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河
漳河(英文名称:Zhanghe River),古称降水、漳水、衡漳、衡水。位于海河流域西南部,东邻滏阳河,南界丹河与卫河,西接沁河,北连冶河及潇河,漳河流经山西省、河北省、河南省三省,属漳卫河水系一级支流。河流全长460千米,流域面积18284平方千米,漳河干流年径流量9.5亿立方米,主要支流有浊漳河、清漳河等。
漳河属于山西断隆次一级构造,受多次构造运动影响,构造较为复杂,其位于山西台地东侧,太行山大背斜上,地势高峻,山峦起伏,流域内主要是石山区、河土石山区,矿产资源丰富。漳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春干旱多风,夏季温和多雨,全年冬短夏长。漳河流域多年水资源总量为16.74亿立方米,流域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330万吨,且生态资源丰富,栖息着众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世界濒危动物,并建有清漳河中国湿地公园、漳河峡谷国家湿地公园。
漳河流域在远古时期至西汉末年便受人类活动影响,流域经历多次改道后,至1958年改道未再发生,漳河流域内水利工程众多,包含多个大型水库、大型灌区,其中以“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最为著名。流域内人文历史丰富,左权县是八路军高级将领左权将军的牺牲地,此外漳河也是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神话故事的起源地,流域内的窑洞、添仓节等民风民俗也是一大特色。流域内风景名胜众多,包含太行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涉县娲皇宫、八路军第129师司令部旧址等景点。
名称由来
漳河古称降水(水)、漳水、浊漳水、潞水等,亦称衡漳、衡水,漳河的称呼最早出自《尚书》:“覃怀(河南省的武陟县)底绩,至于衡漳”。参阅元《读史方舆纪要》:“隋开皇十六年置衡水县,以近衡漳水得名,又因衡水在衡水县西北,又名长芦水,即浊漳水(漳河)。”
位置境域
漳河位于海河流域西南部,属漳卫河水系一级支流,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12°~118°,北纬35°~39°,东邻滏阳河,南界丹河与卫河,西接沁河,北连冶河及潇河,发源于山西省太行山腹地,流经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上游分清漳河和浊漳河两条支流,在河北省涉县合漳村汇合后始称漳河,也是漳卫南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全长460千米,流域面积18284平方千米,平均宽度73.3千米。
历史成因
形成过程
中生代时期
漳河发源于山西省太行山腹地,该地区在早—中三叠世属于构造平静期,晚三叠世表现为南北向的剪性挤压,由于该区属于华北克拉通内陆型盆地,中—晚三叠世时由于印支运动强烈的挤压,华北地区形成了东高西低的地理格局,略见盆—山地貌。
早—中侏罗世处于应力松弛区,晚侏罗世受到南东—北西向的强烈压剪性挤压,挤压收缩率15%,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燕山运动强烈的北西—南东向挤压,在地貌上形成了隆起幅度最高的古太行山山脉。到早白垩世时,华北地区岩石圈强烈减薄,华北克拉通破裂,到晚白垩世时在东麓地区形成盆—岭构造;晚白垩世末期时,古太行山及其东侧的盆—岭构造被剥蚀夷平,华北东部准平原化,此时形成了北台面。
新生代时期
早始新世,中国东部处于北西—南东向拉张应力场中,使华北准平原的地壳强烈拉张断陷,太行山山前断裂带先存断裂重新开裂反转为正断裂,同时形成一些新断裂,并使华北准平原解体,相比渤海盆地,冀东南裂陷受太行山山前断裂控制更为直接和明显,作为上盘的冀东南断陷成盆,下盘缩短增厚并隆升成为太行山。
新近纪以来的喜马拉雅运动,在中国东部造成与挤压方向垂直的东西向拉张作用,致使新近纪和第四纪期间太行山各发生一次强烈的抬升,相对应的冀东南断陷盆地进一步下沉,形成现今盆—山构造的基本框架。
历史变迁
西汉及其以前,该时期可上至远古时期下至西汉末年东汉初年黄河改道东流(王景治河以前),这一时期黄河行北道,漳河由西向东汇入黄河。
东汉初年黄河发生了一次大改道,直至王景治河后,黄河由北流改为由利津县入海。该时期可上至东汉王景治河(公元69年)前后下至隋朝末年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时期,黄河以东流为主,而漳河则由入黄河改为独流入海。
从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开始,出于“引漳济运”的需要,漳河经由今南运河流入海河,从此成为海河的一个分支。
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第三次大改道,形成北流与东流并存的局面。北流经今滏阳河与南运河之间,至天津市入海。黄河的改道变迁对漳河水系的归属产生了影响,在这之前,漳河汇入南运河,属于海河的一支。随着此时黄河的改道,漳河被纳入黄河水系,成为黄河的一支。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之后,黄河再次改道,以南流为主,东流为辅,不再走北道。因此,南宋以降,漳河不再汇入黄河改由汇入海河,成为海河水系的一部分。到了元代大运河的修凿,出于“引漳济运”的考虑,漳河被稳定的纳入海河水系。
康熙三十六年(1697)—乾隆五十三年(1788),漳河以在元城以下及馆陶县附近入卫为主,乾隆五十四年(1789)“漳水自铜雀台南分支,经安阳韩陵山东,同洹河入运河。五十九年,漳河决三台入安阳市界”,民国十五年(1926)漳河自南乐县邵庄(今邵村)入卫,1942年,漳河在南尚村决口,由于决口未能堵住,河流徙成新河,改道由今徐万仓入卫河。1943—1946年,南上村至徐万仓筑南、北大堤,1958年,漳河上游系列水库陆续开工,此后漳河改道未再发生。
流域水系及特征
水系组成
干流河段
漳河是海河的一个分支,源出山西省上党盆地的西部和北部山区,有浊漳河和清漳河两源。浊漳河分南源、西源和北源、分别发源于发鸠山、沁县以及榆社县柳林河,清漳河分东源和西源,分别发源于西寨乡沾岭山、和顺县八赋岭人头山,两源分别穿过太行山进入到河北平原,在河北省西南边界的合漳村汇合后称漳河。
清漳河和浊漳河在河北省涉县合漳汇合成漳河干流,继续沿河北、河南省两省的边界在山谷中蜿蜒穿行,两岸分别是河南省的林州市、安阳县。漳河出岳城水库后方进入平原,东北流经赵都的临漳县、安阳市、魏县、大名县至馆陶县徐万仓,与卫河共同汇入卫运河。按性质可大致分为三段:京广铁路至南尚村为游荡型河段,河槽宽浅,沙滩密布,主槽摆动不定;南尚村至穿漳为河道演变过渡段,河槽较稳定;穿漳至徐万仓为深槽稳定河段。漳河全长460千米,流域面积18284平方千米。
主要支流
浊漳河
浊漳河是流经山西省长治市的主要河流,属于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11°58′—113°44′,北纬35°49′—37°08′,地跨山西、河南省两地,全长237千米,年均径流量10.6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1741平方千米。因其流域地形复杂,河床坡度大,水流湍急,上游为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水终年浑浊,因而得名浊漳河。该流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7.5℃—12℃,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83毫米,雨水多集中于夏季,年均含沙量在10—100千克/立方米之间,最大含沙量达361千克/立方米。浊漳河分南源、西源和北源三个源流:
南源出于山西省长子县发鸠山,全长134千米,流域面积3498平方千米,向北流至襄垣县的甘村附近与西源汇合。流经长治县、长治郊区、潞城区,汇聚由长子、壶关县等县山区发源的绛河、岚河、陶清河、石子河等后,在襄垣县甘村汇浊漳河后为浊漳干流,向东自襄垣县小皎村南与浊漳北源相汇。
西源出于沁县西北漳源村,长81千米,流域面积1669平方千米,与南源汇合后继续向北,至襄垣县合村口与北源汇合。主要支流有圪芦河、白玉河、郭河等。
北源出于榆社县柳林河,长130千米。流域面积3797平方千米,浊漳河北源又称为榆杜河、北漳河,发源于太谷、榆次区、榆社3县交界处的三县(海拔170米),向南出榆社,过武乡县,至襄垣县小皎村汇入浊漳河,主要支流有云簇河、潘红河、史水河等。
清漳河
清漳河是山西省东部太行山区重要河流,属海河流域南运河水系,有清漳东源和清漳西源两大支流,东、西两源汇流后称清漳河,清漳河干流河道长为103.44千米,流域总面积为5142平方千米,清漳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雨量540毫米,无霜期170—180天
清漳东源又称东清漳河,古称沾水,发源于山西省昔阳县西寨乡沾岭山,清漳东源发源于太行山区山西省昔阳县白家川村山麓,东南流经昔阳、和顺县、左权县,沿途纳洪河、清河之后,在左权县上交漳村与清漳西源汇流,流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6.5℃,年平均无霜期119天,年平均降雨量582毫米,流域年蒸发量为1584毫米,流域面积46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输沙量27.1万吨/年,河床平均纵坡8.2‰。
清漳西源又称西漳水,古称轑水,发源于山西省和顺县八赋岭人头山下,清漳西源发源于山西省和顺县八赋岭,东南流经石拐、横岭、左权,沿途纳龙旺河、沙岭河后,在左权县上交漳村与清漳东源汇流,河长106.6千米,流域面积1570平方千米,沿途有13条支流汇入,河床平均纵坡6.3‰,年径流量5726万立方米,年平均气温7.4℃,无霜期13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549.1毫米,河床平纵坡6.3‰。
水文特征
径流量
漳河干流观台水文站多年年径流量9.5亿立方米,清漳河匡门口水文站多年平均实测年径流量3.65亿立方米,浊漳河石梁水文站多年实测年平均径流量为4.32亿立方米。漳河上游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13.83亿立方米,漳河径流量呈现3个显著特点:一是径流量年内分布不均匀,年内分布主要集中在汛期,特别是每年的7—8月;二是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如1963年观台站天然径流量为47.4亿立方米,1979年仅有6.93亿立方米,相差6.84倍;三是河道天然来水与下游灌区蓄水时段错位。
水资源
漳河流域多年水资源总量为16.7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13.8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9.23亿立方米,最大为1963年的44.2亿立方米,最小为1986年的8.93亿立方米。
含沙量
漳河流域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330万吨,年平均输沙模数839吨/平方千米,清漳河平均输沙量为45.5万吨,1963年输沙量最大,达到294万吨,1961年最小,仅5.7万吨,浊漳河最大年平均输沙量为347吨。
水质
浊漳河符合1类、2类、3类水质的河长约占25.1%,污染河长占74.9%,其中超4类河水长66.3%,浊漳河南源污染河段暴河头水质为超5类,主要污染物氨氮超标6.1倍,漳泽水库以下河段水质同样污染严重,浊漳河北源上游榆社石栈道断面水质为2类,至武乡断面则受沁县污染则降为5类,至后湾水库水质由5类转化为3类。
地理特征
气候
漳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春干旱多风,夏季温和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全年冬短夏长,年平均气温7.4—10.3℃,全年气温1月份最低,7月份最高,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64.8毫米,全年降水量最主要集中在汛期(6月—9月),降水量一般占到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汛期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月、8月,冬季降水量一般不足全年降水量的8%,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在885—1136毫米,5—6月蒸发量最大,约占全年的1/3,12月至翌年1月蒸发量最小。
地质
地质构造
漳河流域属于山西省断隆次一级构造—太行山拱断束东部和华北断拗—临清台陷南部和内黄台拱的北部,邢台市—安阳市深断裂及临漳—魏县大断裂,分布以南北向和北西—南东方向穿过本区,受多次构造运动影响,构造较为复杂,断裂以北北东、北东向最高发育。
地层特征
漳河流域地层出露从西到东为震旦、寒武、奥陶、石炭、二叠系和第三系、四系,其中有大面积的燕山期中性杂岩体出露。从老到新为震旦系石英砂岩、寒武系下统砖红、紫红色页岩、中统徐庄组页岩和张夏组状大理石、上统泥质条带灰岩、奥陶系下统治里组白云岩、中统马家沟组灰岩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火成岩为符山闪长岩体,在其周围有闪长岩脉穿插。
矿产资源
漳河干流段所在的邯郸市矿物资源种类繁多,主要有铁、钴、铜、、金、锗等;非金属类矿物资源有煤、碳酸钙、铝矾土、粘土矿、石音、高岭土、重晶石、石英砂岩、玄武岩、石墨、兰石棉、大理石等。其中:铁矿探明储量达4.5亿吨;煤探明储量达38亿吨,品种有无烟煤、焦煤、肥煤、瘦煤等;石灰石探明储量达3.85亿吨;铝土矿探明储量为2204万吨;石膏探明储量达1.2亿吨。
漳河支流段所在的长治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锰、铝、硫磺、石灰石、石膏、石英、大理石等40余种。煤炭资源总埋藏量约906亿吨,探明储量242.14亿吨,约占山西省探明储量的12%;铁矿石资源地质储量为2.4亿吨,探明储量为1.43亿吨;石灰石探明储量5.33亿吨;硫铁矿储量达2亿吨,探明储量1462万吨;铝土地质储量1亿吨,探明储量5713.12万吨;大理石地质储量约2亿立方米;硅石矿地质储量约2亿吨;耐火粘土地质储量在3亿吨;锰铁矿探明储量294.48万吨;熔剂白云岩探明储量5827万吨;含钾岩石探明储量19433.4万吨;铁矾土探明储量2981.5万吨等。
地形地貌
清漳河流域内地形主要是石山区、河土石山区,地势高俊,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海拔以靠近流域中部的香烟岭最高,约2141米,漳河流域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趋势。流域东部太行山分水岭高度为1600—2000米,西部太岳山分水岭高度为1300—1700米,南部丹朱岭分水岭约1400米,北部北万山分水岭约1760米,中部为著名的上党(潞安)盆地,高程900—950米,出境处高程397米。
漳河流域位于山西省台地东侧,太行山大背斜上,太行山脉南北向贯穿流域中部,将流域分为太行山以西、以东两个自然地理特性不同的区域。西区包括浊漳河辛安以上及清漳河西支,该区四面环山,中部的长治市、襄垣县、黎城盆地为黄土丘陵区,其他边缘地区为土石山区,地形陡峻,水土流失严重,为漳河流域泥沙主要来源。东区包括辛安以下浊漳河干流、清漳河大部(除西支)及漳河干流,绝大部分为石质山区,山高谷深,岩石裸露,局部地区有石灰岩分布。
土壤
漳河流域土壤母质的来源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也有红土,黄土等现代沉积物,河流、沟道的土壤多发育在现代冲积、淤积物上,土壤土层一般较薄而且质地较粗,并含有大量砾石碎片。土壤类型呈有规律的分布:北部五台山海拔2400米以上为山地草甸或亚高山草甸土;海拔1800一2600米为山地棕壤;海拔1600一2000米为淋溶褐土;海拔1300—1700米为山地褐土;南部和东南部地带性土壤为碳酸盐褐土;海拔2300米以上为山地草原草甸土。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漳河干流流域所在的邯郸市自然植被类型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草甸、沼泽植被、水生植被6种类型,植物分121科1146种,其中栽培植物达150种。支流流域所在的长治市植物资源以针阔混交林为主,夹杂有灌木和草本植物,经济林木主要是木本粮油和水果林,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核桃、紫椴、三叶五加、水曲柳、漆树、脱皮榆、刺楸、流苏树、党参和桔梗等二十余种。
动物
漳河干流流域所在的邯郸市主要为陆栖脊椎动物,其中马类较多,两栖类、爬行纲和兽类较少,较大的兽类几近绝迹,哺乳类有豹、狼、狐、獾、狸、草兔、黄鼬、刺猬亚科、水貂等。支流流域所在的长治市主要有野生动物243种,其中,兽类6目15科4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金钱豹、原麝;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种:石貂、黄喉貂、水獭亚科、猕猴;省重点保护动物4种:刺猬、复齿鼯鼠、飞鼠、小麝鼩。爬行类3目7科15种。两栖动物1目3科6种。
鸟类
漳河干流流域所在的邯郸市市内主要有鸟类有麻雀、鸽、喜鹊、燕子、猫头鹰、雕、环颈雉、石鸡、乌鸦、松鼠鸡、啄木鸟科、大杜鹃、画眉、黑枕黄鹂等。支流流域所在的长治市有鸟类16目40科177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黑鹳、金雕、大鸨、褐马鸡;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2种:黄嘴白鹭、白琵鹭、大天鹅、鸳鸯、东方蜂鹰、鸢、苍鹰、雀鹰、松雀鹰、大鵟、普通鵟、秃鹫、白尾鹞、游隼、灰背隼、燕隼、红角、红隼、雕鸮,纵纹腹小鸮、长耳鸮、短耳鸮;省重点保护鸟类13种:苍鹭、池鹭、金眶鸻、鹮嘴鹬、普通夜鹰、星头啄木鸟、黄雀、蓝翡翠、白顶溪鸲、黄脚三趾鹑、四声杜鹃、小杜鹃、红翅旋壁雀。
鱼类
漳河干流流域内鱼类主要以鲤鱼、草鱼、鲫鱼、鲢鱼、泥鳅、青鱼等为主。支流流域鱼类种群主要有7目10科27种,种类最多的是鲤形目,共有19种鱼类,又以鲤科占绝大多数,该河系的优势种类为鲫鱼,大银鱼,西伯利亚鲟,尖齿胡鲶为漳河外来物种。
自然保护区
清漳河国家湿地公园
清漳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814.48公顷,北起河南店镇王堡村,南至合漳乡合漳村,涉及涉城镇、河南店镇、固新镇、西达镇、合漳乡五个乡镇,公园内有植物44科98属129种,脊椎动物27目64科147种(鱼类动物有4目5科9种),两栖类动物1目3科5种,爬行纲3目5科7种,哺乳动物(兽类)5目6科9种,鸟纲14目45科117种。
漳河峡谷国家湿地公园
漳河峡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殷都区都里镇境内,西起都里镇上寺坪村,东至吴家河,南邻马不罗沟,北接盘金垴村。规划总面积为646.38公顷,园内共有野生动物30目76科167属24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2种(黑鹳、金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26种(青鼬、鸳鸯、黑鸢、凤头蜂鹰等),共有野生植物70科167属33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4种(草麻黄、野大豆、鹅掌楸、榉树);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3种(白皮松、胡桃楸、鹅耳枥)。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漳河是一条古老的河道,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漳河就有4000多年的历史。
先秦时期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作为魏国的第一代君主即位,邺县靠近漳河,毗邻赵国,是军事战略要地,但是漳河连年泛滥,两岸百姓深受其害,因此,魏文侯任命西门豹为邺令,上任后西门豹采取惩治三老等地方官吏、开发民凿十二渠等措施,使邺田地成为膏腴,修建的引漳十二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对邺城遗址及附近区域农业生产的兴旺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曹魏—东魏时期
东汉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击败袁尚取邺城后,由曹操建立了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政府,经济上实施兴修水利和屯田制,兴修了引漳灌溉农田的天井堰工程,此外,曹操还修建了城市供水工程和玄武池、铜雀、金凤(虎)、冰井台等建筑,《临漳县志》卷之六记:“长明(鸣)沟,魏武帝(曹操)引漳水入邺,经铜雀台下,回激水声长鸣,故名”,东汉元年(公元115年)修理引漳十二渠所分漳水为陂流,后赵时,石虎迁都邺后,又对引漳十二渠作了整修,修西门旧迹,亦分十二,相去三百步,令互相灌注,其流二十余里,世号天井堰,自此邺城遗址成为在军事上易守难攻,在经济上繁荣富康,从而确立其古都的历史地位。
唐—宋—明—清时期
唐朝咸宁三年(公元672年)于邺县南五里修金凤渠,咸宁四年(公元673年)自邺城至临漳开菊花渠,宋神宗时期(公元1608—1077年)王安石当权变法,大修农田水利,从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任参政知事起,就积极倡导和领导放淤和淤溉。因为漳河含大量细颗粒泥沙,有机肥料十分丰富,引浊溉田可以补充农作物所需水分,并在引淤灌溉时,采取分段筑堤,按片淤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轻洪水灾害的作用,沈括在《梦溪谈》中对这次淤灌的成效作了肯定:“深冀沦瀛间,帏有大河、沱、漳水所淤方为美田”,明清时期,对漳河也不断地对其进行疏浚和筑堤,对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国时期
民国20年(1931年),漳河右岸开始修筑堤防,自操家庙起,至黄家后份止,全长5.5千米,定名为蒋兴垸(人民垸),竣工后不久即溃决,后因兵慌两乱,久未堵复,直至民国36年(1947年),才予修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漳河流域大规模开始疏浚,扩挖河道,加高培厚堤防,护滩整险,开辟滞洪区等,经过七十至八十年代的大规模治理后漳河的防洪能力显著提高,水利工程面貌发生了巨大历史性变化,经受了多次洪水的考验,保证了沿河人民生命财产和交通干线的安全。
社会经济
漳河干流流域所在的邯郸市是一个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主、轻重工业并举的新兴工业城市,邯郸市以“532”为主导产业布局,即精品钢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五大优势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和网络、安防应急两大未来产业,截至2021年邯郸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11.1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93.1亿元,同比增长9.8%;第二产业增加值1382.7亿元,同比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835.3亿元,同比增长9.0%,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比重为4.0:59.8:36.2。
漳河支流流域所在的长治市是一个典型的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该市呈现出传统产业全面改造向绿色低碳发展、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向链式发展、优势产业规模扩张向集群发展的新态势,截至2021年,长治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14.8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6%,第二产业增长4.8%,第三产业增长8.9%,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比重为10:30.5:59.5。
民俗
漳河流域因为降雨不足,种植条件有限,在耕作方式和饮食文化中都形成了独特的习俗,主要有:正月二十四日添仓节、过七河等。
正月二十四日添仓节
每年正月二十四日,称为添仓节。这天家家都要过添仓节,人们把过节留下的子磨成次粉,添仓节这天蒸成黑馒头,在馒头里包上柿子、枣、豆馅儿。蒸馒头时在每个黑馒头的顶上用指头摁个圆圆的坑儿,叫作迁移宫,过添仓节这天,人们要用新蒸的黑馒头,在天地神前上供,人们也要吃黑馒头来过节,把节日和雨水的预卜融合在了一起,这是漳河两岸人对一年雨量的预卜。
过七河
漳河两岸,还流传着过七河的民俗。就是在正月十四日夜里,选七个不同姓氏的未出嫁的姑娘,姑娘们夜里要在屋里烧香,求天神、五谷神赐给一年的丰收,第二天是正月十五,七个姑娘在院子里洒下七条河,分别为依次洒下谷子、麦子、玉蜀黍属、豆子、黍子、高粱、荞麦,称为七条阿,河与河相距二尺,然后姑娘们抬起那个绑有麻绳的水罐子走过七河,如果七条河都过去了,那今年七种庄稼都丰收,哪一条河没过去,今年就不种那种庄稼或者少种那种庄稼。
科考研究
科学研究
1981年,中国气象局北京气象中心与天津院、漳卫南局及岳城水库管理处共同研究了岳城水库汛期分期洪水问题,1984年,漳卫南局、岳城水库管理处向海委上报了研究成果,1993年开始,漳卫南局还承担了“岳城水库实用预报优化调度研究”的课题研究,1996年5月29日,成果通过了由国家防办、水利部信息中心等10位专家验收组的验收。
考古研究
北朝古寺庙遗迹
邯郸临漳县漳河河滩发现一座古寺庙遗迹以及一片古砖及残缺不全的“碑刻”,经鉴定为北朝时期的古寺庙遗迹,邺城遗址考古队先后挖掘出土一尊白石半身佛像,一件白石佛座及一个盛有骨灰的泥制灰陶罐。
王家岗遗址
王家岗遗址位于清漳河北岸的高台地上,距涉县涉城镇寨上村东偏南约0.4千米,面积约50000平方米,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共计发掘墓葬4座(含瓮棺1座)、窑址2座、灰坑(窖穴)54个。出土器物材质涵盖陶、石、铜、骨、蚌,完整或可复原器物50余件,其他标本陶片300余片。
邺城遗址
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南,由南北毗连的邺北城和邺南城组成,主要遗迹有城墙、城门、马面、道路、水系、宫殿基址等,2005年开始,邺城遗址连续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至“十四五”大遗址保护规划,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大遗址之一,2012年1月,位于漳河河滩内的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重见天日,考古人员发掘出土各类造像,时代以东魏北齐为主,有题记的造像约300余件。
水利工程
新中国成立前水利工程
引漳十二渠
引漳十二渠以漳河为水源,始建于战国前期,因工程修建有12条从漳河引水的灌溉水渠而得名,灌溉面积约十万亩,漳水浑浊多泥沙,引灌后可以落淤肥田,不仅提高了肥力,而且改良了盐碱地。农业产量大大提高,邺城遗址遂成富庶之区。
利漕渠
三国初期,曹操于建安18年(公元213年),开渠引漳水过邺入白沟(卫河),转通黄河,名利漕渠,利漕渠南起馆陶,西北至斥漳(今曲周县东南)。
民有渠
民有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光绪26年(公元1900年),由岳城、屯头、上七垣3村联合,将该渠向东延伸,更名为天顺渠,扩大灌溉面积200公顷。公元1913年,当地士绅吝百川、王国玺、王宪谟、王纯懦等集资20000元,创办裕华水利公司,开挖北屯头至高庄的裕华渠,长20千米,能灌溉田地2667公顷;1931年,又组织民有渠社,民有渠因此而得名。1958年工程进行维修扩建,灌溉面积达13333~26667公顷,岳城水库建成后,至1977年灌溉面积增加到139333公顷。
新中国成立后水利工程
大型水库
后湾水库后湾水库位于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虒亭镇后湾村,浊漳河西源干流上,1959年兴建,1960年3月竣工,总库容13033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3230万立方米,防洪库容9228万立方米,设计水位923.4米,校核水位924.3米,防洪标准为2000年,控制流域面积1300平方千米,年均入库水量为1.16亿立方米。
关河水库地处太行山麓,位于武乡县城东2.5千米的关河峡口处。控制流域面积1745平方千米,总库容13990万立方米,水库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洞、排沙泄洪洞和水电站组成,大坝全长687米。溢洪道位于坝左500米处,闸门建在985.3米高程,设三孔孤形闸门,最大泄洪量为1479立方米/秒。排沙泄洪洞位于坝左侧,最大泄量382立方米/秒,进水塔安装木质蝶式闸门控制,最大泄量10立方米/秒。水电站为坝后引水式季节性电站,总装机3×700千瓦,于1990年10月1日投产。 关河水库为多年调节的大型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鱼等。水库年平均供水1500万立方米,年发电是500万度。
岳城水库位于河北省磁县与河南省安阳县交界的漳河干流出山口处,是漳卫南运河水系最大的一座大型控制性水利工程,控制流域面积18100平方千米,占漳河流域面积的99.4%。1959年动工兴建,1960年拦洪,1961年蓄水,至1970年全部建成。
大型灌区
红旗渠灌区于1960年2月开工兴建,1965年通水,1979年完成支斗渠系配套,灌区地表水源主要靠红旗渠引来的浊漳河水,渠首位于浊漳河干流平顺县境内,渠首设计引水流量20立方米/秒,渠系内还修建了小型水库43座,总库容1073万立方米,坑塘343座,总库容850万立方米,干渠10条,长304.1千米,支渠51条,长524.2千米,斗渠290条,长697.3千米;农渠4281条,长2488千米。
跃进渠灌区位于河南省安阳县西郊山区,1958年开工,1977年总体工程全部竣工,渠首位于林州市任村镇古城村西浊漳河右岸,设计引水量15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20333公顷,配套面积13333公顷,实灌最大面积10667公顷。
小跃峰灌区位于河北省磁县西南,1957年12月动工兴建,1969年全线通水,渠首在漳河干流左岸王合村,设计引水能力25立方米/秒,实际最大引水17立方米/秒。总干渠长57千米;分干渠4条,总长41.7千米,支、斗渠1283条,长332千米。渠系建筑物841座,节(泄)闸99座,桥梁337座。灌区设计灌溉面积8000公顷,最大实灌面积7867公顷。
环境问题及保护
环境问题
非法采砂
2007、2009、2010三年漳河河道全年干涸,漳河平原段河流断流及干涸情况较为严重,2006—2010年平均断流358天,平均干涸350天,河流干涸将进一步造成流域景观与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环境恶化,进而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漳河河道内长年断流,非法采砂活动频繁,河床破坏严重,非法采砂破坏河槽及河滩地的植被,使得砂石裸露,河道砂化进一步加重,风蚀周边农田土壤表层,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
水污染
清漳河沿岸入河排污口有9处,其中生活排污口1处,工业废水排污口8处,工业污染源分属化工、发电、冶金等行业,清漳河废污水入河总量4119万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315万吨,工业废污水排放3804万吨,主要污染物入河排放总量7008吨,其中COD排放量5875吨,氨氮排放量1133吨,挥发酚排放量0.1124吨,刘家庄站水质检测为5类水质,铁超标1.83倍,亚硝酸盐超标1.95倍。浊漳河主要污染源集中在长治市区,年废水排放量4618.34吨,占全流域总量的60%,长治市工业企业总数为336个,造成浊漳河污染的主要行业依次为化学业、采掘业、黑金属冶炼、电力煤气、机械电子和造纸,主要污染物氨氮、COD、生化需氧量和挥发酚等。
保护措施
打击非法采砂
采砂活动频繁的临漳县成立了“漳河全面禁采联合执法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漳河全面禁止采砂联合执法行动实施方案》,颁发了《关于全面禁止漳河采砂保障漳河河道安全的通告》,2010年漳河采砂管理视频监控系统投入运行,可以实时了解漳河河道内采砂情况,这些措施很大程度遏制了非法采砂现象。
水治理
漳河上游一期治理工程共埋设治导线桩1600多根,解决了长期以来漳河上游河道的边界线问题,划定了漳河上游“四统一”管理的范围,明确了沿漳各省沿漳耕地的范围及界限,有效地避免了漳河上游的水事纠纷,插花地护地坝工程的建设,可以保护120公顷耕地、减少洪水淹没耕地的机率、大大减轻洪水对保护区内耕地的冲刷和洪灾损失。
风景名胜
红旗渠
红旗渠风景区位于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景区由“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组成,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的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州市(现名林州)红旗渠”,1996年6月1日,江泽民同志到红旗渠视察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1996年9月被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7月通过国家旅游局评定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太行山大峡谷
太行山大峡谷位于山西省长治市东南部,南太行的东麓,占地面积225平方千米,林草覆盖率74.9%。主峡东西全长35千米,其西端距壶关县县城30千米,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景区有八泉峡、红豆峡、青龙峡、黑龙潭、紫团山、十八盘、女娲洞、万佛山、羊肠坂、阁老陵等景区。
涉县娲皇宫
娲皇宫景区位于河北涉县索堡镇中皇山,距县城6千米,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景区、中国五大祭祖圣地之一,是中国最大的女娲祭祀地,被誉为“华夏祖庙”,现存北齐石刻、唐朝题记、宋代砖墙、明清建筑等古遗址,有林地、山谷、园林、水系等自然景观。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冀晋豫三省交界处的涉县赤岸村,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等师首长在这里生活、战斗长达六年之久,指挥大小战斗战役31000多次,纪念馆由司令部旧址、将军岭、陈列馆、太行颂文化园、红色记忆小镇、胜利广场等相关红色景区及产业园区组成,规划占地面积3.2平方千米,是全国一处全面、翔实记录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政府历史的纪念馆。旧址于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公布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文化相关
神话故事
精卫填海
发鸠山就是现在位于山西省长子县西的发鸠山。这一带流传着精卫填海的传说,发鸠山上所存的庙宇大多与精卫鸟有关。在发鸠山东山脚下浊漳河源头处,古时建有“泉神庙”,后改“灵湫庙”。传说就是炎帝为纪念其女儿精卫所修建的。东海是指漳河。而精卫则本名女娃,是炎帝与其在上党区所娶夫人所生的小女儿,随炎帝在上党尝百谷,兴农耕。女娃为了治理水患,不幸溺于漳河,但女娃理水的志向不混,愤而化为精卫鸟,衔上发鸠山的树枝和小石头去填平漳河。
女娲补天
女娲在漳河流域的传说是:自从盘古开天地后,女娲用泥造人。女娲治理天下,镇守冀方的水神共工十分不满,就发水向上党进攻。大水冲走了许多小泥人。女蜗便令祝融迎战。结果,共工大败,一头向擎天柱不周山撞去,竟把擎天柱撞折了,天上塌了个大窟窿。霎时,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类陷入灾难之中。女娲为救儿女,决心炼石补天。她选中了上党的天台山。女娲用四年又九九八十一天炼出来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五色巨石,用石块补完天后,剩下一块放到了海边。后一大龟献出自己的四条腿,女娲用来做了擎天柱。从此,洪水归道,大火熄灭,普天同庆。
文学作品
李隆基时为潞州长史时曾巡游浊漳河,创作《漳江春渡》和《漳江跃鲤》两部诗词作品,清代时,有蔡履豫题咏“何人误拟浊漳名,禹贡当年纪至衡。”,程步堂题咏“出郭叹汪洋,云是清漳,波澜壮涌乱流狂。”,王省山题咏“翩翩南征雁,翔集漳河干。饮啄各有偶,一一刷羽翰。”等。
参考资料
第二章 水系的形成与变迁Ⅰ.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2023-07-26
第一章 流域概况Ⅰ.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2023-08-04
漳河简介.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2023-07-26
印章上的山西母亲河——漳河. 太原文旅网.2023-07-27
邯郸概况.邯郸市人民政府.2023-08-12
自然资源.长治市人民政府.2023-08-10
湿地物种.涉县清漳河国家湿地公园 .2023-08-03
漳河水文化概览(五十五).中国邺城县令廉吏文化展馆.2023-08-03
第二章 漳 河.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2023-08-01
红旗渠.河南省人民政府.2023-08-04
太行山传奇•红旗渠十讲①丨李庚香:“人工天河”红旗渠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大河网官方账号.2023-08-04
漳河水文化概览(五十六).中国邺城县令廉吏文化展馆.2023-08-04
中华传统文化丨窑洞营造技艺.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2023-08-04
漳河水文化概览(七十七).中国邺城县令廉吏文化展馆.2023-08-04
景区概览.涉县娲皇宫管理处.2023-08-03
走进河北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军民鱼水情在太行山代代相传.中央广电总台.2023-08-10
清漳东源.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2023-07-27
清漳西源.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2023-07-27
漳南大渠命名的由来.中共河北省委共产党员杂志社.2023-08-10
漳河水文化概览(十七).中国邺城县令廉吏文化展馆.2023-08-10
漳河水文化概览(十六).中国邺城县令廉吏文化展馆.2023-07-27
肥煤.术语在线.2023-08-24
瘦煤.术语在线.2023-08-24
来源:漳卫南运河网.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2023-08-10
邯郸市.央视网.2023-08-14
邯郸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3-08-14
2021年邯郸市常住人口规模稳定.邯郸市人民政府.2023-08-12
新闻发布丨我市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2311.1亿元 同比增长11.0/长治:“供给端”“需求端”….澎湃新闻.2023-08-12
长治经开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新引擎”. 山西新闻联播.2023-08-14
长治:全力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长治新闻网.2023-08-14
增长6.9%!2021年河北邯郸GDP达4114.8亿元.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河北新闻网官方账号.2023-08-12
漳河水文化概览(七十六).中国邺城县令廉吏文化展馆.2023-08-04
第四章 水文、规划、科研教育Ⅱ.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2023-08-01
邯郸临漳县漳河河滩惊现北朝古寺庙遗迹.新浪新闻.2023-08-01
涉县王家岗遗址考古收获新发现!初步建立冀南清漳河中游区域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河北广播电视台官方帐号.2023-08-01
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开历史画卷 展示文化遗韵.环球网官方帐号.2023-08-01
漳河水文化概览(三十二).中国邺城县令廉吏文化展馆.2023-08-01
第二章 漳 河.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2023-08-04
【4A】长治市太行山大峡谷景区.山西省人民政府.2023-08-04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河北共产党员网.2023-08-12
漳河水文化概览(八十五).中国邺城县令廉吏文化展馆.202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