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亳州市

亳州市

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南端,淮河中游,介于北纬32°51'~34°04',东经115°32'~116°49'之间,南北长约150千米,东西宽约90千米,亳州市行政区域面积8374平方公里。截至2023年末,亳州市常住人口为490.1万人。居住人口以汉族为主,全市共有46个民族。

亳州市地处皖西北平原区,地势总体平坦,西北高、向东南微倾斜,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雨热同季。亳州市自周初置焦国,秦置谯[qiáo]县,南北朝时期先后置谯郡、南州、谯州、亳州,隋改亳州为谯郡,唐改谯郡为亳州,1912年改亳州为亳县,1986年设立亳州市(县级),2000年设立地级亳州市。截至2021年,辖3县1区,市人民政府驻谯城区希夷大道588。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6项,现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3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

亳州市交通通信十分便利,京九铁路青阜铁路纵贯全境,拥有2条国道和6条省道在市内交叉穿过,建设成“井”字型高速公路网,涡河茨淮新河航运可直接通江达海。亳州市曾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等称号。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亳州市生产总值2521.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4.8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884.1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1332.7亿元,增长4.7%。

地名来历

亳州市因史属南亳故地而名,亳是商汤居住之地,古为商汤故都,南亳故城,亳字拆分,由高字头和宅字底组成,所以又称高宅之地。

历史沿革

夏-先秦时期

夏末商初,商王成汤于今亳州市谯城区北境建都,后世称“南亳”,商时,境内先后建有稽国、梅伯国。

周初,境内置焦国,辖焦、夷二邑。春秋初期,当地属陈国,境内有焦、夷二邑。姬贵十七年(公元前528年)楚平王筑谯城,改焦为谯。姬匄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楚灭陈,谯、夷二邑改属楚。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33年),秦灭楚之战,在当地置谯县,隶泗水郡,后又隶砀郡[dàng jùn]。

两汉-南北朝

西汉,境内置谯县、城父县,隶沛郡新朝天凤元年(14年),王莽谯郡为延成亭,隶吾符(原沛郡),后又改名为谯。东汉建武十八年(42年),憔县隶豫州沛国,城父县改隶汝南郡光和二年(179年)春,谯县大瘟疫华佗发明麻沸散,并用于外科手术,中平六年(189年)十二月,曹操陈留郡已吾起兵讨伐董卓。

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谯被封为"陪都",与许昌市长安洛阳市、邺[yè]并称为五都。

晋,当地改称谯国,治谯县,咸康四年(338年)在谯县侨置陈留郡小黄县,自此谯县又被称小黄县。

南北朝时期,宋永初元年(420年),当地置谯郡,治小黄,并改城父县为浚[jùn]仪县。北魏太和十六年(492年),于境内置陈留郡,治小黄。北魏正始四年(507年),置南兖州,治小黄。南梁中大通四年(532年),梁改南兖州谯州。后东魏复南兖州建置、治谯。北齐代东魏后,建置因之。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改南充州为亳州,兼置陈留郡,治小黄县。

隋唐-清朝

隋开皇元年(581年),废总管府与陈留郡,大业三年(607年),改小黄县谯郡,改亳州为谯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谯郡为亳州,开元元年(713年),亳州为“望”州府之一。干符五年(878年)二月,黄巢起义军攻亳州城,未克。五代十国时期,亳州先后置宣武军、防御州、团练州,均驻于谯县。

北宋,亳州初属淮南路,后属淮东路大中祥符七(1014年),亳州升为集庆军,置节度使。元,至元八年(1271年)隶归德府,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刘福通起兵反元,拥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建"宋"政权,以亳州为首都

明洪武初,废谯县、城父县,隶河南归德府,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十七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亳州北关,是年八月农民起义军马守应克亳城。康熙六年(1667年),亳州隶安徽布政使司,雍正二年(1724年),亳州升为直隶州,辖太和县蒙城县二县,雍正十三年(1735年),亳州降为散州,不辖县,隶顾州府。

中华民国

1912年,改亳州为亳县,隶安徽省凤颖六泗道(后改名为淮泗道),1948年8月,设亳州市辖城关及郊区,1949年2月,市县合并恢复亳州建制,隶阜阳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隶皖北行署阜阳专署,1952年8月隶安徽省阜阳专区,1986年3月21日,撤销亳县设立亳州市(县级),隶安徽省阜阳行署,1998年2月,亳州市(县级)由安徽省直接管辖,2000年5月21日,设立地级亳州市,辖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隶安徽省。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亳州市辖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共一区三县,9个街道、72个镇、7个乡。市人民政府驻谯城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南端,介于北纬32°51'~34°04',东经115°32'~116°49'之间,亳州西部、北部与河南省接壤,南部和东部依次与阜阳市淮南市蚌埠市、宿州市和淮北市毗邻,南北长约150千米,东西宽约90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8374平方千米。

地质

亳州市位于中朝淮地台华北地区凹坳陷南缘的界首市凹陷带,第四系广布近东西向与北北东向构造发育,地质构造分为区内次级属印支期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在境内有4组断裂构造发育,亳州市地层属(华北)皖北地层区及淮北小区。地表全为第四系覆盖,其下分布有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以及新生界的第三系、第四系。由上而下依次为: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更新统,厚度为0~74米新生界。第三系上统,厚度约598米~758米。新生界第三系下统,厚度约243米~305米。古生界二迭系上统,厚度为683米,古生界二迭系下统,厚度为200米~385米,含煤矿层。古生界石炭系,厚度约143米~253米,上部为灰黑色页岩泥岩砂岩,下部为浅灰色茹士岩,紫红色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含煤层。古生界奥陶系,厚度约427米,为中厚层灰白去岩、大理石白云质灰岩。古生界寒武系,厚度约500米,为灰质白云岩、白云灰质岩、灰岩。

地形地貌

亳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南端,地貌呈东南、西北向斜长形,地势总体平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微倾降约七千五百分之一,为典型堆积性地貌,地面标高一般42.5米~21.8米,东北部局部残丘处最高海拔105.31米(涡阳龙山)。沿涡河两侧大部分区域于全新世(1.5万年前至今)晚期接受黄河泛滥最新沉积,南部局部地区未受黄泛波及,为晚更新世晚期堆积,按成因及形态分类,可分为3个地貌类型,冲积平原由全新世黄泛堆积物组成,分布于境内油河集以北广大地区,沿涡河发育的为泛滥微高地;剥蚀的冲积平原其坡向与黄泛冲积平原大体一致,这些平原自全新世以来,一直受剥蚀,次级地貌类型主要为河间平原,分布于南境古城一代;微地貌分为河漫滩、泛滥微高地、泛滥坡高地、决口扇形地、河间洼地、河间平地、低丘7种类型。

气候

亳州市处在暖温带南缘,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季风明显,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为亳州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42.1℃,极端最低气温-24.0℃。年平均降水量831.3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7、8月,无霜期213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184.8小时。

水文水利

亳州市辖区内河流属淮河,主要干流河道有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等,在市境内:涡河自谯城区魏岗镇进入安徽省亳州境内长173千米,流域面积4039平方千米;西淝河长125千米,流域面积2267平方千米;茨淮新河长66千米,流域面积1401平方千米。亳州市大型涵闸有大寺闸、涡阳闸、蒙城闸、阚疃闸共4座,年蓄水量约为2亿立方米。

土壤

亳州市土壤分为半水成土、淋溶土、半淋溶土和初育土4个土纲,砂姜黑土、潮土、棕壤、黑色石灰土和红色石灰土5个土类,9个亚类,20个土属,61个土种。其中,砂姜黑土是全市面积最大的耕作土壤,主要位于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三县以及谯城区赵王河南部,潮土主要位于全市辖区涡河沿岸和谯城区境内的涡河以北,呈带状分布,棕壤沿蒙城县域的北泥河、利辛县域内的西泥河两岸呈带状分布,黑色石灰土和红色石灰土主要分布于涡阳、蒙城两县几个残丘的中上部。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至2020年,亳州市内发现的矿种有煤、地热、矿泉水、建筑石料用灰岩等,主要矿种资源为煤炭资源,累计查明储量50.6亿吨,已出让32.8亿吨,未出让17.8亿吨,保有储量50.2亿吨,亳州市采矿权6个,其中煤炭采矿权5个(生产矿山:涡阳县涡北煤矿、蒙城县许疃煤矿、袁店二井煤矿;在建矿山:利辛县板集煤矿、涡阳县信湖煤矿)、矿泉水采矿权1个,探矿权10个,其中煤矿7个、金属矿2个、地热1个。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耕地590083.24公顷;种植园用地5448.20公顷;林地24791.68公顷;草地777.01公顷;湿地161.82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44874.6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2355.36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8749.58公顷。

水资源

根据安徽省水文部门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亳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43.1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6.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3.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3亿立方米。《2021年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全市水资源总量28.8亿立方米,用水总量10.1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据亳州市市域生物物种资源普查报告,市域内有鸟类17目35科68属119种,有鱼类9目15科40属48种,皆为硬骨鱼纲,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98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野天鹅等。亳州市维管植物有144科503属978种,有二级古树32株,主要树种有银杏、柿树、柏树、槐树、皂荚、枣树、黄连木等。中药材有芍药、牡丹、玄参等。

自然灾害

亳州市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旱灾、冰雹、风灾、寒灾和地质灾害等。

2003年,因阴雨亳州市全年因涝受灾人口4125676人次,受灾作物面积4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5.8亿元。

2008年秋到2009年春,全市持续数月降水偏少,无降水日90天,加之冬季出现4次寒潮天气形成低温冷冻,全市小麦、蔬菜等农作物受灾较重。全市467万多人受灾,44.8万公顷农作物受旱灾,其中成灾面积27.2万公顷,绝收面积4.6万公顷,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0亿元。

人口

人口概况

2021年末亳州市常住人口498.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3.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民族构成

截至2022年3月9日,有46个民族,6.9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安徽省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有1个参照民族乡管理的街道办事处(花戏楼办事处),23个民族行政村,7个民族社区,123个民族自然村。少数民族以回族人口居多,其次是维吾尔族、藏族等。

政治

经济

综述

亳州市利用现代中医药、白酒、农业等资源优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现代中医药产业,是亳州首位度产业,“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已上升为省级战略,从“资源优势”到“发展胜势”,截至2021年11月1日,亳州市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加工产业集群,亳州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获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亳州市畜禽养殖业发达,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曾被誉为"黄牛金三角",同时也是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亳州市生产总值2521.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4.8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884.1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1332.7亿元,增长4.7%。

第一产业

2021年末亳州市获批省级农产品加工强园2个,建设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7家。五得利、金沙河面业、温氏集团、上海鹏欣集团、牧原集团、正大集团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落户亳州,形成了中药加工、精品粮油、绿色蔬果、生态畜牧、优质白酒等五大农产品加工集群。亳州市拥有地理标志产品4个分别为亳白芍、亳菊、亳花粉、亳丹皮。

2024年,亳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7.6亿元,比上年增长2.7%。粮食种植面积1315.2万亩,总产量519.6万吨,比上年增加1.4万吨,增长0.3%。其中,夏粮总产量325.9万吨,增长0.8%;秋粮总产量193.6万吨,下降0.6%。全市畜产品总产量55.7万吨,下降1.1%;其中,肉类总产量43.5万吨,下降2.9%。从产量分项数据看,猪肉产量30.7万吨,下降3.3%;牛肉产量1.5万吨,增长23.9%;禽蛋产量10.4万吨,增长2.2%;生牛奶产量1.8万吨,增长38.1%。全年生猪出栏353.7万头,下降7.2%;年末生猪存栏196.3万头,增长4.2%。

第二产业

2024年,亳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全市29个行业中19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增长面为65.5%。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9.1%、46.8%,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4%、19.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1%、高于规上工业7.9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4.5%、高于规上工业24.3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6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2024年,亳州市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7%。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0%、6.8%、6.0%。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7%,10大行业门类中,有8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36.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27.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3.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21.3%。2024年,亳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5.9亿元,比上年增长5.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39.1亿元,增长5.4%;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6.9亿元,增长6.6%。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1242.3亿元,增长5.8%;餐饮收入133.6亿元,增长5.3%。全市限额以上单位21类商品中,有14类商品零售额实现增长,增长面66.7%,其中,吃穿用基本生活类零售额增长24.5%,高于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17.4个百分点,拉动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6.5个百分点。全市进出口总额43.6亿元,增长5.7%、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37.1亿元,增长5.4%;进口总额6.4亿元,增长7.6%。全市实际使用外资2.3亿元,增长23.7%。

交通运输

综述

亳州交通通信十分便利,京九铁路青阜铁路纵贯全境,311、105国道和202、203、224、305、307、308省道在市内交叉穿过,济南—广州高速公路、宁洛高速、泗许高速和济祁高速构成亳州市“井”字型高速公路网,涡河茨淮新河航运可直接通江达海。

航运

截至2021年,亳州市拥有涡河、茨淮新河、西淝河阜蒙新河、利阚新河、惠济河6条航道,航道总里程357千米,通航里程239千米,航运企业21家,港口企业8家,营运船舶1494艘,在册船员7739名,渡口11道,渡船12艘,渡工22人。2021年亳州市港口货物吞吐量18.7万吨,下降62.4%。

2022年,投入使用500吨级码头泊位7座,增加年港口吞吐能力540万吨,截至2022年8月5日,亳州市共有11座码头,26个泊位,港口吞吐能力743万吨。2022年9月29日亳州利辛港区一期工程项目顺利通过交工验收,建设12个500~1000吨级泊位,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布置11个散货(矿建材料)进口泊位和1个散货(粮食)出口泊位,码头年设计吞吐量650万吨。

公路

截至2020年底,亳州市公路总里程达18450.165千米,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为5.7%,公路密度216.5千米/百平方千米。济广、宁洛、盐洛、德上高速构成“井”字型高速公路网,普通国省道规划调整后,G105、237、311、329、344等5条国道,S102、238、239、307、308、309等18条省道纵横交织,“十三五”期间改建农村公路10298千米,改造农村危桥354座,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874千米,大中修县乡公路830千米。全市规划保留的40户以上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实现全覆盖。

铁路

京九铁路(亳州段)在1988年1月动工兴建,1990年10月1日建成通车,境内线路长67千米。亳州段境内自北向南铁路沿线设有王楼站刘营站、亳州站、赵桥站、油河站和古城站,青阜铁路(涡阳段)在市境内全长93千米。2010年1月1日扩建后的亳州火车站正式恢复运营,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新建8米宽进站天桥、出站地道各一座。2019年12月1日,亳州进入高铁时代,2020年6月28日商合杭高铁合肥至湖州段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商合杭铁路在亳州市境内线路长67千米,设三个站点,分别为亳州南站芦庙站、古城站。亳州南高铁站设有5个站台11条线路,设计2小时最高可以容纳6000人,平均日发送旅客6000人左右,到达5800人左右,亳州高铁南站属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二等站

公共交通

2021年,亳州市公路客运量194万人,截至2022年7月21日,亳州市拥有客运企业23家,其中农班客运企业10家,旅游包车企业4家,等级客运站6个,全市在册客运车辆1335台,其中,农班车774台,班线车及旅游包车561台,50座以上的客运车辆有214台。省际班线163条,市际班线103条,800千米以上班线16条,37台车,江浙沪班线74条,车辆109台,拥有公交企业6家,车辆共1987台,出租车3050辆,形成了以公共汽车为主、出租车为补充的城市综合公共交通运输体系。‍

社会事业

教育

2021年末亳州市普通高校2所,在校学生2.5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不含技工学校)12所,在校生7.1万人。普通高中32所,在校生10.5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0%。普通初中277所,在校生26.5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983所,在校生51.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各级各类成人学校毕业生1.3万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0所,优化调整237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乡村智慧学校323所,并与省智慧学校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全覆盖。

医疗

2021年末亳州市共有卫生机构2513个,其中医院86个,卫生院9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3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卫生技术人员3018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993人,注册护士14130人。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数26124张。全年诊疗2402.4万人次。村卫生室1340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941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100%。

科研

2021年末亳州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7万人,比上年增长5.4%。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8家,总数达256家。各类科技成果493项。主要科技成果有: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五味中药对欧盟出口质量控制示范研究”、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涡麦182”等。全市有省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重点实验室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省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院士工作站2家。

2021年亳州市商标注册22547件,同比增长41.8%;有效商标总量80553件,同比增长38%。授权专利4023件,其中发明专利722件。

文化

2021年末亳州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20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7个,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38个,建设农家书屋1296个,全市免费送戏下乡1429场。

体育

2021年末亳州市共有体育场地14615个,其中体育场21个,体育馆3座。2021年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亳州市运动健儿获24枚金牌、48枚银牌和57枚铜牌。“全民健身”系列主题活动蓬勃开展,2021年共举办百人以上群众体育活动90次,其中现代体育项目群众活动62次,民间传统体育群众活动28次,举办首届“亳州杯”全国象棋快棋锦标赛。知名的体育人物有体操的邓琳琳、摔跤的田企业等。

社会保障

2021年末亳州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8.6万人,比上年增长19.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9.4万人,增长4.4%;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65.6万人,增长0.9%;参加生育保险595.0万人,增长1.1%;失业保险19.8万人,增长16.3%;全市参加工伤保险33.0万人,增长0.3%;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62.5万人,下降0.2%。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发放低保金10.9亿元,较上年增长4.0%,城镇低保年末保障0.9万人,农村低保年末保障22.6万人。截至2021年亳州市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3.7万张,收养各类人员6661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732个,乡镇、街道及县(市、区)级社区服务中心93个,综合性社区服务站127个,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4所。

人居环境

2021年,亳州市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为6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浓度为72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达285天,空气优良率78.5%,道路交通噪声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1.9分贝,区域环境噪声噪声平均值54.2分贝。在涡河设置的涡河亳州、义门大桥、岳坊大桥、龙亢4个监测断面,水质类别分别为Ⅳ类、Ⅲ类、Ⅲ类、Ⅲ类,西淝河亳州市断面水质为Ⅳ。

人文

概述

亳州市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长寿之乡,亳州有着优质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亳州的历史人文景观,与黄山市的自然景观遥相呼应,素有“南黄山,北亳州”之说,是安徽四大旅游板块皖北文化生态旅游的核心区。在数千年深厚的历史积淀中,亳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道家文化、建安文化、中医药养生文化,都成为亳州独特的文化名片。涡阳县据传是老子的出生地。

方言

亳州方言属中原官话皖北方言区亳阜片。亳州方言语音较为简单,方言构词和语法与普通话大体相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亳州市人民政府官网2022年7月14日发布显示,亳州市拥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88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8项。

华佗五禽戏

华佗五禽戏发源于亳州,是东汉伟大医学家华佗继承古代导引养生术,依据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象、经络、气血运行规律,观察禽兽活动姿态,用虎、鹿、猿、熊、鸟等动物形象、动作创编的一套养生健身功法,华佗创编五禽戏最早记载于晋朝陈寿三国志·华佗传》,南北朝名医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介绍了“五禽戏”的具体动作。

老子传说

老子传说故事是在涡阳县民间传说故事,由于老子传说故事极富地方特色,语言独特,已流传千百余年。老子传说故事基本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老子的故事,刻画了老子从童年到暮年的成长过程;第二部分是有关老子和天静宫的传说,浓厚的神话色彩,亲切的地方口语叙述,为我们描述了老子传奇的一生。

亳州晰扬掌

晰扬掌是亳州市的传统武术项目之一,产生于元朝末年,是回族文化的结晶,内含“五卒”“四仕”“四象”“十掌”“八炮”,同时有十六种动物的效仿招法,将各种动物的姿态融为一体,使掌法刚柔相济,游刃有余,有刚、柔、猛的特点。

古井贡酒酿造技艺

古井贡酒酿造技艺起源于两汉,孕育于唐宋,成型于明清,从曹操进献九酝春酒,到明代公兴槽坊,到清朝怀老万,其传承历久不衰,该项技艺的特点为“泥窖发酵、混蒸续楂、老五操作”,依托明清窖池群,采用老五甑工艺,取“无极之水”,配以五粮原料,用曲“两花一伏”多曲酿造,经过60-180天发酵,采用“三高一低”“三清一控”的独特技术,择层取醅[pēi]、择时摘酒、分级贮存,于陶坛恒温窖藏

文物古迹

亳州市人民政府官网2022年7月14日发布显示,亳州市现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3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

宗教

亳州市佛教、道教、伊斯坦教、基督教天主教俱全,截至2009年全市共有依法登记宗教活动场所300余处,爱国宗教团体3个。境内重点寺观教堂有白衣律院、天静宫、北京清真寺、城里清真寺、义门清真寺等。

曲艺

二夹弦剧种起源于河北省,发展于菏泽市,流传于苏、鲁、豫、皖四省边界地区,亳州人民融合了江淮平原的清音戏和黄梅戏等地方戏曲的特点,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最受亳州群众欢迎的主要剧种之一。演唱技法上以大本嗓子吐宇(唱词)假声拖腔,即句尾用鼻音和胸音有机结合,形成了真假声频繁交替的二夹弦声腔特色。二夹弦开始在亳州传唱的时间是清宣统二年(1910年)左右。2008年6月,亳州二夹弦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

淮北梆子戏原名“梆子戏”,简称“梆子”,又名“沙河调”,是安徽省具有较大影响的剧种之一,经过艺人长期的革新创造,又受到皖北地区乡音土语的影响,逐渐衍化成具有皖北地方特色的剧种。淮北梆子戏的特点是唱腔高亢激越,朴实大方。对这种演唱形式,人们习称为“高梆”。淮北梆子戏的唱腔为板腔体,主要有“慢板”“二八”“流水”“飞板”4种板式。2021年淮北梆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

地方特产

风俗民情

亳州历来有祝寿之俗,当地老人多以60、66、70、73、80、加84几个年龄祝寿。年龄按虚龄计算,66岁时,出嫁的女儿蒸66个蒸馍,点上红点,买6.6斤肉及糕点等,用以祝寿,全家团聚、吃生日面。73和84所谓正在"创头上"是两个生死关,祝寿要提前一年。礼品是鸡、甸、肉、糕点等。送鱼要送鲤鱼,因为鲤鱼是红鱼,又会窜,象征着长寿。80岁是高数,为大寿,要为老人蒸寿桃、送寿圃等。

妇女生男孩叫"添丁"生女孩叫"添花"。妇女生第一个孩子,产前娘家送红糖、鸡蛋,俗称"催生"。产后,女婿持红鸡蛋,往岳丈家报喜,岳丈家则分别送给亲邻,约定时间,前往贺喜。娘家祝贺送礼,称“送宗米”又称“吃喜面条”。是日设宴,俗称"喝喜酒"最后每人一碗面条。

景区

综述

亳州市旅游资源丰富,按照不同的旅游资源可分为历史文化游、中药健康游、乡村休闲游、皖北红色游四大类。截至2021年末,亳州市共3A级以上旅游景区44处,其中4A级旅游景区9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及以上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5个、省研学旅行基地3个、省旅游商品特色街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4个、省级特色旅游名村6个、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12个、AAA级旅游村庄13个。

主要景区

花戏楼景区位于亳州北关花戏楼街北段,是以大关帝庙为主体建筑,由张飞庙、岳飞庙、朱公书院、火神庙和粮坊会馆等组成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下文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天静宫,又名老君殿、老子庙,在亳州市涡阳县涡河北岸的老子出生地郑店村,老君殿始建于东汉,元朝更名为天静宫。主要景观有老君殿、三清殿、太霄宫、玉皇庙、圣母殿等,现老君殿,坐北朝南,9开间,宽47米,长28米,殿高23.75米,殿内屹立着3尊巨型青铜塑像,老子居中,两侧分别为无上真人(文始真人)和王玄甫,1985年5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操地下运兵道,位于亳州市老城区地下,以大禹首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别通达城外。运兵道始建于东汉末年,相传为曹操所建。目前已发现长近八千米,被誉为“地下长城”。现存古地道,由于年代久远,并非一个时代修筑使用,结构不一,宽窄不同,高低不等。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友好城市

截至2016年,亳州市分别与韩国荣州市、丹麦斯文堡市、日本京丹后市、日本四万十市厄瓜多尔克维多市、南非维岑堡市、巴西维涅[niè]多市、法国干邑市等7个国家的8个城市缔结了国际友好城市关系。

人物

荣誉

参考资料

亳州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2-12-24

亳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徽省统计局.2024-11-06

2024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亳州市统计局.2025-02-02

..2022-12-24

定了!亳州今年驶入高铁时代.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4

亳州市基本情况.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4

..2022-12-24

亳州:维护民族团结 共同繁荣进步.江淮新闻网.2022-12-24

..2023-01-18

..2023-01-18

联系我们.亳州市人民政府.2023-01-18

亳州文化.亳州市人民政府.2025-04-23

地理交通.亳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2022-12-24

我市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5

把根留住,古城亳州焕新彩.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5

亳州市.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2-12-24

历史沿革.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4

..2023-01-18

亳州市行政区划简册.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4

亳州市.2021年统计用区划代码.2022-12-24

..2023-01-18

地理环境.亳州市人民政府.2023-01-18

关于亳州市2020年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亳州市财政局.2022-12-24

涡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涡阳县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涡阳县人民政府.2023-01-18

蒙城概况.蒙城县人民政府.2023-01-18

利辛概况.利辛县人民政府.2023-01-18

亳州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2-12-26

亳州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4

亳州市开展生物物种普查摸清资源家底.安徽省生态环境厅.2022-12-26

安徽亳州:为候鸟迁徙护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2-12-26

亳州市二级古树得到有效保护.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6

浓浓中药香,飘出亳州向五洲.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6

2019年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4

2020年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4

亳州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4

..2022-12-24

秦凤玉任亳州市委书记.今日头条-上观新闻.2025-04-13

郑超当选亳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安在线.2025-01-15

领导之窗.亳州市人民政府.2023-01-18

政协领导.政协亳州市委员会.2023-01-18

我市经济总量进入全省前八.亳州市人民政府.2023-01-18

蓬“亳”向上新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亳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亳州市人民政府.2023-01-18

新闻采访亳州 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亳州市人民政府.2023-01-18

亳州资源优势.投资亳州.2023-01-18

2023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亳州市统计局.2025-02-02

2022年亳州经济成绩单出炉 我市生产总值首破2000亿元大关.亳州市人民政府.2025-02-02

四大亳药均入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4

我市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亳州市人民政府.2023-01-18

亳州境内第一条高速公路通车.亳州市新闻网.2023-01-18

亳州交通运输这十年•海事篇:加快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亳州经济社会发展!.亳州市交通运输局.2022-12-24

12个泊位,年吞吐量650万吨,利辛这个港区提前4个月交工验收!.亳州市交通运输局.2022-12-24

亳州“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解读.亳州市交通运输局.2022-12-24

亳州大事记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亳州市新闻网.2023-01-18

..2022-12-24

亳州交通这十年·道路运输篇:全面发力,多元发展,构建亳州道路运输市场新格局.亳州市交通运输局.2023-01-18

2021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安徽省教育厅.2022-12-24

医院简介.亳州市人民医院.2022-12-24

医院介绍.亳州市中医院.2022-12-24

喜报!国家一级馆.今日头条.2023-01-18

涡阳县文化馆.安徽省文化馆.2023-01-18

蒙城县文化馆.安徽省文化馆.2023-01-18

利辛县文化馆.安徽省文化馆.2023-01-18

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结果公布 安徽4家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人民网.2023-01-18

博物馆简介.亳州博物馆.2023-01-18

安徽“小邓琳琳”横空出世.今日头条.2023-01-18

安徽第11金!蒙城小伙田企业“摔”出全运会冠军.大皖新闻.2023-01-18

2019亳州国际马拉松燃情开跑.亳州市人民政府.2023-01-18

“我要上全运”2021年安徽省社区运动会龙舟赛暨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比赛龙舟项目安徽选拔赛暨安徽省龙舟公开赛(亳州站)擂鼓开赛.安徽省体育局.2023-01-18

亳州市2021年度城市环境质量公报.亳州市生态环境局.2022-12-24

涡阳老子故里:感悟老子思想 弘扬传统文化.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4

..2022-12-2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2-12-24

华佗五禽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1-18

老子传说故事.亳州市人民政府.2023-01-18

我市又添三项国家级“非遗”.亳州市人民政府.2023-01-18

走近国家级非遗——古井贡酒酿造技艺.人民资讯.2023-01-18

安徽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2022-12-24

..2022-12-24

淮北梆子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2-12-25

亳菊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5

亳州市深挖特色旅游资源打造皖北全域旅游目的地.亳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2023-01-18

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1-18

亳州市A级旅游景区名录.亳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2022-12-25

中原宝藏花戏楼.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5

天静宫.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5

曹操运兵道.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5

我市国际友城数居全省地级市第二.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5

亳州:打造成“世界中医药之都”核心区.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5

柳下惠.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5

..2022-12-25

老子.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5

庄子.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5

张良.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5

花木兰.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5

华佗.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5

曹操.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5

曹丕.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5

曹植.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5

陈抟.亳州市人民政府.2022-12-25

14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西位列TOP5.人民融媒体.2022-12-25

亳州成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亳州晚报.2022-12-25

亳州自古就是长寿之乡.亳州新闻网.2022-12-25

我市跻身中国幸福城市20强.亳州晚报.202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