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发鸠山

发鸠山

发鸠山(Fajiushan),又称鹿谷山、发苞山、廉山,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西部,距离长子县城约25公里,属于太岳山系,是上党地区五大道教名山之一,因为是《山海经》“精卫填海”故事的起源依托之地,而名传于世。

发鸠山由三座主峰组成,方山峰是其中之一,最高海拔1646.8米,蜿蜒20公里,总面积约有90平方公里,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山势挺拔、势接云汉,山上还有九窑十八洞、避风台、黑虎庙、黑虎岭、女娃祠、灵湫庙等名胜古迹,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

历史沿革

发鸠山历史悠久,上古时期就称“发鸠山”,最早见于《山海经·北山经》,“(神困山)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到了汉朝,一名“发包山”(也称“发苞山”),见于《淮南子·地形训》,“浊漳出发包”;一名“鹿谷山”,见于《汉书地理志》,“鹿谷山,漳河所出,东至邺入清漳。”

三国时期,称为“廉山”,见于《魏书·地形志》,“长子县有廉山,浊漳出焉”。唐朝又称回“发鸠山”,《元和郡县图志》中记载,“发鸠山在长子县西南六十五里”,这之后,名字偶有变动,但也就在发鸠山、发苞山、廉山这几个名字里换动。

位置境域

发鸠山,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西部,距离长子县城约25公里,往南,伸展至长子、沁水、安泽三县,往东,伸展至伞盖山,属于太岳山系,是上党地区五大道教名山之一。发鸠山由三座主峰组成,方山峰是其中之一,最高海拔1646.8米,南北蜿蜒20公里,似卧龙伏马,成为一堵天然屏障,总面积约有90平方公里,山势挺拔、势接云汉,雾罩云腾,颇有仙境气势。

地质

发鸠山出露的地层为上古生界石炭岩系、二迭系及中生界三迭系下、中统。褶皱构造均发育在寒武系至三迭系地层中,属于燕山期构造运动的产物。山上为紫色砂岩页岩、沙页大理石,属二迭系石盆组,粗砂、砾层小部存在。

气候

发鸠山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热同季,大陆性季风强盛持久。春季干燥多风,十年九春旱;夏季炎热多雨,热雨不均;秋季温和凉爽,阴雨较多;冬季寒冷寡照、雨雪稀少,受平均海拔影响,山上山下温度相差显著。

自然资源

发鸠山上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其中野生动物资源有红原鸡黑枕黄鹂、画眉、黄雀啄木鸟科、狼、狐属、獾等禽、兽类;蛇、蜥蜴、青蛙、蟾蜍等爬行纲两栖动物直翅亚目螳螂金针虫差翅亚目草鱼、螃蟹、蚂蝗等昆虫、水生类,还有唇足纲蝎子、蚯蚓、蜗牛等等。

野生植物资源有乔木、灌木、牧草、药物、食用野菜、花卉等种类。近年来,依托地域优势,发鸠山大规模地种植药草,其中“连翘”已经形成了规模,不仅可以供游人观赏,还能让当地百姓致富。

水文

浊漳河,古称潞水,潞川,因其支流多为季节河,水流湍急,夹带大量黄土泥沙,所以又称为浊漳河。浊漳河主干流的流向为由西向东,在山西省境内长221公里(一说229公里,一说237公里),流域面积为10035平方公里(一说11688平方公里,一说12275平方公里),其上游属于扇形水系,有北源、西源、南源三大支流,南源支流的发源地就在发鸠山下,全长104公里(一说80公里,一说134公里),流经长治市壶关县屯留区潞城区等地,在襄垣甘村与西源汇合,是海河的重要支流之一,也是上党区境内最大的河流。

神话故事

“发鸠山”名传于世,要归功于《山海经》里一则“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炎帝的小女儿名叫精卫,自小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有一次突发玩心,在东海里游泳,却不幸溺死,死后变成了一只“文首、白喙、赤足”的志鸟,为了报仇,也为了不再出现溺死人的悲剧,每天从发鸠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期望能把海填平。这种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曾经感染了无数华夏族族人。

名胜古迹

九窑十八洞

在老方山峰峰顶,有道教依山筑就的九窑十八洞,分为上八洞、中八洞和下八洞。

上八洞顶部有三个洞,分别为“太阳宫”“太阴宫”“三皇宫”;中八洞分别有“金星洞”和“青云洞”,“金星洞”建造得很是精美,上面刻有一副对联,“圣宫第一位,历代仙翁师”,“青云洞”每逢阴天下雨,满山云雾缭绕,洞内就会向外冒青烟,和云雾连成一片,恍如仙境;下八洞则建了一个“西华门”。

避风台

避风台又称无风台,矗立着一块用古体字写着“避风台”三个字的巨石,是老方山山顶上的一处奇特景观,站在这里,感觉不到一丝风和气流。往南,有一间依着山岩筑就的寺僧禅室,名为“起云洞”,洞口有石山,当阴天或下雨时,可以看到雾气翻腾,如入云中。旁边有一块面积不大的平地,是观赏日出的绝佳地方,当天微微亮时,旭日发出了第一缕曙光,逐渐晕染加深,随后橙红色的太阳冉冉升起,在山上观望,那是一幅壮美豪迈的画卷。

黑虎庙、黑虎岭

相传,唐贞观初年,崔府君(字元靖)被任命为长子县县令,因为他秉公执法、惩恶扬善,所以民声很好,他曾经颁布过“不杀生”的命令,百姓心悦诚服地遵从。某一天,发鸠山出现了黑蓝虎,伤了不少人,崔钰遂派捕头李能率领衙役去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老虎捕获,中途经过一家米汤店时,捕头李能及衙役进店喝米汤,并将老虎拴在石头上,后来,这块石头就被称为“拴虎石”。

清廉贤能的崔,后来被敕封为“显圣护国侍应侯”,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修建了不少“崔府君庙”“府君庙”,发鸠山上也遗留了黑虎岭、黑虎庙、米汤店、拴虎石等历史遗迹。

女娃祠、女娃坟、黄(皇)姑坟

女娃祠位于方山峰峰顶东南,相传为炎帝为祭祀女娃所建,不过到现在,只存庙殿一座,面阔三间,残破不堪;殿前有一座杂草丛生并且残砖沙石聚成的大堆,相传是“女娃之墓”;主峰西北有保存较好的石雕古坟一座,相传也是“精卫之墓”,因为民间认为是炎帝之女,所以称为“皇姑坟”,又因为女娃死的时候,还没有出嫁,又称为“黄姑坟”。墓室结构完整,前墓道门额上刻有“视死如归”,墓室后壁上嵌有一扇形匾额,写着“藏真”两个大字,两旁刻一对王羲之行草体对联,“难随河山留世上,别有天地非人间”,原本还立有牌坊,现已经崩塌。

灵湫庙

发鸠山下是浊漳河的主要源头,传说神农炎帝为纪念女儿女娃,建了一座“泉神庙”,民间遂把女娃尊为浊漳河之神,求雨非常灵验。

宋代政和年间,久旱不雨,人心惶惶,长子县县令王大定率县里百姓虔诚求雨,不到两天,天降甘霖,王大定大喜,上报天子,天子钦赐“灵湫庙”。发展到明清时代,庙中有神女像三座,俗称三圣公主,正殿前有一副木刻对联,一联为“女娃理水,南经北纬,汇集神泉出灵湫”,另外一联写着“漳源泻碧,西流东注,灌溉上党万顷田”,周围还扩建了摩天塔、上天梯、通天桥、南天门、八角琉璃井、四星池等建筑,香火旺盛,游人如织。

可惜,“灵湫庙”现今已经残败,只能通过庙里的规模,想象之前的盛况,内存宋、元、明、清古碑数块,可供游客观赏。

参考资料

探访!发鸠山古代遗址——吴王寨.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2023-07-01

为什么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甘肃大众科普网.2023-07-01

山西长子:发鸠山春意浓 30万亩连翘花开正艳.人民资讯.2023-07-01

印章上的山西母亲河——漳河.太原新闻网.2023-07-01

相约发鸠山.人民资讯.2023-07-01

长子县发鸠山.上党新闻网.2023-07-01

【法官文苑】发鸠山寻“年”.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2023-07-01

叹哉发鸠山.光明网.202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