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芫荽

芫荽

芫荽[yán sui](学名:Coriandrum sativum L),别名胡荽、香荽、香菜、延荽、漫天星。伞形科(Apiaceae)芫荽属(Coriandrum)一年生或二年生,有强烈气味的草本。原产欧洲地中海地区,在世界范围内均有种植,如中国、美国、日本、墨西哥、德国等;在中国分布于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区。芫荽生命力强,在多种类型土壤及气候条件下均能生长良好。

芫荽高20-100厘米。根纺锤形,细长,有多数纤细的支根。茎圆柱形,直立,通常光滑。根生叶有柄;叶片1或2回羽状全裂,羽片广卵形或扇形半裂,上部的茎生叶3回以至多回羽状分裂。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小总苞片线形;小伞形花序有孕花3-9,花白色或带淡紫色;花瓣倒卵形,花药卵形;花柱幼时直立,果熟时向外反曲。果实圆球形,背面主棱及相邻的次棱明显。油管不明显,或有1个位于次棱的下方。

芫荽带根全草可入药,为中药胡荽。具有发表透疹,消食开胃,止痛解毒的功效。芫荽营养物质丰富,气味芳香,其茎叶是人们餐桌上提味去腥和点缀菜肴的调味料。芫荽芳香油可应用于食品、化工等行业,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相关历史

名称由来

芫荽属名Coriandrum来自希腊语的koris,意思是虫子或臭虫,指芫荽叶子和未成熟果实的刺激性气味。种名sativum是拉丁语,意为栽培。

芫荽别名胡荽,《纲目》:“其茎柔叶细而根多须,绥[suí]绥然也。张骞使西域始得种归,故名胡荽。今俗呼为荽,蒝乃茎叶布散之貌。”按胡荽传自西域,实为伊朗语koswigoswi的音译。因为芫荽具有浓郁香气,被称为香荽、香菜等。被称为星满天,是因为其花小色白,簇生如伞形。

栽培和引种历史

芫荽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最古老的香料之一,由埃及人、希腊人和罗马人种植。最古老的考古遗迹可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左右的以色列地区。此后,芫荽在世界各地传播,并形成了不同的形态。

芫荽在汉代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从两个方向传入东南亚,果实呈卵圆形的芫荽从印度传入,而果实呈小球状的芫荽后来(公元400年后)从中国传入。果实大而圆的芫荽从地中海或欧洲国家引进,历史较短。芫荽由罗马人引入英国,并在英国应用广泛。例如,在中世纪,芫荽被用来治疗面部皮肤疾病;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芫荽在花语中的含义是"隐藏的功绩"。芫荽在17世纪出现在法国,是著名的巴黎利口酒—法国红葡萄酒(eau de Carnes)的成分之一。芫荽引入西印度群岛的日期不详,但可能发生在19世纪初。

典籍记载

芫荽带根全草可入药,为中药胡荽,胡荽入本草,始载于《食疗本草》。《纲目》:“胡荽,处处种之。八月下种,晦日尤良。初生柔茎,圆叶,叶有花歧,根软而白,冬春采之,香美可食,道家五荤之一。立夏后开细花成簇,如芹菜花,淡紫色。五月收子,子如大麻子,亦辛香。”以上所述,与伞形科植物芫荽一致。

形态特征

根茎

芫荽是有强烈气味的草本,高20-100厘米。根纺锤形,细长,有多数纤细的支根。茎圆柱形,直立,多分枝,有条纹,通常光滑。

叶互生,根生叶有柄,柄长2-8厘米;叶片1或2回羽状全裂,羽片广卵形或扇形半裂,长1-2厘米,宽1-1.5厘米,边缘有钝锯齿、缺刻或深裂,上部的茎生叶3回以至多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狭线形,顶端钝,全缘i

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花序梗长2-8厘米;伞辐3-7;小总苞片2-5,线形,全缘;小伞形花序有孕花3-9,花白色或带淡紫色;萼齿通常大小不等,小的卵状三角形,大的长卵形;花瓣倒卵形,顶端有内凹的小舌片,辐射瓣通常全缘,有3-5脉;花药卵形;花柱幼时直立,果熟时向外反曲。

果实与种子

果实圆球形,成熟有棱,背面主棱及相邻的次棱明显,每一单果内有一粒种子。胚乳腹面内凹。油管不明显,或有1个位于次棱的下方。

物种分布

芫荽原产于欧洲地中海地区,在世界范围内均有种植,如中国、美国、日本墨西哥德国等;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省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陕西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等省区。

生长习性

芫荽在温带地区、热带高地和亚热带地区均生长良好。芫荽属长日照耐寒性蔬菜,喜冷凉湿润环境,适宜生长温度为17°C-20°C,超过20°C生长缓慢,且叶片和叶柄变淡紫色,超过30°C植株易抽薹开花,品质下降。幼苗在2-5°C低温下,经过10-20天,可完成春化,在长日照条件下抽。生长期间在中等强度日照下,植株生长健壮。芫荽也较耐阴,常作瓜类、豆类棚下的间套作物。耐旱性强;芫荽为浅根系,根吸收能力弱,宜生长于土壤结构好,保水保肥力强,有机质丰富的土壤。花果期4-11月。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芫荽主要的授粉方式是异花授粉,虫媒花

人工繁殖

芫荽播种方法通常采用撒播,间有采用条播的。在播种前将种子阳光下暴晒,或用粗木棒滚磨种子,使籽粒分开,或用清水浸24小时后搓散。有利于并打破休眠。播种后淋水盖草,以利于发芽。播种时期宜在9-10月。

栽培技术

整地

芫荽栽培均采用露地直播。深耕晒土后作,畦面撒施腐熟猪牛粪、复合肥作基肥,锄翻入土后整平畦面。土壤不要太细碎,以防止表土板结,妨碍种子出芽。

田间管理

芫荽耐旱喜湿,保持园土湿润有利于植株生长,提高产量。播种后每天浇水一次,促使其迅速发芽。出土后及时揭掉盖草,并经常浇水,但不宜大水漫灌。生长旺盛期,需水量大,宜小水勤浇。芫荽生长前期,生长量小,需肥不多。生长旺盛期,增施磷钾肥,施肥后及时泼水洗叶。

病虫害防治

芫荽主要病害有软腐病、叶枯病、根腐病、灰霉病等。软腐病是细菌性病害,防治主要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如适当稀植,改善田间通透条件,雨后防治田间积水,避免大水漫灌等;叶枯病、根腐病、灰霉病可通过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甲霜灵的药剂进行防治。

芫荽主要虫害有桃蚜斑潜蝇大青叶蝉等。可通过多来宝、灭蚜松乳、爱福丁、晶体敌百虫敌敌畏、锌硫磷等药剂防治。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整枝打杈,摘除有虫枝叶、脚叶,可以减少田间虫源。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芫荽带根全草可入药,为中药胡荽。味辛,性温。归肺、脾、肝经。具有发表透疹,消食开胃,止痛解毒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伤食,腹胀痛,呕恶,头痛,牙痛,直肠脱垂丹毒,疮肿初起,蛇伤。

食用价值

芫荽营养物质丰富,含有蛋白质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营养物质。在中东地中海印度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等国家的烹调中经常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用于调味食品上最古老的芳香蔬菜之一。芫荽果实通常作为香料使用,磨碎的芫荽果实是咖喱粉等混合香料的成分。叶子或整个幼苗作为烹饪香草和蔬菜很受欢迎;根也有香味,在中国、泰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通常被用作蔬菜,多做点缀。此外,香菜籽芳香油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健康型植物油。

经济价值

芫荽精油可用于调配化妆品、肥皂、浴用香精以及合成各种类香料。芫荽籽精油具有甜香、辛香、花香、药草香,可用于调配番木瓜、芒果、肉、可乐等食用香精和酒用香精。芫荽提取精油的残留物还可用作反刍亚目[fǎn chú dòng wù]的饲料。全世界每年(2015年统计)的芫荽面积估计为55万公顷,生产约60万吨芫荽果实。芫荽大部分被用作香料,大约10%是蒸馏精油的原料,每年有100吨的交易量。精油的工业提取在东欧和几个工业化国家很重要。

相关研究

抗菌作用

研究表明,芫荽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芫荽黄酮大肠杆菌、枯草芽抱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有抑制作用;芫荽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巨大芽抱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如假单胞菌感染、欧文氏菌、黄单胞菌和农杆菌革兰氏阳性菌如棒形杆菌、短小杆菌和红球菌等具有生长抑制作用。

药理作用

芫荽的提取物中的物种具有抗焦虑作用,在中东地区被用于预防抽搐、焦虑、失眠和食欲不振。与传统地西泮等抗焦虑药物相比,芫荽安全低毒,作为一种新型抗焦虑药物优势明显。芫荽还具有抗氧化抗炎药、降血糖,促进周围血液循环的作用,寒性体质者适当吃点芫荽还能改善手脚发凉的症状。

对水中重金属的吸附性能

研究表明,弱酸性环境下芫荽对水中铅的吸附效果较好;在适宜条件下,芫荽对水中六价铬[gè]的去除率可达98.2%。不同芫荽部位对水中铬、镉[gé]、铅的吸附率均为铅>镉>铬。芫荽根和籽粒对铅和铬的吸附率均显著大于茎叶,而芫荽各部位对镉的吸附率相似。芫荽根和籽粒相比于茎叶,吸附效果较好,易长时间保存,能简单便捷的应用于净水处理。

基因OR6A2

芫荽被广泛用于世界各地的许多菜系中,有人喜欢它,但也有人觉得它的味道或气味很臭,像肥皂或污垢。这种肥皂或刺鼻的香味主要是因为芫荽中存在的几种醛类物质。有研究发现,基因OR6A2对赋予香菜特有气味的几种醛类具有高度的结合特异性。这表明有人不喜欢芫荽,可能是因为芫荽肥皂味的嗅觉受体基因群中的基因OR6A2的遗传变异。

参考资料

芫荽 Coriandrum sativum.植物智.2023-03-03

..2023-03-03

..2023-03-04

Coriandrum sativum .World Plants .2023-03-13

芫荽.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3-04

..2023-03-04

Coriandrum sativum .cabidigitallibrary.2023-03-14

..2023-03-14

..2023-03-04

..2023-03-04

..202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