物
谯城区动物种类多样,兽类有狸、獾、黄鼬、野兔、蝙蝠、刺猬亚科等;鸟纲有麻雀、鹌、斑鸠、乌鸦、苍鹰等;鱼类有鲤、鲫、鲢、、鳜等;介类有背角无齿蚌、鳖、龟、蟹、虾、螺蛳等;蛇、蛙类有蛇、水蛇、青蛙、蟾蜍等;虫类有蜜蜂属、凤蝶总科、蜻蜓、蜣螂等。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蜂猴、东北虎、白老虎、华北豹、麋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画眉鸟、猫头鹰,国家“三有”保护动物长嘴半蹼鹬等。
自然灾害
谯城区旱涝灾害和低温、霜冻、干热风、冰雹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水灾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多发生在夏、秋两季。旱灾是仅次于水灾的自然灾害,多发生在初夏和秋季。冰雹为多发的局部性偶发天气灾害,发生时伴有大风,可对局部地区造成毁灭性灾害,6月为最多,其次为5~7月。降雹多在下午1-7时,降雹范围一般自西北至东南呈狭长分布。2022年7月5-6日,谯城区遭遇雷雨大风强对流天气,双沟镇、五马镇、华佗镇、大杨镇等24个乡镇、街道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16395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8157.93公顷(272368.95亩),直接经济损失7844.55万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9月,谯城区下辖3个街道、19个镇、2个乡。区政府驻亳州市谯城区花戏楼街道半截楼街3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谯城区常住人口152.7万人,户籍总人口172.0万人。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40.87万人,乡村人口131.09万人,城镇化率23.8%。男性人口占比50.5%,女性人口占比49.5%。年龄结构中,18岁以下人口41.25万人,占总人口的24%;18-34岁人口40.11万人,占总人口23.3%;35-60岁人口63.67万人,占总人口37%;60周岁以上人口26.93万人,占总人口的15.7%。2022年,谯城区出生人口1.47万人,死亡人口0.84万人,出生率8.6‰,死亡率4.8‰,自然增长率3.66‰。
民族
谯城区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人数较少。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亳州市少数民族人口为50481人,占总人口数的1%。谯城区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居民分布于100多个村,6个集镇,其中以城关、十八里、观堂镇、双沟较多。
语言
谯城区方言属北方方言区淮北方言,在词语方面与普通话基本相同。谯城区方音共有声母22个,除21个与普通话声母相同外,尚多出一个声母-n(舌面抵上腭发音)。谯城区方言特色包括,头尾词较多,如有“屋里头”“外头”“南头”“水里头”等;通过重读或轻读造出新词,并赋予新的词义;“子”尾词较多,普通话中有的儿尾,零尾的词语,如“水珠猴”“豆芽”等,谯城区方言则说‘‘水珠子”“豆芽子”;有些方言词除含有普通话词的义项外,还有新的义项;个别词语在语序上词序颠倒但词意不变。
宗教信仰
谯城区境内主要宗教有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其中,道教活动基本停止,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仍有活动。
唐朝,谯城区建道德中宫,敬奉老子,又叫老祖殿,坐落在城里问礼巷路北,内有石刻老子像,高1.2丈。李隆基、赵恒,均曾来道德中宫祭祀过老子,为当地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后唐,陈抟,号希夷先生,著有《无极图》(刻于华山石壁)及《先天图》,另著有《指玄篇》,言导养还丹之事。民国时期,道德中宫改为学校。新中国成立后,道德中宫被建筑公司占用,道教活动停止。
佛教自北魏时传入当地。唐乾符二年(875),建护国禅院,坐落在城西门外。清代,谯城区有佛教禅、律两宗。清末,境内庙宇120多座,僧尼300多人,清顺治初年建白衣律院,为亳州市著名的伽蓝之一。民国时,境内有庙宇180座。新中国成立后,宗教活动逐渐停止。1985年7月30日,在白衣律院召开县佛教协会成立大会,同年,确立白衣律院为安徽省重点开放寺院。
伊斯兰教自元朝传入,随北方回族迁移境内。元顺帝至正年间,在谯城区建立第一座清真寺,有81间礼拜大殿,此寺后被称为清真古寺。新中国成立前,境内有清真寺14座,阿訇23人。新中国成立后,寺内土地收入取消,阿訇在农村土改时分得了土地,宗教活动逐渐停止。1982年,成立了寺产管理委员会。此后,清真寺和北京寺先后被批准为开放寺,并拨款1万元,对两寺进行维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美国基督教传教士白某来毫传教,并在涡北建立了教堂。宣统二年(1910),美国人包治丕,接替白在谯城区的传教事务。民国4年,涡北教堂正式建立,教徒发展到2000多人。民国10年,美籍传教士柏瑞德办妇婴院1所。民国18年,正式成立教会。民国21年,柏瑞德在城里教会办女子小学1所。民国27年,日军陷亳后,牧师邵士德和张子和等,办难民所,可容难民2000多人。同年,开办怀恩中学1所,怀恩、崇实、怀德福音小学3所。民国29年,成立北关教会。民国31年,涡北教会开办圣经学校1所。民国时期,基督教总会堂设在涡北董家街北(现亳州市第一中学),牧师为美籍人邵士德。下设两分堂:一在王巷口,牧师张效曾,一在北关洪济桥,牧师张学礼,分堂下设支堂。新中国成立后,当地基督教开展了以自治、自传、自养、爱国、爱教为主要内容的“三自”革新运动,恢复了正常活动。1957年,成立“三自爱国委员会”。1982年,恢复了“三自爱国委员会”,基督教恢复了正常活动。
经济
综述
谯城区以现代中药产业、白酒产业、窨花茶产业、旅游文化为主导产业。其中中药产业是优势产业,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2022年,谯城区全年生产总值(GDP)80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7.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2.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84.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0.9:41.4:47.8。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0.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5.6%。人均GDP为52701元。
第一产业
谯城区第一产业以粮食种植、中药材培育、野山椒种植等为特色主导产业。2022年,谯城区第一产业增加值87.5亿元。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49.1万亩,其中,小麦面积136.1万亩,亩产447.65千克,药材种植面积73.5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46万亩,棉花种植面积0.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42.7万亩。全年粮食产量91.5万吨,其中,夏粮60.9万吨,秋粮30.6万吨,油料产量0.38万吨,棉花产量0.04万吨。年末全区生猪存栏38.2万头,出栏93.19万头。肉类总产量9.5万吨,其中猪牛羊肉产量8.3万吨,禽蛋产量3.2万吨,牛奶产量0.02万吨。
截至2022年,谯城区中药材种植面积保持在85万亩,标准化种植面积28.3万亩,建设10家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园区。食用菌示范基地3个,实现产值1.19亿元。野山椒种植面积达30.7万亩,位居全国县域第一。获评2022年度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家、国家级生态农场1家。
第二产业
谯城区第二产业以农副食品加工业、酒类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花茶类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建材制造业为六大主导产业。202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332.7亿元。2023年1-7月,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完成18.2亿元,酒类制造业产值完成2.1亿元,医药制造业产值完成114.4亿元,窨花茶类产值完成2.6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完成8.9亿元,新型建材制造业产值完成10.3亿元。
截至2022年,谯城区新增规模工业企业9家,总数达167家。培育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2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亳州市联滔电子有限公司、安徽劲佳包装有限公司被省经信厅分别认定为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鼎峰锂电池电芯生产、鹭燕现代中药生产、万事通风力发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亳州建材物流园、谯城经开区现代中药产业园(南区)、万辉中药配方颗粒和中成药生产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谯城区建成中药材趁鲜加工基地11家,规模以上现代中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180亿元,转移成药品种6个。白酒生产企业完成现价产值20.2亿元。
第三产业
谯城区第三产业以批发零售业、旅游文化为主导产业。2022年,谯城区第三产业增加值384.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6亿元,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8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新签项目61个,合同总投资150.3亿元,新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1个,全区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7.6亿元。
截至2022年,谯城区被评为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区,华佗镇获批全省首批超亿元电商强镇。谯城窨花茶研究院,设立离岸电商基地8家,“谯城花茶”连续三年获国家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花茶产值超90亿元。全区新增综合网点25个,农产品网络销售额58.8亿元。全区邮政行业业务总量达24.9亿元,业务收入达15.5亿元,均居全市第一。
旅游产业,以花戏楼、亳药花海大世界、涡河景观带、华佗故居、古井酒文化、药文化等为核心特色,开发建设主题系列化旅游产品和项目体系,重点打造“药都酒乡,古韵谯城”这一主题旅游形象,将谯城区打造成为安徽省乃至皖北地区休闲旅游目的地。2018年,谯城区旅游接待游客1200.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5.72亿元,3星级以上农家乐18家。
社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谯城区小学236所,在校生158594万人。初中63所,在校生72891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所,在校学生19557人。普通高中10所,在校生3167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6%。有幼儿园教师3857人,小学教师8354人,初中教师4951人,普通高中教师1058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174人。
安徽中药科技学校,是一所医药卫生类公办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与安徽亳州市技师学院实行一校两牌,为安徽省首批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安徽省首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A类学校)。学校占地335亩,建筑面积14,0526平方米。开设中药、中药制药、药品食品检验、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32个专业。有教职工449人,在校生13728人。
亳州幼儿师范学校,前身为亳县师范学校,1988年改为亳州幼儿师范学校。学校占地面积352亩,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是皖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等幼儿师范学校。设有学前教育、美术、音乐、舞蹈表演、航空服务等8个专业,教学班95个,在校生5135人。有教职工269人,其中在职在编159人,高级讲师58人,“双师型”教师150人,市级名师20人。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末,谯城区有卫生机构95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执业(助理)医师2856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3312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村卫生室317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800人。
亳州市人民医院,成立于1949年10月,现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亳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护理、急救、康复、科研、教学和医养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本部位于高新区,总占地面积360亩,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老院区位于亳州市谯城区薛家巷3号。医院编制床位2000张,拥有省级重点专科8个,市级重点专科34个,在职职工2850人,高级职称573人,硕士生导师97人。2022年门诊量169万人次,住院8.4万人次。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谯城区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7万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馆21个。2022年,谯城区开展“送戏进万村”演出243场次,放映农村数字公益电影3302场次。通过线上云直播举办梨花节、五马桃花节等6项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谯城区图书馆,位于亳州市商业闹市区的白布大街98号,隶属于谯城区文化旅游体育局,馆舍分东、西两座二层楼房和部分居住房。馆舍面积1200平方米,阅览室面积400平方米,阅览坐席120个。1983年,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1987年被评为“三爱一优”图书馆,1995年被评为“国家二级馆”,2010年被评为“三级馆”。
谯城区文化馆,坐落在市区群众文化活动的集中地区,谯城区和平路154号。1994年由政府拨款扩建综合性文化大楼,整体面积约1600平方米左右。集辅导培训、组织获得、调查研究、开展各类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为一体,馆内设有书法班、美术班、舞蹈班、剪纸班等公益辅导班,另外内设管弦乐团、清雅合唱团、惠风书社等馆办团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等。文化馆馆办少儿艺术团,获全国少儿舞蹈向阳花大赛金奖,安徽省少儿音乐舞蹈大赛金奖、银奖;非遗传承人闵霞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中获大奖。2011年,谯城区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二级文化馆。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末,谯城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800人,授权专利908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9家,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5家。新增省级众创空间2家,获批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5家,均居全市第一。谯城(江南大学)离岸健康科技研发中心、谯城(合肥)离岸科技孵化中心正式揭牌。济人药业获批国家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应急研究专项。亳州青年科技创业园孵化器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22年,谯城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投资经费共计60万元。截至2023年10月,企业研发费用投入突破6亿元。2017年,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研发的“中药大品种疏风解毒胶囊二次开发的系统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8年,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研发的“白芍等皖产大宗中药无硫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9年,华佗国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华佗牌救心丸工艺研究及质量标准提升项目”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6月底,谯城区共建有各类体育场地3802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8平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1.7%。至2022年末,全区建成34个小游园,其中建立篮球场26个、配置体育器材23套,铺设健康步道70多千米,主城区37个社区实现了“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各街道社区建有12个社区文体中心、10个游泳馆、20块社会足球场,城乡晨晚练点586个,各级社会指导员3566名。谯城区举办区级赛事60次以上,各类全民健身活动2000余场次,参与市民累计超300万人次。五禽戏习练人员达42万人以上,五禽戏大赛,成为谯城区重要赛事。2021年,谯城区获得“全国门球十强县(区)”称号。
谯城区文体中心位于亳菊路北侧、望州路西侧,包括400米标准跑道一处(半径36.5米,直道84.39米,跑道分道宽1.22米,南北半圈和直道段设计为8条道),跳高场地2处,跳远沙坑2处,铅球投掷区1处,场地周边应设置相应的排水。
人居环境
截至2022年末,谯城区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三国揽胜宫国控站点PM2.5年均值37.5微克/立方米,秸秆禁烧实现卫星监测“零火点”。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4%,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做实河长制,整改河道“四乱”问题568件。4个国控断面水质监测综合考核结果均达到Ⅲ类,水质优良比率100%。完成植树造林1545亩,森林覆盖率达23.2%,累计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6个、森林村庄69个。提升改造城区垃圾中转站20座、公厕69座。无害化处置有害垃圾598吨,转运处置生活垃圾31万吨。
社会保障
2022年末,谯城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9.1万人和7.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4.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7.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1.0万人。全区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居民2118人,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46911人,享受政府供养的农村五保户4782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721元/人/月,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756元/人/月。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938元/人/月,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保持1196元/人/月。2022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共计52417.81万元。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2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2895张,收养各类人员930人。
交通
综述
谯城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位于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是中原经济区核心发展区和中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京九铁路贯穿南北;济南—广州高速公路、泗许高速纵横交织,105国道、311国道、307省道穿境而过,县乡公路四通八达;涡河航运通江达海,商合杭高速铁路贯穿全境,亳州机场开工建设。
公路
截至2021年,谯城区公路总里程为4356千米,等级公路里程为4356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12千米,一级公路68千米,二级公路152千米,三级公路511千米,四级公路3513千米。县乡村公路总里程达3393.021千米。谯城区境内有盐城—洛阳高速公路(G1516)、济南—广州高速公路(G35)两条高速公路,形成“十”字型高速路网。周边还有连霍高速(G30),德上高速(G0321),宁洛高速(G36),商南高速,形成“田”字型高速路网格局。2019年,谯城区公路旅客运输量451万人,公路货运量1324.8.万吨;公路旅客周转量12909.6万人千米,公路货运运输周转量1059808.4万吨千米。
铁路
截至2022年,谯城区境内形成一个南北向铁路走廊,京九铁路、商合杭高速铁路两条铁路走向基本平行共线。境内铁路里程近130千米,共有3个铁路客运站,其中京九铁路设亳州站,商合杭高铁设亳州南站和古城东站。
京九铁路,亳州市境内长约70千米,途径谯城区和中心城区,从谯城区芦庙镇北部入境,由古城镇南部出境,自北向南设王楼、亳州、油河集、谯城区古城镇等站。
商合杭高铁,自商丘市经亳州、阜阳市、淮南市、合肥市、芜湖市、宣城市到浙江杭州东站,全长794.5千米。亳州境内长约67千米,其中谯城段60多千米,总投资60多亿元。设计时速350千米/小时,与京九铁路并行,自北向南设芦庙、亳州南、古城东站3个车站,亳州南站站房1.5万平方米,车站预留亳州至蚌埠城际铁路引入的接轨条件,采用商合杭场、亳蚌场横列布置方案,按商合杭场设3台7线、亳蚌场2台3线规划设计。商合杭高铁合肥以北段2019年12月1日开通运营、合肥以南段2020年6月28日开通运营。
航运
亳州港是安徽省重要港口,是皖北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谯城港区下辖1个作业区(大寺作业区),有谯城东港码头3个泊位。涡河航道一体化项目,谯城区段涡河航道大寺闸至入淮口段整治工程,累计完成投资9亿元。至2023年4月,涡河大寺至入淮口段航道整治进入施工尾声,涡阳新闸于3月29日开工,大寺复线船闸、戴桥至大寺节制闸段开展前期工作。涡河航道整治工程完工后,将与河南省境内涡河水运互联互通,可通行1000-2000吨级船舶。
公共交通
谯城区公共交通,有15条城镇公交线路,8条镇村环线公交线路,8条镇村公交线路,投入运营208辆城镇公交车,运行总里程1158千米,其中包括8辆11座中型客车,日发1109班次,日均运送乘客1.3万人次。设置启用的城乡公交沿途停靠站961个,运行网络覆盖了247个建制村,21个乡镇。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4个,分别为:古城综合服务站、龙扬综合服务站、立德综合服务站、十八里综合服务站。共有出租车1151辆。
文化
综述
谯城区历史悠久,是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谯城区有“曹操运兵道”曹操运兵道、魏晋曹氏墓群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0余处,如华祖庵、道德中宫、汤成王墓、南京巷钱庄、白衣律院等;有自原始社会至东汉期间的文化遗址多处,如青风岭、东钓鱼台、牛屎孤堆、古梅伯园等;还有城区北关明清风格犹存、古貌依旧的36条老街、72条古巷。二夹弦、华佗五禽戏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牛肉馍、曹操鸡、华祖焖鸡等特色美食。谯城高跷、肘搁、大班会等民俗活动极具地方特色。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末,谯城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
花戏楼原名歌台,是一座演戏的舞台,是祭祀山西省名人关羽的庙祠,也是明清时山西、陕西省的药商在亳州市经营药材的联络之地,因此又名“山陕会馆”“大关帝庙”。花戏楼景区由火神庙、朱公书院、岳王庙、云阳张飞庙和大关帝庙组成。关帝庙主殿建于清顺治十二年(1656),戏楼增建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乾隆又增添了许多彩绘和雕刻,整个建筑面积3163平方米,分戏楼、钟楼、鼓楼、座楼和关帝大殿等几个部分。花戏楼有“三绝”。正门前两根铁旗杆,每根重12000斤,旗杆高16米多,是为花戏楼“一绝”,旗杆分5节,每节分铸八卦幡龙等图案,顶端铸丹凤一只,展翅欲飞,杆上悬铁联一副:“铁杆颂德高千尺,金柱铭勋参九宵。”每杆还有三层方斗悬风铃共24只。花戏楼的第二绝在山门。花戏楼山门是一座仿木结构的三层牌坊式建筑,上面镶嵌着立体水磨砖雕,玲珑剔透,琳琅满目,在不足10厘米厚的水磨青砖面上,透雕成各种飞禽走兽、山水人物,场景处理得极富层次,微妙之处都刻得十分清晰,在寥寥数十平方米的水磨砖上,雕有52幅作品,共雕人物115个,鸟纲33只,走兽67只,楼、台、殿、阁多处。花戏楼的第三绝—木雕。花戏楼的大木透雕共有三国戏文18出,人物数百个,神态各异,龙争虎斗、呼之欲出。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操地下运兵道,位于亳州市老城区地下,以大禹首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别通达城外。运兵道始建于东汉末年,相传为曹操所建。整个地道经纬交织,纵横交错、规模宏大,长近八千米,被誉为“地下长城”。 现存古地道,由于年代久远,并非一个时代修筑使用,结构不一,宽窄不同,高低不等。古地道距地表深度一般在2-3米之间,最深处超过6米。结构有土木结构、砖土结构、砖木结构、砖结构四种形式。有单行道、平行双道、上下两层道、立体交叉道等几种形式。道内高一般在1.6米至2.1米之间,宽0.6米至0.9米,道内转弯处均为“T”型道口连接,平行双道相距约2-3.5米,中间砌有方形传话孔,设有猫耳洞、掩体、障碍墙、绊腿板、陷井等军事设施,还有通气孔、灯等附属设施。在古地道的发掘维修过程中出土有汉、唐、宋各代文物,有铁刀、铁剑、弹丸、衔枚、铜境、铁钉、瓷器、围棋子、钱币等,对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建筑、军事战术以及曹操军事思想有重要价值。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祖庵,始建于唐宋年间,由庙祠、故居、古东园三个院落组成,占地面积8600平方米。庙祠内外双狮雄踞,古木枝盘空,殿宇辉煌,肃穆庄严。进门便见正殿,正殿内塑华佗立像,像高2.7米。殿内陈列《华佗神医秘传》《华佗遗著》《中藏经》《华佗乡土别传》等著作。左右两面壁上六组雕塑,反映华佗的生平事迹。正殿东侧有两偏门,南门曰“回春”,北门曰“济世”,均为砖雕。两偏门正中照壁上镶郭沫若手书“华佗纪念馆”刻石。由偏门入内,可见“自怡亭”,四角凉亭,传为华佗休息之所,亭柱对联:“自是闲云野鹤,怡然流水瑶琴”。穿过庙祠就是华佗故居。元化草堂立于高台之上,东厢名“益寿轩”。西厢“存珍斋”为其当年的药房和看病的地方,分别系挂着中国历代名医画像和其乡土别传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题词和绘画。1962年,亳县人民政府拨款进行维修,增设华佗纪念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谯城区有非遗项目47个,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1个。
二夹弦剧种起源于河北,流传于苏、鲁、豫、皖四省边界地区,后在谯城区迅速发展,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二夹弦的伴奏乐器为四弦、坠琴和柳琴,新中国成立后,多以琵琶代替柳琴。有《王莽篡朝》《孟姜女》等50多种传统剧目,多是表现男女爱情和宣扬伦理道德,乡土味很浓。二夹弦唱腔是在“纺纱小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曲调由黄河船歌、渤海沿岸的渔民号子、打夯号子及民歌小调等融合变化而成。在发展中又汲取了花鼓、梆子、琴书等民间歌舞、戏曲的音乐营养,经历代艺术创造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唱腔,唱腔清新、活泼、优美、朴实。亳州二夹弦在解放后,既吸收山东省“二夹弦”清新柔美的旋律,又采取河南省“二夹弦”高亢明快的节奏,渐渐形成了自己刚柔相济的特色,深受当地人民的欢迎,也在演艺界产生影响。1958年底,谯城区成立了亳州二夹弦剧团,先后创作出《桑园会》《张文生赶考》《金龙盏》等剧目。1962年,高中贤、王玉芹等赴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二度梅》。《刎经堂》《寻妻》《三更情缘》等剧目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2008年6月7日,二夹弦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禽戏最早由华佗(今亳州市谯城人)创立,记载最早见于晋朝时期陈寿所著《三国志》。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医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曾具体描述五禽戏具体动作。到了明清时期,五禽动作套路及其与五脏、经络、气血运行法则等的对应都有了更为清晰的展现。五禽戏习练时没有场、地器具等条件限制,其套路动作仿效虎的威猛锻炼骨骼的刚性,仿效鹿的安舒活动全身经络,仿效熊的沉稳锻炼四肢力度,仿效猿的灵巧锻炼身体的灵敏度,仿效鸟的轻盈锻炼身体的平衡力。亳州市境内五禽戏传承主要有以董文涣为首的董派和以刘时荣为首的刘派。董派五禽戏共54个动作,另有相生练习法、相克练习法、灵猿戏笨熊、鹤戏对练等套路,其动作较为古朴典雅。刘派五禽戏除徒手套路40个动作外,还在传统五禽戏基础上,结合其他武术元素,将武术器具引入五禽戏,创编华佗五禽剑共44式。2006年,华佗五禽戏被列入安徽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饮食
谯城区居民饮食,主食有大米、面条、馍、稀饭。副食分荤素两类,荤即鸡、鱼、肉、蛋;素即蔬菜、豆制品、植物油等。家常烹制,煎炒炸燉,味喜咸辣。居民早餐喜甜,午餐喜咸,晚餐喜淡。早餐多食油条、稀饭、馍。人们爱吃荆芥、芫荽。逢年过节,招待客人,注重菜肴丰盛,味美。每年夏秋,许多家庭有晒干菜、腌咸菜的习惯,咸菜有酱豆、腊菜、萝卜干等。特色美食有牛肉馍、曹操鸡、华祖焖鸡、王魁知麻花等。
亳州牛肉馍制作技艺最早可追溯到元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亳州牛肉馍是亳州市谯城区花戏楼附近一李姓回族所创,多年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位于亳州市谯城区的李氏祖传牛肉馍就是地地道道的传承者。牛肉馍是将亳州市特有的红薯粉丝蒸熟切碎、放入新鲜黄牛肉、大葱、各种香料磨成的粉,拌成馅儿,饱满地铺在面皮上,讲究是“四皮三馅”,扎口按成圆饼状。往厚实的平底铁锅倒油,把牛肉饼放上去,炕满40分钟。熟透的牛肉馍外壳油亮,外酥里嫩,充满粉丝和碎牛肉的香味。
亳州曹操鸡,是三国期间治愈曹操病情的的亳州传统名菜。此道菜里用了天麻、杜仲等18种中药材配料。鸡经宰杀整型、涂蜜油炸后,再经配料卤煮入味,直焖至酥烂,肉骨脱离。出锅成品色泽红润,香气浓郁,皮脆油亮,造型美观。吃时抖腿掉肉,骨酥肉烂,滋味特美,且食后余香满口。如今仍为亳州市谯城区特色名菜。
"王魁知麻花"产于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生产制作技艺具有一百年多年的历史,因其独特的色、香、酥口味,成为当地人走亲访友、往来馈赠不可缺少的食品。“王魁知麻花”是一种纯手工制作,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的传统面食食品。用料为小麦粉和纯小磨香油。工艺严格精细,包括和面、发酵、揉面、醒面、切块、切条、撮条、合股、拧麻花、入油、撑形、出锅。其特点色泽金黄,圆润透亮,脆而不腻,落地即碎,点火即燃,脆酥可口,食后无渣,久放色香味不变。“王魁知麻花”被认定为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习俗
农历端午节日,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谯城区有一重大活动——龙舟竞渡。涡河许多船只,船头上扎一大龙头,船尾上扎一龙尾。龙头上坐一垂发童子,扮成武生模样。船身两边,跨坐10人或16人,一只脚伸进水里,身披虎皮纹布坎甲,青巾扎头,手执划桨。船中一人打鼓,一人敲锣,龙舟竞渡开始,龙船上,童子牵动龙头,水手一齐划桨,打鼓人唱一句,大家和一句。龙船后尾跟随一只闹船,上面扮演杂剧。
每逢正月十五,乡间大班会演出,谯城区龙扬镇龙德集和古城镇的庙会是比较大庙会。大班会,原名“鬼会”,又称“拉秦桧”,在谯城区有200多年历史。后为讳鬼,加之演员多,易名“大班会”。演出分五场,第一场为大登殿,即判官升堂,将捉拿秦桧的传票交给阴差“二百钱”。第二场为阴差搬兵,即“二百钱”带“琉璃鬼”(游荡鬼)分别邀请“白无常”“花鬼”(风流鬼)、土地神、阴差、“大妈妈”等,一齐奔秦相府。第三场为拿秦桧,即众鬼闯入秦相府,将秦桧的魂灵捉拿归案。第四场为二登殿,即众鬼将秦桧拉至公堂,判官命其披枷戴索,押往地府。第五场为过奈何桥。演出时,大班会分两种形式:一是演出全剧,一是只演片断。大班会化戏剧妆,伴奏乐器有二胡、笛子、大锣、战鼓、大堂锣、脆锣等,曲牌有《快慢八板》《小花园》《五子开门》《下盘棋》《小游场》等,锣鼓经有《一窝蜂》《撞八》《紧三闪》《阴锣》等;还吸收了戏剧锣鼓的《四末头》《急急风》等。1957年,颜语创作的《迎亲》进京参加了群英会演出,受到好评。1982年与1984年春节,安徽广播电视台将亳州市大班会、肘搁搬上了电视屏幕。
艺术
谯城区剪纸风格纯朴明朗,工巧多变,刚柔相济,装饰性强又富有乡土气息,早在宋代已很流行。但体裁仅局限于花、草、虫、鱼、飞禽、走兽,多用作窗花、喜花、兜肚花、鞋样等。新中国成立后,剪纸作为民间艺术受到重视。1955年,安徽省出版的《阜阳剪纸集》收录了谯城区吕凤毛、陈孝儒的作品20多幅。1977年,一批美术工作者也参与了剪纸创作,把绘画技巧注入剪纸,丰富了剪纸艺术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构图严谨,线条流畅,粗犷与细腻相结合的风格。谯城旧时大户人家闺女出嫁,每件嫁妆都贴有色彩鲜艳、构图新颖的剪纸,它还作为礼品馈赠国外宾朋,并作为工艺品出口美国、澳洲、欧洲。
谯城高跷,通常是训练有素的团体,场面一般很大,而且非常喜庆,里面人物各式各样,是最受欢迎的表演之一。高跷演出者取3尺6寸之木棍缚于脚上,称为“上拐”,人踩在木棍上表演,犹如御空而行。出场摆“乌龙摆尾”队,然后按“铁索扣”步法双人结队。场次是:老汉打鱼、英雄捕蝶、翠青蛇白蛇、仙蚌壳精、彩旦戏和尚等。旦角由男子扮演。踩高跷难度甚大,不易保持平衡。据传谯城区十八里集有一位施先生,踩高跷站在八张方桌叠起的高台上,双手捧一簸箕米,倒折背身而下米不撒出,人送绰号“倒簸米”。刘楼高跷的武跷演员能表演许多特技,如“仙人过门”“二龙戏主”“单兵救主”等。高跷表演题材源于生活,多为群众喜爱的戏曲和神话故事(如“唐僧取经”“白蛇传”等);表演装束多以大红大绿为主调,脸谱化妆夸张;音乐则以唢呐和锣鼓乐为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肘搁在亳州谯城一带有数百年历史,与广东省的抬搁异曲同工。肘搁分“座子”和“架子”两部分。“座子”由体格强壮者担任。“架子”多由小孩子担任,身著戏衣,化装立于细铁架上,被“座子”托着,表演戏剧片断。边走边舞,有凌空之感。亳州市的肘搁共有13架,为:鳌鱼、翠青蛇白蛇、三娘教子、孙悟空、金蝉子、沙和尚、白骨精、单挑花篮、水湿蓝桥、刘海戏金蟾、丹顶鹤、仙女、瞎子卖牌等。表演时走“铁索扣”步。
风景名胜
综述
谯城区是中华药都、名酒之乡、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有“中原宝藏”花戏楼,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观音寺生态旅游文化园、古井田园综合体等旅游景区。有省优秀旅游乡镇7个,省旅游示范村2个,3A以上景区13个。谯城区先后被评为“最美中国生态(自然)旅游胜地和美丽乡村旅游胜地”“2016中国十佳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人文生态旅游基地”“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2018年,谯城区旅游接待游客1200.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5.72亿元,3星级以上农家乐18家。
重要景点
古井酒文化博物馆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古井镇古井酒厂对面,为仿明清宫廷建筑。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建于1994年,占地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总投资近2000万元,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陈列布展,分为中国酒文化、古井酒文化、古井发展史、名酒荟萃、古井画廊五大展区,一大批诸如储秀宫慈禧专用酒器等国宝在馆内展出,充分展示了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古道:“名酒必有佳泉。”古井贡酒,则要仰仗于得天独厚的古井之水。古井厂区,有一口被誉为中国十大名井的千年古井。井水清冽甘甜,用它酿出的酒,色、香、味俱佳。1998年,“千年古井”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井贡”被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8年,古井酒文化博物馆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安徽“十大”行业馆之一,也是国内最早的酒文化博物馆之一,连同古井酒厂、魏井、宋井,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工业旅游示范点”。
薛阁塔又名文峰塔,位于亳州市谯城区薛阁路中段路南。清乾隆37年(1772)亳州市知州郑交泰,为兴文风始建,初为五层。嘉庆17年(1812)州绅何天衢投资续建两层,成为七级玲珑宝塔。因塔建在明代吏部考功司朗中薛惠的家庙薛家阁附近,故当地人称此塔为薛阁塔。 塔为砖结构,楼阁式建筑造型,直椎八角形,共七层,高34.15米,底层周长23.36米,塔座为八块清代石奠基。每层外转角为砖砌仿木方柱,柱上是砖枋,枋上为塔檐,枋下饰砖刻斗拱、禽鸟、花卉图案。塔内为“壁内折上式”,从第二至第六层内壁上各有一面南小龛,为供神之处。塔顶八角飞檐、翘角垂脊、风铃叮当,筒瓦屋顶,玲珑剔透。塔尖为铁铸莲花座,座上铸葫芦式塔刹,直插云霄。2001年6月,国务院将该塔作为曹氏家族墓群的附属建筑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佗药博园景区占地面积约200亩,总投资5.6亿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园区内植了800多个品规的中药材和几十种珍贵的树木,计划2年内达到上千种。园区外围种植了一万多株50年以上的牡丹,每年的四五月份竞相开放,形成十里花海。华佗药博园整个建筑均采用古典风格,有颂德牌楼、金身华佗、灵璧石、百年香樟、华佗中医药博物馆、中药数字化车间、中药智能化工厂等景点。其隶属的华佗国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速效救心丸”,被评为“安徽省老字号”和“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游客通过参观中药生产工艺制作流程,了解到华佗系列中成药的制作过程,感受亳州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19年9月21日,谯城区入围“2018年度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区名单”。
2020年4月,谯城区被授予“第三届安徽省文明城区”称号。同年6月30日,谯城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11月20日,入选“第六届中国文明村镇”。
2021年7月15日,谯城区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2年5月,谯城区入选“安徽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安徽省“大托管”示范县。
2024年11月19日,谯城区入选“2024中国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区”,排名第33位。
参考资料
About bozhou.亳州市人民政府.2023-10-17
谯城概况.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2
地理位置.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2
行政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10-15
行政区划.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2
2022年人口变动公报.亳州市统计局.2023-10-15
谯城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5
古井酒文化博物馆.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5
魅力谯城.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6
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5
谯城区十四五交通规划.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7
谯城区.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10-10
历史文化.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2
2023年谯城区政府工作报告.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7
谯城区:1-7月我区工业六大主导产业增长情况.亳州市统计局.2023-10-15
1-5月全省县区排位情况.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7
【非遗挂牌】谯城这10个项目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7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 录 和 第 一 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10-12
总要来趟亳州,探索这里的“小吃江湖”!.亳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2023-10-16
亳州牛肉馍、曹操鸡入选安徽“金牌小吃”和“特色皖菜”.亳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2023-10-16
【安徽省 省级非遗】王魁知麻花制作技艺& 蒙城油酥饼制作技艺.亳采非遗.2023-10-16
谯城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9-2025).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7
涡河大寺枢纽.安徽省水利厅.2023-10-13
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关于我区涡河堤防管理范围划界成果及西淝河管理范围变更划界成果的批复.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3
谯城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主要数据公报.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7
亳州市2022年度水资源公报.亳州市水利局.2023-10-17
谯城区古树名木(一、二、三)级挂牌保护公示.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30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3-10-30
亳州动物园 恢复开放.亳州晚报社数字报刊平台.2023-10-30
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跑进亳州一家店不走了!长相超萌….亳州晚报.2023-10-17
【“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非法收购、出售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 男子领刑受罚.亳州中院.2023-10-17
资讯极客 | 安徽谯城森林公安国庆接连救助多只国家保护野生动物.中国绿色守望者.2023-10-17
谯城区2022年度因自然灾害造成损失情况公示.亳州市人民政府.2023-10-17
周霄书记开展节前走访慰问.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5
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召开.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5
谯城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宋保众.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5
鲁磊参加全区“优环境、促发展”现场集中办公暨“政企畅聊早餐会”.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5
谯城区:2022年谯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亳州市统计局.2023-10-15
2022亳州统计年鉴.亳州市人民政府.2023-10-17
宗教活动场所基本信息.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2023-10-16
谯城历史名人.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0
关于亳州市谯城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7
谯城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9-2025).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7
2022年度教育统计数据教职工数.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7
安徽中药科技学校 安徽亳州技师学院简介.亳州中药科技学校.2023-10-29
亳州幼儿师范学校.亳州幼儿师范学校.2023-10-29
医院介绍.亳州市人民医院.2023-10-17
谯城区图书馆.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29
谯城区文化馆.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29
关于下达 2022 年谁城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通知.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30
区科技局2023年3季度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30
2017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行业(学科)综合评审结果公告.安徽省科学技术厅.2023-10-30
2018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专业(学科)综合评审结果公告.安徽省科学技术厅.2023-10-30
亳州谯城区:“15分钟健身圈”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30
亳州市谯城区:游园建在家门口 休闲健身乐其中.安徽省体育局.2023-10-17
谯城区文化旅游体育局荣获 2017-2020 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7
谯城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名录概括.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30
谯城区文体中心.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30
【救助标准】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2023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的通知.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28
谯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2年部门决算公开.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28
好消息!商合杭高铁谯城段“立墩”近半,预计可提前一年通车!.亳州广播电视台.2023-10-17
涡河航道一体化项目建设--涡河淮河两河牵手.亳州市人民政府.2023-10-30
亳州市谯城区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简介.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7
亳州公交车太少、出租车挑客、拒载?市交通局作出答复.谯城发布.2023-10-29
2020年度亳州市本级巡游出租车车辆台数汇总表.亳州市交通运输局.2023-10-29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10-12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10-15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 .中国政府网.2023-10-15
【古井“国奖”档案】从国家“非遗”到联合“申遗”.谯城发布.2023-10-17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10-15
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0-17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2023-10-17
花戏楼.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5
地下运兵道.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5
华祖庵.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5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10-12
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民族资源文化库.2023-10-12
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2023-10-12
安徽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2023-10-12
安徽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2023-10-12
传统戏剧——二夹弦.淮上区文化馆.2023-10-16
神医华佗.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0
非遗带你游安徽 | 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的千年技艺——华佗五禽戏.安徽文旅.2023-10-16
亳州牛肉馍,味道真的真的真的很不错!.早餐中国.2023-10-16
安徽民俗映记 ▏亳州高跷.安徽文旅.2023-10-16
3A级旅游景区——亳州市植物科普园.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5
3A级旅游景区——观音寺.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5
3A级旅游景区——华佗药博园.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5
3A级旅游景区——润耕天下.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5
3A级旅游景区——皖北烈士陵园.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5
3A级旅游景区——华佗百药园.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5
3A级旅游景区——亳州市协和成中医药健康旅游景区.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5
3A级旅游景区——金不换亳州酒文化生态博览园.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5
3A级旅游景区——亳州观北生态园景区简介.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5
关于谯城区2020年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的公示.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5
谯城区国家A级旅游景区服务信息一览表.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5
薛阁塔.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5
道教鼻祖老子.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0
留侯张良.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0
代父从军花木兰.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0
魏武帝曹操.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0
陈思王曹植.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0
许褚.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0
嵇康.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0
曹霸.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0
高世读.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0
历史名人.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2023-10-10
2018年度安徽省推进制造强省建设考核评价结果正式发布.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2023-10-10
安徽省文明城市(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拟表彰名单公示.人民网.2023-10-10
四部门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国家文物局.2023-10-10
中央文明委关于表彰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及新一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的决定.中国政府网.2023-10-10
水利部关于公布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全国节水用水办公室.2023-10-10
关于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创建名单的公示.安徽省商务厅.2023-10-10
谯城区2022年农业生产“大托管”示范推广工作实施方案.谯城区农业农村局.2023-10-10
《中国县域发展监测报告2024》在京发布.央广网.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