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襄垣县

襄垣县

襄垣县(英文名:Xiangyuan Coun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长治市下辖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北部,总面积1178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襄垣县常住人口260081人。

襄垣全境地形西北高而东南低,山岭重叠,沟壑交错,地质复杂,属半山丘陵地区。襄垣县属海河系三大河流之一浊漳河上游河系。属暖温带东部季风气候区,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寡照。公元前455年,晋侯赵襄子筑城于甘水之北,取名襄垣。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襄垣改属长治市辖。截至2023年9月,襄垣县下辖9个镇、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县人民政府驻地古韩镇府东街1号。

襄垣是山西省省内的工业强县、经济大县。2021年经济总量在山西省118个县区中位列第22,国民经济主导产业是以现代煤化工为主的工业。2022年襄垣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48.92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93:81.55:16.52,人均可支配收入45868元。襄垣是长治市北部的交通枢纽,太焦铁路太原至长治高速公路、国道208线、国道519线、郑太高速铁路以及正在建设的黎霍高速贯穿县境而过。

襄垣县历史悠久,是千年古县、法显故里,有襄垣鼓书、秧歌戏(襄武秧歌)、建筑彩绘(炕围画)等一批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灵泽王庙、昭泽王庙、襄垣永惠桥等古建筑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仙堂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10月,襄垣县入选2019年度中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2020年2月,入选《小康》杂志社2020中国美食百佳县市。 2021年1月28日,入选中央文明办“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23年8月31日,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名称由来

公元前455年,晋侯赵毋恤筑城于甘水之北,取名襄垣,秦始置襄垣县。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据考古证实,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栖息繁衍,东北阳、安宁、上王、五阳、陶家庄、南邯、西营等村及村落附近都有灰坑、石斧、骨器、绳纹陶片、器形鬲足等文物出土。经鉴定,为龙山(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距今4000多年。

襄垣夏属冀州,商初属上党国,后并入黎国。西周复属上党国。春秋时期,周桓王二十一年(前699年)地属鲁大夫党氏食色,后被赤狄所夺,地归路子婴儿同。周定王十三年(前594年)晋景公灭赤狄,地归晋公族食色。周敏王十二年(前508年)行政区调整后,地属平阳。

战国姬介十四年(前455年),归晋侯赵毋恤领地。襄子筑城于甘水之北取名襄垣,亦日救垣。周安王姬骄二十六年(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韩首置上党郡,郡治襄垣城。周餐王五十五年(前262年),秦伐韩,割断上党与韩都联系,上党守冯亭以郡妇赵,地又属赵。赵王迁十四年(前222年),赵被秦灭,地归秦辖。

秦置襄垣县属上党郡。二世胡亥二年(前208年)为战国七雄之一魏豹所据。西汉新王葬始建国元年(9年),改襄垣为上党亭。东汉光武建武元年(25年),易亭为县,复称襄垣,属并州上党郡。东汉建武四年(28年),属匈奴族郝散领地。晋朝永嘉二年(308年),刘混迁都尉张倚领上党郡据襄垣,在城北12里(今堡底村一带)筑安民城。

东晋咸和三年(328年),为后赵石韵辖地。升平二年(358年),上党邯治安民城,地属前燕。太和五年(370年)符坚灭燕,地属后豢。太元十一年(386年),地归后燕。太元十九年(394年),北魏长治市置塞坦郡,领屯留区、长子、壶关县、寄氏、乐阳五县。

北魏泰常五年(420年),废郡复县,属乡都。北魏建义元年(528年),复治襄垣郡,领五原、建义、陵、襄垣四县,属太原市北齐废郡为县。北周宜政元年(578年)改襄垣为潞州区

隋唐至明清

开皇三年(583年)罢潞州,开皇十六年(596年)于襄垣置韩州,附大业初罢州为县,属上党郡。唐武德初,复置韩州于襄坦,因漳水浸城,筑新城于甘水之南(今址)。领塞坦、铜腿、黎城、涉县武乡县等五县。其观十七年(643年)废韩州,以县属路州。五代十国梁开平三年(909年),地属梁。龙德三年(923年)属五代唐。五代唐清泰三年(936年)属五代晋。五代汉天福十二年(947年)属五代汉。五代汉乾三年(950年)属五代周。

宋太平兴国二年(970年)属隆德军,后周隆德府。靖康初,闻金河东路潞州属县。元至元八年(1271年),废屯留区并入襄垣,为路州辖县。至元十五年(1278年)屯留、襄垣分置。明嘉靖八年(1529年),襄坦属路安府。清袭明制。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襄垣直属山西省,民国3年(1914年),属冀宁道。民国6年(1917年)废道归省。民国26年(1937年),山西在省、县间设改治区(称行政专员公署)襄垣属第三政治区(政治区设沁县)辖县。民国29年(1940年)14月,襄垣县曾分设襄垣县和襄西县,属太行区第二办事处辖县。民国30年(1941年)8月,属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政府太行二专署辖县。民国35年(1946年)6月归太行二专区辖县。民国37年(1948年)9月,属华北人民政府太行二专区辖县。民国38年(1949年)5月,属左权专区轴县。同年8月改属山西省长泊专区辖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沿袭前制。1954年5月,属晋东南专区轴县。1958年9月,襄垣与就县合并,改称襄沁县,后又与沁源县合并,又称沁县,原襄垣县称沁东。1959年9月,三县分治,又恢复襄垣县建制,襄垣仍为晋东南专区属县。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襄垣改属长治市辖。

2021年,襄垣县撤销上马乡,整建制并入虒亭镇,以原上马乡和原虒亭镇的行政区域为虒亭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虒亭村。撤销善福乡、北底乡,合并设立善福镇,镇人民政府驻善福村。将原北底乡所辖的北底、东头、阁老凹3个村委会划归古韩镇管辖。

地理

位置境域

襄垣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的西麓,上党区盆地之北,介于东经112°42′—113°14′,北纬36°23′—36°44′之间。东以仙堂山、黄岩山与黎城分界;西以石磴山和沁县相连;南以五阳山、麓台山、磨盘山、五赞山分别与潞城区、长治潞州区、屯留区接壤;北和武乡县为邻。界长40.9千米,县境边界总长190.6千米。辖内东(自原庄乡之西南山村)西(到上马乡的大白家庄村)长47.9千米;南(从侯堡镇之西岭村)北(达龙王堂乡李后沟)宽38.7千米,总面积1178平方千米。

气候

襄垣县气候属暖温带东部季风气候区,春季干燥多风,十年九旱;夏季炎热多雨,雨量不均;秋季温和凉爽,阴雨稍多;冬季寒冷寡照,雨雪稀少。年平均气温8℃~9℃,四季分明。七、八、九月气温最高,平均达23.4℃,极端最高气温为38.1℃(1966年6月21、22日两天)。十二月、一月、二月气温最低,平均为-8.1℃,极端最低气温为-29.1℃(1958年1月16日、1971年1月23日)。年平均降雨量在550毫米左右,1月份最少,尔后逐月增加,到7、8月份达到顶蜂,9月份开始减少。全年无霜期一般为166天左右,最短118天,最长可达195天。主导风向为西北(WN)风,冬季以北西(NW)风,西北西(WAW)风为最多,夏秋季则以东(E)、东南东(ESE)和南(S)风最多。多年平均2536.2小时,5月份日照时数最多,2月份日照时数最少。历年水面蒸发量平均为1740.7毫米。年平均地面湿度12℃,相对湿度64%,最小地面湿度绝对值出现在11、12两月份。

地质

地质构造

襄垣县位于太行山背斜之西翼,沁水县复向东缘,地层由老到新依序从东向西排列。其走向北北东倾向西北,最老为寒武系厚层状结品白云岩,依次为奥陶系石灰岩,最新为二迭系石千峰组厚层状长石沙岩及紫灰色泥岩互层,其上为第四系黄土、红土攫盖。地质构造,以北东向倾伏智皱为主,南部则接近南北向,东翼北段地层烦向西北,转轴倾角15°,襄垣与长治市间为断裂构造切割,岩层被状起伏频紧,构成小型向斜构造。盆地中部二迭系上统及三选系地层则出露平缓。盆地东缘有北北东方向的晋一获裙断带:中部为武乡县阳城县凹相带。该带北段为北北东向,南段则接近南北向。与此配套的构造,则为与上述构透带斜交的二岗山断装带,文王山断裂带,四川省断层等北东向张扭性构造。

地层

襄垣县地层主要有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3大类,其中古生界奥陶系出露于县境东北合河口一带山沟,石炭系出爵于县境东缘。中生界三迭系广布于盆地中心部位,分下统刘家沟组、中统和尚沟组、中统二马营组、中统铜川组、上统延长组。新生界第三系境内第三系主要分布于东岭乡(静乐红土)和榆林、史北(保德红士)乡境内、出露面积1254.3公顷,地处上马、强计、八里庄、北底等乡的丘陵地带与襄坦盆地边缘及二级阶地,邻近基岩亦有出露;第四系县境内分布广泛,除山区部分石灰岩和砂页岩分化物外,大都发育于黄土用质上,主要为砾者、亚粘土、立砂土,砂层厚度0~333米。

地形地貌

襄垣全境地形西北高而东南低,山岭重叠,沟壑交错,地质复杂,属半山丘陵地区,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属内陆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全县东西长48千米,南北宽40千米,总面积为1178平方千米。按地貌划分:丘陵占57.5%,以浊漳河西源为界,可分为南北两部,北部包括九庄、史北、王村、善福、龙王堂5个乡的全部及下良乡、西营镇、虒亭镇部分地域以及南部包侯堡、夏店二镇及南邯乡一部分,计13个乡镇144个行政村辖地,总面积665.99平方千米;山区占31.9%,其中石质山区位于县境东部,包括原庄乡、强计乡全部以及西营镇、下良乡、北底乡等地7个乡镇,面积255.48 平方千米,土石山区位于县境西部榆林、上马、东岭3个乡的全部及虎享镇辖内虎口、土落等4个乡镇,面积157.67平方千米;平川占10.6%,呈长条状分布于山前倾斜平原,总面积122.77平方千米。襄垣盆地为境内最大盆地,南北长10千米,东西宽8千米。魏灰山(下良镇井背村)海拔1725米,为境内最高山峰;合河口(善福镇石堕村)海拔800米,为境内最低点。县城平均海拔875米。

水文水利

水文

襄垣县属海河系三大河流之一浊漳河上游河系。县境为浊漳河西源、南源、北源三条主流流经地带和汇合区。全县共有河流9条,分别是:省管河道浊漳河南源、浊漳河西源、浊漳河干流、浊漳河北源;市管河道郭河、原庄河;县管河道史水河、淤泥河、郝河。浊漳河的三大干流---西源、南源、北源,分别从境内的贺家垴、南沟、吴北入境。西源、南源在古韩镇甘村汇合,至善福镇合河口与北源汇合,注入黎城。境内还有史水、郭水、郝水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数百条小溪,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河流总长度为90.5千米。年河川径流量为7.8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3639立方米。

浊漳河西源西由沁县栋村东流入境,横贯县境中部偏南,由西北向东南,经虒亭、夏店二镇,到城关镇甘村与浊漳河南源汇合,流程35.2千米,年径流量平均1.45亿立方米,最大4.5亿立方米(1971年),最小0.8亿立方米(1965年)。入境河槽海拔920.5米,后湾以上流长3.5千米,落差8米,以下流长26.7千米,落差20米。水质历来混浊,含泥沙量平均每立方米8公斤,最大347公斤。

浊漳河南源南由路城县曹家沟村北,横切文王山入境,入境河槽海拔872米,北流市经王桥镇南沟、五阳二村到城关镇甘村与西源汇合,境内流长4.3千米,年径流量平均2.85亿立方米,最大6.81亿立方米,最小1.8亿立方米,落差8米。

浊漳河北源北由武乡县入境,入境河槽海拔892米,由西北向东南流径西营镇、下良乡、强计乡到合河口与西南漳汇合。县境流长25.4千米,水流落差104米,年径流量平均3.32亿立方米,最大9.31亿立方米(1971年),最小1.82亿立方米(1965年)。

宝峰湖位于襄垣西部30公里处虒亭镇辖内,水域面积1万余亩,蓄水量约1.3亿立方米,已获批“国家水利风景区”。

襄垣县地下水总储存量为2.223亿立方米/年,其中侧渗补给3299.17万立方米/年,垂直补给1468.35万立方米/年,总计年补给量为4767.50万立方米/年,典型年补给量为:偏丰年6005.30万立方米,偏枯年3523.10万立方米,枯年2365.7万立方米,平年4486.04万立方米,排泄量为1367.74万立方米/年,包括潜水蒸发量707.74万立方米/年,可采量660.00万立方米/年。根据不同水文条件可分为:平原松散冲积层孔隙水,碎屑岩孔隙裂隙水,石灰岩裂隙岩溶水三个区。

水利

2022年末,襄垣县共有水库10座。其中,大Ⅱ型水库1座—后湾水库;小Ⅰ型水库6座—阳泽河水库、闫村水库、夏店水库、下峪水库、合漳水库、灰垴水库;小Ⅱ型水库3座—南底水库、冀家岭水库、东风水库。境内后湾水库、宝峰湖总库是山西省六大水库之一,其中后湾水库为全县最大,水库年进水量1.3-1.5亿立方米,总库容量9890万立方米。

土壤

襄垣县土壤分为2个土类,4个亚类、23个土属、43个土种。土壤分布規律带有带状性和垂直性,主要可分为3大区:山地褐土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300~1700米的的东部、西部、西南部山区,即八里庄、原庄、强计、西营、下良、榆林、上马等乡镇所辖的马該山、老爷岭、仙堂山、麓台山、五觉山,总面积209686.67公顷(314.53万亩)。碳酸盐褐士性土区主要分布在海技900~1300米之间的丘陵区。即龙王堂、史北、王村、善福、九庄5个乡的全部和源亭、东岭、八里庄3个乡镇所辖的部分地区,总面积7051.97公顷(105779.55亩)。碳酸盐褐土区主要分布在海拔800~900米的平川二级阶地上之城关、夏店、王桥、侯堡4个镇辖内的96个村,总面积6743.85公顷(101157.75亩)。

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

襄垣县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4月,有森林面积18.4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0.42%。

土地资源

根据襄垣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襄垣县有耕地59346.44公顷(890196.60亩),园地1092.14公顷(16382.10亩),林地7718.29公顷(115774.35亩),草地478.61公顷(7179.15亩),湿地46.36公顷(695.40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6512.74公顷(247691.10亩),交通运输用地2521.37公顷(37820.55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779.71公顷(41695.65亩)。

矿产资源

襄垣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锰、铜、锡、、石膏、云母、石英砂碳酸钙铝矾土白云石大理石、瓷土等三十余种。其中煤、铁矿极为丰富。全县煤田南起阎村,北至南岩,长45千米,宽10千米,共计450平方千米,煤田属沁水煤田,现已探明地质总储量75.8亿吨。煤质以中灰、低硫、高发热量、高熔点的贫煤为主。铁矿主要分布在王桥、下良、善福、西营等乡镇,总储量约3300万吨,氧化钙品位55%以上,是水泥、碳化钙及其他建筑材料的优质原料。石膏石总储量为150万吨,分布在县域东南部,是全省优质石膏矿点之一。铝矾土大理石白云石石英砂的矿产资源储量均在100万吨以上。

水资源

2021年,襄垣县境内水资源总量将近1.302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0.9157亿立方米,地下水(浅层)0.7589亿立方米。实际利用总量5892.24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2679.10万立方米,工业用水1441.09万立方米,生活用水1332.05万立方米,其他用水440万立方米。

生物资源

襄垣县境内有党参桔梗、马斗铃、知母、何首乌、女贞、透骨草、甘草、黄芩北柴胡等一百余种药草类植物。

生物多样性

植物

襄垣县内植物资源丰富,乔木类主要有杨属、柳、榆、槐、椿、黄芽树、皂荚树、松树以及柏、桧、白檀等,灌丛类主要有沙棘、荆条、玛瑙称琉璃、山葡萄、对节木、柠条锦鸡儿、退骨皮、不落叶、圪箭、润旺叶等,其中已知维管植物92科310属557种,药用植物数量高达153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种。

动物

襄垣县内动物资源丰富,兽类主要有:豹、狼、豺、狐、黄鼬、山猫、野猪、岩松鼠隐纹花松鼠等。鸟类主要有:啄木鸟科野鸭、捞鱼鹳、猫头鹰石鸡山斑鸠喜鹊、麻雀、小燕等。虫类主要有:蛇、蝎、蜈蚣、铅山壁虎、蜂、蝇、蜻蜓、蝴蝶、蚊子等。鱼类主要有:草鱼、鲤鱼、鲢鱼、虾、蟹、鳖、蛤蚌、水螅等。其中豹和啄木鸟为珍稀动物。

自然保护区

襄垣三漳省级湿地公园湿地类型包括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三种,总面积1726.3公顷,湿地面积1640.1公顷,湿地率为95%。湿地公园内共有维管植物80科232属349种,野生脊椎动物共有27目58科173种,哺乳动物6目10科18种,鸟类16目40科113种。

自然灾害

襄垣县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冰雹、霜冻、风灾、洪涝、虫灾瘟疫等。旱灾常年发生,春旱几乎年年有,称“十年九旱"。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期间,襄垣县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导致多地出现内涝、地质灾害、洪水灾情,群众生命财产受到损害。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8月,襄垣县辖9个镇、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县人民政府驻地:襄垣县府东街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据襄垣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襄垣县常住人口为260081人,其中男性人口为135008人,占51.91%;女性人口为125073人,占48.09%。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7.94。总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1715人,占总人口的16.04%;15-59岁人口为168944人,占总人口的64.96%;60岁及以上人口为49422人,占总人口的19.0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3373人,占总人口的12.83%,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39555人,占总人口的53.6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20526人,占总人口的46.34%。2022年,襄垣县人口出生率4.81‰、死亡率4.21‰、人口自增率0.59‰。

民族

襄垣历来为汉族聚居之地,县内以汉族为主,占据总人口的99.91%。少数民族有回族蒙古族藏族苗族、维吾尔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等20个,少数民族常住人口200余人,约占全县常住总人口的0.09%,散居在各街道、乡镇。

语言

襄垣方言属山西方言群晋语方言区上党片。因受邻县方言的影响,襄垣话内部的差别比较大。大致可分为边界襄垣话,腹地襄垣话。因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所带邻县口音的轻重程度各异,故襄垣方言较为复杂。觅亭、榆林等地有较多的沁县话因素;西营、下良、王村等地武乡语音较重;常隆、侯堡、原庄一带含较多的屯留、潞城语音;八里庄、河咬一带渗杂着黎城词语;代表本县方言的是城关镇和夏店镇一带的语音。

襄垣方言中,“圪”字的用处很大,既是一些词的词头,也可以附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之前,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但不能够单用。分述如下:“圪”作词头可以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象声词,“圪”字起表音作用,本身没有具体的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

宗教信仰

襄垣县境内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传入本县,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道教基本上消声匿迹,不复存在。佛教传入本县历史悠久,东晋著名高僧法显(337一422年)即为本县人氏,说明佛教的传入当在此时或更前,1995年5月1日,仙堂山成立佛教活动点,有信徒35人,主要分布在城关镇南关村。天主教何时传入尚未发现确切记载,传入时间应在爱新觉罗·颙琰15年前,文化大革命时期宗教活动停止,1981年天主教爱国会恢复,教徒分布在县境各村镇。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一位英国牧师来到襄垣县城,进行传教活动,基督教始传入,“文化大革命“期间活动停止,1982年恢复活动。境内有仙堂山寺、甘罗寺等主要宗教活动场所。

经济

综述

襄垣是山西省省内的工业强县、经济大县。2021年经济总量在山西省118个县区中位列第22,襄垣县第一产业以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第二产业有现代煤化工及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科技创新及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是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2022年襄垣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48.92亿元,比上年增长8.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6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66.0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4.18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93:81.55:16.52,人均可支配收入45868元。

2022年,襄垣县在建项目199个,本年新开工项目148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95亿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4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2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65.01亿元。县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77.63亿元,负债总额164.99亿元,所有者权益112.64亿元。

第一产业

襄垣县第一产业以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有尖椒双季槐连翘、水果、小杂粮、丹参“六大”特色农产品。2022年,襄垣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31720.08亩,粮食总产量131806.397吨,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567.73亩,小麦产量1200.563吨,单产215.63公斤/亩。秋粮播种面积426152.35亩,秋粮总产量130605.834吨,其中玉米播种面积378514.63亩,产量119288.953吨,单产315.15公斤/亩。2022年,襄垣县蔬菜播种面积2995.13公顷,产量111625.4吨。油料播种面积763.33公顷,产量2213.1吨,单产193.28公斤/亩。

2022年,襄垣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39412.5万元,比上年增长7.35%。其中,农业产值86000.5万元,林业产值14597.2万元,牧业产值30963.3万元,渔业产值751.5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100万元。

第二产业

襄垣县第二产业以现代煤化工及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科技创新及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为主,其中现代煤化工为工业主导产业。2022年,襄垣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8.11%。其中,重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8.21%;轻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8.52%。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38.65%。工业产品销售率0.39%。

2022年,襄垣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6%。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比上年增长7.3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行业比上年增长68.75%。2022年,襄垣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190.14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实现利税252.2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实现利润161.71亿元,增长1091.8%。2022年,襄垣县具有建筑企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9家,实现总产值34914万元。

第三产业

襄垣县第三产业以餐饮住宿、商贸物流、文化创意等服务业为主,县城腹地和东湖周边规划建设了市民中心、欧亚达商业综合体和恒佳商务楼等项目。2022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7.5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8.4亿元,比上年增长0.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9.1亿元,比上年下降0.1%。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完成3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住宿和餐饮业餐费收入完成1.22亿元,比上年增长7.96%。2022年,全县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完成822.7亿元,比上年下降7.2%。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完成7.4亿元,比上年增长5.4%。

经济功能区

襄垣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上党城镇群内圈,带状分布于襄垣县城南部,规划面积56.08平方千米,2018年成为长治市首家获批的省级开发区。总体布局为“一区两园”,是以现代新型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术为主导产业的特色专业化园区。截止到2021年底,襄垣经开区完成工业投资39亿元,增速达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亿元,增速达11%以上。今年1-11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41.1亿元,同比增长2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47.4亿元。园区目前有“四上”企业数达到3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工业固定投资在全省工业开发区中排名前10。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襄垣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7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8所、小学30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57所。在校学生34667人,教职工3798人,其中在园幼儿8331人。襄垣县在2017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已达到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均为100%,初中生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均为100%。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襄垣县第一中学校

襄垣县第一中学校创建于1948年7月,2005年迁入襄垣县古韩镇学府路115号。学校占地面积136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绿化总面积1.6万平方米。其中400米标准塑胶体育场,可容纳1200人的大型培训中心大礼堂等教学设施,目前在长治市教育系统处于领先地位。高中18轨制,54个教学班,初中12轨制,32个教学班,在校生合计4000余人。2022年被评为“长治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襄垣县“名学校”。  

襄垣县职业技术学校

襄垣县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82年,是襄垣县人民政府举办的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位于襄垣县文华苑教育园区滨河东路1001号,与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同园办学。学校占地260余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米。学校现有教学班23个,在校学生819名,教职工104名。现开设计算机平面设计、电气运行与控制、计算机应用、高铁乘务、化学工艺、无人机应用与维修(植保方向)、机电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检车与维修等涉及信息技术与AI智能控制、电气工程与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新型服务三大类共13个专业。

医疗事业

2022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10个,其中:疾控中心1个、卫生健康行政执法大队1所,公立医院2个(县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厂矿医院3个(北大医疗潞安医院、北大医疗潞安医院五阳分院、襄矿职工医院),民营医院1个(黄河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乡镇卫生院11个,村卫生室239个;村卫生所、个体诊所、门诊部和医务室50个。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356人,其中医生780人;床位1503张。

襄垣县人民医院

襄垣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2年,长治范围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标准最高、服务最优、质量最好的现代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是长治市北部区域医疗中心。医院设置科室41个、床位350张,拥有普外、神内、临床护理3个山西省县级医院重点专科,产科1个长治市县级重点专科,拥有国内先进层流洁净手术间5间,日开展手术可达20余台。

襄垣县中医医院

襄垣县中医医院成立于1985年,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教育科研为一体的直属县辖全民所有制“二级甲等”医院,是长治市工伤医疗定点医院,襄垣县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全省“百家公众放心医院”。

中医医院位于开元西街226号,占地总面积为19820平方米,规划建筑总面积为17425平方米,项目总投资8101.12万元,编制床位100张,实有床位100张,职工141人(在编人员78人,临时人员63人)。医技科室7个,临床科室13个,其中: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6名、中级职称19人。襄垣县名中医2人。有特色专科三个,其中中风科为省级重点专科,骨伤科和康复科科为市级重点专科。

文化事业

襄垣县有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文物博物馆、秧歌剧团等公共文化场馆。截至2022年末,襄垣县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06979册,当年新增图书4021册,征订报纸期刊195种,有效持证读者达到7244人,其中新增读者653人,年总流通77540人次;年文献流通93060册次。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10月,襄垣县的科技创新平台主要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省级创新平台5个,市级创新平台7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工作站2个,正在建设的创新平台2个。年末共有高新技术企业9家。

由山西山力铂纳橡胶机带有限公司与太原科技大学山西能源学院签订共建联合创建的省重点实验室获得发明专利1项“一种由纳米片组装成纳米棒机构的氧化镁材料制备方法”;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产学研合作项目5项,发表论文13篇,制定国家标准2项,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7项。

襄垣县山西大学固废综合利用研发基地共立固废综合利用科研攻关项目27项,截至2022年10月,共发表论文42篇,申请专利25个,5个项目完成放大试验,落地固废综合利用企业5个,4个项目具备产业化条件。

体育事业

2022年末,体育场地总数688个,场地面积72.95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2.61平方米。全县县级体育社团总数达到14个,并辐射到各乡镇和重点村(社区)形成网络。全年举行大型群众性赛事12次,群体活动15项,竞技比赛10项,参与人数达10.6万人次。

襄垣县体育馆

襄垣县体育馆建筑面积11553平方米,内设固定座位2800个,活动座位800个,可容纳3600多观众。训练馆建筑面积1715平方米,设计造型与主体育馆相连并融为一体,内部有一个标准篮球场,乒乓球台8个,3块标准羽毛球场,是襄垣县体育健身的主要场所。

襄垣一中体育场

襄垣一中体育场面积33075平方米,场内设塑胶跑道、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铅球场、铁饼投掷等多种健身项目。全部对外开放,是全县老百姓锻炼健身的好地方。

人居环境

2022年,实施五阳污水处理站改扩容工程,建设虒亭、夏店、西营、侯堡4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县城建成区空气质量实测365天,其中二级及二级以上天数300天,优良天数占比82.2%,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4.18。2022年末,全县建成区绿化覆盖总面积 805.2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9.09%。2022年,城市供水总量615万立方米,煤气供气总量2050万立方米,污水处理量559.4万立方米,生活垃圾处理量42351.27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

社会保障

2022年末,全县医疗保险参保222642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3666人,征缴1.62亿元;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78976人,征缴个人参保基金1.66亿元。

2022年末,全县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41409人;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9358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25452人;参加工伤保险49624人;参加失业保险20756人。对符合参保缴费条件的3521名贫困、低保、五保和特困人员,由县政府为其代缴每人每年200元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共计70.42万元。对符合参保缴费条件的4196名贫困、低保、五保和特困人员,由县政府为其代缴每人每年200元的居民补充养老保险费,共计83.92万元。

2022年末,全县有城市低保对象132户176人,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745元,共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31.8474万元;农村低保对象1686户2621人,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6106元,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649.2152万元;全县符合发放长寿金标准老年人16299人,共发放长寿金490.448万元。2022年,全县享受抚恤和生活补助的优抚对象1840人,共发放抚恤金和生活补助1555.08万元。

2022年,县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共投入资金3229万元,其中省级专项资金929万元,县级专项资金2300万元,涉及省市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产业项目扶持、教育资助、购买保险、小额信贷贴息、产业奖补、务工就业补贴、一次性交通补贴、冬季取暖补助、医疗补充救助、爱心帮扶超市、农机作业补贴、基础设施等。

交通

综述

襄垣是长治市北部的交通枢纽。太焦铁路太原至长治高速公路、国道208线、国道519线、郑太高速铁路以及正在建设的黎霍高速穿境而过。

公路

2022年末,襄垣县公路通车里程1428.456千米。其中,高速1条(太长高速过境)40.895千米,国道3条115.646千米(G208国道34.408千米,G519国道40.343千米、G55国道40.895千米),省道1条(沁长线)26.28千米,县道11条202.85千米,乡道48条404.616千米,村道638.169千米。

铁路

襄垣县有2条铁路,分别是太焦高速铁路郑太高速铁路。县境内设有襄垣站、襄垣东站两个站点,隶属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其中襄垣东站位于襄垣县,为线侧下式站房,车站中心里程为DK170+160,站房面宽112.2m、进深43.2m,总建筑面积9996.6㎡,设计最高聚集人数400人。车站站房地上2层,局部3层,总高度22.55m。站场规模为2台4线,长度为为450m,宽度8米,侧式站台2座。

公共交通

2022年末,襄垣县通公交的行政村229个,运营里程600余万千米。全县共有公交线路58条。其中,县城公交9条,城乡公交24条,镇、村公交24条,城际公交1条。全县共有公交车197辆。其中,传统燃油车40辆,加气车29辆,新能源车128辆。

文化

综述

襄垣县历史悠久,是千年古县、法显故里,曾孕育出汉初政治家张良、东晋高僧法显、明代“三部尚书”刘龙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存有灵泽王庙、昭泽王庙、襄垣永惠桥等古建筑,及襄垣鼓书、秧歌戏(襄武秧歌)、建筑彩绘(炕围画)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腥汤素饺、金丝吊葫芦、小把拉面、宫膳挂面、酱炒老葱抉疙瘩、肉菜抿圪蚪、酸菜豆腐杂面齐烩菜蒸馍、炒米汤等一批特色美食。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3月,襄垣县共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6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家、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家、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8处。

永慧桥

永惠桥在襄垣县城关镇北关村南口约50米的甘水河上,桥为南北走向,桥面通长40米,宽9米,桥身高18.4米,青石结构,单孔拱券。券口跨度长20米,券口距河中心底部高度为15米。整座石桥呈长方形,由桥墩至桥面,逐层砌石略有收分,呈梯形形制。在南北桥墩底层两米高的位置,分别镶嵌着石制虎首一个,雕刻粗犷,威严凶猛。拱券顶端正中镶嵌着两条石刻花尾榛鸡兽头,以作镇桥之用。券口沿部砌石外雕刻卷草、花卉浮雕,图案清晰,刻制细腻。桥面两侧安装着望柱、栏杆、栏板。望柱高1.5米,栏板长2米,宽1.2米。柱头雕刻石人、石马、石狮等人物与动物的形象。栏板正面刻有春秋花卉、人物故事、喜兽游弋等浮雕图案,工艺精湛,造型美观,反映了中国古代匠师建桥技术水平。 

古城堡遗址

古城堡遗址在襄垣县城东北25千米的西营镇城底村北200米处,背山面水。西、南为悬崖陡岸,山川险固,总面积为80万平方米。据《襄垣县志》记载:“晋大兴二年(319年)石勒世居襄国,称赵王,后改上党,筑城于城底村北。以积米,其址犹存。”城底村由此得名。城底村西500米处西营村为石勒屯兵营地,城底东北的护驾脑村为石勒的护兵驻地;城底村东的花果园村为石勒的花园。城址遗存在地面上的城墙,残长27米,高6米,底宽6米,城墙为夯土筑成,夯窝直径9至10厘米,夯土蹭为10至11厘米,遗址东西长1000余米,南北宽800余米,城墙基础大部清晰可辨。遗址内涵丰富,遍地遗存有绳纹陶片、瓦当、绳纹砖块,并出土有战国布币、汉代陶壶、简镞等珍贵文物。这对研究两晋时期建筑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响堂山古建筑群

响堂山即仙堂山,聚雄隐秀,雍容大度,位于襄垣县城东北25千米处,因建于山腰的仙堂寺得名。该山原名“九龙山”,海拔1700余米。重峰叠峦,迥绕起伏,如九龙汇集;危崖千仞,高耸入云,如铸如削,雄伟壮观。有黑龙洞,名曰“洞天福地”。洞前有龙王殿。出洞北上里许,登天梯127阶即达仙堂寺。寺前院东是关帝殿,西为乐楼。后院设东、西配殿。正面为三佛殿,佛座前各有1泉,殿外有2井,故该寺又名“五泉寺”。相传,出生于襄垣的东晋高僧法显(335~420年)曾在此坐堂讲经。另有药王殿,土地神殿等。寺之西北,崖间有洞穴72个,各有奇观传说;又有娲皇官,于半崖凌空而建,云蒸霞蔚,有如仙府琼楼。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9月,襄垣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1个。

襄武秧歌

襄武秧歌主要流行于山西省上党区晋中市,它源于明末清初的民间社火活动,早期是一种名为“挑高”的秧歌,后在当地说唱和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吸收西火秧歌、上党梆子等的艺术因素发展成形,至清代中叶达于兴盛。2008年,襄武秧歌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襄武秧歌唱腔属板腔体,调式为徵调式,早期主要演唱小曲小调,后逐渐形成完整的音乐体系,有《流水》《乱弹》《圪联板》等12种基本板式和多种辅助板式,还有曲牌体音乐,演唱时节奏明快,高亢激越之中不失悠扬婉转。

襄武秧歌的脚色早期以“三小”即小生、小旦、小丑为主,后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须生、青衣、花脸等行当。道白以上党方言为主,表演形式简朴,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襄武秧歌现存传统剧目一百五十多种、现代戏两百五十多种,多以家庭和社会生活为题材,情节简单明了,语言质朴风趣,充分展示出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其中《嫁妻》《落花记》等传统古装戏和《王贵与李香香》《小二黑结婚》等现代戏是襄武秧歌最具影响的代表剧目。

襄垣鼓书

襄垣鼓书简称“鼓书”,俗称“说书”“脚蹬梆”,主要流行于上党郡的山西省襄垣县及其周边县区,远传至阳泉市陵川县等地。它成型于明末清初,清代中叶发展成熟,达于兴盛,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襄垣鼓书由一人、两人或多人分持鼓、板、锣、和二把、二簧、板胡月琴三弦琴八角鼓二胡、笛子、笙等乐器边说唱表演边自行伴奏,其演唱有独唱、轮唱、对唱、领唱、合唱、伴唱等多种形式。还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分别配合以坐、站、走等舞台动作。有些技艺超凡的掌班(掌板的鼓师)艺人可以一人手脚并用,同时演奏平板鼓、挂板、脚锣、小锣、镗锣、脚梆、木鱼、镲、钹、惊堂木等全套打击乐器。  

襄垣鼓书的唱腔音乐属于板腔体,有快、慢、跺、抢等多种唱法和“起板”“二性板”“紧板”“慢板”“散板”等多种板式,还有一些别具特色的闹场曲牌。在长期的发展流变中,襄垣鼓书吸收当地的地方小调、道士化缘调、民间叫卖调及梆子、落子、秧歌等的音乐元素,融会贯通,自成一格,深受民众的喜爱。其传统曲目有《水浒传》《三国演义》《包公》《奇巧断》《借亲记》等百余种,可分为历史、公案、侠义等几大类,内容极其丰富。襄垣鼓书不仅保存了诸多宋元“鼓子词”的艺术基因,还大量吸纳了明清以来当地民间艺术的精华成分,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2008年,襄垣鼓书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建筑彩(炕围画)

建筑彩绘(炕围画)是一种相当宽泛的说法,它的一层含义与人们通常的理解相同,是指利用色彩、涂料、油漆等原料在建筑物墙体上平面描绘图像;另一层含义则是指借助土、石、木、布、纸、陶等材料对建筑物及其内部陈设进行装饰。襄垣炕围画是流行于山西省襄垣县及邻近县区的一种民间绘画艺术,它至迟在元代即已出现于襄垣地区。与其他地区炕围画不同的是,襄垣炕围画集诗、书、画、印于一体,构成一种“全套型”组合式的民间艺术形式。2008年,建筑彩绘(炕围画)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襄垣炕围画最初是当地民众为防止炕围墙面脱落而导致衣服被褥脏损所创造的一种实用性装饰艺术,多模仿壁画的表现手法,画风颇有建筑彩绘的味道。它整体上分为中心炕围、靠背、条屏和地围四个大的部分,中心炕围又可分为边道、花边、池子、内心等小的部分。在襄垣当地,炕围画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炕围画又有“单层楼”与“楼上楼”之分,主要用于婚庆,制作上乘,做工精细。中等炕围画亦颇为讲究,一般适合中老年人使用。下等炕围画图案简洁大方,在生活中的应用较为普遍。襄垣炕围画种类繁多,具有色调明快艳丽、主题突出的风格特点。它内容丰富,题材涉及人物、风景、花鸟、瑞兽、书法、图案等多个方面,表现上多采用象征隐喻手法,以福瑞喜庆、如意吉祥的纹样传递驱邪纳福、平安幸福的祈愿。

习俗

传统节庆

襄垣县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春分节、寨食节、清明节春社端午节、六月六、望夏、七月七、七月十五、八月十五、九月九、寒衣节冬至小年夜除夕等。

春节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1949年前,初一五更男妇争先起床梳洗换新衣放开门炮,迎喜接福。接着在家院各种神位、祖位摆供品,合家点香燃蜡跪拜。尔后由男子携献供到本村所有庙宇敬香(庙),返回再行家仪(由子孙辈向尊长行跪拜礼)。事毕,始进早餐(腥汤面条)。饭后由家长率子孙先到本族近亲家中叩拜长者,再到友邻家中相互道喜。下午合族到家庙祠堂拜祖,祭毕除将祭品分给在场最晚辈(不论年龄,只讲世系)外,要把上年死者写进族抽,生人(男子)记入家谱。1949年后,封建迷信仪式多被摒弃,敝天地诸神、家祭祖宗虽仍保留,但在青年中只视为过节仪式、不信神鬼。

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襄垣县春节期间,节日活动高峰。从正月十四日开始,家家门悬彩灯,村镇大闹“社火”。设灯棚、扎黄河灯,划旱船,舞龙灯,狮子滚绣球,秧歌队、高晓队争相表演,祭三官、放焰火,妇女不孕到奶奶庙敬香求子,初生子女之家,给扎好的“黄河”献灯一盏以谢“观世音”。夜间,村中各种文艺队活动通宵达旦,家家“接秧歌”(文艺队入院表演,户主赏香烟一、二盒)。1949年后,敬神求子已废,文娱活动,多属各级政权组织举办,节日期间慰问军、烈属,为其挂彩灯,送挂面、猪肉等食品,登门演唱业已成俗。近年此节,城镇活动场面形式尤于已往,僻乡山庄则无过去热闹。

婚嫁习俗

襄垣县旧时婚嫁须经议婚、定婚、纳聘、迎要、初戚、叫九、回九等程序。后随社会进步不断变革,但新俗源于古礼,一脉相承。

议婚,男方叫“说媳妇”;女方称“找婆家”。定婚之日,男方要向女方赠送礼物。谓之“纳彩”。纳聘,民园26年(1937年)前,双方父母常为纳聘财礼多穿讨价还价,多经媒人从中说合商定。交接仪式多在迎娶前两月右左举行。是日,男方将承诺钱物如数装入什盒加封,请友邻抬至女家陈于宅院正面,随往媒人启封后,当者女家邀请的亲友、家族,邻里等观礼者,按礼单一一点交。收礼毕,设酒席宴请来宾,俗称“下送”。下送之物,多为衣料和若干梳妆用具。

娶嫁,男方称"娶娘妇",女方曰“嫁闺女”。20世纪80年代后,结婚迎亲乘汽车者居多,新车少者4辆,多者8~10辆不等。

初戚,婚后第三日,新婚夫妇要带40个白面馍到岳父家拜见。岳父设宴席接待,饭后明赠:叩头钱、簌、(面条)、香、艾、铁、铜、米面、竹筷:暗赠茶具或女儿心爱之物。明赠愚意夫(麩)妻(济)相(香)亲相爱(艾),忠贞似铁,同(铜)心协力,献身事业,注重生活(米面),快(筷)生孩子。暗赠,实由新郎不言而自取。此日,岳父家亲友中在场同辈或晚辈可与新郎要“样钱”取笑,新郎需慷概支付。否则,摘帽脱鞋不能出门。从第四日始,夫妇相伴到双方娘男、姑姨、姐夫等亲属家中拜见,称“走新亲”,受拜者赠以钱物。婚后九日,女方兄长接回娘家称“叫九”,住一段时间,由新郎接回称“回九”。

民间文化

高跷

高跷一般8~12人为一队,表演者脚踩高1.3米的跷板,各扮角色,构成戏剧故事,如《唐僧取经》《水漫金山》《群英会》《访山东》等。表演时有音乐伴奏,踩跷者载歌载舞,做出各种逗人发笑的动作,有踩跷技术娴熟的,高晓高达二三米,表演特技动作有大翻身、朝天登、双脚并跃、金鸡独立、跌八叉等,1961年开始又有王桥、五阳、八里庄发展了单脚高跷和多人连跳(蹦蹦高跷)。扮演内容结合现实如《农业八字宪法》《计划生育好》《织爽英姿》《庆丰收》等。

竹马

竹马就是把制作的马头、马尾粗缚在表演者衡前背后,扮成骑马状,身穿服装,手拿道具,边跑边舞,程式有驱马徐行、疾驰、嘶叫、跳跃、打滑、卧驰或对打等。旱船早船用竹木、彩铜扎成船样,表演者化装成许仙游湖》、《游龟山》《夺阿斗》《百万雄师过大江》《海港》等别中人物,在场地上紧跑慢行,随波起伏,加上音乐伴奏,锣鼓合鸣甚是好看。

花灯

正月十五闹花灯,是襄垣县古老的习俗,花灯的形制争奇斗艳,主要有圆、方、八角、菱形和各种动植物遣形。除大红宫灯外,其余灯上多画有山水人物,或题写诗词歌谣,还有灯内旋转的“走马灯”。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为正灯,元宵节期间机关、商店、家户门前花灯高悬,人夜一街两行,灿若群星散落。

艺术

秧歌

襄垣秧歌是由当地的民歌小调发展而来的,开始是挑高,挑高是一手摇响环,一手打雨伞,见景生情,即兴作问,二人对唱,一明一和的娱乐形式。后来把挑高与本县曲艺《小鼓板》《常歌柳》唱腔互相渗透,唱出一种新调《干板秧歌》。清乾隆年间(1736一1795年),《干板秧歌》加上呼胡伴奏和打击乐器,唱故事、唱人物,出现行当角色,发展成地圪垒(广场)秧歌。

曲艺

襄垣地方曲艺有鼓儿词、小板书、八角鼓,旧社会说唱艺人多为盲人和盲人,说书者多会卜卦,是“三皇会”成员,信奉“三皇圣母”。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召开皇会,说书比艺,全力竞唱力求技艺超人。当时书目有:《烈女传》《刘公案》《五女兴唐传》《洗衣记》《梁祝烟缘》等。20世纪30年代初,说唱艺人路王锁,对唱腔、板式、人物性格表达都有创造性发展,拿手书目有《七百元》《进士街》《杨爱仙》等。

饮食

襄垣县居民饮食基本以面食为主粮,兼以小杂粮、薯类及大米等为辅助,县人注重粗粮细作,花样多变,制做方法分:煮、蒸、炒、烤、炸、焖、煎、漂八类。有腥汤素饺、金丝吊葫芦、小把拉面、宫膳挂面、酱炒老葱抉疙瘩、肉菜抿圪蚪、酸菜豆腐杂面齐、烩菜蒸馍、炒米汤等一批特色美食。

腥汤素饺

腥汤素饺是最具襄垣特色的一道美食。在过去,是用来招待新女婿和上等客人的,也是过大年才吃的一种饭。腥汤素饺其实就是“肉菜素饺”。其做法较复杂,大约有五道工序:一是制馅儿。将老方瓜皮削掉,瓤取出,用擦床擦成丝,剁碎,去水。将豆腐蒸10分钟,切成半公分见方的小块,用油、蒜、海鲜酱炒起来,加盐干。将粉条煮软,剁碎。把以上三样搅和,放入葱末、花椒粉、盐,拌匀,馅儿就做成了。二是和面。将上白粉加凉水,和得较软,后饧上。三是炒菜。将猪肉切成块,用大火炒起来,放入海带丝、洋芋片、油煮豆腐、黄豆芽、白菜等,也可加入新鲜蔬菜,放足各种调料,加足汤,炖煮十几分钟即可。四是包饺子。五是煮饺子。将煮好的饺子捞一碗,把猪肉菜带汤浇在饺子上面,放适量醋,再放少许葱丝、芝麻,即可食用。

金丝吊葫芦

金丝吊葫芦说白了就是挂面汤煮饺子。其做法有四道工序:首先将猪肉、海带炒好。其次将包好的素饺子放入锅中煮熟。然后将襄垣手工挂面放在沸水中煮,为了防止挂面煮得太软,需放少量食醋在锅中,约煮三四分钟后捞出,放入凉水中。再将洗净切好的土豆丝胡萝卜丝、海带丝放入煮过挂面的汤中略煮片刻,捞出,换水,放入胡椒粉、酱油,待水沸腾后,将煮好的挂面放入加热片刻,捞入碗中,加汤,再放入土豆丝、胡萝卜丝、油煮豆腐条、海带,再加入盐、醋、香油蒜苗、香菜等调料。最后将煮熟的素饺子放入碗内,一碗金丝吊葫芦就做成了。金丝吊葫芦不仅味道鲜美,还有特殊寓意。在过去,金丝吊葫芦是专门用来招待新女婿、新媳妇的。“金丝”代表财富,“葫芦”寓意多子,吃此饭是祝福新人富贵多福。

炒米汤

炒米汤是用炒熟的小米做成的面菜汤合并而吃的一种民间饭。它稀而不稠,稠而不稀,美味醇香,是一种集炝、炒、熬为一体的调和饭。做炒米汤说简单也不简单,说繁杂也不繁杂。将炒过的米放入冷水锅内,辅之以南瓜、豆角、红白萝卜、海带丝、油煎豆腐块、大豆、花生仁、金针、木耳,让其熬熟,再将擀好的面切成三寸长的细条置入锅内煮熟,而后烘上半勺油,将蒜、葱、花椒放入勺内,炸出香味后放入少许醋,再倒入锅中,炒米汤便制作完毕。炒米汤由于各种蔬菜及菌类品的维生素全部进入汤中,所以吃起来香味十足,营养丰富,故而又有“炒米汤,是富饭,山珍海味全席筵”的说法。意思是说,在炒米汤里,什么样的好吃材料都可以包容其中。

宫膳挂面

宫膳面条是把襄垣手工制作的挂面煮熟后浇上菜卤的一种面食。其具体做法是:将手工挂面放入沸水中煮,大约5分钟(注意千万不能煮得太软),捞出后,放入冷水中,使其收缩,变得爽利。将煮挂面的水换掉,重新添上净水,待开锅后放少量酱油和胡椒粉,将挂面捞入锅中加热片刻,略带汤捞入碗中,将猪肉、海带、豆芽、油煎豆腐、土豆片、白菜等烩成的菜卤浇在上面,再放入蒜苗韭花、食醋、豆瓣酱、芝麻等调料,调匀即可食用。襄垣人大年初一早上就吃宫膳挂面,平时也离不了它。明朝时,襄垣有位在朝官居兵部要职的刘尚书,将面条带入京城,进献皇上,皇上食用后,连连点头称赞,赐名“宫膳挂面”。因而,襄垣宫膳挂面成为誉冠京华的名馔珍馐。

地方特产

襄垣有海鲜酱、挂面、西港豆腐、米醋、拉面等一批特产,其中襄垣手工挂面获评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襄垣手工挂面

襄垣手工挂面,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由纯手工制作而成,面细如丝,色白味美,风味独特,食之柔滑,回锅如初,增进食欲,易于消化。襄垣手工挂面以适口、细腻、味美历来受到市场的欢迎,久销不衰。襄垣手工挂面选料考究,制作工艺独特,耐煮不糊,光筋爽口,纯天然、纯绿色、纯手工制作,无任何添加剂,主要营养成分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等。

西港豆腐

西港豆腐是襄垣县西港村生产的豆腐,因其嫩白、细滑、耐煮而闻名全县。西港村位于县城西3千米处,制作豆腐历史悠久。传说在唐时已具规模,成为一项产业。尤其是农闲时节,天刚一亮,近百条扁担便担着豆腐挑到十里八乡。西港豆腐的制作工艺和其他地方并无太大差异,其优势在于,一是该地区的水质好,平均水深7米左右,属弱碱性水;二是传统技艺悠久、精湛;三是点豆腐从不使用石膏,一直沿用卤水制老浆的续替办法点结豆腐。

襄垣黑酱

襄垣黑酱是一种调味品。据考证,系明弘治年间襄垣县东北阳村王姓人所创,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襄垣黑酱的制作方法非常独特,季节性极强,素有“伏里(三伏天)黑酱九里(三九天)面(面条)”之说。其制作方法有蒸馍、装缸、发酵、晒坯、过箩、炒酱、装缸休酿等七道工序。1962年,襄垣黑酱作为地方名品入选全国农产品展销会进京参展,受到广泛好评。

风景名胜

综述

襄垣县人文景观独特。截至2023年8月,襄垣县共有国家A级旅游区(点)1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此外还有山西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家,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示范企业2家,“太行人家”2家。古有宝峰晴雪、凉楼盛观、仙堂旧隐等八大景观。

重要景点

仙堂山风景区

仙堂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境内,距县城23千米,距太长高速38千米,距长治飞机场60千米。古谓“仙堂旧隐”,今为一处融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佛教文化、历史文物、避暑修养为一体的旅游胜地,2014年正式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仙堂山风景名胜区层峦叠嶂,群峰竞秀,花草树木达360多种,绿化覆盖率达90%,空气质量和地表水质量为国家一级标准,环境噪声达到“0”标准。阳春百花争妍,盛夏林荫蔽日,深秋红叶漫山,冬雪玉洁冰莹,自然风光四季如画,素有“休闲胜地”、“天然氧仓”之美誉。如今的仙堂山正以“仙堂佛国”主题佛教景观群、法显文化为核心的佛教文化和每年农历三月古庙会、公历十月红叶会、三伏盛夏避暑节的“两会一节”。

襄垣万亩花海

襄垣县环宝峰湖万亩花海位于208国道西侧,上马乡东侧,涉及虒亭、上马两个乡镇,途经小河、建华、土落、虎口、流渠、司马六个行政村。该项目占地总面积约139.16万平方米,其中占陆地面积为135.9万平方米,占水域面积3.26万平方米。主要由春明、夏荷、秋花、冬青、景观防风林带五大景观组成。

东湖公园

东湖公园位于襄垣县城东部,总面积2400亩,其中湖面面积1500亩,蓄水量300万立方米,环湖绿化50万平方米,共栽植各类树木50余种10万余株,初步形成了湖、岛、林、路布局有致,福(蝙蝠岛-东边半岛,形似蝙蝠)、禄(鹿鸣岛-湖中北部岛屿,形似梅花鹿)、寿(延寿岛-西边半岛,也叫龟岛,形似乌龟,襄垣版图形状)、喜(喜鹊岛-湖中南部岛屿,形似喜鹊)交相辉映,亭(闻涛亭-出水口处,站在亭上能听到波涛声音)、台(观荷台-站在台上可欣赏到周边荷花)、楼(东湖楼-仿北京前门建造的牌楼)、阁(襄子阁-两千多年前,战国初期赵国开国之君赵赵毋恤(襄子)在此筑城,为传承这一历史沉淀,建造了襄子阁)点缀其间的景观格局。目前正在建设的二期工程,主要包括书法广场、城市展览馆、长廊、栈道、码头、沙滩等配套工程。

著名人物

对外交流

2023年5月17日,襄垣县与昌平区对接对口合作工作,建立对口合作关系。两地将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深入开展对口合作,在干部人才交流、红色资源利用、企业互动、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教育交流、医疗康养等领域,加强与昌平区沟通对接,将昌襄合作打造成为革命老区对口合作的标杆典范。

重要荣誉

2019年3月,襄垣县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19年10月,襄垣县入选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2020年2月,襄垣县入选《小康》杂志社2020中国美食百佳县市。

2020年7月,襄垣县入选山西省2018、2019年省级平安县。

2020年11月25日,襄垣县入选水利部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21年1月28日,襄垣县入选中央文明办“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21年9月,襄垣县入选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2021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2023年8月31日,襄垣县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2024年11月19日,襄垣县入选“2024中国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第70位。

参考资料

10 Day Weather-Xiangyuan County, Shanxi,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weather.2023-09-02

襄垣概况.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1

自然地理.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1

行政区划.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1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9-02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9-02

> 统计公报.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2

襄垣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1

山西省A级景区名录.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9-01

东湖公园.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1

襄垣县森林公园.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1

瞰中国|鸟儿的天堂――襄垣县宝峰湖.人民号.2023-09-01

襄垣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2

综合查询-襄垣县.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9-01

客运营业站站点.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2023-09-02

郑太高铁12月12日全线开通 至郑州156分钟可达.澎湃新闻.2023-09-02

襄垣产业发展概况.微信公众平台.2023-09-03

襄垣经开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腾讯网.2023-09-03

山西统计年鉴2022.山西统计局.2023-09-03

山旅长治,第五站,襄垣县——“千年古县”.百家号.2023-09-03

秧歌戏(襄武秧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9-01

襄垣鼓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9-01

建筑彩绘(炕围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9-01

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2023-09-01

仙堂山风景区简介.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1

山西煤炭大县襄垣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百家号.2023-09-04

新闻浏览.中国小康网.2023-09-04

点赞!沁源、襄垣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百家号.2023-09-04

农业农村部公示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山西省泽州襄垣和大同市云州区入围.山西省农业农村厅.2023-09-12

历史变革.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1

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各县区乡级行政区划调整的通告.长治市人民政府.2023-09-25

气候特征.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1

> 基本信息.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12

投资环境.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1

襄垣县:全力筑牢森林防火安全防线.搜狐网.2023-09-19

襄城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襄城县人民政府.2023-09-02

公示公告-2021年长治市水资源公报.中国长治人民政府.2023-09-0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6947405137185166&wfr=spider&for=pc.百家号.2023-09-03

长治湿地尽显生态之美.百家号.2023-09-03

襄垣县红十字会接受全县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款物 情况.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3

中共襄垣县委十四届六次全体会议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2

襄垣县召开县委书记专题会.搜狐网.2023-09-04

襄垣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六次会议 李智越主持会议 决定任命段联刚为襄垣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代理县长.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2

县长.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2

县政协举办世界读书日“书香政协”经典品读分享会.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2

襄垣县民族组成数据.红黑人口网.2023-09-02

宗教活动场所基本信息.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2023-09-02

“省级”襄垣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山西日报数字报.2023-09-03

精准服务赋能 奋力攻坚实干——襄垣经开区2021发展建设综述.百家号.2023-09-03

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1

全国第四批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县、市、区名单(400个).教育部网站.2023-09-12

> 计划总结.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12

> 中小学.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3

学校概况.襄垣县职业技术学校.2023-09-03

> 下属单位.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3

> 下属单位.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3

清廉长治|襄垣县:以文载廉 以廉化人让清廉文化浸润人心.百家号.2023-09-03

> 通知公告.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3

县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的答复.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3

襄垣县体育馆.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1

襄垣一中体育场.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1

城市建设、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1

人民生活.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1

公共事业.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1

太焦高铁襄垣东站提前7天实现封顶 为全线首个封顶车站项目.新华网手机版.2023-09-02

太郑高铁襄垣东站工程:紧锣密鼓赶进度 装修工程已过半.澎湃新闻.2023-09-02

高铁开通在即,走进襄垣东站!.搜狐网.2023-09-12

走进襄垣.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1

目录.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2

「风采展示」湖光山色 花漾襄垣.百家号.2023-09-01

山西省文物局门户网站.山西省文物局.2023-09-03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山西省人民政府.2023-09-03

永慧桥.长治党史地方志网.2023-09-03

古城堡遗址.长治党史地方志网.2023-09-03

响堂山古建筑群.长治党史地方志网.2023-09-03

关于公布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晋政发〔2006〕46号).山西省人民政府.2023-09-01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晋政发[2009]12号).山西省人民政府.2023-09-01

山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族文化资源库.2023-09-01

山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族文化资源库.2023-09-01

第一章 特色名馔.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2

金丝吊葫芦.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2

炒 米 汤.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2

宫膳挂面.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2

长治土特产品汇览.长治人民政府.2023-09-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252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09-02

襄垣手工挂面.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信息查询系统.2023-09-02

西港豆腐.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3

黑酱.襄垣县人民政府.2023-09-03

中国旅游日 | 山西长治推出六大主题旅游线路,涵盖75个精品景区.澎湃新闻.2023-09-01

张良.长治党史地方志网.2023-09-03

法显.长治党史地方志网.2023-09-03

连楹.长治党史地方志网.2023-09-03

襄垣县进士.长治党史地方志网.2023-09-03

张龙贵.长治党史地方志网.2023-09-03

栗光祥.长治党史地方志网.2023-09-03

史琳.长治党史地方志网.2023-09-04

昌平区与长治市襄垣县对接对口合作工作.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2023-09-12

【关注】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公布,山西54县入选.手机凤凰网.2023-09-04

山西日报.山西日报数字报.2023-09-04

水利部关于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23-09-04

2021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光明网.2023-09-04

《中国县域发展监测报告2024》在京发布.央广网.2025-02-06